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16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全
小学科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精品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大全(70多个实验报告单)

精品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大全(70多个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001 【实验名称】茶汤对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目的】1、观察植物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及生理变化。
2、研究茶汤对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小麦种子、大豆种子若干,红茶、绿茶(产地:浙江富阳)。
【实验步骤】1、观察小麦、大豆种子类型及结构;比较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异同。
2、种子生活力测定(红墨水染色法)按1:60的比例配制成溶液、将种胚浸泡15分钟后取出观察。
种胚染成红色的为无生活力种子,不染色或染色较浅的为有生活力种子。
3、对小麦、棉花种子进行分组编号,将不同组别分别置于清水、红茶汤、绿茶汤环境下,观察茶汤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在培养皿内放滤纸,将种子置于滤纸上,定期以清水、茶汤处理保持种子处于湿润环境。
计算种子发芽率。
4、将浸泡后的植物种子采取两种方式培养:培养皿和花盆栽培。
观察不同组别植物的生长状况并比较。
量取幼苗高度并记录数据。
5、对两种植物进行耐旱性实验,观察对照组生长状况差异。
在适当时间内对培养皿及盆栽的植物不予浇水,观察植物生长状况并比较。
【数据分析】A:盆内及培养皿内不同组别小麦幼苗高度数据分析盆内小麦幼苗高度/cm2005.04.06清水红茶绿茶13.003.604.1023.403.002.7034.103.903.0044.504.002.0053.603.204.4062.403.103.4073.803.002.4083.002.803.1093.802.203.30102.802.203.00均高3.443.103.14标准偏差0.61020.58650.6844confidence0.37820.36350.4242 置信区间3.44?0.383.10?0.363.14?0.42 Fig.1培养皿内小麦幼苗高度/cm2005.04.06 清水红茶绿茶13.302.802.1023.502.201.6032.202.701.5042.401.401.3052.802.200.8062.701.901.0072.401.800.8083.501.201.1093.002.500.50101.702.901.20均高2.752.161.19标准偏差0.56080.55350.4392 confidence0.34760.34310.2722置信区间2.75?0.352.16?0.341.19?0.27 Fig.2B:培养皿浸泡后不同组别小麦种子出芽率数据分析小麦种子出芽率2005.04.01清水红茶绿茶明显142614不明显222935总数197199217明显出芽率0.72080.03020.0645 不明显出芽率0.11170.14570.1613 总出芽率0.83250.17590.2258 Fig.3C:连续两日内培养皿浸泡后不同组别大豆种子出芽率数据分析比较大豆种子出芽率2005.04.03清水红茶绿茶出芽数1021总数676365出芽率0.14930.03170.0154 Fig.4大豆种子出芽率2005.04.04清水红茶绿茶出芽数534153总数654967出芽率0.81540.83670.7910 Fig.5由图表可看出红茶有促进大豆(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的作用。
小学生科学实验的过程记录与反思

小学生科学实验的过程记录与反思科学实验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扇通向奇妙世界的大门。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孩子们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还能培养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一次小学生科学实验的详细过程记录与反思。
实验主题: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实验目的:了解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实验材料:四个透明塑料杯绿豆种子若干湿润的纸巾保鲜膜实验步骤:1、准备四个透明塑料杯,分别贴上标签:A、B、C、D。
2、在 A 杯中放入湿润的纸巾和适量的绿豆种子,然后用保鲜膜封口,放在室温(约 25℃)且有充足光照的地方。
3、在 B 杯中放入干燥的纸巾和同样数量的绿豆种子,用保鲜膜封口,放在与 A 杯相同的环境中。
4、在 C 杯中放入湿润的纸巾和绿豆种子,不封口,放在冰箱冷藏室(约 5℃)。
5、在 D 杯中放入湿润的纸巾和绿豆种子,用保鲜膜封口,放在黑暗的柜子里。
每天观察并记录各个杯子中种子的变化情况。
实验观察记录:第一天:A 杯中的种子没有明显变化。
B 杯中的种子没有变化,纸巾仍然干燥。
C 杯中的种子也没有变化。
D 杯中的种子同样没有变化。
第二天:A 杯中的部分种子开始膨胀,种皮变软。
B 杯中的种子依然没有动静。
C 杯中的种子没有变化。
D 杯中的种子有几颗开始膨胀。
第三天:A 杯中的种子多数已经膨胀,有几颗开始露出白色的芽尖。
B 杯中的种子还是没有变化。
C 杯中的种子仍然没有动静。
D 杯中的种子有更多的开始膨胀,但没有出芽。
第四天:A 杯中的种子大部分已经发芽,芽长得更长了。
B 杯中的种子依然干燥,没有萌发的迹象。
C 杯中的种子依旧没有变化。
D 杯中的种子有少数开始出芽,但芽的长度较短。
第五天:A 杯中的种子芽继续生长,已经有明显的根须。
B 杯中的种子依然没有变化。
C 杯中的种子由于温度过低,没有萌发。
D 杯中的种子芽的生长缓慢,因为缺乏光照。
实验结果分析:经过五天的观察,我们发现只有 A 杯中的种子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的条件下顺利萌发。
小学简单科学实验报告(共3篇)

