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和奉系军阀的崛起

合集下载

奉系军阀

奉系军阀


• •

两次直奉战争的意义
• 军事上:直奉战争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 海军、空军参加并取 得重大作用的内战 , 新式武器如坦克等纷 纷登场,重炮、重机 枪、地雷的使用均为 之前战争所罕有,死 伤特别惨烈 。 • 政治上:直奉战争以 奉系胜利而告终,从 此直系军阀基本退出 中国历史舞台,北洋 政府开始了张作霖时 代
东北三省的概况
• 关东,俗称东北。位于山海关以东以北,包括辽宁、吉林、 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三市一盟。 • 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是我国的老工 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具有综合的工业体系、完备的基础 设施、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和雄厚的科教 人力资源等优势,是一片极具潜力的富饶之地。土地总面 积78.7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8.2%,人口10715.4万人, 占全国的8.4%。东北三省是我国对东北亚地区开放的窗 口,毗邻的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在资源、市场、 资本、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等方面各有所长。华北是东 北的腹地,有京、津等大都市,有丰富的资源和技术力量, 同时还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是东北经济发展的大后方。
•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 2001年10月14日),陆军 一级上将,曾发动震惊中外 的“西安事变”,周恩来对 其评价是:“民族英雄、千 古功臣”。张学良,字汉卿, 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 汉族,籍贯辽宁海城,祖籍 河北大城。1901年6月3日 (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 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 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 铺)。人称“少帅”,奉系 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另 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 美男子之一。2001年10月 14日,张学良将军因病抢救 无效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 年一百〇一岁。
奉系军阀的灭亡

奉系军阀是如何发迹的

奉系军阀是如何发迹的

奉系军阀是如何发迹的
在国民政府统治期间,奉系军阀张作霖在诸多军阀中算得上“地主”,坐拥几十万东北军,而且装备精良。

那么,奉系军阀是怎样发迹的呢?恐怕能够说得出所以然的并不多。

通过阅读张学良传以及相关史料,总算弄懂了个大概。

1918年2月23日,发生在秦皇岛的一件事情,让奉系军阀张作霖乐开了花儿,赚了个钵满盆满,而彼时的国民政府冯国璋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事情还得从国民政府内讧讲起。

那个时候,冯国璋任中华民国代总统,段祺瑞当国务总理。

我们都知道,上一任总统黎元洪就因为和段祺瑞不和,爆发了"府院之争",现在冯国璋上台,依然和段祺瑞闹不和。

而冯国璋是直系军阀的首领,因此从日本购买了一批军火,计划从秦皇岛上岸,运到直隶装备自己的军队。

为此,冯国璋派出手下吴大全负责处理此事。

而恰巧这时,段祺瑞也积极扩充军力,当冯国璋购买武器装备的机密被段祺瑞的陆军部次长徐树铮探知,便伙同他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时的同学杨宇霆,准备由奉系军阀出面,在秦皇岛将这批军火截获。

得到有此等好事,张作霖便派张景惠率兵前往秦皇岛,直接将冯国璋购买的军火器械全部劫走。

这批军火可是从日本购买,具体数量不清楚,据说可以装备三万多士兵,这冯国璋损失够惨重的。

就这样,奉系军阀得到了这批简直从天上掉下来的装备,战斗力瞬间提升了N倍,成为军阀中响当当的一股势力。

自此,张作霖就当上了奉系军阀总司令,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当然,因探取情报有功,徐树铮因此从陆军部次长一跃成为奉系军阀的副总司令,仅位居张作霖之下。

军阀混战时的中国作文

军阀混战时的中国作文

军阀混战时的中国作文
中国近代以来一直是一个混乱的状态,军阀混战,军阀又分为直系、奉系、皖系等军阀。

其中有一人称得上是英雄,可惜死得有点让人泪目,这个人就是张作霖。

张作霖是响马出身,没上过几天学,但是要我自己的看法就是这个人是中国近代的一位英雄。

可能我说他是英雄,很多人会不赞同,可是我觉得这没什么错。

就论军事实力而言,在当时军阀混战的年代,张作霖奉系军阀的实力可以说是所以派系中的首位。

再论奉系军阀的战斗力,在所有派系中可以排进前三。

另外论将领的实力,奉系中有很多留学的军官,还有其他一些人才,就这些而言,我觉得这个可以算是所有军阀中的翘楚了。

东北三省在近代是列强进攻的前沿,也是日本进攻中原的一个踏板,还是当年苏俄威胁中国的要塞,张作霖虽然在东北没有直接将东北的日军打回家,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了日军,将日军,苏俄军队以及中国的军队相互牵制在东北,让日军没法直接进入中原。

