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教育计划.
高血压的社区健康教育计划

高血压的社区健康教育计划一、背景和目的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是全球范围内导致心脏病、中风和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计划旨在通过社区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目标人群本计划的目标人群为社区居民中所有高血压患者及高危人群。
三、教育内容1. 高血压的基本知识:介绍高血压的定义、分类、病因、症状、危害及预防措施等。
2. 血压的正确测量方法:教授居民如何正确使用血压计,并指导他们定期监测血压。
3. 生活方式的调整:教育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
4. 药物治疗:介绍高血压药物的种类、作用、副作用及正确使用方法,强调长期规律用药的重要性。
5. 高血压的并发症及其预防:讲解高血压并发症的种类、症状及预防措施,提高居民的自我防范意识。
四、教育方法1. 开展健康讲座:定期邀请专业医生在社区文化中心或卫生服务站举办高血压健康讲座,向居民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制作宣传材料:制作高血压宣传册、海报、短视频等,通过社区公告栏、微信平台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
3. 个体化咨询:组织医生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个体化咨询,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4. 开展互动活动:组织居民参加高血压知识竞赛、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5. 家庭访视:组织医生和志愿者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家庭访视,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用药情况,提供个性化指导。
五、实施计划1. 成立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小组:由社区卫生工作者、医生、护士、志愿者等组成,负责组织、策划和实施教育活动。
2. 开展需求调查:了解目标人群的需求,为制定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3. 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根据需求调查结果,制定具体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
高血压病人的社区健康教育计划

高血压病人的社区健康教育计划一、背景和目的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全球约有10亿高血压患者,其中我国患者人数已超过1.6亿。
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中风、肾脏病变等严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为了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社区决定开展高血压病人的社区健康教育计划。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原则:健康教育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持续性。
三、教育内容和方式1. 疾病知识教育: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的定义、病因、症状、并发症和危害,使患者对疾病有全面的认识。
2. 药物治疗教育:讲解高血压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遵循医嘱调整药物剂量。
3. 生活方式干预:教育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
4. 自我监测教育:教授患者如何正确测量血压,定期监测血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就诊。
5. 家庭支持教育: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心理支持和生活帮助。
四、教育对象的筛选和分组1. 筛选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上,经医疗机构确诊为高血压患者。
2. 分组:根据患者的教育水平、健康状况和需求,将患者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教育组,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
五、教育计划的实施1. 初级教育组:主要针对 newly diagnosed patients 和 those with low health literacy。
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高血压的基本知识、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教育方式包括讲座、小组讨论、个体咨询等。
2. 中级教育组:主要针对 those with moderate health literacy 和 those who have received some prior education. 教育内容除初级教育组的内容外,还包括自我监测和家庭支持教育。
高血压病人的社区健康教育计划

高血压病人的社区健康教育计划•相关推荐高血压病人的社区健康教育计划(通用6篇)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计划吧。
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血压病人的社区健康教育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血压病人的社区健康教育计划篇1高血压是当今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疾病,同时又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人们称之为“无声杀手”,高血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高血压的流行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三高”特点,同时又存在着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现象。
专家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唤起广大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
在高血压防治工作中要贯彻三级预防思想,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强调对危险因素的控制,注重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提倡通过规范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来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从而减少并发症。
根据我辖区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计划:一、高血压患者管理(1)认真执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努力提高高血压管理覆盖率,要求高血压管理覆盖率≥30%,控制率≥50%。
(2)在今年的工作中继续利用医院门诊和辖区内乡村医生为居民进行免费血压测量工作,建立《血压测量登记册》以及每月一次进行测血压人数统计,发现新病人及时上报,平时要加强对乡村医生的业务培训,至少2次/年。
同时每季度进行一次质控调查,并将质控结果反馈给他们,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更好地为辖区内老百姓服务,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增进全民健康水平。
(3)对患者实行分群、分组管理,高血压患者分一般管理人群和重点管理人群。
每年为高血压患者年检一次,随访4次。
认真做好高血压年度报表,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连续性和一致性,有主管领导审核签名和单位盖章。
(4)健康教育:开展好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今年计划第一季度内容为播放《脑卒中的预警》和《高血压的膳食营养》两盘光碟;第二季度为发放高血压心脑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第三季度为高血压心脑疾病健康教育讲座培训;第四季度为安排临床医生进行高血压心脑疾病健康教育培训。
某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计划书

