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题任务书-矩阵操作3投入产出3

合集下载

应用回归分析第四版答案

应用回归分析第四版答案

应用回归分析第四版答案【篇一:应用回归分析人大版前四章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应用回归分析(1-4章习题详解)(21世纪统计学系列教材,第二(三)版,何晓群,刘文卿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目录1 回归分析概述 ....................................................................................................... (6)1.1 变量间统计关系和函数关系的区别是什么? (6)1.2 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7)1.3回归模型中随机误差项?的意义是什么? (7)1.4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7)1.5 回归模型的设置理论根据是什么?在回归变量设置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8)1.6收集,整理数据包括哪些内容? (8)1.7构造回归理论模型的基本根据是什么? (9)1.8为什么要对回归模型进行检验? (9)1.9回归模型有哪几个方面的应用? (10)1.10为什么强调运用回归分析研究经济问题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10)2 一元线性回归 ....................................................................................................... . (10)2.1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有哪些基本假定? (10)2.2考虑过原点的线性回归模型足基本假定,求ny??*x??i1ii,i?1,2,...n 误差?1,?2,...?n仍满?1的最小二乘估计。

.............................................................................. 11 n2.3证明?e?o,?xe?0. .................................................................................. . (11)i?1ii?1ii2.4回归方程e(y)????x的参数?,?o101的最小二乘估计与最大似然估计在什么条件下等价?给出理由? (12)2.5证明??0是??0的无偏估计。

列昂惕夫逆矩阵完全需求系数所以

列昂惕夫逆矩阵完全需求系数所以
(二)投入、最初投入、中间投入和总投入
投入,是指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所必要的生产消费,它包 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两部分。
最初投入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 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
中间投入是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货物和服务,也称为中间消 耗。
总投入为最初投入与中间投入之和。
系。
完全消耗系数与完全需求系数的联系
n j∑=1X1j
n j∑=1X1j+yi
n j∑=1X2j
BY= ·
n
(I A)1 j∑=1X2j+yi
=X
·
·
·
·
n
·
j∑=1Xnj
n j∑=1Xnj+yi
三、消耗系数的应用
(一)投入产出模型及应用
1、投入产出行模型
n
xij yi X i (i=1,2,…,n)
xij Xj
(i,
j 1,2,, n)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中,aij表示直接消耗系数;xij 表示j 部门生产时所消耗的i产品数量;Xj表示j部门的总产出。
若将投入产出表中第I象限每个部门的中间投入数据分别除 以本部门的总产出,便可以得到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A=(a i j) n*n
直接消耗系数的影响因素
(1)生产的技术水平 (2)部门的产出结构 (3)价格水平
保持直接消耗系数相对稳定的两个途径:
一是运用特殊的统计方法,尽可能减少使直接消耗系数不
稳定的因素
尽可能“纯化”产业部门
用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调整中间消耗的价格变动
二是假定直接消耗系数在限定的时间内不会发生显著的变

二、完全消耗系数
某种产品的产出与为生产该产品而发生的完全消

投入产出分析题附答案1学习资料

投入产出分析题附答案1学习资料

投入产出分析题附答案1学习资料单选:1.抽入产出分析是由经济学家(B )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A.瓦尔拉斯 B.列昂惕夫 C.萨缪尔森 D.索洛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投入是指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消耗及其来源B产出是指经济活动的成果及其使用去向C投入产出表按照计量单位的不同分为价值型和实物型D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式:中间产品+中间投入=总产品3 .下面哪个不是投入产出的基本假定( D )A同质性假定 B比例性假定 C相加性假定 D消耗系数绝对稳定性假定4. 投入产出按资料范围可分为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两大类,下列不属于宏观模型的是( C )A国家模型 B地区模型 C 企业模型 D部门模型5. 下列不属于经济要素的是( A )A企业 B原料 C价格 D劳动力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马克思把国民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量大部类的再生产理论B费兰索。

