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知识总结及重难点分析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一、力和压力1.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用牛顿(N)表示。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状态、形状或速度,使物体发生位移或形变。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拆分为多个力。
5.力的平衡:在力的合成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在力的合成不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力的不平衡状态。
6.压力的概念: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用帕斯卡(Pa)表示。
7.压力的计算公式:P=F/A(P为压强,F为作用力,A为受力面积)。
二、力的测量1.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常用仪器,力的单位是牛顿(N)。
2.弹簧的伸长量与作用力成正比的原理:胡克定律。
3.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灵敏度:力的测量范围称为量程,单位力产生的示数变化量称为灵敏度。
三、平衡力与摩擦力1.平衡力和重力:当物体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力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2.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情况:悬挂重物的情况下,悬挂点受到的拉力等于重力的大小。
3.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分析:分解力的平衡条件,绘制力的平衡示意图,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
4.摩擦力的概念: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时,两个接触物体之间存在的力称为摩擦力。
5.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6.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物体材料等。
四、力的作用效果1.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状态、速度或形状。
2.速度对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速度的力称为加速度,使物体速度减小的力称为减速度。
3.力对物体形状的作用效果:拉力使物体变形产生拉伸应力,压力使物体变形产生压缩应力。
4.力对物体状态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例如使物体开始运动或停止。
五、动力与机械能1.动力的概念: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物体状态的力称为动力。
2.动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有关。
3. 动力计算公式:F = ma (F为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难点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难点在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有一些知识点被认为是难点,需要我们特别重视和仔细学习。
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个主要难点。
一、力的合成和分解在力学中,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初学物理的难点之一。
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力的分解则是将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的过程。
通过力的合成和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进行力的计算。
二、电的串联和并联在学习电学时,学生们经常会遇到电的串联和并联的难点。
电的串联是指将多个电器或电阻连接成一个回路的过程,而电的并联则是将多个电器或电阻并排连接的过程。
对于串联和并联的电路,我们需要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以便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光的折射和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和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和难点之一。
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偏折现象,而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界面时发生的反弹现象。
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定律,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对我们理解光的传播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四、机械功和能量转化机械功和能量转化是力学中的难点知识。
机械功是指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而能量转化则是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的转变。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明确机械功的计算公式,并能够将能量转化的过程准确地表达出来。
五、力学图解法力学图解法是解决物理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但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和运用力学图解法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通过合理地画出受力物体的受力图或者分析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我们能够更好地解答复杂的物理题目,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更直观的思路。
六、电路分析电路分析是电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也是一个难点。
在电路分析中,我们需要熟练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原理解决不同复杂程度的电路问题。
通过针对以上几个难点的学习和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九年级物理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中,我们要注重练习和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够真正掌握这些难点知识。
九年级物理教学的几个难点及应对方法分析

九年级物理教学的几个难点及应对方法分析【摘要】新课程更加注重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并希望借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因此,新课程中有不少教学难点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一些教学方法和细节上的训练,以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各种错误以及偏差。
