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知识总结及重难点分析

九年级物理知识总结及重难点分析
九年级物理知识总结及重难点分析

九年级物理知识总结及重难点分析

. 宇宙的微观世界1.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第11 章.多采的物质世界

2.物质是有分子组成的 : 分子 --- 原子( 原子的直径大约为

m)

3.固态 , 液体 . 气体的微观模型 :

1). 固态 :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

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 液态分子比较自由 , 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小。因此,液

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3). 气态分子间距很大 , 分子向四面八方运动 ,作用力很小,

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及其结构 :物质--- 分子原子( 1)原子核 :( 质子.中

子)

(2)

二.质量 : 1. 质量: (1). 概念:(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属性) m (2). 单位 :

千克 (kg)

2.质量的测量 :( 固体 . 液体 )

3.天平的使用 :( 方法 : 两个放 . 调母看针 . 左物右砝 )

三.密度 : 1. 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

2.密度: (1). 概念 :单位体积所含物质的多少 .( 特性)

(2). 公式 : =m/V.

(3). 单位 : 千克 / 立方米 (kg/m 3)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 1.量筒的使用 :( 以凹形底部为准 )

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 (1). 天平 --- 质量. 量筒--- 体

积.

(2) 液体 --- 先总后剩 .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的应用 : (1) 已知. m. 求 v.

已知 . V. 求 m.

(3) 已知. V. m 求 . 鉴别物质

重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会估测物体的质量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密度的应用

难点: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1.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质量最接近( A)

A . 60 kg

B . 60 g C. 600 g D . 6 t

2.小王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

(1)有如下一些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 m;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测出这些

水的体积V1;

③根据密度的公式,求出矿

石的密度ρ;④将矿石浸没在置筒内的水中,测出矿石和水的总体积

V2.

他应采用的正确的实步骤顺序为答:

D.②③

(2) 由图可知,矿石的质量

为 __

___ g ,矿石的体积为

__

__ cm3. 矿石的密

度为

_______ g/cm.

A.①②③

B.①②④③ C.

②③①④

第12 章. 运

动和力

. 运动的描述 : 1. 机械运动 : (1). 概念 :( 位

置的变化 ) 参照物 : (1). 概

念 :( 常选地面 ) 速度: (1).

概念:( 运动的快慢 )

(2). 公式 : v=s/t

(3). 单位 : m/s

概念 : 运动快慢不

变 . 概念 : 运动

快慢变化 .

2.

二. 运动的快

慢 :

2. 匀速直线运动 :

(1).

3. 变速直线运动 :

(1). . 长度 . 时间 . 及其测量 :

2.

1. 国际单位制 : (1). 单位换

算 :km m 长度的测量 : (1).

dm cm mm(10 测量工具 :

刻度尺

(2). 测量方法 :( 认.看. 记)

3. 时间的测量 : (1). 测量工具 :钟

(2) 单位换算 :1h=3600s

4. 误差: (1). 原因:( 方法不当 ) 减少误差

的方法 :( 取平均值 ) 力的作用效果 (1). 可以改变物体的运

动状态 ,(2). 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的大小 . 方向 . 作用

点 :( 力的三要素 )

3. 力的示意图 :

4.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

五. 牛顿第一定律 :

四.力

2.

(2)

.

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不需要 )

2. 牛顿第一定律 : (1). 内容 :

3.惯性: (1). 定义:( 属性只跟质量有关 )

(2). 惯性定律 :( 牛顿第一定律 )

六. 二力平衡 : (1). 二力平衡的条件 :( 一个物体 . 大小相等 . 方

向相反 . 一条直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长度的测量

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的条件,会画力

的示意图.

难点: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相

对性.

位 )

牛顿第一定律.

1.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 “歼-

10

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B ) A .“歼- 10”战斗机 B .地面上的房屋 C .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D . “歼- 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

2.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的安全 警示语中涉及到惯性知识的是( A )

A .汽车的后窗上贴有“保持车距”

B .输电铁塔下挂有“严禁攀爬”

C .商场走廊过道标有“小心碰头”

D .景区水池边立有“水深危险” 3. 关于汽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总是有害的

B .紧急刹车时,摩擦力的主要作用是改变轮胎的形状

C .汽车沿直线匀速上坡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 .废旧轮胎没有回收价值,可以直接烧掉

第 13 章 . 力和机械

一. 弹力 弹簧测力计 : 1. 弹力:(1). 概念:

(接触力) 2.弹簧测力计 :( 使用方法 ) 二. 重力: 1. 重力的由来 : (1). 概念:( 由于地球的吸引 ) ( 非接触力 ) 2. 重力的大小 :(1). 公式 :G=mg(g=9.8N/kg)

3. 重力的方向 : (1). 竖直向下 .

