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将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重量变(重),体积变(大),放在水中是(沉),沉浮状况(没有)改变。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在日常生活中,(萝卜)(木块)(泡沫塑料)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浮的,(小石子)(橡皮)(铁块)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沉的。

物体的沉浮及自身的(重量)(体积)(材料)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而且方向(相反)。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及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复习题一.填空1、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

2、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通电的导线能吸引小磁针。

他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小磁针,小磁针就会发生偏转,断开电源后小磁针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说明电流能产生磁。

他是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关系的科学家。

3、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的。

4、制作电磁铁需要的材料有导线、电池、铁钉。

5、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是,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源,磁性消失。

6、串联在电路中电池的节数越多、线圈的圈数越多、铁芯越粗、电磁铁的磁力越强。

7、实验证明:改变电流强弱、线圈圈数、铁芯粗细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8、电磁铁也有南极和北极,它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

9、线圈的缠绕方向改变后,电磁铁的磁极就会发生变化。

10、电磁铁的磁极的变化与线圈的缠绕方向、电池的正负极有关。

11、电磁铁与磁铁相比的优点是磁极方向和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12、高速、平稳、安全的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电磁铁的作用,使车身悬浮在铁轨上,是21世纪人类理想的交通工具。

13、我国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线路。

美国正在研究设计的真空磁悬浮列车又称为“行星列车”,最高时速为2.25万千米,是音速的近20倍。

14. 制定研究计划要思考实验方法,需要的材料,实验步骤等等15.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

二.选择1、电磁铁是利用()产生磁性的装置。

A、磁铁B、铁钉C、电流2、在通电条件下具有磁性的装置叫做() A、磁铁 B、电磁铁3、下列()替代电磁铁中的铁钉后,不能吸住回形针。

A、铜棒B、钢棒C、木棒D、铝棒4、制作电磁铁时,应将线圈()绕在铁芯上。

A、按照相同的方向B、按照不同的方向5、用()可以加大电磁铁的磁力A、增加线圈的圈数B、改变线圈的绕向C、加大电流D、调换线圈与电池正负极的连接6、下面不能改变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做法是()A、减少线圈匝数B、增加串联电池数C、既增加线圈匝数,又增加串联电池数D、既改变线圈绕向,又改变导线两段与电池正负极的接触7、电池数目相同,线圈缠绕匝数多的电磁铁磁力()线圈缠绕匝数少电磁铁A、大于B、等于C、小于8、线圈缠绕匝数相同,串联两节电池的电磁铁的磁力()一节电池的电磁铁的磁力A、大于B、等于C、小于9、制作电磁铁时,同是钉子帽或钉子尖的一端,磁极有时会不同,可能是()A、线圈两端连接电池正负极的不同B、线圈的圈数不同C、线圈的绕向不同D、电池的节数10、电磁铁也有() A、南极 B、北极 C、阳极 D、阴极 E、正极 F、负极11、可以利用()来检验电磁铁的两极。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二单元)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二单元)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加热后的钢条将大头针顶斜了,说明钢条伸长了。过了一会,冷却的钢条又与大头针产生了一段距离,说明钢条缩短了。
实验结论:钢条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材料:大小相同的塑料勺、木勺、铁勺各一把,热水、烧杯1个、豆子3颗、凡士林。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铁勺上的豆子先落下了,其次是塑料勺,最后是木勺。
实验结论:铁的传热性能最好,其次是塑料,最后是木头。
实验六:钢条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我的猜想:钢条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材料:钢条、2个大头针、酒精灯、火柴、三角架、木板、刀子。
实验材料:带链铜球1只、刚好通过铜球的铜环1套、酒精灯、冷水、火柴。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铜球(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四:设计一个“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
实验材料:铁架台2套、铁丝1段、凡士林、火柴、酒精灯。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实验五:设计一个传热比赛。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二单元)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二单元)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知识点
1、衣服有(保温)的作用。使我们的身体增加热量的方法有加穿衣物、跑步、晒太阳、吃热东西。
2、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3、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1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3、(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复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复习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第1课热起来了复习知识: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为什么它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但它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复习题:1.填空题。

(1)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产生了()。

(2)当我们觉得有些冷的时候,我们经常采用()、()、()、()等方法让身体热起来。

答案:(1)热、摩擦、热量(2)晒太阳、打开电暖气、吃点热的食物、多穿几件衣服2.选择题。

(1)下列方法不能使身体热起来的是()。

A.烤火B.跑步C.吹电风扇答案:C。

(2)冬天天气寒冷,小芳睡觉时盖上了厚厚的棉被。

妈妈说盖上棉被才暖和,其中的原理是()。

A.棉被能防止热量散发B.棉被能产生热量C.棉被既能产生热量,又能防止热量散发答案:A。

(3)下列方法都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其中并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的是()。

