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2

合集下载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1章 第6节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2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1章 第6节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2 浙教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导入新课〗复习导入:1.什么是菌落? 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各有哪些特点?2.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有哪些?3.实验中,你采集细菌或真菌的过程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学生略作准备,完成老师的提问。

过渡:上节课后同学们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分别进行了实验,下面就请各学习小组的同学将实验的结果展示给大家。

〖推进新课〗各学习小组的代表按照抽签顺序,有秩序地发表演讲,展示交流自己的探究报告和探究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质疑补充。

展示一:我们探究的问题是“手上有没有细菌或真菌”。

我们小组准备了两套同样的培养基,分别编号为1号和2号。

用无菌棉棒轻擦手心,在编号为1号的培养基上轻轻涂抹,接着盖上盖;而编号为2号的培养皿没有作任何变动。

接着我们把两套培养皿放在同一个培养箱里培养,结果编号为1号的培养皿里长出了许多菌落(实物投影仪展示实验结果),而编号为2号的培养皿没有菌落。

这说明我们的手上存在着大量的细菌或真菌,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讲究卫生,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

展示二:我们选定的环境是厕所和食堂。

实验方案是:准备两套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厕所中央的地面上,一个放在食堂中央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

我们看到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实验结果),说明厕所里的细菌比食堂里多。

我们推断的原因是:厕所中人的粪便含有很多细菌,而且打扫的程度没有食堂里好。

食堂经常用洗涤剂进行擦洗和消毒,所以细菌就比较少。

质疑:从实物投影仪展示的实验结果看,虽然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但如果只计算霉菌的菌落数,食堂中的霉菌菌落又明显高于厕所中的。

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这是因为食堂里食物多,营养物质丰富。

对真菌的生活而言,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

展示三:我们比较了教室和操场的空气里的细菌。

实验方案是:准备两套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教室中央的课桌上,一个放在操场看台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

细菌和真菌生长繁殖的教案探究

细菌和真菌生长繁殖的教案探究

细菌和真菌生长繁殖的教案探究第一章: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的结构特点。

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2 教学内容细菌和真菌的定义。

细菌和真菌的结构特点,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等。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分解有机物、参与氮循环等。

1.3 教学活动引入细菌和真菌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生活中的例子。

展示细菌和真菌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结构特点。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的理解。

第二章: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

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的繁殖速度。

2.2 教学内容细菌的繁殖方式,如二分裂。

真菌的繁殖方式,如孢子生殖、出芽生殖。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速度,如细菌的快速繁殖能力。

2.3 教学活动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繁殖过程。

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细菌和真菌的繁殖速度。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对它们在自然界中传播的影响。

第三章: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条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条件。

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对环境的适应性。

3.2 教学内容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条件,如水分、温度、氧气、营养物质等。

细菌和真菌对环境的适应性,如耐受性、抗逆性等。

3.3 教学活动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条件,引导学生了解它们对环境的需求。

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细菌和真菌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条件对它们在自然界中分布的影响。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实验室培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实验室培养方法。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室操作技巧。

4.2 教学内容细菌和真菌的实验室培养方法,如培养基的选择、接种、培养条件等。

基本的实验室操作技巧,如无菌操作、显微镜观察等。

4.3 教学活动介绍细菌和真菌的实验室培养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实验室培养的基本步骤。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

浙教科学七年级下册细菌和真菌的繁殖第1课时教学设计
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就会发现细菌细胞有三种基本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根据细菌形态的不同,可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大类。

4.细菌的结构
细菌有成形的细胞核吗?
【没有,只有遗传物质】
无成形细胞核的细胞叫原核细胞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是原核生物。

5.细菌的生活
细菌细胞内无叶绿体,一般要依赖有机物生活,能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

读图
细菌是通过分裂生殖的方式进行繁殖的。

细菌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无性(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6.细菌的繁殖
细菌通过分裂生殖的方式进行繁殖,细菌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细菌分裂开始时,首先会复制它的遗传物质,然后细胞一分为二,两套一样的遗传物质随之平均分配到两个细胞中。

提示:
细菌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如大肠杆菌在适宜条件下,每20分钟左右便可分裂一次,如果始终保持这样的繁殖速度,一个细菌在48小时内,其后代个体数将达到无法想象的数量。

后迅速冷却。

这样既能杀死食物中的大部分微生物,又能保持原有食物的味道,这种加热法叫做巴氏消毒法。

这是由法国科学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 发明的一种消毒法,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意志、工作、成功,是人生的三大要素。

意志将为你打开事业的大门;工作是入室的路径;这条路径的尽头,有个成功来庆贺你努力的结果……”这是巴斯德的一段至理名言。

浙教版科学七下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真菌)教案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下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真菌)教案设计

