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建筑寺庙的建筑风格与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寺庙的建筑风格与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寺庙的建筑风格与文化意义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传统建筑文化自古以来就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寺庙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建筑风格上独具特色,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传统建筑寺庙的建筑风格与文化意义。

一、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寺庙的建筑风格主要包括宗教建筑和园林建筑两大类。

宗教建筑以佛教寺庙为代表,园林建筑则主要表现为道教寺庙和儒家祠堂。

虽然风格各异,但无一例外地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1 宗教建筑佛教寺庙是中国最为普遍且影响最大的宗教建筑,其建筑风格独具一格。

佛寺通常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佛塔等建筑组成。

寺庙建筑注重对自然环境的融合,常常建立在具有山水优势的场所。

建筑的内部和外部结构一般采用重檐歇山顶和平顶,整体形状恢弘庄严。

1.2 园林建筑道教寺庙和儒家祠堂作为园林建筑的代表,注重体现自然山水的美感。

道教寺庙常常依山傍水,建筑布局灵活多变,注重与自然环境的相融合。

而儒家祠堂则更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建筑造型简洁大方,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平和与宽容。

二、文化意义中国传统建筑寺庙除了在风格上有所体现之外,更重要的是其所代表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寺庙建筑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体现了诸多思想理念和宗教信仰。

2.1 宗教信仰佛寺作为宗教场所,提供了信众对佛教信仰的追寻和实践。

佛教倡导顺应自然和人伦,佛寺建筑的布局以及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体现了佛教的思想内涵。

道教和儒家寺庙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2.2 艺术与文化寺庙建筑不仅仅是宗教场所,更是艺术与文化的结晶。

寺庙建筑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造型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成就。

寺庙作为文化活动的场所,还经常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如佛事法会和庙会等,从而传承和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2.3 社会功能中国传统建筑寺庙除了满足宗教信仰和文化活动的需求之外,还承担着社会功能。

寺庙常常成为社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社会关爱的重要载体。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山门
佛寺的大门称为 “山门”。由于“天下 名山僧占多”,寺院多 在山林之处,所以得名。 山门一般有三个门,象 征“三解脱门”即空门、 无相门、无作门。中间 一座常建成殿堂式。叫 山门殿或三门殿。殿内 塑两大金刚力士像,如 同两个门卫护持寺院。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天王殿
天王殿是山门殿内的第 一重殿,殿中间供弥勒 菩萨,弥勒菩萨像后供 韦驮天尊,面向北。
¡ 受小乘佛教教义的限定,殿堂只贡释迦牟尼像 及其遗物、舍利、佛塔和菩提树等。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南传佛教寺庙
德宏州罕撒 寺
遮勒大金塔 寺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汉藏混合型寺庙
普乐寺
承德普宁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寺庙的整体布局特点
院落式的寺院布局,一般是 坐北面南,从山门起沿一条南北 向中轴线,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 座殿堂,周围用廊屋或楼阁把它 围绕起来。主要建筑依次是山门、 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殿之后是 法堂或藏经阁、观音殿。大雄宝 殿前,左右配殿有枷蓝殿、祖师 堂相对。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 中在主轴线东 侧,包括僧房、香 积厨(厨房)、斋堂、职事堂、荣 堂。接待四方之来者的客房特设 在中轴线西侧 。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宫殿和佛殿
建筑学家傅熹年在《中国古代建筑十论》所言:神的居
所规格是由皇帝来规定的。例如:屋顶的最高规格庑殿顶,
是为皇宫主殿及佛殿专用;斗拱只许皇宫、寺观和王府使用;
可见诸神受到皇帝颇高的礼待,但他们并不能凌驾于皇威之
上,其规格在都城没有超过皇宫,在郡县没有超过王府和衙
署。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神的居所与人的居所一致,其实旨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伽蓝七堂
佛拜

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

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

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一、概述中国古代宗教建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既是宗教信仰的象征,又是社会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人们对于神灵和宇宙的崇敬与理解。

