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常识:辩位对辩手的要求
辩论赛:辩位对辩手的要求

辩论赛:辩位对辩手的要求辩论赛:辩位对辩手的要求
辩论赛是一种展开争论的比赛形式,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辩证思维能力。
辩手的表现直接影响到辩论结果的好坏,而辩位对辩手也有一定的要求。
首先,针对各个辩位的要求不同。
在辩论赛中,通常会有正方和反方两个辩位,而每个辩位的任务和要求不尽相同。
正方辩手需要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辩题,结合丰富的知识储备展开充分的论述和分析,从而让听众对针对问题的正面解决方案充满信心;反方辩手则需要质疑正方的立论,对正方的观点提出质疑、反驳、甚至是抨击,展现出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其次,辩手需要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表达。
主持人会按照事先的抽签结果指定各个辩手出现的顺序。
在自己的发言环节中,辩手需要能够迅速回应对手问题,用丰富的例子和数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在表达上,辩手则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流畅性和逻辑性,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论点。
最后,辩手还需要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辩论赛中,我们通常要求辩手可以互相配合、协调彼此的立场和角度,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
此外,辩手需要与主持人和评委老师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比赛规则和标准,以便做出更佳的表现。
因此,任何一位辩手参加辩论赛,都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流利的表达能力,敏捷的思维和逻辑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只有这些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每位辩手才能在辩论赛中脱颖而出,为自己的队伍赢得荣耀。
自由辩论规则

自由辩论规则1、盯人技巧。
即各人盯住各人的对象防守。
一般就是一辩盯一辩,二辩盯二辩,……。
即一辩回答一辩的问题,二辩回答二辩的问题,……。
这样各人就会有关注是具体目标,就不会出现好回答的问题就抢着回答,难回答的问题就你推我让的。
当然,在分工之后又讲合作,最难回答的问题,就由“灵魂队员”补救了。
2、长项技巧。
即根据各人的长项来分工,首先确认辩手各人的长项,如长于说理,长于说史,长于记忆,长于辨析,等等,则承担相应的问题来防守,这也不至于出现混乱局面或冷场。
3、合围技巧。
假如对方有一位非常突出的辩手,不仅对方整个局面靠其支撑,且对本方威胁很大甚至本方队员对其有畏惧感,一对一的战术是不太可能奏效的。
那就采取合围技巧,即以全对的四个人的力量来围击、合击,从四个人不同的侧面对准他的问题,以守为攻,一般都会有效。
只要他顶不住了,那对方的阵脚就会乱了,自然就会垮了。
但是要注意的是,有实力甚至实力更强大的队员靠一两个回合是难以制伏的,因此要有韧劲,不可太急切,争取5、6个回合使其难于招架,提不出更尖锐的问题,内在的进攻力度大大减弱,才能有取胜的基础。
4、夹击技巧。
就是对有的问题,有的队员采用二人夹击的方式来对待。
5、高压技巧。