魁奈提出“全部均衡理论”,把各部门的投入和产出联系起来考察C物质生产部门指那些能创造物质产品以及直接实现产品价值的部门。

D投入产出模型是指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7.利用投入产出表,可以精确地计算出整个社会产品中,两大部类各自的总量及其价值构成。

其具体计算过程分为四个步骤:(B )(a)计算第二部类产品的价值构成(b)计算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总量(c)计算各部门的部门消耗系数.劳动报酬系数和社会纯收入系数(d)计算第一部类产品的价值构成它们的正确排序为:A.abcdB.bcadC.cbadD.abdc8.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投入产出模型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D )A.分析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的比例关系B.分析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C.分析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D.分析国民经济大型项目建设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9.投入产出模型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中的作用为:( B )(a)为从社会最终产品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b)能够成为加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重要工具A.(a)B.(a)(b)C.(b)D.一个都不是n n n10.∑(vj+mj)/∑∑Xij是分析:( A )j=1 i=1 j=1A. 国民收入与物资消耗的比例B. 社会总产品与社会化成本的比例C. 消费数量与劳动报酬的比例D. 消费数量与社会总成本的比例11.下列不属于从最终产品出发制定国家计划的过程的是:( B )A. 确定计划期所需要达到的消费总量B. 根据报告期生产的增长情况确定投资C. 利用公式计算计划期各部门的总产量D.确定计划期的直接消费系数12.大量的经验表明,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一般为(B)个部门左右A、50B、100C、150D、20013.实物投入产出表一般为(D)个部门左右是较为合适的。

投入产出分析题附答案

投入产出分析题附答案

单选:1.抽入产出分析是由经济学家( B )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A.瓦尔拉斯 B.列昂惕夫 C.萨缪尔森 D.索洛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投入是指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消耗及其来源B产出是指经济活动的成果及其使用去向C投入产出表按照计量单位的不同分为价值型和实物型D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式:中间产品+中间投入=总产品3 .下面哪个不是投入产出的基本假定(D )A同质性假定B比例性假定C相加性假定D消耗系数绝对稳定性假定4. 投入产出按资料范围可分为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两大类,下列不属于宏观模型的是(C )A国家模型B地区模型 C 企业模型D部门模型5. 下列不属于经济要素的是( A )A企业B原料C价格D劳动力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马克思把国民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量大部类的再生产理论B费兰索。

魁奈提出“全部均衡理论”,把各部门的投入和产出联系起来考察C物质生产部门指那些能创造物质产品以及直接实现产品价值的部门。

D投入产出模型是指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7.利用投入产出表,可以精确地计算出整个社会产品中,两大部类各自的总量及其价值构成。

其具体计算过程分为四个步骤:(B )(a)计算第二部类产品的价值构成(b)计算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总量(c)计算各部门的部门消耗系数.劳动报酬系数和社会纯收入系数(d)计算第一部类产品的价值构成它们的正确排序为:A.abcdB.bcadC.cbadD.abdc8.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投入产出模型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D )A.分析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的比例关系B.分析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C.分析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D.分析国民经济大型项目建设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9.投入产出模型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中的作用为:(B )(a)为从社会最终产品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b)能够成为加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重要工具A.(a)B.(a)(b)C.(b)D.一个都不是n n n10.∑(vj+mj)/∑∑Xij是分析:(A )j=1 i=1 j=1A. 国民收入与物资消耗的比例B. 社会总产品与社会化成本的比例C. 消费数量与劳动报酬的比例D. 消费数量与社会总成本的比例11.下列不属于从最终产品出发制定国家计划的过程的是:(B )A. 确定计划期所需要达到的消费总量B. 根据报告期生产的增长情况确定投资C. 利用公式计算计划期各部门的总产量D.确定计划期的直接消费系数12.大量的经验表明,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一般为(B)个部门左右A、50B、100C、150D、20013.实物投入产出表一般为(D)个部门左右是较为合适的。

