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
不同溶血标本对临床常规化学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探讨

1.1一般资料
选取的99例检查患者,均来自于本院2014年3月-2016年5月这一期间,抽取两约5ml的血液标本,A管用来血清分离同时接受常规的生化检验,作为对照组,B管用来制作溶血标本,也就是采用各种力度对血液进行搅拌,使其出现轻度与重度溶血,作为观察组。两组都在肉眼的观察没有出现黄疸、溶血以及脂浊后进行处理。
不同溶血标本对临床常规化学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探讨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溶血标本对临床常规化学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5月的98例正常标本血清,予以常规的化学检验,随后借助不同力度搅拌血清,使其成为不同程度的溶血,实施常规化学检验。对溶血前后不同程度溶血的生化检查结果与溶血指数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溶血组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直接胆红素、尿酸的检测值高于正常组(P<0.05);正常组与溶血组在甘油三酯、总蛋白、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方面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溶血标本生化检测项目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溶血指数越高,影响越大,对检测指标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越大。
总之,不同溶血标本生化检测项目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指数越高,影响越大,对检测指标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越大。
【参考文献】
[1]叶晓芳,李霞.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临床探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4):80-81.
[2]王雪梅,李代渝,江灵,等.溶血对ELISA与化学发光免疫检测HIV抗体的影响[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4,29(2):94-96.
1.3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中全部数据选择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利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新型溶血素在临床检验中的价值

【 y W o d 】 Ne p ;He lsn Ke r s wt e y moy i ;E a i ain;Vau x m nt o l e
W i ic t i rnef brsl etom tos t . , s a as n a 舵 ec r ut i t e d (=2 4 P<0 5 , dn i ic t ie n e f C rsl (=0 4 P> g fn d i o H e S nh w h 7 . )a os f a f r cs o WB eut t . , 0 n n g n d e r s 4 00 )PJ rs t t . , 00 ) C n lso h aio atp e l i ibt r a enw t ehmo s eet nb t e . ,I u s =1 7 P> .5 . o cu in T et d n ehmo s et n t e p e l i i r t o .u 5 T el ( 6 r t ly i yn s et h h y yn n p i i h t
53%和 ( 2 . . )C : . %;35 3 . 0 ,V=5 1 (9 . .1 )C 43 %。 两组 配对 t 验 为 t . , . 0 15 5±4 2 ,V 32 0 0 ( . ±01 )C 9 8 . %; 145±8 4 , V= .8 0 5 检 =2 4 7
P< .5 04 , 00 ; . P>00 ;=1 7 P>0 5 4 . t . , . 。结论 新 型溶血素 的重复性较传统的差 , 5 6 0 其检测 的 WB 、 L C P T与传统法无差 异 ,
溶血素作用及原理

溶血素作用及原理
血液分析仪试剂主要包括溶血素、染液。
溶血素主要是嗜酸溶血素和嗜碱溶血素,染液则根据染色原理及染色目的不同,可分为化学染色、核酸染色、过氧化物酶染色等。
血液分析仪溶血素,它可以将红细胞溶解掉(溶血作用),再进行计数,就得出全血中白细胞数量。
每份标本测定完毕之后,都要对仪器管道、小孔、计数池等进行清洗,以免相互干扰。
溶血素作用原理
1、溶解红细胞,以利于白细胞计数:在以电阻法计数的三分类血液分析仪中,红细胞体积和白细胞体积有重合的区域,而且红细胞的个数是白细胞个数的近一千倍,因此在对白细胞进行电阻法计数时,必须加入溶血素,破坏掉红细胞,才能准确地对白细胞进行计数。
2、作用于白细胞膜,可使白细胞膜穿孔,胞浆流失(检测内核),胞浆流失后的白细胞中,因为只剩下细胞核,淋巴细胞最小,单核细胞稍大,中性粒细胞反而以大细胞形式存在。
这样在电阻法对白细胞进行三分类的白细胞直方图上淋巴细胞在图形最左边区域,单核细胞在中间区域,粒细胞在最右边区域。
适当的离子强度和与血浆相同的渗透压能在一定时间内完整地保持血细胞原来的体积而合适的电导率能保证获得与细胞体积,相应的脉冲大小,血液分析仪试剂则是一类强的表面活性剂,一个作用是溶解红细胞,释放出血红蛋白(HGB),形成稳定的血红蛋白衍生物,进行血红蛋白的测定。
它的另作用一方面是溶解红细胞,进行白细胞分类与计数。
溶血标本对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的影响及分折