一般在辩论赛中,由于参赛队的实力比较接近,所以在自由辩论中容易出现同位推顶的情况,这一方面容易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不容易取胜。
破解的办法是采用高位迫压防守。
如对方提出的是现象问题,就将之上升到理论高度上来回答;如对方提出的是现实问题,那就从历史的角度来回答;如对方提出的是具体问题、微观问题,就以全景认识、宏观认识来回答,以此类推。
若此,对对方的问题以高位下罩的方式和统照下盖的方式使对方感到自己的思维位势稍逊一筹,从而内心产生动摇,攻击力也就随之动摇而弱化了。
6、指误技巧。
即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是指出对方所问问题在逻辑上、理论上、事实上、价值上、立场上、表达上和常识上的毛病,使之陷入尴尬局面。
7、归谬技巧。
辩论赛的辩论技巧有哪些

辩论赛的辩论技巧有哪些辩手对于技巧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是不能代替对辩题的钻研。
反之,单钻研辩题还不够,还需要一般地了解和认识技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了辩论赛的辩论技巧,希望能够帮到你。
辩论赛的注意事项1、辩手必须熟悉辩论的规则,2、自我展示方面力求创新,展现队伍的整体性3、环节的发掘。
比如说对于剩余时间的安排。
4、辩位安排:一辩求稳、语言有震撼力。
对整场辩论赛观点的把握能力强。
二、三辩要求现场应变能力、语言的及时组织能力以及对观点的把握能力强;四辩是为整场辩论赛画上一个圆满句号的人。
要求有思想、有高度、有热情,能够在情感上带动评委、观众。
一是听,听对方的破绽,在总结陈词中要大说特说,二是补,对我方的失误做必要的补充,三是临场要察颜观色,四是要有精彩的结尾语来打动评委5、脱稿,只有脱稿时的语言才有感染力,顺势而上、随感而发。
(附:辩论赛准备的纸条一般用法:<1>记录现场的东西;〈2〉纪录较长的引用案例;〈3〉纪录引用数据)备充分6、注意场上的整体配合:(辩论赛的输赢不是仅看个人表现的好坏。
它也是对辩手默契的考验。
)7、辩论技巧1)、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辩论赛的辩题本来就没有一个绝对的谁对谁错。
看的是谁的语言更有说服力。
恰当而又丰富的肢体语言更能增加你的说服力。
2)、自由辩论阶段经典常用语的使用:自由辩论阶段是整场辩论赛的高潮。
每个辩手的语言简短精练而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但给观众和评委的思考时间也相对减少了,例如:对方辩友显然已经跑题了。
对方辩友为什么故意逃避我方问题呢?是不是已经同意我方观点了呢?等经典常用语要时常用上。
3).避免队内在场上的提示,因为这是一个否定性的提示,一提示就表示你否定他4). 注意抓重点抓内容:辩论赛毕竟不是表演,它看的还是你的语言是否有说服力而不是看你的声势有多大。
5).避免硬伤(1、形式硬伤,包括超时、自由辩论时连续发言等;2、观点硬伤,千万避免绝对化。
辩论技巧

辩论常识:辩位对辩手的要求辩论场上的四位辩手,各用一个字可概括为:一辩“启”,二辩“承”,三辩“转”,四辩“合”。
辩论赛整体的作战方式讲究启承转合。
“启”于辩论,意即阐明己方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并表明基本的逻辑关系和己方以后三位的基本思路,即开题。
“承”于辩论,在一个特定的角度来深化我方的基本立场和理论,展开论述我方的核心观念。
“转”于辩论,即在对方的立场的理论发表之后,根据我方的立场予以反驳,并在确凿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我方的立场。
“合”于辩论,则是总结,把我方的所有观点放在一个新的高度,加以概括,并对对方的理论和观点进行总体的反驳,有一种登高一呼的味道。
而四辩,承担的就是“合”的责任。
其次,整体的作战方式还讲究明确的分工。
辩论上,启承转合只是一种程式,还没有具体的内容设置。
