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舞教案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傣族舞幼儿园教案中班

傣族舞幼儿园教案中班

傣族舞幼儿园教案中班教学目标1.了解傣族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发展幼儿的舞蹈表现力和动作协调性。

3.提高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4.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傣族舞蹈基本知识1.傣族舞蹈的起源和发展。

2.傣族舞蹈的特点和原理。

3.傣族舞蹈的表演形式和要素。

2. 傣族舞蹈基本技能1.手、足、臂的动作基本动作练习。

2.体态、姿势和转身的练习。

3.像风一样摇曳身体的练习。

3. 音乐节奏感知和理解1.活动开始前放一段傣族舞蹈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2.引导幼儿在音乐中练习基本的动作和节奏。

3.用简单的唱歌和节拍器引导幼儿进行音乐表演。

教学过程1. 热身运动1.向四周迈步,伸直穹隆部,使双手自然伸出膝盖位置。

2.手臂自然垂下,身体保持平衡,注意腹肌收紧。

3.抬起左腿,使膝盖尽可能向右肩靠近,再伸直左腿。

2. 技能训练1.带领幼儿一起进行手、足、臂的基本动作练习,让幼儿感受到节奏和舞蹈的魅力。

2.让幼儿练习体态、姿势和转身,提高幼儿的舞蹈表现力。

3.引导幼儿练习像风一样摇曳身体,更好地表现傣族舞蹈的特点。

3. 音乐节奏感知和理解1.放傣族舞蹈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节奏,引导他们进行动作练习。

2.在音乐中带领幼儿练习基本的动作和节奏,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3.引导幼儿用简单的唱歌和节拍器参与音乐表演,发展幼儿的音乐和表演能力。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幼儿的表现和收集反馈,来评估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收获。

评估的要点包括: 1. 幼儿能否正确地完成基本动作和姿势。

2. 幼儿能否根据音乐节奏进行动作表演。

3. 幼儿在参与音乐表演中的表现。

4. 幼儿在集体合作中的表现。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们了解了傣族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在教学活动中感受到了舞蹈和音乐的魅力。

同时,通过集体合作,幼儿们也充分发挥了团队协作的精神和自信心。

傣族舞蹈简单易学托班教案

傣族舞蹈简单易学托班教案

傣族舞蹈简单易学托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傣族舞蹈的特点和起源;
2.培养幼儿对傣族舞蹈的兴趣;
3.学习基本的傣族舞蹈动作。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傣族舞蹈的特点;
2.学习基本的傣族舞蹈动作。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幼儿对傣族舞蹈的兴趣;
2.学习基本的傣族舞蹈动作。

四、教学准备:
1.傣族舞蹈音乐;
2.傣族舞蹈服饰;
3.教学道具。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傣族舞蹈音乐,让幼儿感受傣族舞蹈的节奏和韵律,引发幼儿对傣族舞蹈的兴趣。

2.了解傣族舞蹈的特点和起源,通过图片和简单的故事,向幼儿介绍傣族舞蹈的特点和起源,让幼儿对傣族舞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学习基本的傣族舞蹈动作,老师向幼儿示范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如手部动作、脚步动作等,让幼儿跟随音乐和老师的示范进行学习。

4.分组练习,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互相学习和练习傣族舞蹈动作,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帮助。

5.整合表演,让每个小组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傣族舞蹈的整合表演,让幼儿展示他们学到的傣族舞蹈动作。

6.总结,通过观摩和表演,让幼儿对傣族舞蹈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对傣族文化和舞蹈有更浓厚的兴趣。

七、教学反思:
傣族舞蹈是中国民族舞蹈中的一种,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律深受人们喜爱。

在托班教学中,通过傣族舞蹈的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还能够锻炼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和音乐感。

因此,傣族舞蹈的教学在托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参与性和合作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傣族舞蹈,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傣族舞基本韵律教学教案

傣族舞基本韵律教学教案

傣族舞基本韵律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傣族舞的起源和特点;
2. 掌握傣族舞的基本韵律和舞蹈动作;
3. 提高学生对傣族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傣族舞的基本韵律和舞蹈动作;
2. 教学难点,学生对傣族舞的韵律和舞蹈动作的掌握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傣族舞视频,让学生感受傣族舞的魅力,引发学生对傣族舞的兴趣。

2. 了解傣族舞的起源和特点(10分钟)。

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傣族舞的起源和特点,包括舞蹈的服饰、音乐、舞蹈动作等。

3. 学习傣族舞的基本韵律(20分钟)。

(1)教师示范傣族舞的基本韵律;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傣族舞的基本韵律;
(3)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和交流。