溶血标本对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的影响及分折摘要】目的:探究溶血标本对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造成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10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抽取10ml空腹静脉血,分别装入两个试管中,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分别予以常规血液检验和人工溶血,观察并比较两组的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
结果:观察组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溶血标本对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有着较大影响,因此要避免血常规检验中的溶血情况。
【关键词】溶血标本;血常规检验;指标;影响【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335-02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中诊断疾病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包括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等项目,在血液采集过程中,由于各个方面的因素,很可能发生标本溶血情况[1]。
据观察,溶血标本对血常规检验的各项指标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病情的正确诊断不利,因此,需要对溶血情况进行有效预防。
我院为此进行了下列研究,以探讨溶血标本对血常规检验指标的影响,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100例,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为26~51岁,平均年龄为43.26±3.17岁。
抽取10ml空腹静脉血,将标本分别装入两个试管,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1.2 方法所有标本均采用日本希森美康XS-500i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
观察组进行常规血液检查,在充分抗凝之后未出现黄疸和溶血现象,在两小时之内完成各项检测;对照组进行人工溶血:在30℃低温下储存半个小时之后将其取出,用水浴箱将标本迅速解冻,溶血之后检测血红蛋白,若血红蛋白浓度在3g/L以上则为溶血成功[2],然后再进行其它血常规指标的检测。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标本的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不同采血方法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

不同采血方法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发表时间:2014-04-16T10:04:15.8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期供稿作者:梁炯芳[导读] 目前血常规检查过程中的血液标本采集方法不同,不同采集方法对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可重复性有着密切联系。
梁炯芳(武警浙江总队杭州医院检a验科 310052)【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采血方法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行血常规检验患者,根据采血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静脉采血组和末梢采血组,每组各75例,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检验的结果。
结果静脉采血组患者检测结果中的WBC、RBC、Hb、HCT以及MCV水平均高于末梢采血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PLT、MCH以及MCHC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同采血方法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静脉采血行血常规检查的检验结果较末梢采血稳定,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血常规静脉血末梢血检验【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232-01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value of different sampling methods in blood routine test. Methods 150 cases of taking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blood sampling method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venous blood and peripheral blood group, 75 cases in each group, compared test results. Results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WBC, RBC, Hb, HCT and MCV of cases in venous bloo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eripheral blood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but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PLT, MCH and MCHC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Different sampling methods blood routine test has different results, results of venous blood for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is more stability than peripheral blood, worthy of further clinical application.【keywords】routine blood venous blood peripheral blood inspection血常规检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检查方法,是全身体检中最基本的体检项目,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156例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对比分析

156例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对比分析血常规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可以评估一个人的整体健康状况。
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对156例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我们研究了不同性别的血常规结果。
在156例中,男性占68%,女性占32%。
我们发现,在血红蛋白(Hb)这一指标上,男性的平均值为142g/L,女性的平均值为137g/L。
这表明男性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女性。
而在白细胞计数(WBC)方面,男性的平均值为7.5×10^9/L,女性的平均值为7.8×10^9/L。
白细胞计数在两个性别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我们研究了不同年龄组的血常规结果。
我们将参与研究的人群分为三个年龄组:20岁以下,20-40岁和40岁以上。
在血小板计数(PLT)这一指标上,不同年龄组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20岁以下的人群平均血小板计数为198×10^9/L,20-40岁人群平均值为200×10^9/L,40岁以上人群平均值为206×10^9/L。
这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小板计数有所增加。
我们还对156例血常规结果的异常情况进行了统计。
在这些结果中,有15%的人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范围,这可能意味着贫血的存在。
有10%的人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感染或炎症引起的。
而血小板计数异常的情况较少,只有5%的人血小板计数高于正常范围。
这可能与血液凝固功能的异常相关。
我们分析了156例血常规结果与其他临床指标的关联。
我们发现,血红蛋白水平与红细胞计数(RBC)和红细胞平均容量(MCV)呈正相关,与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呈负相关。
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呈正相关,与淋巴细胞计数(LYMPH)呈负相关。
血小板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呈正相关。
这份报告对156例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包括性别、年龄、异常情况和其他临床指标的关联。
这些结果有助于了解血常规的一般情况,并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血常规检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血常规检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相信大家都做过血常规检查,其实血常规检查属于一种血液检查方式,临床应用较广。
但是血常规检查也有很多事情需要注意,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血常规检查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以此提高检查的安全性、准确性。
1.血常规是检查什么?血常规主要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计数、血小板的数量、形状。
跟好血常规获得的检查结果,为医师确诊患者疾病提供有利参考。
红细胞的作用在于运输气体,倘若结果显示红细胞数量减少,医师可考虑其是否为缺铁性贫血,并且按照减少的多少,对缺铁性贫血的程度进行辨别;白细胞的作用在于防疫免疫,一旦身体发生病毒感染、存在炎症时,其体内白细胞数量会增多,医师可考虑其是否发生炎症、病毒性感染或者是身体免疫系统发生异常。
血小板主要具有凝血、活血的作用,按照指标值,医师对患者的血小板数量进行分辨。
2.血常规检验方法(1)备齐用物,标本容器上贴好标签,核对无误后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
露出思者手臂,选择静脉,于静脉穿刺部位上方约4-6cm处扎紧止血带,并嘱患者握紧拳头,使静脉充盈显露。
(2)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常规,待干。
(3)在穿刺部位的底部,收紧左手拇指的皮肤,对静脉做好固定,右手拿注射器,针针尖斜面保持在20度左右,对其皮肤、静脉进行刺入,然后沿着静脉穿刺进入静脉潜行,观察针头稍平后回血,慢慢向前,固定不动,放松止血带,告知患者松拳,采用干棉签对穿刺点进行按压,然后将针头迅速拔出。
(4)将针头卸下,把血液沿管壁向容器慢慢注入,不要注入泡沫,防止溶血。
如发现容器内出现玻璃珠,要马上进行摇动,将纤维蛋白原去除;倘若是抗凝试管,要使用双手进行内旋、搓动,避免凝固;倘若是干燥试管,切勿摇动;倘若是系液体培养基,要混匀血液和培养液,同时在血液注入后,对瓶口采用火焰消毒,谨记不要将瓶塞和血液接触。
按照化验不同的项目和内容决定抽血的剂量,通常为5ml。
3.抽血前的注意事项(1)血常规检查的前三天,告知患者忌辛辣、油腻、高甜度的食物,多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喝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对血常规化验的检查结果产生不良影响。
溶血素的收集和溶血素单位的滴定

