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2000字西游记主要内容
读西游记读书笔记字(精品6篇)

读西游记读书笔记2000字(精品6篇)读西游记读书笔记2000字篇1我想咱们大家一定都读过《西游记》,其中的主要人物主要是唐僧师徒三人。
唐僧是一个来自东土大唐要到西天求取真经的僧人,他心地善良大慈大悲。
大徒弟孙悟空神通广大,曾经大闹天宫,最后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
二徒弟猪八戒来自高老庄,是一个好吃懒做一遇到危险就想分家散伙的人。
三徒弟沙僧家住流沙河,是天上的卷帘大将下凡。
一路上,他们降妖除魔,历经千辛万苦。
有一次,他们四人来到了一片树林里,孙悟空去采摘野果,临走时,他围绕唐僧画了一圆圈,并告诉唐僧千万不要出去,否则会被妖怪捉走。
孙悟空还让两个师弟一定要保护好师父。
孙悟空走后不久,一个叫白骨精的妖怪就来了,她变化成一个小姑娘悄悄来到唐僧身边,引诱唐僧从圈中出来。
唐僧就忘了孙悟空的嘱咐从圈中走了出来。
唐僧从脚刚迈出圈外,白骨精就把魔爪伸向了唐僧,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孙悟空回来了,他一棒子就把白骨精打死了,小姑娘的摔倒在地,白骨精化成一股烟逃走了。
唐僧肉眼凡胎不知道那是妖怪以为是真人,唐僧一看孙悟空打死了人,他非常生气,狠狠地批评了孙悟空,要他保证以后不再伤人,才肯罢休。
白骨精不甘心,又变成那个死去小姑娘的妈妈说是来找她的女儿,想趁机抓走唐僧。
可是又被孙悟空识破,一棒子又给打死了,白骨精又化成一股烟跑了。
唐僧见孙悟空打死了两条人命,他就要赶孙悟空走,在猪八戒和沙僧苦苦相劝下才留下了孙悟空,并说如果孙悟空再打死人一定赶他走。
师徒三人来到一个村庄,此时白骨精变成一个老头,自称是那个小姑娘的爸爸要找他妻子和女儿。
孙悟空再次识破白骨精的诡计,举起金箍棒要打老头。
唐僧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念起了紧箍咒,孙悟空疼痛难忍在地上打滚,可他还是忍着疼痛打死了白骨精。
这回白骨精真的死在了孙悟空的金箍棒下,可是唐僧却再也不能原谅孙悟空,写下贬书把孙悟空撵走了,孙悟空含着眼泪告别了师父和师弟。
读了《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我深有感触,被孙悟空的忠心和执着感动,也埋怨唐僧不识妖精,冤枉了孙悟空。
西游记读后感2000字左右范文5篇

西游记读后感2000字左右范文5篇西游记读后感余忆幼时,四大名著常见余学所。
《西游记》乃最引余之一,其异于他之著,乃神魔纪实志怪之大篇也。
吾常阅此书至陈,奉此书于隅读,不忍释手,又常与他人荐与此书。
岁月易得,忆初执此书以来至今已有十余年,然书中之佳情仍使吾尤记。
此书有四主:僧人唐玄奘、妖猴孙悟空、天蓬元帅猪八戒、卷帘大将沙悟净。
每角皆有其自然之性,在远途人人得而异之,协力破难取得经也。
然自一言,此书不可纯概为一游记,其精在之于妖孽之奇、师徒之情、协作之力。
此正乃西游一作神奇之至,与他书不同之处,亦使之为千古之古也。
书中最盛者,悟空也。
悟空之形甚可言之为全书之象,其在西行中为主伏魔者。
其性急,易躁,活泼、忠、嫉恶,此常与其多困也。
其师会之不听劝言,则大念咒制之。
师之温和与其之急躁成书中一对相衡也。
悟空尝为齐天大圣,以大闹天宫之罪贬于奇石裂缝中,迫压五百余年。
玄奘途经此地救之,遂成师徒,不意日后此妖猴乃伏魔之圣。
悟空学长生之道、变、筋斗云七十,一个筋斗翻十万八千余里。
火眼晶睛亦可辨善恶,然其之断常为善师之误,发多师徒之隙,成书中引人处其一。
然则悟空仍为性情中人,其亦有柔情也。
吾记书中十回载曰,师徒二人自五行山下遁入小黑屋,互倚于陋梁之下,悟空夜潜与师覆衾。
在后之西路,悟空以其能护师,其师徒之情贯文者每一合。
舍此再言此书辅角猪八戒,自是宫中“天蓬帅”,掌河水府。
因戏嫦娥怒帝,被罚下人。
而误投猪胎修炼为精,在高老庄上三女高翠兰后被悟空筋斗云降伏,遂随从西行取经。
八戒谨厚木,怯,且贪小利、色,然性善。
吾私以为该角色乃调气又推情节者,以其最有人伦之真善美丑也。
于西行途中,常以贪食贪色与师徒四人致多难矣,故称其为推情之角色。
而师弟沙悟净似乎庸无奇者,忠厚然劳而无主,西行途中司马负重,师徒争中永持中立意。
然遇要时辄献出己力,亦为团队中不可或缺者。
书中另一盛者玄奘,性与悟空衡之,为人诚善,皈佛门,慈祥。
然心怯,迂,识鉴差。
《西游记》读后感2000字,读西游记有感2000字(篇二)

《西游记》读后感2000字,读西游记有感2000字西游记读后感2000字(一)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吴承恩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着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