一、设计思路真菌这部分内容是初中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内容,教师以教材为载体,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努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能真正提升自身的生命科学探究能力,尤其是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教材内容穿针引线,通过几则恰当的教学活动:辅以实验、多媒体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获取感性认识,解惑释疑,突破知识的难点,提高对微观生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描述、归纳、表述能力,学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在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思维训练中主要运用聚合抽象训练法和生疑提问训练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将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生活、知识和应用中,体会生物科学知识的价值。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是浙教版七下《科学》第一章第6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真菌中的三类: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与繁殖方式,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文字多,文字部分偏重于概念和原理,生命科学术语较多。

这给学生的学习与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对教材的授课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在此之前进行了细菌的教学。

在本节课中关于腐生做了弱化处理,腐生会在后面的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中做详细的比较讨论学习。

2、学情分析在前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菌,对微生物类群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植物与动物类群的学习中,学生已进行了生物的营养方式的学习,这为本节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于真菌中的部分种类都有过接触与了解,藉此,师生对话可以顺利展开。

学生已在《科学》学习中已具备初步科学探究素养,如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归纳等,预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这些能力得以再进一步提高与发展。

学生对于部分微观世界的真菌的生殖方式、形态结构没有过直观体验,这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因此教师着力通过教学中与生活相联系,以抽丝剥茧地引发疑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图片实验等观察,思考,讨论等解决问题,突破教学难点。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导学案》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导学案》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导学案导学目标:本节课我们将进修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了解它们在生物界中的重要作用。

一、导入1. 通过观察底下图片,你能认出哪些是细菌,哪些是真菌吗?(插入图片:细菌和真菌的图片)2. 你知道细菌和真菌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吗?二、细菌的繁殖1. 细菌的繁殖方式有哪些?简要说明。

答: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二割裂、芽生和孢子形成。

2. 什么是细菌的二割裂?请描述一下这个过程。

答:细菌的二割裂是指细菌细胞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通过细胞割裂产生两个完全相同的细菌细胞的过程。

具体过程为:细菌细胞在适宜环境下不息吸收养分,细胞体积逐渐增大,染色质复制后向两端挪动,最终在细胞中间形成一个横隔,随后横隔逐渐扩大并最终割裂成两个细胞,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细菌细胞。

3. 请简要说明细菌的芽生和孢子形成过程。

答:细菌通过芽生在适宜环境下产生芽,芽逐渐长大形成新的细菌细胞。

细菌通过孢子形成,在环境恶劣时形成孢子,等环境适宜时再发芽成为新的细菌。

三、真菌的繁殖1. 真菌的繁殖方式有哪些?简要说明。

答:真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2. 请描述真菌的无性繁殖过程。

答:真菌的无性繁殖是指真菌通过割裂或孢子繁殖的过程。

具体过程为:真菌细胞在适宜环境下不息吸收养分,细胞体积逐渐增大,染色质复制后割裂成两个细胞,形成新的真菌细胞。

3. 请简要说明真菌的有性繁殖过程。

答:真菌的有性繁殖是指两个不同的真菌细胞通过接合形成新的真菌细胞的过程。

具体过程为:两个不同的真菌细胞在适宜环境下互相靠近,形成接合管,通过接合管交换细胞核,最终形成新的真菌细胞。

四、总结1. 你能总结一下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吗?答: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二割裂、芽生和孢子形成;真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2. 你认为细菌和真菌在生物界中的繁殖方式有何重要意义?答: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能够保证它们的种群数量不息增加,维持生态平衡,参与有机物的分解和循环,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浙教版七年科学下册第1章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第2课时(教案)

浙教版七年科学下册第1章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第2课时(教案)

浙教科学七年级下册细菌和真菌的繁殖第2课时学设计
出菌丝,然后从菌丝向上长出子实体。

除上述的食用菌外,你还知道哪些食用菌?
灵芝、银耳、牛肝菌等
拓展:
有许多野生大型真菌有剧毒,如红托鹅膏蕈、毒蝇伞等,误食后,会引起中毒,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在食用野生的大型真菌之前,不一定要鉴别是否有毒。

活动
视频:制作孢子印
将蘑菇的菌盖平放在白纸上,让菌褶向下,盖上倒扣的玻璃杯。

隔两三天后揭开玻璃杯,拿起蘑菇,在白纸上可以看到与菌褶面积相似的一群孢子(孢子印)。

6.微生物及作用
细菌和真菌属于人们常称的微生物。

它们不仅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也密不可分。

动画: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食物的保存
视频: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
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为避免食物变质,必须设法防止或减慢微生物的生长。

其主要方法有:结构

毒蘑菇
活动:子印

及作用。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导学案》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导学案》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导学案
一、导入
1. 你知道细菌和真菌是怎么繁殖的吗?
2. 你知道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有哪些吗?
3. 你知道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影响吗?
二、观点诠释
1. 细菌和真菌是微生物中的两类生物,它们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2. 细菌的繁殖方式包括二割裂、芽生、孢子等。

3. 真菌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三、细菌的繁殖
1. 二割裂:细菌通过二割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即细菌细胞割裂成两个细胞。

2. 芽生:某些细菌通过芽生的方式进行繁殖,即细菌在一个细胞上长出一个小芽,最终割裂成两个细胞。

3. 孢子:某些细菌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孢子可以在恶劣环境下存活,待条件适宜时再发育成细菌。

