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舞蹈教案表格1
中国傣族舞蹈考级教案

中国傣族舞蹈考级教案教案标题:中国傣族舞蹈考级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傣族舞蹈的起源、特点和传统文化内涵。
2.掌握基本的傣族舞蹈动作和技巧。
3.培养学生对傣族舞蹈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4.准备学生参加傣族舞蹈考级考试。
教学内容:1.中国傣族舞蹈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
2.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训练。
3.学习并排练傣族舞蹈曲目。
4.舞蹈表演技巧的培养。
5.参加傣族舞蹈考级考试的准备和指导。
教学步骤:第一课:中国傣族舞蹈的起源和特点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中国傣族舞蹈的起源和特点。
2.让学生观看傣族舞蹈表演视频,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第二课: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训练1.教授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如手臂、腿部和身体的动作。
2.进行基本动作的练习和技巧训练。
第三课:学习并排练傣族舞蹈曲目1.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傣族舞蹈曲目,并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2.分组让学生进行舞蹈排练,并进行指导和辅导。
第四课:舞蹈表演技巧的培养1.教授舞台表演技巧,如舞姿、表情和舞台感。
2.进行舞蹈表演技巧的练习和指导。
第五课:参加傣族舞蹈考级考试的准备和指导1.介绍傣族舞蹈考级考试的要求和流程。
2.进行考试模拟训练,并进行评估和指导。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组织小组演出,并进行评估和反馈。
3.模拟考试,评估学生的技巧和舞蹈表演能力。
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电视、投影仪等)。
2.傣族舞蹈表演视频和音乐。
3.教学用书和参考资料。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傣族舞蹈表演或参加相关比赛。
2.开展傣族舞蹈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和才能。
教学反思: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
3.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进行指导和辅导。
大学傣族舞教案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目标:1. 了解傣族舞蹈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点。
2. 掌握傣族舞蹈的基本手位、脚位和舞步。
3. 能够独立完成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组合。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舞蹈表现力。
教学内容:一、傣族舞蹈简介1. 傣族舞蹈的历史背景2. 傣族舞蹈的艺术特点3. 傣族舞蹈的代表性作品二、傣族舞蹈基本手位、脚位和舞步1. 基本手位:掌形、拳形、指形、扇形、花形、钩形、云形等。
2. 基本脚位:正步、丁字步、之字步、点步、踮步、跳步等。
3. 基本舞步:平步、踮步、跳步、旋转、点步等。
三、傣族舞蹈基本动作和组合1. 基本动作:抖肩、摆手、转体、跳跃等。
2. 组合训练:手位组合、脚位组合、基本舞步组合、节奏组合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傣族舞蹈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点。
2. 播放傣族舞蹈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傣族舞蹈的韵味。
二、基本手位教学1. 教师示范基本手位,学生跟随模仿。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基本脚位教学1. 教师示范基本脚位,学生跟随模仿。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教师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二、基本舞步教学1. 教师示范基本舞步,学生跟随模仿。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基本动作教学1. 教师示范基本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教师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二、组合训练1. 教师示范组合,学生跟随模仿。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展示1. 学生分组进行课堂展示。
2. 教师点评,总结本节课学习成果。
第四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教师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二、傣族舞蹈作品欣赏1. 教师播放傣族舞蹈作品,让学生欣赏。
2. 学生讨论作品的艺术特点。
傣族幼儿园舞蹈完整教案

傣族幼儿园舞蹈完整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能够: - 了解傣族文化中的舞蹈艺术; - 学习基本的傣族舞蹈动作和技巧; - 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身体协调能力; - 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傣族舞蹈音乐;•教材:傣族舞蹈教学PPT;•幼儿舞蹈服装。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活动(5分钟)1.师生互动:老师示范简单舞蹈动作,引出今天的主题“傣族舞蹈”。
2.导入音乐:播放傣族舞蹈音乐,让幼儿感受傣族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第二步:介绍傣族舞蹈(10分钟)1.展示图片:放映傣族舞蹈图片,让幼儿观察傣族舞蹈的特点和舞姿。
2.进行简要讲解:以幼儿能理解的语言向幼儿介绍傣族舞蹈的起源、文化意义和表演场合。
第三步:学习傣族舞蹈动作(35分钟)1.舞蹈示范:老师示范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舞步,引导幼儿模仿。
