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概论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案

合集下载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案
年月日
毛泽东认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需要。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还提出了其他一些重要思想理论观点。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关于经济建设方针,关于所有制结构调整,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关于科学和教育,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思考与练习题
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2、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下节课预习要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教研室或科室主任审查意见:
教研室或科室主任签字:







重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思想成果。
难点: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8版毛概第四章教案

18版毛概第四章教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章教学,带领学生们梳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让学生们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中我党取得的成就及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中我党的失误的了解,进一步认识到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思想理论探索上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改革开放以后党的思想和理论奠定认识基础。

教学重难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课时:4课时新课导入:大家阅读与讨论《论十大关系》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体现:1、《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中共八大政治报告》1956年9月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认为,要学会建设一个新国家,首先要从学习别人的经验开始。

因而,在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选择了苏联这个别无选择的样板。

“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成为了当时中国各族人民的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

“苏联共产党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要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

”“苏联经济文化及其他各项重要的建设经验,将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榜样。

”【案例】毛泽东向斯大林70寿辰拜寿的伟大纪实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资料】《条约》规定,苏联同意放弃在中国的特权、在1952年之前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和财产无偿移交中国政府。

苏联军队从旅顺口撤退,中国政府偿付苏联自1945年在此处的建设费用。

大连的行政归还中国管辖,苏联在大连临时代管和租用的财产于1950年内由中国政府接收。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案







重點: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の思想成果。
難點: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の思想。
教學內容
時間分配及
輔助手段
第一節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の重要思想成果
一、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の思想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主要學習蘇聯經驗,取得了一定實效。但實踐表明,照搬照抄蘇聯模式不符合中國の國情,需要積極探索適合中國特點の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思考與練習題
1、黨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の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の理論成果?
2、如何認識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の意義?
3、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の初步探索有哪些經驗教訓?
下節課預習要點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の科學含義?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の主要特征?
教研室或科室主任審查意見:
教研室或科室主任簽字:
毛澤東強調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是社會主義國家政治生活の主題。
三、走中國工業化道路の思想
實現工業化是中國近代以來曆史發展の必然要求,也是國家獨立和富強の必要條件。
走工業化道路,是黨探索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の一個重要思想。強調正確處理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の關系,符合中國人民人口多、工業基礎薄弱の實際,對於加快我國經濟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課程名稱
“概論”課
授課專業
所有專業、班級
周次
第5周 第1次課
章節名稱
第四章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の理論成果
授課方式
課堂講授(*);實踐課()
教學時數
2







1、了解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の思想成果。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讲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讲义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国初期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教训,教学重点: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教学课时:教学设计:课堂讲授,安排课堂讨论。

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从1956年4月到1966年4月,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能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以后,毛泽东率先提出要“以苏为鉴”,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一)为什么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1.总结了“一五计划”(1953-1957)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第一,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第二,经济建设要量力而行。

第三,保证重点建设。

以重点为中心。

第四,经济建设与生活提高的关系,第五,增产节支,提高效益。

2.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毛泽东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1956年4月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指出:“民主革命时期,我们走过一段弯路,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革命的胜利。

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二)《论十大关系》的出台1956年4、5月间,毛泽东以苏联为鉴戒,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先后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地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一系列重大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理论观点,对我国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完整word版)毛概2018年版第四章教案

(完整word版)毛概2018年版第四章教案

一、基本线索中心内容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主要阐述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围绕着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的理论探索;同时以苏联经验为借鉴,结合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制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正确的方针政策.二、主要内容(一)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以苏为鉴,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开始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的时候,毛泽东又率领全党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向全党提出了进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伟大任务。

2、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历程毛泽东率领全党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

1956年和1957年,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及中共八大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都对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但是,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党和毛泽东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正确与错误两个发展趋向(1)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取得的积极成果一是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提出了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经济、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等十个方面关系的问题.二是1956年9月,中国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总结了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制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着重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

2018年概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学案

2018年概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学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改革开放以后党的思想和理论奠定认识基础。
授课内容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
(2)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两步走”战略
1954年9月,周恩来在一届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宣布了“四个现代化(农业、工业、国防、科学)”的宏伟目标。
1964年,周恩来提出了分两步走的宏伟目标。
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教学反思
多媒体课件1份、
视频资料:“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课程导入
大家阅读并讨论《论十大关系》
新课
讲授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体现:
1、《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
2、《中共八大政治报告》1956年9月
(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在经济上: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在政治上:坚持“团结—批评—团结”;
在同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明确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加深对毛泽东思想的全面理解,对本章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一项崭新课题。

为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再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一)思想提出的背景——从全面学习苏联到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

我国建国初期照抄苏联模式,在恢复国民经济,保证重点建设和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五”期间正是运用了这种体制,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但是,后来的是实践证明,照抄照搬苏联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

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作了秘密报告,揭露了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随即发生动荡。

如何对待斯大林、如何对待苏联经验的问题,尖锐的摆在共产党人的面前。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要引以为戒。

”毛泽东指出,苏共20大反对斯大林,我们自己要从中吸取教训,他认为最重要的教训就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中国国情,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点:(1)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案

