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立三峡大坝对生态方面的影响

合集下载

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自从长江三峡大坝建成以来,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备受关注。

这个巨大的水利工程不仅为中国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水质、生物多样性和泥沙沉积等方面入手。

首先,长江三峡大坝建成后,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由于大坝截断了水流的自由流动,水库中的水流速度减慢,水体与岸边的交换也减少,导致大量的有机废料在水体中积聚。

这些有机废料分解产生氨氮和硝酸盐等化学物质,对水生生物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此外,大坝水库的堆积沉积物也被废料覆盖,导致富营养化现象的加剧。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水质,还可能污染下游的农田和饮用水源,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风险。

其次,长江三峡大坝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大坝阻隔了鱼类等水生动物的迁徙路径,很多鱼类无法完成其生存繁殖的周期。

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鱼类繁殖基地之一,但大坝的建成导致了鱼类的数量急剧下降。

一些特有的鱼类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这对于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另外,长江三峡大坝的建设也对泥沙沉积产生了显著影响。

在大坝建成前,长江一年四季都会带来大量的泥沙沉积到下游的农田和河道中,为农业生产和河岸生态环境提供了养分。

然而,大坝阻断了泥沙的顺流运动,在上游堆积了大量的沉积物。

这不仅导致下游的土壤贫瘠化,还加速了海洋侵蚀,造成河道淤积。

这些问题不仅给农田带来了严重的困扰,还加剧了下游城市的洪水风险。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但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措施。

例如,在大坝下游建设了一系列的污水处理设施,以减少废水的排放。

同时,也积极推动了退耕还林还草和植树造林等生态恢复项目,以保护受影响的自然生态系统。

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大坝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和解决方案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和解决方案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和解决方案中国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历经数千年,形成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基础。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对于长江流域的水文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然而,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一.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1. 生态系统被破坏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尤其是对长江下游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导致大量的土地、森林和湿地被淹没,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2. 水位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成,使得水位产生明显变化。

长江水位升高,影响了附近的村庄、城市和湖泊,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重创。

水位变化也会导致水生物种群的变化,对长江的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3. 水质受影响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带来的大规模水利建设对水质造成了不利影响。

建设期间,各种污染物被排放入长江,导致了长江水质恶化。

同时,人类活动和建设施工也会对长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二.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生态问题解决方案1. 改善生态环境为了改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所造成的生态问题,必须开展绿色生态建设,推行生态修复工程。

茂密的植被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调节气候,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2. 构筑生态走廊采取创建生态走廊的方式,可以将绿色通道延伸出去,形成生态连通通道,有效地解决了生态问题,实现了不同生态系统间的协调与互补。

3. 控制发展规模为了减少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必须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减少建设规模,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限制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规模,以达到生态和经济的协调。

4. 促进科研创新为保护和改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促进科研创新是必要的。

应成立科研机构,进行生态环保技术研究,提高技术水平,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态城市。

结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中国宝贵的水资源,同时也是中国历史和文化遗产,必须得到严格保护。

浅谈建立三峡大坝对生态方面的影响

浅谈建立三峡大坝对生态方面的影响

浅谈建立三峡大坝对生态方面的影响摘要:“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三峡大坝,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从最初的设想、勘察、规划、论证到正式开工,经历了75年。

在这漫长的梦想、企盼、争论、等待相互交织的岁月里,三峡工程载浮载沉,几起几落。

如今的建成,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发挥了无法计数的伟大效益。

但是其在生态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无益的。

2011年,千湖之省湖北省发生60年一遇大旱,随后急转为涝,三峡大坝又一次被推向封口浪尖。

纵观近年,多灾害性气候,近年(今年尤为严重)各地暴雨,09年重庆洪灾,08年汶川地震,三峡大坝一直饱受非议,其对生态环境影响一时间众说纷纭各执其词,因此调研三峡大坝对生态方面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

关键词:三峡大坝防洪发电航运生态一、三峡大坝简介1.概况三峡大坝,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

