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中图必修3课件: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三节

高中地理中图必修3课件: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三节


需挖渠道的工程量很
缺 低,需梯级抽水北送,耗
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
大,占用农田多,迁
点 能多(流经地区可能造成
西北地区供水;工程
移人口多
二次污染);水质差
量大
②线路效益评价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也要充分考虑线路的效益。我国南水北调东线线路较长, 水源地水质最差,但该线路沿线及输入地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水资源供 需矛盾突出,收效周期短,收效大,因此首选东线。 (3)分析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影响可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又涉及输入地、输出 地及沿线地区。
环境影响 中到新的_主__导__产__业_
促进 就业 和地区经济发展
[思考] 我国中、东部地区一方面接受国外产业转移,同时又将一些产业 向西部地区转移,这对于中、东部和西部地区各有什么意义? 答案 对中、东部地区来说,一些传统工业、初级加工产业、劳动密集型 产业和能源消耗大的产业已进入衰退阶段,如果把这类产业转移到西部, 能够使中、东部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利于产业升级。对于西部地区来 说,接纳中、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可以发挥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促进 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同中、东部地区的差距。
气的污染;矿石层中所含的有害气体因开采而释放
废渣污染
废渣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
噪音污染
开采产生的噪音影响生态平衡
跟踪训练 下图示意“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几种发展方式”。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山西省利用煤炭资源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目的,不正确的是
A.延长产业链
B.提高附加值
C.提高就业率
√ D.降低碳排放
1.简要分析山西省煤炭开采对地理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答案 山西省煤炭开采需移动大量的表土、矿石和基岩,导致生态破坏, 诱发灾害;产生大量的废渣,占用大量农田,污染水、土壤和大气环境。 2.分析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的原因。 答案 ①北部河流多,水量丰富,多外流河;南部河流少,多属内流河, 水资源缺乏。②北部城市少且分布稀疏,用水量少;南部城市多且分布 密集,用水量较多。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3节 第1课时四大地区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3节 第1课时四大地区

第一课时四大地区[生活链接] 2018年9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区域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区域发展差距经历了一个由扩大到缩小的过程。

改革开放之初,沿海率先发展战略使东部地区一马当先,保持领先地位。

进入2000年后,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发展差距不断缩小。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核心素养以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知道:我国四大地区的范围及其发展差异。

理解:我国四大地区差异形成的原因和各自发展战略。

应用:学会利用区位分析理论比较区域发展差异的基本方法,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综合思维:通过区域景观图、区域图及文字叙述,说明区域差异的表现、分析区域差异的原因。

地理实践力:通过旅游、野外实践活动,观察地理环境特征,并与自己的家乡形成对比,探究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一、四大地区101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

2.范围(1)02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台11个省(市、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2)03鄂、湘、04皖、赣6个省区。

(3)05云、贵、川、藏、桂12个省(市、区)。

(4)06黑、吉、辽3省。

[自我探究] 有人说,我国四大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是造成四大地区差异的根本原因,对吗?[答案]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国四大地区差异是一系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101差异突出,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相对发达、中部地区加速02崛起、西部地区各方面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东北地区在转方式、调结构、03节能减排等方面成效显著。

2.具体表现(1)产业结构差异地带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04第三产业相对发达05农业在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以06重化工业为主导工业结构以轻型或07综合型产业为主具有08过渡性特征以09重型工业为主(2)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①东部、东北地区工业化进程10快,而中、西部地区相对11滞后;东部地区工业产值12高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②从城市化水平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13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14高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同类城市。

1-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目标1.结合教材内容,能够描述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作用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

2.通过对不同案例的分析,掌握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影响。

(重点+难点)3.通过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理解海洋和岛屿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点)自主研习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特点: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有明显的性。

2.表现:(1)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于地理环境。

(2)农业社会阶段:是人们主要的生活来源,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是农业文明的发祥地。

(3)工业社会阶段:①资源、资源和状况,是工业和商品贸易的基础。

②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有利的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往往形成重要的工业区。

③具有优越的和发达的的地区,往往也形成著名的工业区,如日本的工业地带。

(4)后工业化阶段:由于新技术兴起,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对社会的影响上升。

在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区往往形成产业区,如美国“硅谷”。

问题磁场(1)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在全国长期保持领先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华南地区的外向型经济迅速崛起,上海这个传统的老工业基地面临着空前的挑战。

