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实现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国产化
三峡工程实现了哪些自主创新

维普资讯
责编 :李倩 E mal j 2 iac m — izjk@s o = z g n
过去“ 会战式 ” 的 秤建设 和技术
i技术和经济负全部责 任 投标者必须 向中
程 大 坝 和 发 电 厂 房 混 凝 土 连 续 浇 筑 施 丁 的 “ O 6'卸 式 混 凝 土 运 输 车 ” 由 北 方 LC1 ,  ̄ ] t ,
的 同时 , 峡 工 程 还 实 现 了工 程 建 设 三
的方针 。 通过公 开招标 、 以转 让技术为条
件 , 世 界一 流 的技 术 引 进 来 ;再 通 过 国 把
和管理模式 等诸 多方面的 自主创新 , 目法人化 、 管理契约化 、 创新体 系集
内企业 消化吸收再创新 , 步掌握 了核心 逐 技术 , 把单纯 的项 目工程优 势转 变为技术 创新优 势。
三 峡 左 岸 l 台 机 组 合 同 执 行 结 果 4
和技术创新定制 化等 , 探索 和实践 了
具 有 三 峡 特 色 的 自主 创新 之路 。
为:国 内制造份额达到 5 %以上 , 4 0 后 台
斫 径 个 性 化 路
三峡 工程立足 于引进消 化吸收再创 司时 向集成创新 和原 始创新 延伸 , 不 化创新过程 、提 升创 新水 平。 工程设计安装 2 台7 万 瓦特大水 6 0
创 新 成 果 市场 化
三 峡 T 程 开 发 建 设 过 程 中 ,通 过 把 已经成熟 的技术创 新成 果相继应 用于新 开 发 的 水 电 l ,形 成 了 自 主 创 新 的 良 程 性循 环 。如-峡 总公 司相继在 长江上游
开 发的溪 洛渡 、向家坝 、i峡地 下 电站
的 运 作 主 体 。 三 峡 总 公 司 是 一 个 自 主 经 营 、自负 盈 亏 的法 人 实 体 。它 不 是 行 政 指
三峡右岸巨型全空冷水轮发电机组研制创新

三峡右岸巨型全空冷水轮发电机组研制创新(一)案例内容摘要: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三峡右岸全空冷756兆瓦水轮发电机的研究成功是我国技术自主创新成功的典型,解决了700兆瓦级水轮发电机的冷却方式、高部分负荷压力脉动以及稳定性等一系列世界性难题,实现了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
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哈电公司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三步走战略是企业成功的开始;鼓励个人创新与团队精神相结合所形成的企业文化,是哈电公司成功的保障;注重科技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是哈电公司续写辉煌的基础。
2007年7月8日,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哈电公司)制造的世界最大的国产首台三峡右岸全空冷756兆瓦水轮发电机组成功发电,标志着我国大型水电设备制造水平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开创了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全空冷水轮发电机组运行的新时代。
确立建设创新型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1997年8月,中国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分别与两大国际联合体签订了三峡左岸14台机组的制造承包合同。
哈电公司作为ALSTOM-ABB—KEN联合体的分承包方承担了三峡左岸水轮发电机组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任务,并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
哈电公司从三峡机组研制之初,就确定了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三步走战略。
从1998年开始,哈电陆续组织了科研、设计、工艺等专门人员到国外接受ALSTOM—ABB—KEN集团的技术转让培训。
其间共接收设计分析软件42个,涉及水力设计与试验、电磁通风计算、推力轴承、结构刚强度、绝缘、关键工艺等。
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哈电公司要求将自有技术与引进技术有机地融合,最终形成具有哈电特色的技术。
经过分包制造和技术引进及消化吸收,哈电已完全掌握了三峡水轮机组的关键技术,在三峡左岸机组的制造中除了完成6台转轮、5台份调速系统外,还包括8台份的发电机基础埋件、定子机座、发电机轴,并独立制造了14#机组,哈电引进消化吸收的成果已经体现在了三峡左岸机组中。
