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版 通用技术2 技术与设计2 教案
第二章 流程及其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2》

普通高中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广东科技出版社)第二章《流程及其设计》一、教学背景:1.课程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章内容在全书的地位是:《流程及其设计》是粤科版(2019)通用技术教材必修技术与设计2 第二章内容。
本单元内容总的思路:了解流程理解流程设计流程优化流程。
根据新课标要求本单元研究的是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相对于其他三个单元而言,内容较易理解,其中流程优化的思想为后一单元的学习作了必要的铺垫。
通过对流程的理解,培养学生优化生活和工作流程的能力,使学生体验革新的成功感和革新可能带来的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收获,并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材内容分析本章共分为4 节,课文编写的基本思路是:从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流程开始,归纳时序的概念,分析流程、时序和环节对于人们的生活生产的重要意义,通过若干典型的案例,理解流程的应用,以及如何去描述流程和识读流程图,在这基础上,给出流程设计的案例并加以分析,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流程设计技术试验活动,使学生明白流程并非自然过程,流程设计的不同,产生的效益不同,流程的设计具有不唯一性,分析不同流程设计导致不同的工作效率,通过案例使学生理解流程优化的思想。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能根据已知条件设计简单流程。
3.学习者分析前一章为本章的基础,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在本章将要经历流程设计的实践活动。
如何进行流程设计及优化?是本章中心内容。
4.学习目标(1)理解流程的含义及其对生活、生产的意义;理解流程的环节和时序的内在意义,了解流程有多种表达方式;了解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理解流程优化与设备、材料、工艺的关系,能概括简单生产流程优化过程中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2)学会简单描述生活、学习中的流程;掌握简单流程图的绘制和识读;学会流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技能;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进行流程改进或设计,并能说明流程设计方案的特点。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多角度思考问题、多方案解决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
广东_粤版_通用技术2_技术与设计2__教案

【系统思路】系统的具体目标之间有矛盾时,要从系统的目的出发,进行协调。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新课教学
刹车呢?
3.乐高积木用相同的组件,可以组成不同的系统,以实现不同的功能。什么是区别这些系统的标志?
2、【系统思路】系统不是各个元素(组分)的简单相加。如果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协调好,就能得到“1+1>2”的效果。反之亦然。
3、【系统思路】做任何事情都要重视整体效应,必要的时候要舍得抛弃部分而保留整体。
中国有一句成语就表达了这个意思:“弃卒保车”。
(三)系统具有层次性
1、提出:所有系统都可以分解为一系列子系统,并存在一定的层次性。
保证自行车更好地到达目的地。
3、系统的目的性是用来区别系பைடு நூலகம்的标志。
(二)系统具有整体性
1.美国“阿波罗”计划中的飞船和运载火箭是由700多万个零件组成。这些零件都很普通,甚至没有一个是新研制的,为什么能实现把人送上太空的功能?
2. 三个和尚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又说明了什么?
3. 巴尔扎克雕像的故事
分析子系统、元素的涵义)②这些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③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
2、系统的涵义: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元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三、系统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系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照系统组成元素的性质:
自然系统:生态系统、动物消化系统。
2.若各级行政部门没有层次性、没有独立的功能会怎样?
高中通用技术粤教版必修2技术与设计2第二章《第二节一、流程的基本组成》优质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面试教案

