小学文言文

合集下载

小学1到6年级文言文大全

小学1到6年级文言文大全

小学1到6年级文言文大全在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深邃的哲学思想。

以下是小学1到6年级常见的一些文言文选段,这些选段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魅力,还能帮助他们积累词汇、理解句式和学习古代文化。

1. 一年级《三字经》节选: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2. 二年级《弟子规》节选: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3. 三年级《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 四年级《孟子》节选: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 五年级《诗经》节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6. 六年级《左传》节选:晋公子重耳之亡也,过宋,宋襄公曰:“晋公子之贤,不可不礼。

”于是馈以马二十乘,重耳辞曰:“亡人不敢当。

”宋襄公曰:“非以赐公子也,以赠公子之从者。

”重耳乃受之。

这些文言文选段都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经典之作,通过学习这些文言文,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小学生必学文言文

小学生必学文言文

小学生必学文言文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文言文是小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之一。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对于提升汉语语言的认知能力、文学水平、阅读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小学生呈现出2000个小学生必学的文言文。

一、古文启蒙篇1.《论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中庸》:至诚之道可以前行,诚之者,中立之始也。

4.《孟子》:人之初,性本善。

5.《左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史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7.《尚书》:明德惟馨,光业所基。

8.《诗经》:悠悠我心,烦而不寐。

9.《楚辞》: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二、经史子集篇1.《易经》:君子升于阳,夫人归于阴。

2.《周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3.《书经》: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春秋》:三家者,天下之大贼也。

5.《春秋左传》:天生德于予,不能自完也。

6.《史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7.《淮南子》:忧人之忧,乐人之乐,与人为善,与人相亲。

8.《孔子家语》:学习不求意气,成败自负。

9.《新唐书》:诗渊已成,史地俱备。

三、诗词典籍篇1.《唐诗三百首》: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2.《宋词选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古诗十九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5.《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6.《庄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7.《红楼梦》: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8.《西游记》:此间山水郁郁,人烟稠稠,与须弥山相似。

9.《水浒传》:大刀向左,弯弓射右。

四、成语典故篇1.龙马精神:形容人物精神矍铄,意志坚强,精力充沛,气概非凡。

2.骑虎难下:比喻进退两难,处境十分为难。

小学常见文言文翻译

小学常见文言文翻译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之风吗?”二、《论语·为政》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三、《论语·里仁》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翻译:孔子说:“居住在有仁爱之心的地方才是美好的,如果选择居住在不仁爱的地方,怎么能算是有智慧呢?”四、《论语·公冶长》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五、《论语·雍也》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六、《论语·述而》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原文: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翻译:孔子说:“士人不能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们肩负的责任重大而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亡之后才算结束,难道不是很遥远吗?”通过以上文言文的翻译,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圣贤的思想和智慧。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积累,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小学生必读的10篇文言文

小学生必读的10篇文言文

小学生必读的10篇文言文1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2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

小学文言文大全

小学文言文大全

小学文言文大全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之一。

在小学阶段,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小学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篇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篇一:《人之初》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这是《论语》中的一段经典文言文,描述了人们的天性本善,但如果不通过教育的引导和培养,人的性情便会发生变化。

文章通过孟母和窦燕山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要坚持专注、严格的原则。

篇二:《梁甫吟》百川东到浔,九州直使西。

冯唐易老邓攸贫,只有馀杭庐,偏忆青琐闱。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梁甫吟》中的一部分。

这首诗以写景的方式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其中运用了不少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式,如“冯唐易老,邓攸贫”,“小扣柴扉久不开”,使整首诗展现出一种古朴、优美的氛围。

篇三:《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首诗以描写风景的方式表达了对中国优秀历史人物的赞美之情。

运用了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使整首诗显得雄壮而富有韵味。

篇四:《论语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表达了儒家思想中对学习、友谊和为人处世的看法。

其中运用了“不亦...乎”的表达方式,使整段话显得庄重而含蓄。

部编版小学生必诵文言文(最新版14篇)

部编版小学生必诵文言文(最新版14篇)