“天下第一爆”炸响 三峡RCC围堰拆除工程正式启动

5 R
据悉 , 围堰 拆 除 工程 的最 后一 炮 也是 最 壮观 的 一炮 , 于 6月 初 炸 响。 将
载 自< 国家电力信息 网》 2 0 0 6—0 —0 4 3
三峡工程“ ’ 逼’ 出外 国核 心技术
6年 时间 跨越 3 技 术差 距 ! 0年 在 一无 装机 经 验 , 无技 术 , 无 制 造能 力 的情 况 下 , 成 世 界 容 量最 大 、 径最 大 、 量 二 三 建 直 重
维普资讯
…●Biblioteka ,一……m
20 0 6年 第 2期 ( 1 5 ) 总 1期
了三峡 A r) 7 0 I ( M 0 MW 水 轮 发 电机 组安 装 调试 中的多 项 关键 技 术 和 施工 难 题 , 成 了一 套 形 科 学 、 理 的安 装理 论 和 实 际运 用技 术 , 合 为三峡 工 程创 造 年投 产 6台 7 0 0 MW 大 型水 轮 发 电机
的一个临时挡水建筑物。20 年 9月 , 04 围堰加高和加固后 , 堰高达到 17 5 4 .m。随着三峡大坝
即将 全线 到 顶 , C R C围堰 已完 成 挡 水 的历 史使 命 , 需进 行拆 除 。 据介 绍 , 次 炸 除 的是 加 高 部 分 的左 端 头 压 重块 , 此 大约 8 高 , 90 混 凝 土 。拆 除 这 m 有 8m3 些混 凝 土共 打 了 10个 炮 眼 , 了 3 2 g炸 药 , 用 高精 度 雷 管 2 5发 , 火 索 7 m, 4 用 1k 使 2 导 0 采用 毫 秒 微差 分 4 3段爆 破 , 段 最 大装 药 量 为 1 .k , 将振 动对 大 坝 的影 响 最大 限 度地 减小 。 单 04 g可 为 监测 大 坝建 筑 物 的安 全 , 江水 利 委 员会 设计 院还 在 大 坝建 筑 物 附近埋 设 了 1 长 5只安 全 监测 仪 器 。爆 破过 后 , 测 仪 器显 示 , 坝未 受 到有 害影 响 。 监 大
世界最大水轮机——三峡70万千瓦水轮机组研制概况

世界最大水轮机——三峡70万千瓦水轮机组研制概况(上)工程总投资:150亿元以上工程期限:1996年——2012年三峡左岸电站厂房入口三峡水电站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水电站,这里安装着世界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
在三峡泄洪坝两侧底部的水电站厂房内,共安装有32台70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厂房14台,右岸厂房12台,右岸地下厂房6台,另外还有2台5万千瓦的电源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相当于20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比巴西伊泰普水电站多了850万千瓦。
左岸厂房和右岸厂房已建成投产的26台机组,日均发电量3.3亿度,满负荷运行可达4亿度,年发电量近1000亿度,约占全国发电量的33分之一。
三峡水电站安装的32台70万千瓦水轮机组是目前世界上出力最大、尺寸最大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
大型水轮发电机组是水电站核心设备,也是制造难度最高的顶尖工业产品之一,涉及众多复杂加工技术。
长期以来,核心技术一直为少数发达国家所垄断。
在1996年三峡左岸14台机组招标前,全世界已建成的70万千瓦水机组仅有21台,分别位于美国大古力(Grand Coulee)水电站和巴西伊泰普(Itaipu)水电站。
1970年代,加拿大通用电气公司(GE Canada)和美国阿里斯-查尔摩斯公司,为当时世界最大的水电站——美国大古力水电站第三厂房建造了3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这三台机组原来按照60万千瓦水轮机设计,后来改进了水轮机转轮,使转轮直径放大到9.23米。
首台机组于1978年4月建成投产,成为世界第一台额定出力达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
1980年代,法国阿尔斯通、瑞士ABB、德国Voith以及加拿大通用电气、德国西门子等企业,共同为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合建的伊泰普水电站,制造了18台两种规格的70万千瓦水轮机组,陆续于1984年5月至1991年5月间投产发电,使其一跃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2001年,伊泰普水电站又在预留机坑位置扩建2台70万机组,使装机总量从1260万千瓦增加到1400万千瓦。
世界最大水轮机——三峡70万千瓦水轮机组研制概况(下

世界最大水轮机——三峡70万千瓦水轮机组研制概况(下)工程总投资:150亿元以上工程期限:1996年——2012年三峡左岸电站厂房,总长度643.7米,跨度39米,高度93.8米,相邻发电机组中心距38.3米。