要使启承转合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在内容上有一个好的设计,即整体作战的同时,搞好辩论中的明确分工。
用一句术语来说,就是“格式化”。
辩论的基本内容结构:一辩侧重逻辑,二辩侧重理论,三辩侧重事实,四辩则侧重价值分析。
举个例子,南京大学队的一位女辩手是这样描述她们的分工的:一辩是抢占地盘,深挖壕沟,所有于己有利的"山头"都要尽可能地囊括;二辩要筑起高墙,加固工事,打牢基础;三辩要广积粮草,储运炮弹,并要尽可能地烧掉对方粮草,让对方在即将来临的大战中处于人困马乏之窘境;而自由辩论就是真正的大战开始,步步为营,逐步蚕食对方阵地;或是秋风扫落叶,一举端掉对方营盘;也有可能混战一场,乱中取胜……一支成熟的队伍,往往采取稳扎稳打的战略战术。
而经过了"深挖沟"、"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后,四辩的任务就是把红旗插上山头,并高唱一曲胜利的凯歌。
这种分工固然与其队伍的风格有很大关系,不过也不乏参考价值。
最后,整体的作战方式中真正的整体配合。
辩论赛中辩手定位的小技巧

辩论赛中辩手定位的小技巧辩论赛上确定上场辩手,支配好每位辩手的位置并合理分工,是涉及辩论成败的重要关键之一。
今日学识网我给大家共享一些辩论赛中辩手定位的小技巧,期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辩论技巧之辩手定位与文字预备(一) 原那么1、学问构造与学历层次搭协作理;2、独特与性格特点搭协作理;3、性别搭协作理;4、心理状态稳定。
(二) 明确每位辩手的职责在确定辩手的辩位时,首先应当了解每个辩位的特点。
不同的辩论模式对上场队员的要求是差异的。
主要表如今不同辩位对辩手在“起承转合”中的作用要求不同。
一辩是整支队伍第一个发言的人:就本方对立场的生疏、理解、各种关系的分析处理向评委和观众作出说明,使之对本方方案形成第一印象。
“先入为主”,一辩的气质、个人形象很重要。
应选外形较温存,表达清楚、心理稳定的选手。
或许出于这个道理,很多辩论队用女孩子担当一辩手。
“结辩手”在辩论中担当概括、总结整场竞赛,系统归纳对方辩论过程中毁灭的全部升华到确定高度的任务,对辩手要求比较高;反响快、承受的信息量大、提炼概括精确、说话有感染力。
应当是上场队员中最强的一个。
处于中间辩位的选手要承上启下,要求辩手机敏灵敏,有较强的说理力气。
在了解辩位特点和辩手独特特长的前提下,明确上场辩手的位置和分工。
特殊需要明确的是盘问和自由辩论时的分工。
为此,要指定场上队长,其主要任务是:协调上场队员的关系;把握攻防转换的时机;指定场上主攻手和辩护手,以及教练认为必要的其他分工。
每位上场队员在赛场上的分工任务应有分有合,相互支持、准时补台。
(三) 文字预备首先把关于辩论立场的分析、辩论方案的主要线条拉成提纲,整理成文字资料。
辩论队员人手一册,生疏、备用。
上场队员、辩位、分工协调默契之后,依据对辩题的剖析、本方的辩论方案,各位辩手陈词的主要内容,由各位辩手自己撰写发言稿。
撰写必要的问答和自由辩论阶段的文字材料要集体商量,可以分工写,也可以各写各的,经过商量、沟通和修改,根本确定。
辩论赛注意事项

辩说赛注重事项(一) 、辩手注重事项、要求1、赛场辩说时, 双方辩手应该遵循辩说程序轮番发言, 不应在对方申述看法和来由时打断其发言.2、在盘问阶段, 双方辩手应该掌握好时间.3、我们提倡并激劝源于智慧的轻松、幽默的辩说风格. 辩手间不可进行人身进击.4、在辩说中, 辩手可以使用道具、图表和物品作为辅助手段, 以强化自己的陈词, 但尺寸不能过大, 以免遮挡. 可以引用名流名言, 也可以用譬喻的方式. 在举例时, 尽量避免敏感的政治人物和政治事务.5、每场竞赛, 辩手的辩位不能变动, 也不得中途替换辩手. 如有特殊情况, 需替换辩手, 须由领队(团支书或班长) 书面提出申请, 由组委会研究决意.6、除辩说最先一辩必须说“主持人、评委、同学们好”(末了一场“主持人、评委嘉宾、同学们好”) 外, 其余皆可省略. 