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第一课时教案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1课《秋天》教案四篇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1课《秋天》教案四篇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会认读“秋、气、了”等10个生字。
认识“木、口、人”3个部首;会写“了、子、人、大”4个生字,认识“乛”1种笔画。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4.感受诗歌意境,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陶冶情操。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秋天景象的美丽。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http://ww w.xkb1.co m第一课时一、导入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那么现在是什么季节?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秋天那美丽的景色。
(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一)自由读课文。
看音节,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二)自由读圈画生字。
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学生标序号)按自然段再来读一读,把课后我们要认识的、要会写的字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三)读带拼音词语。
藏在课文里的生字宝宝,相信大家都认识他们了吧?现在它们来到屏幕上了。
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自己练习读一读)(指名领读、开火车读)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一)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抬头看看外面的蓝天,没有那么多云,看起来真的是又蓝又高。
那么……那么……“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秋天,大雁要飞到南方去--过冬,大雁是怎么飞的呢?“一会儿……一会儿……”在很短的时间里做不同的事情,所以读的时候语速要快点。
(指导读)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也说一句话吗?师生合作读。
四、总结全文师生配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浓浓的秋意。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一)学生开火车分句朗读课文。
1.出示图片,要求学生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句子,读一读。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秋天》教案

课文1 秋天【教学目标】1. 认识“秋、气”等 10 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 3 个偏旁;会写“了、子”等 4 个字和横撇 1 个笔画。
2. 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3. 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认识首次出现的偏旁。
【课前准备】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教师)2.秋天树叶的实物。
(教师)3.大雁图片。
(教师)4.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实、植物等。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
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二、随文识字,品读课文(一)品读第1自然段。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
气汽天( ) ( )水空( ) ( )油2.树叶黄了。
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
(“一片片”是很多片)(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3)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真是个好方法。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4)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理解句子。
3.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三)品读第3自然段。
1.指导读好感叹句。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3.学习生字“秋、了”。
4.齐读第3自然段。
三、引导观察,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秋天 -部编版

《秋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分析:《秋天》是本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本文抓住时间特点,选取初秋季节典型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一幅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的秋景图,展现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及迎接秋季的喜悦之情。
学情分析:秋季景色众多,但作者所选的景色都很有代表性,学生们对“天气”“树叶”“天空”“大雁”这些常见的景物有一定的了解,他们也能感知它们的变化,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目标:1.会认“秋、气”等10个字,会写“了、子”两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和一个新笔画。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阅读的方法。
3.在多种形式的读中认读字词,感受秋天的美。
教学重点:会认“秋、气”等10个字,会写“了、子”两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和一个新笔画。
教学难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了解自然段的划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夏秋冬)。
出示课件,秋天美景,你们猜猜看这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2.板书课题:秋天。
3.齐读课题。
(第1课,秋天)4.随文识字“秋”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1.出示自读要求。
(出示课件)(1)看拼音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一边读一边把课后的生字在课文里圈出来。
(3)想一想:课文跟我们之前学习的儿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出示词语:(1)出示带拼音生字。
