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笔尖灵动起来
冀美 版三年级书法上册《第3课 竖——悬针竖》教学设计

《第3课竖——悬针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悬针竖的书写方法,并能运用到书法作品创作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悬针竖的基本笔画特点及书写方法。
2. 悬针竖在书法作品中的应用。
3. 悬针竖的审美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悬针竖的书写方法及其在书法作品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悬针竖的书写技巧和审美价值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展示一幅书法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悬针竖。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悬针竖,教师点评并总结悬针竖的特点。
2. 新课内容(1)教师讲解悬针竖的基本笔画特点及书写方法。
(2)教师示范悬针竖的书写,学生跟随练习。
(3)学生自主练习悬针竖,教师巡回指导。
3. 悬针竖的应用(1)教师展示悬针竖在书法作品中的应用实例。
(2)学生讨论悬针竖在不同书法作品中的美感。
(3)学生尝试将悬针竖运用到自己的书法作品中。
4. 作品点评与总结(1)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互相评价。
(2)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悬针竖在书法创作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继续练习悬针竖的书写,提高书写水平。
2. 尝试将悬针竖运用到自己的书法作品中,体会其在作品中的美感。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掌握悬针竖的书写方法,并能将其运用到书法作品创作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笔尖流出的故事作文

笔尖流出的故事作文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对文具有着特殊的情感。
每次去学校的文具店,我总是会花上好几个小时仔细挑选自己喜欢的笔、本子和其他文具。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样东西就是笔尖。
我总是被那些精致的笔尖所吸引,它们看起来就像是一条亮闪闪的星光之河。
有一天,我又一次来到文具店,看到一支全新的钢笔放在橱窗里展示。
那支钢笔的笔尖晶莹剔透,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我心动了!我决定一定要将它带回家。
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了那支钢笔,并开始用它写字。
从那天起,我发现,这支钢笔的笔尖似乎具有了某种神奇的力量。
每当我用这支钢笔写字时,笔尖似乎会流出一些星光的液体。
这种液体在我的字迹中幻化出美丽的形状,有时是一朵花,有时是一颗星星,有时是一只飞鸟。
这些字迹不仅美丽,还富有灵动的生命力。
我的作文质量也因此大幅度提升,老师和同学都对我的进步十分惊讶。
一天,我带着我的神奇钢笔去参加一场作文比赛。
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相信这支钢笔一定会在比赛中发挥出色。
比赛开始了,我迅速进入状态,笔尖仿佛也沉浸在创作的快乐中。
我用钢笔写下了一篇篇生动有趣的作文,字迹如流水般流畅,意境独特。
所有的人都被我的作品所折服,纷纷竖起大拇指鼓励我。
比赛结束后,我兴高采烈地收获了一等奖。
我决定用我的“魔笔”去帮助那些需要写作帮助的人。
于是,我开办了一堂写作辅导班。
那些对写作感到困惑的学生们纷纷前来报名,我用我的“魔笔”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不久,我的写作辅导班声誉日益响亮。
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只要他们想提高写作水平,就会想到我的辅导班。
我的学生开始在各种比赛和考试中脱颖而出,他们的作文风格独特,内容生动有趣。
很多人都对我问及我的“秘笔”是什么,我只是微笑着说“这只是一支普通的钢笔”。
通过辅导学生,我发现我的“魔笔”不只是在作文上有奇效,在写字方面也同样惊人。
我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大家。
很快,很多人都开始涌向文具店购买那款神奇的钢笔。
一时间,大街小巷都弥漫着钢笔的香气,只要有人拿着这支钢笔写字,身边就会迸发出五彩斑斓的光芒。
用言语表达心里的感悟用笔尖

用言语表达心里的感悟用笔尖1.用言语表达心里的感悟,用笔尖勾勒出一方天堂。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在我看来,读书再多,不如下笔一见。
读书不是目的,我们不能为读书而读书,那样会让我们书虫之样尽现。
读书真正的目的,应该是认识自己,改变自己。
那么,一个人要认知自己,就应该审视自己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通过生活中的自己的真面目来反馈给自己的认知。
这当然只是一种方式。