浦东新区的开发,为上海市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但是,在新时期,上海市仍面临着资源、土地、环境、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等突出问题。

就上述议题开展讨论,上海市的持续发展,需要克服哪些限制性因素?如何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2)阅读材料,分析不同地方的饮食习惯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山西人爱吃醋,他们在吃饭前,往往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三调羹醋用以“解馋”。

西双版纳的傣族人爱吃酸菜,酸笋炖鸡是一道传统菜。

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及东北的朝鲜族聚居区等地的居民都喜辣。

我国流传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

二、海洋和岛屿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海洋对人类活动影响的阶段性(1)航海技术落后阶段:以海为疆界,古代文明大多发源于内部,海洋不被人们重视。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ຫໍສະໝຸດ 工业和 大 服务活 动为主
二、 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a)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
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
度和对外联系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3、区域的类型(a)
乡村 地域
城镇 地域
范围
产业结构特 点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划分(a)
第一产业指农业, 包括种植业、林业 、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指 工业和建筑 业
我国三次 产业的划 分
第三产业指除第 一、第二产业以 外的其他各业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3、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1) 传统的农业区域或经济发展水 平较低地区: 第一产业比重大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 动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0年4月8日星期三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 1、概念(a) • 区域( Region ):一定的地域空间。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主要特征有: (b) (l )界线有实有虚。 (2) 内部相对一致,区间差异明显。 (3)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 (4 )、区域之间相互联系。
相对密集 非常密集
产业分布特点 面状
点状
点状
产业结构特点 第一产业为勇功于的第开路始二,产才能业找到成 第二、三

为主
产业为主
对外经济联系 不太密切 密切
非常密切
对生态环境的 小
影响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 、区域产业结构

12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2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依赖于一定的自 然环境而生存。而自然环境作为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 观因素,无时无刻不对人类自身发展进程产生着影响。古巴比 伦和中国楼兰古城的兴衰就是证明。 教材P23 思考 提示 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了人类生产活动形式的差异。本则 案例主要介绍了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农业生产活动方式发生 的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三种形式:种植业和畜牧业并存、以 种植业为主、以畜牧业为主,并着重讲述了种植业和畜牧业并 存与以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分布区的

A.提供工业原料
B.提供生活水源
C.便利的交通运输
答案 解析
D.丰富的水产品
河网密布能为工业发展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
方法技巧 “纵横捭阖”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 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 进行: 横向,即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松嫩平原和长江 三角洲两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 和发展方向。 纵向,即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 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维模 式如图所示:油、水力等能源资源,
等金属资源,煤道炭路、航道、港口等
状铁况矿。
交通
灌溉、 、三
、铜矿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22021/9/12Sunday, September 12,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22021/9/122021/9/129/12/2021 2:55:37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22021/9/122021/9/12Sep-2112-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22021/9/122021/9/12Sunday, September 12, 2021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图标元素
医疗
图标元素
工业社会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
矿产资源丰富或 区位交通优越的 地区
环境质量优越的 地区
充分利用地理环境 提供的资源或区位 优势发展经济
环境质量对社会的 影响上升,环境质 量影响产品质量
科一技、的陆进地步环使境人类对对人地类理活环动境的的影依响赖逐渐减弱
地理环境影响的阶段性
制约因素
采集和狩猎阶段
动植物分布
。1立方米可燃冰可 转化为164立方米天 然气和0.8立方米的 水
二、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古文明源于大陆内部 海运 发展
人口和城市向沿海集中 技术 进步
向海洋要资源 (能源、金属资源)
海洋地位的变 化,使得领海 成为各国政府 关心的焦点。
南海形势
南海是我国南 部的近海,位 于中国大陆南 部与菲律宾群 岛、加里曼丹 岛、苏门答腊 岛、马来半岛 和中南半岛之 间的太平洋边 缘海。整个南 海几乎被大陆 、半岛和岛屿 所包围,南缘 曾母暗沙为中 国领海的最南 端。
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优越的自然环境能满足高新技术产业 的生产要求,也能吸引科技人员定居。
人类发展阶段 人类活动的主要分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布区
采集和狩猎阶段 动植物资源丰富 极大地依赖地理环境 的地区
农业社会阶段
亚热带和暖温带 开始改造地理环境, 的河流冲积平原、栽培植物、驯化禽兽 三角洲、盆地
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温暖湿润的气候;平坦的地形;便利的灌 溉条件;肥沃的土壤,适合农业发展。
东营市是山东省地级市 ,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 城市,我国重要的石油 基地。东营位于山东省 东北部、黄河入海口的 三角洲地带,东经 118º5´,北纬38º15´。