【关键词】教学难点;应对方法;比热容;欧姆定律;电功率九年级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到比热容、欧姆定律、电功率的计算等这几个教学难点时,就需要多加注意这些重点难点,并且对其进行恰当的处理,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1.比热容在热学课程教学比热容是涵盖四个物理量的综合概念,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和认识比热容,并且引导学生用比热容说明生活中简单的自然现象。
1.1本课的重点在于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利用比热容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而难点则在于掌握热量的计算相关公式。
教师首先应当从生活引入,通过实验建立概念,学生生活经验相对较少,教师可以根据人教版物理教科书做演示实验:用相同的电加热器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发现加热水需要的时间较长,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看看这两种物质的吸热情况是否存在差异,最后实验表明说明水所吸收的热量较多。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再更换其他的液体或固体来做此实验,最后更多的实验都表明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并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使学生深刻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教师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设定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被除以吸收的热量是何原因,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1.2学生掌握比热容概念后教师可以通过定量实验的方法使学生自主计算热量的相关计算公式。
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质量不同物质A和物质B,一定时间后在自制的表格中记录它们升高的温度和吸收的热量,教师需要根据加热器功率和加热时间提供热量数据,并且认为这是A、B吸收的热量,学生在教师带领之下探究表格,可以自主计算出“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乘积的比值”,计算公式有具体数据的支撑,因此更加易于理解。
九年级物理重难点知识点总结

一、内能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大小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
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2.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热传递: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二、比热容1. 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用字母 c 表示,单位是J/(kg·℃)。
水的比热容为 4.2×10³ J/(kg·℃),表示质量为 1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4.2×10³ J。
2. 比热容的应用:解释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的现象。
计算热量:Q = cmΔt (Q 表示热量,c 表示比热容,m 表示质量,Δt 表示温度变化量)三、热机1. 热机的原理:利用内能做功。
2. 内燃机:汽油机: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柴油机:与汽油机的区别在于压缩冲程中,柴油机压缩程度更大。
3. 热机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减少热量损失、减少摩擦等。
四、电流和电路1. 电荷: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 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断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短路:电源短路(不允许)和用电器短路。
五、串联和并联电路1.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目录及各章节重、难点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目录及各章节重、难点初中物理各章节重难点总结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本节主要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理解速度的计算和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难点在于对误差的理解和秒表的读数方法,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平均速度与速度平均值的区别,双耳效应和立体声的理解,不准确温度计的比例对应关系,水沸腾前后的气泡大小变化等。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本节重点是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和描述方法,以及速度、加速度、力等相关概念的理解。
难点在于对机械运动的描述方法的掌握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了解速度的快慢和加速度的大小,以及如何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
难点在于对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的理解和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方法的掌握。
第四节:测量本节重点是了解测量的概念和方法,以及误差的产生和控制方法。
难点在于对误差的理解和控制方法的掌握。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本节主要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原因及传播条件,以及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各自的影响因素。
难点在于对声音传播条件的理解和声音特性的掌握。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本节重点是了解声音的频率、波长、声强等特性,以及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难点在于对声音特性的掌握。
第三节:声的利用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声音的利用和应用,如声波测距、声纳等。
难点在于对声音利用的掌握。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本节重点是了解噪声的定义及等级,以及控制噪声的方法。
难点在于对噪声的定义和控制方法的掌握。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了解温度的概念及常用单位,以及温度计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
难点在于对温度概念的理解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掌握。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本节重点是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能量变化,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等。
难点在于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的掌握。
九年级物理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九年级物理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随着新学期的开始,众多初中九年级学生开始了新一年的学习生活。