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案
到1956年,我國曆史發展進程究竟處於什麼階段?毛澤東在這年1月召開の中共中央關於知識分子問題の會議上說:“社會主義社會已經進入,尚未完成”。這一判斷雖然是針對社會主義改造進程而言の,但從中可以看出,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制度即將誕生之際就已注意區分它の不同發展狀況,並作出了基本符合事實の分析。
2、關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の戰略目標和步驟。
第二,市場の作用不同於資本主義の作用,市場只是一種資源配置方式。市場是工業制度の產物,與資本主義沒有必然の聯系。資本主義不能脫離市場,但市場完全可以脫離資本主義。“無論是資本主義、社會主義、還是混合型,只要是工業制度就必然會運用這種市場或那種市場。”
陳雲の“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經濟思想是建立在經過深入細致の調查研究,對中國國情充分了解の基礎上得出の合理の結論,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の產物。這使得陳雲の經濟思想既具有堅實の實踐基礎,又具有相當指導性意義。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基本上是按照陳雲の“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經濟思想展開の。在全國範圍內改變了過去那種高度集中の計劃經濟體制,實行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の方針,采用指令性、指導性計劃和市場調節三種管理方式,促進了經濟發展,增強了經濟活力。在實踐中,人們更進一步認識到市場調節の積極作用,從而產生了對社會主義經濟認識上新の飛躍和突破。於是,就有1984年10月下旬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上討論並通過の《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の決定》,確立了社會主義有計劃の商品經濟理論,這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曆史轉折性意義。
三、走中國工業化道路の思想
實現工業化是中國近代以來曆史發展の必然選擇,也是國家獨立和富強の必要條件。在中國這樣一個落後の農業大國,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後,如何實現國家の富強,完成由農業國向工業國の轉變,這是擺在中國共產黨面前一個亟待解決の重大曆史難題。早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就開始進行了大膽の探索,極富創造性地提出了走新民主主義工業化道路の初步設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①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③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根本不同的,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而不是对抗性矛盾。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等
(1)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
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作了有益的探索,他提出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我国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资料】我国建国初期照抄苏联模式,在恢复国民经济、保证重点建设和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五”期间,正是运用这种体制,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提供156个工业项目的援助;50年代苏联和东欧向中国派出12000多名专家;6000多名中国留学生赴苏联学习。
1953年斯大林逝世。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作了秘密报告,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随即发生了动荡。如何对待斯大林、如何对待苏联经验的问题,尖锐地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认为,要学会建设一个新国家,首先要从学习别人的经验开始。因而,在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选择了苏联这个别无选择的样板。“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成为了当时中国各族人民的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在经济上: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在政治上:坚持“团结—批评—团结”;
在同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民族关系上:坚持既反对大汉族主义,又反对地方主义。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和非党的关系;
(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3、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
【资料】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对斯大林的批判
1、斯大林破坏法制;
2、斯大林搞个人崇拜;
3、斯大林肃反扩大化,性格暴躁,杀人如麻;
4、斯大林对战争毫无准备,靠地球仪指挥战争;
5、斯大林对农民剥夺过多;
6、斯大林在南斯拉夫问题上有错误。
【案例】波兹南事件
【案例】匈牙利十月事件
毛泽东指出,苏共20大反对斯大林,我们自己要从中得到教训。毛泽东认为最重要的教训就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
【图片展示】
三是把计划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等未来社会特征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照搬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在当时比较恶劣的国际政治条件下,毛泽东以苏联经验为鉴,总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反映出了毛泽东没有拘泥于已有的经验和条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并且始终坚持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才能在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探索出了社会主义建设许多宝贵的经验,为改革开放后形成的正确理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改革开放以后党的思想和理论奠定认识基础。
授课内容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1份、
视频资料:“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课程导入
大家阅读并讨论《论十大关系》
新课
讲授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体现:
1、《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
2、《中共八大政治报告》1956年9月
第二步,在本世纪(20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中共八大,大会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方针。
(3)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八大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
(4)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基本状况
一“穷”二“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
“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1961年9月,同蒙哥马利的谈话)
【案例】蒙哥马利与毛泽东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
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政治上:高度集权的行政体制
社会领域内:政党高度控制国家,国家高度控制社会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
经济上:各种比例关系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政治上:缺乏民主破坏法制
党内:民主集中制原则被破坏,形成个人专断。
1Hale Waihona Puke 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视频】《论十大关系》与探索走自己的路
中共八大一次会议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当时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后来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一是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出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等不符合当时具体国情的实践偏差,造成了很多不应有的损失。
【图片展示】
二是政治上,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时,把已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仍然看作阶级斗争,出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1966-1976年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偏离发展生产力的中心。
党在这一艰辛探索中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课后作业
思考题:
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2.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归纳小结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党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又经历了严重曲折。这一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也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2)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两步走”战略
1954年9月,周恩来在一届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宣布了“四个现代化(农业、工业、国防、科学)”的宏伟目标。
1964年,周恩来提出了分两步走的宏伟目标。
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授课课题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章教学,带领学生们梳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让学生们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中我党取得的成就及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中我党的失误的了解,进一步认识到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思想理论探索上存在的问题。
如何借鉴苏联经验:《论十大关系》
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阐述了国内的十大关系,即: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产业结构问题;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生产力布局问题;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经济体制问题;
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教学反思
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2)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①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