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抬花轿》及教学反思(大全)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抬花轿》及教学反思(大全)-第一篇: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抬花轿》及教学反思(大全)《中班音乐教案《抬花轿》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音乐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音乐教案《抬花轿》含反思!活动目标:1、体验歌曲的内容与旋律所带来的愉快情绪,并将这一情绪贯穿与整个活动当中。
2、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做抬花轿的动作,感受艺术形象的夸张特征。
3、表演时尽量与同伴保持一致的步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1、幼儿已熟练掌握歌词2、与歌曲内容相符合的图片、歌曲录音、录音机3、幼儿表演用扇子、纸棍活动过程:1、熟悉歌曲旋律,体验歌曲的内容和旋律带来的愉快情绪。
①边看图片边复习歌词:还记得这个有趣的儿歌《抬花轿》吗?我们看着图片说给客人老师听听吧!②听着歌曲旋律念歌词:我们配上音乐说起来肯定更加好听,试试看!③在老师的带领下常识唱歌曲:我们能把它唱出来吗?肯定行!(第一遍)我们把儿歌变成好听的歌曲了,真棒!再来试试!(第二遍)2、尝试表演抬花轿的动作①我们也来玩抬花轿的游戏吧!那花轿怎么抬?引导孩子表现花轿上上下下摇晃的情景:双手叉腰、膝盖随音乐节奏曲伸。
②我们变成一个长花轿来玩,后面的孩子搭前面一个孩子的肩膀。
在老师的带领下,边念儿歌边表现膝盖曲伸的动作。
能不能走起来?我们来试试!边念歌词边尝试按节奏向前屈膝走。
③表演歌曲内容:a、示范表演:歌曲里面是谁在抬轿子?(两只小狗)请上两个孩子。
是谁坐在轿子里?[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一只老虎)请上一个孩子扮演老虎。
我们这里有指棍,可以做轿子。
来看看他们的表演!在歌曲伴奏下表演一遍。
B、请幼儿重点模仿小狗动作的变换以及老虎摇扇、下滚等动作。
3、游戏:《抬花轿》①请幼儿结伴游戏,先请扮演老虎的孩子,站到“轿子”中间。
再请抬轿子的“小狗”:找个好朋友和你一起抬轿子吧,跟着音乐边唱边表演一遍。
小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雨点跳舞》

小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雨点跳舞》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小雨点跳舞》这首歌曲并使用简单的肢体动作模仿小雨点。
2.通过歌曲和动作的结合,感知雨水的节奏和音乐的节奏。
3.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性。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授的歌曲为《小雨点跳舞》。
2. 教学方法•歌曲播放法•假扮游戏法•肢体模仿法三、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小体操,以放松身体和准备学习。
2. 歌曲播放(5分钟)•教师播放《小雨点跳舞》这首歌曲,让幼儿听一遍。
•教师可以在播放的过程中,用肢体语言做对应的动作,引导幼儿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故事情节。
3. 教唱歌曲(10分钟)•教师指挥幼儿一起跟唱《小雨点跳舞》这首歌曲。
•教师可以在唱歌的过程中,加入手语或者简单的舞蹈动作,增强幼儿的参与度和协作意识。
4. 肢体模仿(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小雨点的动作,比如:手臂做向下拍打掌声的动作、脚做跷跷板的动作等等。
•应该注意的是,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体力和技能水平适当调整难度,避免出现过于复杂的动作而导致幼儿无法完成。
5. 小组合作(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模仿小雨点的动作,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段小舞蹈。
•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适时加入音乐,让整个活动更具节奏感和音乐感。
6. 总结和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征询他们在学习中的感受和体验,让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也可以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并对后续教学做出适当的调整。
四、教学效果通过对《小雨点跳舞》的学习,幼儿不仅能够听懂这首歌曲,还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和舞蹈技巧,同时,也得到了一些节奏和音乐感的培养和提高。
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能够积极参与,互相协作,创造出一起展示的机会,提高了幼儿们的表现力和动手能力,是一节富有成效的音乐课程。
肢体语言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T e a c h i n g a n d R e s e a r c h F o r u m
肢体 语 言在 幼 儿 园音 乐教 学 中 的 意义
刘 敏
【 I  ̄ 1 ] 1 I 省资 中县水南镇第一幼儿园 , I  ̄ l J l I 内江 6 4 1 2 0 0 】
直, 放在嘴前 , 手 心向 内, 然后 向两侧 拉开 , 踮起 脚往
深受幼儿教师的喜爱 .同时, 让整个音乐教 学活动生
动有趣 , 可 以让 幼 儿 边 学 习 、 边动作 , 让 幼儿 存 整 个 活
动 小 始 终 保 持 着 高 度 的 积极 性 和 主 动性 。
一
其实 , 课 堂就好 比舞 台 , 要 投入全 部激情 才能感 染幼
儿 。肢体 语 言 在 教 学 中 是 十 分 重 要 的 。 因 此 教 师 运
动, 喜欢运动 , 有 时候提 问和谈话幼儿根本不感兴趣 。 恰当地运 用肢 体语 言 , 比单纯 的 “ 说” 效 果好 。我 们