4. 重心 : (1). 概念 .( 可以在物体上 . 也可以不在物体上 ) . 摩擦力 : 1. 概念 : 静摩擦 --- 滑动摩擦 --- 滚动摩擦。 ( 接触力 ) 2. 实验 :(F=f)

3. 方向 : (1). 静摩擦 --- 物体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2) . 滑动摩擦 --- 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3) . 滚动摩擦 --- 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四.杠杆: 1.杠杆:( 支点.动力.阻力. 动力臂 . 阻力臂.)

2. 杠杆平衡条件 :F 1L 1=F 2L 2

3. 杠杆的应用 : (1). 省力的杠杆 : L 1>L 2

(2). 费力的杠杆 :L 1< L 2 (3). 等臂的杠杆 : L 1= L 2

1. 定滑轮和动滑轮 : (1). 定滑轮 : 不省力 ,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 2). 动滑轮 : 省力 , 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 : 省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费距离。 重点: 重力的概念、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

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五. 其他简单

机械

了解杠杆的构造 (五要素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探究方法的设计.

滑轮组的特点 难点: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会画出杠杆的力臂;能区分各种常见杠杆的类型 (B)

A .甲是动滑轮, 使用时不能省力

B .乙 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C .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D .乙是定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2.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 D)

第 14 章 . 压强和浮力

. 压强 : 1. 压强 : (1): 概念 :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

(2) : 公式 :p=F/S(s 物体共同接触的面积 ) (3) : 单位 : 帕斯卡 (p a ) ( 4). 方向: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2. 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 (1). 增大压强的方法 : F 不变 , 减少 S. S 不变 , 增大 F.

(2). 减小压强的方法 : F 不变 , 增大 S. S 不变 , 减小 F. .液体

的压强 : 1.液体压强的特点 :( 底,壁, 深度,同一深度 ,液体密度 .)

2.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 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 .

3. 液体压强的大小 :(1). 公式 :p= gh(h--- 液体自由面到研究点的距离 )

4. 连通器 : (1). 概念:上端开口 ,下端连通的容器 .

(2). 规律 : 放同一种液体 , 液面不流动时 , 液面总保持相平 .

1.如图是滑轮的两种用法, 以下说法中 正确的 A .减少摩擦 B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少误差 C .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D .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3.右图是电工常用的胶把钢丝钳,下列说法

中不正确 A .钢丝钳的剪口较薄,可以增大压力 B .钢丝钳的钳口较粗糙,可以增大摩擦 C .钢丝钳的胶把是绝缘材料,可以避免触电 D .钢丝钳是一个杠杆结构,可以省距离 的是( A ) 4. 由于能源紧缺,自行车成为许多人选择的代步工具,关于自行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车把是一个费力杠杆( C) B .链条和与其连接的两个齿轮组成滑轮组 C .轮胎表面较粗糙是为了增大摩擦 D .脚踏板是一个费力杠杆 5.下图中,属于费力力杠杆的是(

B)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

应用:船闸,水壶,水位计 , 水塔, 涵洞,

三.大气压强 : 1.大气压的存在 :(1). 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

2. 大气压的现象 :吸盘,吸管,抽水机 (活塞式 ,离心式 .)

3. 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 气体受到重力的作用 .

大气压的测量 :(1). 实验:托里拆力实验 .粗细,管长,水银多少 ,倾斜,拔,

压 进入气体 , 外界气压 , 打孔 .

5

5. 大气压的大小 (标准大气压 ):p=1.013 X105 p a =76cm 汞柱=760mm 汞柱

6. 大气压的变化 :高度(高--- 气压低,低--- 气压高.) 天气.

7.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 ( 气压低, 沸点低 . 气压高 , 沸点高.)

8. 大气压的测量仪器 :气压计 (金属盒气压计 --- 高度计 ,水银气压计 )

四.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 1.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 气体流速大

2.飞机的升力 :( 硬币.两张纸 )

五. 浮力 : 1.浮力的原因 :上下压力差 .

