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密度——概念和计算
3水的密度教案:水的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水的密度教案:水的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密度,什么是水的密度。
2.掌握测量水的密度的方法。
3.了解水的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②水的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③水的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①如何准确测量水的密度。
②如何灵活运用水的密度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内容1.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内的质量,通俗地说就是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内所含有的质量。
密度的计算公式为:密度=物体质量÷物体体积。
密度的单位为kg/m3或g/cm3。
2.水的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水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的水的质量,也就是1立方米的水质量为1000千克,1升的水质量为1千克。
水的密度的计算公式为:水的密度=水的质量÷水的体积。
水的密度的单位为kg/m3或g/cm3。
3.水的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3.1 水的密度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水的密度在水利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水电站的发电就是利用水的密度来实现的。
水电站通过引导河水下降,通过水轮机转动发电机,利用水流的动能生成电能。
3.2 水的密度在船舶工程中的应用水的密度在船舶工程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对于大型船舶来说,通过调整船舱内的水的密度可以改变船的浮力和操纵性能,从而使得船舶能够顺利地行驶在水中。
3.3 水的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水的密度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测量水的密度可以确定水中所含有的物质的种类和浓度,从而可以用于水的净化和污染控制。
多种化学实验也需要用到水的密度进行计算和调整。
四、教学步骤与方法1.导入通过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你们喝过的各种饮料,其中哪些是重的,哪些是轻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2.讲解和演示介绍密度和水的密度的概念,讲解测量水的密度的方法,并通过实验演示如何测量水的密度。
3.讲解应用通过介绍水利工程、船舶工程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水的密度在各个领域中的作用。
水的密度与浮力

水的密度与浮力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它的密度和浮力是水的两个基本特性。
本文将探讨水的密度与浮力的定义、计算以及实际应用。
一、水的密度密度是指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通常用符号ρ表示。
对于水来说,其密度是一个常量,约为1克/立方厘米。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水的密度:密度 = 质量 / 体积在这个公式中,质量是指水的质量,体积是指水所占的空间。
例如,如果一杯水的质量为100克,体积为100立方厘米,则可以得出水的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
二、浮力的概念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如水)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当一个物体浸入水中时,水对物体的压力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这就是浮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三、浮力的计算浮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浮力 = 密度 ×重力加速度 ×体积在这个公式中,密度指的是物体浸入液体中的密度,重力加速度是指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8米/秒^2。
体积则是指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举个例子,假设有一个球体,它的密度为0.5克/立方厘米,体积为100立方厘米。
那么,球体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可以通过以下计算得到:浮力 = 0.5克/立方厘米 × 9.8米/秒^2 × 100立方厘米 = 490克 × 9.8米/秒^2 = 4802牛顿四、水的浮力应用浮力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下面我们来介绍几个常见的例子:1. 船的浮力:船是利用浮力原理设计的,其形状和结构使得船能够在水中漂浮。
船的上部分比水的体积大,下部分比水的体积小,从而使船受到向上的浮力,保持浮在水面上。
2. 游泳时的浮力:游泳时我们可以利用浮力来帮助我们浮在水面上。
通过正确的浮力控制,我们可以在水中保持平衡,并且轻松地进行各种游泳动作。
3. 潜水时的浮力控制:在潜水中,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我们身上的浮力装置来控制浮力。
如果我们向上移动浮力装置,则浮力减小,我们会下沉。
密度的概念

【密度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1、某种物质的质量和其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密度。
符号ρ(读作rōu)。
国际主单位为单位为千克/米^3,常用单位还有克/厘米^3。
其数学表达式为ρ=m/V。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体积的主单位是立方米,于是取1立方米物质的质量作为物质的密度。
对于非均匀物质则称为“平均密度”。
2、密度的物理意义。
用水举例,水的密度在4℃时为1 0^3千克/米^3或1克/立方厘米(1.0×10^3kg/m^3,)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10^3千克/米^3。
标准状况下干燥空气的平均密度为0.001293×10^3千克/米^3。