篇一:浅析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的书写浅析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的书写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日益发展,科学实验也随之有了较明显的变化,实验的种类日渐繁多,如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的逐渐过渡,由定性实验向定量实验的逐渐转变,由课内实验向家庭实验、研究性实验的逐步扩大……在新的形势下科学实验报告应该如何书写呢?不同的年级阶段要求不同,高年级阶段学生要能够自主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或撰写科学小论文,不同的实验目的和要求不同,在实验报告的书写内容上应不必强求一致,该繁则繁,该简则简。
一、科学实验报告的书写。
一般情况下化学实验报告是根据实验步骤和顺序从六方面展开来写的:1.实验名称:即本次实验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目的是什么,使实验在明确的目的下进行,可避免学生无目的的忙碌。
2.实验日期和实验者:注明实验时间和实验者名字。
这是很重要的实验资料,便于老师掌握学生的查找时进行核对。
3.实验器材:写出主要的仪器和药品,应分类罗列,不能遗漏。
此项书写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仪器的用法和用途、药品的作用,从而有助于理解实验的原理和特点。
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报告中应该有为完成实验所用试剂的浓度和仪器的规格。
4.实验步骤: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原理来设计实验,写出主要的操作步骤,这是报告中比较重要的部分。
此项可以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过程,明确每一步的目的,理解实验的设计原理,掌握实验的核心部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此项中还应写出实验的注意事项,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5.实验现象:正确如实地记录实验现象或数据,为表述准确应使用专业术语,尽量避免口语的出现。
这是报告的主体部分,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应要求学生即使得到的结果不理想,也不能修改,可以通过分析和讨论找出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养成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6.实验结论:对于所进行的操作和得到的相关现象运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分析和解释,得出结论。
这是实验报告的关键所在,有助于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课题种植我们的植物实验班级三年级实验目的观察播下去的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的变化实验器材透明玻璃杯、卫生纸、凤仙花种子、土壤、水实验步骤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4、观察种子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芽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实验班级三年级实验目的研究植物根的作用实验器材1支试管、带根的新鲜植物1棵、植物油、水、记号笔实验步骤1、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使根完全浸泡在水中。
2、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3、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经过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水量减少了。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课题茎越长越高实验班级三年级实验目的研究茎的作用实验器材1段新鲜的芹菜、装有红色水的烧杯、小刀实验步骤1、取一段新鲜的芹菜和装有红色水的烧杯。
2、将芹菜放入烧杯中。
3、观察芹菜的变化。
4、将芹菜横切开,观察它的横切面。
实验现象及结论过一段时间,芹菜变红了,将芹菜横切开,发现它的横切面也是红的。
实验结论: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课题温度和温度计实验班级三年级实验目的比较水的冷热实验器材1杯热水、1杯冷水、2杯温水实验步骤1、桌上放4只杯子,1号杯内装凉水,2号、3号杯内装温水,4号杯内装热水。
2、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小学生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生科学实验报告小学生科学实验报告引言:科学实验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小学生可以锻炼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介绍一项有趣的小学生科学实验——水的沸点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践,探究水的沸点是多少,以及影响水的沸点的因素。
实验材料:1. 水壶2. 温度计3. 水4. 火源(煤气炉、电磁炉等)实验步骤:1. 将水壶放在火源上,加热水直到沸腾。
2. 在加热过程中,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3. 记录水开始沸腾的温度,即水的沸点。
实验结果: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
2. 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下,水的沸点会有所变化。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水的沸点就会降低。
3. 在加入溶质(如盐)的情况下,水的沸点会升高。
实验分析:1. 水的沸点是指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在大气压力下,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