投入产出分析题附答案1

投入产出分析题附答案1

单选:1. 抽入产出分析是由经济学家( B )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A. 瓦尔拉斯 B.列昂惕夫 C.萨缪尔森 D.索洛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投入是指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消耗及其来源B产出是指经济活动的成果及其使用去向C投入产出表按照计量单位的不同分为价值型和实物型D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式:中间产品+中间投入=总产品3 .下面哪个不是投入产出的基本假定( D )A同质性假定 B比例性假定 C相加性假定 D消耗系数绝对稳定性假定4. 投入产出按资料范围可分为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两大类,下列不属于宏观模型的是( C )A国家模型 B地区模型 C 企业模型 D部门模型5. 下列不属于经济要素的是( A )A企业 B原料 C价格 D劳动力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马克思把国民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量大部类的再生产理论B费兰索。

魁奈提出“全部均衡理论”,把各部门的投入和产出联系起来考察C物质生产部门指那些能创造物质产品以及直接实现产品价值的部门。

D投入产出模型是指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7.利用投入产出表,可以精确地计算出整个社会产品中,两大部类各自的总量及其价值构成。

其具体计算过程分为四个步骤:(B )(a) 计算第二部类产品的价值构成(b) 计算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总量(c) 计算各部门的部门消耗系数.劳动报酬系数和社会纯收入系数(d) 计算第一部类产品的价值构成它们的正确排序为:A.abcdB.bcadC.cbadD.abdc8.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投入产出模型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D )A.分析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的比例关系B.分析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C.分析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D.分析国民经济大型项目建设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9.投入产出模型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中的作用为:( B )(a) 为从社会最终产品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b) 能够成为加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重要工具A.(a)B.(a)(b)C.(b)D.一个都不是n n n10.∑(vj+mj)/∑ ∑Xij是分析 :( A )j=1 i=1 j=1A. 国民收入与物资消耗的比例B. 社会总产品与社会化成本的比例C. 消费数量与劳动报酬的比例D. 消费数量与社会总成本的比例11.下列不属于从最终产品出发制定国家计划的过程的是:( B )A. 确定计划期所需要达到的消费总量B. 根据报告期生产的增长情况确定投资C. 利用公式计算计划期各部门的总产量D.确定计划期的直接消费系数12.大量的经验表明,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一般为(B)个部门左右A、50B、100C、150D、20013.实物投入产出表一般为(D)个部门左右是较为合适的。

第三章_投入产出核算习题_答案)

第三章_投入产出核算习题_答案)

6. 目前我国公布的投入产出表是_A__。
A. 产品部门×产品部门 C. 产业部门×产品部门

B.产品部门×产业部门 B.产业部门×产业部门.
7.B(I A )1 被称为列昂惕夫逆矩阵,它蕴含着丰富的经济意义。下列关于列 昂惕夫逆矩阵说法错误的是__D_。 A. 列昂惕 第Ⅲ象限的行标题包括 ABCD。 A. 固定资产折旧 C. 生产税净额 B. D. 劳动者报酬 营业盈余 E. 存货增加
新疆财经大学
国民经济核算
2.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有 ACE A. 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 B.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总产出 C.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D. 总投入=总产出+进口 E. 总投入=总产出 3. A. B. C. D. E. 关于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E 行标题是中间投入 列标题是中间投入 其含义可以从行向和列向两个方向解读 反映的是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B. b 表示j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i 部门的完全需求量 ij C. 列昂惕夫逆矩阵和完全消耗系数的关系是 B BI
D. 以上说法至少有一个是错误的
新疆财经大学

国民经济核算
8. 在一个三产业投入产出表中,直接消耗系数a 的数值为0.2864, 21 则它所代表的含义是_A__. A. 第一产业生产1单位总产出对第二产业的消耗量 B. 第二产业生产1单位总产出对第一产业的消耗量 C. 第一产业产品分配给第二产业使用部分所占的比例 D. 第二产业产品分配给第一产业使用部分所占的比例
B. 前者只包括主要生产活动也包括次要生产活动,而后者仅包括 一种生产活动 C. 后者既包括主要生产活动也包括次要生产活动,而前者仅包括 一种生产活动

