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三峡大坝对环境的影响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
一、建设三峡大坝的不利影响 二、建设三峡大坝的有利影响
建设三峡大坝的不利影响
1、三峡大坝对地质的影响 2、三峡大坝对生物的影响 3、对库区文物的影响 4、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
back
三峡大坝对地质的影响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在孙中山时代的三峡大坝规划 通过查阅资料, 是建在现在的宜昌市三游洞景区附近, 是建在现在的宜昌市三游洞景区附近,毛泽东时代将这 一原有规划进行了修改, 一原有规划进行了修改,将大坝位置上移至现在的三峡 大坝所在地。单纯就发电量而言, 大坝所在地。单纯就发电量而言,中堡岛坝址的发电量 小于南津关坝址。之所以进行这样的修改, 小于南津关坝址。之所以进行这样的修改,是因为南津 关的地质条件不如中堡岛。 关的地质条件不如中堡岛。岩心取样的结果也证明了这 一点。中堡岛岩心是坚固的花岗岩, 一点。中堡岛岩心是坚固的花岗岩,在水的重力作用下 面会更安全一些。但是三峡大坝作为世界第一大坝, 面会更安全一些。但是三峡大坝作为世界第一大坝,其 巨大的水库容量所产生的巨大重力作用, 巨大的水库容量所产生的巨大重力作用,对下面地址带 的影响还是不容小视的。 的影响还是不容小视的。水库诱发地震是水电站很怕的 一个后遗症,三峡蓄水到168前后,坝区曾经发生过一 一个后遗症,三峡蓄水到168前后, 前后 次有明显震感的轻度地震。09年元旦之后宜昌又发生过 次有明显震感的轻度地震。09年元旦之后宜昌又发生过 一次明显震感地震。现在, 一次明显震感地震。现在,对诱发地震的警惕性相对较 高。
三峡大坝对环境的影响
组长: 组长:王师楠 小组成员:吴仪君、张迪、 小组成员:吴仪君、张迪、韦农 高二ป่ตู้
开题报告
大家都知道建设三峡大坝的首要目的是为了 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其次还可以起 到发电,航运,旅游等目的。看起来三峡大坝的 建设似乎百益而无一害。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 的么?我们知道,三峡大坝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 能源,但其对周边乃至整体环境的影响却也是不 可小觑的。那么,就让我们来深入的研究三峡大 坝光辉,及光辉的背后所付出的环境的代价。
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自从长江三峡大坝建成以来,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备受关注。
这个巨大的水利工程不仅为中国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水质、生物多样性和泥沙沉积等方面入手。
首先,长江三峡大坝建成后,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由于大坝截断了水流的自由流动,水库中的水流速度减慢,水体与岸边的交换也减少,导致大量的有机废料在水体中积聚。
这些有机废料分解产生氨氮和硝酸盐等化学物质,对水生生物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此外,大坝水库的堆积沉积物也被废料覆盖,导致富营养化现象的加剧。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水质,还可能污染下游的农田和饮用水源,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风险。
其次,长江三峡大坝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大坝阻隔了鱼类等水生动物的迁徙路径,很多鱼类无法完成其生存繁殖的周期。
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鱼类繁殖基地之一,但大坝的建成导致了鱼类的数量急剧下降。
一些特有的鱼类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这对于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另外,长江三峡大坝的建设也对泥沙沉积产生了显著影响。
在大坝建成前,长江一年四季都会带来大量的泥沙沉积到下游的农田和河道中,为农业生产和河岸生态环境提供了养分。
然而,大坝阻断了泥沙的顺流运动,在上游堆积了大量的沉积物。
这不仅导致下游的土壤贫瘠化,还加速了海洋侵蚀,造成河道淤积。
这些问题不仅给农田带来了严重的困扰,还加剧了下游城市的洪水风险。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但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措施。
例如,在大坝下游建设了一系列的污水处理设施,以减少废水的排放。
同时,也积极推动了退耕还林还草和植树造林等生态恢复项目,以保护受影响的自然生态系统。
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大坝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
三峡的相关内容

三峡的相关内容三峡,位于中国长江上游,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三峡工程由三峡大坝、五级船闸和两座大型电站组成,于2003年正式竣工。
下面将从三峡的背景、建设过程、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背景:三峡位于中国长江上游的湖北省宜昌市、重庆市涪陵区和万州区之间。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由于长江上游地势险峻,水电资源丰富,因此长江流域一直是中国重要的水力发电基地。
然而,长江上游地区也经常发生洪水灾害,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建设过程:三峡工程的建设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工程一直未能启动。
直到1994年,中国政府正式决定建设三峡工程,以解决长江上游的洪水问题、改善航运条件和发展水力发电。
建设过程中,首先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搬迁,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接下来,开始修建大坝和船闸,并逐渐兴建电站。