2021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8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讲区域差异与发展教案

2021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8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讲区域差异与发展教案

第一讲区域差异与发展考纲展示考情汇总备考指导1。

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本专题考查点集中在区域的含义、不同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表现及原因等方面结合实例学习区域的含义,用对比的方法学习掌握不同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区域的含义[基础知识填充]1.含义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特征(1)整体性: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2)差异性: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3)可变性: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4)层次性: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5)开放性: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具有联系.[学考真题对练](2018·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可以按照同一类指标进行归类的是()A.黄河流域、东南丘陵、寒带B.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C.热带、温带、江南丘陵D.广东省、广州市、云贵高原B[黄河流域属于河流流域的划分;东南丘陵属于地形区的划分;寒带属于热量带的划分,A项错误;广东省和广州市都属于行政区划分,云贵高原属于地形区的划分,D项错误。

热带和温带属于热量带的划分;江南丘陵属于地形区的划分,C 项错误;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都属于干湿地带的划分,应属于同一类指标进行的归类,故选B。

]区域相对一致性的含义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并非是区域内部地理要素的绝对相同,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也存在旱地,区域内部只是求大同而存小异。

[最新模拟快练](2019·广东省惠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

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回答1~2题.1.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

3.1.2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发展阶段

3.1.2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发展阶段

【例2】下列关于区域开发方式的叙 述,正确的是( c ) A、粗放型的区域发展方式,对自然 资源的利用规模小 B、粗放型的区域发展方式,对生态 环境的破坏小 C、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资源和 环境的代价小 D、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区域和 经济的发展速度较慢
二、区域发展阶段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区域产业结构:传统农业比重较大,工业化处于 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 业为主体。
区域空 间结构
区域发 展状态
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案例:——活动:P9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域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只是一个普通的毛皮贸易场 所。尽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但几乎无工业可言。19世纪 中叶,随着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 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 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的钢 铁工业中心。
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 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 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 的总体发展趋势
• 区域发展过程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 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 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分析:在区域发展初期,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内 部的差异比较小,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平衡发展状态,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和加速发展,城市的发展 速度要明显高于区域的平均速度,整个区域呈现出不平 衡的加速发展状态;随着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其内部的 差异缩小,区域处于比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因此,区 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 的总体趋势
(2)区域发展水平与对外联系 区 域 发展水平 较低地区 发展水 平较高 地区 对外经济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2课时)
班级___组号___姓名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掌握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

【自主学习】:
二、南方与北方
1、划分界线:东部季风区以___________________一线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地区。

2、区域差异
南方和北方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二者具有不同的发
三、西部大开发
1、目的:缩小_____________,加速西部地区的_____________发展。

2、范围:10+2+3。

①西部地带的______个省(自治区、直辖市);②中部地带的__________自治区和东部地带的______________治区;③湖南_______土家族苗族、湖北_________土家族苗族和吉林________朝鲜族3个自治州。

3、开发条件
(1)优势:自然资源丰富,_________资源、________资源、________资源、_________资源等丰富,发展潜力大。

(2)劣势:______________落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匮乏;__________脆弱;产业结构不合理。

4、措施:①抓好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建设;②加快_____________开发,发展
特色产业;③发展______________,积极推进科技创新;④扩大______________;⑤抓好产业结构的调整。

5、意义:①将西部的__________优势转化为_________优势,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②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_________发展;③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______________,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④扩大国内______________;
⑤实施______________发展战略。

【学习过程】
活动1:完成教材P21活动题,对比分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

活动2:完成教材P23 活动题。

【课堂练习】
()1、关于我国南方和北方地理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方无干旱地区,北方无湿润地区
B. 南方地区农作物的生长期长于北方
C.南方冬季多雨,北方夏季多雨
D. 南方以粮食作物为主,北方以经济作物为主
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

读图,回答2~5题。

()2、关于图中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
景观描述的连线,正确的是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
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
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
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
()3、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
正确的是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
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
()4、关于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
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5、深秋时节,一旅游者从图中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

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

火车经过的区域是A.从①到②B.从②到④C.从③到⑤D.从⑤到⑥
答案B D B C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