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劣化的主要原因

合集下载

设备劣化与倾向管理

设备劣化与倾向管理

3、设备劣化的分类:
技术劣化 (性能劣化)
绝对劣化 (老化)
设备劣化
经济劣化 (产值减少)
相对劣化 (陈旧劣化)
• 例如:设备的绝对劣化(老化)是指设备由于物理的、化学的作用,使它与新设备相比较,技术性能日
趋下降;设备的相对劣化,或称为陈旧劣化指随时间向前推移,原设备的经济价值逐渐下降,与性能优 异的最新同类设备相比,在精度、生产效率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设备劣化与倾向管理
2、设备劣化管理的意义:
• 人为的因素也会造成设备的损坏或失效,如操作失误,就有可能造成设备立刻损坏,失效,或是加
快设备劣化的速度。
• 设备劣化是设备的一个固有特性,要想让设备不发生劣化,实际上是办不到的。但是,对所使用的
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及精心维护、使用,可以延缓设备劣化的速度,延长设备的寿命,提高企业的经 济效益,这是设备使用、点检、维护及管理者的任务。
况的发生,多数是由于润滑不当,即给油脂不良所造成。由于给油脂作业一般不需要特别的技术, 大多是一种单纯的重复性工作,所以往往很容易被忽视。
注意要点
• 要点一:一旦断油或给油不良,将加速设备的劣化,甚至引发重大事故; • 要点二:给设备的某些固定部位涂上润滑油脂,可以防止金属件生锈和被腐蚀,特别是闲置设备。
注意要点
• 要点一:就一台设备而言,有时会同时出现上述这两种劣化 • 例如:风机、水泵和其他旋转机械设备在性能逐渐降低(性能降低型劣化)的同时,还有可能因断
轴等突发故障(突发故障型劣化)而引起停机。
• 在管道系统及承压容器等设备中,在受外力或内压过大引起破裂、穿孔等造成停机,可称为突发故
障型劣化。然而在这些设备中,因介质或异物的沉积而造成管道内径变细,容器的容积变小,使设 备性能的下降,在定期清除沉积物和异物后,可恢复其原有功能,这种劣化就属于性能降低型劣化。

当前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在机械设备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企业舍不得智力投资的问题。

虽然技术人员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有些企业却忽视了他们的作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投入。

这些企业往往没有建立完善的技术团队,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导致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维修费用增加,甚至出现安全事故等问题。

2)同时,一些企业也没有重视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只能被动地购买和使用他人的技术和设备,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这些企业需要加强技术投入,建立科学的技术研发体系,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机械设备管理中取得长远的发展。

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虽然设立了机务管理部门,但由于机构、人员更迭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整体认识尚不够清晰,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机械设备管理工作还未能规范地开展。

因此,需要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加强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2.2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管理水平有些施工企业只注重购买先进设备,却忽略了管理人才的培养。

这样,即使有先进设备,但管理跟不上、人员素质低劣,无法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液一体化程度高的设备管理需要。

因此,需要加强人才培养,注重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智力投资,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2.3实行定人定机、定人保养制度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实行定人定机制度,但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

这样,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___应付了事,导致机械设备经常出现故障,产量、质量受到影响,维修费用、运转费用增加,设备使用寿命降低。

因此,需要实行定人定机、定人保养制度,明确个人的责任和任务,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工作,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和运转效率。

2.4加强设备维修管理,实行预防维修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的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也就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

第四章 设备劣化及其预防对策

第四章 设备劣化及其预防对策

第四章设备劣化及其预防对策第一节设备的劣化一、设备劣化的定义设备原有功能的降低及丧失,以及设备技术、经济性能的降低,都称为设备的劣化。

设备工作异常、性能降低、产生故障、损坏失效,以及与新设备相比较,性能不好、功能不齐全,价格较昂贵等现象,均属于设备劣化的表现。

二、设备劣化的分类及度量设备劣化分为有形劣化和无形劣化两大类,分别叙述如下:1、设备的有形劣化设备在其使用或闲置过程中,都会产生实体的损伤,这种损伤就是称为设备的有形劣化,有形劣化又分为使用劣化、自然劣化和灾害劣化三种。