(小老师带读,提醒字音读,指名读,齐读。
(2)去拼音读。
拼音小帽摘了以后,你们还会读吗?(自由读,点名读,开火车读)(3)识记字形。
会读的字,我们还要会认,谁来说一说,你都记住了哪个字,你是怎样记住的?(4)男女生赛读。
3.指导写“了”和“大”。
(1)出示“了”和“大”字。
(2)提醒书写要点。
(3)师范写了”和“大”字,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秋天》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秋天》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听懂课文《秋天》的内容,掌握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2.能够感受到秋天的气息,了解秋天的特点和景色。
3.能够朗读课文《秋天》,感受语言的美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的情感,欣赏秋天的美丽。
2.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的意识,保护环境。
3.鼓励学生爱读书,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2.听懂课文后,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利用图片、生活实物等教具,引起学生对“秋天”这一话题的兴趣,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认识。
2.学习《秋天》课文•朗读课文,教师解释生词和难点,让学生跟读。
•分段解析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意义,引导学生自由讨论与表达。
3.课文赏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感。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秋天是蓝蓝的?为什么说秋风轻轻吹?第二课时1.复习课文•让部分学生朗读《秋天》课文,其他同学齐心协力帮助纠正发音。
•组织小组学生合作,完成小组绘本《秋天》的制作,展示并赏析。
2.课文情感体验•播放秋天相关的音乐、视频,带领学生感受秋天的气息和美丽。
•组织学生进行秋天主题的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美感。
五、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秋天》的答案,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2.背诵课文《秋天》,并用朗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爱。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秋天》课的教学,学生对秋天这一主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也不断探索和改进,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成长。
一年级上册2《秋天》第一课时

人教版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上册2.秋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秋、气”等6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2个偏旁;会写“了、子”2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
认识自然段。
3.结合生活观察,能用“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的句式说说秋天的景物。
教学准备1.生字生词卡片。
2.多媒体课件展示秋天的典型场景;独体字变偏旁的变化;几个独体字组成生字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1.请学生朗读课题圈出课题中的生字“秋”识记“秋”:教师一边出示卡片“禾”和“火”一边描述:“禾姑娘遇上了火姑娘头碰头脚挨脚变成了秋姑娘。
”请学生自由说一说试着给“秋”组词如“秋天、秋风、秋千”。
2.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说说课文写了秋天的什么。
请学生尝试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正确。
3.出示需重点关注的词语,齐读:一(yí)片片一(yì)群一(yí)会儿排成个“一”(yī)字凉了(le)黄了(le)叶子(zi)4.指名朗读课文,发现学生朗读的突出问题,教师及时予以正确的范读,纠正错误。
(1)出示词组“一片片叶子、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请朗读较好的学生带领大家齐读,注意词组连读。
(2)教师出示词组所在的句子,男女生轮流齐读。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二、认识自然段,学习第一自然段1.引导学生给自然段标序号。
(1)学生读课后第二题学习伙伴的提示。
(2)提问: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3)学生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出示第一自然段,引导:秋天来了,什么发生了变化?(1)请学生圈出相关内容:天气、树叶。
(随机板书:天气、树叶)(2)认读生字“气”,给它找找朋友,组一组词。
(3)引导学生对比说话。
①夏天,天气炎热,人们最喜欢做些什么?(吃西瓜、吃棒冰、游泳、吹电扇、待在空调房间里…)②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人们(不用吃西瓜、棒冰消暑;不敢下水游泳;不需要吹电扇……)。
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课《秋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部编本⼩学语⽂⼀年级上册第1课《秋天》教学设计(第⼀课时)部编本⼩学语⽂⼀年级上册第1课《秋天》教学设计(第⼀课时)⼀、教材解读《秋天》是部编义务教育⼩学语⽂⼀年级上册第⼀组课⽂的⾸篇课⽂。
这是⼀篇写景类散⽂,作者抓住了“天⽓、树叶、天空、⼤雁”等事物的特点,描绘了“天⾼⽓爽、黄叶飞舞、北雁南飞”的景⾊,全⽂洋溢喜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抒情⾊彩。
课⽂在结构上先描述,后抒情。
1、2⾃然段先选择最具秋天特征的⼏样景物来写,结尾段话锋⼀转,⽤感叹句“啊!秋天来了!”直抒胸臆,表达置⾝秋光之中的愉悦⼼情。
教学时,作为“课⽂”部分的开篇之作,教师⾸先要指导学⽣认识⾃然段,学会数⾃然段。
接着,抓住⽂末抒情语句,引读1、2⾃然段,通过寻找秋天的变化,读懂课⽂,探寻抒情缘由。
在语⾔上,课⽂巧妙运⽤“⼀”的变调、对仗式短语(天⽓凉了、树叶黄了)、复字关联词(那么……那么……,⼀会⼉……⼀会⼉……),使句⼦读起来⾼低起伏、节奏分明、充满⾳韵美。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运⽤⽰范读、学⽣跟读,指导学⽣学习正确、流利朗读课⽂,尤其注意指导读好停顿,读准“⼀”的变调、轻声⾳、⼉化⾳。
随着课⽂的学习,学⽣还要认识“秋、⽓”等10个⽣字和⽊字旁、⼝字旁、⼈字头3个偏旁。
掌握“横撇”⼀个笔画,会写“了、⼦”等4个字。
其中,从本课开始,出现了偏旁教学。
偏旁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学⽣识记⽣字字形和理解字义有⾮常重要意义。
教学时,可引导学⽣通过观察⽐较发现字变成偏旁后的差别,还可以引导学⽣根据偏旁表义的特点建⽴偏旁和字义之间的联系。
⼆、教学⽬标1.认读10个⽣字;运⽤⽣活识字、熟字加⼀加、溯源析形等⽅法重点识记“秋、⽓、了、树、叶、⽚”;学习“⼝字旁、⽊字旁”;认识新笔画“横撇”,学写“了、⼦”。
2.认识⾃然段,把课⽂读正确、读通顺,初步感受“⼀”的⾳变。
