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小学语文课本中所有文言文汇总
小学语文三至六年级部编教材文言文篇目汇总

部编教材文言文三上:第八单元,24课,《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三下:第二单元,5课,《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四上:第四单元,13课,《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第八单元,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四下:第七单元,22课,《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五上:第四单元,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第八单元,25课,《古人谈读书》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小学1到6年级文言文大全

小学1到6年级文言文大全在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深邃的哲学思想。
以下是小学1到6年级常见的一些文言文选段,这些选段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魅力,还能帮助他们积累词汇、理解句式和学习古代文化。
1. 一年级《三字经》节选: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2. 二年级《弟子规》节选: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3. 三年级《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 四年级《孟子》节选: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 五年级《诗经》节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6. 六年级《左传》节选:晋公子重耳之亡也,过宋,宋襄公曰:“晋公子之贤,不可不礼。
”于是馈以马二十乘,重耳辞曰:“亡人不敢当。
”宋襄公曰:“非以赐公子也,以赠公子之从者。
”重耳乃受之。
这些文言文选段都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经典之作,通过学习这些文言文,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部编版1-6年级古诗词大全53首-文言文4篇带注释

53 首部编版小学 1-6 年级古诗词大全及文言文 4 篇(带注释)【小学一年级】上册:3 首1、识字一《一去二三里》【宋】邵康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第 1 课《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第 6 课《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年级下册:4 首1、第4 课《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第 4 课《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第13 课《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第 13 课《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上册:4 首1、第 4 课:《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2、第 4 课:《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第25 课《回乡偶书》【唐】贺知章2.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4、第 25 课《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年级下册:4 首1、第 2 课《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第2 课《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第 17 课《望庐山瀑布》【唐】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诗仙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第17 课《绝句》【唐】杜甫诗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上册:4 首1、第 9 课《夜书所见》【南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必背课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必背课文一、古诗词。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二、文言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三、现代文片段。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小学1-6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大汇总部编版

ren zhi chu®人之初ren zhf chu xing ben shan人之初,性本善,xing xiQng jin xf xiang yuan性相近,习相远。
gdu bu jiao xing nai qian苟不教,性乃迁,jiao zhf dao gui yT zhuan教之道,贵以专。
zi bu xue fei sud yi子不学,非所宜,you bu xue lao he weiren bu xue bu zh? yi人不学,不知义本文选自《三字经》。
幼不学,老何为?yu bu zhu6 bu cheng qi玉不琢,不成器,二年级上册01◎suo bu yu所不欲,wu shl yu ren勿施于人。
lun yu——《论语》◎peng you jiao朋友交,yan er you xin口而有信olun yu—《论语》buy« gui jubu neng cheng fang yuanmeng zT◎ 不 以规矩, 不月'匕成方圆。
——《孟子》mTn er hdo xue bu chT xid wen◎ 敏 而 好 学,不 耻 下 问。
buzhl ze wenbuneng z e xue◎ 不 知 则 问,不A 匕 冃匕则 学。
dushu bdi bicin erzixian◎ 读 书 百 遍,而 义 自 见。
duwctn juan shuxing w anI Tlu◎ 读 万 彖 书, 行 万 里 路。
lun yu《论语》xun zT《荀子》dong yu-董遇dong qi chGng-畫其昌zhe shi jing chenghdu han sha者事竟成。
——《后汉书》cun gao yuan zha ge hang 存高远。
——诸葛亮yi jian bu zhui qTng yun zhi zhi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wang b6---- 王韌二年级下册01nud bi guayou zhi有志 zhi dang ◎志当 qiong qie ◎穷且I©轻诺必寡信。
部编版语文小学常见文言文

1、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
——《韩非子》[注释]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
②走——跑,逃跑。
)——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
③耒(lěi④冀——希望。
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翻译: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
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这个故事的寓意: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2、揠苗助长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②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2.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3.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4.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5.趋:快走。
往……去,到……去。
6.槁(gǎo):草木干枯。
译文: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
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
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这个故事的寓意: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3、画蛇添足原文:楚有⑴祠者,⑽赐其⑵舍人⑶卮酒。
舍人⑷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⑸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⑾为之⒅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⑹固无足,⑺子⒀安能为之足?”⑻遂饮其酒。
一到六年级的全部文言文

一到六年级的全部文言文一年级。
一年级人教版教材中未涉及文言文学习内容。
二年级。
二年级人教版教材中未涉及文言文学习内容。
三年级。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四年级。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五年级。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部编版小学语文课内文言文汇总(16篇)PPT

