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考点归纳

合集下载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知识点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知识点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考点一鸦片战争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成为最强大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扩大国外
市场,掠夺原料,把矛头指向中国
起因: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 加剧中国贫弱,
摧残中国人民
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开始时间:1839年6月3日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虎门销烟意义振奋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尊严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1840年6月
林则徐(广州)
爱国将领
关天培(虎门)
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战争再起。

1842年英舰北上攻入长江南京城外,清政府被
迫签订《南京条约》
割地——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赔款——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勒索赔款恶例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开埠通商——便利列强经济侵略,门户洞开(闭
关政策被打破)
协定关税——破坏关税自主权(此款最能体现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
失败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指挥失误;英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社会制度先进,经济发达,军事装备精良准备充分(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主义不抵新兴的资本主
义)。

人教版初中历史期末专题复习 专题2 列强的侵略及中国人民的抗争

人教版初中历史期末专题复习  专题2 列强的侵略及中国人民的抗争

D.腐朽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
第 13 页
八年级 历史 上册
9.★(2019·成都)某班开展“看口号猜历史事件”的竞猜活动。下列
竞猜对应正确的是
(C )
A.“自强”“求富”——太平天国运动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五四运动
C.“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
D.“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一二·九运动

(B )
A.《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第9页
八年级 历史 上册
5.中国近代史上最能体现“以华制华”策略的历史事件是 ( D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第 10 页
八年级 历史 上册
6.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 1900 年 6 月 2 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
地主阶级 竭牺牲 (3)1894 年 9 月黄海海战中,邓世昌壮 烈殉国。1895 年初,威海卫战役中丁汝昌自杀 殉国
第4页
八年级 历史 上册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和无产阶级
(1)太平天国运动 (2)义和团运动 (1)北伐战争: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口号 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战争 (2)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协同作战,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D )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虎门销烟 ③黄海大战
④义和团运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第 12 页
八年级 历史 上册
8.在中国近代前期,中国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从历
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这突出表明的实质问题是
(D )

八年级历史上册《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考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考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考点归纳一、考点梳理: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二、阶段特征:两条主线:中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近代化的探索政治上: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期间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振兴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经济上:列强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促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中成为资本主义链条中的商品销售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思想上:西方民主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林则徐、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救国—实业救国—革命救国--新文化运动。

)外交上:屈辱外交。

世界上:19世纪英国等欧美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创造出了强大的工业文明,掀起了在亚非拉商品倾销和殖民扩张浪潮,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三、考情分析年份题号考查内容命题趋势XX20(1)鸦片战争列强对中国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中国社会巨变的开始,由于近几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领海问题的纠纷日益增多,使得本专题的内容成为考查的重点,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应重点关注。

同事,应特别注意这一时期世界史上的历史事,因为每年中考考查这一专题时都放在历史大环境下进行的。

XX20(1)甲午中日战争XX八国联军侵华战争XX21(2)《辛丑条约》XX21(1)(2)(3)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四、夯实基础、林则徐虎门销烟时间:背景:意义:2、鸦片战争时间:原因:结果:《南京条约》:内容影响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关税协定启示:3、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影响:火烧圆明园: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4、甲午中日战争时间:主要战役:结果:《马关条约》内容内容影响割地赔款开商埠设工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目的:《辛丑条约》内容影响赔款严禁反帝拆炮台、驻军划使馆界6、列强侵华战争及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给我们的启示。

【复习必备】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复习必备】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华民族的的抗争1、鸦片战争(1840.6—1842.8)⑴.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进入工业时代,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⑵.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的非法利益。

⑶.结果:1842年8月,中国战败签定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⑷.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林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⑴.背景:鸦片战争后,沿海经济遭到破坏,激化了本已很尖锐的社会矛盾。

⑵.爆发: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发起金田起义,号“太平天国”。

⑶.经过: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南京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构想了一个绝对公平,没有剥削的社会蓝图。

此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但它充满幻想,无法实现;1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1864年,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⑷.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战争。

⑸.影响(评价):动摇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打击了外国侵略者,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

⑹.启示:单纯的农民抗争不能改变中国近代的命运。

3、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⑴.背景: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⑵.主凶:英、法;洗劫焚毁了圆明园(洗劫空前)。