在平常的教学 中, 大多数老师放不开 , 只注 重 语 言 、 板 书的运用 , 似乎不太 重视肢体 语言 在教学 中的运 用。
幼 儿 接受 ; 它变化丰富并 不需要 什么辅 助材料 , 所 以
赏、 音乐伴奏活 动、 节奏 乐、 唱游活动等 , 无 一不有着体态语言 的辅助。
音乐; 肢体语言 ; 兴趣 【 关键词】 幼儿 园 ;
肢体语 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称身 体语 言, 是 指 由身体 的各 种动 作, 代 替语 言藉 以达 到表情达意 的沟通 目的。肢体语
言包括而部表情 、 身体 和 网肢动作 所表达 的意 义 , 足
肢体语言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及意义

2021年第17期教学管理343肢体语言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及意义迪达尔·木合塔尔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察尔县坎乡库勒特克其学校幼儿园,新疆伊犁835313摘 要: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有利于加强师幼间的沟通,也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加深幼儿对于教学内容的认识与理解。
肢体语言是一种无声语言,它与有声语言一样,是人们交往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交际形式。
肢体语言的表现形式很多,主要包括手势、眼神、动作及姿态等,它们都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手段和补充。
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合理地运用肢体语言,结合教学内容与幼儿的认知情况来设计肢体语言,从而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利用肢体语言来提高幼儿教学活动的质量。
本文主要针对肢体语言在幼儿教学活动中运用的意义以及肢体语言在幼儿教学活动中运用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肢体语言;幼儿教学活动;运用策略;意义一、肢体语言在幼儿教学活动中运用的意义(一)运用肢体语言有利于加强师幼间的沟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和快乐,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引导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用肢体语言辅助教学,让幼儿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从而拉近师幼间的距离,促进师幼间有效的沟通。
(二)运用肢体语言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在幼儿教学中合理的应用肢体语言能够激发幼儿学习与探究的兴趣,使幼儿对教学活动充满学习欲望,始终以饱满、热情的情绪来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便可以使用肢体动作来表示音乐节奏的变化,也可以借助肢体动作来表演歌曲的内容,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容,让幼儿在欢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二、肢体语言在幼儿教学活动中运用策略(一)利用肢体语言讲解游戏规则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根据幼儿的认知情况来设计教学过程,并合理地运用肢体语言来创设游戏化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幼儿更好地进行学习,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过程。
中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中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听懂音乐并感知其节奏感。
2.培养幼儿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合作精神。
3.促进幼儿对于音乐舞蹈的兴趣爱好,并提高其对于音乐舞蹈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中班音乐教学将以《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为主题。
2.1 教学过程1.音乐欣赏:播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并指导幼儿用简单的肢体语言跟随音乐的节奏感走路。
2.舞蹈表演:老师示范,引导幼儿学习《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简单舞蹈动作。
3.舞蹈合作:组织幼儿成小组,互相配合完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小合唱和舞蹈演出。
4.活动评价:观看各小组表演后,回顾舞蹈演出的时候,要注意的姿势和动作。
2.2 课后拓展老师可以建议家长在家里跟孩子一起欣赏《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音乐,在音乐的基础上跳舞,增强家庭亲子与协作学习的氛围。
此外,还可以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中的歌词和手指游戏带回家里,引导孩子在家里模仿唱歌和手指游戏。
三、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演示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
通过演示我要求幼儿学习动作,让幼儿感受到音乐和节奏感。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作学习法形成小组合作,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同时也能够十分有效地调动幼儿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觉性。