4. 学习傣族舞的舞蹈动作(30分钟)。

(1)教师逐个讲解傣族舞的舞蹈动作;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傣族舞的舞蹈动作;
(3)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和交流。

5. 练习和表演(20分钟)。

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发挥,练习傣族舞的基本韵律和舞蹈动作,并进行小规模的表演。

6. 总结(10分钟)。

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傣族舞的基本韵律和舞蹈动作,以及对傣族舞的感受和体会。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傣族舞的基本韵律和舞蹈动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也增加了对傣族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和多媒体展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傣族舞的理解和体验。

傣族舞蹈基础教案模板范文

傣族舞蹈基础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傣族舞蹈授课对象:初学者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傣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2. 掌握傣族舞蹈的基本手形、手姿、脚位和步伐。

3. 培养学生的舞蹈感觉和表现力。

教学内容:1. 傣族舞蹈简介2. 基本手形、手姿、脚位和步伐3. 傣族舞蹈基本动作组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傣族舞蹈的背景、特点和风格。

2. 播放傣族舞蹈视频,让学生感受傣族舞蹈的魅力。

二、基本手形、手姿教学1. 教师示范基本手形:掌形手、爪形手、孔雀手、半握拳。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基本手形。

3. 教师示范基本手姿:按掌、托掌、立掌、领腕、侧提腕。

4.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基本手姿。

三、基本脚位和步伐教学1. 教师示范基本脚位:正步、侧步、弓步、马步。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基本脚位。

3. 教师示范基本步伐:平步、踮步、跳步。

4.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基本步伐。

四、傣族舞蹈基本动作组合教学1. 教师示范傣族舞蹈基本动作组合。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傣族舞蹈基本动作组合。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二、傣族舞蹈基本动作组合深化1. 教师示范傣族舞蹈基本动作组合的更高难度版本。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更高难度的傣族舞蹈基本动作组合。

三、舞蹈感觉和表现力培养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舞蹈中的节奏、空间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进行舞蹈即兴创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学习傣族舞蹈的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傣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和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

2. 学生掌握了傣族舞蹈的基本手形、手姿、脚位和步伐。

3. 学生能够连贯地完成傣族舞蹈基本动作组合。

4. 学生的舞蹈感觉和表现力有所提高。

备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傣族舞拳型组合教案大全

傣族舞拳型组合教案大全

傣族舞拳型组合教案大全教案标题:傣族舞拳型组合教案大全教案目标:1. 了解傣族舞蹈文化背景和特点;2. 学习傣族舞蹈中常见的舞拳型组合;3. 掌握傣族舞蹈的基本舞蹈动作和技巧;4. 提高学生对傣族舞蹈的兴趣和理解。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素材,介绍傣族舞蹈的背景和特点;2. 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傣族舞蹈在傣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讲解傣族舞蹈中常见的舞拳型组合,如“开花拳”、“飞鸟拳”等;2. 分析每个舞拳型组合的动作要领和技巧,并示范演示。

三、示范与练习(15分钟)1. 教师进行示范,慢动作展示每个舞拳型组合的动作;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注意动作的协调和节奏感。

四、合成与创作(15分钟)1. 将之前学习的舞拳型组合进行合成,创作一个简单的舞蹈段落;2.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舞蹈段落的展示;2. 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评价每个舞蹈段落的创意和表演效果;3.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彼此的创作心得。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傣族舞拳型组合的学习内容和重点;2. 鼓励学生自主拓展学习,了解更多傣族舞蹈的相关知识。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动作协调性和节奏感;2. 评价学生在创作中的创意和表演效果;3. 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分享。

教学资源:1. 傣族舞蹈的图片、视频或音频素材;2. 教师示范舞蹈动作的视频或音频素材;3. 学生创作舞蹈段落的音乐素材。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傣族舞蹈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组织学生参观傣族舞蹈表演或进行实地考察;3.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舞蹈创作和表演。

备注: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大学傣族舞教案

大学傣族舞教案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目标:1. 了解傣族舞蹈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点。

2. 掌握傣族舞蹈的基本手位、脚位和舞步。

3. 能够独立完成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组合。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舞蹈表现力。

教学内容:一、傣族舞蹈简介1. 傣族舞蹈的历史背景2. 傣族舞蹈的艺术特点3. 傣族舞蹈的代表性作品二、傣族舞蹈基本手位、脚位和舞步1. 基本手位:掌形、拳形、指形、扇形、花形、钩形、云形等。