2. 浮力的方向 : 竖直向上 .

3. 浮力的大小 : 阿基米德原理 :F 浮=G 排

六. 浮力的应用 : 1.轮船:大小(排水量 m 水)由诃到海 --- 浮起一些 . 由海到诃 --- 沉下一些 .)

2. 潜水艇 : 所受浮力不变 , 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 .

3. 气球和飞艇 : 靠改变自身体积来实现浮沉 .

4. 密度计 : 测液体密度 . 刻度上小下大 , 露出的体积越多 , 测液体密度越大 .

重点: 压强和浮力的计算。

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压强和浮力公式的应用。

运用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日常生活的现象

1.一铜块长 5 厘米、宽 4 厘米,高 20 厘米。铜的密度为 8.9 ×10 千克/米 。当 把铜块挂于弹簧秤下,直立于水中,使铜块的上表面在水面下 10 厘米处,并且与 水面平行,求: (1) 铜块排开水的重力。 (2) 铜块上表面和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分 别是多少? (3) 铜块受到的浮力。 (4) 弹簧秤的读数。

2.封冻的江河冰面最大能承受的压强是 4×104帕斯卡,一台履带式拖拉机的质量是 5200 千克,

两条履带跟地面接触的面积共 1.5 米 2

,这台拖拉机能不能从冰面上通过?

第 15 章 . 功和机械能

. 功 : 1. 力学中的功 : (1). 概念 :

(2).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 (3). 单位 : 焦耳 (J) 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 功的计算 :W=FS

3. 功的原理 :W 手=W 机

4. 气体压强小

. 机械效率 : 1. 有用功和额外功 :W 总=W有+W外

2. 机械效率 : (1). 概念 :

(2). 公式 : = W有/ W 外<1

三.功率: 1. 概念: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 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

2. 公式 :P=W/t

3. 单位 : 瓦特

四. 动能和势能 : 1. 动能 : (1). 概念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

(2). 大小 : 与质量 , 速度有关 ( 大, 大, 大)

2. 势能 : (1) 重力势能 : 概念 :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

与质量 ,高度有关 (大, 大,大) 物

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与弹

性形变有关 . ( 大, 大)

能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

7)= W 有/W 总进行有关计算.

难点: 势能的概念 会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

方法.

1.下列物体中: A .挂在屋顶上的电灯; B .被拉开的弹簧门; C .空中飞行的 小鸟; D .在冰场上滑行的运动员; E .从斜坡上滚下的石头; F .在平直公路上行 驶的汽车;只具有动能的是 、只具有势能的 是 、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的是

2.图 9-1 中,重为 500N 的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 150N ,为使物体匀速移 动,必须在绳端加以 60N 的水平拉力,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 _ 。若 物体移动速度为 0.2m/s ,则 1min 内拉力做的功是 ____J 。

3.工人用一个动滑轮,将质 t 为 20kg 的货物竖直提高了 2m .己知该动滑轮的机 械效率为 80%,求工人的拉力。小明解此题的思路是:因为使用动滑轮省一半

力, 所以 F=1/2G=1/2mg ;又因为此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η=F/F /

,故所求拉力 F /

=F/ η, 即得。请判断小明的思路是否正确?若正确,请按其思路代入数据,解出此题;

若不正确,请指出错在哪里?然后写出你认为正确的解题过程,并求出拉力。

大小 (2) 弹性势能 : 概念 五

. 机械能及其转化 : 1. 机械能 : ( 1). 动能

(机械能 =动能 +势能)

(2). 弹性势能

(3). 弹性势

重力势能 (滚摆. 单摆) 动能

重力势能 重点: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能量守恒的理解和动能和势能的

转化

4.在一些建筑工地、港口常见到各种大型起重机。图8-16 所示是一种起重机的简图,为了保证起重机起重时不会翻倒,在起重机右边配有一个重物m0,已知OA=10m,OB=5m,起重机功率为30kW,起重机本身重力不计。求:

(1)要使起重机吊起6×103kg 的货物时不会绕支点O翻倒,右边配重m0至少为多少千克?

( 2)若机机械效率为80%,把5×103kg 的货物沿竖直方向匀速提高15m,需要多少时间?