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
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
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那四本厚厚的名着,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须修读的。
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剑影,勾心斗角,爱恨缠绵,都不适合此时阅读,于是再次翻开了《西游记》,进入了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受和启示。
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语言;有人干脆把它当作道德修养小说或政治寓言。
但在我看来,它什么都不是,它只是游戏之作,是一个单纯的神话世界。
西游记读后感2000字_心得体会

西游记读后感2000字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西游记读后感2000字,感谢您的阅读!篇一:西游记读后感2000字《西游记》经无数民间艺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劳动之后,于明朝中叶,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编撰而成。
是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作品写于明朝中期,当时社会经济虽繁荣,但政治日渐败坏,百姓生活困苦。
作者对此不合理的现象,通过故事提出批评。
此作品共一百回,六十万余字。
故事叙述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
是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也是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的巨着。
《西游记》此巨着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艺术形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
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
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成为机智与勇敢的化身。
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和反抗者,它好动,调皮,武艺高强,勇敢机智,疾恶如仇。
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
它一路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打败妖魔,把师傅从危难中救出来,但唐僧却有些看不清事实,被妖怪伪装成的善良表面所蒙蔽,责怪悟空杀了他们,念紧箍咒,甚至把它赶走,但它还是对唐僧非常忠心,一路保护着,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师徒四人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
孙悟空终于修得正果,加封斗战胜佛。
猪八戒的本事比孙悟空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却也是不可缺少的人物之一,它有着一身毛病,好吃懒惰,爱占小便宜,怕困难,总是退缩,它相对来说小脑筋比较多,我很清晰记得有一集,某条河流结了冰,但这样马就不容易前行了,当大家都在困扰之时,猪八戒立即就说可以给马蹄裹上布,增加摩擦力。
但在妖魔面前,担着保护师傅的重任之下,他也会扛起他那把九齿钉钯,勇敢的与妖魔作斗争。
西游记读后感(精选15篇)

西游记读后感(精选15篇)西游记读后感(精选15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西游记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游记读后感1一放暑假,我就嚷嚷着让我妈带我去新华书城买几本书。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本著名的古籍《西游记》抬头。