3.学习课⽂第⼀⾃然段,初步了解秋天特征,感受对仗式短语、叠词营造的秋景美,积累语⾔。
教学重难点:正确朗读课⽂三、教学准备1.幻灯⽚2.微课《“⼀”的⾳变》、《认识⽊字旁》3.课⽂范读视频4.⽣字卡等四、教学过程:(⼀)插图引路,故事造境,初识“秋”1.出⽰插图,引导表达。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教案)
一、教学内容
《秋天》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秋天的特点和景色。
2.掌握秋天的相关词语,如“黄叶、秋风、菊花”等。
3.培养学生对秋天的喜爱。
4.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
掌握秋天的相关词语,如“黄叶、秋风、菊花”等。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秋天的景色和特点。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第一节小学语文课,老师应该首先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和景色,然后通过描写秋天的文字来带领同学感受秋天的美丽。
1. 导入环节
首先老师应该让学生看看窗外,询问大家“现在是什么季节?”然后老师可以带着同学一起感受秋天的气息,比如说感受秋天的风,看看黄叶……
2. 阅读课文
接下来,老师可以让学生一起读一下《秋天》这篇课文,以了解秋天的特点和景色。
3. 分析课文
接下来,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秋天》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1.首先,我们可以一起找出文章中描述了哪些景色和特点。
2.其次,我们可以讨论这些景色和特点怎么描述的,用了哪些语言技巧,比如比喻、拟人、对比等等。
4. 文字搭配图片欣赏
接下来,老师可以结合图片欣赏,用丰富的语言带领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
5. 课文模仿
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的美丽,这样可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目的。
六、教学总结
通过这节课教学,学生们可以加深对秋天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1 秋天 教案 第一课时

《秋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1种笔画,认识3个偏旁。
3.图文结公道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4.认识自然段,并尝试给课文标段。
5.培养学生视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2.背诵课文。
【课前活动】哇!同学们的坐姿可真标准啊,老师嘉奖给同学们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情景导入】1.(PPT出示四幅图:春夏秋冬的卡通图片)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的哪个季节呢?为什么呢?(说出完整的话)2.我们来看这幅图(秋天的图片放大),秋风来了,一片片金色的叶子慢慢飘落。
多美的风景啊,这就是秋姑娘最喜欢的——秋天。
(ppt出示:秋天)齐读课题——课文1.秋天。
3.你是如何记住“秋”这个字的呢?预设:禾加上火就是“秋”这个字。
4.你用到了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请同学们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板书课题:秋天。
5.谁来给“秋”组个词吗?预设:秋风,秋天的风叫做秋风,你还知道秋天的什么事物呢?6.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秋天的风我们叫“秋风”(ppt配图出示),秋天的雨叫“秋雨”(ppt配图出示),秋天的月亮叫“秋月”(ppt配图出示),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初读课文,学习自然段。
】1.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姑娘最喜欢的秋天吧。
请同学们把语文书翻到54页,左手扶书,右手指,读到哪里,小手就指到哪里,眼睛就看到哪里。
2.你们想不想也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来看一下自读提示,注意在读书时,我们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ppt出示出来)3.同学们,你们看,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儿歌有什么不同呢?(出示《对韵歌》进行对照)预设:我们之前学过的儿歌没有空格,课文前面那里空了两格。
4.课文是有多个自然段组成的,每个自然段的开始都会空两格,那我们要怎么给课文标自然段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和铅笔,我们一起来标自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第一课时教案1 秋天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养成阅读兴趣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
本教案采用以读代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从朗读中领略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另外,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加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感受秋天的美,并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直至熟读成诵。
低年级注重识字与写字教学,本设计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独立识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课前准备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教师)2.秋天树叶的实物。
(教师)3.大雁图片。
(教师)4.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实、植物等。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
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视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到来时的景色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
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
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
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教师讲解等方法使学生非常直观地认识自然段。
本环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的能力,通过范读、自读、指名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完整的句子,不顿词、断句,重视对翘舌音、三拼音节的复习巩固,从而能使学生准确地拼读音节。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一)品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这里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出示字卡“气”),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