不过,我想有一种更文雅的了解自己的方式,那便是下笔。
用笔尖敲开你的心门,把想表达的内容记录下来,权当一种对内心的反思。
下笔者的不言而言,此时的无声胜有声。
此时,文字的魔力让人叹为观止。
在生活中,我们有的话有该说和不该说。
但,我下笔却没有任何的干预。
我可以用它来谈古论今、吟风弄月。
我也可以用它来传情达意、赢人欢笑。
用笔尖勾勒出一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方天堂。
它可以满足你所幻想的,让它们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你眼前,供你欣赏。
下笔有益非我个人之见,它是历史证明的。
在此引用只是想发表一些个人看法。
既然都说有益。
不妨稍作分解。
在我看来,下笔益处有三:正心、修身、扬名。
临渊羡渔不如退而结网。
好好地利用我们手中的笔,去写出我们的精彩,去创造我们的未来。
2.用言语表达心里的感悟,用笔尖书写自己的力量。
想到高三的那段时间,平均一周就要用掉一只“巨能写”,结果到了暑假才用了两只不到,实在是非常惭愧。
可能在这个越来越趋向于“无纸化办公”的时代,手写文稿对很多人来说是低效率的,但是我以为越是追求效率的社会,越需要宁静致远的品格,享受手写的过程,就是我们普通人提升心性最简单的方式。
众所周知,写字是一件可以让人“慢下来”的事情,但其实慢下来只是这当中的第一步,其真正的意义会在写的过程中慢慢展开。
笔尖的力量,让我们于一撇一捺中,回味一段值得留恋的记忆。
今天下午,我心血来潮地坐在书桌前,抄写了一遍李白的《将进酒》,为什么写它?因为这首诗于我而言有一段美好的回忆,尤其是这首诗的前两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打造灵动课堂,提升语文素养

打造灵动课堂,提升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体现,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语感、阅读能力等方面。
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创造灵动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打造灵动课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打造灵动课堂,首先要创造生动、丰富的学习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亲身去观赏荷花的活动,让学生在实地感受中了解荷花的形态、特点,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这篇课文。
在教学《小荷才露尖尖角》这首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到校园中去观察和写作,感受春天的气息,增强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二、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灵动的课堂需要创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比如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等,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提出古诗词中的难点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语文素养。
在学习阅读理解的时候,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分析阅读素材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
三、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打造灵动的课堂,需要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诵、演讲、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升语文素养。
在朗诵比赛中,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让学生在情感抒发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记扣钮的日子》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组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体验文章中的情感,增强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描写少年转笔的句子唯美(精选100句)

描写少年转笔的句子唯美(精选100名句)1. 春风拂面,少年手中轻盈的笔在指间舞动,犹如在弹奏一曲悠扬的乐章。
2. 笔尖在空中划过,留下一道灵动的弧线,仿佛少年的思绪也被带入其中。
3. 抚摸着笔杆,少年感受着那种奇妙的力量,它如同一抹魔法,让他变得自由而富有创造力。
4. 微风轻轻拂过,少年的手指舞动间,笔尖仿佛有了生命般的颤动,散发着诗意的韵律。
5. 转笔的节奏愈发快速,少年的目光也变得专注而锐利,仿佛他正在将心中的思绪化为文字。
6. 笔尖在空中留下一串细腻的痕迹,如同天空中的星辰,闪烁着少年的才华与梦想。