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

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在发挥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运效益外,其18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和847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三峡大坝荣获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世界纪录,其规模宏大、综合效益显著、涉及面广、影响深远。

2.运作原理三峡水利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三大部分组成。

枢纽建筑物总体布置格局为:河床中部布置泄洪建筑物,两侧布置电站坝段和坝后式厂房,左、右厂房分别设置14台和12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通航建筑物均布置在左岸。

三峡电站全部建成后,共装有32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240万千瓦。

三峡工程建成后所形成的水库全长660公里,回水由大坝直达重庆,属典型的河道型水库。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175米,防洪限制水位高程14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

长江三峡大坝对河道生态的影响与应对

长江三峡大坝对河道生态的影响与应对

长江三峡大坝对河道生态的影响与应对1500字文章《长江三峡大坝对河道生态的影响与应对》随着中国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呈现出井喷式增长的态势。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我国发起了一项雄心勃勃的工程——长江三峡大坝的建设。

然而,这座巍峨的工程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河道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长江三峡大坝的河道生态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长江三峡大坝的建设,对河道生态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

首先,大坝的建设导致了长江水系的水流量发生改变。

大坝拦截了长江的水流,造成了下游河段的水位升高,影响了下游地区的洪水安全和河道通航。

其次,大坝所形成的堰塞湖储存了大量的水资源,这对上游的生态系统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此外,大坝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开垦和混凝土浇筑等作业,直接导致了河道生态环境的破坏。

针对这些影响,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以保护长江河道的生态环境。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体系。

这包括完善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河道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并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

其次,应该积极推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通过对大坝建设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损失进行补偿,引导相关建设单位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在实施过程中采取更多的生态修复措施。

同时,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补偿方案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补偿措施的客观公正。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科学研究,以更好地了解长江三峡大坝对河道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开展相关的应对技术研发工作。

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大坝建设产生的生态问题,为河道的生态恢复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支持。

同时,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先进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长补短。

综上所述,长江三峡大坝的建设对河道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河道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为其恢复提供科学的保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长江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读:本文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三峡工程绝对不是‘生态灾害’,用三峡水利发电是清洁能源,反而有利于环境保护。

”国外媒体质疑三峡工程是“生态灾害”的说法,这绝对是种错误的认识。

事实上,我们非常重视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一些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也正在积极采取措施避免。

三峡每年可以发电847亿度,这相当于燃烧5000万吨煤炭发电的电量,而如果这么多煤炭从开采到运输再到燃烧,产生的污染十分巨大。

所以,三峡每年实际上可以减少1.2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峡不仅不是“生态灾害”,而且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另外,有人认为三峡水库会排出大量CH4(一种水底有机物质腐烂后产生的沼气),对长江水质会产生污染。

殊不知,三峡库底根本没那么多有机物,都是些光秃秃的岩石。

目前三峡水库水质相当好,是二级水库。

只有气候变暖的某段时间,偶尔会出现蓝藻、绿藻。

“我们平时在运行管理中注意避免水质富营养化从而产生沼气,同时建了很多污水处理厂,不达标的水不得向长江排放。

”三峡工程中,对长江中一些珍贵鱼类的保护一直是个难题。

以中华鲟为例,大坝的建成挡住了它们洄游的路线,使它们无法产卵繁衍。

“目前,还没有太好的办法根除这个问题!”但陆佑楣也表示,大家已经想出了多种办法来保护这种珍稀的鱼种。

比方说,在宜昌已经建成了人工繁殖场,每年捕捞一些中华鲟进行人工繁殖,并且孵化出来成为鱼苗。

每年起码有几百万尾鱼苗被放入长江,即便是万分之一的存活率,中华鲟也应该不会消亡。

其实国外也遇到了类似的难题,比如美国在哥伦比亚河上设立鱼道、鱼梯、过鱼机器等,想办法让鱼儿能够顺利过坝。

这些保护措施国内同样也可以借鉴。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三峡工程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使 它从 开 始 筹建 的那 一刻 起 ,便 始 终 与 巨大 的争 议相 伴 。 但是 三 峡 工程 并 不 是 建 国 以后 才提 出 来 的 ,早 在 1 1 年 , 99