⑶.帮凶:美、俄;俄国割占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割地最多)。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⑴.背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积极对外扩张,企图获得更多资源和殖民地,实现称霸世界的梦想;⑵.经过:1894年7月25日,日本舰队突袭中国北洋舰队,黄海大战爆发,邓世昌殉国;辽东半岛之战,日本屠杀中国旅顺居民两万余人;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1895年4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八年级上册历史资料

八年级上册历史资料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第1课鸦片战争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鸦片走私目的:英国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向中国走私鸦片。

鸦片走私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的危害。

2、虎门销烟:1939年6月3日—25日,林则徐(清朝道光帝时)在广州虎门销烟。

3、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启示:是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国际禁毒日:6月26日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1、战争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扩大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变为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的倾销市场)直接原因(借口):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或中国的禁烟运动)2、开始:1840年6月,英军封锁广东珠江口(关天培在虎门牺牲)3、结果:1842年8月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危害):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5、启示:1.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2.积极参加国际竞争,提高综合实力。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咸丰帝)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侵略国家:主凶:英、法;帮凶:美、俄3、重要事件: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咸丰帝外逃到河北承德。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4、启示:给中国文化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这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一次浩劫。

充分暴露了侵略者野蛮、凶残的本质。

5、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趁火打劫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土地面积达150多万平方千米。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
人民的抗争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开始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1840年6月,中英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1842年8月,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的代表签定了中英《南京条约》。

的主要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侵略者火烧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要点总结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背景(1)英国:工业强国、市场、原料(2)中国:闭关锁国政策、自给自足经济形态(3)走私鸦片:可以从中牟取暴利2、经过(1)时间:1839年6月3号;(2)地点:广州虎门海滩;(3)人物: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3、影响二、鸦片战争1、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2、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3、结果:签订《南京条约》(1)内容①割地: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③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2)影响①《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政治: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③经济: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三、魏源编著《海国图志》1、背景:受鸦片战争战败求和影响,寻求革新救国方法2、《海国图志》①主要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②作用: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一、劫难(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1、背景:英国要求修约被拒2、时间:1856年—1860年3、参与者:英法联军4、结果①1860年攻入北京后火烧圆明园▲圆明园被烧启示:人类文明的一场浩劫②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5、两次鸦片战争在目的上的共同之处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二)俄国趁火打劫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2、通过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共150多万平方千米3、背诵书本P10表格,结合示意图二、抗争(一)太平军痛打洋枪队1、太平天国运动①时间:1851—1864②领导者:洪秀全③起义概况: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1853年定都南京并改名天京,与清朝对峙,1864年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下失败④性质:反帝反封建2、痛打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一次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学问点总结归纳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内容标准】(1)简述其次次鸦片斗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同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根本史实。

1.简述其次次鸦片斗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侵略史实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大规模出兵。

英法联军相继攻陷大沽、天津,10月,攻占北京。

英法侵略者闯入北京西郊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

洗劫过后,侵略者又放火烧园。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壮观华美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

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相识:①落后就会挨打;②斗争破坏了人类文明;③国家:开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④个人:勿忘国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学问,为祖国的强大作出奉献等。

2.简述俄国通过不同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其次次鸦片斗争前后,俄国利用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时机,采纳先武力强占中国领土,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l50多万平方千米。

时间条约名称割占据土第3课甲午中日斗争【内容标准】(1)讲解并描述甲午中日斗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1.讲解并描述甲午中日斗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1894年9月,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舰身紧要倾斜。

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

日舰慌张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

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精神:抵抗外敌侵略,保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利益,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1895年4月,李鸿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
八年级历史上册《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
的抗争》考点归纳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一、考点梳理:
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二、阶段特征:
两条主线:中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近代化的探索政治上: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期间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振兴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经济上:列强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促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中成为资本主义链条中的商品销售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思想上:西方民主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林则徐、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救国—实业救国—革命救国--新文化运动。


外交上:屈辱外交。

世界上:19世纪英国等欧美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创造出了强大的工业文明,掀起了在亚非拉商品倾销和殖民扩张浪潮,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三、考情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