A.晒太阳B.吃些热的食物C.多穿些衣服答案:C。

3.想一想,下面哪些情况会使衣服热起来?请在括号内画“√”。

(1)放在衣柜里的衣服()(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5)叠好的衣服()(6)洗过的衣服()(7)和棉被放在一起的衣服()(8)压在书本下的衣服()答案:(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第2课给冷水加热复习知识: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是(浮的)。

因为相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热水的体积要大,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冷水的重量要重。

把一袋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这袋冷水先(下沉),然后会(上浮)。

复习题:1.选择题。

(1)相同体积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比较,()。

A. 热水重B. 冷水重C. 两者一样重答案:B解析:50℃的热水 10℃的冷水1050℃的热水,体积会变大,但重量不变,如下图所示,10℃的冷水 50℃的热水对比前后两杯热水,后面这杯10℃的冷水被加热成50℃热水重。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班级:姓名: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到(保暖)的作用。

3.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4.水受热时(体积会增大),受冷时体积(缩小),而(重量不变)。

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镓)和(铋)这三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0℃—4℃之间)的水是(冷胀热缩)。

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5.热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递)。

16.(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17.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

因为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热时体积会(变大),加满水的试管上面包一块气球皮,加热时气球皮(鼓起来了)。

18.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复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复习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第1课热起来了复习知识: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为什么它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但它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复习题:1.填空题。

(1)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产生了()。

(2)当我们觉得有些冷的时候,我们经常采用()、()、()、()等方法让身体热起来。

答案:(1)热、摩擦、热量(2)晒太阳、打开电暖气、吃点热的食物、多穿几件衣服2.选择题。

(1)下列方法不能使身体热起来的是()。

A.烤火B.跑步C.吹电风扇答案:C。

(2)冬天天气寒冷,小芳睡觉时盖上了厚厚的棉被。

妈妈说盖上棉被才暖和,其中的原理是()。

A.棉被能防止热量散发B.棉被能产生热量C.棉被既能产生热量,又能防止热量散发答案:A。

(3)下列方法都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其中并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的是()。

A.晒太阳B.吃些热的食物C.多穿些衣服答案:C。

3.想一想,下面哪些情况会使衣服热起来?请在括号内画“√”。

(1)放在衣柜里的衣服()(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5)叠好的衣服()(6)洗过的衣服()(7)和棉被放在一起的衣服()(8)压在书本下的衣服()答案:(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第2课给冷水加热复习知识: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是(浮的)。

因为相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热水的体积要大,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冷水的重量要重。

把一袋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这袋冷水先(下沉),然后会(上浮)。

复习题:1.选择题。

(1)相同体积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比较,()。

A. 热水重B. 冷水重C. 两者一样重答案:B解析:50℃的热水 10℃的冷水1050℃的热水,体积会变大,但重量不变,如下图所示,10℃的冷水 50℃的热水对比前后两杯热水,后面这杯10℃的冷水被加热成50℃热水重。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1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1

8、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 的地方?(P34) 答:空气的体积变化比水明显。 9、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P35) (同填空7) 答: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 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 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 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 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10、怎样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P36) 答:①用一个铜球和一个铜球刚好能通过 的铜环。②用酒精灯加热铜球;③加热后
二、问答题:
1、冬天里,我们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 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答:如运动(跑步)、晒太阳、烤火、加穿衣 服、吃食物、取暖器取暖等。运动可以使血液 循环加快;取暖器、太阳等为我们带来热量; 吃入的食物给我们提供能量;衣服能起到保温 作用,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量散发出去,又 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2、为什么多穿衣服身体会觉得热起来? 答: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但它能保温,可以 阻止身体已有的热散发出去,还可以阴挡外面 的冷空气进入。 3、晚上,我们钻进被窝,感觉被子是凉的还
12、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 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 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 火柴先掉下来?(P39) 答:靠近酒精灯那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1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热是怎样传递的? (P40) 答: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 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 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给另一部分。 14、铜、铝、钢这三种材料的传热性能怎样排 序?哪一种是最好的导体?(P44) 答:铜的传热性能最好,其次是铝、钢。 15、日常生活用品中,为什么锅用铁或铝制作? 而水杯、保温瓶却用塑料、玻璃制作?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思维导图+知识要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思维导图+知识要点)