而物理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课程,也进入了新的教学阶段。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很多同学会遇到许多的难点和重点,因此,本文将从九年级物理教学的角度,分析物理学科中的重难点,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方法和攻略,希望能够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
一、物理学科的重难点1. 电学电学是九年级物理学科中的重点内容。
电学包含了很多的概念和定义,如电流、电势、电压、电阻等。
电学有许多的重点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流强度电流强度是电学中最基础的概念,是电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
在学习电流强度时,很多同学会出现混淆电流强度和电流量的概念。
其实,电流强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断面的电荷量,而电流量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断面的电荷总量。
因此,对于电流强度和电流量的概念要清晰明了。
(2)电路图电路图是电学中最基础的工具之一,常常用来描述电路的组成和电流的流向。
学习电路图时,很多同学会出现对电路图符号的混淆、电路分析的困难等问题。
因此,在学习电路图时,需要认真掌握电路图的基本符号、含义及构成要素,并且学会运用西安足球场来进行电路分析。
(3)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流强度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学习欧姆定律时,很多同学会出现对公式的混淆、电路分析能力差等问题。
因此,在学习欧姆定律时,需要理清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电路分析能力。
2. 光学光学是九年级物理学科中的难点内容,包括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等。
以下是光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1)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它是理解光学的基础。
但是,在学习光的反射时,很多同学会出现不理解反射定律、不会求解反射角、混淆反射与折射等问题。
因此,在学习光的反射时,需要认真理解反射定律、熟练掌握反射角的求解方法,同时还要掌握折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角的求解方法,以便于将反射和折射原理应用到实际中。
九年级物理知识总结及重难点分析

九年级物理知识总结及重难点分析多采的物质世界一.宇宙的微观世界: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2.物质是有分子组成的: 分子---原子(原子的直径大约为m)3.固态,液体.气体的微观模型:(1).固态: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液态分子比较自由, 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3).气态分子间距很大, 分子向四面八方运动,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及其结构:物质---分子----原子(1)原子核:(质子.中子)(2) 电子:二.质量: 1.质量: (1).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属性)m (2).单位:千克(kg)2.质量的测量:(固体.液体)3.天平的使用:(方法:两个放.调母看针.左物右砝)三.密度: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密度: (1).概念:单位体积所含物质的多少.(特性)(2).公式:ρ=m/V.(3).单位:千克/立方米(kg/m3)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以凹形底部为准)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1).天平---质量.量筒---体积.(2) 液体---先总后剩.五.密度与社会生活:1.密度的应用: (1)已知. m. ρ求v.(2)已知. V. ρ求m.(3)已知. V. m求ρ.鉴别物质重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会估测物体的质量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密度的应用难点: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
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1.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质量最接近(A)A.60 kg B.60 g C.600 g D.6 t2.小王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1)有如下一些实验步骤: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m;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测出这些水的体积V1;③根据密度的公式,求出矿石的密度ρ;④将矿石浸没在置筒内的水中,测出矿石和水的总体积V2.他应采用的正确的实步骤顺序为答: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②③①④D.②③④①(2)由图可知,矿石的质量为______g,矿石的体积为______cm3.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__g/cm3.运动和力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1).概念:(位置的变化)2.参照物: (1).概念:(常选地面)二.运动的快慢: 1.速度: (1).概念:(运动的快慢)(2).公式: v=s/t(3).单位: m/s2.匀速直线运动: (1).概念:运动快慢不变.3.变速直线运动: (1).概念:运动快慢变化.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国际单位制: (1).单位换算:km m dm cm mm(10进位)2.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2).测量方法:(认.看.记)3.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钟表(2)单位换算:1h=3600s4.误差: (1).原因:(方法不当)(2).减少误差的方法:(取平均值)四.力 1.力的作用效果(1).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三要素)3.力的示意图: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五.牛顿第一定律: 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不需要)2.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3.惯性: (1).定义:(属性----只跟质量有关)(2).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六.二力平衡:(1).二力平衡的条件:(一个物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一条直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长度的测量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的条件,会画力的示意图.难点: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牛顿第一定律.1.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力和压力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和形状。
2. 力的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求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4. 压力:压力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力除以面积。