总面积相当于两艘航空母舰甲板面积,足够战斗机在里面起降。
三峡水电站32套70万千瓦发电机组由水轮机、发电机、励磁系统、调速系统、控制系统、主变压器及附属设备组成,设备总重超过20万吨,多数为超重型特大部件。
左岸厂房14套机组有Alstom和VGS两种构型,右岸厂房12套机组和地下厂房6套机组,经过Alstom、哈电、东电完善设计,成功消除了对空化敏感的特殊压力脉动区,使水轮机运行稳定性有了进一步提高。
三峡工程最早建设的左岸14台机组,中标外商都是国际一流企业,但实际制造供货分散在17个国家100多个工厂,又逢制造企业兼并改组,富有经验的原产地只生产一些关键部件,其他部件转移到子公司,甚至关键的定子线棒德国Siemens公司交给巴西生产(2号机组1941个水接头返厂重焊),瑞士ABB磁极装配在西班牙生产(5号机组磁极返修后,转子才耐压通过),ABB推力头和镜板在意大利生产(5号机组推力头止口与轴领偏心0.3mm,需要修磨放大止口间隙),出现不少质量问题,经过返修最终达到了技术要求。
左岸还有55%的部件由国内企业制造,这批机组质量责任在总供货外商,在运行期间逐步进行升级改造。
右岸电站12台机组有8台实现国产,地下电站6台机组全部实现国产。
总体来说,机组设计制造代表了当今国际先进水平。
三峡水电站由于自然条件和以防洪为主的需要,初期水头61-94米,后期水头为71-113米,每年汛前水库水位降到145米高程,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水头变幅很大,额定水头80.6米,给水轮机设计增加了难度。
每套水轮机组主要由引水管、座环、蜗壳、导水机构、转轮、主轴、下机架、顶盖、转子支架、定子铁芯、定子线圈、尾水管等部件组成。
三峡大坝水轮机发电原理

三峡大坝水轮机发电原理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位于中国长江上,是一个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工程,主要功能包括发电、航运和防洪。
其中,水轮机发电是三峡大坝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水轮机是一种将水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装置。
三峡大坝采用的是水轮机发电系统,主要包括水轮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组成部分。
水轮机发电的原理是通过水流带动水轮机转动,进而驱动发电机转动,最终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
具体而言,水轮机通过一系列的机械装置将水流的动能转换成旋转机械能,然后再将旋转机械能转换成电能。
在三峡大坝水轮机发电系统中,水通过大坝注入水库,经过引水系统进入到水轮机的转轮中。
水流进入转轮后,会由于转轮叶片的形状和旋转的动能而产生一定的水压。
水压使转轮旋转,从而产生转轮的机械能。
水轮机的转轮与发电机的转轴相连,转轮的机械能通过转轴传递给发电机。
发电机内部的导线与转轴相连,当转轴旋转时,导线在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电磁感应电流。
这种电磁感应过程遵循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即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
这个电磁感应过程是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步骤。
电磁感应产生的感应电流通过导线流过,形成交流电。
电流进一步经过变压器的处理,产生符合电网要求的电能,并输出到电网供给用户使用。
同时,发电机内部也有一部分电能供给水轮机的自动控制系统使用,用于调节和控制水轮机的转速和功率。
总的来说,三峡大坝水轮机发电系统利用水流的动能驱动水轮机旋转,通过机械能和电磁感应过程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最终将电能输出到电网供给用户使用。
这种发电方式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点,对环境影响较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利用方式。
三峡大坝水轮机发电原理的实现离不开先进的水力学理论和工程技术支持。
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考虑了水流特点、坝体结构和机电设备的匹配等因素,力求提高发电效率和运行可靠性。
同时,为了保护环境,控制大坝下游水流的冲击和调整水库水位的过程也需要精确的水文预测和调度控制。
重大的创新成果 伟大的历史跨越

大水轮机额定出力。