整个工程历时近10年,共投入了数十亿元的资金。
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三峡工程的建设对当地的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由于工程的建设,水位上升,导致了大面积的淹没和土地消失。
这对当地的植被和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其次,由于水位变化,导致了湖泊的水质变差,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此外,三峡大坝的运行也会产生一定的水下噪音和振动,对鱼类的生活习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不过,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减轻这些影响,比如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建设鱼类过渡设施等。
总结:三峡工程是中国在长江上游地区开展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旨在解决洪水问题、改善航运条件和发展水力发电。
工程的建设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最终于2003年竣工。
然而,工程的建设也对当地的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政府将继续致力于保护和恢复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峡工程所引起的

• (3)水污染日趋严重,水污染亟待加强治理。 2000年三峡库区废水排放量为11亿t, 长江干、支流水体污染日趋加重。 三峡水库初期蓄水后,水体稀释自净能 力减弱。乌江和其它次级河流,受水库回 水顶托影响,河口江段污染将有所加重。
• (4)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保护和退化 由于乱砍伐森林和毁林开荒,森林 植被减少。2000年库区水土流失面积 3.58万km2。水土流失造成大量面源污 染进入江河,加剧了水环境污染。
三峡工程所引起的问题
生科1102陈少敏
三峡工程简介
• 三峡库区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位, 是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推进的 重点开发地带。
•
三峡工程修建后,可根本改善川江 航道,使万吨船队直达重庆。 • 三峡库区的发展对实施西部大开发 战略、促进长江经济市化 进程加快,特别是三峡工程水库淹没 与移民安置,也对生态环境带来巨大 压力。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对策
• 1 合理开发土地资源,改造利用荒山草 坡,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农 林移民安置要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将环境保护与长江上游水土保持治理 工程、长江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和坡 耕地改造工程相结合,
• 2 科学施用化肥,采用绿色肥料,发展 生物农药2000年,库区化肥按纯量计 算,施用总量15.37万t,农药折纯使用 量为765.7t。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 成为长江水体污染重要来源之一。
• (3)推进生态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发挥 生态农业在生态环境建设、农林面源 污染治理和无公害基地建设方面的示 范推动作用。力争在三峡库区建设一 批生态示范区、生态农业示范县。建 成一批以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 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 产品无害化为主要特征的生态精品示 范工程。
• (4)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对库区因 森林乱砍滥伐的坡地,迁建施工,矿山、 建材资源开发采掘废弃的土地,应结合区 域环境与发展规划、移民迁建安置规划、 水土保持规划,进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 重建,实施改土造田,开展农田基本建设, 植树造林,以发展森林作为改善生态环境 的主要措施,使生态得以恢复,环境得以 改善。
三峡工程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三峡工程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三峡工程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三峡工程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在环境、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贡献。
一、环境保护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中国的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三峡工程的建设使得长江水域的水质得到了改善。
在工程建设之前,长江上游地区的水质一直存在问题,水污染严重。
而三峡工程的建设不仅提高了水质,还减少了水污染的发生。
其次,三峡工程的建设有助于保护珍稀物种。
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了长江中的珍稀鱼类和其他生物资源。
此外,三峡工程还有助于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保护了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