本文将以佛教、道教和儒教三大宗教为主,探讨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

二、佛教建筑佛教在中国传入后发展迅速,带来了许多壮丽的佛教寺庙。

佛教寺庙是佛教信仰的场所,也是修行者追求解脱的地方。

寺庙的建筑风格严谨庄重,主要特点包括寺庙山门、大雄宝殿和佛塔。

1. 寺庙山门寺庙山门是佛教寺庙的入口,通常是一座气势恢弘的牌楼式建筑,上方雕刻着佛教文化中的吉祥图案和佛教经文。

山门两侧常常有金刚力士、天王像等守护神的塑像,寓意着护法庇佑。

2.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佛教寺庙里最重要的建筑,供奉佛陀的圣像。

大雄宝殿多为木结构,屋顶翘角高翘,雕梁画栋,华丽而庄重。

殿内常有精美的佛像、壁画和经文雕刻,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

3. 佛塔佛塔是佛教寺庙内的重要建筑物,用于供奉佛陀舍利或圣物。

佛塔的形制多种多样,有梯形塔、宝塔、舍利塔等。

塔身常常是多层的,层层相叠,寓意着修行者渐次超越世俗之苦,修成正果。

三、道教建筑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与自然和谐、追求长生不老密切相关。

在中国的宗教建筑中,道教建筑以庙宇为主,体现了道教的哲学思想和修行方式。

1. 道观道观是道教的主要宗教场所,是道教文化的核心体现。

道观以山为依托,建筑仿佛山水之间,兼具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主要建筑包括山门、正殿、配殿、厢房和道士居所等。

道观的建筑风格以淡雅、自然为主,体现出道教崇尚自然、求得心灵宁静的思想。

2. 神桥神桥是道教寺庙中重要的宫观建筑,通常横跨于水面或渊涧之上,架起连接外界与庙宇的桥梁。

神桥的建筑造型独特,常常是石拱桥,桥下布置有千年古树和奇石,寓意着去除世间尘嚣,登堂入室的过程。

四、儒教建筑儒教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儒教建筑则主要以学堂和书院为代表,作为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中国古代寺庙建筑文化

中国古代寺庙建筑文化

中国古代寺庙建筑文化中国古代的寺庙建筑文化丰富多彩,包含着先进的工艺、美学和哲学思想,不仅代表着建筑和艺术的高度,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建筑的起源与演变寺庙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在历史进程中,逐渐演变成祭祀的场所,这些神圣的场所是人们向天地祖先祈求保佑和神灵庇护的场所。

随着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升华,佛教文化在中国开始盛行,中国古代寺庙建筑文化随之崛起。

古代寺庙的建筑形态也随着祭祀和信仰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占地面积的变化,从宫廷式的单体建筑,逐渐演变成规模更大的复合式建筑,由多个殿堂、厅宇、花园、墓地以及其他附属建筑组成的整体建筑群。

寺庙的建筑风格也愈加丰富多彩,从北方的木结构建筑演变到南方砖木结构的建筑群落,并且在建筑颜色、材质、装饰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创新和成就。

二、寺庙建筑的艺术与哲学寺庙建筑的艺术和哲学屡屡体现于其匠心独运的设计,既注重建筑技艺和细腻的装饰手法,又融合了政治、文化、宗教等多种社会因素。

寺庙建筑沿袭了中华文化的传统哲学思想,如儒家的和谐思想、佛教的舍利子与道教的阴阳五行思想,体现了宇宙、人和自然之间的平等、协调与共存。

寺庙建筑设计的艺术性和协调性极为突出,其建筑元素和规模符合正式的禅意美学,如大量运用石雕、木刻、画作、毛笔与墨线,使寺庙建筑在美学层面上得到了多样化的发展和丰富化的表现,颜色鲜明,线条流畅,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

三、寺庙建筑文化的现代发展随着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发展,寺庙建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面临巨大挑战。

然而,对于一部分亟需重建的寺庙,也需要有专业的人才和技术提供恰当的保护方案。

一方面,改良传统建筑技术和材料,使其更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应在保护寺庙文化传承的基础上,探索新颖、高水平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法,注重传承和创新的结合。

在现代寺庙设计中,应尽量遵循传统风格和现代元素的融合,同时考虑保护寺庙和其周边环境及建筑的和谐,保持寺庙文化的纯正性。

论古代中国寺庙建筑

论古代中国寺庙建筑

论古代中国寺庙建筑在古代中国,寺庙作为宗教信仰的场所,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寺庙建筑的形式与内容,融合了宗教信仰、文化传承和自然生态三者关系,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寺庙建筑发展历程。