在《少帅》这部剧中就讲述了东北三省在当年的一个情形。

张作霖在其中也有很多的金句,例如“江湖就是人情世故,不是打打杀杀。

”在读张作霖的传记的时候给我一种感觉,那就是这个人在中国近代可以算作是英雄。

张作霖,一生为自己为东北奉献,最后却死在日本人手里,我觉得要不是他死了,日本入侵中国的日子还会再拖几年。

张作霖,乱世的英雄!。

奉系军阀

奉系军阀

奉系军阀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简介北洋军阀派系之一﹐因其首领张作霖系奉天(今辽宁省)人而得名。

主要人物有吴俊升﹑张作相﹑孙烈臣﹑张景惠﹑汤玉麟、杨宇霆﹑张宗昌、韩麟春、姜登选等。

奉系利用民国初年的混乱局面﹐在日本支持下实行地方割据和武力扩张﹐逐步建立了对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的统治。

日本则取得了在东北筑路﹑开矿﹑设厂﹑租地等特权。

在1920年的直皖战争中﹐奉系与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联合﹐击败皖系军阀段祺瑞﹐共同控制了北京政权。

但是由于直奉两系分赃不均,矛盾逐渐加剧,遂于1922年4 月爆发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战败﹐撤回关外﹐宣布“东北自治”。

此后﹐张作霖倚重杨宇霆﹑姜登选﹑韩麟春﹑郭松龄等新派军人﹐编练新式军队﹐并在日本支持下建立海﹑空军和兵工厂;并转而联络皖系段祺瑞和国民党孙中山领导下的广东国民政府,组成反对直系的“三角同盟”。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奉两军在山海关﹑热河激战。

10月﹐直系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直系总统曹锟﹐吴佩孚兵败南逃。

11月﹐张作霖﹑冯玉祥推戴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

奉系重新控制北京政权后﹐势力扩张到热河﹑直隶(今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份及上海市﹐与地方军阀产生矛盾。

1925年11月﹐浙江军阀孙传芳联合闽﹑赣﹑苏﹑皖等省军阀将奉军驱逐出江苏﹑安徽和淞沪地区。

奉系与冯玉祥的国民军的关系也日趋紧张﹐同年11月下旬﹐驻守河北的奉系将领郭松龄在冯玉祥策动下率部倒戈﹐向奉天省会沈阳推进﹐张作霖得到日本的支持﹐将郭军击败,郭兵败被杀。

1926年初﹐奉系与直系重新联合﹐夹击冯玉祥的国民军。

同年11月﹐为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张作霖组织安国军﹐自任总司令。

1927年4月﹐奉系当局搜查苏联驻北京大使馆﹐逮捕并杀害了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国民党左派人士。