部编版小学生必诵文言文(最新版14篇)1. 《木兰辞》木兰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讲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其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英勇坚毅的形象。

2. 《孟子·告子上》《孟子·告子上》是孟子的一篇名篇,通过对研究和修身的讲述,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和修养的重要性。

3. 《论语·为政篇》《论语·为政篇》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涉及政治、教育、人际关系等方面,是中国古代思想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概括。

4. 《韩愈·师说》《韩愈·师说》是韩愈的一篇名篇,主要强调了对师长的尊重和教育的重要性,对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具有深远影响。

5. 《曹操·观沧海》《曹操·观沧海》是曹操的一首诗,通过观察大自然,表达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其中的意境深远,意味深长。

6. 《杜甫·月夜忆舍弟》《杜甫·月夜忆舍弟》是杜甫的一首诗,通过描写兄弟之情和人生的离别,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和珍惜。

7.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的一首诗,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和离别之情,表达了对友谊和生命的感悟。

8.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是陆游的一首七绝诗,通过对秋夜的描述,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生活的深切体悟。

9. 《辛弃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辛弃疾的一首词,通过对明月的描绘,表达了对友情和爱情的思念和追忆。

10. 《红楼梦·葬花吟》《红楼梦·葬花吟》是曹雪芹的一篇诗词,通过悼念已逝的花朵,表达了对生命的反思和对悲欢离合的感慨。

11. 《西游记·大闹天宫》《西游记·大闹天宫》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孙悟空与天神们的斗争,展现了勇气、智慧和正义的力量。

小学文言文大全

小学文言文大全

小学文言文大全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文言文不仅能够提高语言素养,还能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下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文言文。

《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这篇文言文讲述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展现了他的聪明机智和勇敢果断。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心存侥幸,妄想不劳而获。

《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鸟坚持不懈填海的精神令人敬佩。

《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车胤勤奋好学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无论多么难的事情都能成功。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则故事体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和幽默风趣。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不知道的东西,要不断学习。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60篇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60篇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60篇一、任务背景小学生需要学习文言文,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字的演变过程。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必背的文言文60篇,以供学生参考和背诵。

二、演义1. 《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人之生也直,义也竞与礼,礼也尽礼,而听于诗,乐也,君子安而不忘,知而不忘,仁者不忘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2. 《庄子》•庄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庄子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庄子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庄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庄子曰:“鳞爪之政,不足以为民也。

”•庄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庄子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以亲,哀以友,小人甘以欺。

”•庄子曰:“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庄子曰:“人之所以能,不由人之所不能。

”•庄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三、论述以上是小学生必背的文言文60篇,涵盖了《论语》和《庄子》的经典语句。

通过背诵这些文言文,小学生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智慧的理解。

同时,通过分析这些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小学生还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方式。

这些文言文包含了孔子的言行和庄子的哲思,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人格塑造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学习他们的智慧和真知灼见,小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学习这些文言文的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借助一些学习方法和辅助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文言文练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满分 100 分)(一)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11 分)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为之?” 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文中“晋平公”、“祁黄羊”、“解狐” 、“午”皆为人名。

1.(5 分)翻译上文中划线的句子。

2.(6 分)给上文框出的句子注上标点。

居曰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子(二)王右军诈睡(13 分)王右军①年减十岁②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④入,屏⑤人论事。

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⑥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⑦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