本文将就古代中国寺庙建筑发展历程做一个浅析。

汉唐寺庙建筑汉唐时期寺庙建筑主要存在两类风格,南北方的建筑有明显区别。

南方的佛寺具有悬山式造型,即山门、大雄宝殿、佛塔形成一条线。

寺庙建筑采用了独特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和铜瓦屋面。

而北方巨型佛型雕塑更为常用且壮观,空间设计则视场地、情境、景致而异。

同时,北方佛寺还常常会有挂画、印幢、形胜、瞻园等辅助壁画和颜色的点缀,形成了较为牢固的风格。

在唐代,由于佛教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寺庙建筑得到了大力发展。

唐代建筑主要表现在三塔五塔的外形井然有序上,内部渐进式叠建的三层结构,以及毗卢顶塔顶的巍峨外观和与普通居室不同的规划格局上。

宋元寺庙建筑随着唐朝的结束,玄奘所传教的禅宗开始取代往日的密宗,寺庙建筑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这一时期的寺庙多采用富有禅意的建筑形式,如禅堂、方丈、钟鼓楼等。

寺庙建筑也逐渐极简化,降低了内部装饰,注重光线的效果和氛围的营造。

此外,此时期的寺庙建筑南北方的差异也逐渐减小,悬山式造型逐渐被顶山式和院落式取代。

而在元代,寺庙建筑出现了大量的密教建筑,如梵刹和葬寺,重点是体现密教教义和图像意象。

元代建筑开端将明代呈现的对称性体现得更加极致,高层建筑多采用楼阁式结构,五塔十三塔更是在这一时期崭露头角。

同时,元代建筑还可以看出外来文化的影响,如花厅建筑与波斯式风格的建筑相似,走廊人字形砖与阿拉伯风格的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

明清寺庙建筑自明代起,佛教禁止佛像的普遍供奉,佛寺的形式逐渐转向自然和理性。

在明代和清代的寺庙建筑中,寺庙的主要建筑形式逐渐变为山门,角楼组合和两进院的五楼作为主体。

此时期的寺庙建筑中,金字塔式飞檐非常常见。

其中,灵隐寺和罗浮山都有着经典的明清风格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建筑有着较为严格的等级制度,主要分为皇宫、寺庙、官府、民居四个等级。

1. 皇宫:皇宫是古代中国帝王居住和处理国家事务的地方,享有最高的建筑级别。

皇宫通常由宫门、前殿、中殿和后宫等构成,整体布局严谨而庄严。

最著名的皇宫包括北京的故宫和洛阳的宋都皇宫等。

2. 寺庙:寺庙是用来供奉佛、道、神等宗教信仰的建筑物。

根据寺庙规模的大小和历史的悠久程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

最高级别的寺庙通常是佛教名山大寺,如峨眉山、普陀山等。

寺庙的建筑风格多种多样,有严谨庄严的唐式、富丽堂皇的明式等。

3. 官府:官府是古代官员处理政务的地方,其等级分为郡府、州县和乡镇等层次。

官府的布局一般由门楼、正厅、次厅、书院、后花园等构成,宏伟而庄重。

著名的官府有南京的国子监、北京的文庙等。

4. 民居:民居是古代普通人家住宅的称呼,分为贵族宅第和平民民居两个层次。

贵族宅第多占地广、建筑豪华,有庭院、花园、井堂等,反映了贵族社会的阶层差异。

平民民居则根据不同地域和层次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如北京的四合院、南方的水乡民居等。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

每个等级的建筑都有其独
特的特点和风格,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宗教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形式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

中国古代建筑包括宫殿、寺庙、园林、城墙、城门等多种建筑形式,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1. 宫殿宫殿是中国古代皇帝居住和举行政治、文化活动的场所。

宫殿建筑多采用“三进院落”的形式,即由前、中、后三个院落组成。

前院为门厅,中院为主殿,后院为御花园或后宫。

宫殿建筑的特点是宏伟壮观,气势磅礴,多采用黄色琉璃瓦和红色的木结构,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风格。

2. 寺庙寺庙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寺庙建筑多采用“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等结构形式,其中“大雄宝殿”是寺庙的主殿,供奉佛祖或菩萨等神明。

