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攀枝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西区分局_企业报告(业主版)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 (万元)
公告时间
是否 中标
本报告于 2023 年 02 月 12 日 生成
5/10
序 号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1
【勘测定界技术报告和勘测定界 图】攀枝花市 2018 年第 2 批和 3 批城市建设用地勘测定界
四川华胜地矿勘测有 限责任公司
2
【 地 籍 调 查 及 地 籍 测 绘 】 四川华胜地矿勘测有
2.2 项目节支率列表
三、采购供应商
3.1 主要供应商分析
攀枝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西区分局的主要供应商有四川华胜地矿勘测有限责任公司,近 1 年中标数 量分别达到 22 次。 近 1 年(2022-03~2023-02):
3.2 主要供应商项目
(1)四川华胜地矿勘测有限责任公司(22)
序 号
项目名称
四川华胜地矿勘测 有限责任公司
2.0
TOP5
【勘测定界技术报告和勘测定界 图】攀枝花市 2018 年度第 13 批 城市建设用地勘测定界
四川华胜地矿勘测 有限责任公司
2.0
TOP6
【勘测定界技术报告和勘测定界 图】攀枝花市 2018 年度第 12 批 城市建设用地勘测定界
四川华胜地矿勘测 有限责任公司
二、采购效率
2.1 节支率分析
攀枝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西区分局近 1 年项目月度节支率在 0%~0%之间浮动。从地区来看,节支 率表现出较强的行业差异性,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等节支率相对较高。 近 1 年(2022-03~2023-02):
本报告于 2023 年 02 月 12 日 生成
4/10
*平均节支率是指,项目节支金额与预算金额的比值的平均值。(节支金额=项目预算金额-中标金额)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pdf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一、规划期限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二、规划范围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一)人口规模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一)城市性质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27•【字号】川府函〔2024〕53号•【施行日期】2024.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川府函〔2024〕53号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厅:你们关于审批《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攀枝花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和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共建“天府第二粮仓”、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和南向开放门户。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攀枝花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7.28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2.5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067.04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88.07平方千米以内。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以及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一屏两片、两心两带”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筑牢西北部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屏障,加强安宁河流域、金沙江流域耕地保护。
发挥中心城区引领带动作用,加快米易市域副中心建设,推动城镇协调联动发展。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4.07•【字号】川府发[2010]12号•【施行日期】2010.04.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的通知(川府发[2010]12号2010年4月7日)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已由国务院授权国土资源部审查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总体规划》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复函》(国土资函〔2009〕1369号)是指导我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纲领性文件。
各地、各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协调配合,认真落实《总体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和措施,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在实施《总体规划》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总量调控、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推进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矿业持续健康发展和矿产资源长期稳定供应。
矿产资源规划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
各地要按照国土资函〔2009〕1369号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以《总体规划》为依据,结合本地区矿产资源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尽快完成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和规划数据库建库工作,完善我省矿产资源规划体系。
市级矿产资源规划经市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由国土资源厅会同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按规定程序审批。
各市(州)可根据需要,按照有关要求组织编制县级矿产资源规划和市级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办法。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2017年修编资料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一、规划期限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二、规划范围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一)人口规模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一)城市性质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攀枝花市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