2. 基本脚位:正步、丁字步、之字步、点步、踮步、跳步等。

3. 基本舞步:平步、踮步、跳步、旋转、点步等。

三、傣族舞蹈基本动作和组合1. 基本动作:抖肩、摆手、转体、跳跃等。

2. 组合训练:手位组合、脚位组合、基本舞步组合、节奏组合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傣族舞蹈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点。

2. 播放傣族舞蹈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傣族舞蹈的韵味。

二、基本手位教学1. 教师示范基本手位,学生跟随模仿。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基本脚位教学1. 教师示范基本脚位,学生跟随模仿。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教师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二、基本舞步教学1. 教师示范基本舞步,学生跟随模仿。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基本动作教学1. 教师示范基本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教师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二、组合训练1. 教师示范组合,学生跟随模仿。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展示1. 学生分组进行课堂展示。

2. 教师点评,总结本节课学习成果。

第四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教师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二、傣族舞蹈作品欣赏1. 教师播放傣族舞蹈作品,让学生欣赏。

2. 学生讨论作品的艺术特点。

《傣族舞蹈》教案

《傣族舞蹈》教案

《傣族舞蹈》教案傣族舞蹈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傣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背景。

2. 研究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傣族舞蹈的概述:介绍傣族舞蹈的起源、发展和流派。

2. 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研究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如手部动作、身体姿势、脚步技巧等。

3. 舞蹈练和创作:通过练和创作舞蹈,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步骤1. 介绍傣族舞蹈的背景和特点: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了解傣族舞蹈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研究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从手部动作开始,逐渐引导学生研究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注重动作的准确性和优美度。

3. 练舞蹈动作的组合和连贯:将研究到的单个动作进行组合和连贯,形成完整的舞蹈片段,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和协调能力。

4. 创作个性化舞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傣族舞蹈动作和技巧,进行个性化的舞蹈创作,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5. 进行集体舞蹈排练:将学生个人创作的舞蹈整合成集体舞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调性。

6. 展示和反馈:组织学生进行舞蹈展示,并提供中肯的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的进步和努力。

四、教学资源1. 多媒体资料:提供傣族舞蹈的相关图片和视频,以便学生了解和欣赏。

2. 音乐资源:选择适合傣族舞蹈的音乐伴奏,用于教学和表演。

五、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观察学生在研究和练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情况,以及舞蹈表现能力和协作能力。

2. 反馈评价:提供中肯的反馈和评价,指导学生在舞蹈技巧和表现方面的改进。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共同创作舞蹈作品,并在学校或社区举办舞蹈展示活动。

2. 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傣族文化和其他民族舞蹈,拓展视野和舞蹈表达能力。

以上即是本次教案的内容和步骤,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充分了解和领略傣族舞蹈的独特魅力。

民间舞傣族舞教案

民间舞傣族舞教案

民间舞傣族舞教案民间舞傣族舞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民间舞傣族舞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民间舞傣族舞教案篇1傣族舞跳出丰富多彩的舞蹈动作和富于雕塑性的舞姿造型。

他们的舞蹈有严格的程式和要求,有固定的步法和地位,甚至每个动作都有固定的鼓语伴奏。

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初步了解并掌握傣族民间舞的风格动作特点、基本舞步、舞姿造型、动律特点等,及在幼儿舞蹈中运用。

为今后的幼儿舞蹈表现、创编、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㈠简介傣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和动作特点1、风格特点:优美、灵活、朴实、矫健、含蓄2、动作特点:舞姿具有雕塑性,下肢多保持半蹲状态,躯干和手臂保持一定弯度,形成特有的“三道弯”。

㈡基本手形、手位、脚位1、傣族舞蹈基本手形:⑴掌形⑵冠形⑶爪形⑷嘴形⑸叶形⑹曲掌2、基本脚位:⑴正步⑵丁字步⑶之字步⑷点丁字步⑸跟点丁字步3、基本手位:⑴低展翅(单、双) ⑵平展翅(单、双) ⑶高展翅⑷双合翅⑸单抱翅⑹合抱翅⑺反抱翅⑻顺展翅⑼侧展翅㈢基本舞步1、平步2、踮步⑴单踮步⑵吸踮步⑶碎踮步⑷跳踮步3、点步⑴旁点步⑵点上步⑶点退步⑷点跳步4、《孔雀舞》基本动作:⑴走步:轻起重落⑵原地踏步掏手⑶踏掂步⑷原地屈伸、提压腕⑸抖肩吸垫步⑹退点步⑺过渡动作①圆场步后转,半圆蹲②吸水,抖肩,踏步翻身起⑻快板动作①姿态跳步②踏掂跑步③上步转身㈣组合训练1、傣族《手位组合》2、傣族《舞姿步伐组合——孔雀舞》3、傣族儿童舞蹈:《美丽的小孔雀》民间舞傣族舞教案篇2教学目标:1、在孔雀舞乐曲欣赏中初步学习傣族舞的基本步伐,并学着用手部动作表现孔雀的不同姿态。