某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计划书一、背景和目的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为了提高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减少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制定了这份高血压健康教育计划。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的认识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降低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 原则:针对性、实用性、可持续性、普及性三、教育内容1. 高血压基础知识:介绍高血压的定义、病因、症状、危害和预防方法等。
2. 高血压药物治疗:介绍常用降压药物的作用、适应症、禁忌症和正确使用方法等。
3. 高血压生活方式调整:介绍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对高血压的影响。
4. 高血压自我管理:介绍如何监测血压、如何调整药物剂量、如何应对高血压急症等。
四、教育方法和措施1. 开展健康讲座:定期邀请专业医生在社区活动中心开展高血压健康讲座,向居民传授高血压相关知识。
2. 发放宣传资料:制作高血压宣传册、海报等资料,发放给社区居民,方便居民随时查阅和学习。
3. 小组讨论:组织高血压患者或高风险人群参加健康教育小组,共同学习高血压知识,分享经验,互相支持。
4. 个别咨询:安排专业医生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血压相关问题的个别咨询,解答居民的疑问。
5. 血压监测:在社区设立血压监测点,定期为居民免费测量血压,提醒居民关注自己的血压状况。
6. 社区活动:组织高血压患者或高风险人群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如太极、瑜伽等,促进身体健康。
五、预期效果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预期能够达到以下效果:1. 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的认识率有所提高,了解高血压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2. 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有所提高,减少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3. 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得到改善,如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
4. 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能够正确监测血压、调整药物剂量等。
六、计划实施和评估1. 制定详细的健康教育计划,明确时间、地点、内容、人员和宣传材料等。
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计划范文

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计划范文一、背景和目的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亿人的健康。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而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计划旨在为高血压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教育,帮助他们了解高血压的危害、掌握正确的治疗和管理方法,并改善生活方式,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对象和方法对象:本计划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包括已确诊的患者和潜在风险人群。
方法:采用面对面讲解、小组讨论、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
三、教育内容1. 高血压的危害:向患者讲解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包括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风险。
2. 高血压的诊断和测量:教授患者如何正确测量血压,解释血压的正常范围和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3. 药物治疗:介绍常用的高血压药物及其作用机制,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强调长期坚持治疗的重要性。
4. 生活方式的调整:教育患者改善饮食习惯,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减少钠盐的摄入;适量增加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体重;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5. 自我管理和监测:教授患者如何自我管理高血压,包括定期监测血压、记录血压变化、及时就诊等。
四、实施计划1. 开展健康讲座:定期举办高血压健康讲座,邀请专业医生和护士为患者讲解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知识。
2. 小组讨论:组织患者参加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互相支持和鼓励。
3. 发放宣传资料:发放高血压宣传资料,包括手册、海报、宣传单等,方便患者随时查阅和复习。
4. 家庭访视:组织医护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家庭访视,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和治疗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5. 建立健康档案: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患者的血压变化、药物治疗情况和生活方式调整情况,便于追踪和管理。
五、评估和反馈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情况。
高血压健康教育策划书3篇

高血压健康教育策划书3篇篇一《高血压健康教育策划书》一、背景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上升。
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和管理,以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对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人群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社区居民三、教育内容1. 高血压的基本知识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的症状和危害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 高血压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治疗目标和注意事项3. 高血压的自我管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心理管理定期测量血压4. 高血压的并发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部疾病其他并发症四、教育方式1. 讲座邀请专家或医生进行高血压知识讲座,讲解高血压的基本知识、治疗方法和自我管理等内容。
2. 宣传资料发放高血压防治宣传资料,如宣传册、海报、折页等,让患者和居民了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
3. 咨询服务设立高血压咨询服务台,为患者和居民提供高血压防治的咨询服务,解答他们的疑问。
4. 社区活动组织社区高血压防治活动,如健康体检、义诊、健康讲座等,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5. 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平台,如公众号、微博等,发布高血压防治的相关知识和信息,方便患者和居民随时查阅。
五、教育时间和地点1. 时间:[具体时间]2. 地点:[具体地点]六、实施步骤1. 制定教育计划根据目标人群和教育内容,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包括教育方式、时间、地点、人员安排等。
2. 准备教育资料根据教育计划,准备相关的教育资料,如宣传册、海报、折页、讲座 PPT 等。
3. 组织实施教育按照教育计划,组织实施高血压健康教育活动,确保教育内容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 评估教育效果七、注意事项1. 教育内容要科学、准确、实用,符合患者和居民的需求。
2. 教育方式要多样化,灵活运用讲座、宣传资料、咨询服务、社区活动等方式,提高教育效果。
高血压健康教育计划书