单位是帕斯卡(Pa)。
第二章:机械运动1. 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轨迹运动称为直线运动,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 弹力:当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弹性形变产生弹力,回复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
3. 摩擦力:物体之间的接触阻力称为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4. 动能和势能:物体具有运动能力称为动能,物体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力称为势能。
5. 机械功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功是力对物体的作用与物体位移的乘积,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不受外力的干扰下,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第三章:力学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2.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
3. 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的速度恒定且垂直向上抛出的运动。
4. 自由落体:物体仅受重力作用下落的运动。
5.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受力平衡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6.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7.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物体施加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都会得到同等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第四章:浮力与密度1. 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浮力。
2. 阿基米德原理: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等于其排斥液体的体积乘以液体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3. 密度: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计算公式为物体质量除以物体体积。
第五章:工作和能量1. 功: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功,计算公式为力乘以位移和力的夹角的余弦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知识总结及重难点分析. 宇宙的微观世界1.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第11 章.多采的物质世界2.物质是有分子组成的 : 分子 --- 原子( 原子的直径大约为m)3.固态 , 液体 . 气体的微观模型 :1). 固态 :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 液态分子比较自由 , 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3). 气态分子间距很大 , 分子向四面八方运动 ,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及其结构 :物质--- 分子原子( 1)原子核 :( 质子.中子)(2)二.质量 : 1. 质量: (1). 概念:(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属性) m (2). 单位 :千克 (kg)2.质量的测量 :( 固体 . 液体 )3.天平的使用 :( 方法 : 两个放 . 调母看针 . 左物右砝 )三.密度 : 1. 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密度: (1). 概念 :单位体积所含物质的多少 .( 特性)(2). 公式 : =m/V.(3). 单位 : 千克 / 立方米 (kg/m 3)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 1.量筒的使用 :( 以凹形底部为准 )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 (1). 天平 --- 质量. 量筒--- 体积.(2) 液体 --- 先总后剩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的应用 : (1) 已知. m. 求 v.已知 . V. 求 m.(3) 已知. V. m 求 . 鉴别物质重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会估测物体的质量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密度的应用难点: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
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1.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质量最接近( A)A . 60 kgB . 60 g C. 600 g D . 6 t2.小王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1)有如下一些实验步骤: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 m;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测出这些水的体积V1;③根据密度的公式,求出矿石的密度ρ;④将矿石浸没在置筒内的水中,测出矿石和水的总体积V2.他应采用的正确的实步骤顺序为答:D.②③④(2) 由图可知,矿石的质量为 _____ g ,矿石的体积为____ cm3. 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 g/cm.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②③①④第12 章. 运动和力. 运动的描述 : 1. 机械运动 : (1). 概念 :( 位置的变化 ) 参照物 : (1). 概念 :( 常选地面 ) 速度: (1).概念:( 运动的快慢 )(2). 公式 : v=s/t(3). 单位 : m/s概念 : 运动快慢不变 . 概念 : 运动快慢变化 .2.二. 运动的快慢 :2. 匀速直线运动 :(1).3. 变速直线运动 :(1). . 长度 . 时间 . 及其测量 :2.1. 国际单位制 : (1). 单位换算 :km m 长度的测量 : (1).dm cm mm(10 测量工具 :刻度尺(2). 测量方法 :( 认.看. 记)3. 时间的测量 : (1). 测量工具 :钟(2) 单位换算 :1h=3600s4. 误差: (1). 原因:( 方法不当 ) 减少误差的方法 :( 取平均值 ) 力的作用效果 (1). 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的大小 . 方向 . 作用点 :( 力的三要素 )3. 力的示意图 :4.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五. 牛顿第一定律 :四.力2.(2).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不需要 )2. 牛顿第一定律 : (1). 内容 :3.惯性: (1). 定义:( 属性只跟质量有关 )(2). 惯性定律 :( 牛顿第一定律 )六. 二力平衡 : (1). 二力平衡的条件 :( 一个物体 . 大小相等 . 方向相反 . 一条直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长度的测量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的条件,会画力的示意图.难点: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相对性.