2、初步了解傣族服饰和生活习惯,知道傣族是一个能歌擅舞的民族。

教学准备:(认知准备)幼儿已经会跳踮步。

(材料准备) ppt重点与难点:初步学习傣族舞的基本步伐,并学着用手部动作表现孔雀的不同姿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傣族舞教案
《傣族舞蹈的基本手位的运用》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了解傣族人民的民族风俗,生活状态。

技能性目标:
1、熟练掌握傣族舞蹈的掏手。

2、结合基本手位,完成地面手位组合。

3、加强学生在跳舞时的面部表情和情感投入的训练。

情感性目标: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

【教师准备】
DVD机,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了解傣民族的背景知识
【教学重点】掌握傣族舞蹈的掏手,并结合基本手位(一至七位)完成地面手位组合。

【教学难点】
1、结合基本手位,自主完成地面手位组合。

2、学生的面部表情和情感投入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5分钟)
教师整队上课,师生互相问好,清点班级人数,整理服装。

二、活动身体(身韵组合)
通过练习地面提、沉组合,使学生的身心放松,注意力集中,进入舞蹈的状态中,为后面傣族舞蹈平和的气息,安静得环境打下基础。

三、复习傣族舞蹈体态、基本手位(一至七位)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省,傣族舞蹈优美、恬静、灵巧、质朴,感情内在含蓄。

膝部柔韧的屈伸来控制节奏的快慢。

1、傣族舞蹈坐姿体态:
双膝并拢,臀部轻轻坐在脚跟上,注意不能把重心完全放松。

上身直立,下巴磕微微内收,眼睛直视前方,目光柔和。

2、傣族基本手位
一位:双手掌形,置于两边胯旁,指尖正对身体,保持胳膊肘、手腕
的弯曲,指尖上翘,呈三弯。

二位:在一位的基础上,保持手形,置于胃前,两手手背相对,保持
胳膊肘与手腕的弯曲,指尖上翘。

注意肩膀不能耸起,气息下放。

三位:在二位的基础上,双手置于头顶,注意肩膀放松,手腕相对,靠拢。

四位:在三位的基础上,保持右手在头顶的位置不动,左手放置于二位,同样保持领腕。

五位:一只手放置于三位,另一只手向旁伸直,手背对前方,胳膊肘和手腕的弯曲不变。

六位:一只手放置于二位,另一只手在五位的基础上,手心上翻,手肘和手腕呈三弯。

七位:双手向两边打开,手背对前方,胳膊肘和手腕的弯曲不变。

注意:在做动作时气息保持下沉,肩膀放松,脖子拉长,所有的动作出手时走最大路线,收手时走最近路线!
集体练习一遍,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和膝盖的屈伸。

四、学习傣族舞蹈的掏手和柔手
1、掏手:由里向外双手掏出,掏出后四指并拢,大拇指向旁翘起,收回时向下按压手指,此动作用于连接每个手位,是过程动作。

2、柔手:双手自腕关节有韧性地提起,并逐关节呈波浪形向指推进。

五、学生自组动作
1、全班同学分为四组,化身为四只小孔雀,利用我们所学的7个手位,自由组合动作顺序。

教师点评:同学们做的都非常好,但是大家的面部表情都有所欠缺,没有表现出傣族姑娘的含蓄,恬静。

2、播放视频
现在老师有段视频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看一看,看完之后,我们再试试。

教师播放一组傣族原生态的风景视频,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充分感受不同地域民族的风土人情,体会傣族姑娘的优美和安静。

教师提示:气息平稳,面部放松微笑。

六、成果展示
教师在最后领舞一段。

七、教师总结
同学们刚刚的表现非常的好,既抓住了动作的要领,也能让老师感受到你们在表情和情感上的投入,希望以后你们不管跳任何舞蹈,都要全心的投入,特别是我们幼儿教师,更应该要学习如何把“自己的心”变成“孩子的心”,能感受他们所感受的,才能更好的教育我们的小朋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