2.分组练习:将幼儿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学员带领,进行动作练习。
3.舞蹈互动:老师引导幼儿在小组之间进行动作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步:创编舞蹈小品(30分钟)1.分组表演: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在老师的指导下创编一段傣族舞蹈小品。
2.班级展示:各小组轮流表演自己的创编舞蹈小品,全班同学观看并给予积极评价。
第五步:总结和反思(10分钟)1.讨论反思:和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傣族舞蹈知识和技巧,让幼儿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2.师生互动: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表扬幼儿的表现并展示课程效果。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音乐、图片和动作示范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并学习傣族舞蹈。
在学习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和创编舞蹈小品等活动,培养了音乐感知和身体协调能力。
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和表演表达,增强了幼儿的团队协作和自信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傣族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尊重有了更深入的体验。
傣族舞教案活动准备

傣族舞教案活动准备活动名称:傣族舞教学活动目标:1. 认识傣族文化,了解傣族舞蹈的特点和传统2.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舞蹈表现力3.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不同文化形式的欣赏能力年级:小学四年级主题:舞蹈学习与表演时间:1节课(约45分钟)教学资源:1. 傣族舞蹈音乐:《傣家欢歌》、《傣山小调》等2. 傣族服饰道具:花束、领巾、手饰等教学准备:1. 准备音响设备,确保音乐播放效果良好2. 将傣族舞蹈音乐下载或录制到音乐设备中3. 准备傣族服饰和道具,保证每位学生都有一件4. 在教室中确保有足够的舞蹈空间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傣族,包括其生活区域、语言、饮食、服饰等方面。
2. 展示一段傣族舞蹈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动一:学习傣族舞的基本动作(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傣族舞蹈的特点和形式,例如:舞步轻盈、手部动作柔美等。
2. 指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傣族舞的基本动作练习,如手部挥洒、身体曼妙摆动等。
活动二:学习并串烧傣族舞蹈的动作序列(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2. 将傣族舞蹈动作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动作片段,指导学生逐步学习和串联。
3.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片段进行练习,并将它们串联成一个完整的舞蹈节目。
活动三:表演和欣赏(5分钟):1. 请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所学的傣族舞蹈。
2. 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和认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 学生们观看其他小组的表演,欣赏和评价各组的舞蹈。
总结(5分钟):1. 与学生一起回顾傣族舞蹈的学习过程,并总结其中的难点和亮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傣族舞蹈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舞蹈老师或傣族文化专家到学校进行讲解和示范。
2. 进一步学习并演绎其他傣族舞蹈作品。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的学习动作,确保他们能够准确运用傣族舞的基本动作。
2. 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舞蹈节目的整体呈现。
傣族舞蹈教案表格1

精品文档
创编小组合。
教学目标(技能、知识、情感三维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等)
(一)教学目标动作特,使学生初步了解傣族舞蹈的基本风格、1、知识目标:通过傣族舞蹈的学习点。手位,广泛积,掌握傣族舞蹈基本手形、2、技能目标:扩大丰富学生的眼界及知识,以便不断提高舞蹈鉴赏、表演的能力。累舞蹈素材、情感目标:发挥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活动,提高自信心,3引导学生在基本动作的训练中注意渗透情感的表达,创造“情、韵、美”境界,感受学习舞蹈的愉悦心情。通过民族舞的学习培养民族的自豪感。(二)教学的重、难点及处理、重点:1①掌握傣舞的基本手形、手位。、难点:2①傣族舞蹈“三道弯”的体态造型,身体的斜靠感,动作协调与韵律美。②学会简单的傣族舞蹈组合、解决重难点办法3①采用以“看、练”的训练方法通过老师具体的示范、比喻、讲解、对比、模仿练“三道弯”等动作的形成特点并逐个纠正动作准确位置。习来体会手形、手位、让学生感知到傣族舞的风格及动律特个人相结合的训练方法,②采用集体、分组、点,鼓励学生大胆做动作,感知动作形成要点,学会学生之间相互纠正动作,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审美的能力。
通过教师具体的示范、比喻、讲解、对比以及学生的分组练习,让学生更准确的把握动作要领。学生互评。抽学生表演,让学生对其动作进行评价,师总结,来加强学生对动作准确性的掌握。
嘴形
(2)嘴形嘴形有些什么动作要求?抽生答并演示正确手形(像孔雀的尖嘴,食指和大拇指并拢,其余三指张开、伸直。)抽生评价,师评,巩固手形。自学以下手形(师辅导)
看图片文字做动作
分组练习,学生自评、互评来准确掌握动作要领。
爪形
)爪形:模仿孔雀的脚爪,食指和(4大拇指相对,其余三指伸直并拢。
)根互评来准确掌握动作要领。
傣族舞蹈(基础)训练教案

过程:以体态与元素动律开始-----短句----组合方式,循序渐进的进行单一练习到综合练习。
方法:以“口传身教”为主要授课方式。教师示范动作,从单一元素------短句-----组合逐一示范、讲解。