7. 青春的力量在少年的手中汇聚,笔杆在他的指尖间翻飞,映照出岁月流转中的温暖和坚韧。
8. 少年的眼神充满了探索的热情,他用笔尖在纸上描绘出一幅个人成长的图景。
9. 转笔的姿势独特而纯熟,少年的手腕流畅地舞动,展现出他对艺术的追求与执着。
10. 细雨纷飞间,少年的笔尖仿佛跳跃着晨曦中的水滴,绽放出生命的美丽与活力。
11. 笔锋一抹,少年的情感瞬间凝结,这些转笔的痕迹成为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
12. 少年的心与笔相连,每一次转动都如同给心灵添上一抹色彩。
13. 笔尖跃动间,少年的灵感被点燃,他突破传统,带领大家走进一个崭新的创作世界。
14. 少年的动作流畅而自然,他用笔尖书写出独特的篇章,让人心生向往。
15. 少年转笔的过程就像是一个舞蹈,在阳光下展现出无限的想象力与美好。
16. 笔尖舞动的痕迹如同蝴蝶的翅膀,在空中飞舞,留下美丽而醉人的印记。
17. 少年转笔的时候,他的眼神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笔尖则诉说着他对生活的热爱。
18. 转笔间的流畅与灵巧,展现出少年与笔的默契,仿佛他们之间有了一种特别的共鸣。
19. 笔尖落下,少年的思绪也随之飞扬,文字在纸上演绎出美好的故事。
20. 少年转笔的轨迹宛如夜空中的繁星,静静闪烁,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丝光亮。
21. 舞动的笔尖在纸上划出优雅而细腻的线条,仿佛少年的心事也被化为了透明的墨水。
灵动的笔尖批注的智慧——谈谈我的批注式阅读教学

一
、
为在脑 中拥 有多 条教学 “ 路径 ” , 具备 灵活 调整 教学方案的能力 , 敢于面对课堂教学 中的精彩预设 与 突然生成的挑战 , 我 在课前 必须深 入地探 究文本 、 细 读文本 。走进文本 的字里行 间。读 出 自己的理解感 受, “ 倾 听文本发 出的细微声 响” , 把 自己在 解读课 文 时 的理解感 悟 , 以及 借鉴 其他 参 考资 料研 读 时 的收 获, 批 注在课文 的书眉页侧 , 以备上课 时使用 。
参 考 文 献
[ 1 ] 盛春. 实施 批注 阅读, 提高 阅读质 量 [ J ] . 新课 程( 教研版 ) , 2 0 1 2 ( 3 ) .
5 6・
二、 课 前 学 生预 习 自主批 注式 阅读
学生在课文上圈 点批注 , 疏通 文字 , 收集 相关 资 料, 进入文本 , 写下 自己的感悟 联想 , 提 出疑难 , 赏 析 语言 , 评点人物等 , 把读、 思、 写三者有机 融合 起来 , 带 着 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 向课堂。 三、 课 中教 师诱 情导 述 。 学 生 展 示 批 注 教师为学生 营造 一个有 利 于交 流的 “ 场” , 让 他 们积极展示 自己的阅读批注成果 , 促使学生 由个 体封 闭式的 自学感悟 向群体合作式 的交流沟通迈进 , 用发 展 的眼光去看学生 的 自主阅读成 果。关注 的应 是阅 读 的过程 , 欣赏学生个性 化的解读 , 即使 是 “ 误读 ” 也 不无价值 。课 始 , 在 检查 课文 朗读 和 生字 词认 读 之 后, 接着进入批 注成果 展示 环节 。从 字词 、 对课 文的 初步感悟等方面展开小组 的或是全班性 的交流讨论 , 学 生 在 交 流 中得 到 启 发 、 引导和 点拨 , 从 而 走 向 自我 完善 , 或得阅读 自信。 四、 课中教师点拨导思 , 学 生 深 入 批 注 在充分展示 自我批注成果 的基础上 , 教 师通过引
南湖第一小学: “灵动嘉奖令”促进学生智慧成长

南湖第一小学:“灵动嘉奖令”促进学生智慧成长作者:***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21年第08期古羅马思想家普罗塔克曾说:“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种。
”武汉市武昌区南湖第一小学(以下简称“南湖一小”)自2008年确定“灵动教育”办学理念以来,一直致力于探索小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研究。
灵动教育是“视天性而教,促灵动而进”的教育,“灵”是灵气、灵慧、灵秀;“动”是触动、能动、行动。
灵动教育的本质是唤醒灵动的生命意识,帮助每一个孩子成为独立自主的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发展个性,发挥特长,促进学生智慧、灵动地成长。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尝试建立一种开放、自主的评价体系,在这种评价体系中,尊重孩子的意愿,激励孩子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争取他们想要达成的目标,让他们更加真实地生长。
学校建构了以学生行为为依据,基于证据、数据、表现的学生表现性评价体系,形成包含品德发展、学习品质、身心健康、社会实践、审美表现、个性特长等6大领域、12个维度、150多个观测点的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形成多元评价主体,实现了“家校共育、良性互动”的育人机制。
最终,学校构建了一种可以给学生自主选择的奖励方式——“灵动嘉奖令”。
评价:鼓励孩子的每一次进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给自己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才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发放嘉奖令是南湖一小对学生独特的评价方式。