市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为全面推进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根据国家发改委印发的《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规划(2013~2017年)》以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等,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涵盖围为市全境,实施期限为2013~2017年。
一、发展基础与意义矿产资源富甲天下。
全市共发现矿种76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39种。
钒钛磁铁矿累计探明储量67亿吨,据最新整装勘查工作表明,钒钛磁铁矿储量超200亿吨,其中铁储量占全国的20%,钒、钛储量分别占全国的63%、93%和世界的11%、35%,分别居世界第三和第一位,并伴生有钴、镍、铬、钪、镓、铂金等稀贵金属。
煤炭保有储量3.3亿吨,宝鼎煤矿深部勘探预测储量达3.2亿吨。
铅、锌、铜等有色金属及花岗石、石灰石、粘土矿、石墨、汉白玉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
铁矿石天然含钒,使攀钢钢轨在柔韧性和耐磨性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全国60%的高铁、地铁轨道采用攀钢钢轨,攀钢是全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获得出口免检资格的钢轨生产企业。
2012年,全市钒钛产业实现产值144.08亿元。
钒产业已开发出钒渣、钒氧化物(V2O5、V2O3)、钒氮合金、钒铁(FeV80、FeV50)、含V2O5达99.99%的精钒等系列产品,形成年产钒渣30万吨、钒产品3万吨(折合成V2O5)的能力,钒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60%,在国际市场占有率约20%,初步形成以攀钢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开发的钒产业集群,成为规模全国第一、世界第二的钒产品生产基地。
钛产业已开发出钛精矿、高钛渣、钛白粉、钛铁、四氯化钛、海绵钛、钛锭系列产品,形成年产钛精矿160万吨、高钛渣48万吨、海绵钛2.75万吨、钛白粉50万吨的能力。
钛精矿、钛白粉产量分别占全国市场的70%、20%,海绵钛也在全国市场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成为全国最大的钛原料基地、全流程钛工业基地。
四川省攀枝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四川省攀枝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攀枝花市人民政府二OO五年五月四川省攀枝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组长赵辉市政府副市长副组长李军市政府副秘书长邹卓市地质矿产局局长成员曾勇市地质矿产局副局长庞德市地质矿产局副局长李振安市地质矿产局总工程师马玉孝成都理工大学研究员罗德均市地矿局地质勘查与资源规划处处长桂秋菊市地质矿产局办公室主任李玉昌市地质矿产局地质环境管理处处长何艳萍市地质矿产局矿产开发管理处副处长四川省攀枝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课题组成员名单顾问柏万灵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副总工程师组长孙启武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成都分院院长成员王雁晏子贵张庆松万平益范元建四川省攀枝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附表附表1 攀枝花市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附表2 攀枝花市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表附表3 攀枝花市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及其预测表附表4 攀枝花市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分区表附表5 攀枝花市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分区表附表6 攀枝花市矿区最低开采规模规划表附表6-1 四川省攀枝花市矿区(床)最低开采规模规划表附表7 攀枝花市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表四川省攀枝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图攀枝花市矿产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现状图(1:20万)攀枝花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1:20万)四川省攀枝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前言本世纪初是攀枝花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
作为一个以矿产资源为支撑的资源型城市,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发挥矿产资源开发的优势,是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
为了贯彻落实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发挥攀枝花市矿产资源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的宏观调控,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矿山生态环境,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和省国土资源厅的部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关于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的规定,按照国土资源部、省人民政府的要求和省国土资源厅的部署,结合攀枝花市的矿产资源形势和经济社会“十五”发展目标要求,编制《攀枝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攀枝花市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

攀枝花市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为全面推进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根据国家发改委印发的《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规划(2013~2017年)》以及《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等,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涵盖范围为攀枝花市全境,实施期限为2013~2017年。
一、发展基础与意义矿产资源富甲天下。
全市共发现矿种76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39种。
钒钛磁铁矿累计探明储量67亿吨,据最新整装勘查工作表明,钒钛磁铁矿储量超200亿吨,其中铁储量占全国的20%,钒、钛储量分别占全国的63%、93%和世界的11%、35%,分别居世界第三和第一位,并伴生有钴、镍、铬、钪、镓、铂金等稀贵金属。
煤炭保有储量3.3亿吨,宝鼎煤矿深部勘探预测储量达3.2亿吨。
铅、锌、铜等有色金属及花岗石、石灰石、粘土矿、石墨、汉白玉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