1 2 3
自动化和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溶血素活性测定方法将越来越 趋向于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多参数联合检测
未来溶血素活性测定可能会与其他生物标志物联 合检测,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全面的 信息。
新型标记技术的应用
新型标记技术如量子点、荧光纳米材料等在溶血 素活性测定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和准确性。
注意事项与误差分析
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保持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污染;观察凝集反应时要迅速、准确,避免 时间过长导致凝集程度发生变化;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器材,避免残留物对下次实验
造成影响。
误差分析
误差可能来源于器材的精度和准确性、操作过程的规范性、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为 了减小误差,可以采用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的方法,同时尽量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性。
溶血素的收集和溶血素单位的滴定
contents
目录
• 溶血素基本概念与性质 • 溶血素收集方法与步骤 • 溶血素单位滴定原理及操作规范 • 溶血素活性测定方法比较 • 溶血素在医学领域应用前景 • 安全生产管理与环境保护要求
01 溶血素基本概念与性质
溶血素定义及作用
溶血素是一种能够破坏红细胞并释放 出血红蛋白的生物活性物质。
微孔板法
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但设备成本较高。
流式细胞仪法
准确度高,可重复性好,但设备昂贵,操作 复杂。
适用范围讨论
试管法
适用于大量样品的初步筛选和溶血素活性的大致测定。
微孔板法
适用于对溶血素活性要求较高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诊断。
流式细胞仪法
适用于对单个红细胞溶血程度的精确测定和深入研究。
新型技术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容 量减少 、肺 动脉高压 征、肺 内渗 出病 变 、心包积 液、右心房及 右
心室肥厚 、扩张等 。
F e b r u a r y 2 0 1 4 , V o 1 . 1 2 , No . 5 理 、可重复性强 、外界 影响小等特点 ,町以清晰 的显示肺 动脉及肺动
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 匕 较
韩 霜
( 河南省虞城县人 民医院生化室 ,河南 商丘 4 7 6 3 0 0 )
【 摘要 】 目的 对新 型溶血 素和 传 统溶血 素 在 临床 血 常规检 验 中应 用比 较。方 法 从我 院选取 8 0例体检 正 常的健 康人 血液 样 本 ,分别 采用 两
种 分法进 行血 常规 检验 。A 组 采用新 型溶 血素 进行 血 常规检 验 ,B组 采用传 统溶 血素进 行血 常规 检 验 ,主 要观 察 白细胞 计数 、血 小板 计数
和血 红蛋 白。结果 通 过对 比 发现 ,A 组 的血 液 中血 红 蛋 白的含 量 明显 高于 B 组 ( P < 0 . 0 5 ) ,而检 验后 发现 白细胞计 数 以及血 小板 计数 与 B
随着 我 国科学 水平的不 断发展 和进步 ,使医疗卫 生事业不 断得 到 完善 ,血 细胞分析仪在 临床检测方 面的应用价值 越来越高 ,同时检验
时候 利用 的试剂更新速 度也越来越快 。近年来 无氰溶血素 由于 具有无
后的血红蛋 白、 白细胞计数 以及血小板计数水平进行 比较分析 。
1 . 3统计学处理
本 次采用 S P S S 1 8 . 0 统计 学软件 进行 处理分析 ,计 量资料 采用f 检
毒且环保 的优势 ,越来 越被临床 医师 所青睐 ,因此给临床检测 中所 使
用 的传 统溶血 素带来 了巨大的冲击 ” 】 。本文 主要对新型 溶血素 和传统