每支辩说队穿着同一服装上场辩说.7、一方完全抄袭*络等媒体的辩说赛过程的内容, 没有自己的看法, 另一方可以指出对方抄袭.辩说模式与评分标准1、辩说模式(参赛人数是 4: 4, 共42分钟)陈词阶段: 共14分钟, 正反方一辩先后陈词, 每方4分钟. 正反方二辩先后陈词, 每方3分钟.盘问阶段: 分两个部分, 共8分钟. (1) 反方三辩向正反一、二、三辩逐一提问;正方三辩向反方一、二、三辩逐一提问(提问时间不计, 答复时间每方累计2分钟) . (2) 盘问小结: 由反方三辩先小结, 再由正方三辩小结(每方2分钟)自由辩说阶段: 共12分钟, 由正方辩手先发言, 接着是反方辩手发言, 双方交替发言, (每方累计4分钟) . 自由辩说结束后, 先由评委团对辩手进行提问, 每方各一个问题, 再由观众向辩手提问, 每方各两个问题. (每方累计答复评委和观众问题时间不超过2分钟) .总结陈词阶段: 共8分钟, 由反方四辩陈词, 再正方四辩陈词. 每方各四分钟.2、评分标准(包罗个人与团体两部分)个人标准: 满分(50分) . 其中语音、姿态、审题、论证、辩驳各10分.团体评分标准: 满分(100分) . 包含着装(10分) 、审题(20分) 、论证(25分) 、辩驳(25分) 、共同(20分) .。
辩手要求

辩手要求及辩论技巧一.辩手必须熟悉辩论的规则。
二.自我展示方面力求创新,展现队伍的整体性。
三.环节的发掘。
比如说对于剩余时间的安排。
四.辩位安排:一辩求稳;二、三辩要求现场应变能力、语言的及时组织能力以及对观点的把握能力强;四辩要求有思想、有高度、有热情,能够在情感上带动评委、观众。
五.脱稿,只有脱稿时的语言才有感染力,顺势而上、随感而发<1>记录现场的东西;<2>纪录较长的引用案例;<3>纪录引用数据)备充分。
六.辩论技巧。
(1).注意不要出现过激辩友;(2).避免队内在场上的提示,因为这是一个否定性的提示,一提示就表示你否定他;(3).集中内容,不要太看重形势;(4).避免硬伤,形式硬伤,包括超时、自由辩论时连续发言等;(5).观点硬伤,千万避免绝对化。
七.内容。
破题立论要确立空间,突出自己的优势空间,辩有意义的部分。
八.攻辩应对的技巧。
(1).求新。
新要新在观点上不能是逻辑上的新,因为求新既要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又要让观众容易接受,逻辑上的新不容易让人在短时间上接受;(2).对于对手抛出的问题,可以相互的推,没必要用一个绝对的答案回答;(3).任何观点对双方都是有用的,看你如何运用;(4).抓对方的漏洞要抓准!不能主观的去猜测对方;(5).举例子有学问。
要举哪些例子,怎样举才有攻击性;(6).准备要充分!!!知识积累是取得辩论赛胜利的必备条件,但是不懂技巧也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辩论赛技巧主要有:1、内容要破题立论。
确立突出自己的优势空间。
拥有自己的套路,紧围辩题。
2、辩位安排:一辩求稳、语言有震撼力。
对整场辩论赛观点的把握能力强。
二、三辩要求现场应变能力、语言的及时组织能力以及对观点的把握能力强;四辩是为整场辩论赛画上一个圆满句号的人。
要求有思想、有高度、有热情,能够在情感上带动评委、观众。
3、注意场上的整体配合:(辩论赛的输赢不是仅看个人表现的好坏。
它也是对辩手默契的考验。
辩论常识:辩位对辩手的要求

辩论常识:辩位对辩手得要求辩论场上得四位辩手,各用一个字可概括为:一辩“启”,二辩“承",三辩“转”,四辩“合”。
辩论赛整体得作战方式讲究启承转合。
“启”于辩论,意即阐明己方得基本立场与基本观点,并表明基本得逻辑关系与己方以后三位得基本思路,即开题。
“承”于辩论,在一个特定得角度来深化我方得基本立场与理论,展开论述我方得核心观念。
“转”于辩论,即在对方得立场得理论发表之后,根据我方得立场予以反驳,并在确凿材料得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我方得立场。
“合”于辩论,则就是总结,把我方得所有观点放在一个新得高度,加以概括,并对对方得理论与观点进行总体得反驳,有一种登高一呼得味道。