课后思考与练习:
复习课上所学内容。
教学后记:
课后应多加练习舞蹈组合。
课题名称
彝族舞蹈(基础)训练
教学目标
掌握彝族“烟盒舞”的动律特点、节奏特点、风格、表现手法,了解彝族族人民生活、劳动、音乐等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
课 型
新授课、复习课
课 时
24节
教学重点
掌握傣舞的基本动作、动律特点、风格。
教学难点
傣族舞蹈“三道弯”的体态造型,身体的斜靠感,动作协调与韵律美。学会简单的傣族舞蹈步伐与动律。
课题名称
彝族舞蹈(基础)训练
教学目标
掌握彝族“烟盒舞”的动律特点、节奏特点、风格、表现手法,了解彝族族人民生活、劳动、音乐等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
课 型
新授课、复习课
课 时
12节
教学重点
掌握傣舞的基本动作、动律特点、风格。
教学难点
傣族舞蹈“三道弯”的体态造型,身体的斜靠感,动作协调与韵律美。学会简单的傣族舞蹈步伐与动律。
教学方法
以“口传身教”为主要授课方式。教师示范动作,从单一元素------短句-----组合逐一示范、讲解。
教 具
无
教学过程:
内容:彝族基本体态组合训练(基本形态、基本手型、基本步伐)、身体各部位单元素动作及其动律训练(手型、手位、动律练习)、组合练习(烟盒类:手位组合、蹬步练习组合、晃跳步组合、库水组合、踩荞与点跳舞:踩荞步组合、点跳步组合、)、综合表演性组合风格性练习(烟盒综合表演性组合、踩荞与点跳综合表演性组合)
傣族舞教学方法教案模板

教学对象:舞蹈爱好者/舞蹈专业学生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性目标:了解傣族舞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艺术特点。
2. 技能性目标:掌握傣族舞的基本手位、脚位、舞步及组合动作。
3. 情感性目标:培养学生对傣族舞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傣族舞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2. 傣族舞的基本手位、脚位、舞步3. 傣族舞组合动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傣族舞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艺术特点。
2. 播放傣族舞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傣族舞的韵味。
二、基本手位、脚位教学1. 教师示范傣族舞的基本手位,如掌形、爪形、嘴形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基本手位。
3. 教师示范傣族舞的基本脚位,如正步、丁字步、之字步等。
4.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基本脚位。
三、基本舞步教学1. 教师示范傣族舞的基本舞步,如平步、踮步、碎踮步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基本舞步。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展示所学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教师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学生展示所学成果。
二、傣族舞组合动作教学1. 教师示范傣族舞组合动作,如《孔雀舞》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组合动作。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展示所学成果。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傣族舞的基本手位、脚位、舞步及组合动作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3. 学生对傣族舞的热爱程度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承民族文化。
教学器材:1. 录音机2. 录像机3. 投影仪4. 音乐播放设备5. 舞蹈服装备注: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确保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傣族舞蹈教案表格1

(二)教学的重、难点及处理
1、重点:
①掌握傣舞的基本手形、手位。
2、难点:
①傣族舞蹈“三道弯”的体态造型(臂部、腰部讲求曲线美),身体的斜靠感,动作协调与韵律美。
3.自我创编: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手形、手位的基础上,进行手形、手位的简单的创编小组合。
教学目标
(技能、知识、情感三维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傣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傣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动作特点。
2、技能目标:扩大丰富学生的眼界及知识,掌握傣族舞蹈基本手形、手位,广泛积累舞蹈素材,以便不断提高舞蹈鉴赏、表演的能力。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在欣赏优秀的民族艺术作品的同时,了解一定的人文知识,激发她们学习傣族舞蹈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作用
1.《舞蹈》依据积极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以及幼儿教育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的要求,强化了书中的技能训练,吸收了近年来教学中的先进经验,入选了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气息的舞蹈范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②学会简单的傣族舞蹈组合——小鱼戏水。
3、解决重难点办法
①采用以“看、练”的训练方法通过老师具体的示范、比喻、讲解、对比、模仿练习来体会手形、手位、“三道弯”等动作的形成特点并逐个纠正动作准确位置。
②采用集体、分组、个人相结合的训练方法,让学生感知到傣族舞的风格及动律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做动作,感知动作形成要点,学会学生之间相互纠正动作,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审美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采用以“看、练”的训练方法通过老师具体的示范、比喻、讲解、对比、模仿练习来体会手形、手位、“三道弯”等动作的形成特点并逐个纠正动作准确位置。
