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北初级中学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上海北蔡中学物理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上海北蔡中学物理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1,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_ cm。

(2)如图2,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_调整(选填“上”或“下”)。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12cm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____________ (选填“变大”或“变小”)。

(5)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6)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在逐渐变短,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现象,为了把像调整到光屏中央,应选_______。

A.将蜡烛向下移动B.将凸透镜向下移动C.将光屏向下移动(7)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要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____________ (左/右)移。

(8)如图,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移动距离为s′______s(填“>”“=”或“<”)。

【答案】10.0下投影仪变小放大 B 左 >【解析】【详解】(1)[1]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凸透镜所在的位置是50.0cm,光屏所在的位置是60.0cm,那么凸透镜的焦距是60.0cm-50.0cm10.0cmf==(2)[2]从图2可以看到,光屏的位置过高,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下调整;(3)[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12cm处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移动光屏,这时会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4)[4]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可知,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变小;(5)[5]从图中可以看到,物距等于15cm,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这个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6)[6]从图甲可以看到,像的位置偏上了,为了把像调整到光屏中央,应选将凸透镜向下移动,这样像会下移,重新在光屏中央,故选B;(7)[7]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那么所成的清晰像会往右移动,要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可知,要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左移;(8)[8]当物距等于2f,此时像距也是2f,物像之距最小,当蜡烛由A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 时,由于物体向2f处靠近,物像之距在减小,那么物体移动的距离s小于像移动的距离s′。

2021-2022学年上海市市北初级中学初中二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上海市市北初级中学初中二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同步练习

初中二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同步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班级:姓名:分数: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A.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一些B.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一些C.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D.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近一些2、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中的甲和乙,则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小镜头对底片的距离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3、教室里用投影仪放映课件时,银幕上出现了正常画面,若有一只小虫正好落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下列有关画面上的“小虫”描述不正确的是A.“小虫”可能头朝下 B.“小虫”变小了的C.“小虫”是清晰的 D.“小虫”是实像4、一个焦距是l0厘米的凸透镜,当物体沿主光轴从离凸透镜50厘米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厘米处的过程中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增大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减小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增大5、如图所示小刚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此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A.放大镜 B.投影仪 C.照相机 D.潜望镜6、夜晚,发着光的小萤火虫从放大镜的2倍焦距处沿着主光轴匀速飞行过程中,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则萤火虫的像()A.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B.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C.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D.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7、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A.大于10 cm B.小于10cmC.大于20cm D.在10cm和20cm之间8、如图所示,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9、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依次为6cm、18cm和24cm,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A.f<6cm B.6cm<f<18cmC.9cm<f<12cm D.18cm<f<24cm10、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若有一支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以速度ν在燃烧,则蜡烛所成像的缩短速度是:A.大于νB.等于ν C.小于ν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如图所示,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的实像(选项“正立”或“倒立”)。

上海上海中学物理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海上海中学物理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 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cm.(2)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素,此像的性质是_____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_____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3)如图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___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4)如图丁,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眼镜(近视/远视).【答案】10.0 倒立放大 40 B 近视【解析】【分析】【详解】(1)由图甲结合凸透镜焦点的定义可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0cm-10.0cm=10.0cm,即凸透镜的焦距为f=10.0cm;(2)由图乙知,当蜡烛在刻度尺的10cm处,u=15cm,2f>u>f,由成像规律知,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55cm-25cm=30cm,根据折射中光路可逆可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当u=30cm时,即凸透镜移动至40cm刻度线处,在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此时u=16cm-10cm=6cm,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接不到,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与成像物体同侧,所以应从B处观察;(4)将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说明延后成像了,即像距增大了,说明此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放置的是凹透镜,这种眼镜是用来矫正近视眼的.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图甲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从水面上方看水中的物体变浅了.为了确定水中物体所成像的位置,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u/mm306090120150180v/mm23456790113134A.把一个小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观察灯泡所成像的位置。

B.将另一个相同的小灯泡b放在水面上方,调整其位置,使它的像与灯泡a的像重合。

C.用刻度尺测量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

(1)测量时,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灯泡b,水面处对应的刻度如图甲所示,则灯泡b 到水面的距离为_____cm。