第二单元单元划重点思维导图独木舟竹筏摇橹木船帆船蒸汽船轮船潜艇材料体积重物放置方式设计工程设计步骤材料浮的沉的人力风力蒸汽机独木舟竹筏摇橹木船蒸汽船轮船核潜艇木条竹竿钢铁底部宽,稳定性好重心高,稳定性差重心低,稳定性好底部窄,稳定性差发展载重量稳定性底部重心制作设计与制作画设计图计算成本讨论合理性和可能性动力续航船舵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内燃机核动力帆船动力知识要点一、造船技术的发展1、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船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造船的技术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3、生产生活需要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

4、科学技术在改变着船的动力系统,推动船的发展。

5、最早的船靠人力行驶,随着船的体积越来越大,人们逐步探索出让船行驶的新方法——风帆、发动机(如蒸汽机、燃气涡轮、柴油引擎、核子动力机组)等动力。

二、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1、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理和稳定性。

2、船在水中受到浮力作用,船在水面上漂浮时,受到浮力大小等于自身重力的大小。

3、相同质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体积越大,受到浮力越大,越容易浮在水船型1 船型2 船型3 示意图最大载重量20个垫圈15个垫圈12个垫圈稳定性十分重要船的重心越低,底部越宽,船的稳定性越好。

5、渡船和双体帆船的底部较宽,稳定性好。

6、船舱中合理放置重物有利于增加船的载重量。

7、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有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的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

8、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做成船型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9、潜艇是能够在水下航行的船,种类很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

许多潜艇被设计成鱼类的身体形状,可以有效减少水的阻力。

潜艇靠调节自身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下潜和上浮。

常规的潜艇一般用柴油做动力。

核潜艇的动力来自核能,它可以帮助潜艇在水下长时间地航行。

三、设计和制作小船1、轮船的制作需要考虑船的大小、船的形状、船体材料、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的。

热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我们平时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它很容易“跑来跑去”。

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直接传给另一个物体。

4.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了。

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磨擦产生了热。

此外,食物能提供我们能量,太阳能为我们带来热量。

5.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6.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热的传递方式1.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2.固体利用热传导方式变热。

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4.冬天,我们在外面晒太阳觉得暖和,这种热主要是以(热辐射)方式传递的。

5.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容器中的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这两个容器中的水温度最终会一样高。

6.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或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液体的热胀冷缩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不变,体积变大,放入冷水中会发生上浮现象。

3(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4. 水在4℃以上时,是热胀冷缩的,但是在4℃以下却会出现冷胀热缩的反常现象。

5.下面哪种现象是液体冷胀原理造成的?(水管冻裂)6.李华把开水倒进一水杯中,等水冷却后,液面(会下降一些)气体的热胀冷缩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拿一个试管,用气球皮把试管口蒙住,并用橡皮筋扎紧,把试管插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气球皮会胀鼓,把试管插入冷水中时,气球皮会凹进去。

固体的热胀冷缩1.大多数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胀,这两种金属就是锑和铋。

2.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

因此,铁桥通常都是架在滚轴上。

3.夏天架设电线时,一般要松一些;用水泥浇注路面时,用薄板隔成小块,目的是避免路面因热胀冷缩而损坏。

4.水、空气、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1.容易传递热的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递热的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3.物体的材料不同,导热性能也不同,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

4.物体保温,要尽可能地减少热的传递,选用的保温材料应该是热的不良导体_。

5.物体散热,要尽可能地增加热的传递,选用的散热材料应该是热的热的良导体。

、6.保温的原理是减缓热传递_的方式。

7.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这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8.冬天穿棉服比较暖和的原因是:(能保温)9.羽绒服中有很多空气,能减少身体的热由_对流方式散失。

10..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11.加快热的传递,可以使物体散热_。

12.在液体和气体中,传递热的主要方式是:对流13.需要散热的物品有暖气片14.饭锅的锅身多用铜铁铝制作;锅柄都用塑料或木头来做。

15.我们用冰块冷藏食物的时候,把冰块放在食物的上面效果好。

1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17.在大小一样的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的相同温度的热水,(不锈钢杯)杯中的水凉得快些。

实验操作1.用电茶壶烧开水,为什么水不能装得太满?为了防止水加热后因体积膨胀而溢出来,所以水不能装得太满。

2.一火炉上有一茶壶,一个学生坐在火炉旁伸出手到暖,这里面的热传递方式有哪些?热辐射至男孩子;热传导至茶壶;热对流至周围空气。

3、家里来了客人,我给客人倒了一杯热水,客人没喝,这杯水就慢慢就凉了,直到与室温相同,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热量从热的水中跑到了房间的空气中。