常见的非金属固体、金属、液体、气体的密度:(单位:千克/米^3)金:19.3×10^3 银:10.5×10^3 钢,铁:7.9×10^3铅:11.3×10^3 铜:8.9×10^3 铝:2.7×10^3 干松木:0.5×10^3 水银:13.6×10^3 硫酸:1.84×10^3 植物油0.9×10^3煤油,酒精0.8×10^3 汽油:0.71×10^3 二氧化碳:1.98 氧:1.43 空气:1.29 一氧化碳:1.25 氦:0.18 氢:0.09纯水:1.0x10^3 海水:1.03x10^3 砖:(1.4~2.2)x1 0^3蜡:0.9x10^33. 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数,以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或g/cm^3(读作克每立方厘米)表示。
主要用在换算数量与交货验收的计量和某些油品的质量控制,以及简单判断油品性能上。
4.在印刷术语中,反射密度指一种表面的遮光能力;透射密度指一种过滤器的遮光能力。
水的密度

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教师:万聪学生:徐斯伽时间:__2012_年_ 9 _月9 日内容(课题)水的密度教学目的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河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4、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5、通过习题教学,初步掌握有关密度的简单计算。
重难点水的密度密度单位及计算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教学过程第一节水在哪里1.水以各种不同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空气和生物体内2.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的形式存在3.一个人体内有2/3是水分,儿童体内有4/5是水分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5.水的循环:②海上内循环大循环——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海陆间大循环示意图1降雨2蒸发3蒸腾4水汽输送5降水6蒸发7径流(地表、地下)结论:水的运动经历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等循环变化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练习:1、下列水体中占陆地淡水比例最大的是()A、地下淡水B、河湖水C、冰川水D、大气水1、地球上水体储量最大是………………………………………………()A、海洋水B、陆地水C、大气水D、冰川水(2010.浙江杭州)14.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下列不属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A.蒸发 B.径流 C.水汽输送 D.太阳辐射9、阅读下列“水循环示意图’’,并回答问题:(1)写出下列数码所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③⑤(2)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循环、内循环和内循环三种。
一、水的电解1.电解水的实验。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2)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气泡,两玻璃管内液面下降;(3)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即产生气体体积较多 )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氢气;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是氧气;(4)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负极,产生氧气的那个电极是正极;(5)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1 。
生活中的水知识整理填空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材料1.1水在哪里一、地球上水的组成和分布1.地球上的水主要以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态和态形式存在。
2、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它覆盖了地球大约71%的表面。
3. 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但水体的种类却非常多,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用水。
4.地球上各种状态的水,在温度等条件的改变下,会发生变化,因此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
二、水的重要性1.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人和所有的动植物都需要水。
如果生物体内缺水到一定程度,生命就会停止。
2.水和生命的关系。
(1)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
人体中含水量占人体总重的以上,一般动物含水量占体重的,其中水母占,草本植物中约占。
(2)水参与地球生物体的活动过程,即生物的活动也离不开水。
例如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之一就是。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了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
例如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仙人掌,为了得到并保证充足的水分,茎、叶的形态都发生了变化,能有效防止水分的蒸发,而根却非常发达,可达几十米深。
(4)总之,水对生命活动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
对人来说,水比食物更重要。
三、水的循环1.水循环的涵义:在的照射下,地球上的水体、土壤和植物叶面的水分通过和进入大气。
通过气流被输送到其他地方,在一定条件下,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而降水,又回到地面。
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落到地表的水经流动汇集到江河湖海。
在运动过程中,水又会重新经历、、凝结、和径流等变化。
2.水循环的领域。
(1)海陆间循环。
可以表示如下: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它能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和补充。
(2)内陆循环。
(3)海上内循环。