(2)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理由是:_______(3)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a的像重合,则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表示_________。

(4)某小组实验时,每次都从灯泡a的正上方观察,测得灯泡a到水面距离u和灯泡a的像到水面距离v的对应关系如上表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乙坐标中描点作出v-u关系图线。

(___________)由图线可知,v与u成______(选填“正比”、“反比”)。

【答案】8.20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灯泡a的深度正比【解析】【详解】(1)[1]从图甲可以看到,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为8.20cm;(2)[2]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大小等于灯泡b的像到水面的距离,而灯泡b的像与灯泡a的像是重合的,所以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3)[3]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a的像重合,因为光的折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真实位置应该是在灯泡a的位置,所以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表示灯泡a的深度;(4)[4]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中描点作出v-u关系图线,如下图所示;[5]由图线可知,v与u成正比。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黄汉首先测量了两个凸透镜的焦距,他设计了如下的表格:1焦距f/mm 2焦距f/mm3焦距f/mm4焦距f/mm5焦距f/mm平均焦距f/mm凸透镜1凸透镜2(1)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实验原理是利用凸透镜对光有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2021年最新上海市市北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单元测试题

2021年最新上海市市北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单元测试题

2021年最新上海市市北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日食和月食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B.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C.很厚的玻璃板看起来变薄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D.红色的牡丹花看上去为红色是由于它吸收红光、反射其它色光引起的答案:C2、关于光的颜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光是金黄色的B.光的三原色叠加的区域一定产生白光C.红色玻璃纸能透过红光D.在任两种色光重叠的区域,出现的都是白光答案:C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好像变浅了;B.人在河边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C.“海市蜃楼”奇观;D.太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在地面上留下光斑.答案:D4、我国有着灿烂的诗词文化,很多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池水映明月”,水中有明月是光的折射现象B. “潭清疑水浅”,水变浅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C. “日影化为虹”,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D. “起舞弄清影”,影子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答案: C【解析】A.“池水映明月”,水中有明月是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错误;B.“潭清疑水浅”,水变浅是光在不同的介质中发生了折射,属于折射现象,故B错误;C.“日影化为虹”,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其原理是光的折射,故C正确;D.“起舞弄清影”,影子的形成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5、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的图是答案:C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诗仙李白《月下独酌》诗中的两句。

诗中的“三人”除作者本人外,另一“人”是明月,再一“人”为地面上的人影。

从物理角度分析,地面上的人影是由于A.光的反射形成的 B.光的折射形成的C.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光的反射、折射共同形成的答案:C7、我国有着灿烂的诗词文化,很多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

上海市光的折射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光的折射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光的折射试题(含答案)一、光的折射选择题1.a、b两种单色光组成的光束从空气进入介质时,其折射光束如图所示。