六年级上
14、书戴嵩画牛 宋·苏轼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 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力在 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 斗,谬矣!”
六年级上
14、书戴嵩画牛 宋·苏轼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 问婢。” 不可改也。
六年级下
15、学弈 《孟子·告子上》 战国 孟轲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 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 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 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 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四年级下
6、铁杵成针 《方舆胜览·眉州》 宋 祝穆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 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 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 ,媪曰:“欲做针。”白曰:“铁 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深 !”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媪自 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五年级上
73、伯牙鼓琴
《吕氏春秋·本味》 秦 吕不韦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 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 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 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 ,待伯乐而后至也。
六年级上
14、书戴嵩画牛 宋·苏轼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 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 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部编版小学语文课内
文言文汇总
(16篇)
三年级上
1、司马光砸缸
宋史·司马光传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众皆弃之,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 以为图。
三年级下 2、守株待兔
《韩非子·五蠹》战国 韩国 韩非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 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 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 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 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 之类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本小学语文课本中所有文言文汇总三年级上册课本第102页24.司马光①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没水中。
众皆④弃去,光⑤持石击瓮破之,水迸⑥,儿得活。
【注释】①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②庭:庭院。
③瓮:口小肚大的陶器。
④皆:全,都。
⑤光:司马光。
⑥迸:涌出。
三年级下册课本第16页5. 守株待兔①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②。
兔走③触株,折颈而死。
因④释⑤其耒⑥而守株,冀⑦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①本文选自《韩非子·五蠹》。
②株:树桩。
③走:跑。
④因:于是。
⑤释:放下。
⑥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⑦冀:希望。
四年级上册课本第50页13.精卫填海①炎帝②之少女③,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④而不返,故⑤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⑥于东海。
【注释】①本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
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②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③少女:小女儿。
④溺:溺水,淹没。
⑤故:因此。
⑥堙:填塞。
课本第110页25.王戎不取道旁李①王戎七岁,尝②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③取之,唯④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⑤。
【注释】①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
②尝:曾经。
③竞走:争着跑过去。
④唯:只有。
⑤信然:的确如此。
四年级下册课本第102—103页22.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①胤恭勤②不倦,博学多通③。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④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注释】①本文选自《晋书·车胤传》。
囊,用口袋装。
萤,萤火虫。
②恭勤:肃敬勤勉。
③通:通晓,明白。
④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铁杵成针①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②溪,逢老媪方③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④,还卒业⑤。
【注释】①本文选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
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②是:这。
③方:正在。
④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⑤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五年级上册课本第52页13. 少年中国说(节选)梁启超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②。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③。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④。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⑤。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⑥,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注释】①鹰隼试翼,风尘吸张:鹰隼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
隼,一种凶猛的鸟。
②矞矞皇皇:华美瑰丽,富丽堂皇。
③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出来,发出耀眼的光芒。
干将,古代宝剑名。
硎,磨刀石。
④天戴其苍,地履其黄:头顶着苍天,脚踏着黄土大地。
⑤八荒: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上极远的地方。
⑥哉:表示赞叹,相当于“啊”。
课本第106—107页25. 古人谈读书一敏①而好②学,不耻③下问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⑤也。
默而识⑥之,学而不厌⑦,诲⑧人不倦。
——《论语》【注释】①敏:聪敏。
②好:喜好。
③耻:以……为耻。
④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⑤知:同“智”,智慧。
⑥识:记住。
⑦厌:满足。
⑧诲:教诲。
二余尝谓①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②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③。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注释】①谓:说。
②漫浪:随意。
③急:要紧,重要。
三盖士人①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②。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③;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注释】①士人:泛指知识阶层。
②恒:恒心。
③下流:下等,劣等。
五年级下册课本第84页15. 自相矛盾①楚人有鬻②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③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④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⑤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①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
②鬻:卖。
③陷:刺破。
④或:有的人。
⑤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课本第108页21.杨氏之子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②。
孔君平诣③其父,父不在,乃④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⑤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⑥家禽。
”【注释】①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②惠:同“慧”。
③诣:拜访。
④乃:就,于是。
⑤示:给……看。
⑥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六年级上册课本第98—99页21.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①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②在太山③,锺子期曰:“善哉④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⑤。
”少选⑥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⑦。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⑧。
【注释】①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
鼓,弹。
②志:心志,情志。
③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一说指东岳泰山。
④善哉:好啊。
⑤巍巍乎若太山:像大山一样高峻。
巍巍,高大的样子。
若,像。
⑥少选:一会儿,不久。
⑦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⑧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书戴嵩画牛①蜀中有杜处士②,好书画,所宝③以百数。
有戴嵩《牛》④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⑤,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⑥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⑦入两股⑧间。
今乃⑨掉⑩尾而斗,谬⑪矣!”处士笑而然之⑫。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注释】①本文作者是宋代的苏轼。
戴嵩,唐代画家。
②处士:本指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后来也指未做官的士人。
③所宝:所珍藏的(书画)。
④《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⑤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⑥拊掌:拍手。
⑦搐:抽缩。
⑧股:大腿。
⑨乃:却。
⑩掉:摆动,摇。
⑪谬:错误。
牧童认为画中牛“掉尾而斗”是错误的。
实际上牛相斗时,既有“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
⑫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六年级下册课本第76—77页14.文言文二则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释】①本文选自《孟子·告子》,题目为后人所加。
弈,下棋。
②弈秋:“秋”是人名,因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③通国:全国。
④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诲。
⑤鸿鹄: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⑥援:引,拉。
⑦缴:系在箭上的丝绳,这里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
⑧之: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⑨弗若:不如。
⑩为:因为。
⑪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这里读“yú”。
⑫然:这样。
两小儿辩日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②,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③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④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⑤,及⑥日中则如盘盂⑦,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⑧,及其日中如探汤⑨,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⑩为⑪汝⑫多知乎?”【注释】①本文选自《列子·汤问》,题目为后人所加。
②辩斗:辩论,争论。
③以:认为。
④日中:正午。
⑤车盖:古时车上的圆形篷盖,像雨伞一样。
⑥及:到,到了。
⑦盘盂:盛物的器皿。
圆的为盘,方的为盂。
⑧沧沧凉凉:寒凉。
⑨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这里指天气很热。
汤,热水。
⑩孰:谁。
⑪为:同“谓”,说。
⑫汝:你。
⑬知:同“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