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分子的热运动速度增加,足以克服液体之间的吸引力,形成气泡蒸发,从而产生沸腾现象。
2. 海拔高度的变化会影响水的沸点。
由于海拔高度的升高,大气压力降低,水分子蒸发所需的能量减少,因此水的沸点会降低。
这也是为什么在高海拔地区烹饪食物需要更长时间的原因。
3. 溶质的加入会使水的沸点升高。
溶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使水分子蒸发所需的能量增加,从而提高了水的沸点。
实验应用:1. 水的沸点实验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物质的相变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
2. 了解水的沸点对烹饪和食品加工有重要意义。
在烹饪过程中,掌握水的沸点可以控制食材的熟煮时间,确保食物的质量和口感。
3. 在高海拔地区或者山区,了解水的沸点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烹饪和热水消毒,确保食品安全和健康。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但在不同海拔高度和加入溶质的情况下,水的沸点会有所变化。
这个实验不仅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相变过程,还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烹饪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科学实验报告范文(优选4篇)

科学实验报告范文第1篇实验一:实验名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实验过程: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二: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实验过程:(1)铜球穿过铁圈(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三: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实验过程:(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四: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底烧瓶、热水、冷水实验过程:(1)把气球套在*底烧瓶口(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五: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实验材料:水槽、蜡烛、玻璃片、去掉底的饮料瓶、火柴实验过程:(1)把蜡烛放在水槽中点燃,罩上饮料瓶,拧紧瓶塞。
观察现象。
(2)、把水槽内的水加到饮料瓶里的高度。
(3)拧开瓶盖,迅速将火柴插入瓶内,观察现象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燃烧,另一种气体不**燃烧。
科学实验报告范文第2篇一、创意说明:实验是科学之母,才智是实验之子。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学会积极地动手动脑,在实验中学习、体会科学与真理,必定会为孩子的成长之路洒下一片更灿烂的阳光。
我们大家都知道人、动物、鸟类都是用腿走路的,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玻璃杯虽然没有腿也可以走路,你相信吗?二、实验材料:玻璃杯1个、蜡烛1支、火柴1盒、玻璃板1块、厚书2本、自来水少许三、实验步骤;1、首先把玻璃板放在自来水中浸泡一下。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精选13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精选13篇)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精选13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篇1实验内容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阳光)实验器材绿豆芽、实验盒、实验步骤将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的不好甚至死亡。
实验结论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实验效果实验人实验时间仪器管理员签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篇2实验内容做一个生态瓶实验室实验目的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实验器材大饮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动物实验步骤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现象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实验效果实验人实验时间仪器管理员签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篇3实验内容种子发芽对比实验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器材种子发芽实验盒、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2、将种子放入洞中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实验效果实验人实验时间仪器管理员签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篇4实验内容阳光下的影子实验地点室外实验目的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实验器材木板、白纸、橡皮泥、木棒实验步骤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爬”的水实验课题:会“爬"的水实验目的:初步掌握毛细现象实验器材:烧杯(100ML)、红墨水、薄纸巾实验原理: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