1.2 水的组成一、水的电解1.电解水的实验。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2)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两玻璃管内液面;(3)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即 )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火焰呈,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气;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这是气;(4)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极,产生氧气的那个电极是极;(5)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水的密度与浮力的计算与应用

水的密度与浮力的计算与应用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它的密度和浮力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的物理概念。
本文将探讨水的密度与浮力的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一、水的密度的计算方法密度可以定义为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对于水来说,它的密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密度 = 质量 / 体积水的密度通常用克/立方厘米或克/毫升来表示。
例如,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是20克,体积是10立方厘米,那么它的密度就是20克/10立方厘厘米,即2克/立方厘米。
二、浮力的计算方法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推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挤的液体的重量。
根据这一原理,浮力的计算公式如下:浮力 = 排挤液体的重量对于水,它的密度可以近似地认为是1克/立方厘米,因此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浮力 = 排挤的水的重量 = 排挤的水的体积 ×水的密度三、水的密度与浮力的应用1. 水的密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水的密度是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参数。
例如,在制药工业中,控制药品的密度可以影响到药品的标准剂量和溶解性等因素。
同时,对于液态化学品的运输和储存,了解其密度可以帮助计算容器的适用性和所需的储存空间。
2. 浮力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浮力对于船舶的设计和建造非常重要。
根据浮力的原理,船舶需要具有足够的体积和形状,以便排开足够的水,使其浮在水面上。
船舶设计师会根据船的载荷和所需的浮力来计算船舶的体积和形状,以确保船只能够平衡浮力和重力。
3. 浮力在游泳中的应用浮力也是游泳运动中的重要概念。
通过控制身体的姿势和体积,游泳者可以调整浮力以获得更好的推进力和速度。
例如,运动员可以采取流线型的姿势来减小身体的阻力,并通过腿部和臂部的动作调整浮力,从而提高游泳效果。
4. 浮力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在建筑工程中,浮力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例如,在设计和建造地下室时,需要计算地下水对建筑物的浮力。
八年级科学—水的密度

1.3 水的密度(一)【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密度 1. [科学探究]结论:(1)水的质量跟它的体积 成正比 ;(2)水的质量与体积的 比值 是一个恒量,即 质量/体积=1克/厘米3; (3)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不同 2、概念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 质量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计算公式。
密度=体积质量符号表示:ρ=V m (ρ——密度 ,m ——质量 ,V ——体积 ,ρ、v 、m都是对于同一物体而言)3、意义:单位体积所含物质的多少 eg:水的密度= l000 千克/米3,表示: 1米3水的质量为1000千克 。
4、密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物理量 字母 单位单位换算质量 m t 、 Kg 、 g1t = 103Kg = 106g体积 v cm 3 m 3 dm 3 L mL1mL = 1cm 3 = 1 ×10-6m 3 = 1 × 10-3dm 3= 1 ×10-3L密度ρg /cm 3 Kg /m 31g /cm 3=1000Kg /m 3、1Kg /m 3=10-3g /cm 3注意:密度特性的理解1)、每种物质都有它确定的密度,即同物ρ不变,它的m/v 成正比 2)、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习惯“水比有重” 指的ρ。
3)、密度与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状态等无关。
5、理解密度公式:1)同种物质,在一定的状态下密度是一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和体积大小改变而改变。
2)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他的体积城正比,即ρ一定时:m 1:m 2=v 1:v 2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质量跟密度成正比,即v 一定时:m 1:m 2=ρ1: ρ23)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 cm 3质量/g 单位体积水的质量:质量/体积 g/cm 31 202 40 360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体积跟密度成反比,即m一定时:v1:v2=ρ1: ρ2【例题1】对密度概念理解正确的是(B)A 某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B 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C 某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D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越大,密度越大【例题2】从对密度公式ρ=m/V的分析可知( D )A.物质的密度ρ与物质的体积V成反比B.物质的密度ρ与物质的质量m成正比C.对不同物质,质量大的密度大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知识点二、常见物质的密度表 P101.密度表中,除水蒸气外,其他气体都是在0℃、1标准大气压下所测定的数值。
水的密度1

【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水的密度二、考点清单1、密度的概念,明确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该物质的密度。