陈正伟-《投入产出分析(本科)》经典习题(上).doc

2016年《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经典练习题(上)解 答重庆工商大学 陈正伟 2016年5月一、 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投入产出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说,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2.国民经济:是指由一系列纵横交错的各种经济活动组成的有机整体。

本处研究的投入产出表实际上就是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

3.投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劳动力和支付的各种费用及利润、税金等项目的总和。

4.产出: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总成果及其分配使用去向。

5.投入产出表;是指反映各种产品生产投入来源和使用去向的一种棋盘式表格。

6.投入产出模型:是指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

-名词解释、填空7.静态投入产出模型:是指不包括时间因素的投入产出模型。

(模型中时间因素的意义和复杂性)。

8.最终产品矩阵:最终产品矩阵B 也叫列昂惕夫逆矩阵,记为B 是指由最终产品系数或追加需要系数构成的矩阵,即:B =1)(--A I 。

矩阵1)(--A I 中元素ij b 称为即最终产品系数矩阵为:⎪⎪⎪⎪⎪⎭⎫ ⎝⎛=--nn n n n n b b b b b b b b b A I 2122221112111)( 9.劳动报酬系数vj a :是指—为j 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劳动报酬的数量,其计算公式为:j j vj X v a =),,2,1(n j =10.社会纯收入系数mj a :是指为j 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带来其它增加值的数量,其计算公式为:j j mj Xm a = ),,2,1(n j = m 为社会纯收入。

11.纯部门是指产品的消耗结构相同,工艺技术相同,经济用途相同的一类产品的综合体。

12.直接消耗系数:是指每生产单位j 种(部门)总产品时要直接消耗(即完全消耗)i 种(部门)产品的数量。

10题任务书-矩阵操作1投入产出1

河北联合大学《软件设计基础-C++》课程设计任务书学院班级设计人 __ 成绩 ____一、题目:利用矩阵操作,计算投入产出问题(一)二、目的与要求1.目的:(1)通过矩阵求和、转置和求列和的操作的程序设计,解决计算投入产出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更加系统地理解和掌握C++语言的函数间参数传递方法、数组和指针的应用等编程技巧。

注意一维数组与二维数组的操作。

培养学生综合利用C++语言进行科学计算,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分析和设计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查资料和工具书。

(2)提高学生建立程序文档、归纳总结的能力。

(3)进一步巩固和灵活运用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有关文字处理、图表分析、数据归整、应用软件之间图表、数据共享等信息技术处理的综合能力。

2.基本要求:(1)要求用模块化设计和C++的思想来完成程序的设计;(2)要求分别编写矩阵求和、求转置阵和求矩阵的列和的函数模块,分别存到不同的.CPP文件中;(3)在VC++6.0环境中,学会调试程序的方法,及时查究错误,独立调试完成。

(4)程序调试通过后,完成程序文档的整理,加必要的注释。

3.创新要求在基本要求达到后,进行创新设计,如利用输入文本文件提供矩阵的数据等。

4.书写设计报告的要求设计报告中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题目(2)总体设计①概述所作系统的功能及用途②用自顶而下或自底而上的方法,划分功能模块。

③确定各模块的算法(3)根据算法画出模块图(4)列出程序清单,并加以必要的注释(5)写出调试程序的方法(6)指出所设计问题的不足和改进方案(7)总结本次设计的收获及心得三、设计内容及其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1. 问题描述:(1)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利用经济数学方法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某个地区及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平衡关系,了解各部门从事经济活动的各种消耗与结果是十分重要的。

其中各部门的总投入和总产出要达到平衡是一项重要的因素。

*注:aij 表示第j 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第i 部门所为产品数量.(3)根据投入产出平衡思想解决如下问题:在问题中若已知某地区在某一生产周期内各部门之间的生产消耗关系矩阵A ,固定资产折旧向量D 及新创造价值向量Z 分别为:18 37 65 43 26 35 84 7369 24 21 35 47 82 51 37D = (15 20 10 17) ,Z=(250 380 662 384)求出:总投入向量X=( x1x2 x3 x4)最终产出向量Y=( y1 y2 y3 y4)直接消耗系数矩阵B=(b ij)(其中 b ij=a ij/x j)2.问题的解决方案:(1)编写输入函数,提供已知数组的数据;(2)编写计算sum(A)的函数,sum(A)表示A矩阵各列的和,要求存入数组ASUM中。