2.教学环境幼儿的身体对于音乐教学十分重要,在课程中正确的教学环境十分重要。
为了增强教学的效果,我将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环境尽量做到了安全,并且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供幼儿们跳舞,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和舞台表演效果。
此外, 也要注意发掘幼儿的个性,在让幼儿发挥自己的特长的同时对其进行引导和关注,提高奖励和帮助幼儿的能力。
3.课程设计在这个音乐教学中,我让孩子们以歌曲跳舞的方式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感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结束后,我回顾了课程中需要注意的姿势和动作,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注意对于幼儿的感官刺激,让幼儿有更具体的浅层角色体验和深层的语言、文化等学习。
肢体语言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肢体语言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在人们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心理学家得出这样的一个公式:情感表达=7%的语言(只是词)+38%的声音(包括音调和其它声响)+55%的无声语言。
人们在面对面的交谈中,大部分的交际信号是无声的。
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承者,无声语言在其教学过程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而肢体语言作为无声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它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
所谓肢体语言,就是通过面部表情、眼神、体态、手势等来表达人的感情和态度的无声语言。
肢体语言是为了加强交流的效果,给交流的双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交流时借助身体形态表意的一种方式。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观察到,肢体语言在幼儿教师的教学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唱歌、欣赏、活动、节奏乐、唱游活动等,无一不有着体态语言的辅助。
因为它形象生动,易为幼儿接受,因为它变化丰富又不需要什么辅助材料,所以深受幼儿教师的喜爱。
那么,它在幼儿教学中究竟有什么作用呢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能培养幼儿感受和表现美的兴趣和美感这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教学的基础。
兴趣是从事活动的内趋力,有了兴趣幼儿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而兴趣是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
在进行新歌教学时,有些内容单纯用“说”或“唱”的形式进行教学,幼儿一时难以理解。
如果我们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幼儿便能很快掌握。
如“喜笑颜开”,将笑容挂在脸上,舒展面容让幼儿模仿;“朝左朝右”,作出左右的方向;“揿揿小门铃”,用手按门铃的姿势;“握手”,将手伸出与人相握的姿势等等。
由于采用了肢体语言教学,幼儿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词义,所以能很快学会。
即使有时想不起来,但只要用肢体语言提醒,幼儿便能很快唱出来。
如《小猫,小猫,你别吵》这首歌曲,是一首叙事体裁的歌曲,通过叙述幼儿同小猫对话的场面,来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体谅他人的感情。
小班幼儿入园一段时间后,尽管还不能表达出细腻的感情变化和演唱技巧,但通过教师对“睡觉”、“喵喵叫”、“点点头”、“轻轻走掉了”等词义的肢体语言表达,能引导幼儿集中注意,作出积极的反映。
幼儿园中班音乐《纸飞机》教学设计(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中班音乐《纸飞机》教学设计(三篇)目录:幼儿园中班音乐《纸飞机》教学设计一幼儿园中班音乐《谁会飞》教案设计二幼儿园中班音乐《鸭宝贝》三幼儿园中班音乐《纸飞机》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可以完整地演唱歌曲2、尝试用肢体语言表现歌词内容活动准备挂图 cd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纸飞机,兴趣导入。
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模仿飞机飞行,比如起跑、起飞、转弯、上升、下降、落地等。
2、播放cd,幼儿倾听歌曲,熟悉歌词,并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歌词。
-----你在歌词里听到了什么?-----用什么动作表示你是一张纸,正在被折成飞机呢?-----在想象自己变成一架纸飞机,你会怎么飞呢?3、教师展示挂图,请幼儿观察画面和动作说明。
-----书上的小男孩和小女孩是跟着歌词做动作的?-----折一折,叠一叠是分别弯曲自己的左臂、右臂。
“做成飞机用力一丢”是用手臂再用力向前上方挥出去。
“飞出去,飞出去”是分别向两边做飞机飞行状,开心地飞行。
“咻咻咻咻真开心”是上下挥动手臂,表示很开心。
------有哪些小动物坐在飞机上飞行?它们开心吗?——你最喜欢哪一架纸飞机?为什么?4、播放cd,幼儿跟随音乐边唱边作动作2-3遍。
可以模仿书上的动作,也可以自创动作。
5、将幼儿分组根据歌曲来玩“纸飞机”的游戏。
幼儿2人一组,,先由第一名幼儿当纸,第二名幼儿来折飞机,唱到第二句的时候,把扮演飞机的幼儿丢出去(推一下),第一名幼儿“丢”出去后开始到处飞,在歌曲最后一句的时候,飞回到队尾,然后第二名幼儿扮演飞机.6、延伸,为幼儿提供手工纸在区域活动中尝试折纸飞机。
幼儿园中班音乐《谁会飞》教案设计二活动目标:1、初步探索、了解各种会飞的东西。
2、学习用问答形式演唱歌曲,并进行歌曲仿编。