同年6月﹐张作霖就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组织安国军政府。

1928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逼京﹑津﹐张作霖败退出关。

东北军内部纷争

东北军内部纷争
郭松龄倒戈事件使得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内部 矛盾空前加剧。杨宇霆也自恃功高,不经张作霖同意,就擅 自与日本签订密约。事后,日方屡次要张作霖兑现密约的 条款,但张作霖始终以推脱之法不肯就范。于是,除掉了不 听话的张作霖,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皇姑பைடு நூலகம்”事件。这个被 称为“九·一八”事变预演的事件,严重动摇了奉系军阀的 军事统治。
2013 年 1 月 总第 186 期 第 1 期
黑河学刊 Heihe Journal
Jan.2013 Serial No.186 No.1
论东北军内部纷争
田晶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辽宁 沈阳 110044)
【摘 要】 东北军是奉系军阀的核心力量,表面上看,它是一个以张学良为首的整体。实际上,东北军内部不
由于连年内战,东北财政危机,社会动荡不安,东北军 内部新旧派系之间矛盾更加严峻。张学良主张与国民党妥 协,但杨宇霆要投靠白宗禧。张学良与杨宇霆、常荫槐特别 是张扬之间的矛盾逐步加深。比如:东北易帜晚宴上,杨、 常二人借故中途退席;在沈阳城,所有的“张家旗”都换成 了“国家旗”,只有杨宇霆家门口还挂着五色旗;杨宇霆还 经常在背后说:“他(张学良)每天注射毒针甚多,将来必会 自毙。”后来,张学良从蒋介石处得知白崇禧劝杨“推翻张 学良,取而代之,并愿予以助力”,杨同意了。蒋介石建议张 学良“先下手为强”,面对杨宇霆背叛自己的证据,面对杨、 常对自己权位和生命的威胁,面对杨宇霆想“取而代之”而 不断紧逼的步伐,张学良在老虎厅枪杀了杨、常。随着杨宇 霆被杀,“士官派”内部人人自危。
虽然,“士官派”和“陆大派”之间的矛盾因为杨宇霆被 杀而得到平息,但不等于矛盾就此完全解决。以袁金铠为 首的“元老派”,为图自保,想要投靠日本,在东北建立独立 王国。张宗昌、褚玉璞领导的奉军军纪败坏,张学良命令其 在原地接受国民政府军整编,他们不仅不从,还私下与日 本勾结,企图图谋不轨,而此时的日本帝国主义更是虎视 眈眈,等待时机。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北洋军阀史:奉系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北洋军阀史:奉系

二、夫妇殉难:血 染巨流河
四、把持中央:直 奉联手攻克南口
三、连锁反应:与 冯玉祥的新仇旧恨
五、末日高升:不 过是回光返照
序篇:铁血与浪漫
一、兵退直隶:四面 楚歌中的奉系
二、晋奉反目:傅作 义困守孤城
三、颓势难挽:北伐 军兵临城下
四、仓皇北顾: 皇姑屯枭雄归 天
五、东北易帜: 从此天下知汉 卿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北洋军阀史:奉系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政客
巨匪
奉系军阀
序篇
皇姑屯
反目
杜立三
史奉系
张作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战争 绿林
北洋
军阀
易帜
北伐军
日子
颓势
枭雄
版本
内容摘要
用不太正经的方式讲述正儿八经的历史:奉系兵痞不怕事、皖系政客爱权谋、直系秀才会用兵。民国闹剧多, 能把人看乐!奉系军阀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直奉战争之前,这时的奉系军阀江湖气更 浓,按照绿林的方式管理队伍,打仗的时候往往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纯粹是打群架的套路;第二部分是第一次 直奉战争以后,张作霖在东北卧薪尝胆,部队也逐渐走向正规化,到第二次直奉战争的时候,入关的奉军已经是 一支铁打的部队;第三部分是皇姑屯以后,少帅张学良掌管东北军,此时的东北军就不再是军阀部队,而是国民 革命军。如果打个比方,皖系军阀是一帮政客,直系军阀是一帮秀才,那奉系军阀就是一帮混不吝。皖系军阀要 打仗,必然是先找人借钱,有了钱有了枪有了优势才敢开打;直系军阀是先开会,怎么打都商量好,然后点兵派 将出去开仗;奉系军阀则不然,张作霖只要拔出枪来跳到桌子上,奉军摔了酒碗抄起家伙就能出去干。直皖军阀 是“说完了再打”,而张作霖则是“打完了再说”,所以北洋军阀中真正靠枪杆子说话的,其实只有奉系这独一 份。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各个地方、省份分别被哪些军阀占领?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各个地方、省份分别被哪些军阀占领?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各个地方、省份分别被哪些军阀占领?这个问题过于宽泛了——毕竟从1912年1月1日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民国存在了37年9个月,而在这期间各地各省几乎都出现过易主现象,很少有军阀能够始终占据一地。

有鉴于此,我打算以省为单位为大家一一道来:东北黑、吉、辽三省以及毗邻的热河省由奉系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占据,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东北易帜,从此东北地区在形式上被纳入南京国民政府的管辖,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苏军接管东北,后又将其移交国民政府。