孩子们在得到嘉奖令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努力。
通过激发学生自觉发展-积攒嘉奖令-进阶嘉奖令-获得灵动大明星-实现心愿-再次激发学生发展自觉,不断唤醒学生的自知,提醒学生自律。
这种评价以统一的嘉奖令印章作为呈现形式:三个绿色嘉奖令兑换一个橙色嘉奖令,三个橙色嘉奖令兑换一个红色嘉奖令,得到红色嘉奖令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才能达成。
嘉奖令的评价涵盖了自理、美德、性格、学习、表现、进步、合作、家长八个方面,孩子在任何一方面获得进步,都会得到相应的鼓励和肯定,这种肯定会通过“成长树”的进阶形式展现出来,孩子在哪方面获得进步,进步的速度如何,“成长树”上一目了然。
四年级中国作文:在笔尖下蹦跳出中国文化的韵律

四年级中国作文:在笔尖下蹦跳出中国文化的韵律古老而神奇的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
它犹如一条美丽的江河,在历史的长河中奔涌向前,蕴含着丰富的韵味。
而在我的笔尖下,这种韵味仿佛变得更加清晰而生动。
中国文化是多姿多彩的,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
它包括了诸多方面,例如传统的节日、绘画、书法、武术等等。
在这些方面,我尝试用我的笔尖来展现中国的瑰宝。
我想谈谈中国的传统节日。
每年的春节,我们家都会贴对联、放鞭炮、舞狮子,庆祝新年的到来。
我用彩笔勾勒出了鲜艳的对联,用铅笔画出了让人眼前一亮的鞭炮和狮子。
看着这些画作,仿佛能闻到节日里喜庆的气氛。
中国的绘画,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我喜欢画山水画,因为它能表现自然界的美丽和宁静。
我用画笔描绘了一幅中国画,画中有一座高山,青葱的树木,还有流水潺潺。
这幅画给人以宁静的感觉,仿佛能听到大自然的呼吸。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种艺术。
中国的汉字,形态各异,曲笔勾勒处显得特别精致。
我用毛笔写下了一句著名的成语,“万事如意”。
毛笔在纸上跳跃穿梭,每一笔都充满了力量和美感。
这幅作品让人感受到了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
中国的武术是世人所称道的,它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在画纸上,我描绘了一名武术高手,他英姿飒爽地踢出一腿,轻盈地悬空飞起。
这个动作要求身体平衡和掌握力度,透过我的画作,仿佛能感受到武术的魅力和力量。
通过这些绘画作品,我想展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我相信,中国文化的韵味在我的笔尖下能跳动得更加灵动有趣。
四年级的我在探索和了解中国文化的过程中,让笔尖成为了我沟通和表达的工具。
通过绘画和书法,我能够将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感受以更具艺术感的方式进行展示。
每一次的画画都是一次探索和创作的过程,在过程中我也能更加了解和欣赏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正如李白所说:“笔底春风浸个红”,我希望在我的笔下,中国文化的韵味能够穿越时空,传递给更多的人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的笔尖灵动起来
作者:李君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19年第8期
李君
当今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效果一直不理想。
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小学生的阅历浅,
掌握的优美词汇少。
二是小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的主观意识,但是驾驭文字的能力差,没办法将
自己的想法用文字来表达出来。
所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就要采用相应的策略来解决
以上问题。
一、多方面积累素材
要提高小学生语文作文的写作水平,前提就是要让小学生积累足够的素材,这样在写作的
时候才有足够的素材来阐明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积累素材:
第一,在阅读中积累素材。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都会推荐相应的课外读物给学生,素
材可以通过这些课外读物来获取。
阅读是为了更好地写作,将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相
结合,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具体的操作步骤是:首先,教
师要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记录下来那些优美的语言和词汇,并且说出为什么会觉得这句话很美,美在哪个地方。
其次,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解读这些课外读物,解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
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最后,要求学生将阅读和作文的训练结合起来,教