高中通用技术粤教版必修2技术与设计2第二章《第二节一、流程的基本组成》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
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以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为目标,结合“课标”要求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流程的含义及其对生活意义,理解流程中环节和时序的含义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及有感染力的视频引入、引出流程的含义,结合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说明流程的表达及其对生活意义。
2学情分析
经过《技术与设计1》的学习,学生的技术素养得到提高,对技术课程从不知到了解最后到热爱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他们也领略了技术世界的精彩、接受了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同时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有关流程的案例比较多,但大部分还不清楚这些案例和流程到底有什么关系?
3重点难点
重点:流程的含义,分析、理解流程的环节和时序及其意义
难点:学生操作中给通过导线将插头与插座连接。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给学生展示插头插座操作视频。
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必修2 二设计实例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说课案重庆市实验中学谷瑞廷1212一、教材分析:1、教材版本:《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是广东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2《技术与设计2》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2、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既是全单元的综合,又是控制思想方法的集中体现,是学生技术素养的集中展示。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我们运用简单的控制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本节内容由“控制系统设计概论”和“设计实例”两部分组成。
我在处理此内容时,有意变换了先后顺序,先让学生实际参与“LED 发光画”实例的设计与实施;在归纳总结,展示交流中让学生总结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过程,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普通规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构思控制方案;②能实施方案,学会调试运行,提出改进方案。
③能总结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施的基本过程2.过程与方法:①参与课堂活动,对案例进行分析、设计、实施;②学会从控制角度思考问题,实现对知识的迁移拓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进一步理解控制系统在生活中的运用;②培养对控制系统设计的兴趣和想象力;③形成学以致用、做事严谨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验控制系统方案设计与实施的过程2、教学难点: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控制系统的解决方案。
四、学情分析1、学习能力分析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控制系统的相关知识,了解掌握了简单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理解开环、闭环控制系统的相关知识,对一些简单的控制已经能画出方框图。
在上本课之前,学生还系统的学习了Arduino电子制作的相关知识,学会了编写简单的代码。
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但缺乏深度,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否则会给控制的设计和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
2、学习动机和兴趣分析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事物,能够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就通用技术学科而言,能让学生动手的项目都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内容。
粤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学课件:第三章 系统及其设计第一节 认识系统(第1课时)

一、什么是系统
(三)系统的分类
立即行动: 将系统与对应的类 型连接。
系统
天气系统 森林公园 一所学校 神舟十一号飞船 人体的神经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
类型
自然系统 人工系统 复合系统
一、什么是系统
(三)系统的分类
立即行动: 将系统与对应的类 型连接。
系统
“一带一路”倡议 银河系 收割机
洗衣机工作流程 学校课程表
(二)子系统与元素
望远镜的组成要素:
目镜 目镜筒 物镜 物镜筒
这些要素相对望远镜,是不 可再划分的最小单元。
要素:指构成系统的主要元素。
“人”相对于“社会”这一系统,是不可划分的 最小单元,即构成社会的要素。
作为生物的人体是一个系统,可以分解为呼吸系 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子系统以及器官、组 织、细胞等更小的子系统。
一、什么是系统
思考:生活中,哪里听到或用 到系统?
一、什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系统 思考:生活中,哪里听到或用到系统?
各种生态系统。 动物、植物都是系统。 人体也是系统。 天体系统。 人类制造的物品,大部分都是系
统。
系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任何
事物都处在一定的系统之中。
一、什么是系统 立即行动:说说知道的中国新技术系统。
目的和要求:
通过望远镜制作实践理解系统的含义和基本 构成。
材料及工具准备:
目镜一个(直径3cm双凹透镜,焦距7.5cm)、物镜一个(直径5cm双凸透镜或 平凸透镜,焦距30cm)、纸板一块 、剪刀、 美工刀、尺子、铅笔、胶水。
1. 望远镜有什么功能?它由哪些部分组成? 2. 用物镜观察远处一个物体,会看到怎样的图像? 3. 用目镜观察同一物体,会看到怎样的图像? 4. 用望远镜观察同一物体,会看到怎样的图像? 5. 试运用学习过的光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现
广东-粤版-通用技术2-技术与设计2--教案设计

课题
授课人
时间
序号
1
教学内容
1.了解结构的涵义,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和一般分类。
2能结合1~2种简单的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应力的。
3.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并写出报告
4.能确定一个简单对象进展结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纸,做出模型或原型。
5.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教
学
流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多媒体展示:选取桥梁和椅子的受力来分析两者的受力情况
看展示
二、结构与力
通过分析椅子和桥的共同之处:
〔1〕这些结构都具有一定的形状
〔2〕都需要承受外力的作用
〔3〕在一定X围内都具有抵抗其形状和大小改变的能力。
我们知道生活中很多结构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就会遭到破坏其实上就是当其应力达到某一极限值时,结构就会遭到破坏。
教学关键
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
教学辅助(教具)
视频、图片、A形梯、泡沫棒、木棒、竹签、热熔枪、热熔胶、棉线、小刀、砝码、三角尺。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复习
1、什么是结构的稳定性?
2、结构的稳定性与什么因素有关?
3、什么是结构强度?
课本P19页图1-42
了解不同形状与强度的变化特点。
学生思考分析
通过试验发现材料的形状对强度的影响。
5、结构的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思考回答
归纳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
粤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学课件:第一章结构及其设计第一节 认识结构