5.节能是汽车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同一辆汽车每百公里的消耗与行驶速度的快慢是否有关呢?星期天,小明乘坐叔叔的汽车去上海,于是他决定借此机会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他们去时走高速公路,回来时走320 国道,得到了下表所示的数据。

(1)分析数据后,下明觉得这与他事先的猜想相吻合。你认为小明的猜测应该是。

2)请你算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108km消耗的汽油质量。(ρ汽油=0.8kg/L )

(3)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发动机的功率为60 kW,那么汽车行驶

108km,发动机做的功为多少。

第16 章. 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 1.扩散现象 :气体,液体,固体说明分子在运动 .

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 : 固体不易被压缩 .

二.内能: 1. 概念: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

2.物体内能的大小 :与温度 ,物体的质量有关 .

3. 物体内能的改变 : (1). 做功 : 对物体做功 --- 内能增加 .

物体对外做功 --- 内能减少 .

(2). 热传递 :( 有温差 ) 由高温向低温 .

三.比热容 : 1. 比热容 :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

比热容。

2. 热量的计算 :Q=cm t

3. 单位: 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 J· (kg·℃)-1

4.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四.热机: 1. 内燃机: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 ,排气冲程.

2. 燃料的热值 : (1). 概念 :1kg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

(2). 公式 :Q=qm

(3). 单位 :J/kg

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 1.能的转化 : (1). 机械能内能 ( 摩擦生热 --- 搓手—钻木取火 )

(2). 内能机械能 ( 热机 )

(3). 机械能电能 ( 发电机 )

(4). 电能机械能 ( 电动机 )

2. 能量守恒定律 :

重点: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能的转化过程,燃料的热值.

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损失,了解热机效率.

1.太阳能热水器内盛有 25O C 的水 20kg,在阳光照射下水温升高到 55O C,试计算这些水

3O

吸收了多少热量?( C水=4.2 ×103J/(kg. O C)

2.小刚同学家新买了一台电热水器,铭牌上的部分数据

(2)若在用电高峰时,电路上的实际电压只有 200V ,热水

器把 20kg 的水从 20℃加热到 40℃需要 38.5min .该时间

内热水器加热的效率是多少?

[c水= 4200J/(kg?℃),不考虑电阻随温度变化 ]

第17 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 能源家族 : 1. 产生的方式 : (1). 一次能源 : 指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煤

炭、石油 .天然气 .水能、太阳能、风能、

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 (木材、草类、

肉类).核能 .

(2). 二次能源 : 指经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

到的能源。电能 , 煤气、沼气

2. 再利用的角度 : (1). 可再生能源 ; .水能、太阳能、风能 .地热能、海

洋能、生物质能

(2). 不可再生能源 : 化石能源 . 核能 .

3. 化石能源 : 煤炭、石油 .天然气

二.核能: 1.原子. 原子核 :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

2. 核能 : 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3. 裂变 : 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裂变。

4.聚变 : 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三.太阳能: 1.太阳- 巨大的”核能火炉”:

2. 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 :

3.太阳能的利用 : (1). 把水加热用于供暖 (直接利用 )

(2). 利用太阳能发电 ( 间接利用 )

4.太阳能的特点 : 经济、丰富、清洁

四 . 能源革命 : 1. 人类进步的阶梯 : 太阳能,草 .兔子,人 ,能量进行各种运动。

2. 能源的转移和能量的转化的方向性 :

五.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 1.21 世纪的能源趋势 :2.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3. 未来的理

想能源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质子 原子核 1、宇宙物质分子原子中子 核外电子 2、分子——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颗粒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的性质,我们称为分子。用10-10m做单位。 3、物质处于不同的状态,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固态物质,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具有强大的作用力。因此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物资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而,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分子的作用力极小,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无关) 2、符号:m 单位:千克(kg)克(g)、毫克 (mg)、吨(t) 3、单位的换算关系:1kg=103g 1mg=1o-3g=10-6kg 1t=103kg 4、测量工具:天平种类: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5、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1)被称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即测量范围) 2)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弄湿、弄脏砝码。 3)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 6、天平的使用方法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2) 调横梁成水平。指针在刻度盘中间或左右摆动的幅度一样,表示平衡。在调节平衡螺母前,游码要放在0的位置。哪个肩高平衡螺母就向哪个方向移动。(3)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4)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每向右移动一格,就等于向右盘中增加了一个更小的砝码。(5)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值。 7.复数测量法 三、密度符号:ρ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密度也不同。 2、公式:密度单位千克每立方米对应质量的单位kg 体积单位立方米。密度单位克每立方厘米对应克和立方厘米 3、单位:千克每立方米克每立方厘米。1克每立方厘米= 103 千克每立方米 4、常见物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是1.0×103kg/m3, 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同种物质, 密度值一定,不同的物质密度值一般不同 .物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决定, 跟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 6、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由于热胀冷缩,物质的体积会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密度。(水的反常膨胀——4摄氏度的水密度最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水的密度都变小) 四、量筒使用方法、 1、以什么单位标度。是毫升还是立方厘米 2、最大量程是多少 3、分度值是多少 4、读数时要与液面凹底相平。