定 影 响 尽 管 20  ̄ 20 年 库 区 局部 地 区部 分 气 象 要 素 的起 04 07
伏变化较大 .但从长期变化看 .其 变化仍在三峡地 区的气候年
成 效 的 业 绩 ,推 动 了全 国林 业
高等教 育 的发展 。着 力于 中 国
森林 可 持 续 发 展 及 林 业 发 展 战 略 等 宏 观 研 究 ,对 林 业 重 大 决
策发挥 了重要作 用。 4 科学 中国人 8 2 1 年8 00 月
9 4 1 月 ,三 峡 工程 正 式 开工 9年 2
— 、
一 一

日 全 国人大 七届五次 会议 ,审议 并通过 了正式 批准兴 建三
三峡 工程对 生态和环境 的影 响
沈国舫
前一段 时间 ,西南 大旱 ,灾情严重 。东 南亚一 些 国家也 藉此认 为中 国在上 游河道建
设 水坝 , 引起 这 些下 游 国 家缺 水 ; 西 南 大旱 也 是 过 渡 建 设 水坝 ,造 成 当地 生 态 环 境 和 气候 变化 反 常所 造 成 的 。那 么 ,修 建 大 坝 这 类 大 型 工 程 到 底 会 对 生 态 和 环境 造 成 哪 些 影 响 呢 ?
9 7 1 月 ,实 现 大江 截 流 9年 1
2 0年6 03 月,三 峡 船 闸 试通 航
2 0 年 5 ,三 峡 大坝 全 线 浇 筑 到 顶 06 月
2 0 - 1 月 ,三 峡 水库 基 本 建 成 , 正 在 0 8, ? 1 - 试 验 性 蓄 水 达 1 5 ;2 0 - 因下 游 干 旱 而 扩 米 7 O 9- ? , 大 补 水 , 水 仍 未 达 到 目标 的 15 蓄 米 7

5[1].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与对策1

5[1].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与对策1
1、影响 三峡景观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2、对策(文物古迹) 或迁移重建,或原地保护,以使其损失 减小到最低限度 搞好旅游规划和管理,加强三峡文化自 然景观的保护,开发新的旅游景区和景点, 促使长江三峡地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知识总结:
三 峡 工 程 对 生 态 环 境 和 名 胜 古 迹 的 影 响 及 对 策 工程生态 环境效应
⑵金沙江干流水电梯级开发的作用: 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改善环境和下游航 运条件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将成为中国“西电东送”战 略的骨干电源,对实现能源合理配置、改善电源、改善 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 ⑶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金沙江水能资源的富集程度 堪称世界之最。 金沙江水量充沛且稳定,落差大而集中(干流落差 3280米)。水力资源占全国水能总量的16.7%。宜宾以 上称金沙江,流经青、藏、川、滇,石鼓以上为金沙江 上游,石鼓至攀枝花为中游,攀枝花至宜宾为下游。
利的方面。其不利影响又可分为三类:一是不可逆转的影响,但仍可采 取措施加以补救或挽回部分损失;二是影响较大,但采取措施可以有效 控制和减轻其不利影响;三是对于负面作用较小的影响,可以采取有效 措施来防止危害发生或者把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本题中选项B、C错误 较为明显,选项D中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的说法是不正 确的,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并不能减少水土流失,反过来如在移民过程 中开发不当,会加剧水土流失,但由于工程建成后,用水电代替了火电, 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的排放,因此也就减轻了大气污染。
D 处(用字母表示)理 (3)图b适宜建大坝的河段位于 由是 为峡谷地段,水流湍急,水能丰富 。
【拓展】
4、金沙江干流水电梯级开发。
⑴计划在长江金沙江下游建设的乌东德、白鹤滩、溪 洛渡和向家坝4座电站,总装机容量3850万千瓦。已开 建的有两座:溪洛渡和向家坝。 溪洛渡水电站:我国第二、世界第三,位于云南永善 县与四川雷波县相接壤的溪洛渡峡谷,1260万千瓦。 向家坝电站:我国第三大水电站,600万KW。位于四 川宜宾县与云南水富县交界出,比三峡工程的技术经济 指标优越,主要表现在工程总投资较低,移民人数少 (仅10万人左右),电价有竞争力。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相关资料一、背景资料三峡水电站,又称三峡工程、三峡大坝,位于中国重庆市市区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