(1)设备的使用劣化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在外力作用下,受到机械碰撞、摩擦、介质的侵蚀等原因,造成设备的损坏、腐蚀、疲劳、剥落等情况。

通常表现为零部件原始尺寸或形状发生变化、公差配合精度的降低,效率下降,绝缘降低,电气仪表等开关的接触不良,阀门泄漏量的增加,或者是零部件损坏,失效、松动、电气的绝缘破坏,断路和短路等,引起设备故障停机。

前者称为性能降低劣化,后者则称为突发故障型劣化。

表4--1 使用劣化的二种型式。

表4-1使用劣化型式(2) 设备的自然劣化设备的自然劣化是指因为自然力的作用所造成的设备劣化。

例如,机器的生锈金属的腐蚀、木制品的腐朽、塑料橡胶制品的老化等。

(3) 设备的灾害劣化设备的灾害劣化是指设备在受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如风暴、水灾、雷击、地震等)或意外灾害的侵袭时所造成的劣化。

和使用劣化一样,自然劣化和灾害劣化都有可能使设备性能下降或产生突发故障,也就是说,自然劣化和灾害劣化中,也都存在性能下降型劣化和突发故障型劣化。

(4) 设备有形劣化的度量设备的有形劣化,既可以用物质或技术的劣化程度来度量,也可用价值损失的大小来度量,对整机劣化的度量,必须反映其价值损失,因此,在不考虑利息的条件下,可用损失的经济价值与原值之比来度量。

即:有形劣化系数a= 式中:a:设备的有形劣化系数P 0 RR :设备有形劣化实绩损失的经济价值P 0:设备的原值2、 设备的无形劣化无形劣化是指由于与原来设备(性能)相同的新设备生产出来后,引起原有设备的价值的贬值,无形劣化又可分为经济劣化和技术性无形劣化两种。

设备劣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预防

设备劣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预防

设备劣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预防1.机械磨损
这是最常见的劣化形式,这种劣化有规律可循,它有一个发展过程,在加强点检管理基础上,可以早期发现。

减少由于机械磨损而产
生的设备劣化的主要措施是正确操作、加强维护(尤其是润滑),找到
规律后则可定期更换易损零部件或采用新工艺和新材料以改善磨损、
对易磨损的部位要认真严格执行点检标准,早期发现设备隐患。

2.金属组织和性质变化、蠕变、高温腐蚀等
这是电力行业常见的金属劣化表现形式,要从加强金属监督入手,把有关监督内容与点检管理整合,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精密点检。

通过
点检的优化管理,早期预防金属劣化的发生。

3.疲劳裂纹
发电设备的高温高压部件极易产生疲劳裂纹。

裂纹是机械疲劳的
信号,应采取必要措施及早处理。

为了防止和减少疲劳裂纹的发生,应当注意下列几点:
(1)减少结构设计上应力集中的影响。

(2)要避免金属加工上应力集中的影响。

(3)减少设备操作上的应力,避免机械超载运转、冲击负荷、不均
匀受热和加热(冷却)速度过快等。

4.腐蚀
设备在外界介质的作用下发生的损坏过程称为腐蚀,这在发电厂十分普遍,要从改善机件的原材料入手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同时对易产生腐蚀的部位应加强点检力度,早期发现,及时消除劣化。

5.绝缘损坏
防止设备的绝缘老化损坏,要从加强包括绝缘监督在内的各项技术监督措施入手,使各项监督与点检管理相整合,把有关技术监督工作和精密点检和劣化倾向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除了上述几种表现形式外,还有由于制造、基建、设计上的原因等造成的设备易劣化隐患。

设备劣化分析

设备劣化分析

设备劣化的形式及其对策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因磨损等诸多原因而渐渐的不能继续使用,但通过保养及维修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但是不能从根本上避免设备的劣化问题。

设备劣化过程也就是设备的磨损过程。

设备的磨损使配合间隙增大,引发振动与冲击,使一些强度低的零件损坏,这不仅表现在声音变大,振动增加,同时也表现在备件更换频繁。

从而导致经济效益的减少加大了设备购买的金额,使工厂的生产成本增加,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要研究设备劣化的一些问题,从而制定出具体措施以减少这种现象带来的损失。

