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从概念上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包含两个方面:半殖民地性和半封建性。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含义是不完全的殖民地社会和不完全的封建社会。
首先,明确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和压迫,丧失部分主权。
在政治上表现为主权不能完全独立,部分地丧失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内河航运主权、外交主权等;经济上表现为逐步沦为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部分地丧失贸易主权、关税主权等;文化上表现为殖民半殖民文化的出现,资本主义列强以宗教侵略为先导,创办教会学校,培养为其服务的各种人才等。
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首先呈现出来的是半殖民地特征。
这是因为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开始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主权部分丧失。
其次,明确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属性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后期出现新民主主义成分,但封建剥削制度仍占主导地位。
半封建特征在政治上表现为地主阶级已不能完全掌握政权。
近代前半期是资产阶级要求参与并垄断政治权利,并为之进行斗争。
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以及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
近代后半期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及其依附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斗争,他们要求建立代表本阶级属性的政权,以排除封建地主阶级。
如国民大革命,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等。
这些斗争无一例外都在逐步剥夺地主阶级的统治权。
在经济上表现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发展和壮大,以及中共民主政权里通过土地革命或改革而出现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它们都在冲击或废除封建经济成分。
文化上,前期表现为资产阶级文化的出现、发展,如戊戌变法前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辛亥革命后出现的新文化运动等;后期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它们都在冲击、否定着封建文化。
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特点

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特点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特点。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基本是范围,具体答题时视情况缩减)(1)社会性质的改变P12 第二段和第四段以及第七段(2)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P14第三段和第四段第一句以及第五段的第一句P15第一段的部分和第二段的部分(3)主要矛盾P16倒数第8行到本页最后以及P17页第一二段3你认为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特点

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特点。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基本是范围,具体答题时视情况缩减)(1)社会性质的改变P12 第二段和第四段以及第七段(2)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P14第三段和第四段第一句以及第五段的第一句P15第一段的部分和第二段的部分(3)主要矛盾P16倒数第8行到本页最后以及P17页第一二段3你认为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知识点1 :近代中国国情(1).近代中国的国情和社会性质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知识点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表述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①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②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③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④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力量之一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
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①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①鸦片战争后, 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加速了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 中国领土主权遭到更为严重的破坏。
③甲午战争的爆发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
《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 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 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 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 《天津条约》又开放了 10个口岸, 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 而不需要重新课税, 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 开放天津; 《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
《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 勒索白银 2亿两, 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
中俄《爱晖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等共侵占中国领土 150多万平方公里。
《辛丑条约》规定, 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 12 处“留兵驻守” ,勒索到 4.5亿两白银, 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 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 “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中美《望厦条约》取得并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
3社会的特点①政治上:中国不再是一个完整独立的国家, 领土与主权的完整遭到严重破坏, 司法于行政的统一不复存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二重性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这段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产生、发展,到完全形成的时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具有二重性特征的现象总领中国近代史全局,如何认识、理解这一概念以及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所表现出来的二重性现象,是中国近代史教学的关键。
本文就此试作分析。
一、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共存社会经济性质是判定社会形态的最重要因素,近代中国经济的半封建性决定了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前,封建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中国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比较完整的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外国资本主义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料提供了便利条件,通商口岸成为它们进行掠夺的重要基地。
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向中国输出商品,因其采用机器生产,价廉物美,在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同时,也冲击了中国的手工业生产,使许多手工业工场无法维持,纷纷破产。
另一方面,外国商人为了最大限度地掠夺中国原料,纷纷在中国设立洋行,收购大量的丝、茶,有些地区甚至把种植传统的粮食作物改为种植适合外商需要的茶桑。
这样,中国传统的农业经济已经逐渐从属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经济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外国商品的大量倾销和对中国的原料掠夺,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使中国某些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破坏了封建经济的完整性,也就是说,沿海地区的部分封建经济逐渐被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所取代,中国形成了封建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共存的局面。
按传统的提法,中国的社会性质就是半封建社会。
二、国家主权的存在与丧失共存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处理其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其特征是对内最高性和对外独立性。
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
战前的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国家,清政府可以在自己的领土上行使全部主权,中国的国家性质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是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社会性质