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俯瞰三峡水电站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举行七届五次会议,审议三峡工程立项。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雷亨顺仍清楚地记得,相关部门出具的几个专题研究报告中,防洪发电等方面得出的结论均为“利大于弊”,唯独环境报告是“弊大于利”。

最后,全国人大代表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弃权者之众,为全国人大历次会议之首。

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前,国务院三峡工程验收组在大坝表面发现了80多条裂缝,此事经媒体披露后,引起社会上对三峡工程质量的纷纷议论。

2005年1月,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了三十个未办理环保手续就违规开工的工程项目名单,其中包括三峡电源电站和三峡地下电站。

三峡总公司一开始对此极力争辩,并不顾环保总局的停工命令,继续施工,双方形成顶牛之势。

后来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调解下,三峡总公司被迫认错停工,缴纳罚款。

直到2005年4月,在补办完所有手续后,方又重新开工。

三峡工程自开工以来,就一直有媒体报道其中存在部分贪污腐败现象。

到2004年末,查处的贪污资金已有4000多万,大部分都是挪用或者侵占移民款。

从三峡工程筹建的那一刻起,它就与各种争议相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建立三峡大坝对生态方面的影响摘要:“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三峡大坝,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从最初的设想、勘察、规划、论证到正式开工,经历了75年。

在这漫长的梦想、企盼、争论、等待相互交织的岁月里,三峡工程载浮载沉,几起几落。

如今的建成,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发挥了无法计数的伟大效益。

但是其在生态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无益的。

2011年,千湖之省湖北省发生60年一遇大旱,随后急转为涝,三峡大坝又一次被推向封口浪尖。

纵观近年,多灾害性气候,近年(今年尤为严重)各地暴雨,09年重庆洪灾,08年汶川地震,三峡大坝一直饱受非议,其对生态环境影响一时间众说纷纭各执其词,因此调研三峡大坝对生态方面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

关键词:三峡大坝防洪发电航运生态一、三峡大坝简介1.概况三峡大坝,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

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

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在发挥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运效益外,其18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和847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三峡大坝荣获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世界纪录,其规模宏大、综合效益显著、涉及面广、影响深远。

2.运作原理三峡水利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三大部分组成。

枢纽建筑物总体布置格局为:河床中部布置泄洪建筑物,两侧布置电站坝段和坝后式厂房,左、右厂房分别设置14台和12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通航建筑物均布置在左岸。

三峡电站全部建成后,共装有32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240万千瓦。

三峡工程建成后所形成的水库全长660公里,回水由大坝直达重庆,属典型的河道型水库。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175米,防洪限制水位高程14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

3.利益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工程的益处,最主要是集中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

另外,三峡工程还对环境、南水北调、养殖等多方面具有很大的益处。

但一个决策要历时这么久才得以决定,当中的影响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三峡工程的兴建,主要阻碍的因素是文物古迹的保护、生态保护以及大规模的移民。

(1)防洪效益大三峡水库运行时预留的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削减洪峰流量达27000-33000立方米/秒,属世界水利工程之最。

(2)水电站大三峡水电站将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时的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地下厂房装有6台水轮发电机组),外加两台5万千瓦时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达1000亿度,将是世界最大水电站。

(3)航运效益显著三峡水库回水至西南重镇重庆市,它将改善航运里程660公里,使重庆至宜昌航道通行的船队吨位由现在的3000吨级提高至万吨级,年单向通航能力由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