验, 组间对比 采用) c 2 检验, P < o . 0 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溶血 素在 临床血常规检 验 中的应用进 行 比较 ,帮 助医师对新 型溶血素 的特点进 行更加全面 的了解 ,使对 患者的血常规 检验更加准确 ,增加
检测结果 的可靠性 。主要抽取我 院体 检正常的 8 O 例健康人血液 样本 ,
根据 操作试验 ,发现新型溶血 素进行血常规 检验时候 的重复性要 低于传统溶血 素的检验过程 。通过对血常规检验 后的血 红蛋 白、 白细 胞计数和血小 板计数 的水平 进行观察和对 比,发现采用新型溶 血素进 行血常规 检验 中血红蛋 白的水平明显高于 利用传统溶血 素进 行的检验
脉栓子 ,准确及 时为临床提供可靠 的诊断 ,口 』 以作 为对 肺动脉栓塞 首
选 方法 ,有取代肺动脉造影趋势 。
肺 动 脉 栓塞 采取 螺旋 C T 增强 扫 描 时 应注 意 扫描 前 对 患者 进 行
呼 吸训练 ,让 患者 能够充 分 配合屏 ,已达到 尽量 减少 由于 呼吸运 动
( P < 0 . 0 5 ),而白细胞计数和 血小板计数 的水 平通过 比较 ,差异不 明
分 别采 用新型 溶血 素和 传统溶 血 素进 行血常 规检 查 ,对两 组进 行 比 较 ,报道如 下。 1 资料 与方 法
参考文献 [ 1 ] 赵力, 朗志瑾, 伍建林, 等. 多层螺旋C T 在肺动脉栓寒诊断 中的应
用价值 [ J ] , 中华放射 学杂 志, 2 0 0 3 , 3 7 ( 4 ) : 3 0 7 — 3 1 0 ,
造成 影响 ,文 献报道 扫描 方 向采取 足侧 ,可 以减 少呼 吸对影 像质 量
5 ( 5 ) : 2 6 3 — 2 6 5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掌握 ,对 肺动 、 静脉断 面 、肺 门淋 巴结在 多层 面重建 表现及 操 作方 法 熟练 掌握 ,增 强扫描 前后 图像 及多 窗宽进 行对 比,连续 多层面 观
察 ,能够充分 发现病变 。
[ 4 】 弓静 , 田建 明, 萧毅. 6 4 层螺 旋 c T 肺 动 脉 造影 诊 断肺 栓塞 的 价值 [ J ] . 第一 军 医大学学 报, 2 0 0 7 , 2 8 ( 6 ) : 6 4 8 .
组比 较 无显著 差异 ( P > O . 0 5 ) 。结 论 采 用新 型 溶血素 对血 常规检 验 学 红蛋 白的 水平 明显偏 高 ,但是 能够通 过相 应 的方法进 行 纠正 。 【 关键 词】 新 型溶血 素 ;传 统溶血 素 ;血 常规 ;血 红蛋 白 中 图分类 号 :R 4 4 6 . 1 文献标 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4 )0 5 — 0 1 7 2 - 0 2
干扰 ;增 强扫 描前 ,先 采取 常规 平扫 ,采集 原始 图像 ,为增 强后 提
供可 以对 比图像 。增强 扫描 时应 注意选 择适 当窗 宽 、窗位及 最佳 扫 描延 迟 时间选 择 ,如过短 延 迟时 间 ,高 浓度 对 比剂与 周 围组 织在 影
像上 反差 较大 ,产 生大量 伪 影 ,影响 图像质 量 ;过长 延迟 时 间,使 得对 比剂 浓度 下 降 ,对 栓子 显示 造成 影响 ;读 片医师 应对 解剖 熟练
[ 5 ] 单海荣, 袁戴海. 1 6 排螺旋C T J ]  ̄ i 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
的 应用 . 实用放 射学 杂志 , 2 0 0 8 , 2 4 ( 6 ) : 7 5 3 — 7 5 5 .
通过 对本组 病例 观察 6 4 排 螺旋 C T 检 查具 有无 创性 、优 良的后处
[ 2 】 倪志东, 李铭, 刘文瑾. 6 4 层螺旋C T J ] i  ̄ 动脉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
[ J ] . 上 海 医学 影像 , 2 0 1 0 , 1 9 ( 4 ) : 3 0 0 .
[ 3 ] 刘锦铭. 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断要点[ J ] l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 0 0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