于时称其有__。

①王右军:即王羲之。

②减十岁:不满十岁。

③大将军:晋朝大将王敦。

④钱凤:为王敦的参军,助敦叛晋,后被诛。

⑤屏:通“摒”,让手下退出。

⑥阳:同“佯”,假装。

⑦ 从:同“纵”。

1.在读懂上文的基础上,推敲末句横线上应填的字词是()(3 分)。

A.智 B.谋 C.才 D.诈2.解释字词。

(8分)恒须臾觉既诈于是全于时3.给文中框出的语段注上标点。

(2 分)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三)柳下季存国(20 分)齐攻鲁,求岑鼎①。

鲁君载他鼎而往。

齐侯弗信而反之,为非,使人告鲁侯曰:“柳下季② 以为是,请因受之。

” 鲁君请于柳下季,柳下季答曰:“君之赂以欲岑鼎③也,以免国也。

臣亦有国于此。

破臣之国以免君之国,此臣之所难也。

”于是鲁君乃以真鼎往也。

且柳下季可谓能说矣。

非独存己之国也,又能存鲁君之国。

齐国为索求岑鼎而攻打鲁国,鲁君运了另一只鼎前往,齐侯认为是假的,退了回来,还派人告诉鲁君说:“如果柳下季说是岑鼎,我就接受它。

” 鲁君向柳下季请求证明时,他说:“你送岑鼎往齐国,是想留下真岑鼎还是想免去鲁国祸患呢?我是以信为国的,现在要破坏我心中之国而为你免除国难,这是我的为难之处。

”于是,鲁君便将真岑鼎送往齐国去了。

柳下季可以说是善说的人了,他不但保全了自己的心中之国,而且能保全鲁君的国家。

①岑鼎:鲁国宝鼎。

②柳下季:春秋时鲁国一位大夫。

③赂以欲岑鼎:等于说“赂以所欲之岑鼎” 赂,送。

1.解释字词。

(8分)反为于于是乃说存2.为上文中出现的“之”的三种用法作举例说明:(6分)用法⑴ ,例句用法⑵ ,例句用法⑶ ,例句3.翻译句子:“破臣之国以免君之国,此臣之所难也。

”(2 分)4.文中柳下季所谓的“臣之国”与“君之国”各指。

(4分)(四)、华、王之优劣(7 分)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则难之,朗曰:“幸尚宽,有何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华歆、王朗:都是东汉时人。

1.(3 分)翻译文中划线句:2.读了上文你认为华歆、王朗哪一个做得对,并简要分析理由。

(4分)(五)醉人击虎(14 分)世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非俟其醒,俟其惧也。

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杖击之即逸去之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能胜虎而气以盖之矣1.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是()项:(3分)A.必坐守之以俟其醒 B. 杖击之 C. 之山下月明处 D. 而气以盖之矣2.“杖击之”中“杖”应解释为用杖,下列句子中哪一项也有这种用法的词()(3 分)。

A.尉果笞广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 弦而鼓之 D.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给文中框出的语段注上标点。

(4分)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杖击之即逸去之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能胜虎而气以盖之矣 4. ( 4 分)如果将老虎看作邪恶势力的化身,以你对本文的理解,有什么启示:(六)戎夷解衣(9 分)戎夷违齐如鲁①,天大寒而后门②。

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③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④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 戎夷叹息曰:“嗟呼!道其不济夫⑤!”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

弟子遂活。

①违齐如鲁:离开齐国到鲁国。

②后门:城门已经关闭。

③ 国士:国家杰出的人才。

④不肖:不贤。

恶:相当于“何”。

⑤道其不济夫:道义大概是行不通了。

1.(3分)给文中加框的文字加上标点。

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2.(2分)翻译划线的句子。

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3.(4分)试针对文中某一个人言行、观点发表看法(50 字)(七)目不见睫(13 分)楚庄王欲伐越,杜子①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杜子曰:“臣患之(人)智②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足乔③ 为盗④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

①杜子:楚臣姓杜者,一本作庄子。

②智:见识。

③庄足乔:战国时楚国农民起义领袖。

④ 盗:古时对农民起义的蔑称,可译成“造反”。

1.(5 分)给文中加框的文字加上标点。

臣患之(人)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足乔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2.本文段虽短,但不失为楚庄王、杜子两人之间的一场辩论会。

辩论的话题是;(2分)楚庄王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2 分)杜子进谏时用了什么方法让楚庄王改变了主意:(2分)3.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类似于文中楚庄王“目不见睫”一样的毛病,请举例说明:(4 分 50 字)(八)鹦鹉灭火(13 分)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