②采用集体、分组、个人相结合的训练方法,让学生感知到傣族舞的风格及动律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做动作,感知动作形成要点,学会学生之间相互纠正动作,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审美的能力。
2.教材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体、以理论为基础、以技能为重点、以能力为主线的编写特色。
3.本教材的教学光盘与教材紧密相关,通过本张教学光盘能学到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能获得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傣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傣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动作特点。
2.技能目标:扩大丰富学生的眼界及知识,掌握傣族舞蹈基本手形、手位,广泛积累舞蹈素材,以便不断提高舞蹈鉴赏、表演的能力。
学习方法
1.在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
2.在练习中学生运用观察、模仿、对比、思考、提问、帮助等方法领悟知识技能要点。
3.自我创编: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手形、手位的基础上,进行手形、手位的简单的创编小组合。
教具准备
VCD机、电视机、电脑、背投、音响等
教学过程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上课准备0-1
2.第二节学生在欣赏和掌握傣族舞的动律和舞蹈特点之后,引导学生模仿傣族舞蹈基本动作,根据音乐发挥学生表现力,通过亲身体会来加深对傣族舞蹈特点的印象。
二、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是今年的新生,年龄在15—17岁之间,属于青春发育中期。因文化和生长环境,没有进行过舞蹈等专业的训练,她们希望通过舞蹈课的学习不但能训练自己的外形,而且还可以学到能够运用于以后工作中的舞蹈技能,而学习舞蹈正符合她们的兴趣,所以她们上课的积极性高,在课堂上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即使曾经从来没有接受过舞蹈训练的学生,也能克服一开始的害羞、自卑,变得自信和乐于展现自己,而且把这种感觉延续到了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3.分层教学法: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大,因此要采取区别对待的原则,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先天条件、个体差异性和性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体现“区别对待”原则。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和身体素质,将她们分为三组(提高组、基础组、学困组),在教学中对不同的组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并采取相应的教法,安排适当的运动量。
3.分层教学法: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大,因此要采取区别对待的原则,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先天条件、个体差异性和性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体现“区别对待”原则。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和身体素质,将她们分为三组(提高组、基础组、学困组),在教学中对不同的组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并采取相应的教法,安排适当的运动量。
3.本教材的教学光盘与教材紧密相关,通过本张教学光盘能学到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能获得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
四、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示范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能力水平,采用面对面示范,直接面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
2.采用“欣赏——讲解——模仿练习”相结合的动作训练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傣族舞蹈动作的要领。教学中教师注意让学生多提问、多观察、多动脑、多练习,教师多鼓励、多引导、多帮助的互动方式,激发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克服传统的一味“传授式”“训练式”的教法。特别强调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要求应有所不同。对学习领悟慢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以帮助和肯定。
参赛课题:傣族舞蹈—基本手形、手位;手形、手位组合
参赛教师
董金玲
单位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
专业班级
11秋学前教育
授课教材
舞蹈
课时
2
授课类型
技能课
学情分析
学生是今年的新生,年龄在15—17岁之间,属于青春发育中期。因文化和生长环境,没有进行过舞蹈等专业的训练,她们希望通过舞蹈课的学习不但能训练自己的外形,而且还可以学到能够运用于以后工作中的舞蹈技能,而学习舞蹈正符合她们的兴趣,所以她们上课的积极性高,在课堂上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即使曾经从来没有接受过舞蹈训练的学生,也能克服一开始的害羞、自卑,变得自信和乐于展现自己,而且把这种感觉延续到了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基本手形练习:学生图片模仿或模仿老师进行练习。
(1)根据要领进行掌形练习,学生做好动作,教师依次纠正。分组练习,学生互相评价动作的正确性。
播放图片,图片上写着几种手形、手位名称和动作要领。
播放视频,让学生领会并掌握动作要领。
通过教师具体的示范、比喻、讲解、对比以及学生的分组练习,让学生更准确的把握动作要领。
②学会简单的傣族舞蹈组合——小鱼戏水。
3、解决重难点办法
①采用以“看、练”的训练方法通过老师具体的示范、比喻、讲解、对比、模仿练习来体会手形、手位、“三道弯”等动作的形成特点并逐个纠正动作准确位置。