高血压健康教育计划书一、背景介绍。
高血压,又称为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它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0亿人患有高血压,其中中国的患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加强对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对于降低患病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育目标。
1. 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增强对高血压的防范意识;2. 促进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和健康行为改变;3. 减少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三、教育内容。
1. 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是一种“沉默杀手”,长期不受重视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严重并发症。
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2. 高血压的防范,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态平和、定期体检等是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措施,需要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高血压的自我管理,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测量血压、按时服药、调整饮食、保持心情舒畅,同时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规律作息,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管理。
4. 高血压的心理疏导,高血压患者需要得到家人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避免产生消极情绪。
四、教育方法。
1. 传统宣传,通过健康教育讲座、宣传栏、宣传单等形式,向公众宣传高血压的危害、防范和管理知识。
2. 新媒体宣传,利用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
3. 社区健康服务,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等机构,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活动,为患者提供定期的健康管理和指导服务。
五、教育评估。
1.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用药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和干预。
2. 对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宣传效果、知识掌握情况、行为改变情况等方面的评估。
六、教育效果。
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计划

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计划一、背景及目的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高血压病人口已超过2亿,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高血压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等严重后果。
因此,加强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健康教育计划旨在通过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掌握正确的自我管理方法,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改善生活质量。
二、教育对象本计划适用于所有高血压病患者,包括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及家属。
三、教育内容1. 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1)定义:高血压病是指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病因: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个因素。
(3)危害: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病变、视力减退等。
2. 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1)非药物治疗: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减轻精神压力。
(2)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高血压药物。
3. 高血压病的自我管理(1)监测血压:学会正确测量血压,定期监测,及时发现血压变化。
(2)遵医嘱用药:按照医生建议,规律用药,不宜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3)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4)心理调适: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4. 高血压病的并发症预防(1)心脑血管疾病: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2)肾脏病变:定期检查肾功能,控制血压,避免肾脏损伤。
(3)视力减退:定期检查视力,避免长时间视疲劳。
四、教育方法1. 健康讲座:定期举办高血压病知识讲座,邀请专业医生授课,解答患者疑问。
2. 宣传栏:设置高血压病宣传栏,发布相关知识、案例及健康提示。
3. 个性化教育: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并进行一对一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病人教育计划
高血压的定义及分类
高血压是由于多种原因使体循环动脉压升高,可表现为收缩压升高或两者均升高。
目前诊断高血压的标准为:
1.经不同日期两次测量核实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
为高血压。
2.曾确诊为高血压,现服降压药者,血压虽正常,仍为高血压。
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1.脑部症状:头痛、头晕、头胀是高血压常见的症状,也有头部沉重感和板紧
感。
2.心脏表现多出现在患高血压数年后,是血压长期升高,增加了心脏负担所致。
轻者偶感心悸,重者可出现气喘、心悸、咳嗽、尿少、水肿等症状。
3.肾脏表现:轻者无任何临床表现,随病情发展可出现蛋白尿,严重时肾浓缩
功能受损,出现多尿、夜尿、口渴、多饮等症状。
遵医嘱按时服药的重要性
由于高血压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病,因此需要耐心积极治疗,主要目的是降低血压,减少并发症。