二、经济发展三峡工程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三峡工程的建设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每年可发电量达到1000亿千瓦时,为中国的电力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三峡工程的建设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工程建设期间,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此外,三峡工程还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为当地经济增加了不少收入。
三、社会效益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三峡工程的建设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工程建设期间,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此外,工程建设还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三峡工程的建设有助于加强国家的能源安全。
三峡水电站的建成,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了国家的能源供应能力。
此外,三峡工程还有助于加强国家的水资源管理能力,提高了国家的抗旱能力。
综上所述,三峡工程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在环境、经济和社会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生态环境破坏和移民问题。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和解决方案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和解决方案中国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历经数千年,形成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基础。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对于长江流域的水文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然而,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一.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1. 生态系统被破坏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尤其是对长江下游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导致大量的土地、森林和湿地被淹没,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2. 水位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成,使得水位产生明显变化。
长江水位升高,影响了附近的村庄、城市和湖泊,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重创。
水位变化也会导致水生物种群的变化,对长江的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3. 水质受影响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带来的大规模水利建设对水质造成了不利影响。
建设期间,各种污染物被排放入长江,导致了长江水质恶化。
同时,人类活动和建设施工也会对长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二.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生态问题解决方案1. 改善生态环境为了改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所造成的生态问题,必须开展绿色生态建设,推行生态修复工程。
茂密的植被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调节气候,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2. 构筑生态走廊采取创建生态走廊的方式,可以将绿色通道延伸出去,形成生态连通通道,有效地解决了生态问题,实现了不同生态系统间的协调与互补。
3. 控制发展规模为了减少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必须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减少建设规模,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限制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规模,以达到生态和经济的协调。
4. 促进科研创新为保护和改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促进科研创新是必要的。
应成立科研机构,进行生态环保技术研究,提高技术水平,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态城市。
结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中国宝贵的水资源,同时也是中国历史和文化遗产,必须得到严格保护。
三峡大坝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_PPT

一:三峡蓄水之后,水流 变缓,河流的自洁能力大 减,三峡库区水质明显变 差,特别是过去水质好的 支流河段,水质恶化问题 更是严重。三峡工程论证 时三峡河段的水质是全国 各河流河段中最好的,大 部分河段属于二类水。但 现在的三峡河段的水质是 四类水,由于三峡库区的 水质不断恶化,三峡库区 的各县市都开始寻求其他 的生活用水水源。可见三 峡水库水质问题之严重。