寺庙建筑的特点是宁静恬淡,富有灵性,多采用深色的木结构和灰色的瓦片。

3. 园林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它是中国古代文化与自然相融合的产物。

园林建筑多采用假山、水池、亭台等元素,营造出一种韵味深长的意境。

园林建筑的特点是精美细致,富有变化,多采用青灰色的瓦片和白色的墙壁。

4. 城墙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城市的防御工事。

城墙建筑多采用砖石结构,高约10米,厚约5米,上面设有垛口、箭楼等防御设施。

城墙建筑的特点是厚重坚固,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实用性。

5. 城门城门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城市的门户。

城门建筑多采用石木结构,高大雄伟,门洞上设有宝剑、铜铃等装饰物。

城门建筑的特点是大气磅礴,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雄浑风格。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建筑形式丰富多样,每一种建筑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瑰宝。

中国古代寺庙建筑的宗教意义与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寺庙建筑的宗教意义与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寺庙建筑的宗教意义与文化遗产中国寺庙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它既承载了宗教信仰和实践的功能,也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艺的独特魅力。

这些寺庙无论是在宗教上还是在文化上都拥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宗教意义中国古代寺庙建筑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佛教、道教和其他宗教信仰的需求,它们是日常宗教活动的场所,承载了信众们的虔诚与祈祷。

寺庙建筑通常按照佛教和道教的教义来规划和设计,旨在营造一个供神明众生的净土。

首先,寺庙建筑常常体现了佛教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例如,殿堂的布局和建筑风格通常以“中轴线”为基础,象征着佛教的中道思想。

此外,寺庙的建筑材料和装饰品的选择也常常体现佛教的谦虚、平和和克己的精神。

其次,寺庙建筑作为佛教音乐、舞蹈、艺术和文化的重要表演场所,承载了佛教仪式和宗教节庆。

寺庙的庆典和仪式吸引了大量的朝圣者和信众,这也为寺庙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宗教背景和经济支持。

最后,寺庙建筑也是僧侣修行和读书学习的场所。

对于佛教和道教的修行者来说,寺庙是追寻内心宁静和智慧的地方。

这些修行者通常在寺庙里研读经典、参与禅修和进行思想交流,以追求心灵的解脱和提升。

二、文化遗产中国寺庙建筑不仅仅是宗教建筑,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寺庙建筑以其独特的布局和建筑技艺,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文化内涵和价值。

首先,寺庙建筑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格局和审美观念。

比如,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佛教寺庙常常采用“三进院落”的结构布局,每个院落都有独特的建筑功能和意义,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空间组织和平衡美感的特点。

其次,寺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技艺的珍贵实践。

寺庙的建筑结构和工艺精湛,例如檐口的雕刻、屋脊的彩绘、瓦片的铺设等,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和工匠的智慧和技术水平。