而四辩,承担得就就是“合”得责任.其次,整体得作战方式还讲究明确得分工.辩论上,启承转合只就是一种程式,还没有具体得内容设置。
要使启承转合发挥更大得作用,必须在内容上有一个好得设计,即整体作战得同时,搞好辩论中得明确分工.用一句术语来说,就就是“格式化”。
辩论得基本内容结构:一辩侧重逻辑,二辩侧重理论,三辩侧重事实,四辩则侧重价值分析.举个例子,南京大学队得一位女辩手就是这样描述她们得分工得:一辩就是抢占地盘,深挖壕沟,所有于己有利得"山头"都要尽可能地囊括;二辩要筑起高墙,加固工事,打牢基础;三辩要广积粮草,储运炮弹,并要尽可能地烧掉对方粮草,让对方在即将来临得大战中处于人困马乏之窘境;而自由辩论就就是真正得大战开始,步步为营,逐步蚕食对方阵地;或就是秋风扫落叶,一举端掉对方营盘;也有可能混战一场,乱中取胜……一支成熟得队伍,往往采取稳扎稳打得战略战术。
而经过了"深挖沟”、"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后,四辩得任务就就是把红旗插上山头,并高唱一曲胜利得凯歌。
这种分工固然与其队伍得风格有很大关系,不过也不乏参考价值.最后,整体得作战方式中真正得整体配合。
整体配合适宜个笼统得概念,包括很多得内容.前面说得启承转合与明确分工均就是一种整体配合,但就是更重要得整体配合就是在辩论得过程之中,各个队员之间如何达成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论常识:辩位对辩手的要求辩论场上的四位辩手,各用一个字可概括为:一辩“启”,二辩“承”,三辩“转”,四辩“合”。
辩论赛整体的作战方式讲究启承转合。
“启”于辩论,意即阐明己方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并表明基本的逻辑关系和己方以后三位的基本思路,即开题。
“承”于辩论,在一个特定的角度来深化我方的基本立场和理论,展开论述我方的核心观念。
“转”于辩论,即在对方的立场的理论发表之后,根据我方的立场予以反驳,并在确凿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我方的立场。
“合”于辩论,则是总结,把我方的所有观点放在一个新的高度,加以概括,并对对方的理论和观点进行总体的反驳,有一种登高一呼的味道。
而四辩,承担的就是“合”的责任。
其次,整体的作战方式还讲究明确的分工。
辩论上,启承转合只是一种程式,还没有具体的内容设置。
要使启承转合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在内容上有一个好的设计,即整体作战的同时,搞好辩论中的明确分工。
用一句术语来说,就是“格式化”。
辩论的基本内容结构:一辩侧重逻辑,二辩侧重理论,三辩侧重事实,四辩则侧重价值分析。
举个例子,南京大学队的一位女辩手是这样描述她们的分工的:一辩是抢占地盘,深挖壕沟,所有于己有利的"山头"都要尽可能地囊括;二辩要筑起高墙,加固工事,打牢基础;三辩要广积粮草,储运炮弹,并要尽可能地烧掉对方粮草,让对方在即将来临的大战中处于人困马乏之窘境;而自由辩论就是真正的大战开始,步步为营,逐步蚕食对方阵地;或是秋风扫落叶,一举端掉对方营盘;也有可能混战一场,乱中取胜……一支成熟的队伍,往往采取稳扎稳打的战略战术。
而经过了"深挖沟"、"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后,四辩的任务就是把红旗插上山头,并高唱一曲胜利的凯歌。
这种分工固然与其队伍的风格有很大关系,不过也不乏参考价值。
最后,整体的作战方式中真正的整体配合。
整体配合适宜个笼统的概念,包括很多的内容。
前面说的启承转合和明确分工均是一种整体配合,但是更重要的整体配合是在辩论的过程之中,各个队员之间如何达成配合。
比赛过程往往激烈紧张,瞬息万变,投入到其中以后,人们往往会忘记自己,忘记整体配合的战略,这是主观方面的因素。
另一方面是客观的因素,比赛是十分精彩的:辩论是知识高度密集的,各个队员不可能在事先商量好怎样来应付对方会说的每一种观点,每一个事实,每一种理论,这要看临场的反应。
