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

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华少年的豪情壮志。

(3)学会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方法,表达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中华少年》,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华少年的豪情壮志。

难点: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表达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教学法,通过朗读、表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李白的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提问:“什么是中华少年?”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中华少年》,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的豪情壮志。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分享成果: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表达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互相交流,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华少年的豪情壮志。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中华少年》所表达的中华少年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6. 布置作业(1)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写一篇关于《中华少年》的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态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中华少年》语文教案

《中华少年》语文教案

《中华少年》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内容,了解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诗歌《中华少年》的朗读、背诵和理解。

难点: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诗歌《中华少年》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中华少年》。

(2)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思考对祖国的认识。

(2)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中华少年》,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和意象。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主题。

(2)解读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和体会。

(2)教师引导学生培养爱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2)提醒学生课后继续背诵和朗读诗歌。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 写一篇关于诗歌《中华少年》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3. 选择一首类似的古典诗词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其内容和背景,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中华少年》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的的能力。

4. 学生写读后感的情况,包括对诗歌的感悟和体会。

六年级《中华少年》语文教案(最新3篇)

六年级《中华少年》语文教案(最新3篇)

六年级《中华少年》语文教案(最新3篇)《中华少年》教学设计篇一一、谈话导入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生自由谈)2、我们的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就让我们自豪地说:“中华少年”。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1、以充沛的感情朗读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三、自由诵读,扫清文字障碍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这些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3、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全班交流解疑。

(师重点指导理解字词)四、角色朗读,了解内容1、分节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2、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结合朗读,评议,逐步了解主要内容。

4、说说:通过朗读诗歌,你从中感受到中华少年怎样的情怀。

(引导学生从第1—5小节中体会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从第6—8小节中体会到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5、结合体会,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指名分角色读-----小组分角色比赛读。

)五、品析交流,畅谈感受1、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朗读后的体会。

2、组织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说明喜欢的原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对诗句表达特点的感受,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或真实的想法等。

)3、教师重点引导品析以下诗句:1)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这是本节的小结,也是2—4小节的概括。

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她哺育了我们,培养了我们。

2)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这是中华少年的铿锵誓言,四个排比句和上面的四个“不”字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其爱国心、自豪情自然流露出来。

4、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全班再次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教师总结: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的、最博大的情感,作为中华少年的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让我们时刻铭记中华母亲的。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中华少年》教学设计(共3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大同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课前准备】学生: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找到诗中同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讲记,划出自己觉得才华出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此时此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与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二、读懂,把短文读得有声有色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段落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唱词。

2、指名造句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第1自然段:我们确实是中华少年。

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⑴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⑵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园。

放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六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

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英烈的先人与先烈?同学们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指名学生作简要的演讲,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绝句诗句的句读,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寒衣与爱国作家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

出示: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短句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蟹蛛科花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记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出示并提问: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中华少年》优秀教案(通用6篇)

《中华少年》优秀教案(通用6篇)

《中华少年》优秀教案《中华少年》优秀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华少年》优秀教案(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少年》优秀教案1【课前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绚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身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

二、初步感知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身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三、讨论交流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阅读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典故、保守风俗的资料和图片。

四、整体掌握,难句理解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2、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抚育滋养了中华少年?(悠久的历史、绚烂的文化。

)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4、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和内心情感体验。

)五、诵读,激发爱国情怀1、自由朗诵:以充分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分角色朗诵: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诵。

3、扮演朗诵:配上音乐,化装扮演朗诵。

六、总结升华交流对有诗歌朗诵的体会。

《中华少年》优秀教案2课前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

《中华少年》课程教案

《中华少年》课程教案

《中华少年》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少年》这首诗歌的内容和背景,理解其中表达的爱国情怀。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3.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华少年》诗歌的字词理解。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诗歌的文学价值和审美特点。

2. 教学难点:诗歌中深层次的爱国情怀。

学生对中华文化自豪感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中华少年》诗歌的内容和背景。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预习《中华少年》诗歌。