则关于a、b两束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介质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b光B.a光在介质中的速度小于b光C.a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小于b光D.光从介质射向空气时,a光的临界角小于b光2.如图所示,光在真空和介质的界面MN上发生偏折,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是从真空射向介质B.介质的折射率为1.73C.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1.73×108 m/sD.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成90°角E.当入射角增大10°,则折射角也将增大10°3.如图所示,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玻璃砖ABC置于水平地面上,一束单色光由地面上的E 点发出,射向AB边上的M点,BM=BE,经过玻璃砖折射后,从AC边上N点(图中未画出)射出,最后光斑落在地面上的F点,CF=BE,已知玻璃砖的顶角为α,两个底角为β,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玻璃砖的折射率为coscosαβB.玻璃砖的折射率为cos2sin2βαC.M、N两点一定位于同一水平线上D .若只使入射光的波长增大,由AC 面射出时的出射点在N点上方4.某同学做测玻璃折射率实验时,在白纸上放好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玻璃砖厚度为L ,如图示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CD 边出射光线未画出),若入射角i =60°,测出折射角r =30°,光在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 )A .玻璃砖的折射率n =3B .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为233cL C .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为2L cD .操作时误将玻璃砖向上平移一小段,则测得的折射率将偏小 5.关于折射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根据12sin n sin θθ=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入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B .根据12sin n sin θθ=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折射角的正弦成反比 C .介质的折射率由介质本身决定,与入射角、折射角均无关 D .根据cn v=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介质中的光速成反比 E.同一频率的光由第一种介质进入第二种介质时,折射率与波长成反比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图甲是一束复色光进入水珠后传播的示意图,其中a 束光在水珠中传播的速度一定大于b 束光在水珠中传播的速度B .图乙是一束单色光进入平行玻璃砖后传播的示意图,当入射角i 逐渐增大到某一值后不会再有光线从bb ′面射出C .图丙是双缝干涉示意图,若只减小屏到挡板间的距离L ,两相邻亮条纹间距离将减小D .图丁是用干涉法检测工件表面平整程度时得到的干涉图样,弯曲的干涉条纹说明被检测的平面在此处是凸起的7.如图所示,12O O 是半圆柱形玻璃体的对称面和纸面的交线,A 、B 是关于12O O 轴等距且平行的两束不同单色细光束,从玻璃体右方射出后的光路如图所示,MN 是垂直于12O O 放置的光屏,沿12O O 方向不断左右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一个光斑P ,根据该光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玻璃体对A 光的折射率比对B 光的折射率小 B .A 光的频率比B 光的频率高C .在该玻璃体中,A 光比B 光的波长长D .在真空中,A 光的波长比B 光的波长长 E.A 光从空气进入该玻璃体后,其频率变高8.如图,空气中有两块材质不同、上下表面平行的透明玻璃板平行放置;一细光束从空气中以某一角度θ(0<θ<90°)入射到第一块玻璃板的上表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第一块玻璃板下表面一定有出射光B .在第二块玻璃板下表面一定没有出射光C .第二块玻璃板下表面的出射光方向一定与入射光方向平行D.第二块玻璃板下表面的出射光一定在入射光延长线的左侧E.第一块玻璃板下表面的出射光线一定在入射光延长线的右侧9.如图所示,一单色光由介质Ⅰ射入介质Ⅱ,在界面MN上发生偏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光在介质Ⅰ中传播的速度大B.该光在介质Ⅱ中传播的速度大C.该光在介质Ⅰ中和介质Ⅱ中传播的速度之比为3D.该光在介质Ⅱ中和介质Ⅰ中传播的速度之比为310.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玻璃等腰三棱镜ABC置于空气中,两者的AC面相互平行放置,由红光和蓝光组成的细光束平行于BC面从P点射入,通过两棱镜后,变为从a、b两点射出的单色光,对于这两束单色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红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比蓝光大B.从a、b两点射出的单色光不平行C.从a点射出的为红光,从b点射出的为蓝光D.从a、b两点射出的单色光仍平行,且平行于BC11.如图所示为一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的玻璃棱镜,其中∠A=30°,D点在AC边上,A、D间距为L,AB=23L。

《光的折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

《光的折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

《光的折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一、光的折射选择题1.人的眼球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模型。

折射率相同、半径不同的两个球体共轴。

平行光束宽度为D,对称地沿轴线方向射入半径为R的小球,会聚在轴线上的P点。

取球体的折射率为2,且D=2R。

则光线的会聚角α为()A.30°B.45°C.60°D.75°2.图甲为某同学利用半圆形玻璃砖测定玻璃折射率n的装置示意图,AO、DO分别表示某次测量时,光线在空气和玻璃中的传播路径。