决定社会性质的是社会主要矛盾方小年内容提要:社会性质不能决定社会主要矛盾,只有社会主要矛盾才能决定社会性质。
因为社会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资产阶级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时候,这个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
近代中国,资本-帝国主义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时候,这个社会就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中华民族和人民大众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时候,中国就经过新民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决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一书中写道:“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①。
笔者认为:社会性质不能决定社会主要矛盾,只有社会主要矛盾才能决定社会性质。
毛泽东在《矛盾论》一文中指出:“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②这是我们讨论社会主要矛盾与社会性质关系的理论依据。
首先,认识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变化,必须抓住该社会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
所谓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这是认识近代社会性质变化的起点。
半殖民地的中国,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呈现出极其复杂的情形。
近代中国,曾先后遭受英、美、日等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就必须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
所以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当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国内各阶级之间的矛盾,包括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在内,都暂时降到次要的和服从的地位。
如中国1840年的鸦片战争、1894年的中日战争、1900年的义和团战争期间、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等等,都属于此种情形。
另一方面,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变成了半封建的国家。
封建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对全国的人民大众实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不得不实行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二、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英国商人认为,只要每个中国人的衬衫后幅多用一英寸布料,兰克夏郡的工厂就要忙碌几十年。
“同鸦片贸易比较起来,奴隶贸易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摧残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没有腐蚀他们的思想,没有扼杀他们的灵魂。
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之后,还折磨他的肉体”。
——英国蒙哥马利?马丁
?包世臣说:苏州有10万人吸鸦片。
? 1838年,林则徐说,人口的1%吸鸦片。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36年,外国人估计约有1250万人吸鸦片。
? 1881年,赫德做过一次核查,提出的人数是200万人,占中国人口的0、65%。
大多数当时的人士认为这个数字太低。
?有人认为:19世纪80年代后期,10%的中国人吸鸦片。
3—5%的人烟瘾很大,1890年的数字是1500万人。
丁戊奇荒是近代中国死亡人数最多的大饥荒,死亡一千万人以上。
鸦片的大量种植是重要因素。
(二)殖民主义对半殖民地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法国文学家雨果在1861年给巴特来上尉的信中,谴责英法两国是“强盗”。
他把圆明园与希腊神殿、金字塔、巴黎圣母院并称为“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宝物全部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又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大约在1910年,美国社会学家、威斯康辛大学教授E?A?罗斯来到中国,1911年出版《变化中的中国人》。
在“生存现状”这一章中写道:“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资源,人们也不肯放过。
人们在大海里找到小手指般大的贝类,那些海菜已成为饭桌上的一道主菜,每天在海滩上寻来找去的,就是为了满足那张嘴的需要。
……他们淘干水沟里的水,寻找比手指还小的小鱼。
……穷人饭桌上的主食是红薯。
那些年纪大的、撑着拐杖专门拣取柴禾作为燃料的老汉老妇们,每天蹬着眼睛寻找草和树枝,甚至连小孩子都会细心地拾起地上的落叶。
”
如何评价殖民主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历史发展所起的历史作用?
人们历来有不同的看法。
大体说来,20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学者大多强调促进作用;马克思主义者强调阻碍作用。
60年代以后,西方一部分学者受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对殖民主义采取批判的态度;而原先的马克思主义队伍则发生相反的分化,一部分学者转而对殖民主义持肯定态度。
马克思:不列颠人是第一批文明程度高于印度因而不受印度文明影响的征服者。
尽管他们的行为是受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这种行为是既残忍又愚蠢
,但是他们的蒸气机和科学还是在印度摧毁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摧毁了农村公社的经济基础,由此在亚洲造成了“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
在揭示这个历史作用的同时,马克思进一步指出:
第一,英国殖民者给印度人民所带来的,并不是文明和福祉,而是极其深重的灾难。
因为“当我们把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体面的样子,而在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
”“印度人失掉了他们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这就使他们现在所遭受的灾难具有一种特殊的悲惨色彩。
”
第二,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东方国家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将生长和发展起来,他们将成为西方殖民主义的掘墓人。
第三,殖民地人民不应当充当西方殖民者的驯服的奴隶,而应当为反对西方国家资产阶级的奴役、摆脱西方殖民者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锁而斗争。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一方面对封建经济起了解体的作用,给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另一个方面,又与封建势力一起压迫资本主义的发展。
“美国对华政策的总目的一直是使中国处在这样的状态:要使它衰弱到唯命是听,强壮到能执行命令。
”
——1942年,乔治·泰勒
近代中国有强弱分明的多种经济成分。
●自然经济解体。
●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明显的优势。
●在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占很大比重。
抗战前,产业资本中,外国资本占70-80%;抗战后,官僚资本取代外国资本,处于垄断地位。
民族资本只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黄金时代获得显著发展,所占比重从1913年的11%提高到18%,一直到1949年都是这个水平。
●近代中国畸形的产业机构。
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1920年为4、9%,1936年为10、8%,1949年为17%。
●从总量上看,中国与当时先进国家的工业水平的差距至少在100年以上。
结论:
●从1820—195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虽略有增长,但由于同一时期人口增长幅度更大,所以
这130多年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负增长。
●同期,欧洲、美国、日本,甚至印度等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在增长,整个世界经济中这一项指标的年均增长率约有0、9%,相比之下,近代中国经济增长十分缓慢,
低于世界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