了解一些中华文化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中华文化知识。

引入《中华少年》诗歌的学习。

2. 诗歌学习教师带领学生逐句朗读诗歌,解释生词和短语。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诗歌欣赏教师播放《中华少年》的朗诵视频或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祖国的文章或创作一首爱国诗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内容、语言表达和创意等方面。

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进行同学之间的互评。

一、《中华少年》课程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中华少年》诗歌的内容和背景,感受其中表达的爱国情怀。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3.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华少年》诗歌的字词理解。

《中华少年》教案

《中华少年》教案

《中华少年》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中华少年》诗文,感受诗歌中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2. 通过学习《中华少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4. 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中华少年》是当代诗人李谷一创作的一首诗歌,表达了中华少年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2. 诗歌内容解析:诗歌通过描绘中华少年的英勇形象,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3. 诗歌语言特色:诗歌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描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中华少年》诗文。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生动描绘。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内容解析和语言特色。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诗歌背诵和创作练习。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中华少年》诗文文本。

2. 课件:诗歌背景图片、内容解析、语言特色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4.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资料。

七、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诗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诗歌讲解: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意义。

3. 诗歌朗读: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

4. 诗歌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诗歌背诵:布置背诵任务,让学生熟读诗文。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中华少年》课程教案

《中华少年》课程教案

《中华少年》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少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中华少年的历史沿革教学重点:了解中华少年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中华少年的历史使命。

2. 第二课时:中华少年的文化内涵教学重点:分析中华少年的文化内涵,包括诗词、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

3. 第三课时:中华少年的精神风貌教学重点:通过实例了解中华少年的精神风貌,如勤劳、聪明、勇敢、团结等。

4. 第四课时:中华少年的传承与使命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中华少年的传承使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5. 第五课时:中华少年的未来展望教学重点:展望中华少年的未来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华少年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精神风貌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华少年的传承使命和未来展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中华少年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创新实践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成为有使命感的中华少年。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华少年》课程教材。

2. 课件:与课程内容相关的PPT或多媒体课件。

3. 案例材料:关于中华少年的典型事例和故事。

4. 学习工具: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实施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中华少年的歌曲或舞蹈视频,引起学生对中华少年的兴趣。

2. 讲解历史沿革:介绍中华少年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

3. 分析文化内涵:通过讲解诗词、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深入剖析中华少年的文化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学 流 程
环节设计意图
(介绍了我们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崭新的发展和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
(诗文表达着,作为一名中华的少年,无比自豪,却又责任重大的感情。)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五、朗诵比赛,评比总结。
1.各组再分工,练习朗诵,准备比赛。
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自由朗读课文,把字读准,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划出自己比较喜欢的段落。
2.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诗指导
A 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
B 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
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教 学 流 程
环节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生自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D 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 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 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3.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朗诵活动,各组上台朗读,可以一个小组朗诵一个小节来评比。
3.评比总结
中华少年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
六、总结全文
1.我们少年应该怎样过呢?
努力学习 长大做栋梁
2.如果用一个词来达你的心情,你愿意用那个词:自豪 骄傲 豪放 责任









宋朝文彦博,幼儿倒有浮球之智。 司马温公,倒有破瓮救儿之谋; 汉孔融,四岁让梨,懂得谦逊之礼; 唐刘晏七岁举翰林,(汉)黄香九岁温席奉亲; 秦甘罗,一十二岁身为宰相; 吴周瑜,(七岁学文,九岁习武,)一十三岁(官)拜(为)水军都督,(统带千军万马)执掌六郡八十一州之兵权, 施苦肉、献连环、借东风、借雕翎、火烧战船, 使曹操望风鼠窜,险些命丧江南。 二十七岁的霍去病早就少壮魁伟,英威高雄,提兵十万横边朔,北击匈奴王庭,封锁狼居胥了;霍去病 19岁封骠骑将军 ;晏殊7岁中进士 ;王勃13岁写《滕王阁序》。
教学内容
8*中华少年
所需课时
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总体设计意图
落实一个“读”字,读正确,读出豪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