四、真菌的繁殖
1. 有性生殖:真菌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进行繁殖,即两个不同的真菌细胞结合形成新的真菌种。

2. 无性生殖:真菌通过无性生殖的方式进行繁殖,即真菌通过割裂或芽生的方式产生新的真菌。

五、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对人类的影响
1.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可以导致疾病的传播,如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等。

2.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也可以用于食品发酵、药物制备等领域,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六、小结
通过进修本节课内容,我们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影响。

希望同砚们能够加深对微生物繁殖的理解,做到学以致用,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七、作业
1. 请同砚们总结一下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写出至少三种细菌的繁殖方式和两种真菌的繁殖方式。

2.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对人类有哪些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写出自己的看法。

浙教版科学七下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2)教案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下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2)教案设计

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真菌的结构和分类;2.了解真菌与人类的关系;3.知道食物保存的原理。

[ 教学重点 ]1.真菌的结构和分类;2.真菌与人类的关系;3.了解食物保存的方法和原理。

[ 教学难点 ]1. 真菌的结构;2.真菌的繁殖方式。

[ 教学设计 ]一、新课引入提问:1.细菌的结构,尤其是细菌结构中的明显特点;2.细菌的生殖方式;二、探究新知㈠真菌展示发霉的面包。

提问:使面包发霉的是霉菌,它和细菌一样吗?回答:……1.真菌的分类单细胞真菌酵母菌真菌霉菌多细胞真菌食用菌2.真菌的结构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真核生物。

3.酵母菌⑴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⑵酵母菌结构: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液泡,无叶绿体。

⑶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出芽生殖。

⑷酵母菌与人类关系:被广泛应用于发面、酿酒4. 霉菌⑴霉菌的存在和种类:根霉、青霉、曲霉;⑵繁殖方式:依靠菌丝的顶端产生的孢子进行繁殖;⑶霉菌的应用,与人类关系:被广泛用于酿酒、制酱、发酵食品、有机酸和抗生素的生产;有些霉菌是病原菌。

5.食用菌⑴一些可以食用的真菌;⑵种类:凤尾茹、金针菇、香菇等⑶繁殖方式:孢子繁殖。

㈡食品的保存1. 微生物及其微生物滋生的条件;2. 食品的保存:干藏法、冷藏法、真空保存法、腌制法、高温加热法。

三、小结真菌的结构、几种常见真菌的结构、特点、生殖方式和与人类的关系。

四、作业布置作业本及配套精彩练习[ 教学反思 ]真菌的种类繁多,差别很大,有鲜美可口的食用菌,也有让食品变坏的其他真菌,学生难理解。

[ 板书设计 ]㈠真菌的分类、结构及与人类关系单细胞真菌酵母菌真菌霉菌多细胞真菌食用菌㈡食品的保存1. 微生物及其微生物滋生的条件;2. 食品的保存:干藏法、冷藏法、真空保存法、腌制法、高温加热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悉细菌分裂的方式。

2、知道常见的真菌的繁殖方式。

3、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4、知道细菌真菌的利弊。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存在于生活中。

2、描述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

3、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程学习,知道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

2、加深对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真菌有科学性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

三、教学难点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实验器材。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你知道细菌的繁殖速度吗?
新课讲解:
一、细菌的繁殖
1、细菌的繁殖速度。

细菌的繁殖速度极快,大多数细菌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约为20~30分钟。

2、细菌的繁殖方式。

无性生殖,即通过简单的二分裂法产生两个细菌。

3、细菌繁殖过程的描述。

分裂时,细胞内的遗传物质DNA,增值一倍,并分裂为两份,移向细菌细胞的两侧,然后细菌中部内陷,形成两个细菌。

4、细菌按形态分类:螺旋菌、球菌、杆菌
5、细菌在对人类的影响。

有的细菌对人类有害,有的细菌对人类有益。

6、细菌的利与弊:
弊:①有些细菌会使食物腐烂变臭;②有些细菌会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利:①能治病;如大肠杆菌能合成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E;
②利用细菌可以制成酸奶,酸乳酪,醋,泡菜酸菜等;③细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环境物质再循环;
二、真菌的繁殖
1、真菌的繁殖方式。

可以孢子繁殖或出芽生殖。

2、真菌繁殖方式的举例。

青霉菌,蘑菇,灵芝可以孢子繁殖;酵母菌可以出芽繁殖。

3、真菌的种类:霉菌、食用真菌、酵母菌。

4、真菌和细菌的区别。

细菌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在细胞结构上,它与植物细胞相似,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5、真菌的利与弊:
弊:①有些真菌会使食物发霉;②有些真菌会引起皮肤病(如指甲病等);
利:①蘑菇,木耳等可以食用;②真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环境物质再循环;③利用酵母菌可以发酵面包,酿酒。

6、实验:探究酵母菌发酵的最佳条件。

7、细菌和真菌,通常也称为微生物。

几乎所有的食物上都有微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