称三峡工程为世界上改善航运条件最显著的第一枢纽工程当之无愧。

(4)世界上工程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①、综合工程规模大。

②、单项建筑物大。

③、金属结构居世界第一。

(5)发挥抗旱功能。

下游大旱,三峡可加大放水力度增大下泄流量使抗旱局面得以有效缓解。

三峡工程主要设计者、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介绍说,抗旱功能是三峡水利枢纽新增的一个功能。

他说:三峡工程设计时只有防洪、发电、航运和供水功能。

补水功能是考虑到下游两岸的居民和生产用水,但现在看来还要满足抗旱用水。

这部分水量需求比较大。

二、建立三峡大坝对生态方面产生影响的原因要研究三峡工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首先要知道修建水库是如何影响生态环境的,即了解导致生态环境改变的诱因。

一般说来,水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库区和坝下游水文情势的改变。

由于水库的调节作用,改变了库区及坝下游的天然的水文情势,如水位、流量、含沙量、蒸发量、水温等等。

水位的上升带来了淹没,危及淹没区的物种安全。

大坝的拦截,把天然情况下上、下游水生动物的双向交流切断,或者只有上游向下游的单向传输;(2)移民带来的影响。

主要是移民迁建区的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3)施工区的影响。

由于施工区的范围相对较小(如三峡工程施工区面积15.28 km2)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局部性的。

因此,水库对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主要是导致水文情势的改变和移民搬迁。

间接影响包括由于建成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间接引起生态环境的改变,如局地气候的变化会间接地导致某些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

三、建立三峡大坝对生态方面产生的影响三峡改变了长江水系的原有水分分布的时空格局,未来10年将因其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下游湖泊、河道珍稀水生生物灭绝、湖泊自净能力下降、河道断流、支流水系两岸生态环境恶化。

三峡大坝的修建对库区动物影响及三峡大坝的修建与蓄水,已经显著地改变了三峡库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

三峡大坝的修建将如何影响生活在这一区域(包括陆地和水域)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建设三峡工程时,国际国内的科学家一致献言献策。

但是,仍有部分人士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a.由于三峡的库容量巨大,聚水较多,加之水的比热容较高,将导致华南地区气温平均降低2度,将改变现今气候分布,带来生态灾难b.三峡所需水泥巨大,加之水库的重量,将会给地表以巨大压力,易改变地表结构,造成塌陷等问题c.三峡建成,将会给长江沿岸人民带去福利,但是,也是一个危险。

如果三峡遭到攻击,预计,长江中下游将被洪水冲击。

大坝阻挡了淤泥流向下游,使包括上海地区在内的长江入海口收缩,海洋的咸水正在倒灌入内陆。

世界野生动物协会今春公布的一份报告称,通过大坝的水流速度目前正在加快,对下游的防洪大堤造成破坏。

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化肥残留物被不断排入大坝水库,导致巨型水藻生长泛滥,并威胁到下游的水供应。

而水库水位的波动也被认为是湖南省农民所遭遇奇特鼠灾的根源。

1、三峡工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陆地陆生生物经过长期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生态破坏严重,生态系统脆弱。

人口的增加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少,土地承载压力大。

目前库区的植被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库区的陆生动物也由以森林为栖息地的类型演变为以灌草丛为栖息地的类型。

珍稀的陆生野生动物只有在海拔高、森林植被好的地区才有分布。

对于陆地生态系统,三峡大坝的修建,使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破碎化和岛屿化。

岛上的啮齿动物种间存在较剧烈的食物竞争关系。

在资源限制情况下,多种啮齿动物不得不利用共同的食物来源。

换句话说,岛屿化过程将加剧岛屿上啮齿动物的种问竞争。

(2)动植物(陆、水)库区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是我国动植物资源的宝库,对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调节库区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库区生态文明建设。

三峡库区的主要珍稀植物有金钱松,水杉、琪桐、渺锣、荷叶铁线旅、伯乐树、杜鹃兰、红杉、崖柏、秃杉、薄叶械、金荞麦、疏花水柏、川明参、丰都车前草、中蚊母、巫溪叶底珠等。