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

后数月,山中大火。

鹦鹉遥见,便入水沾羽,飞而洒之。

天神曰:“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

”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1.(6分)解释字词:集辄去遥足云2.(3分)翻译划线句:虽知不能救,然尝侨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

3.(2 分)鹦鹉具有怎样的精神:(2 分)文中鹦鹉的哪些举动体现了这种精神:(九)《蝜蝂传》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持取,昂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蝜蝂:亦作“负版”,小虫名,黑色,背上有隆起部分。

踬:zhì,被绊倒。

1. 给加框句子注上标点: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昂其首负之 B. 背愈重 C. 其背甚涩 D. 为去其负3.翻译句子: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4.蝜蝂的悲剧根源是什么?(十) 直不疑直不疑者南阳人也为郎①事文帝②其同舍或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

已日③,金主觉,妄意不疑。

不疑谢之,买金偿。

而告归者来而归金。

而前郎亡金者大惭。

以此称长者。

①郎:官职名,侍郎。

②文帝:汉文帝。

③已日,相当于“一天后”。

1. 加框句注上标点。

直不疑者南阳人也为郎事文帝2.翻译文中加线句子:金主觉,妄意不疑。

3.选出括号里字词在句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 A.(其)其同舍或告归其如土石何 B.(舍)误持同舍郎金去舍其船 C.(亡)而前郎亡金者大惭吴广故言欲亡 D.(以)以此称长者先帝不以臣卑鄙4.如果你是直不疑,在遇到有人误解你时,该怎么办?(十一)许金不酬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③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④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⑤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③?” 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①贾人:商人。

②苴:枯草。

③诸:相当于“之于”或“之乎”。

④无乃不可乎:恐怕不行吧。

⑤薄:撞。

1.第一句中的“济”是指山东省的济水,那么“济阴”这个地方当在济水的__面。

2.解释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亡号尔则向没3.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两组是:()()A.渡河而亡其舟 B. 渔者载而升诸陆 C.而今予十金 C.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 匣而埋诸土 E. 立而观之4.给文中的句子须加标点处用/表示: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5.翻译句子:是许金而不酬者也!6.文中刻画的主人公是__,他是个______的人。

(十二)醉猩著屐猩猩在山谷,行常数百为群。

里人以酒并糟①设于路侧。

又爱著屐②。

里人织草为屐,更相连结。

猩猩见酒及屐,知里人设张③,则知张者祖先姓字,及呼名骂云:“奴④欲张我,舍尔而去。

”复自再三,相谓曰:“试共尝酒。

”及饮其味,逮⑤乎醉,因取屐而著之,乃为人之所擒,兼获,辄无遗者⑥。

①糟:酒糟。

②屐:木底有齿的鞋子。

③设张:设置诱捕的机关。

④奴:奴仆,混蛋,骂人语。

⑤逮:直到。

⑥遗者:漏网逃脱者。

1. 解释加点字词:①里人以.酒并糟设于路侧②又爱著.屐③及.饮其味④兼获,辄.无遗者2. 翻译:①奴欲张我,舍尔而去。

②因取屐而著之,乃为人之所擒。

3.猩既已知道人的设下的圈套,那为何它们还上当被捕呢?(十三) 割肉相啖齐之好勇者,其一人居东郭,其一人居西郭。

卒然①相遇于涂,曰:“姑相饮乎?”觞数行,曰:“姑求肉乎?”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②求肉而为?于是具染而已③。

”因抽刀而相啖,至死而止。

勇若此不若无勇。

①卒然:卒,同“猝”,卒然,即突然。

②革:更,另。

③于是具染而已:于是,在这里;染,调味用的豆酱。

在这里置办点豆酱就可以了。

1.解释加点字词:其其中姑姑且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2.“觞”在句子“引觞满酌”中作本义酒杯讲为妥。

3.文中表明作者态度的一句话是:讲,但在文中“觞数行”一句中词性发生了改变,应 4.联系生活实际就“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这一话题谈一点感想。

(十四)晋人好利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

遇物即攫①之,曰:“此吾可羞②也,此物可服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