现有的多种药物各有各的特点,根据不同患者采取单独选用或联合用药。
有些药物作用缓和而持久,一次服用后降压作用持续时间长,有些药物作用迅速而短暂,维持时间短,因此应严格按医嘱定时服用,如不定时服用,或间断服用,血压忽高忽低,则对全身脏器如心、脑、肾产生损害。
情绪与高血压的关系
正常人的动脉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精神紧张、焦虑、烦躁、外界刺激及应激状态下,使大脑中枢兴奋和抑制过程平衡失调,从而使血压升高。
因此患者应建立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愉快的心情配合治疗,保持血压稳定。
高血压与饮酒的关系
研究表明长期大量饮酒超过每日100g白酒者比不饮酒者高血压发病率增加40%,也是诱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饮酒少量无害,过量有害,饮酒量不易超过啤酒720ml/日,葡萄酒300ml/日,白酒60ml/日。
高血压与吸烟的关系
吸烟可损伤动脉内膜细胞,使胆固醇易堆积在动脉管壁,并且血小板易在损伤部位聚集,产生动脉硬化。
香烟中尼古丁可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吸烟能使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增加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危险。
目前前瞻性研究表明吸烟,比不吸烟者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增加2.2倍,吸烟促使冠状动脉痉挛,在一些动脉粥样硬化不严重的人中也能导致心肌梗塞。
此外,吸烟比不吸烟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增加96%,因此必须戒烟。
可采用“替代法”,想吸烟时可用一些喜爱的食品或娱乐转移注意力,同时戒烟必须要意志坚强,要立杆见影,速战速决,耐过10-15天后基本可以戒烟。
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
据国内外研究表明超重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膳食摄入总热量消耗,导致脂肪蓄积、血脂升高,动脉则易发生粥样硬化。
成人超重10%应引起注意,超重20%为肥胖,则应减重。
据研究证实4年内体重增加3.7公斤,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概率增加约36%。
超重、肥胖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据流行病学调查,体重指数相差3,四年内高血压危险约相差50%,体重指数增加1,冠心病发病危险可增加12%,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增加6%,由此可见减重适用于所有高血压肥胖者,是非药物治疗中效果最明显的方法,平均约可使血压下降15%。
成年人年龄、身高与正常体重标准对照表
讲解如何减轻体重
1. 控制饮食:多吃热量低和含纤维多的食物,如各种蔬菜及粗粮。
吃饭不可过
饱,不吃肥肉,少吃油类和糖,少吃零食。
2. 加强体育锻炼:每日坚持锻炼20-30分钟,忙时周末补课2-3小时,如
打球、跑步,年高者坚持打拳、散步、体操等不拘一格。
3. 如超重过多应在营养师指导下调整饮食,注意减肥要有步骤,不可操之过急,
要持之以恒,使体重指数保持在20-24,体重指数等于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讲解高血压与适当活动的关系
高血压患者应劳逸结合,保持充足而良好的睡眠,每日体育运动20-30分
钟,忙时周末补课2-3小时,如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年高者可坚持散步、打拳、体操,不拘一格,对于高血压患者有助于控制血压,并有助于减肥、降血脂和控制糖尿病。
讲解高血压病人的合理膳食 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合理膳食可以总结为十个字: 身
高 cm
体
重
kg 年 龄
一、二、三、四、五
一、每日一袋牛奶。
牛奶应从幼儿开始,终生饮用,不适应者可饮用酸奶,通过牛奶补钙,对中老年人除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骨质疏松外,还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并有轻度降胆固醇作用。
二、每日250克左右碳水化合物。
此量因个人的劳动量、体重、性别、年龄而异,可少至150克,多至500克。
通过调制主食量,可调控血糖、血脂和体重。
三、每日3-4份高蛋白食物。
这是保持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不可忽视。
每日3-4份高蛋白食品所含有的蛋白质为每公斤体重每日1-1.2克。
一份高蛋白食品相当于:50克瘦肉或100克豆腐或一个大鸡蛋,25克黄豆或100克鸡鸭鹅肉,100克鱼虾。
四、有四句话,就是: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
五、每日400克蔬菜及100克水果。
红、黄、绿、白、黑
红:指红葡萄酒。
每日饮50-100毫升红葡萄酒能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轻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
黄:指黄色蔬菜。
如胡萝卜、红薯、番茄、南瓜、玉米。
这类蔬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能在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
摄入不足在儿童会造成免疫力低而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在成人,可能与癌症的告发有一定的关系。
绿:指绿茶及绿叶蔬菜。
茶叶中除了有很多维生素,微量元素,咖啡因子,最主要的是含有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自由基作用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和防癌作用。
白:指燕麦粉和燕麦片。
燕麦有恒定、良好的降血脂作用,老年人服燕麦粥时,水宜放多。
煮开后宜文火再煮十分钟,此时再加入牛奶,稍开即可使用。
降血脂又补钙,一举两得。
黑:指黑木耳。
每日食入5-10克的黑木耳有明确的抗血小板凝集,抗凝,降胆固醇作用,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与小剂量阿斯匹林相当。
出院指导
1.保持血压正常,坚持治疗,每月门诊复查一次,如出现剧烈头痛、眼花、肢
体麻木、鼻出血等症状立即就诊。
2.体重正常,不发胖,不超重。
正常体重公斤数=身高厘米数-105,>正常
体重的10%为超重,>正常体重的20%为肥胖。
3.戒烟、戒酒。
4.科学饮食:减盐(<5克/日),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及
甜食。
同时应多吃含纤维素高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用缓泻剂。
5.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坚持锻炼,最好天天有运动,每次20-30分钟,忙
时周末补课。
6.注意劳逸结合,学习自我调节和放松,保持情绪、平稳,参加适当文化活动。
7.定时测量血压,坚持记录(最好学会自己测血压)以指导用药及就诊。
8.树立自我保健意识,终身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