投入产出法习题答案第三章

投入产出法习题答案第三章第三章:投入产出法习题答案在经济学中,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用于衡量经济活动的方法。

它通过分析不同产业之间的投入和产出关系,来评估经济的发展和效益。

本文将对投入产出法习题的答案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经济学工具。

1. 习题一:某国家的投入产出表显示,农业部门的总产出为1000亿元,其中农业部门对其他部门的需求为200亿元。

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农业部门的直接需求系数和总需求系数。

答案:直接需求系数等于农业部门对其他部门的需求除以农业部门的总产出,即200/1000=0.2。

总需求系数等于农业部门的总需求除以农业部门的总产出,即(200+1000)/1000=1.2。

2. 习题二:某国家的投入产出表显示,农业部门的总需求为400亿元,其中对农业部门的直接需求为100亿元。

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农业部门的直接供给系数和总供给系数。

答案:直接供给系数等于对农业部门的直接需求除以农业部门的总需求,即100/400=0.25。

总供给系数等于农业部门的总供给除以农业部门的总需求,即(100+400)/400=1.25。

3. 习题三:某国家的投入产出表显示,农业部门的总需求为500亿元,其中对其他部门的需求为100亿元。

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农业部门的直接供给系数和总供给系数。

答案:直接供给系数等于农业部门对其他部门的需求除以农业部门的总需求,即100/500=0.2。

总供给系数等于农业部门的总供给除以农业部门的总需求,即(100+500)/500=1.2。

通过以上习题的答案计算,我们可以看出直接需求系数和直接供给系数反映了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

直接需求系数越高,说明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的需求越大,反之则越小。

直接供给系数越高,说明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的供给越多,反之则越少。

总需求系数和总供给系数则反映了整个经济系统的需求和供给情况。

总需求系数大于1表示总需求超过了总产出,说明经济处于扩张状态;总需求系数小于1表示总需求不足,说明经济处于萎缩状态。

2020上半年《生产运作管理》作业-华南理工网络教育

《生产运作管理》作业一、名词解释题1.产品-流程矩阵答:产品-过程矩阵是反映生产过程与产品产量要求、产品各种特征之间关系的,2.劳动定额有两个维度标准绘制的项目组合图。

在该组合图中,横轴表示了产品品种和批量的一系列变化,纵轴是生产过程的不同类型。

如果两者相配落在对角线附近,说明两者匹配很好;如果两者相配远离对角线,则说明两者匹配不好,表明生产达不到经济规模,或者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两种情况都将导致成本提高,从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3.工序平衡答工序平衡是在组织设计流水线时,通过采取技术措施调整工序时间,以达到平衡状态的过程。

要求各工序的加工时间尽可能等于或稍低于流水线平均节拍的整数倍。

是组织流水线的重要步骤和必要条件。

:4.作业计划5.对象专业化答:对象专业化是指以对象为中心,按对象特征组建运营单位的一种运营组织形式。

二、简答题1.请问生产运作管理中的T、Q、C、S、F、E分别指什么?答:运营管理的要求包括6方面:时间-(Time,T),质量-(Quality,Q),成本-(Cost,C),服务-(Service,S),柔性-(Flexibility,F)和环境(Environmennt,E)。

2.请问库存费用有哪几项?答:1)存储费用:主要用于维持库存活动,包括仓库使用费、物资保管费用、物资损坏变质损失、投资的机会成本等,它一般和物资库存数量和时间成正比。