(2)进一步加大转轮直径到5.64m ,保证水轮机空化性能要求,水轮机额定出力可增加至179.7MW ,均在技术改造可行的范围内。
3.3 方案④的调整将同步转速提高至115.4r/min 后,出力、单位参数均是合理匹配的结果,故转轮直径和单位参数不需进行调整。
3.4 方案⑧的调整将同步转速提高至115.4r/m i n 后,水轮机出力调整到181.1MW ,在合理单位参数匹配下,轮直径要调整到5.73m 。
这个方案空化特性较差,需对水轮机空化特性进行特别设计才能满足要求。
4 方案评估及实施综合以上计算和分析,丹江口新机组选择有两种基本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保持发电机同步转速不变,只调整水轮机单位参数和加大水轮机额定出力。
(详见方案①的调整方案),此方式水轮机单位转速调整幅度达5%,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水轮机额定出力能加大至169.4MW ,水轮机转轮直径要加大约1.05倍。
水轮机比转速从219m kW 提高到230m kW ,参数水平提高幅度不大。
该方式实际上是重点改造水轮机,涉及面较小。
第二种方式是通过改变发电机同步转速,调整水轮机的单位参数和额定出力。
这种方式形成的改造方案详见方案②、⑤的调整方案及方案④、⑧。
此时,发电机同步转速增大至107.1r/m i n 或115.4r/min ,水轮机额定出力最大增至181.1MW ,水轮机转轮直径加大约1.025~1.042倍。
水轮机比转速从234m kW 提高到274m kW ,参数水平大幅提高。
该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改造方式,涉及面广。
技术上优于方式一,但改造费用大于前者。
丹江口机组改造设备招标工作已结束。
从侧重于经济指标的原则,采用了上述第一种改造方式,即适当降低水轮机单位转速,适当增大水轮机转轮直径,适当提高水轮机的额定出力。
改造前后相关参数对比见表8。
表8 丹江口电厂水轮机改造前后相关参数对比表对比项目大坝加高前相关参数改造方案相关参数水轮机额定出力/MW165173.25转轮直径/m5.5 5.95(D 2)水轮机单位转速范围/(r min -1)67~7861.4~73.5经常运行水头对应的单位转速/(r min -1)69~72.863~67.7加权平均水头对应的单位转速/(r min -1)71.465.7H L220转轮的最优单位转速/(r min -1)7068.2H LD187转轮的最优单位转速/(r min -1)7368.2水轮机额定点比转速/m kW219~227(不含3号)232空化系数0.128(H L220)/0.095(H LD 187)0.13重大的创新成果 伟大的历史跨越三峡电站26台70万kW 机组全部投产并通过验收,这是我国机电装备业国产化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
“三峡精神”的理性解读:内涵之探·价值之思

“三峡精神”的理性解读:内涵之探·价值之思作者:颜芳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47期摘; 要:三峡工程伟大实践铸就的三峡精神,包含着“科学民主、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爱国奉献”的丰富内涵,是当代中国精神的生动体现。
三峡精神凝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增强了坚定“四个自信”的现实确证,提供了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大国形象的鲜活素材,丰富了传承红色基因、锤炼坚强党性的政治资源,具有深厚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三峡精神;内涵;价值;三峡精神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中国人民在三峡工程建设伟大实践中共同铸就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精神的生动体现,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时代价值。
一、三峡精神的丰富内涵对三峡精神内涵的总结和凝练一直是有关领导人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笔者认为,“科学民主、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爱国奉献”的三峡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先进文化品质和时代精神标识。
(一)科学民主、振兴中华兴建三峡工程,根治长江水患,寄托着中国人民振兴中华的伟大梦想。
三峡工程从提出设想、考察规划到决策论证、开工建设,集聚了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数以万计专家和工程建设者们的的智慧、心血和奉献,整个过程自始至终发扬民主,讲求科学。