一、设备劣化的定义所谓设备劣化是指设备降低或丧失了规定的功能。

设备劣化是包括设备工作异常、性能降低、突发故障、设备损坏和经济价值降低等状态表现的总称。

点检定修管理把减少和降低设备劣化的速度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来管理,搞好这项工作,有利于大幅提升经济效益。

( 一 ) 设备劣化的分类设备在其使用寿命期间(包括设备备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磨损或劣化。

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有形劣化和无形劣化两大类。

1、有形劣化 ( 又称物理劣化 )(1)、设备的有形劣化与无形劣化不同,有形劣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是可以用仪表、仪器测量和测试出来的,机械设备的劣化通常是由于物质磨损或材料性质变化引起的。

有形劣化按其引起磨损和劣化的原因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在外力作用下,受机械碰撞和摩擦、介质侵蚀等原因,造成设备物质上的磨损、腐蚀、疲劳、剥落等,使设备的实体产生磨损。

表现为零部件形状发生改变、公差配合超标、材料性质改变、效率降低等,称为第一种有形劣化2). 设备在闲置过程中受自然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实体劣化,称为第二种有形劣化。

例如设备生锈、金属腐蚀、木头腐朽、塑料和橡胶老化等均会使设备产生劣化。

这种劣化不管设备是否在运行,都会发生,包括闲置在仓库内的设备和备品备件。

3).灾害性劣化。

这是指由于自然力对设备的侵蚀和磨损引起的设备劣化,如突发性的台风、暴雨等。

第四章设备劣化及其预防对策

第四章设备劣化及其预防对策

第四章设备劣化及其预防对策第四章设备劣化及其预防对策第⼀节设备的劣化⼀、设备劣化的定义设备原有功能的降低及丧失,以及设备技术、经济性能的降低,都称为设备的劣化。

设备⼯作异常、性能降低、产⽣故障、损坏失效,以及与新设备相⽐较,性能不好、功能不齐全,价格较昂贵等现象,均属于设备劣化的表现。

⼆、设备劣化的分类及度量设备劣化分为有形劣化和⽆形劣化两⼤类,分别叙述如下:1、设备的有形劣化设备在其使⽤或闲置过程中,都会产⽣实体的损伤,这种损伤就是称为设备的有形劣化,有形劣化⼜分为使⽤劣化、⾃然劣化和灾害劣化三种。

(1)设备的使⽤劣化是设备在使⽤过程中,在外⼒作⽤下,受到机械碰撞、摩擦、介质的侵蚀等原因,造成设备的损坏、腐蚀、疲劳、剥落等情况。

通常表现为零部件原始尺⼨或形状发⽣变化、公差配合精度的降低,效率下降,绝缘降低,电⽓仪表等开关的接触不良,阀门泄漏量的增加,或者是零部件损坏,失效、松动、电⽓的绝缘破坏,断路和短路等,引起设备故障停机。

前者称为性能降低劣化,后者则称为突发故障型劣化。

表4--1 使⽤劣化的⼆种型式。

表4-1使⽤劣化型式(2)设备的⾃然劣化设备的⾃然劣化是指因为⾃然⼒的作⽤所造成的设备劣化。

例如,机器的⽣锈⾦属的腐蚀、⽊制品的腐朽、塑料橡胶制品的⽼化等。

(3)设备的灾害劣化设备的灾害劣化是指设备在受到不可抗拒的⾃然灾害(如风暴、⽔灾、雷击、地震等)或意外灾害的侵袭时所造成的劣化。

和使⽤劣化⼀样,⾃然劣化和灾害劣化都有可能使设备性能下降或产⽣突发故障,也就是说,⾃然劣化和灾害劣化中,也都存在性能下降型劣化和突发故障型劣化。

(4)设备有形劣化的度量设备的有形劣化,既可以⽤物质或技术的劣化程度来度量,也可⽤价值损失的⼤⼩来度量,对整机劣化的度量,必须反映其价值损失,因此,在不考虑利息的条件下,可⽤损失的经济价值与原值之⽐来度量。