最后,寺庙建筑的装饰艺术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寺庙常常使用石雕、木雕、壁画等艺术形式,展现佛教故事、神话传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光寺
中国古建筑和寺庙建筑
寺庙是中国佛教建筑之一 ,中国古建筑各个时期的不同 作法,往往都可以在寺庙建筑中找到实例。所以可以说:寺 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博物馆。中国的寺观是以平民难得一见 的宫殿为蓝本来建造的,这既显示了佛的尊贵,又形象化展 现了佛国的富饶安乐。
宫殿和佛殿
建筑学家傅熹年在《中国古代建筑十论》所言:神的居
寺庙的后期发展
宋代,许多寺庙为招揽香客 还定期举行“庙会”。“庙 会”的盛行使中国寺庙充满 了人间的生活气息,比起印 度寺院列能吸引广大民众, 这也使得佛教理加世俗化, 更加贴近百姓。
明代以后一直到清代,佛寺 的布局仍传承宋代的传统, 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人 们今天看到的佛寺大多如此。
我国佛教寺庙类型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1年1月18日 星期一 3时51分8秒15:51:0818 January 2021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下 午3时51分8秒 下午3时 51分15:51:0821.1.18
专注今天,好好努力,剩下的交给时 间。21.1.1821.1.1815:5115:51:0815:51:08Jan-21
隋唐继承了北魏的院落式格局, 佛寺布局以数重殿堂沿中轴线由 南向北纵列,中间连以横廊,划 分成几进院落,层层深入。这与 印度佛寺以塔为中心的做法有了 很大的不同,至此佛寺汉化已迈 出了一大步 。
寺庙的成熟发展
北宋和辽代的寺院基本上仍沿袭唐代的格局 分布。至南宋时,禅宗盛行,禅宗寺院确立 了“伽蓝七堂”的制度,所谓“伽蓝七堂”, 是由七座不同功能的殿堂组成一正两厢的多 进院落,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称伽蓝。由于 禅宗寺院的配置最具章法,其他宗派亦步亦 趋,至此,佛寺建筑已完全汉化。
东汉至东晋年间,佛教传入 不久,这一时期的佛寺还保 留着印度佛教建筑—浮屠寺 的许多特征。印度浮屠寺的 平面布局是以塔为中心,四 周配以堂、阁。
寺庙的初期发展
南北朝的前期,佛寺建筑基本上 沿袭汉代的格局分布,仍以塔为 中心建造寺院,周围配以附属建 筑。
南北朝时,佛教信仰在统治阶层 中大为盛行。随着统治阶层中大 为盛行和统治者的大力提倡,许 多僧徒成为权势者,拥有政治影 响和经济实力。佛寺的数量和规 模大大超过前代。
所规格是由皇帝来规定的。例如:屋顶的最高规格庑殿顶,
是为皇宫主殿及佛殿专用;斗拱只许皇宫、寺观和王府使用;
可见诸神受到皇帝颇高的礼待,但他们并不能凌驾于皇威之
上,其规格在都城没有超过皇宫,在郡县没有超过王府和衙
署。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神的居所与人的居所一致,其实旨
表明乐土就在现世,在人间,天人合一,人神同在。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1.1.1815:51:0815:51Jan-2118-J an-21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15:51:0815:51:0815:51M onday, January 18, 2021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1.1.1821.1.1815:51:0815:51:08Januar y 18, 2021
大雄宝殿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 殿就是正殿,也有称为 大殿的。大雄宝殿是整 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 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 地方。
寺庙中佛殿的特点
中、外学者在谈到中国的佛寺建筑时,均对 其技艺高超的卓越成就赞不绝口。有的建筑 被视为世界珍品,一些学者专家以一生不能 亲往观瞻为憾。中国佛寺建筑特有的变化多 端,庄重大方的造型,以及色彩的装饰等均 是引人瞩目的特点。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15:51:0815:51:0815:511/18/2021 3:51:08 PM
做一枚螺丝钉,那里需要那里上。21.1.1815:51:0815:51Jan-2118-J an-21
日复一日的努力只为成就美好的明天 。15:51:0815:51:0815:51Monday, January 18, 2021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1年1月 18日星 期一3时51分8秒Monday, January 18, 2021
相信相信得力量。21.1.182021年1月18日星期 一3时51分8秒 21.1.18
谢谢大家!
生活中的辛苦阻day, January 18, 2021
台基
建筑物的骨骼部分
色彩的装饰
雕塑
代表性寺庙建筑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屹立在西 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 的红山上,是一座规 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 群。位于西藏拉萨的 布达拉宫是典型的寺 庙建筑。始建于唐代 的布达拉宫具有典型 的唐代建筑风格,也 吸取了尼泊尔和印度 的建筑艺术特色。