进位 )牛顿第一定律.1.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如图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 “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B ) A .“歼- 10”战斗机 B .地面上的房屋 C .加油机中的飞行员D . “歼- 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2.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的安全 警示语中涉及到惯性知识的是( A )A .汽车的后窗上贴有“保持车距”B .输电铁塔下挂有“严禁攀爬”C .商场走廊过道标有“小心碰头”D .景区水池边立有“水深危险” 3. 关于汽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 .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总是有害的B .紧急刹车时,摩擦力的主要作用是改变轮胎的形状C .汽车沿直线匀速上坡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D .废旧轮胎没有回收价值,可以直接烧掉第 13 章 . 力和机械一. 弹力 弹簧测力计 : 1. 弹力:(1). 概念:(接触力) 2.弹簧测力计 :( 使用方法 ) 二. 重力: 1. 重力的由来 : (1). 概念:( 由于地球的吸引 ) ( 非接触力 ) 2. 重力的大小 :(1). 公式 :G=mg(g=9.8N/kg)3. 重力的方向 : (1). 竖直向下 .4. 重心 : (1). 概念 .( 可以在物体上 . 也可以不在物体上 ) . 摩擦力 : 1. 概念 : 静摩擦 --- 滑动摩擦 --- 滚动摩擦。
( 接触力 ) 2. 实验 :(F=f)3. 方向 : (1). 静摩擦 --- 物体运动趋势方向相反(2) . 滑动摩擦 --- 物体运动方向相反(3) . 滚动摩擦 --- 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四.杠杆: 1.杠杆:( 支点.动力.阻力. 动力臂 . 阻力臂.)2. 杠杆平衡条件 :F 1L 1=F 2L 23. 杠杆的应用 : (1). 省力的杠杆 : L 1>L 2(2). 费力的杠杆 :L 1< L 2 (3). 等臂的杠杆 : L 1= L 21. 定滑轮和动滑轮 : (1). 定滑轮 : 不省力 ,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 2). 动滑轮 : 省力 , 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 : 省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费距离。
重点: 重力的概念、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五. 其他简单机械了解杠杆的构造 (五要素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探究方法的设计.滑轮组的特点 难点: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会画出杠杆的力臂;能区分各种常见杠杆的类型 (B)A .甲是动滑轮, 使用时不能省力B .乙 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C .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D .乙是定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2.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 D)第 14 章 . 压强和浮力. 压强 : 1. 压强 : (1): 概念 :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 公式 :p=F/S(s 物体共同接触的面积 ) (3) : 单位 : 帕斯卡 (p a ) ( 4). 方向: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2. 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 (1). 增大压强的方法 : F 不变 , 减少 S. S 不变 , 增大 F.(2). 减小压强的方法 : F 不变 , 增大 S. S 不变 , 减小 F. .液体的压强 : 1.液体压强的特点 :( 底,壁, 深度,同一深度 ,液体密度 .)2.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 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 .3. 液体压强的大小 :(1). 公式 :p= gh(h--- 液体自由面到研究点的距离 )4. 连通器 : (1). 概念:上端开口 ,下端连通的容器 .(2). 规律 : 放同一种液体 , 液面不流动时 , 液面总保持相平 .1.如图是滑轮的两种用法, 以下说法中 正确的 A .减少摩擦 B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少误差 C .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D .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3.右图是电工常用的胶把钢丝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A .钢丝钳的剪口较薄,可以增大压力 B .钢丝钳的钳口较粗糙,可以增大摩擦 C .钢丝钳的胶把是绝缘材料,可以避免触电 D .钢丝钳是一个杠杆结构,可以省距离 的是( A ) 4. 由于能源紧缺,自行车成为许多人选择的代步工具,关于自行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车把是一个费力杠杆( C) B .链条和与其连接的两个齿轮组成滑轮组 C .轮胎表面较粗糙是为了增大摩擦 D .脚踏板是一个费力杠杆 5.下图中,属于费力力杠杆的是(B)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3).应用:船闸,水壶,水位计 , 水塔, 涵洞,三.大气压强 : 1.大气压的存在 :(1). 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2. 大气压的现象 :吸盘,吸管,抽水机 (活塞式 ,离心式 .)3. 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 气体受到重力的作用 .大气压的测量 :(1). 实验:托里拆力实验 .粗细,管长,水银多少 ,倾斜,拔,压 进入气体 , 外界气压 , 打孔 .55. 大气压的大小 (标准大气压 ):p=1.013 X105 p a =76cm 汞柱=760mm 汞柱6. 大气压的变化 :高度(高--- 气压低,低--- 气压高.) 天气.7.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 ( 气压低, 沸点低 . 气压高 , 沸点高.)8. 大气压的测量仪器 :气压计 (金属盒气压计 --- 高度计 ,水银气压计 )四.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 1.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 气体流速大2.飞机的升力 :( 硬币.两张纸 )五. 浮力 : 1.浮力的原因 :上下压力差 .2. 浮力的方向 : 竖直向上 .3. 浮力的大小 : 阿基米德原理 :F 浮=G 排六. 浮力的应用 : 1.轮船:大小(排水量 m 水)由诃到海 --- 浮起一些 . 由海到诃 --- 沉下一些 .)2. 潜水艇 : 所受浮力不变 , 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 .3. 气球和飞艇 : 靠改变自身体积来实现浮沉 .4. 密度计 : 测液体密度 . 刻度上小下大 , 露出的体积越多 , 测液体密度越大 .重点: 压强和浮力的计算。
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物体的浮沉条件难点:压强和浮力公式的应用。
运用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日常生活的现象1.一铜块长 5 厘米、宽 4 厘米,高 20 厘米。
铜的密度为 8.9 ×10 千克/米 。
当 把铜块挂于弹簧秤下,直立于水中,使铜块的上表面在水面下 10 厘米处,并且与 水面平行,求: (1) 铜块排开水的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