即:有形劣化系数a=式中:a:设备的有形劣化系数P 0 RR :设备有形劣化实绩损失的经济价值P 0:设备的原值2、设备的⽆形劣化⽆形劣化是指由于与原来设备(性能)相同的新设备⽣产出来后,引起原有设备的价值的贬值,⽆形劣化⼜可分为经济劣化和技术性⽆形劣化两种。

芳烃抽提蒸馏装置环丁砜劣化原因分析及对策

芳烃抽提蒸馏装置环丁砜劣化原因分析及对策

芳烃抽提蒸馏装置环丁砜劣化原因分析及对策
芳烃抽提蒸馏装置是石油化工行业中常用的生产设备之一,用于从原油或石脑油中提
取芳烃。

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芳烃抽提蒸馏装置容易出现环丁砜的劣化问题,影响设备
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

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分析环丁砜劣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环丁砜劣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高温作用。

在高温条件下,环丁砜容易分解产生气体,
降低装置的抽提效果。

环丁砜容易受到氧化作用,形成硫酸和亚硫酸盐,加速设备的腐蚀
和磨损。

环丁砜还容易与水分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进一步加重设备的腐蚀情况。

为了解决环丁砜劣化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通过降低装置的操作温度,减少环
丁砜的分解。

可以采用降低原油或石脑油的进料温度,或者在装置中加入冷却剂等措施。

可以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来减少环丁砜的氧化。

物理方法包括控制装置中的氧气含量、加
入抗氧化剂等;化学方法包括添加硫酸铜等化学物质来抑制环丁砜的氧化反应。

对于水分
的处理也很重要。

可以通过加入干燥剂等方式,减少环丁砜与水分反应生成硫酸的可能性。

定期对装置进行检修和维护,清除已经形成的硫酸和亚硫酸盐,以减轻设备的腐蚀磨损。

环丁砜劣化是芳烃抽提蒸馏装置不可避免的问题,但可以通过降低操作温度、减少氧化、处理水分和定期维护等对策来减缓劣化反应的发生和进展,以保持装置的正常运行和
提高生产效率。

还需要根据具体的生产条件和设备情况,选择合适的劣化对策,以达到最
佳的方案。

2019年-设备劣化与倾向管理-PPT精选文档

2019年-设备劣化与倾向管理-PPT精选文档

程中,性能降低不多,而是部分零件损坏、
失效使设备停止工作,经过更换零件后即
恢复功能机械断轴、电力断线、承压容器
损坏
3.2设备的自然劣化
设备的自然劣化是指因自然力的作用所造成 ted wi的 蚀 等th设、等As备木,po劣制大se化品多.S。 的 是lEid例 腐 因vea如 朽 自sluf机 、 然aotri器 塑 力o.Nn的 料 的EoT生 橡 作nl3y锈 胶 用..5、制所C金品造lie属的成nt的老。Pr腐化ofile 5.2
设备劣Ev化alua与tion倾on向ly. 管理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Copyright 2019-2c0z1y9 Aspose Pty Ltd.
1、设备劣化的定义:
• 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原有功能的降低及丧失,以及设备
3.3设备的灾害劣化
• 设备的灾害劣化是指设备在受到不可抗拒
ted wi的 地 化 其thC自震。他Aos然等所设ppyo灾)谓备risge害或意故h.tS(意 外 障2lEi0d如外 灾 而v1ea9风灾 害 造slu-f2灾害 , 成ao0tri1、的 除 对o.N9n暴侵 火 该EAoTs雨袭 灾 设npl3y、时 外 备o..s5水所,的eCP灾造还影litey、成包响nLt雷的括,tPdr击劣因如.of、ile 5.2 由于管道等破裂、泄漏造成设备的浸水、 腐蚀气体的侵蚀等等。
注意要点
• 要点二:使用劣化两种类型的含义及实例

区 分含 义实 例性能降低型设备使用 过程中,产量E、va效lu率ati、on精o度nly等. 性能以及电
ted wi力th、As蒸po汽se等.S效lid率e逐s f渐or降.N低ET空3气.5分C离lie设nt备Pr、ofile 5.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劣化的主要原因
1.润滑不良;2.灰尘沾污;3.螺栓松弛;4.受热;5.潮湿;6.保温不良等。