总结
第一节 认识结构
一、感知不同的结构 二、认识结构与力 三、了解结构的分类
结构受力分析 外力的类型
根据外力设计结构
自然界的结构 人造结构 仿生结构
实体结构 框架结构 壳体结构 组合形式
谢谢!
能进行简单的结构设计,学会绘制设计图样, 并做出原型或模型。
能从文化和技术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
引入我国在万里长 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于1957 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
全桥总长1 670m,其中正桥1 156m,北岸引桥 303m,南岸引桥211m。
斜拉桥受力分析:梁、
塔柱、斜拉索主要构件 的受力是什么?
三、了解结构的分类 基本类型: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壳体结构。
实体结构:墙、橡皮、 铅球。
框架结构:铁架、车 架、建筑、家具。
壳( qiào )体结构:汽车 外壳、安全头盔、水瓶。
三、了解结构的分类
立即行动: 连线对应主 要结构。
实体结构
框架结构
壳体结构
底座实体结构,
建筑主体壳体 结构
组合形式
上部框架结构,
桥墩实体结构,也 有空心的桥墩。
三、了解结构的分类
实践活动:
对比三角形与四边形框架。
使用已有材料,搭建两种框架, 进行按压与拉伸试验,通过变形 分析结构受力的特点。
壳体结构特点分析
同样的两张纸,分别做两种承重 试验,总结壳体结构的受力特点。
人的向后压力
增加弧度
二、认识结构与力
思考:
木板受力形状变化。
椅子分为椅腿、椅座、椅背,分别分析受力。 钢结构雨棚,分为哪些部分?功能分别是?各
部分的受力情况如何?
二、认识结构与力 构件受力变形:
广东-粤版-通用技术2-技术与设计2--教案