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阅读后的效果、写作能力等因素开展适当的作文训练,让
学生将在阅读中获取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写作上。
第二,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
写作的源泉在于生活,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在生活中积累
足够的写作素材。
那么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应该把学生带到广阔的天地中,让学生拥有一双可
以发现素材的眼睛。
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教学生积累素材:1.其实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含
有素材,教师可以在生活中随意地挑一件事情给学生讲解。
比如,在市场,一个客户买东西,
卖家给客户多找了钱,客户发现后把钱还回去,这件事情中,教师就可以讲自己是怎么发现这
件事情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发现客户把钱还回去后,自己又是怎样的一个看法。
应该注意的
是教师在讲这件事情的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知道素材在生活中俯首即是,还要培养学生多角
度看待事情的能力。
2.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
参与实践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不能本末倒置,同时在参与实践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培
养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的观察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将观察到的事情表述出来。
通过
以上两个方面的努力,可以让学生的视野变得开阔,思维会变得活跃,写作的素材也会越积累
越多,写出的文章自然而然也就更优美。
二、“放手”作文写作
这里所讲的放手写作,不是指教师在作文教学的时候放任学生去写,而是指在作文教学中
的某些方面放手,目的是让学生更自由地在写作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一,作文的题目应具有开放性,而不是命题作文
传统作文教学中,小学生的作文题目基本上都是命题作文,比如“我爱祖国”“我的家”
这些作文题目很常见,然而,小学生写的时候都是绞尽脑汁,却不知道如何写,最后的结果可
能就会出现胡编乱造或者敷衍了事的情况。
所以应当少用命题作文,多一些开放性的作文题目。
教师进行作文训练时,要给学生大致的方向,然后让学生自己决定写什么,怎么写。
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达到让学生主动写作的目的。
第二,让学生放松精神
现在,很多教师一直强调作文的目的性,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会有无形的压力,在写作中瞻前顾后,多有顾忌,违背了写作的初衷。
所以,教师在作文训练中,不要给学生加条条框框,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来阐述对事物的看法,然后写出自己想写的作文。
三、注重作文讲评,稳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作文的讲评,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这个环节没有成效,因为大部分教师对学生所交的作文,都是简单地写几句评语,或者写一个“阅”字,这样的讲评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没有意义。
所以,我们可以用以下两种方式讲评学生作文:
第一,单独开作文讲评课。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需要多沟通,并且在沟通的时候指出学生作文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劣势在哪,然后再加强训练。
第二,让学生做评讲的主体。
在作文讲评课中,教师可以选取几篇文章,要求所有的学生讲评,说出文章的优点和不足的地方,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而且在点评的时候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做好作文讲评的引导工作,多鼓励学生讲评作文,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写作的积极性。
结语:综上所述,提升小学生写作水平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素材积累,放手让学生写作,在讲评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让小学生的笔尖灵动起来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