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很久很久以前,一只石猴从石头里跳了出来。
它来到郭华山水帘洞,在猴子面前展示它高超的技艺,成为一群猴子的国王。
然后来到山上,跟一个法术进阶的师傅学了很多法术,去东海龙王那里拿了个金箍棒,一路回来杀了妖怪,取名孙悟空。
后来他以毕的身份来到天宫,激怒了玉帝,把它放在炉子里成为批判的目光。
如来大师把它压下山。
唐僧救了它,收它为徒。
他认出了高老庄和流沙河的两个弟弟,猪八戒和沙僧。
就这样,四位师徒在八十一难中历尽艰辛险阻,却没有退缩,终于得到了真经。
看了《西游记》这个故事,受益匪浅,明白了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持之以恒,努力克服,尤其是在学习上,争取最后的胜利。
西游记读后感2《西游记》是古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的巨著。
孙悟空就是全书最光辉的形象,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在西天取经的路上表现出见恶必除的精神。
唐僧是古国礼数的经典代表,他有着君子之风,但他也会轻易听从小人的意见,没有危险意识,缺少应变能力。
唐僧代表着一种前进的方向,是经典的完美主义者。
八戒性格温和,力气大,嘴甜。
但他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好进谗言。
他知错就改,对师傅忠心耿耿。
沙僧外貌丑恶,但是个性比较憨厚,忠心耿耿。
他正直无比,任劳任怨,从不左顾右怨。
《西游记》主要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唐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达到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取得真经。
西游记读后感3《西游记》这篇名著我不知道看了多少遍,读了多少遍,电视里看过动画片,电影院看过电影,小学老师让带书到学校读过,没想到了初中谢老师又让看《西游记》而且一连看了好多天,但是我每次看都有对这本书不同的理解和感触。
关于西游记读书心得2000字(通用9篇)

关于西游记读书心得2000字(通用9篇)关于西游记读书心得2000字篇1《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吴承恩先生的杰作,讲述的是一个泼猴和唐三藏及师弟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这本书我虽然看了一遍,但是以这本书编辑的电视机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它给人一种百看不厌的感觉,让人看了就喜欢上了它。
这本书把一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泼猴勾勒得栩栩如生,写它从天不怕地不怕变为一个恭敬的猴子,为了师傅的安危他奋不顾身,他并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惰,也不像沙僧那样憨厚,作者更是借助他这一点勾勒出孙悟空的大智大勇,自从唐三藏把孙悟空从五指山解救出来到取得了真经,这期间经理九九八十一难,每次劫难都是孙悟空全心全意去解救师傅的,最后才圆满的取回真经。
在打白骨精这一回里,他三次打死变为人形的白骨精,而被师傅气的念紧箍咒,唐僧是凡人他并不知道那是妖怪,悟空的解释他完全不听,而是念他的紧箍咒,疼的孙悟空满地打滚,最后唐僧还要和孙悟空断绝师徒之情,孙悟空被迫无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是孙悟空心理并没有怨恨师傅,更没有去报复师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理,而且心理总是想着师傅的安危,可见他对是师傅的真心.这一路上他们经历艰难险阻,不管多累,多饿,不管妖怪是多么的阴险狡猾他门都一一打败他们,把师傅从危难中救出来。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多了总是有好处的,在当今的社会里没有文化是不行的,会被社会淘汰,从我们呱呱落地,父母就教我门说话,识字,等大一点儿他们又教我们怎样做人,我们在学校里不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只有学会了怎样做人,才能学会更多的知识,才能广交益友,可见书何其的重要。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须修读的.我自然不能免俗.而我最爱的,就是《西游记》.它光怪陆离,色彩斑斓,它又振奋人心.读完《西游记》,最感动于孙悟空,我惊叹这个英雄."英雄"有许多不同的解释.《辞海》中说英雄是杰出的人物,曹操说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胸,《英雄》中则描绘了英姿飒爽,舍小我求大我的一群英雄.我认为,英雄是那些顽强地掌握自己命运,并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的人。