活动准备:1、教师幼儿共同收集的有关会飞的物体(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等的图书、音像资料等)的图书、图片、音像资料等。
2、音乐cd(歌曲p6、p14),遥控器。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01-07T07:05:32.250Z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22期作者:王丽娜[导读] 达尔克罗兹是瑞士著名作曲家,他主张:“音乐的来源是人类的情感,而人类的情感更多的通过肢体动作表达”,最初音乐感知能力的建立、音乐情感的表达需要从体态律动开始王丽娜西安市第二保育院摘要:达尔克罗兹是瑞士著名作曲家,他主张:“音乐的来源是人类的情感,而人类的情感更多的通过肢体动作表达”,最初音乐感知能力的建立、音乐情感的表达需要从体态律动开始。
此理论在幼儿音乐教育的践行中,主张音乐教学不以传授为主,而是在感受中建立乐感,培养感官与肢体的协调能力,让音乐跟随心中的感受动起来。
关键词: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音乐教育引言: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具有即兴性,没有生硬刻板的教学方案,而是让幼儿在自己对音乐的感知中,自由舞动身体,表达自己对对乐曲的感受,将听和动结合,将感受和表现密切联系,从而让幼儿在自行探索中,建立起音乐感知能力,让美妙的音符,自然的流动和滋养幼儿的音乐细胞,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音乐认知。
一、利用肢体语言,感知音乐节奏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是通过身体的律动表达对音乐的感知,体态律动的语言词汇包括原地和空间两种形式[1]。
教师应当发散思维,思考出跟多可以应用在乐曲中的动作,并引导幼儿共同思考,师生共同分享动作词汇,例如拍手、挥手、鞠躬、跺脚等原地动作,还有跑、跳、滑蹦等空间动作。
同时,教师应当开拓思维,结合肢体动作的高低起伏,充分利用头部、四肢、眼神以及腰腹等肢体部位进行表达。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一小段乐曲深入感受,乐曲的选择应当与前面分享的肢体动作有一定的匹配关联度,引导幼儿在吨因、跳音时做出较为有力量的。
短促的动作,将乐曲随机打乱顺序,让幼儿感知节奏,而非形成短暂的肌肉记忆。
将音乐与动作相结合的模式,可以让幼儿感知身体与音乐的奇妙关联,提升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肢体语言.就是通过面部表情、眼神、体态、手势等来表达人的感情和态度的无声语言。肢体语言是为了加强交流的效果.给交流的双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交流时借助身体形态表意的一种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观察到.肢体语言在幼儿教师的音乐教学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唱歌、音乐欣赏、音乐伴奏活动、节奏乐、唱游活动等.无一不有着体态语言的辅助。因为它形象生动.易为幼儿接受.因为它变化丰富又不需要什么辅助材料.所以深受幼儿教师的喜爱。那么.它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究竟有什么作用呢?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能培养幼儿感受和表现音乐美的兴趣和美感
这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兴趣是从事音乐活动的内趋力.有了兴趣幼儿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而兴趣是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在进行新歌教学时.有些内容单纯用“说”或“唱”的形式进行教学.幼儿一时难以理解。如果我们用肢体语仿;“朝左朝右”.作出左右的方向;“揿揿小门铃”.用手按门铃的姿势;“握手”.将手伸出与人相握的姿势等等。
肢体语言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在人们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心理学家得出这样的一个公式:情感表达=7%的语言(只是词)+38%的声音(包括音调和其它声响)+55%的无声语言。人们在面对面的交谈中.大部分的交际信号是无声的。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承者.无声语言在其教学过程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而肢体语言作为无声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它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
二、变化多样.易为幼儿接受
人的身体、头、四肢都能变化出各种动作.加上丰富的面部表情.表现的内容就更加广泛了。音乐教材中的角色.总离不开人的各种体态动作.就连各种动植物的出现.也都具有人类的语言和思想。因此.我们就可以利用人的各种体态变化来表现这些内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幼儿.从心理发展角度看.他们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而肢体语言就具备了这些特点。运用肢体语言让幼儿边学习、边动作.可以解除幼儿呆坐听讲的烦恼.同时也可以让幼儿的注意力更加持久。
三、能提高幼儿对音乐作品的记忆
幼儿园教育纲要规定幼儿要学会一定数量的歌曲.欣赏一定数量的歌曲与器乐曲等等。在教学中.教师为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常运用一些教具。有时教具运用不当.不仅起不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还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肢体语言就不同了.它所表现的内容恰恰就是要让幼儿学习和理解的内容.它的各种变化可以让幼儿边学习边模仿。这样一来就大大加快了学习进度.使幼儿很快掌握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