足球是高强度的,各个队员同样也不可能在事先商量好怎样来应付对方每一种攻击,这也要看临场的反应。
这样,当一个队员在应付对方攻击的同时,别的队员要有敏感的配合意识,形成整体的攻击力量和方位力量。
这是真正的团队精神!而在整体的配合中,必须注意不同的辩位对辩手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下面结合现在最常见的攻辩赛制进行对辩位的介绍。
一辩在攻辩赛制中,一辩在场上的任务是首先进行三分钟的开篇陈词,在二三辩攻辩后作一分三十秒的攻辩小结,最后就是参与自由辩论。
首先谈一下一辩在准备过程中应有的表现。
当大家讨论时,一辩要及时归纳大家的意见,记录进程,是对己方的讨论成果、立论观点最为理解透彻的一个,还要能很好的把握整个讨论的方向和进度。
当大家的讨论遇到难题一时无法破解或是讨论开始偏离方向的时候,一辩要能及时清醒意识到并把大家重新引上讨论方向,可以把难题暂时压下,先解决其他问题。
但是也不可以在最后还留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当己方观点大致确立,一辩便可动手写一辩稿了。
准备一场比赛,一辩稿大概要改两到三次,一般而言,第一遍修改主要是对观点的修改,看在一辩稿中体现出来的观点如何,己方能否将这种观点论叙清楚,是否有重大漏洞或是无法自圆其说的地方,有的话就要对己方的观点进行修改。
当然,这种是在准备时间较为充分的前提下进行的,适用于比赛经验不是很多的辩手。
第二遍则是对一辩稿骨架的修改。
要看的有:对己方观点的归纳是否正确、论述层次的安排、深入浅出的程度、事例与论述的安插等等。
第三遍则是对一辩稿字斟句酌的修改,主要是看对语言的运用,注意术语的使用和在论述中表现出来的态度。
总的来说,一辩必须留意,一辩稿是大家集体努力的结晶,一辩稿应该是在充分了解立论精髓、明晰己方观点的基础上写的。
有些辩手可能在写辩稿时无处下笔或是讲不清楚,那大多是因为对己方的观点还没能理解透彻。
同时,因为一辩是开篇陈词,首要任务是把己方观点清楚明白地告之观众评委,所以一辩稿要写得通俗易懂,尽量不要出现太多自己也说不清楚的术语。
也不要因为专业的影响,运用太多只有自己人才懂的专业语言。
在比赛中,一辩的任务是开篇立论,辅助防守,并要牢牢把握辩论的大方向、防止本方偏题或是掉进对方的陷阱,还要能把握本队攻击或是防守的节奏,不能表现得急躁。
开篇陈词时,要注意读稿的语速和神态、手势。
语速不能太快,至少要保证观众听得清楚。
手势不需要太多,应该配合适中的语速,给大家予稳重的印象。
反方一辩还要反击正方一辩稿中出现的漏洞。
在攻辩环节中,一辩要对二三辩的攻辩进行攻辩小结,所以一辩在准备时必须了解攻辩的问题和提问的目的,攻辩时也要找出对方在回答问题和提问问题时的漏洞。
在自由辩论中,一辩辅助防守,当对方质疑到己方观点时,一辩应能说清楚,不要和对方纠缠不休。
当本方的辩论开始偏离辩题或是掉进对方的陷阱,一辩要能清醒意识到,及时把辩论拉回轨道。
当己方在场上表现开始急躁或是气势被对方压住,通常扭转场上局面的重任落在一辩的身上。
综上所述,一辩对辩手的要求是:总结、表达能力强,头脑冷静、场上不会被对手影响自己的思维,风格最好是稳健型的。
二辩二辩在整个团队中起到杠杆的作用,既对一辩稿起补充说明的作用,又起着加强和巩固,同时要负责场上的防守及协助三辩攻击。
在攻辩赛制中,二辩的工作其实和三辩差不多,要求也差别不大。
因此,关于二辩的要求就不在此详说了,大家可以看下面的关于三辩的解说。
但二辩与三辩还是有分别的,一般而言,二辩是在场上的责任主要是防守、协助三辩进攻。
在攻辩中,最好是二辩与三辩问一套问题,环环相扣。
三辩在攻辩赛制中,三辩的任务是在攻辩环节中向对方提问三个问题,并回答对方的提问;在自由辩论中主要负责攻击。
三辩可以说是一队中的狙击手,既要时时注意找出对方漏洞进行攻击,又要协助防守,回击对手的攻击。
首先说准备过程。
在准备的立论阶段,其实几个辩手并没有明确分工,但是三辩通常思维较为活跃,比较容易形成新的观点,但是也容易偏离讨论轨道,需要留意。