西游记读后感2000字(共10篇)

西游记读后感2000字(共10篇)随着年龄的增长,《西游记》带给我们不再是对神话的幻想,它令我善良,宽容,嫉恶如仇,有面对困难的勇气。
感谢吴承恩,是他用他那超凡的想象力为我们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梦,一个充满离奇,曲折,梦幻的梦妖为鬼域必成灾。
西行途中的妖魔,决不仅仅是一般困难的化身,而大都是代表着一些危害人民、无恶不作的封建黑暗势力,具有一定的现实生活的真实内容。
过去曾有人把妖魔指为农民造反者,而现在仍有人把妖魔美化为敢于触动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秩序的娇魔。
这些说法,实在非常牵强。
实际上,《西游记》里的妖魔都是一些超越了常人的特殊阶层,他们与仙佛一样,是可以长生的,是拥有法力的,而这里的所谓法力实际上就相当于现实中的权力。
所以与其将他们看做是农民造反者,更实际的划分应该是将他们看做神这个大范围的一员,他们其实就是神里面的蛀虫。
不但不为民谋福利,而且时常劳民伤财,大肆搜刮剥削。
孙悟空,就是这些蛀虫们的克星。
他对付这些人从来都不手软,尽管许多时候并不被唐僧所理解,他仍是义无返顾地将他们扫除。
哪怕事后又被满天仙佛将妖魔领了回去,甚至招致唐僧狠心驱逐,除害护航之心全不曾改。
从东土到西天十万八千里,遇到的妖怪头子就有几十个,但他一条金箍棒打遍西天世界,令妖魔鬼怪闻风丧胆。
并且他同妖怪斗争,大多数都是主动进攻,只要一听说妖怪扰乱人间,就决不放过。
收伏八戒之后,他就对引路的高才说: 以后但有妖精,多作成我几个,还有谢你处哩。
第67回驼罗庄主人请悟空捉妖,悟空当即向上唱个喏道: 承照顾了。
八戒在一旁就这样说: 你看他惹祸!听见说拿妖怪,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热。
很能说明悟空斗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此外,作者一再通过书中人物之口,赞扬孙悟空专救人间灾害,与人间报不平之事。
在通天河畔,他不仅救下了两个祭赛妖精的幼儿,而且除灭了妖怪,免除了老百姓世代的灾害。
比丘国、朱紫国等故事,都是孙悟空主动进攻,为民除害。
他每次捉住妖怪头子之后,总要把小妖消灭干净,以免给百姓留下祸患。
《西游记》读后感2000字(精选3篇)

《西游记》读后感2000字(精选3篇)《西游记》2000字篇1看了一辈子了,偶像还是孙悟空没有人会忘记孙悟空的,亲爱的孙悟空。
西游记的电视剧,每一个中国小孩都看过三遍以上吧?他在花果山上横空出世,到东海龙宫找兵器,把欺负过哪咤的东海龙王耍得团团转,抢这个坏蛋最心爱的宝贝“如意金箍棒”。
金箍棒和紧箍咒都有一个“箍”字,小时候分不大清,所以对金箍棒印象也不大好。
实在太恨紧箍咒了。
观音这个货,见不得别人快活。
想当年孙悟空他大闹天宫,一口气吃掉太上老君八十葫芦仙丹跟吃炒豆一样,吃了王母娘娘苦等了上万年的仙桃跟吃饭似的。
每次看到玉皇大帝派孙悟空去看桃园这一节就乐不可支。
人家可是猴子啊,真是老糊涂。
十万天兵天将不在话下,什么四大金刚,这菩萨那星星打杀起来跟玩似的。
何等威风!我要是一只花果山上的小猴就好了,我们老大从天上带回来仙酒仙果,一声吆喝:孩儿们!大家吃喝玩乐,不醉不归,不叫我们上学,不要我上进,从不体罚,女孩们新鲜活泼,男孩们风趣健壮。
有活一块干,有酒一起喝,没事跟其他山头的小妖怪打打架,天塌下来有神通广大的老大顶着,简直是,啧啧啧啧。
想想看,孙悟空走后,这帮小猴子该多么想念他们老大啊!!到现在看到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那一节,五百年冬去春来,头上一会儿长了野草,一会覆上白雪,近在咫尺的果子够不到,痴望着天空的飞鸟一望一春秋——“他多想,多想是棵小草,染绿那荒郊野外,哪怕是野火焚烧,也落个逍遥自在。
”就心酸得不行,要是和小孩们一块看,索性哭成一片。
唉!“蹉跎了岁月,伤透了情怀,为什么,为什么,偏有这样的安排?”听说蜘蛛侠在美国孩子心中的地位相当于孙悟空在中国孩子心中的地位。
我十分怀疑,蜘蛛侠有意思吗?能让小孩子有这种归宿感吗?在我看来,天庭的生活无趣得很,一万年才开一次蟠桃趴体,看看歌舞,炼炼丹。