直隶省(今河北省)自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为直、奉、皖三系以来直至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为止由直系军阀冯国璋、曹锟占据,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转归奉系。

北伐战争后奉系势力退出直隶,随后直隶省改名河北省,由晋系阎锡山占据。

京兆省(今北京市)自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为直、奉、皖三系以来由皖系段祺瑞占据。

北伐战争后北京改名为北平,京兆省建制被撤销,并入河北省,由由晋系阎锡山占据。

1913年二次革命时期赵倜奉袁世凯之命率部进入河南,后又追剿白朗起义军,因功授河南护军使,1914年督理河南军务。

袁世凯死后任河南督军兼省长,成为河南的土皇帝。

1920年直皖战争时期赵倜拥直反皖。

战后直系大将吴佩孚将赵倜排挤开,从而成为河南省的新主人。

北伐军击败吴佩孚后河南又转入冯玉祥的西北军之手。

山东省自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为直、奉、皖三系以来由皖系段祺瑞占据。

1920年直皖战争后直、奉两系接管了皖系的政权,与此同时山东也成为直、奉两系争夺的对象。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系张作霖接管了山东,但由于山东距离张作霖的大本营相对较远,所以张作霖任命为山东军务督办,张宗昌成为山东的实际治理者。

北伐战争后奉系势力退出山东,冯玉祥的西北军接管了山东。

“东北王”张作霖成功的五大法宝

“东北王”张作霖成功的五大法宝

“东北王”张作霖成功的五大法宝张作霖出身穷苦,读书不多,青少年时期混迹乡闾,多业为生,后来又参加了毅军。

甲午战争后,毅军奉命驻防关内,张作霖也结束了自己的军队生涯,先后在赵家庙、中安堡和八角台一带当起了“保险队”(类似今天的保安团队)的头目。

1902年,张作霖接受了新民厅的改编,成了清军的正式官员。

此后,他扶摇直上,先是做了清军巡防营统领,又通过参与镇压辛亥革命,乘机进入奉天统治中枢――省城,并摇身一变成了民国新贵。

接着,他因缘际会,一跃而为民国师长、奉天督军兼省长、东三省巡阅使,成了掌管东北三省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

张作霖为何能从一个贫苦流浪儿变成说一不二的“东北王”?他何以能够在乱世中崛起进而据守东北?请看张作霖成功的五大法宝。

一、把握机遇顺应潮流1901年春天,奉天当局采取“剿抚并用,以抚为主”的方针,开始对辖境内的大小匪股和各种武装力量进行整顿。

虽然张作霖的保险队当时发展得顺风顺水,但一直以来,张作霖的内心非常清楚:自己拉起的这支队伍,不管叫民团,还是叫保险队,说白了都是乱世当中民众为求自保的一种民间组织。

虽然以手中现有的力量可以称雄于一时一地,但如果与官府对抗,必将失败无疑!在得知奉天当局的政策后,张作霖审时度势,立即着手被招抚前的准备。

在张作霖的如意算盘中,他既愿意被朝廷招抚,还想在招抚之后继续控制他的私人武装。

这在当时并不容易做到,经过一系列努力,张作霖做到了。

一是因为他本身拥有一定实力的武装;二是张作霖善于结交文人,地方乡绅都愿意替他作保;三是与其他保险队相比,张作霖在当地具有良好的口碑。

1901年,张作霖在八角台站稳脚跟后,人马得到空前发展。

短短几个月,张作霖的保险队就发展成了与冯德麟、杜立三、金寿山等并立,分霸辽西的一支武装。

至迟在1902年春天,新民厅就将张作霖列在了拟招抚的行列。

招抚前将近一年的考查期里,张作霖极力表现,引起了地方官员对他的好感。

他“守御惟力是视,令别处盗匪不敢轻入”;经安抚后则“诚心向善,不扰乡民”;助官剿匪更是不遗余力,战绩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作霖和奉系军阀的崛起
民国初年,中国天下大乱。

东北一隅,亦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就在这一时期,在东北这块黑色的土地上,逐渐崛起了一支新的政治、军事力量,这便是奉系军阀,而它的首领,更是令人闻风丧胆,他就是著名的“胡帅”──张作霖。