在正确操作后,他利用测出的数据作出了图乙所示的折射角正弦值(sin r)与入射角正弦值(sin i)的关系图象。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由D经O到AB.该玻璃砖的折射率 1.5nC.若由空气进入该玻璃砖中,光的频率变为原来的2 3D.若由空气进入该玻璃砖中,光的波长变为原来的2 3E.若以6033.如图所示,一细束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为各种单光色,取其中a、b、c三种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光的频率最低B.在真空中b光的波长最长C.玻璃对c光的折射率最大D.在三棱镜中c光传播速度最大4.一束复色光由空气射向玻璃,发生折射而分为a、b两束单色光,其传播方向如图所示.设a、b在玻璃中的折射角分别为r1和r2,玻璃对a、b的折射率分别为n1和n2,a、b 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 )A.n2>n1B.n2<n1C.v2>v1D.v2<v1E.r1<r25.如图,在水中有一厚度不计的薄玻璃片制成的中空三棱镜,里面是空气,一束光A从棱镜的左边射入,从棱镜的右边射出时发生了色散,射出的可见光分布在a点和b点之间,则错误的是()A.从a点射出的是红光,从b点射出的是紫光B.从a点射出的是紫光,从b点射出的是红光C.从a点和b点射出的都是红光,从ab中点射出的是紫光D.光在ab面上可能发生全反射6.如图所示,两单色光a、b分别沿半径方向由空气射入半圆形玻璃砖,出射光合成一束复色光P,已知单色光a、b与法线间的夹角分别为45°和30°,则a光与b光()A .在玻璃砖中的折射率之比为2:1B .在玻璃砖中的传播时间之比为1:2C .在玻璃砖中的波长之比为2:1D .由该玻璃砖射向真空时临界角之比为2:17.如图所示,12O O 是半圆柱形玻璃体的对称面和纸面的交线,A 、B 是关于12O O 轴等距且平行的两束不同单色细光束,从玻璃体右方射出后的光路如图所示,MN 是垂直于12O O 放置的光屏,沿12O O 方向不断左右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一个光斑P ,根据该光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玻璃体对A 光的折射率比对B 光的折射率小 B .A 光的频率比B 光的频率高C .在该玻璃体中,A 光比B 光的波长长D .在真空中,A 光的波长比B 光的波长长 E.A 光从空气进入该玻璃体后,其频率变高8.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玻璃等腰三棱镜ABC 和A ’B ’C ’置于空气中,AC//A ’C ’.由红光和蓝光组成的细光束平行于BC 面从P 点射入,通过两棱镜后,从a 、b 两点射出.对于从a 、b 射出的这两束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a 点射出的为蓝光,从b 点射出的为红光B.从a、b两点射出的两束光不平行C.从a、b两点射出的两束光仍平行,且平行于BCD.在玻璃中从a点射出的光的传播速度比从b点射出的光的传播速度大9.如图所示,O1O2是透明介质制成的半圆柱体的对称面和纸面的交线,A、B是关于O1O2轴等距且平行的两束单色细光束,从半圆柱体右方射出的光路如图所示.根据该光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该介质对A光的折射率比对B光的折射率小B.该介质对两束光的折射率都小于2C.CA光的频率比B光的频率高D.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比B光的波长长E.光从空气进入该介质后,其频率变高10.图示两条虚线之间为一光学元件所在处,AB为其主光轴,P是一点光源,其傍轴光线通过此光学元件成像于Q点。

上海时代中学物理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题(Word版 含解析)

