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
《论语十二章》的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的原文及翻译《论语十二章》的原文及翻译《论语十二章》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论语十二章》的原文及翻译,欢迎查看。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及赏析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及赏析《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及赏析《论语》十二章春秋战国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论语》十二章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舒适,做事勤勉,说话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孔子说:“在早上得知了真理,到晚上死去也可以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孔子说:“君子知晓大义,小人知晓小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孔子说:”见到有德行的人就想要像他看齐。
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在心里反省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缺点)”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而且路程遥远。
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奋斗终生,到死才停止,道路不是很遥远吗?”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努力前进,这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

学习资料《论语》十二章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有没有给别人出谋划策但是不尽心尽力呢?有没有同朋友交往却不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独立做事情,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就知道了有些事情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六十岁就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能有新的体会,这样的人是可以成为老师的."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却不学习,那就会很疑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翻译:∶“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及赏析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及赏析《论语》十二章春秋战国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论语》十二章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

【译文】孔子说: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 仁》
【译文】孔子说:“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 能在其中和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 我的缺点。”
【解读】省心向善去恶
【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 勇敢的人不畏惧。”
(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译文】子贡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 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 加给别人。”
(1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 木之名。”《论语·阳货》
《论语》十二章 原文、翻译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 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 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礼乐有 什么用?”
(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 仁》
【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 上死去也心甘。”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 子。”《论语·雍也》
【译文】性情过于直率就显得粗鲁,礼仪过于恭敬就显得虚浮。 恰当的性情与礼仪,才是成熟的人该有的样子。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 他责任重大,程还不遥远 吗?”
【解读】自我约束的重要性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抑制自己,使 言语和行动都走到礼上来,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 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 己,难道是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 的具体途径。”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 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言,不合礼的事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论语十二章原文加翻译完整版

论语十二章原文加翻译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论语》十二章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翻译:∶“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

《论语》十二章翻译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翻译:∶“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论语》原文与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以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恼怒,不就是修养好的人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译文:孔子说:“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从多个方面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忠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探求学问,三十岁自立于世,四十岁不会迷惑,五十岁懂得天意,六十岁各种话都能听得进去,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越出规矩。
”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却不加思考,就会迷惑不解而无所得;只凭自己思考而不学习,就无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行好啊!一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忍受不了心中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行好啊!”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了解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做的食物,喝冷水,弯起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于我来说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同行,这中间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我挑选他们身上的优点,学习那些优点;对照他们身上的缺点,改掉自己身上相同的缺点。
”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啊,日夜不停地流。
”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译文:孔子说:“一国的军队可能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能被强迫改变志向。
”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译文:子夏说:“广泛学习,坚定意志,恳切求教,思考当前问题,仁德就在这中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