广东-粤版-通用技术2-技术与设计2--教案通用技术教案课题 1.1认识结构授课人时间2012.3 序号 1教学内容1.了解结构的涵义,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和一般分类。
2能结合1~2种简单的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应力的。
3.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并写出报告4.能确定一个简单对象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纸,做出模型或原型。
5.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结构的涵义,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和一般分类2.能结合1~2种简单的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应力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过程感受结构的受力情况,体验结构所受不同类型的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培养科学的实践操作。
教学重点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涵义;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案例,充分让学生参与讨论、动手实验、演示实验等多种方法教学关键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教学方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教学辅助(教具)ppt课件、教材、多媒体教室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引入上学年学习了设计的基本知识,熟悉了设计的一般过程,这一年将进一步学习技术设计的几个重要思想与方法,包括结构、流程、系统和控制。
举例:用一些典型的、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对结构、流程、系统和控制有初步的认识,打破其神秘感。
让学生对本学期的知识有个初步的认识。
一、了解结构过渡: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结构。
这些结构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物体中,也存在于人类创造的各种物体中。
多媒体展示:选取蜂巢、雪花、贝壳、桥梁、长城等图片让学生感受结构的形态,它们的共同点是:(1)各自都有组成部分(2)是有序的搭配和排列生活中常见的结构都要承受一定力的作用。
那么结构与力有什么关系呢?。
充分感受结构的魅力并初步总结出结构的涵义。
从而引出结构的含义,广义上: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
教学辅助(教具)
视频、图片、A形梯、泡沫棒、木棒、竹签、热熔枪、热熔胶、棉线、小刀、砝码、三角尺。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引入
播放“因温州市区车站大道财富中心楼下巨型广告牌被大风吹倒,19辆轿车受损。”的视频,再展示全国各地都不时有广告牌被风吹倒造成伤亡、损失的图片。
包括拉力、压力、扭转力、弯曲力和剪切力,结合例子、图片、动手实验。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什么是力,及其作用。
看图片,并明确各种力的名称、作用
二、三、结构的类型
我们知道生活中的结构是千奇百态的,根据物体的结构形态,通常将结构分为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壳体结构。
1.实体结构是利用自身来承受荷载,主要承受压力。框架结构
通过三种结构的引入,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及课件的配合,对这三种结构有更深入的认识。
小
结
与
练
习
演示实验:手握鸡蛋不破
一、结构的涵义(从力学的角度)
二、结构的5种不同受力类型
三、结构的三种基本类型
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壳形结构
学生做实验
通过练习,让学生把知识掌握得更好。
板书设计
1.1结构与设计
一、了解结构
1.2探究结构(一)
授课人
时间
2012.3.
序号
2
教学内容
1.了解结构的涵义,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和一般分类。
2能结合1~2种简单的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应力的。
3.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并写出报告
4.能确定一个简单对象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纸,做出模型或原型。
二、结构与力
三、结构的分类
教学设计亮点
结构分类运用ppt课件,讲解演示十分清楚明确,让学生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教学反思
学生对本学科重视程度不够,对通用技术这门学科仍没有明确的认识,学习热情不高,我们应在教学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用技术教案
课题
通用技术教案
课题
1.1认识结构
授课人
时间
2012.3
序号
1
教学内容
1.了解结构的涵义,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和一般分类。
2能结合1~2种简单的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应力的。
3.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并写出报告
4.能确定一个简单对象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纸,做出模型或原型。
举例:用一些典型的、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对结构、流程、系统和控制有初步的认识,打破其神秘感。
让学生对本学期的知识有个初步的认识。
一、了解结构
过渡: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结构。这些结构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物体中,也存在于人类创造的各种物体中。
多媒体展示:选取蜂巢、雪花、贝壳、桥梁、长城等图片让学生感受结构的形态,
运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具体感受到结构的形态,使知识的接受更形象、具体。
教
学
流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多媒体展示:选取桥梁和椅子的受力来分析两者的受力情况
看展示
二、结构与力
通过分析椅子和桥的共同之处:
(1)这些结构都具有一定的形状
(2)都需要承受外力的作用
(3)在一定范围内都具有抵抗其形状和大小改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涵义;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案例,充分让学生参与讨论、动手实验、演示实验等多种方法
教学关键
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
教学辅助(教具)
ppt课件、教材、多媒体教室
课时
1课时
教
学
流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引入
上学年学习了设计的基本知识,熟悉了设计的一般过程,这一年将进一步学习技术设计的几个重要思想与方法,包括结构、流程、系统和控制。
5.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结构的涵义,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和一般分类2.能结合1~2种简单的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应力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过程感受结构的受力情况,体验结构所受不同类型的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培养科学的实践操作。
5.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结构稳定性、结构强度的涵义,理解应力、内力的涵义与关系,了解连接方式对结构的影响
2.能进行简单的应力计算
3.掌握应用技术试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书写试验报告。
过程与方法
1.通过A形梯的事例,理解结构的稳定性。
2.通过两个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写出试验报告。
2。框架结构是通过条状物的连接来承受荷载,既可以承受压力和拉力。
3.壳形结构通过壳形来传递力和承受荷载,特别是当顶部受到压力时,它能将力均匀扩散。
1.如墙壁、柱子、实心球等等。(结合图片举例分析、利用实体泡沫演示)。
2.如窗户、画框、房子的架构等等。(结合图片举例分析、利用框架泡沫演示)。
3.如头盔、汽车飞机的外壳等等。(结合图片举例分析)。
我们知道生活中很多结构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就会遭到破坏其实上就是当其应力达到某一极限值时,结构就会遭到破坏。
多媒体展示:选取近期的一个热点新闻,九江大桥被撞断。
当我们知道了结构与力的关系后,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作用在结构或构件上的各种力。也就是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
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
引出从力学角度结构的含义。从力学的角度: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应力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它们的共同点是:
(1)各自都有组成部分
(2)是有序的搭配和排列
生活中常见的结构都要承受一定力的作用。那么结构与力有什么关系呢?。
充分感受结构的魅力并初步总结出结构的涵义。
从而引出结构的含义,广义上: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接着给出构件的概念。在工程中,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称为构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因结构不稳定而坍塌的广告牌的事例,让学生树立质量管理的观念和对产品安全性负责的社会责任感。
2.技术试验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实践、认真分析的技术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结构稳定性、结构强度的涵义,能应用应力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并写出试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