设备润滑的三个要点
(1)油种;(2)给油量;(3)给油周期。

设备劣化的二种型式
(1)功能下降型:在使用过程中,产量、效率、精度等性能逐渐降低。

(2)突发故障型: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零部件损坏、失效,使设备停止工作。

预防劣化的对策
预防劣化对策:预防劣化、测定劣化、修复劣化
预防劣化:(1)日常点检维护:给油脂、更换、调整、紧固、清扫;(2)改善维修:维持性能。

测定劣化:点检检查-良否点检、倾向检查。

修复劣化:(1)修理:预防预知维修、事后维修;(2)更新:更新、改造。

机械设备的劣化部位
机械设备的劣化一般发生在以下六个部位:
(1)机件滑动工作部位;
(2)机械传动工作部位;
(3)机件旋转工作部位;
(4)受力支撑及连接部位;
(5)与原料、灰尘接触、粒附部位;
(6)受介质腐蚀、沾附部位。

电气设备劣化的主要原因
(1)电的作用;
(2)高温及温度变化的作用;
(3)机械力的作用;
(4)潮湿的作用;
(5)化学的作用;
(6)宇宙放射线作用。

电气(仪表、计算机)设备的劣化部位
(1)绝缘部位;
(2)与介质接触、腐蚀部位;
(3)受灰尘污染部位;
(4)受温度影响部位;
(5)受潮气侵入部位。

第二节设备点检
设备点检的定义
为了维持生产设备的原有性能,通过人的五感(视、听、嗅、味、触)或简单的工具、仪器,按照预先设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上的规定部位(点)进行有无异常的预防性周密检查的过程,以使设备的隐患和缺陷能够得到早期的发现,早期预防,早期处理,这样的设备检查称为点检。

设备点检工作的“五定”容
(1)定点——设定检查的部位、项目和容;
(2)定法——定点检检查方法,是采用五感,还是工具、仪器;
(3)定标——制订维修标准;
(4)定期——设定检查的周期;
(5)定人——确定点检项目由谁实施。

点检的分类及分工
(1)按点检的周期分:
(a)日常点检——由岗位操作工或岗位维修工承担。

(b)短周期点检——由专职点检员承担。

(c)长周期点检——由专职点检员提出,委托检修部门实施。

(d)精密点检——由专职点检员提出,委托技术部门或检修部门实施。

(e)重点点检——当设备发生疑点时,对设备进行的解体检查或精密点检。

(2)按分工划分:
(a)操作点检——由岗位操作工承担。

(b)专业点检——由专业点检、维修人员承担。

(3)按点检方法划分
(a)解体点检。

(b)非解体点检。

日常点检工作的主要容
(1)设备点检——依靠五感(视、听、嗅、味、触)进行检查;
(2)小修理——小零件的修理和更换;
(3)紧固、调整——弹簧、皮带、螺栓、制动器及限位器等的紧固和调整;
(4)清扫——隧道、地沟、工作台及各设备的非解体清扫;
(5)给油脂——给油装置的补油和给油部位的加油;
(6)排水——集汽包、储气罐等排水;
(7)使用记录——点检容及检查结果作记录。

定期点检的容
(1)设备的非解体定期检查;
(2)设备解体检查;
(3)劣化倾向检查;
(4)设备的精度测试;
(5)系统的精度检查及调整;
(6)油箱油脂的定期成分分析及更换、添加;
(7)另部件更换、劣化部位的修复。

点检管理的四个环节
(1)制定点检标准和点检计划(P)。

(2)按计划和标准实施点检和修理工程(D)。

(3)检查实施结果,进行实绩分析(C)。

(4)在实绩检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措施,自主改进(A)。

点检的十大要素(点检容)
(1)压力;(2)温度;(3)流量;(4)泄漏;(5)给脂状况;(6)异音;(7)振动;(8)龟裂(折损);(9)磨损;(10)松弛。

第三节维修标准
维修标准
维修标准有维修技术标准、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和维修作业标准四项,简称维修四大标准。