那么张作霖和他的势力为什么会迅速崛起,这和他本人又有什么关系呢?那么就让我们翻开历史上的这一页来看个究竟吧……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此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这时它们更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无法自拔。

东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其地资源丰富,战略位置至关重要。

自然而然,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列强也不断的加强对东北的掠夺。

沙俄的蚕食,日本的侵略都在不断的加剧之中,而当时作为中国代言人的清政府面对着国土的沦丧却丝毫不敢过问,以至于帝国主义在东北可以肆无忌惮,胡作非为,于是在清政府的无能为力之下,东北地区兵匪横行、民不聊生。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帝国主义失去了控制中国的工具,于是转而扶植袁世凯。

1915年在护国运动中,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中死去,帝国主义再一次失去了以华治华的傀儡,而在当时的情况下,全中国再也找不出一个能象袁世凯一样控制中国的人物了,于是帝国主义为了维护各自在华的利益,便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各自扶植新代理人,从而达到维护其殖民统治的目的。

在东北,日本最终选择了张作霖和他的枪杆子,而张作霖和他的奉系军阀也就是在这种环境中,为了一己私利而依靠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一步一步地崛起了。

因此综上所述,我们不妨说:张作霖和奉系军阀的崛起是由当时中国所处的半殖民地这一特殊的历史环境所决定的。

诚然,就崛起后的张作霖和他的奉系军阀的性质来看,其本身就是占有大量土地的大地主,他们是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的代表,故必然会不断的壮大自己以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而当时东北的大大小小的地主,要想维护自己的利益,也必然要去寻找一把“保护伞”,于是当时兵强马壮的张作霖自然就会成为他们所依靠的对象,并且也必然会不惜余力的支持张作霖和他的奉系军阀。

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即使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相对落后的东北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而这种经济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分散性”,在这种经济模式下的中国每一个地区都能独立的生存,这就为当时中国军阀割据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而偏东北一隅的张作霖亦由于地理条件的优越,便更利于其发展壮大了。

所以说:张作霖及其奉系军阀之所以能够崛起也是与中国特有的分散的封建经济是分不开的。

因此我们不妨说,张作霖和奉系军阀的崛起是由当时中国的半封建性所决定的。

由此可见,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特殊的社会里,东北地区奉系军阀的崛起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而其首领张作霖的出现则完全是一种偶然。

但就是这一偶然因素,在奉系军阀崛起的过程中却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其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土匪出身并逐渐发展成为政治军事集团,形成割据势力,这是奉系军阀区别于其它军阀的一个重要标志。

而在由“匪”到“兵”的“转变”过程中,张作霖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地展现了其过人的才能。

如拦截当时清盛京将军增祺的家眷,后对之“晓之以礼,动之以情”,玩弄欲擒故纵之术,最终令增祺感激万分而将之收编,从而结束了其土匪生涯,为其日后的发迹打下了基础。

第二,在奉系军阀的发展过程中,也正是由于张作霖的不择手段,才最终得以使奉系军阀走上崛起的道路,具体如下:
(一)投上级所好。

1906年,张锡銮任奉天巡防营务处总办,张作霖知其好马,特地抢了一匹宝马献上,此后张锡銮升张作霖为五营统带。

(二)卖友求荣。

即诱杀了自己的拜把子兄弟辽西巨匪杜立三,而后晋升为奉天巡防前路统辖五营的统领。

(三)剿灭蒙匪。

1908年,张作霖派兵消灭了当时洮南、内蒙一代的蒙匪,之后青云直上,又晋升为洮南镇守使。

(四)镇压革命。

辛亥革命前,张作霖大肆屠杀东北的革命党人,深得当时的清政府东三省
总督赵尔巽的信任,此后又晋升为奉天巡防营务处总办。

后1912年民国改编军制时,张作霖被任命为27师师长,使他逐步掌握了奉天军权,至此,奉系军阀集团已正式形成。

(五)见风使舵,两面三刀。

如民国初年,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派张锡銮为奉天督军,张作霖立刻拜其为义父,通过其“义父”讨好北京政府,特别是表示了自己对袁世凯的衷心,后终于以“奉人治奉”之号,先后赶跑了张锡銮和其继任者段芝贵,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奉天督军兼奉天省长。