铁矿石天然含钒,使攀钢钢轨在柔韧性和耐磨性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全国60%的高铁、地铁轨道采用攀钢钢轨,攀钢是全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获得出口免检资格的钢轨生产企业。
2012年,全市钒钛产业实现产值144.08亿元。
钒产业已开发出钒渣、钒氧化物(V2O5、V2O3)、钒氮合金、钒铁(FeV80、FeV50)、含V2O5达99.99%的精钒等系列产品,形成年产钒渣30万吨、钒产品3万吨(折合成V2O5)的能力,钒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60%,在国际市场占有率约20%,初步形成以攀钢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开发的钒产业集群,成为规模全国第一、世界第二的钒产品生产基地。
钛产业已开发出钛精矿、高钛渣、钛白粉、钛铁、四氯化钛、海绵钛、钛锭系列产品,形成年产钛精矿160万吨、高钛渣48万吨、海绵钛2.75万吨、钛白粉50万吨的能力。
钛精矿、钛白粉产量分别占全国市场的70%、20%,海绵钛也在全国市场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成为全国最大的钛原料基地、全流程钛工业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攀枝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攀枝花市人民政府二OO五年五月四川省攀枝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组长赵辉市政府副市长副组长李军市政府副秘书长邹卓市地质矿产局局长成员曾勇市地质矿产局副局长庞德市地质矿产局副局长李振安市地质矿产局总工程师马玉孝成都理工大学研究员罗德均市地矿局地质勘查与资源规划处处长桂秋菊市地质矿产局办公室主任李玉昌市地质矿产局地质环境管理处处长何艳萍市地质矿产局矿产开发管理处副处长四川省攀枝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课题组成员名单顾问柏万灵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副总工程师组长孙启武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成都分院院长成员王雁晏子贵张庆松万平益范元建四川省攀枝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附表附表1 攀枝花市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附表2 攀枝花市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表附表3 攀枝花市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及其预测表附表4 攀枝花市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分区表附表5 攀枝花市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分区表附表6 攀枝花市矿区最低开采规模规划表附表6-1 四川省攀枝花市矿区(床)最低开采规模规划表附表7 攀枝花市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表四川省攀枝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图攀枝花市矿产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现状图(1:20万)攀枝花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1:20万)四川省攀枝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前言本世纪初是攀枝花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
作为一个以矿产资源为支撑的资源型城市,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发挥矿产资源开发的优势,是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
为了贯彻落实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发挥攀枝花市矿产资源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的宏观调控,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矿山生态环境,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和省国土资源厅的部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关于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的规定,按照国土资源部、省人民政府的要求和省国土资源厅的部署,结合攀枝花市的矿产资源形势和经济社会“十五”发展目标要求,编制《攀枝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2001年为基准年,规划目标期为2005年,展望到2010年,是攀枝花市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法管理和监督矿产资源勘查和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制定我市矿产资源各类专项规划和县(区)矿产资源规划的依据。
第一章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形势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攀枝花市位于川滇交界部位,其东面及东南面与凉山州会理县相接,西面及西南与云南省的楚雄州和丽江地区接壤,北面与凉山州的盐源县及德昌县相邻。
全市幅员面积7440.40平方千米,总人口103.91万人。
攀枝花市北距成都749公里,南接昆明351公里,成昆铁路和川云西线108国道纵贯全境,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704.1公里,乡、镇及绝大部分自然村已通公路。
㈠自然地理环境攀枝花市地跨横断山脉,东临大凉山脉,北接大雪山,南抵金沙江,具有山高谷深,盆地交错分布的特点。
本区属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类型。
年平均气温19.2-20.3℃,年降雨量800-1100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
全市耕地面积3.18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3%,森林覆盖率为58.42%。
本区属长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金沙江、雅砻江和安宁河。
水能资源分布集中、蕴藏量大,理论蕴藏量492.9万千瓦,可开发量410.1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71.5亿千瓦时,是我国水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
㈡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建市36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攀枝花市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124.08亿元,比上年增长8.2%。
其中第一产业8.32亿元,占6.75%,第二产业84.06亿元,占67.72%,第三产业31.70亿元,占25.5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001元,居全省第二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居全省第一位。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已形成钢铁工业、钒钛工业、能源工业、电冶化工业、绿色产业、服务业六大支柱产业;重要的特色产品有生铁、钢、成品钢材、钒钛产品、金属硅、电石、水泥、花岗石、中国攀枝花苴却砚、电、早市蔬菜、亚热带水果、糖、啤酒等。