4.图为:同样的两个插有玻璃管的烧瓶分别放入冷热水中。

这个实验说明了: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

5. 我们怎样能观察到热的传递方向?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

发现离酒精灯近的第一根火柴掉下来了,接着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都掉下来了。

由此推测热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6.有三种材料,它们分别是铁板、塑料、木头。

用手分别触摸它们,感觉很凉的是(铁板)。

这是因为(铁板的导热性能好,它能很快地把手上的热量带走)。

如果要制作一个食物低温保鲜盒,我会选择(塑料)材料。

问答题1、冬天里,我们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答:如运动(跑步)、晒太阳、烤火、加穿衣服、吃食物、取暖器取暖等。

运动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取暖器、太阳等为我们带来热量;吃入的食物给我们提供能量;衣服能起到保温作用,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量散发出去,又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2、为什么多穿衣服身体会觉得热起来?答: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但它能保温,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散发出去,还可以阴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3、晚上,我们钻进被窝,感觉被子是凉的还是热的?早上醒来时,被窝里又是什么感觉?晚上再去睡觉时被窝还热吗?为什么?(P27)答:晚上,当我们钻进被窝时,感觉被子是凉的。

当早上醒来时,感觉被窝里是热的。

晚上再去睡觉时,被窝就不再热了。

因为被子不能产生热,只能保温,所以刚进被窝时是凉的,时间长了就热了。

4、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我们有哪些方法?(P28)答:可以用酒精灯加热;放在火炉上加热;放在热水中。

5、把装有热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我们对热水上浮的原因怎样解释呢?(P28)(P29)答:装有热水的塑料袋会浮在水面上。

水受热后的体积变大了,受到的浮力也会增大,所以会上浮。

6、啤酒瓶或饮料瓶里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为什么?(P32)答:瓶里的啤酒、饮料不装满是为了防止液体受热膨胀时把瓶子胀裂。

7、中午妈妈刚盛好一碗汤,可过了一会儿,大家没有开始吃,汤却少了一点儿,这是为什么?答:这是由于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汤变冷后体积变小,所以感觉汤少了。

8、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P34)答:空气的体积变化比水明显。

9、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P35)答: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10、怎样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P36)答:①用一个铜球和一个铜球刚好能通过的铜环。

②用酒精灯加热铜球;③加热后的铜球不能通过铜环;④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⑤铜球冷却后,又能通过铜环了。

(简记为:①准备;②加热;③试过;④冷却;⑤试过)这个实验说明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的实验中要注意什么?(P36)答:要注意:①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

②禁止触摸铜球,加热后的铜球会烫伤皮肤。

12、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

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说明了什么?(P39)答:靠近酒精灯那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说明了热总是从物体的较热一端传向较冷一端。

1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热是怎样传递的?(P40)答: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给另一部分。

14、铜、铝、钢这三种材料的传热性能怎样排序?哪一种是最好的导体?(P44)答:铜的传热性能最好,其次是铝、钢。

15、日常生活用品中,为什么锅用铁或铝制作?而水杯、保温瓶却用塑料、玻璃制作?答:锅用铁或铝制作是因为铁和铝是热的良导体,这样可以很快把饭煮好;水杯和保温瓶用塑料和玻璃制作是因为它们是热的不良导体,这样便于保温和不烫手。

16、卖冰糕的阿姨为什么总用白色的棉被把冰糕包得严严的?棉被、羽绒服为什么具有较好的保暖效果?答:因为棉被中有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不易把外界的热传进去,这样可使冰糕融化得慢些。

棉被、羽绒服中有棉絮、羽毛,它们蓬松多孔隙,内有很多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阻止身体的热量向外传出去,因此起到了保暖作用。

17、明明家买了一只木桶,为了耐用,爸爸将木桶拿到铁铺去请师傅用铁环箍木桶,方法是先把铁环加热后再箍在木桶上。

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答:利用固体的热胀热缩,铁环加热后胀大,箍在木桶上,冷却后收缩,很结实耐用。

18、水泥路面为什么要做成一块块的,而且块与块之间还留有缝隙?答:因为水泥路面也有热胀冷缩现象,如果没有预先留下整齐的缝隙,水泥路面会因热胀冷缩被拉得四分五裂,整个路面就会损坏。

19、冬天里水管被冻裂是怎么回事呀?答:这是因为水在4℃以下时会出现热缩冷胀的反常现象,是水受冷体积膨胀把水管胀裂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