五台山佛教建筑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021年1月下午 3时51分21.1.1815:51Januar y 18, 2021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1年1月18日星期 一3时51分8秒 15:51:0818 January 2021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下午3时51分 8秒下 午3时51分15:51:0821.1.18
安全放在第一位,防微杜渐。21.1.1821.1.1815:51:0815:51:08Januar y 18, 2021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1年1月 18日下 午3时51分21.1.1821.1.18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为相信而伟 大。2021年1月 18日星 期一下 午3时51分8秒 15:51:0821.1.18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
———寺庙
摘要
寺庙
历史演变
佛教寺庙类型
汉地佛教寺庙
代表性建筑
对比分析
汉地 佛教寺庙
藏传 佛教寺庙
南传 佛教寺庙
汉藏混合性 佛教寺庙
整体 布局特点
寺中佛殿 特点
白马寺
布达拉宫
五台山 佛光寺
寺庙建筑 中国寺庙和 和我国古建筑 西方教堂建筑
寺庙的历史演变 -----起源
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 国内地。佛教建筑作为礼佛、 拜佛之所和弘扬佛法的殿堂 也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开来。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1年1月18日 下午3时51分21.1.1821.1.18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1年1月18日 星期一 下午3时51分8秒15:51:0821.1.18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1年1月下 午3时51分21.1.1815:51Januar y 18, 2021
主体建筑为佛殿和扎仓,居于寺内的重要位置。 其它建筑,如活佛住处、办公处、喇嘛们住处、印 经院、讲经院、讲经坛、塔等,则围绕殿和扎仓布 列。
立面看,往往是开井空筒式佛殿建筑。因藏传 佛教寺庙的大殿内贡奉佛像高大,但进深很小,故 内部呈空筒式,在空筒四周又修有层数不等的围廊。 各层围廊间,有楼梯相通,可以逐层上达。
谢谢大家!
受小乘佛教教义的限定,殿堂只贡释迦牟尼像 及其遗物、舍利、佛塔和菩提树等。
南传佛教寺庙
汉藏混合型寺庙
寺庙的整体布局特点
院落式的寺院布局,一般是 坐北面南,从山门起沿一条南北 向中轴线,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 座殿堂,周围用廊屋或楼阁把它 围绕起来。主要建筑依次是山门、 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殿之后是 法堂或藏经阁、观音殿。大雄宝 殿前,左右配殿有枷蓝殿、祖师 堂相对。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 中在主轴线东 侧,包括僧房、香 积厨(厨房)、斋堂、职事堂、荣 堂。接待四方之来者的客房特设 在中轴线西侧 。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1.1.1821.1.1815:5115:51:0815:51:08Jan- 21
相信命运,让自己成长,慢慢的长大 。2021年1月18日星期 一3时51分8秒 Monday, January 18, 2021
爱情,亲情,友情,让人无法割舍。21.1.182021年1月18日 星期一 3时51分8秒21.1.18
山门
佛寺的大门称为 “山门”。由于“天下 名山僧占多”,寺院多 在山林之处,所以得名。 山门一般有三个门,象 征“三解脱门”即空门、 无相门、无作门。中间 一座常建成殿堂式。叫 山门殿或三门殿。殿内 塑两大金刚力士像,如 同两个门卫护持寺院。
天王殿
天王殿是山门殿内的第 一重殿,殿中间供弥勒 菩萨,弥勒菩萨像后供 韦驮天尊,面向北。
藏传佛教寺庙
重要藏传佛教寺庙
南传佛教寺庙特点
南传佛教寺庙没有明显的庭院和中轴线形式, 也无依山就势高台形式,而是以塔为主或以释迦佛 像为主,以殿堂相配合,周围分布或分散布置房屋。
在佛寺建筑形式与结构上多受缅、泰建筑风格 影响,屋顶高起,坡度较大。有一部分受干阑式结 构的影响,下面凌空,上建殿堂。如德宏州的罕撒 寺和遮勒大金塔寺等。
中国寺庙和西方教堂建筑理念
小组成员
苗欣、董格奇、李向前 王睿枫、黄埔、吕科 杨海东、张耀磊、郭海龙 崔岩岩、段跃钦、胡瑞宾
演讲人:崔岩岩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1.1.1821.1.18Monday, January 18, 2021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15:51:0815:51:0815:511/18/2021 3:51:08 PM
唐朝诗人杜牧的《江南春》中说: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 雨中。”可见南朝寺庙之多。
寺庙的汉化
到了北魏中晚期,以舍宅为寺的 “功德”活动盛行,许多达官显 贵纷纷将私人的住宅捐献出来改 为寺院。这些佛寺“以前厅为佛 殿,后堂为讲堂”,从此,外来 的佛寺开始和中国传统的四合院 建筑结合起来,使寺院中有了许 多楼阁和花木,形成与前期迥然 不同的风格,成为以后佛寺建筑 格局的主流。
佛教寺庙是供奉佛像、存入佛经、举行佛事 活动和供僧众们生活、居住的场所。因此, 各类佛教寺庙的建筑和布局,无不与其功能 相适应,同时又受到当地传统建筑风格的影 响,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大体与三种佛教 派别相适应: 汉地、藏传、南传佛教寺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