随着三峡工程的修建,库区水位的上移,多数植物受到不同程度威胁。

随着库区的水位升高,人类活动的上移,以草灌和农田生活环境为主的陆生脊椎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影响。

两栖类、爬行类在三峡工程蓄水初期数量将下降,随着时间推移可能逐步增加。

黑线娃鼠、褐象鼠、社鼠等有害鼠类动物可随移民上迁,对生产、生活和人民健康带来危害。

三峡库区良好的水域环境,幅员辽阔,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为鱼类生存和繁衍提供了栖息的场所。

因此,三峡库区的鱼类多种多样,被誉为我国淡水渔类的摇篮,鱼类基因的宝库和经济鱼类原种基地。

对于水域生态系统,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也是我国淡水鱼类最丰富的区域。

但三峡工程导致长江水文情势改变、水库淹没和移民搬迁,成为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直接的、主要的因素。

水文情势改变是影响水生生物的主要因素。

对库区和中下游其他鱼类资源的影响三峡工程对其他鱼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三峡库区由于淹没改变水文条件,使库区喜欢急流环境的鱼类受到较大影响,这些鱼类大多属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具有重要价值。

如河鲶、长吻、圆口铜鱼、铜鱼、鲤、吻等适于流水环境,建库后,这些鱼类的种群数量可能减少。

而鲴亚科、鲌亚科鱼类资源将会大增。

峡大坝的修建与蓄水,已经显著地改变了三峡库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

(3)湿地生态面临的潜在威胁整个库区搬迁所形成的光秃性流动泥沙面积约1500万m2.废弃的医院、厕所、猪圈、牛棚、沼气池、粪池、灶台达12.1万处。

若不及时清除。

水位上升浸泡.很多将成为新的污染源。

涨落带生态环境对湿地生态威胁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在遵循”蓄清排浑”的运行条件下,库周将形成季节性相对高度为30m的涨落带。

夏季大量有机物的堆积,在高温高湿下,细菌或病菌繁殖,将出现新的污染源,直接浸润水体.将对水体造成生态威胁。

“后靠移民安置”造成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再次破坏所引起的对三峡水库湿地生态的威胁,需要万亩土地才能满足需求。

这必然导致本来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再度破坏而引起水土流失,产生新的面源污染。

库区空前的城镇和基础设施复建造成对植被的再度破坏所引起的新的水土流失对湿地生态的威胁在库区海拔1 75m以上长江及支流两岸进行了空前的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复建和城镇、农村移民住房的迁建.对库区植被造成严重破坏,尤其在三峡地区沿江两岸遗弃的建设废土顺坡下滑致江,断断续续,相继连绵几十公里。

这些将会引起新的水土流失,加重泥石流程度,造成对水体生态的影响。

三峡水库蓄水后改变现有长江三峡段的生态结构导致对三峡水库区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而引起的对湿地生态平衡的威胁。

库区湿地面积扩大.水深增加,河流流速减慢,一方面致使大批从上游各大支流携带的泥沙在水库尾部沉积。

另一方面,水库污染物的扩散能力减弱,湿地污染物的浓度、分布都将发生变化。

在水体交换次数少的库汉、库湾,以及岸边污染源排放口附近,水质有下降趋势.水库拦蓄营养物质氮、磷、钾,促进藻类生长,会发生富营养化现象。

随着沉积于库底重金属的不断积累.存在二次污染的潜在危险。

随着水速、水深、水温和水的透光度的改变,将改变水下动植物生态环境.对水库动植物生境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一批适应于该特殊环境的物种因生境的改变而趋于灭绝。

(4)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三峡水库蓄水期间的高水位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岩崩、泥石流等。

大坝蓄水以及雨季的水位调整引发了山体滑坡,也严重损害了庙河村等地区的地质结构。

从一个很小范围来看,三峡工程坝址是由侵入盐酸岩中的火成岩组成,岩体较完整,但从一个较大范围来看,三峡工程大坝所在的黄陵背斜,外围四周为几条大断裂所包围,西侧的几条断裂经过水库区,这些断裂,在历史上都发生过地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