三峡工程设想最早由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于1918年提出。
美国垦务局坝工专家萨凡奇提出了轰动世界的“萨凡奇计划”,成为第一个比较具体的三峡工程开发计划,后因中国爆发内战而搁置。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三峡工程的建设。
毛泽东侧重从防洪的角度,提出修建三峡工程的宏伟蓝图,为三峡工程提出“积极准备,充分可靠,有利无弊”的建设方针,于1970年批准兴建葛洲坝工程,为三峡工程的建设积累了实战经验。
邓小平反复权衡利弊,果断拍板修建三峡工程。
后因社会各界对三峡工程的不同意见,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峡工程进行重新论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工程实现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国产化一、国家决策:对三峡工程实行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国家高瞻远瞩的重大装备设备国产化,早在三峡工程论证阶段已有安排。
依托重点工程实现重大装备国产化是我国政府导向行为。
在三峡工程开工前,围绕三峡机电设备国产化、国家对民族工业的扶持政策,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科研攻关,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支持鼓励的政策及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峡工程的重大装备科研攻关列入从“六五”到“十五”连续5个国家“五年”计划,我国相关科研机构、院校及机电设备制造厂为此作了充分准备。
从1983年三峡工程可行性审查会后,到国家正式批准三峡工程开工,在这十余年的论证中,三峡工程的重大装备前期科研攻关,包括工程专用施工设备、通航设备、电站水轮发电机组设备以及三峡工程输变电成套设备等各项攻关工作一直没有停止。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再次进行三峡工程论证时,原国务院重大装备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三峡工程机电设备列入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组织XX大电机研究所、XX电机厂(哈电)、东方电机厂(东电)、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长江水利委员会、东北输变电设备集团公司、XX电力机械设备制造公司、电力部XX自动化院、清华大学、XX大学、河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XX大学等单位开展科技攻关,先后建立了高水头水力试验台进行水轮机水力设计与模型试验的研究,建立了1000吨级、3000吨级推力轴承试验台,进行6000吨级推力轴承的计算与试验研究,总结了国内设计制造大型水电机组的经验,配合设计部门和论证小组提出了三峡工程的水轮机和水轮发电机的参数方案,为立足于国内自主设计制造做了大量的技术准备。
1993年7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批准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枢纽工程)》,同年11月起先后邀请国外有设计制造大型水轮发电机组业绩的厂家来华技术交流,中方也曾派出各个代表团到国外考察。
通过考察,了解掌握了国外大机组的技术水平和运行情况。
国内外有制造大型水电机组能力的厂家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特的优势,都提出了自己的技术方案,力争在竞争中取胜。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三峡工程重大装备前期科研攻关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和初步设计的重要依据,为三峡工程机电设备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也使后来与外国厂商谈判时有了充实的技术支持。
二、采用市场化手段,通过技贸结合,在三峡机组采购过程中引进先进技术三峡工程设计装机26台70万千瓦大型机组,加上地下电站的6台,共有32台。
在三峡左岸机组采购前,投运的70万千瓦大型水轮机组在全世界也只有21台。
当时,中国一无装机,二无技术,三无制造能力,差距巨大。
三峡机组是当时世界上容量最大、直径最大、重量最重的机组,其设计和制造难度很高,存在的问题对世界上著名的水轮发电机组制造厂商也具有挑战性。