②采用集体、分组、个人相结合的训练方法,让学生感知到傣族舞的风格及动律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做动作,感知动作形成要点,学会学生之间相互纠正动作,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审美的能力。
4.“职业情景”教学法: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在教学方法、组织手段上都应体现与专业结合的特点。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模拟职业场景(如幼儿大班孩子的舞蹈教学)。提高舞蹈教学与专业培养的关联度与教学的实效性。
5.根据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等方面的要求及班级学生特点、能力的分析,教师在课前进行相关知识的指导,主要通过多媒体展示西双版纳风土人情,了解地域特点,倾听傣族乐器演奏的作品,培养美好情感。欣赏《傣族舞蹈》作品,让学生观察傣族舞的风格特点,扩展知识面和思路。
教学方法
1.示范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能力水平,采用面对面示范,直接面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
2.采用“欣赏——讲解——模仿练习”相结合的动作训练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傣族舞蹈动作的要领。教学中教师注意让学生多提问、多观察、多动脑、多练习,教师多鼓励、多引导、多帮助的互动方式,激发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克服传统的一味“传授式”“训练式”的教法。特别强调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要求应有所不同。对学习领悟慢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以帮助和肯定。
3.自我创编: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手形、手位的基础上,进行手形、手位的简单的创编小组合。
教学目标
(技能、知识、情感三维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傣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傣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动作特点。
2、技能目标:扩大丰富学生的眼界及知识,掌握傣族舞蹈基本手形、手位,广泛积累舞蹈素材,以便不断提高舞蹈鉴赏、表演的能力。
对身体条件较好的学生(提高组),要加强技术指导,增加动作的难度,使她们克服自满情绪,不断的学习舞蹈技能。对身体条件一般的学生(基础组),要使她们树立信心,坚持练习,为能使获得更好的舞蹈技能而刻苦磨砺。对身体条件较差的学生(学困组),首先要唤起其热情,多加辅导,经常关心和帮助,有效地增强体质,积极投身于自觉练习的行列中去。
其它教学资源
课件、视频资料、图片。
设等)
一、教学思路与设计
(一)教学思路
(1)教学中欣赏傣族舞蹈,注意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舞蹈表现形式和掌握傣族舞的动律和舞蹈特点外,更重要的是要学生领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艺术,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不仅要很好地了解热爱和珍惜保留,还要更好地学习、继承和发展。
推荐部门(盖章):中专部填报时间:2011年11月11日
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设计人
董金玲
系部
中专部
教学内容
傣族舞蹈—基本手形、手位;手形、手位组合
教材
(作者、版本、章节)
《舞蹈》高等教育出版社吴彬主编(民族民间舞蹈部分——傣族民间舞蹈)
《中国舞蹈考级4——傣族舞蹈组合》
《傣族舞蹈手形、手位》——视频资料
3、情感目标:发挥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活动,提高自信心,引导学生在基本动作的训练中注意渗透情感的表达,创造“情、韵、美”境界,感受学习舞蹈的愉悦心情。通过民族舞的学习培养民族的自豪感。
(二)教学的重、难点及处理
1、重点:
①掌握傣舞的基本手形、手位。
2、难点:
①傣族舞蹈“三道弯”的体态造型(臂部、腰部讲求曲线美),身体的斜靠感,动作协调与韵律美。
(2)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傣族舞的基本手形、手位、动律及舞蹈特点。
(3)通过欣赏傣族舞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傣族人民生活、环境、习惯、服饰、音乐等相关的人文知识,培养民族情感和尊重各民族文化。扩展知识面,提高鉴赏、审美能力。
(二)教学设计
根据教学大纲本节课将学习傣族舞蹈的基本手形、手位及组合。
1.第一节了解并学习傣族舞蹈的基本手形、手位,领会知识技能要领。
播放《站队进行曲》。
通过《站队进行曲》组合,进行课前准备。
上课前准备工作。
情景导入1-5
播放“傣族舞蹈”(视频)。师说:舞蹈来源于劳动、生活,傣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那里地理优越,土地肥沃,山川秀丽,孕育的傣族人民性格温和、善良多情。提出问题:傣族舞蹈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盘腿坐在地面认真观看视频,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回答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在欣赏优秀的民族艺术作品的同时,了解一定的人文知识,激发她们学习傣族舞蹈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作用
1.《舞蹈》依据积极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以及幼儿教育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的要求,强化了书中的技能训练,吸收了近年来教学中的先进经验,入选了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气息的舞蹈范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3.情感目标:发挥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活动,提高自信心,引导学生在基本动作的训练中注意渗透情感的表达,创造“情、韵、美”境界,感受学习舞蹈的愉悦心情。通过民族舞的学习培养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1.重点是:掌握傣舞的基本手形、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