上海时代中学物理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题(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1)如图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_______(正立/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________方;(2)在保持(1)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3)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________ 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________(用L0、L表示).(4)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保持发光体“F”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取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你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答案】倒立上缩小<L0-2L相比原来暗【解析】(1)除了作为放大镜的作用外,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高度减小,由于所成像是倒立的,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上方;(2)凸透镜向右移动直到再次成清晰的像时,物距必将大于两倍的焦距,所成像为缩小、倒立的实像;(3)在A点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即f;在B 点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于光屏和蜡烛位置不变,则A点时的物距和B点时的像距长度相等,所以A、B间距离为L0-2L.(4)用另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经凸透镜的光线变少,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比原来暗.故答案为(1). 倒立上 (2). 缩小 (3). <L0-2L (4). 相比原来暗2.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滨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1)为了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_____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2)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先调节好蜡烛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凸透镜的中心大致在_____.(3)当把点燃的蜡烛和光屏移至图甲所示位置,光屏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像.若把点燃的蜡烛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_____的实像;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_____偏.(4)细心的小滨发现实验时间一长,光屛上的像会向上移动,为了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移动.(5)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30cm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50cm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_____(选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答案】最小、最亮同一高度能右放大投影仪(幻灯机等)右上薄【解析】【分析】(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2)在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3)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应用是放大镜;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判断光屏移动的方向并判断像大小的变化,凸透镜成像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等依据的是这一原理;凸透镜成像不仅左右相反、而且要上下相反;(4)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但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像与物体的变化方向恰好相反;(5)薄凸透镜的焦距大于厚凸透镜的焦距,然后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分析解答.【详解】(1)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2)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3)当把点燃的蜡烛和光屏移至图甲所示位置,此时u=v=2f,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由“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此时物距u=50cm﹣35cm=15cm,则f<u<2f,应向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幻灯机等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由“凸透镜成像左右相反”可知,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右偏;(4)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可向上移动光屏;(5)由题意可知,物体远离凸透镜即物距变大时,像距不变,说明凸透镜的焦距变大,而薄凸透镜的焦距大于厚凸透镜的焦距,故更换的应是薄凸透镜.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和小红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1)按如图甲所示操作,测出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 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____ cm.(2) 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淸晰的像素,此像的性质是____ 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苣不变,移动透镜至 ____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淸晰的像.(3) 如图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rn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丙T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丁,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淸晰变模糊了,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淸晰的像,则该眼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眼镜(近视/远视)•【答案】10.0倒立放大40 B近视【解析】【分析】【详解】(1) 由图甲结合凸透镜焦点的定义可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0Cm-IO.0Cm=IO.Ocm, 即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2) 由图乙知,当蜡烛在刻度尺的IOCm处,u=15cm, 2f>u>f,由成像规律知,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55cm-25cm=30cm,根据折射中光路可逆可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苣不变,当尸30Cm时,即凸透镜移动至40Cm刻度线处,在屏上能再次呈现淸晰的像;(3) 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此时u=16cm-10cm=6cm, u<f 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接不到,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与成像物体同侧,所以应从B处观察;(4)将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结果,光屏上原来淸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淸晰的像,,说明延后成像了,即像距增大了,说明此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放世的是凹透镜,这种眼镜是用来娇正近视眼的.2.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在光具座上放宜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情况如图所示,此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调整后,光屏的中央恰好出现淸晰的蜡烛像,则所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填全像的性质),生活中的 _____ (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工作的。

(3)小明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移动一段距离,移动光屏位垃又出现淸晰的蜡烛像,这个像的大小与原来像相比将 _____ (变大/变小/不变)。

(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小明将蜡烛放在光具座45c加刻度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岀现淸晰的蜡烛像,这是因为_______ 。

【答案】调节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或光屏向上调)倒立缩小的实照相机变大蜡烛在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或蜡烛在焦点以内不能成实像:或物距小于焦距不能成实像)【解析】【分析】【详解】解:(1)[1]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所以此时应调节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髙度(或光屏向上调)。

⑵[2][3]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加处,u = 35c加,V = 20cm»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工作的。

(3)⑷小明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移动一段距离,物距减小,移动光屏位宜又岀现淸晰的蜡烛像,这个像的大小与原来像相比将变大。

(4)⑸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是因为可能是物距小于焦距,此时成虚像;可能是物距等于焦距,此时不成像:可能是物距略大于焦距,此时像距非常远。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 m OIIIIlIIIlIFIlII 川 I ]川 IIIIllFl ∣η∏∏∣l∏∏l∏ψffl∏∏ψl ∏∏∏ IFl 川I川卩∣∣∣川屮川IIIHl LnlO 20 30斗0 50 60 70 80 90 IClO(1) 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之所示,则烛焰的像将成在光屏的 ______ (选填“上方”或“下方”);(2) 调整好蜡烛的高度后,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淸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3) 图乙中,若把蜡烛移到42Cm 刻度线处,此时需要在&点处向 _______ (选填“左”或“右”)观察,才能看到烛焰的像。

【答案】IO 上方放大左【解析】【分析】【详解】⑴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即凸透镜的焦点,焦点 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俵距,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40Cm-30Cm=IOCm(1) [2]如图乙所示,蜡烛焰心、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蜡烛焰心低于透 镜、光屏的中心,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成像在光屏的上半部分。