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第十三章 内能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a.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 a.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b.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变化要比引力变化快得多。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图: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二、内能 1.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

初中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人教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学习不是苦差事,做好学习中的每一件事,你就会发现“学习,是一块馍,你能嚼出它的香味来. 查字典物理网分享了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供大家阅读参考! 记住的常量 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 105Km/s=3×108m /s。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O℃, 水的比热容4.2×103J/(Kg?℃)。 4.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10 N/Kg 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 高水柱。 6.几个电压值:1节干电池1.5V,一只铅蓄电池2V。照明电路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7.1度=1千瓦?时(kwh)=3.6×106J。 8.常见小功率用电器:电灯、电视、冰箱、电风扇; 常见大功率用电器:空调、电磁炉、电饭堡、微波炉、电烙铁。

物理量的国际单位 长度(L或s):米(m) 时间(t):秒(s)面积(S):米2(m2)体积(V):米3(m3)速度(v):米/秒(m/s)温度(t):摄氏度(℃)(这是常用单位) 质量(m):千克(Kg)密度(ρ):千克/米3(Kg/m3)。力(F):牛顿(N)功(能,电功,电能)(W):焦耳(J) 功率(电功率)(P):瓦特(w)压强(p):帕斯卡(Pa)机械效率(η)热量(电热)(Q):焦耳(J) 比热容(c):焦耳/千克摄氏度(J/Kg℃)热值(q):J/kg或J/m3 电流(I):安培(A)电压(U):伏特(V) 电阻(R):欧姆(Ω)。 单位换算 1nm=10-9m,1mm=10-3m,1cm=10-2m;1dm=0.1m,1Km=103m, 1h=3600s,1min=60s, 1Kwh=3.6×106J.1Km/h=5/18m/s=1/3.6m/s,1g/cm3=103Kg/m3, 1cm2=10-4m2, 1cm3=1mL=10-6m3,1dm3=1L=10-3m3, 词冠:m毫(10-3),μ微(10-6),K千(103),M兆(106) 公式 1.速度v=s/t; 2.密度ρ=m/v; 3.压强P=F/s=ρgh; 4.浮力F=G排=ρ液gV排=G(悬浮或漂浮)=F向上-F向下 =G-F’ ; 5.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6.功w=Fs=Gh(克服重力做