因此,国务院三峡建委果断决策:三峡左岸电站机组实行国际采购,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我国水电装备制造整体水平。
面临着三峡工程重大装备的需求和挑战,中国三峡总公司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本着采用成熟技术和加速先进技术成熟化的指导思想,一方面用世界上已有的先进成熟技术和产品装备三峡工程,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一方面又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最终立足于国内制造三峡工程装备。
在采购国外先进设备的同时,通过引进关键技术、消化吸收创新,为国产化创造条件。
经国务院三峡建委同意,决定通过招标使我国最具优势的XX电机XX公司(哈电)和东方电机股份XX(东电)作为技术受让方。
在招标文件编制阶段,中国三峡总公司专门征求国内专家和两家企业的意见,由其开出“清单”,提出需要通过三峡机组国际招标引进的核心技术项目。
然后,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外商在投标前分别与中方两厂签订技术转让和分包协议,作为投标文件的必要内容。
在技术引进上,为了三峡工程右岸电站机组能立足国内供货,需要通过三峡左岸电站机组的国际招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提高国内制造厂商的技术水平。
同时,为了发挥国内企业制造成本较低的优势,并有利于逐步掌握国外技术,掌握三峡机组制造所需的工艺要求和质量控制体系,要求外方分包给国内厂商一定数量的具有关键部件的实际制造份额。
三峡工程的机组招标文件规定:投标者对供货设备的经济和技术负全部责任,投标者必须与中国有资格的制造企业联合设计、合作制造,中国制造企业分包份额的比例不低于总价合同的25%;要求投标者必须向中国制造企业转让技术,并培训中方;并且规定,必须由中国制造企业为主制造2台机组。
1996年6月,中国三峡总公司对外宣布左岸电站一次采购14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水电设备采购项目”一下子吸引了全球著名水电设备制造厂商和跨国公司组成了6个投标体竞争投标,形成激烈的竞争局面。
1997年秋,签字仪式在举行,时任总理的李鹏出席并对于三峡机组的招标成果予以了充分肯定。
三峡左岸电站14台机组中,阿尔斯通和ABB(后并入阿尔斯通发电公司)组成的供货集团中标8台,与挪威克瓦纳(后并入GE水电)和哈电合作;加拿大GE和德国伏依特、西门子(VGS)联合体中标6台,与东电合作。
国内两家制造企业分包份额大于合同总价的30%。
面对三峡工程这个诱人的市场,中标的外国制造厂商完全响应了招标文件提出的有关技术转让的“三个必须”的条件,同时承诺连同机组设计软件源程序一并转让给中国合作企业。
三峡工程为实现这个使国内大型水电装备制造厂家受益的技术转让条件共支付了1635万美元的费用。
按照技术转让协议,哈电共接受阿尔斯通的设计软件42个,涉及三峡机组设计制造的各项关键技术,包括商业软件和开发软件。
东电接受了VGS相似内容的开发软件、计算机硬件和商业软件,并有264人次接受了VGS的技术培训,全面掌握了三峡机组的研制技术。
国内企业不仅掌握了以引进的技术、提高了大型水电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工艺水平,并很好地按期完成分包任务。
在加强自主开发的前提下,国内企业依托三峡工程项目引进技术、合作制造,成功走过了“技术转让——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三步曲,这一做法成为加快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发展的一种经验,业界称之为“三峡模式”。
通过三峡左岸机组国际采购的实践,提高了我国水电机组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机组制造企业实现了“引进技术,联合设计,合作制造,消化吸收”,大大的提高了国内水电制造业水平,用五六年的时间实现了几十年的跨越,使国内制造企业设计、制造达到了全球水电制造业的先进水平。
通过引进技术,联合设计,合作制造,消化吸收,大大的提高了国内水电制造业水平,加快缩短与国外水电制造业的差距。
我国水电制造业、输变电制造业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和庞大的科技队伍。
通过三峡工程缩短了我国水电制造业与国际水准的差距,机组有的关键技术指标甚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三、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三峡工程实现了大型水电机组制造的国产化(一)全面深入的技术引进全过程三峡左岸电站引进的主要机电设备要求全面的技术转让。