(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
气汽天( ) ( )水空( ) ( )油(3)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2.树叶黄了。
(1)出示各种“树叶”的标本。
(出示多媒体课件)导学:这些小宝贝就是树叶。
看,它们的形状各有不同。
(2)学习生词“树叶”。
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树叶”?加一加:“木”加“对”就是“树”,“口”加“十”就是“叶”。
实物出示:拿出树叶标本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3)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导学: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
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4)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
(“一片片”是很多片)(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3)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真是个好方法。
(4)拓展词语。
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小结: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
(5)了解“片”的字理。
出示“片”的古文字,“片”的古文字就像一分为二的木片,所以“片”的本义是平而薄的物体。
我们还可以说“一片”什么?课件出示:一片( ) 一片( ) 一片( ) (6)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4.齐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吧!(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
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
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
)(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4)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理解句子。
(5)导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雁飞行时的样子吧!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
(6)谁愿意读出大雁飞行时的画面?指名读第2自然段。
(7)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8)学习生字“大、飞、会、个”。
大:象形字。
甲骨文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
“大”是汉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飞:(课件出示鸟儿展翅飞翔的动作,出示“飞”字的古文字)“飞”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样子。
同学们模仿鸟儿做一做展翅飞翔的动作吧。
组词:飞机、飞鸟。
会:认识“人字头”。
运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人+云=会。
组词:开会、学会。
个:运用数笔画或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个”。
“个”一般用做量词,引导学生试着说一说:一个( )。
3.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2)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一(yì)群一(yí)会儿“一(yī)”字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3)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
汉字可真有意思呀!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导学: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吧。
(配乐朗读课文)(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1.指导读好感叹句。
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3.学习生字“秋、了”。
秋:(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秋”字。
)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
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
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
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
组词:秋天、秋季。
了: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也可和“子”对比来识记。
强调“了”由两笔组成,注意“了”的笔顺。
4.齐读第3自然段。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本环节设计,在随文识字中,将识字教学置于一定的课文情境中,通过字理识字、加一加、联系生活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过程中落实了“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的插图,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积累丰富的词语,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训练的机会。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习“了”字的书写。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
(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了”字。
(5)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
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扎扎实实落实本课新认识的笔画书写,让学生在写好笔画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整体书写。
学生通过观察生字的结构,加深生字书写的整体印象,从而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1.熟读课文。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体验,为下一节课的“画秋天”“说秋天”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