㈢发展远景1、攀枝花市“十五”发展总目标和产业发展方向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十五”发展总体目标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成特色经济强市,实现富民兴攀”。
“十五”期内,攀枝花市产业发展方向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培育优势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调整提高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
2、《攀枝花市国民经济翻番规划》(2003-2007)奋斗的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力争在2002年基础上翻一番,到2007年达到270亿元左右(2005年达21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4%。
其中城市化率达60%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
攀枝花市“十五”计划和《攀枝花市国民经济翻番规划》(2003-2007)期间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为“钢铁工业、钒钛工业、化学工业、能源工业、绿色产业及服务业”。
这些重点发展的产业为矿业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
㈣矿业在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攀枝花市是因钒钛磁铁矿开发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城市,是集矿产资源开发、矿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矿业大市,也是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钢铁、钒钛、原材料基地。
矿业处于攀枝花市产业链的最前端,对冶金工业、能源工业、钒钛工业和建材工业等支柱产业具有重要的支撑和辐射作用。
2001年全市矿业总产值16.0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总量的12.89%,矿业及其相关产业对GDP 的贡献和推动作用巨大,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增长十分重要的龙头性基础产业。
随着攀钢集团白马矿山的建成,龙蟒集团红格铁矿的投产以及工业开发新区的建成,矿业产值将大幅度增加,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
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先导的区域特色经济已经形成并逐步发展和壮大。
攀枝花市已成为四川省冶金、钒钛新材料工业基地,是名符其实的钢铁钒钛之都。
二、矿产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㈠矿产资源基本特点1、矿产资源种类多:截至2001年底,全市已发现矿种76种,已查明具有一定资源储量的39种,其中上四川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的18种(煤、铁、钒、钛、铜、铝、镍、钴、金、熔剂灰岩、冶金用白云岩、耐火粘土、石墨、水泥灰岩、水泥砂岩、硅藻土、水泥粘土、花岗石)。
其中大型矿床42处(铁14处、钒5处、钛15处、镍1处、铝2处、石墨1处、熔剂灰岩3处、水泥粘土1处),中型矿床51处(煤3处、铁8处、钒15处、钛7处、镍1处、熔剂灰岩1处、冶金用白云岩2处、耐火粘土3处、水泥灰岩2处、水泥用砂岩3处、硅藻土4处、水泥粘土2处),小型矿床34处(煤18处、铁2处、铜1处、铝1处、镍1处、金1处、水泥灰岩4处、水泥粘土1处、花岗石1处)。
矿产地490余处(含矿点、矿化点)。
主要矿种有:能源3种(煤、泥岩、油页岩),黑色金属4种(铁矿、钒矿、钛矿、锰矿),有色金属7种(铝、铜、铜镍、铅锌、锡、钴),稀有和稀土金矿属4种(铌、钽、锆、铍),放射性矿产1种(铀),贵金属2种(金、铂),冶金辅助矿产3种(耐火粘土、白云石、石灰岩),化工原料矿产1种(重晶石),建筑材料矿产13种(粘土矿、砂岩矿、石膏、砂、砾、花岗石、大理岩、高岭土、长石、硅藻土、蛭石、白云岩、石灰岩),其它非金属矿产5种(石墨、石英岩、脉石英、粉石英、天然油石、)以及宝玉石和观赏石等(水晶冰州石、绿柱石、蔷薇辉石、苴却砚石等)。
2、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优势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大:在占全国国土面积千分之一的区域内,蕴藏着全国16%的铁、59%的钒、93%的钛及非常丰富的非金属矿产。
钒钛磁铁矿、煤矿、石墨矿、冶金辅料石灰岩、白云岩为攀枝花的优势矿产,其中钒钛磁铁矿储量巨大,无论在储量上还是经济价值上都有其突出的优势。
煤、石墨、石灰岩、白云岩、耐火粘土、饰面花岗岩等,潜在经济价值巨大。
截至2001年底主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为:煤561535千吨,铁矿7310914千吨,钛矿(TiO2)529605.2千吨,钒矿(V2O5)15202.48千吨(其中伴生镍167622),伴生铜矿7576金属吨,铝土矿955千吨,镍矿204067金属吨,钴矿80225金属吨,岩金矿金属量350千克,熔剂石灰石280554千吨,冶金用白云岩74329千吨,耐火粘土11516千吨,晶质石墨15552千吨,水泥用灰岩22841千吨,水泥用粘土9327千吨,水泥用砂岩1936万吨,硅藻土13556千吨。
此外,硅石、硅藻土、花岗石、重晶石等特色非金属矿潜在资源量很大。
主要矿产资源储量统计情况详见附表1。
3、矿床的共生、伴生矿产多,综合利用价值大,但选冶难度也大:钒钛磁铁矿除铁为主要矿产外,还共生钛、伴生钒、钪、镓、铬、钴、镍、钼、硫等有用元素,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综合利用的开发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其中钒、钛的回收利用已取得较好效益,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4、矿产资源组合配套性强:主要优势矿产钒钛磁铁矿及与之配套的能源矿产煤、熔剂灰岩、白云岩、耐火粘土等冶金辅助矿产,可为攀枝花钢铁、钒钛新材料基地提供充足、配套的资源保障。
5、矿产资源开采条件优越:规划开发的铁矿、煤矿、石灰岩、白云岩、耐火粘土,石墨、花岗岩等矿种分布集中,矿山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大多适宜露天开采,交通运输条件良好。
综上所述,攀枝花市矿产资源具有品种全、储量大、分布集中、埋藏浅、开发条件优越、综合利用价值高、组合配套优势突出的特点,是我国少有的矿产资源“聚宝盆”。
㈡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1、地质勘查工作现状基础地质工作方面:全市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和1:50万-1:2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已经完成,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及1:20万-100万重力和航磁测量已覆盖全市,在攀枝花市区及邻区进行了1:5万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及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一些国民经济规划发展的重点地区和学科领域进行了专项勘查评价及专题学科研究,为城市规划和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一批可靠的基础地质资料。
矿产地质工作方面:相继完成了钒钛磁铁矿、煤、石墨、石灰石、白云石、耐火粘土、铝土矿、硅藻土、铜矿、镍矿、锰矿、花岗石、硅石等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或远景调查、资源预测工作。
全市已知大型、特大型矿床42处,中型矿床51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