实验步骤:1。
往烧杯中倒入少量的水,再往水中滴入适量的红墨水。
2。
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烧杯中.实验现象:发现红色的水会慢慢的爬上薄纸巾。
实验结果: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会“托举”的水实验课题:会“托举”的水实验目的:感受水是有浮力的。
实验器材:烧杯(100ML、500ML)各一个、橡皮泥、砝码(50克、200克)实验原理:水的浮力将烧杯托举起来.实验步骤:1.在一只小烧杯的底部粘一块橡皮泥。
2.将小烧杯放进装有半杯水的大烧杯中,同时几下大烧杯中的水位刻度。
3.将一个50克的砝码轻轻地放入小烧杯中。
4.观察大烧杯中的水位的变化.5.如果再加入一个50克重的砝码,水位有何变化.实验现象:第一次放入小砝码的时候,水位上升到450ML.第二次放入小砝码时候,水位上升到500ML。
实验结果:当重物越重的时候,水位上升越多。
水的溶解性实验课题:水的溶解性实验目的:了解水可以将某些物质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100ML)、高锰酸钾、镊子、玻璃棒实验原理:水具有一定的溶解性。
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倒入少量的水。
2.用镊子夹一小块高锰酸钾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的搅拌,直至高锰酸钾溶化位置。
实验现象:高锰酸钾刚刚放入烧杯的时候,水开始变成水红色,经过搅拌后,高锰酸钾溶解,水变成水红色。
实验结果:水具有一定的溶解性。
比较棉布和尼龙的吸水性实验课题:比较棉布和尼龙的吸水性实验目的:了解尼龙和棉布两种布料吸水性。
实验器材:红墨水、烧杯(500ML)、棉布、尼龙布实验原理:水可以被棉布和尼龙吸收.实验步骤:1.剪裁同样大小的尼龙、棉布各一块。
2.把布料的一端同时浸入水中。
3.过一会儿,比较哪种布料吸的水多。
实验现象:尼龙和棉布均能吸水,但是棉布吸的水多。
实验结论:尼龙比棉布容易吸水。
研究固体的溶解实验课题:研究固体的溶解实验目的:了解水只能溶解某些物质。
实验器材:烧杯(500ML)、玻璃棒、面粉、盐实验原理:水可以溶解某些物质。
实验步骤:1、分别在两杯烧杯中放入等量的水。
2、分别放入等量的盐和面粉。
3、用玻璃棒进行搅拌,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盐在水中可以溶解,面粉在水中不能溶解。
实验结论:水可以将盐溶解,而不能将面粉溶解。
液体的性质实验课题:液体的性质实验目的:了解不同液体所具有的性质是不同的.实验器材:蜜、水、洗手液、天平、斜板、蜡纸、烧杯(50ML)实验原理:蜜的密度比水大,则相同体积下的蜜比水重.蜜、水、洗手液的粘稠度不同,则流动的速度也不同。
实验步骤:1.倒出相同体积的蜜和水,放在天平上比比看.2.把蜜、水、洗手液同时倒一点在斜板上,看看谁流动的比较快。
实验现象:天平向蜜的方向倾斜。
水先到达终点,其次是洗手液,最后是蜜。
实验结论:蜜比水重,流动速度从快到慢分别是水、洗手液、蜜.液体的流动实验课题:液体的流动实验目的:了解液体是可以流动的。
实验器材:玻璃水槽、烧杯、红墨水、蓝墨水实验原理:液体具有流动性.实验步骤:1.往装有热水中滴入几滴的红墨水。
往冷水中滴入几滴蓝墨水。
2.将一小瓶热的红颜色的水轻轻放入装满冷水的容器里。
实验现象:红色的水慢慢蔓延到冷水中。
实验结论:水具有流动性.液体混合后体积的变化实验课题:液体混合后体积的变化实验目的:了解液体混合后体积是会发生变化的.实验器材:酒精、水、蓝墨水、烧杯(50ML)实验原理:液体间是有一定的空隙的实验步骤:1.先在烧杯中加入20ML的酒精。
再另一个烧杯中加入20ML的水,并滴入几滴蓝墨水。
2.将两烧杯中的液体混合,观察混合后的体积的变化. 实验现象:混合后体积减小了。
实验结论:液体间是有一定的空隙的。
冷热空气的对流实验课题:冷热空气的对流实验目的:了解冷热空气的流动方向。
实验原理:冷热空气流动方向的不同。
实验器材:集气瓶、玻璃瓶、玻璃片火柴、小木棍实验步骤:1.往水盆中倒入热水,将集气瓶放入水盆中,将其温热.2.将水盆中的集气瓶取出,盖上玻璃片,点燃小木棍,快速将其放入集气瓶中,当集气瓶中充满浓烟后,将其取出,快速盖上玻璃片.3.将冷瓶放在热瓶的上方,口对口对好,将玻璃片抽走,观察现象。
4.将热瓶放在冷瓶的上方,口对口对好.将玻璃片抽走,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当冷瓶在上方时,没有现象。
当热瓶在上方时,发现热瓶的烟雾逐渐向冷瓶扩散。
直至冷瓶同样也充满了烟雾。
实验结论:热空气向下流动,冷空气向上流动.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实验课题: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实验目的:了解热在固体中是如何传递.实验原理: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实验器材:酒精灯、燃烧匙、火柴、蜡烛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在燃烧匙中滴上蜡,等其凝固.2.用试管夹夹住燃烧匙,用酒精灯加热,观察蜡溶化的情形。
实验现象:底部的蜡先溶化,接着是中部,最后是顶部。
实验结论: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酒精灯的使用实验课题:酒精灯的使用实验目的: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实验步骤: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液体的2/3.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
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由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实验现象:酒精灯点燃。
实验结论:酒精灯点燃。
热在液体中的传递实验课题:热在液体中的传递实验目的:了解热在液体中的传递.实验原理:热在液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实验器材: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茶叶实验步骤:1.将酒精灯放在三脚架的底下,在三脚架上放上石棉网.2.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茶叶。