各级设备的维修方式及对维修标准的要求
设备级别维修方式要求的标准
维修技术
标准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维修作业
标准
A 预防维修√√√√
B 预防维修√√√√
C 一般性预防维修√√√简单
D 事后维修√
给油脂标准的主要容
给油脂部位、给油脂方式、油脂牌号、给油脂点数、给油脂量与周期、更换量及周期、作业分工等。

不属于设备事故围的几种情况
(1)设备技术状态不良安排的临时检修;
(2)生产线上的建(构)筑物因使用长久而自然损坏危及生产或迫使停产者;(3)生产过程中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动作,安全件损坏使生产中断者;(4)生产工具损坏,如轧辊等损坏;
(5)生产工艺事故未涉及设备及厂房损坏者;
(6)检化验测试事故;
(7)人身事故未涉及设备损坏者。

设备事故分级标准
按公司设备事故管理制度规定,设备事故分为四级:
(1)一般设备事故:设备事故的设备修复费在一百万元及以上者。

(2)二级设备事故:凡达到下列条件之一者:
(a)设备事故的设备修复费在十万元及以上,一百万元以下者。

(b)主作业线或主要生产设备停机在24小时及以上者。

(3)三级设备事故:凡达到下列条件之一者:
(a) 设备事故的设备修复费在五万元及以上,十万元以下者。

(b) 主作业线或主要生产设备停机在8小时及以上,24小时以下者。

(4)四级设备事故:凡达到下列条件之一者:
(a) 设备事故的设备修复费在三万元及以上,五万元以下者。

(b) 主作业线或主要生产设备停机在1小时及以上,8小时以下者。

设备事故处理的“三不放过”原则
事故原因不清、责任不明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有关人员没有真正受到教育不放过;防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防设备事故的主要措施
(1)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上岗;
(2)严格执行各项标准和岗位责任制;
(3)做好日常点检、维护、紧固工作;
(4)加强设备的定期点检工作;
(5)认真做好计划检修工作;
设备分级
共分为四级
A级关键设备;
B级重要设备;
C级一般设备;
D级次要设备。

设备使用的“三好”、“四会”
要求岗位操作工、岗位维修工做到的“三好”、“四会”是
“三好”是用好设备,管好设备,修好设备。

“四会”是会使用,会维护、会点检,会紧急处理故障。

使用设备的“六不准”规定
(1)不准拼设备,严禁超压、超速、超载、超温等超负荷运行;
(2)不准乱开、乱拆、乱割、乱焊;
(3)不准随意改动调整值、严禁取消安全装置;
(4)不准在无润滑状态下运行;
(5)不准考试不合格人员上岗操作及独立从事维护工作;
(6)不准未持有“公司岗位操作证”的人员操作及检修设备。

“四整”活动(4S)
(1)整理:把不用的物品清除掉;
(2)整顿:把有用的物品有顺序地存放好;
(3)整洁: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整齐;
(4)整修:物品、道路及安全防护设施损坏时要及时修复。

设备清扫的一般分工
(1)设备外表面清扫—岗位操作工;
(2)电气室设备外表的清扫—岗位维修工;
(3)设备部的清扫—由点检委托检修工进行。

设备环境管理的标准
(1)无垃圾、无积尘、无积水、无油垢;
(2)根据设备性能的要求和工作条件,分别设有放火、防爆、防冻、防漏、等措施,无易燃、易爆危险;
(3)规定安全走行路线,设置安全标记;
(4)各种设施和管道涂色鲜明,易于识别;
(5)场地平整,物品堆放整齐。

设备“四保持”的容
设备“四保持”是保持设备的外观整洁;保持设备的结构完整性;保持设备的性能和精度;保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固定资产的报废条件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准予报废:
(1)主要结构旧,破损严重,不能恢复其性能者;
(2)主体残缺过甚,无法修复或修理不合经济原则者;
(3)国家淘汰设备;
(4)因改、扩建或生产变更必须拆除及在国无法利用者;
(5)已满使用年限,无继续使用价值者。

标准化作业的八项基本容
基准标准规化;行为动作规化;安全工作标准化;管理方法标准化;工作时间标准化;工件程序标准化;服装标志标准化;礼仪环境标准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