天蓬元帅向美女嫦娥示一下爱,立刻被很正经的老娘们哭哭啼啼告了一状,并贬下凡尘,还投到了猪胎,长出猪脸,再也没有他至爱的美女会向他多看一眼……(爱美有什么错!)卷帘大将只不过失手打翻了琉璃盏(只不过就是一盏灯啊!)就被扔进弱水三千的流沙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读后感2000字西游记主要内容【导语】《西游记》是吴承恩的经典代表作,该书主要讲述了唐僧带领孙悟空、猪八戒以及沙和尚历经81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一部西游记,传承了多少年,其中的故事让多少人神迷,孩子们喜欢看,大人们也乐于接受,几十集的电视剧,翻来覆去几个电视台轮着播,年年播,却还是观众不减,有人看了好几遍,甚至十来遍还不厌倦,小孩子更是在暑假里一个台一个台地轮着看,前后看得都能倒背如流了,也还是不觉乏味。
大人们若是看上一会儿西游记也不会觉着不舒服,倒是感觉很温馨和舒坦。
是什么原因呢?有人说,是因为这部作品里面饱含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实现了人们的理想,把现实中不可能做到的如飞来飞去、上天入地等都变成了可能,而且每次都体现了惩恶扬善的特点,符合人们的心理,这样曲折的、又是圆满的、又带喜剧性色彩的作品自然受人欢迎了。
孩子们喜欢看更是因为它符合了孩子大胆的想像的要求,富于幻想和神奇是它的特点。
它能满足人们猎奇的需要,也能体现中国神话的传统文化,更是人性美的体现。
但西游记同时也是一部叛逆宣言,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喜爱它,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它,也接受了叛逆。
它让人愉悦的是它实现了现实中人们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它让人快乐的是它体现了弱者对强
者的胜利,它让人激动不已的是正义得到伸张、罪恶得到惩罚,它令人向往的是自由自在、无所不能的神通,以及在战胜邪恶时的痛快淋漓。
所有这些,都是它的叛逆的体现。
纵观整部西游记,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妖孽似乎都与菩萨或佛有关,有的是他们身边的一样小东西下凡危害人间,有的是他们管理疏漏而酿下的祸根。
比如太上老君的坐骑就因为仙童打瞌睡,逃到下界为妖,一直要到孙悟空上天质问才被发现,才去降服。
像嫦娥的玉兔也会下界祸害公主,甚至要逼唐僧成亲。
就连观音菩萨身边也有下界祸害百姓的孽畜。
这些高高在上的神仙们,是三界众生的仰慕者,也即是神话世界里的 __,都是得道者,乃以清明自居,而今下界为害的大多是他们惹出来的,不能不说是一大讽刺,即便他们不是怂恿者,却也有管理不当之罪,孙悟空多次与妖孽斗争的过程,其实也是与当今的 __们的爪牙的斗争。
孙悟空是一个十足的叛逆者。
他天不怕,也不怕,有一身玉皇老儿都奈何不得的本事,他在与众神、众妖的斗争过程中,反而不断地增强了自己的本事,磨砺了自己的意志,变得愈来愈强大。
他的每一举动,都凝聚了人们心中的愿望。
人们内心里都希望真善美的存在,歹毒凶狠的消亡,但现实中往往好人都斗不过坏人,得道的大都是心底并不善的人,于是,他们寄希望于这样的文艺作品,孙悟空帮人们实现了这一梦想。
他杀妖魔真是酣畅淋漓、痛快不已,那种嫉恶如仇
的态度着实令人振奋,他有这颗心,又有这个能力,这就让除恶变得富于游戏性,观赏起来也更惬意,而无压力感了。
不过,光是孙悟空还不足以反映叛逆的鲜明特征,它要加上唐僧这个卫道士来捧场。
唐僧起到了一个靶子的作用,没有他,叛逆也就没了太多的意义,说他是阻碍也可,说他是动力也可,说他是对象也可,总之,他让孙悟空的叛逆有了一种依托。
唐僧的善良让人想到愚蠢,也警示人们善未必就是正确的,人还是要分时间场合而行善的。
因他的存在才会有各种阻碍的发生,也才引来了各路妖怪,让孙悟空有了施展的空间。
同时,他的 __也可以看作是社会上层套在像孙悟空这样的人身上的制约,尽管如此,孙悟空该出手时还是出手了,也体现了他一向来的不屈的个性。
尽管这是一部叛逆宣言,但里面却还是刻画了许多的无奈。
孙悟空法力再大,也逃不出如来的手心,最后,还得听命于如来,还很高兴地受封成“战斗胜佛”。
这里,其实像社会一样,它是有制度在的,整个都有规矩,告诉我们叛逆还只是小范围的,个别的,而非动摇整个根基。
其实,我们看到如来手下的佛在让唐僧进入之前就索要贿赂,拿了唐僧的金钵,在佛前还一脸虔诚,作品之所以要这样展示,无非告诉我们即使是天庭,即使是佛界,也是不纯的,各种不正当竞争仍然存在,各种关系依然会有。
我觉得西游记就是一部叛逆宣言。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