3.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发现茶叶由下往上运动。
实验结论:热在液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拉力对下车运动快慢的影响实验课题:拉力对小车运动快慢的影响实验目的:了解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远。
实验原理: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远。
实验器材:小车、尺子、垫圈、绳子实验步骤:1.将绳子系在小车上,另一头绑一个垫圈。
2.将车子放在起始处,放开手,记录小车行驶的距离.3.再增加一个垫圈,记录数据。
实验现象:垫圈越多,小车行驶的越远。
实验结论: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远。
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实验课题: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实验目的:了解力可以影响物体的形状。
实验原理:力可以影响物体的形状。
实验器材:橡皮团实验步骤:1.用手将橡皮团往两旁拉动,观察形状。
2.用手将橡皮团往前揉动,观察形状。
3。
用手压橡皮团,观察形状。
实验现象:将橡皮团往两旁拉动,橡皮团变长了;将橡皮团往前揉动,橡皮团变圆柱型了;压橡皮团,橡皮团变扁了.实验结论:力可以影响物体的形状。
弹簧秤的使用实验课题:弹簧称的使用实验目的:掌握弹簧称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利用弹簧拉伸的长度来称物体的重量。
实验器材:弹簧称、钩码实验步骤:1.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处.2.读书时,视线要与指针平齐。
3.被测的力不可超过弹簧称标定的最大值。
4.将钩码勾到弹簧称的下方,读出所指的数值。
实验现象:钩码的重量是5N。
实验结论:弹簧称可以用来称物体的重量。
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的关系实验课题: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的关系实验目的:了解拉力越大,弹簧拉的越长。
实验原理:拉力越大,弹簧拉的越长。
实验器材:弹簧、钩码实验步骤:1.在黑板上固定一条绳子,将弹簧勾在绳子上。
2.分别在弹簧上勾上1、2、3、4、5个钩码,观察弹簧拉伸的长度.实验现象:钩码越多,弹簧拉的越长。
实验结论:拉力越大,弹簧拉的越长。
光沿直线传播实验课题:光沿直线传播实验目的: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原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手电筒、小孔纸实验步骤:1.三张小孔纸依次排开.2.打开手电筒,朝着小孔纸,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光是直线射出的.实验结论:光沿直线传播.制造彩虹实验课题:制造彩虹实验目的:了解如何制造彩虹。
实验原理:利用光的折射原理。
实验器材:水槽、镜子、手电筒实验步骤:1.将小镜子倾斜着放入水盆,并设法将它固定。
2.打开手电筒,让光线照在水下部分的镜面上.3.将白纸在手电筒的上方举起来,移动电筒位置,直到看清彩虹,实验现象:看到了人造彩虹.实验结论:可以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可以制造彩虹。
磁铁的性质实验课题:磁铁的性质实验目的:掌握磁铁的性质。
实验原理: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实验器材:磁铁、木棍实验步骤:1.在桌上摆4根木棍。
2.将两根磁铁放在木棍上,把两级磁铁的同极相对,观察现象。
3.把两级磁铁的异极相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同极相对的时候,两根磁铁互相排斥;异极相对的时候,两根磁铁互相吸引。
实验结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磁化现象实验课题:磁化现象实验目的:了解磁化现象。
实验原理:通过与磁铁的摩擦,针带上磁性.实验器材:针、磁铁、泡沫、水槽实验步骤:1.用磁铁的一极在缝衣针上沿同一方向摩擦20次以上。
2.把磁化后的缝衣针插在小块塑料泡沫中央,放在水面上,观察它的指向。
实验现象:摩擦后的缝衣针,可以指出南北极。
实验结论:与磁铁的摩擦,针会带上磁性。
斜坡与拉力的关系实验课题:斜坡与拉力的关系实验目的:了解斜面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的影响。
实验原理:斜坡坡度越大,对小车的拉力越大。
实验器材:斜面、弹簧称、小车实验步骤:1.将小车与弹簧秤相连。
2.将斜坡垫3块木板,观察弹簧秤中读数。
3.逐渐加入木板,观察弹簧秤中的读数。
实验记录:实验结论:斜坡坡度越大,对小车的拉力越大。
轮轴的研究实验课题:轮轴的研究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钩码、线、铁架台.实验原理: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实验器材:弹簧秤、轮轴、绳子、钩码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现象: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实验结果:1。
学生发现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2.对比两个轴大小相同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学生会发现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滑轮的研究实验课题:滑轮的研究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实验原理: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实验步骤:1.用铁架台作支架,把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固定在支架顶部,用一根细线当升旗绳,用纸做一面旗帜固定在细线上,当向下拉动绳子时,观察旗帜会怎样?2.在绳的一端挂上重物(专制马),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平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