2)订货费:向外采购物资的费用,包括两部分,一是订购费用,如水续费、差旅费等,它与订货次数有关。

3)生产费:企业自己制造库存物资的费用,也包括两类:一是装置调整费用,二是与生产材料、数量有关的费用。

4)缺货费:因库存不能满足需求而造成的损失。

3.请问精益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品质:寻找、纠正和解决问题;2)柔性:小批量、单件流;3)投放市场时间:把开发时间减至最小;4)产品多元化:缩短产品周期、减少规模效益影响;5)效率:提高生产率、减少浪费;6)适应性:标准尺寸总成、协调合作7)学习:不断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联合大学
《软件设计基础-C++》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班级设计人 __ 成绩 ____
一、题目:利用矩阵操作,计算投入产出问题(三)
二、目的与要求
1.目的:
(1)通过矩阵求和、转置和求列和的操作的程序设计,解决计算投入产出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更加系统地理解和掌握C++语言的函数间参数传递方法、数组和指针的应用等编程技巧。

学会一维数组与二维数组的操作。

培养学生综合利用C++语言进行科学计算,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分析和设计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查资料和工具书。

(2)提高学生建立程序文档、归纳总结的能力。

(3)进一步巩固和灵活运用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有关文字处理、图表分析、数据归整、应用软件之间图表、数据共享等信息技术处理的综合能力。

2.基本要求:
(1)要求用模块化设计和C++的思想来完成程序的设计;
(2)要求分别编写矩阵求差、矩阵相乘的函数模块,分别存到不同的.CPP文件中;
(3)在VC++6.0环境中,学会调试程序的方法,及时查究错误,独立调试完成。

(4)程序调试通过后,完成程序文档的整理,加必要的注释。

3.创新要求
在基本要求达到后,进行创新设计,如设计求逆阵的程序等。

4.书写设计报告的要求
设计报告中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题目
(2)总体设计
①概述所作系统的功能及用途
②用自顶而下或自底而上的方法,划分功能模块。

③确定各模块的算法
(3)根据算法画出模块图
(4)列出程序清单,并加以必要的注释
(5)写出调试程序的方法
(6)指出所设计问题的不足和改进方案
(7)总结本次设计的收获及心得
三、设计内容及其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1.问题描述:
(1)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利用经济数学方法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某个地区及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平衡关系,了解各部门从事经济活动的各种消耗与结果是十分重要的。

其中各部门的总投入和总产出要达到平衡是一项重要的因素。

*注:aij表示第j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第i部门所为产品数量.
(3)根据投入产出平衡思想解决如下问题:
若已知某地区四个各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B与各部门最终产品列向量Y为:
0 0.15 0.55 0
0.25 0.05 0.1 0.25
0.15 0 0.05 0.35
0.1 0.15 0.15 0.1
求出:该系统在这一生产周期内的总产值列向量X。

(4)由总产值等于总投入得知:
故有方程组
(1-b 11)x
1-b 12x 2- … -b 1n x n = y 1
-b 21x 1-(1-b 22)x 2-… -b 2n x n =y 2
… …
-b n1x 1-b n2x 2- …- (1-b nn )x n =y n
简记为(E -B )X=Y,解出X=(E -B)-1
Y. 为简化计算,(E -B)
-1
已经求出如下:
0.252325 0.792477 0.378276 1.19865 0.448014 0.507185 0.131868 1.31868 0.549451
0.249789 0.382502 1.32925
Y=[234 310 124 180]T
2. 问题的解决方案:
⑴ 编写输入函数,提供已知数组的数据; ⑵ 编写求B1(i,j)=E(i,j)- B(i,j)的函数; ⑶ 编写函数计算X=(E -B)-1Y.
⑷ 编写输出函数,选择适当的形式数出计算出的各个矩阵。

⑸ 主函数调用上述函数,完成计算任务。

四、课程设计时间: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五、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及评分方法
1.考核方式
课程设计结束时,在机房当场验收。

(1)教师提供测试数据,检查运行结果是否正确。

(2)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学生提交课程设计报告(A4纸打印),并将电子文档和源程序发至ftp 服务器:
ftp://210.31.197.23
用户名和密码按照指导教师告知的即可。

2.评分方法 (1)出勤率
(2)课程设计准备工作 (3)课程设计期间纪律 (4)课程设计运行结果
(5)课程设计报告
(6)答辩情况
指导教师签字:
系主任签字:
日期: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