在每一个合同中,都有主包方和分包方的技术转让协议,作为合同的组成部分,并在合同中支付技术转让费用。
转让的内容包括协议中规定的合同产品在设计、制造、工艺、试验、测试、安装、维修、质量控制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技术。
在技术转让工作中,首先抓关键技术的引进。
第二抓关键的、国内比较短缺的设计计算软件,制造工艺的引进和落实。
第三抓技术转让培训的内容、时间、人员,保证技术转让落到实处。
第四抓与国内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第五是利用经济约束条款,根据技术转让的进度和执行情况支付技术转让费用,确保技术转让到位。
三峡左岸电站水轮发电机组技术转让的特点是:一是技术转让的目的和要求明确。
就是以批量采购巨型机组设备为筹码,提高我国水力发电设备制造水平,逐步实现国产化,提高水电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目的,要求国外厂商必须向国内企业全面转让技术。
二是技术转让投入了足够的费用。
中国三峡总公司向两个中标联合体支付技术转让费共计1635多万美元。
三是技术转让投入了足够的技术力量。
四是技术转让贯穿设计制造的全过程。
从1997年初步设计到2003年第一台机组投运,引进的技术得到全面的实战考验。
五是技术转让全面深入。
改革开放以来鲁布革、清江隔河岩、二滩、五强溪等大型水电项目的多次技术转让,都只停留在国外厂商设计、提供设计图纸给受让方,让受让方仅能进行相同机型的制造的阶段。
三峡左岸项目的技术转让全面深入,不仅买图纸,还要求将设计中涉及的计算分析软件、设计思想和最终的结果全部转让,受让方能利用转让的技术独立进行新机组的设计制造。
三峡左岸机电设备采购的技术引进成果显著,通过技术改造,设计制造能力提高,国内企业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科研攻关相结合,进行自主创新,已经逐步拥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在三峡右岸项目中独立承担设计制造70万千瓦机组的工作。
也使国内企业的开发水平和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具备了国际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的一些自主创新的成果居世界领先地位。
从1996年三峡左岸电站机组招标开始,到2003年三峡右岸电站机组招标采购,我国的哈电和东电从分包的配角发展到作为独立的承包商参与70万千瓦大型机组的竞争主体,只用了7年时间。
三峡工程的成功实践证明,重大工程是我国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主战场。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中国水电装备已经具备了国产化水平,具备了自主创新的能力。
国内业界权威人士称,从一定意义说,我国自主研发或自主设计、制造、安装巨型水轮发电机组的时代已经到来。
(二)三峡机电设备招标采购为提高重大装备国产化程度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通过三峡左岸电站的引进技术、合作设计、合作制造、消化吸收的过程,国内企业不仅掌握了以引进的技术、提高了水电设计和制造水平、工艺水平,并较好地按期完成分包任务。
三峡机组采购在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采购一流的设备为三峡机组安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哈电和东电共同努力,由国内两家制造企业为主制造的三峡左岸最后两台机组成功安装投产或即将投产发电,两台机组都在国内制造,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国产化率分别达到71%(14号机组)和85%(9号机组)。
此外,XX福依特西门子公司、XX阿尔斯通公司等具备生产三峡工程水轮机转轮、发电机定子机座等大型部件的能力。
XX第一重型集团公司和XX德阳第二重型集团公司,先后完成了三峡水轮机所用大型毛坯件的研制,大型水电机组的大型毛坯件可立足国内为主生产。
X X重工股份完成了自行研制的1200吨桥式起重机,并成功应用于三峡工程。
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完成三峡枢纽泄洪闸控制系统。
除发电机组外,三峡工程还在550千伏GIS(550千伏全封闭组合电器简称GIS)、主变压器、离相母线、调速系统、励磁系统、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等方面,通过技术引进使国内企业都具备了独立制造和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