同时,三辩常常由于职业病喜欢反驳,在讨论一个观点是否成立时这是很重要的,但是也要注意不要过火,记住立论过程中立重于破。
在己方观点确立后,三辩应该找出其中有利的攻击点和己方的薄弱点,着重准备,场上怎样攻击、发问、防守都应该事先在脑海中揣度几次,还应找一些相关的简短论据支持观点。
在准备中,三辩除了参与立论、找论据,还有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准备问题,包括攻辩环节的三个问题和自由辩论的大部分问题。
攻辩的三个问题尤为重要,因为盘问中一方问,对方只能回答,提问的一方处于主动的位置,所以设问要有技巧,问的问题不应让对手有太大的发挥空间,不应该问“为什么,怎样,原因是什么”等属于特殊疑问句的问题,这样事实上是为对方提供机会反复解释,摆脱自己对盘问的控制。
盘问环节的问题绝大部分的答案应该是“是”或“不是”,并且三辩自己要清楚问题的“正确答案”。
最好三个问题环环相扣,最后把对方逼到要么自相矛盾要么否认他方观点的绝路。
在设计攻辩的问题时,要把设问的思想清楚告之一辩。
一般设计问题的方法是先想出大量自由辩论的问题,然后从中挑出三条有相互关联的问题或是选择一个较好的方向发展成三条相呼应的问题。
在比赛中,一般是三辩主要负责攻击,留意对方说的每一句话,寻找攻击方向。
在攻辩环节中,提问的问题一般是事先准备的,不提倡临时变动。
在回答问题时,要留意不要掉进对方的陷阱。
一般可以发挥的话尽量引到己方观点进行阐述。
但是有时在不明了对方意图时,可以先简短回答,对方一般是在第三个问题时再亮出意图,可以到时再进行阐述己方观点或是反驳。
自由辩论是三辩的发挥时间,这时三辩要结合前面所找到的对方漏洞,留意对方说的每一句话进行攻击。
这时首先要注意的是对方的逻辑推论是否有问题,所举事例是否切合辩题,有大的漏洞的话可以连续追问。
(一般三次左右已足以引起大家注意,再追问就有辩风不好之嫌)倘若一时之间找不到重大漏洞,也可以注意对方的口误,从气势上去压倒对方,但是不宜多用。
当己方在气势上处于劣势,一方面主要靠一辩的稳健气势带动全队士气,三辩也要尽快找到对方的致命薄弱点进行攻击(至少要看上去很致命),挽回气势。
还要留意不要掉进对方陷阱,不要偏离辩题。
其实从上面的阐述可以看出,三辩对辩手的要求是:反应快、逻辑能力强、场上表现要有一定的气势,不会被对方压倒。
四辩四辩在一场比赛中的主要任务是在自由辩中协助进攻及防守,在整场比赛最后的四分钟作总结陈词。
进行在自由辩论中,四辩是唯一一个还没有发言过的辩手。
此时四辩应该是对场上情况有一个理智的认识,对双方优劣势所在有明确清晰的把握。
所以,自由辩论往往是由四辩发起攻击。
而且,当自由辩论双方一旦出现偏题的时候,往往又是由四辩把对友引回正确的攻击方向。
在自由辩论中,四辩要控制发言的次数,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并为后面的总结陈词做好准备。
至于总结陈词,则是一场比赛的压轴戏,一场比赛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
一篇完整的总结陈词,应该包括:在把握整场比赛的基础上对对方的逻辑缺陷、论证漏洞等的揭露;对己方观点的维护和本方立场的升华。
补充一句胡渐彪对结辩的理解:结辩其实就像是清扫战场,要做的无非三件事:1、清点一下对方被我们打死了多少人,丢下了那些战利品——别忘了挑最重要的拣。
2、看看对方还有哪个人正晃晃悠悠想站起来,那就立马上去补上一刀。
3、看看我们中有哪个兄弟还有气,那就赶紧背回来养伤四辩和一辩一样,都要有相当强的逻辑概括能力,能对己方观点和对方逻辑漏洞明晰得概括出来。
四辩在全队辩手中,要具备最强的大局观,在抓对方漏洞时不能拘泥于个别词句,而应该站在全场辩论赛的高度上,宏观地把握对方立论中的致命漏洞。
作为一名四辩,要有较强的驾御语言的能力,也要有强有力的理论作为整篇辩稿的灵魂,可以从辩题或辩论赛的价值讨论。
辩稿要做到升华煽情,调动整场比赛的气氛,语言又不能太华丽太空洞。
语言要逻辑概括,使人感到代表理性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