(完整版)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 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 (2)相对静止 二、运动的快慢 1. 速度 (1)物理意义: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v=s/t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秒(m/s) (4)单位:m/s km/h 换算 1m/s=3.6km/h 2. 匀速直线运动 (1)概念: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变。 3. 变速运动 (1)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2)公式: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即 v=s/t 三、长度、时间及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更准确的测量 就要选用游标卡尺等其他工具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4、刻度尺的使用: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 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 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 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还有小时(h)和分(min)1h=60min 1min=60s (2)测量工具: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 停表:大圈表示一分钟,小圈表示一小时。 6.误差 (1)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就是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 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 6、力的测量:测力计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 线段应越长 五、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 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 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六、二力平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最新改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十三章 热和能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 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 0(r 0=10-10m )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 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 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 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 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 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 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温度 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三节 比热容 1、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 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 水=4.2×103J/(kg ·℃),物理意义为:1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 ①温度升高时用:Q 吸=cm (t -t 0) c =Q 吸 m (t -t0) m =Q 吸 c (t -t0) t =Q 吸 cm + t 0 t 0=t- Q 吸 cm ②温度降低时用:Q 放=cm (t 0-t ) c =Q 放 m (t0-t ) m =Q 放 c (t0-t ) t 0=Q 放 cm + t t =t 0 - Q 放 cm 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 =cm △t c =Q m△t m =Q c△t △t =Q c m Q —热量—焦耳(J );c —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m —质量—(kg );t —末温—摄氏度(℃);t 0—初温—摄氏度(℃) 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 ),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 由公式Q =cm △t 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一节:内能的利用 内能的利用方式 利用内能来加热:实质是热传递。 利用内能来做功:实质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第二节:热机 1、 热机: 定义:热机是利用内能来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热机的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2、 内燃机:内燃机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四冲程内燃机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在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中,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为一个工作循环每个工作循环曲轴转2周,活塞上下往复2次,做功1次。 在这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而其它三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资料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的一些常量 1.空气(15℃)中的声速为:340m/s. 2.大多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5.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C=3×108m/s=3×105Km/s 真空(或空气)中的电磁波速度:C=3×108m/s=3×105Km/s 6.1光年=9.46×1015m.(长度单位或距离单位) 7.人体的正常体温:37℃;室内的常温为:23℃.体温计的量程:35℃ ~42℃分度值为0.1℃ 8.一标准大气压下: ①水的凝固点:0℃; ②冰的熔点:0℃; ③水的沸点:100℃(气压升高,水的沸点会升高); ④4℃时,水的密度最大。 9.电压: ①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②一节蓄电池电压:2V; ③对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④家庭电路电压:220V(家庭电路为交流电,频率为50Hz,周期为0.02s,即1s内50个周期,电流方向改变100次);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⑤手机电池电压:3.6V。 10.元电荷:e=1.6×10-19C 11.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12.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一只鸡的质量约:1.5Kg. 13.纯水的密度ρ=1.0×103Kg/m3=1g/cm3;人体的密度ρ=1.0× 103Kg/m3=1g/cm3 14.人步行的速度υ=1.1m/s;自行车速度υ=4m/s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 (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直接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注:只要为人眼所能看到的物体的运动,都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比如:蒙蒙细雨、粉笔灰等。只要与气味、颜色变化等有关的都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10 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零,叫做平衡位置;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米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合力表现为斥力;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合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注:物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露珠呈现球状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吸盘被吸附在墙上不是分子引力的作用是大压强的作用;带电的同种电荷相互吸引不是分子引力的作用是电场的作用) 高分提示:此部分需复习星级题。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1)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注:一切与摩擦有关的现象都是利用做功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4、热量 (1)概念:物体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所改变的内能叫热量。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所以在热量前面只能用“放出”或“吸收”,绝对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说某物体具有、包含多少热量。 (3)热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焦耳(J)。 高分提示:此部分需要狂记,记准确、记完整。 要理解: 1 内能说增大或减少;温度说升高或降低;热量说吸收或放出。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九年级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我们采用的温度是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叫做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 2、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3、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4、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的方式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 A液体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宁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体”与“物质”的区别和联系: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占据一定空间,有体积和质量的实体。而物质则是指构成物体的材料。比如桌子这个物体是由木头这种物质组成的,窗棱这个物体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的。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1)分子的大小: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一般分子的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通常用10-10m做单位来量度。 (2)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1)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具有十分强大的作用力。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但不具有流动性。 (2)液体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具有流动性。 (3)气体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度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但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4.纳米技术 (1)纳米是长度的单位。1nm=10-9m。 (2)纳米科学技术是指纳米尺度内(0.1~100nm)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3)纳米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它在电子和通信方面、医疗方面、制造业方面等都有应用。 二、分子热运动 1、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 (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10 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零,叫做平衡位置;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米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合力表现为斥力;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合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三、内能 1、内能 (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 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形变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 ③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④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是一样的,国际单位制都是焦耳,简称焦。用J表示。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1)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热量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2)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3)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4)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节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人教版重点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1第一章机械运动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 1m/s=3.6km/h 2第二章声现象 9.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15.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3第三章物态变化 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 (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 (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 (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 (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 (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 (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 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21.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22.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1)雾、露――――液化 (2)雪、霜――――凝华 23.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4第四章光现象 2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初中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十三章内能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如闻到花香。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5.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6.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内能还与物体的质量和状态有关。 7.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8.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9.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 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0.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11.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12.比热容(c ):在数值上等于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如水的比热容为4.2x103J/(kg.℃)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为4.2x103J. 1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种类相同,比热容就相同。 14.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5.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6.热量的计算: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①Q吸=cm(t-t0)=cm△t 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