2、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密度的定义式,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说出密度的单位及换算。
4、密度的含义,密度表的查阅。
5、密度的简单计算。
6、用量筒,天平等器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三、全面突破知识点一:物质的密度1)实验基础: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用天平测质量(固体、液体)2)实验所得数据分析;画图线。
3)实验结论:(1)水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2)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恒量。
即质量/体积=1克/厘米3含义:体积为1 cm 3的水的质量为1g4)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不同的。
酒精为0.8g/cm 3,铁为7.9g/cm 35)归纳:密度:反映物质内部结构疏密程度的物理量,用ρ表示。
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公式:体积质量密度= Vm =ρ ρ(读作r óu )表示密度, m 表示质量(单位:kg 或g ),V 表示体积(单位:m 3或cm 3)水银的密度为13.6×103kg/m 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 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kg , 单位:千克/米3 (国际单位) 克/厘米3 (常用单位)换算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例题:例1. 某种物质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
密度的定义公式是 。
其两个变形公式是:m= ,V= 。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密度的含义和基本知识,属于概念题。
答案: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特性 ρ=m/V ρV m/ρ例2. 1克/厘米3= 千克/米3,0.9克/厘米3= 千克/米3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答案:1000 900例3. 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千克/米3,它所代表的科学意义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教案提纲
教师: 学生: 时间: 年 月 日 段
一、学习目标与考点分析:
1、通过对水的密度的认识,认识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2、知道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会写密度的定义公式,并会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说出密度单位(国际主单位和液体的常用单位),以 及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能说出密度的概念,从密度表中掌握有关信息。
5、通过习题教学,初步掌握有关密度的简单计算。
考点分析:密度初步认识 二、教学内容:
导入:
1.家里的水表的计数单位是 立方米 ,记作 m3 。
2.自来水厂的计算单位是 吨 ,符号为 T ,1吨(T)= 1000 千克(kg)。
一、水的密度
1、学生演示实验:用量筒量出40厘米3的水,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是 40克 (给学生展示个人风采的机会,其他学生在座位上充当评委,也给予其他学生们纠错的机会,达到复习量筒及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的目的。
)
2、实验:二人小组合作测量水的体积和质量,研究水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
完成下表:
3、讨论:从实验表格中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1)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始终是1克/厘米3 ,是一个恒量,即: 质量/体积 = 1克/厘米3
含义:1厘米3水的质量为1克 (2)l 克/厘米3可以写成 1克·厘米-3 (3)水的质量跟它的体积 成正比
二、密度的概念及计算
讲解:⑴.密度的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⑵.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用符号表示为:ρ= m/V
公式中ρ—密度 ,m —质量 ,V —体积 。
⑶.密度的单位:国际制主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实验次数 体积(厘米3)
质量(克)
质量/体积(克/厘米3)
1 40
2 80 3
100
教学方法:
换算关系:1克/厘米3=1×103 千克/米3
1千克/米3=0.001克/厘米3 。
水的密度=1×103 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为 1米3水的质量为1000千克。
⑷.对于同一种物质,密度有一定的数值,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质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
⑸.对于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不同物质间密度大小的比较方法有两种:即当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物质密度大;当质量相同时,体积小的物质密度大。
三、【典型例题解析】
[例1] 根据密度公式ρ= m/V 可知,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
正比;与体积成反比,这样的看法对吗?为什么?
[解析] 这样的看法都是错误的。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其大小与物质质量、体积的大小均无关。
当物质的体积扩大一倍时,
其质量也随之扩大一倍,而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值不
变。
[例2] “铁比棉花重”这种说法对不对?
[解析] 我们平时所说的“铁比棉花重”实际是“铁的密
度比棉花大”的不严格的讲法,或者是当体积相同时,铁的质量比棉
花的质量大的一种省略说法。
事实上,一枚铁制的大头针要比一条棉
絮轻(质量小)得多。
三、本次课后作业:
四、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
○特别满意○满意○一般
五、教师评定:
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特别满意○满意○一般
2、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特别满意○满意○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