(2) ⑶如图乙所示物距小于像距,且在光屏上能够得到实像,故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 于两倍焦距,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 ⑷若把蜡烛移到42Cm 刻度线处,此时物距u=50-42cm=8cm此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在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承接不到,只能在凸透镜的 右侧看向凸透镜才能看到像•即此时需要在人点处向左观察,才能看到烛焰的像。

(1) 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IOCm o 某次实验情形如图甲所示,此时光屏上恰好得到烛焰淸晰的像,则物距P _______ cm,烛焰的像应为图乙中的 ________ ,生活中的 ______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2) 在图甲所示实验情形下,紧靠凸透镜加放另一透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保持蜡烛2 OCIn 30 40甲4・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凸透镜的位宜不变,只将光屏向右移动又重新得到淸晰的像,则所加的透镜为_________ O 【答案】30 C照相机凹透镜【解析】【分析】【详解】⑴⑴由图甲可知,凸透镜在50Cm刻度处,蜡烛在20Cm刻度处,则物距u=50Cm-20Cm=30Cm[2] ⑶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且光屏上成淸晰的像,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烛焰的像应该是图乙中的C,生活中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4) ⑷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将光屏向右移动又重新得到淸晰的像,即相对于没加透镜之前像距变大了,说明成像光线被扩散了,所以加的透镜为凹透镜。

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IOcm,按照实验要求安装好实验器材,如图所示。

(1) 点燃蜡烛,当蜡烛、凸透镜在图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淸晰的像。

(2)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移回至50Cm刻度处,把蜡烛移至25Cm刻度处后,再将光屏向 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到适当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淸晰的_________ (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答案】不能右倒立放大【解析】【分析】【详解】⑴⑴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IOcm,如图所示物距u=30Cm-20Cm=IOCm 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此时光屏上不能成像。

(2)[2][3][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移至15Crn刻度处后,此时物距Ii = 30Cm 一15cm = 15cm物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两倍焦距,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两倍焦距:由题意可知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淸晰的像*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IOCm O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豊如图所示。

(1) 点燃蜡烛后,在调整过程中,应调整光屏、凸透镜或烛焰,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 上:(2) 当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最淸晰的倒立、__________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实像;生活中我们使用的__________ 就是利用了该原理(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3) 小明将自己的一个近视眼镜片放在图中烛焰和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应将光屏向__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再次呈现淸晰的像:(4) 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可将凸透镜向—(选填“上”或“下”)移动,以便使像仍成在光屏中央:(5) 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 _________ (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

【答案】同一髙度缩小照相机右下完整的像【解析】【分析】【详解】(1)⑴为了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像最好成在光屏的中心,只有透镜、光屏、烛焰中心在同一高度上,才能整个实验过程中像能成在光屏中心。

⑵[2]⑶观察图像可知,成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的缩小的像。

照相机就是利用这种成像情况工作的。

(3) [4]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此时像的位置远离凸透镜了,因此,为了让像成在光屏上,必须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即向右移动。

(4) ⑸蜡烛燃饶变短的过程中,它发出的通过凸透镜中心的光线在光屏上的落点就会向上移动,因此,要想像依然成在光屏的中间,需要将透镜向下移动。

(5) ⑹将透镜遮住一半,只是减小了通过透镜的光的强度,像变得模糊一些。

但烛焰发出的光通过透镜其他部分依然能在光屏上成完整的像。

7. 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髙度。

(F和尸为凸透镜的焦点,P和严到凸透镜的距离为二倍焦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淸晰倒立的________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生活中的______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2)下表中是小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①实验所用的透镜的焦距为______ :②第2次实验后,小明将一远视眼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左侧,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③交流数据过程中,老师指出表格中第_______ 次实验数据是编造的,请你写出老师做岀判断的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左缩小照相机IOCm靠近4物距等于焦距时,凸透镜不成像【解析】【分析】【详解】(I)IIK2]依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2倍焦距,因此应将光屏向左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