六:大坝的建成不光对下游的省 市生态气候有着明显的影响,对 旁边的重庆市的影响也是非常大 的。由于对汛期和旱期的天气变 幻的判断以及水利调度的偏差, 导致重庆多次发生严重的旱灾和 涝灾。 2004年秋, 三峡水库调度出现错误,为了保 证发电机能够正常运行,在洪水 期间抬高蓄水位,加重上游特别 是开县万州的洪水灾害。同样 2006年夏天三峡水库调度再次 出现错误,虽然重庆库区已经出 现旱灾的迹象三峡水库仍然大规 模“泄洪”,造成水库水位不足, 加重重庆旱灾的程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从开始设计起就遭到环保人士和部 分科学家的反对,于1994年开始动工。从2003年完工至今,诸多县城, 上百个乡镇纷纷被淹没,约140万人被迫迁移。自2003年七月大坝开始 蓄水以来其带来的 负面效应逐渐显现, 环境问题· 生态问题更是被尤为 明显的凸显出来。但是很遗憾的是,国家至今对此绝口不谈。
七、汶川地震与三峡大坝
早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前一年,美国探索频道就录制了 一期关于三峡大坝的特别节目,并在节目中指出,大型水 库会改变地质结构,有引发潜在地震的危险。 该视频我已经无从转载,因为网上该视频都已经被和谐 掉了。不过搜索“国家地理探索三峡大坝”,还可以看到 相关的介绍。如果你运气好,点下面图片后,点播放,还 可以看到。美国言论相对比较自由,我们可以认为,那个 视频也不过是少数人的观点,并不能代表就是事实。但是, 首先要允许这样的质疑,才能约束那些没有一点限制的权 力,迫使他们更加严密科学地做事,避免给民族带来更加 深重的灾难。 三峡大坝这个超级蓄水池,产生的压力,势必对版块之 间的平衡产生影响,打破历史形成的稳定状态。除了水的 静态压力,还有月亮对坝区超大量蓄水的潮汐力,也是产 生地震的原因之一。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
作业:
优化方案
(1) 诱发地震——抗震措施
(2)陆生生物影响小——移植.培育
三,三峡工程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 和对策
1.淹没的——迁移和原地保护
2.未发掘——尽力抢救
3.新奇观——高峡出平
湖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 据专家全面调研介绍,三峡淹没区将有1271处为必须保护的文物古 迹,包括国家级、省级文物古迹。为了保护和抢救,国家已制定了原地 保护、搬迁保护和留取资料等措施。其中有50多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 双堰塘、李家坝等数处巴人中心遗址、古代墓葬群特别是《水经注》有 记载的云阳故陵楚墓,必须在工期内尽力全面发掘抢救。巫峡的孔明碑 和西陵峡的众多石刻,将通过拓片、拍照切割送陈列馆等。方式保留。 多处地面文物如云阳张飞庙、瞿塘峡摩崖石刻正在易地原样复建;忠县 的石宝寨、奉节的白帝城等将就地保护;世界独一无二的白鹤梁枯水题 刻,将修建一个水下博物馆。
3.下列属于三峡工程影响较小的是( A.库区人地矛盾问题 B.库区移民开发可能加剧水土消失 C.水库淹没陆生动植物 D.库区泥沙淤积问题 答案:c
)
4.三峡工程建成后出现的新的旅游景点不包括( A.三峡大坝的宏伟工程 B.最享盛名的巫山神女峰 C.“高峡出平湖”的宏伟景观 D.大宁江上游将形成一个新的小三峡景区 答案:B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 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一、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1. 有利影响(主要在 中下游)
①减小洪水对生态和环 境的破坏
②有利于血吸虫的防治
③减轻洞庭湖的萎缩
④增加枯水期流量,改
善水质
⑤调节气候 ⑥与力发电相比,减轻
污染及酸雨危害
2.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①淹没土地耕地及文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以防洪、发电和航运为主要任务的三峡工程,不但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有显著的环境效益。
1 减轻洪灾威胁,改善中下游平原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是流域内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
三峡工程未建成前,主要靠堤防和分蓄洪措施。
现有干堤的防洪标准一般为10~20年一遇,荆江河段只约10年一遇,超过上述标准,即需采用分洪措施,每年汛期数十万人员上堤巡防、抢险;大洪水时,数千万人承受着惧怕洪灾的心理压力。
一旦堤防溃决或采用分蓄洪措施,将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洪灾之后人畜伤亡,瘟疫流行,钉螺蔓延,血吸虫病扩散,生产、生活设施破坏,对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极大。
三峡工程建成后,对消减灾难性洪峰起很大作用。
发生100年一遇以下的洪水,可不使用荆江分洪区,可减少其他分洪区的使用频率和分洪量。
超过100~1000年一遇洪水,或发生类似1860年、1870年特大洪水,可避免荆江地区发生毁灭性灾害。
所以,三峡工程防洪的环境效益显著。
2 提供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三峡水电是清洁能源,若以发电量相当的火电站代替(年需标准煤3200万t或原煤4200万t),建三峡工程相当于减少大量废热水、废渣的排出,每年少排100万~200万t二氧化硫(因煤的含硫量而异)、1万t一氧化碳、37万t氮氧化物和大量飘尘、降尘。
废水、废气、废渣将影响环境,废气不仅影响火电厂附近大气质量,其引起的酸雨还将在更大范围内对生态与环境造成破坏。
此外,火电厂本身占地和灰场占地也会对生态与环境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三峡水电站可避免上述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
3 改善航运,增加新的旅游景区
川江河段滩多水急,航道狭窄,是长江航运中的险段。
三峡工程建成后,流速减缓,航道加宽,险滩淹没,不仅有利于航运,而且增加了乘客的安全感。
此外,宏伟壮观的三峡工程本身将为秀丽的三峡风光增姿添色。
库水位的抬高将有利于开发一些原来难干涉足的新景区。
4 改善坝下干流和河口水质
由于水库的调节作用,在最容易发生水污染的枯季,水库下泄流量增大,可提高坝下游干流河道的污水稀释比而使水质得到改善。
同时,枯季是咸潮入侵影响最大的季节,由于流量增加,冲潮能力增强,使咸潮入侵减轻,有利于降低河口区盐度,提高上海市供水的水质。
此外,三峡工程可减少洞庭湖区的泥沙淤积,改善湖泊生态系统;扩大和改善库区一些鱼类和水生物的生境;按现代环境要求新建城镇,可普遍提高库区的卫生条件和生产、生活的环境质量。
摘自:火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