随着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声讨,他立刻表示反对,于是摇身一变又成了维护共和的英雄。

(六)排斥异己。

张作霖当上奉天省长以后,不服者大有人在,如28师师长冯德麟。

1917年,张勋复辟,张作霖派冯参与复辟,但随着张勋复辟的失败,张作霖又起而讨之,冯亦随之失势。

紧接着,张作霖任孙烈臣为27师师长,汲金纯为28师师长,吴俊升为29师师长,至此,张作霖完全控制了奉天的军政大权,进而为统一吉林、黑龙江打下基础。

(七)巧取豪夺,统一东北。

张作霖先是借黑龙江省内讧,攫取了黑龙江省大权;之后又利用北京段祺瑞政府革了吉林督军孟恩远的职,并以武力相威逼,最终又攫取了吉林省的军政大权,这样张作霖终于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第三,奉系军阀的崛起,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依靠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而在这期间起桥梁作用的则是张作霖本人。

换句话说,奉系的崛起是与张作霖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分不开的。

张作霖很早就和日本帝国主义发生了联系。

他当土匪时,就曾经加入了当时日本人组织的东亚义勇军。

只不过当时日本人还未将他放在眼里。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在这次战争中,张作霖由于有“帮助俄国人窃取情报”之嫌疑,被日本宪兵逮捕并准备处死,后幸遇想利用其的井户川少佐,张作霖为其所救,于是立即表示“愿意为日军效命”,从此对日帝更有好感,并在助赵尔巽镇压了东北革命运动后,为日本帝国主义所重视,成为日本在东北的侵略工具之一。

1916年10月4日,日本内阁重新改组,过去对张作霖颇有好感的寺内上台组阁,至此日本帝国主义才放开了胆子来使用这个侵略工具。

而张作霖与日帝相互勾结的关系则由此正式确立了。

而此后日本支持张作霖挤垮了其对手冯德麟来看,两者的关系确实已经是很不一般了。

从张作霖发迹开始到“黄姑屯事件”的发生,日本帝国主义对张作霖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供应军火。

日本人不仅直接将军火卖给张作霖,甚至还帮助其在东北办军工厂。

其二,在经济上,以有条件贷款帮助张作霖来维护统治。

这里所说的条件,无疑是指东北的特权。

其三,在政治上,派遣特务充当顾问,为其出谋划策。

其四,直接出兵帮助张作霖镇压革命。

可以看出,日本人的帮助是奉系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一切又都是在张作霖的努力下从日本所取得的,日本对于张作霖及其奉系军阀来说,无疑是一个稳固的后台和强有力的支持者,虽然张本人对日本人并不信任,却把这种关系带来的益处发挥到了极致。

第四,从崛起后奉系军阀的领导班子来看,其内部无疑也存在着派系纷争。

有从当土匪时就一直跟随着张作霖的亡命之徒,如张作相、张景惠等人;还有后加入者,如袁金凯、杨宇霆等人,总之鱼龙混杂。

而又正是张作霖这样的人,才最终将这一盘散沙揉合在一起,终于形成内有“运筹帷幄之士”,外有“决胜千里之人”的局面,并最终令他们为奉系军阀的崛起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列强瓜分中国的年代里,在鱼龙混杂的各种力量之间,张作霖玩弄权术、纵横捭阖、尽其心智、挥洒自如,最终领导完成了其奉系军阀的崛起,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极其黑暗的一幕。

1928年,随着张作霖被日本帝国主义炸死于皇姑屯,其领导的奉系军阀也随之成为一盘散沙、群龙无首,虽有其子张学良的继承,但奉系军阀往日的气势却已一去不返了。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奉系军阀是旧中国的特殊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种必然产物,其首领张作霖适应时代要求,最终促成了其私人武装──奉系军阀的崛起。

而对于中国的劳苦大众特别是东北人民来说,所面临的则是一场灾难。

历史造就了不可一世的张作霖和他的奉系军阀,但最终还是无情的毁掉了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