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复习课》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复习课》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第一课时备课时间 9月27日教材分析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重点是让孩子们学会阅读方法,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并根据任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

共有三篇课文,语文园地,习作。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这样的单元学起来有一点的困难,需要耐心引导,并在学习过程中多引导,多练习。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将平时所学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加以总结,整理出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系统化知识。

从中培养学生自我整理知识的能力以及用准确、简洁的语句进行个性化表述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加工,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系统化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并获得健康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加工,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加工,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课件前置作业内容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明确复习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第三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什么?单元中有哪几篇课文?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指名说)下面我们就来结合单元的训练重点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来进行专项复习课文。

只要同学们认真复习,真诚的交流,积极的参与,相信你的知识之树将会结满丰收的果子。

(二)复习:从单元训练重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入手复习。

1、我们知道好的方法是开启成功的金钥匙,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所学到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哪些?(指名说)(三)1段意连接法(四)2题目扩展法(五)3句段摘录法(六)4句子摘录法(七)5抓课后题概括法下面我们来看有两位同学在学完《竹节人》一课时所概括的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学案

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学案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
思考感悟:分子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吗?
2.分子的构成:如1个水分子由构成。
5.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
反应物的分子分品红在水中扩散实验: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_________,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
(3)分子间有___________,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温度升高,间隔。
【课内探究】
一、自主探究: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分子的概念
思考感悟:水蒸发与水通电分解有什么本质区别?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
反应物的分子分解结合聚集生成物。但有的物质直接由构成。以水通电分解为例:电解水时,分解为和,每2个构成1个氧分子,每2个构成一个氢分子。
反馈检测
1.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
A.水结成冰B.水分蒸发C.水被电解D.水汽化
2.小明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能缩身,甚至能缩小到分子大小,他到水世界旅行一趟,并报告了见闻。他的报告不正确的是()
A.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水分子之间有间隔C.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D.电解水就是把水中的氢气和氧气分离开来
3.小李同学测得50毫升酒精和5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后的体积小于100毫升,这个事实说明()
A.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都有空隙B.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质量很小
C.酒精和水发生了分解反应D.酒精分子和水分子都变成了原子
4.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实质的是()A.分子运动速度加快B.分子间隔变小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和区别。

2、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表示方法和角各部分的名称,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数学思考1、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2、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初步接触极限的思想,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渗透运动的观点,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问题解决1、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学会和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1、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和变化的观点,让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建立射线的概念和认识角的定义。

2、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1、使学生理解角的边是两条射线,知道角的形成。

2、弄清射线与直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学具准备:笔盒、课本、导学案、练习本、三角板。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环节内容设计意图师生活动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约1分钟)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有趣的数学知识,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诶,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西游记吗?西游记里面有个聪明的主人公,你们还记得是谁吗?(孙悟空)他有一根变化多端的宝贝,那是什么?(金箍棒)利用学生熟知的事物引入,贴近学生生活,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的感觉,并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老师讲,学生听。

老师问,学生答。

二、探究新知,体验过程(约20分钟)(一)引出线段,回忆特点那如果孙悟空的金箍棒变得跟图片差不多的大小,请大家用数学的眼光来看,金箍棒像我们数学中的什么线啊?(线段)那你们会画线段吗?还记得它有什么特点吗?现在在研学案上画出线段。

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3第一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3第一课时学案

Unit3.How do you get to school?第一课时1.课题概说:本单元主要学习讨论交通方式和距离的远近。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乘坐交通工具的动词短语和两组询问交通方式的问句。

2.基础词汇:bike自行车,bus公共汽车,train火车,subway地铁,ride骑,sixty六十,seventy七十,eighty八十,ninety九十,hundred一百3.必备词组:take the train ,take the bus ,take the subway ,ride the bike ,get to school,4.核心句型:(1)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 I take the bus .(2) -How does Mary get to school ?- She takes the subway .5.课文鸟瞰:读下面的对话,并且理解文意。

A: Hey ,Dave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B: I walk .How about you ,Sally ?A: I ride my bike .【巩固练习】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仿照上面的对话编写新对话。

1)Bob-(take the bus) ;Mary-(take the train)2) John-(ride a bike );Paul-(walk )3) Jim-(take the subway);Yang Lan -(take the train)6.给下面的数字找到家。

sixty-one ___; seventy-two ___; eighty-four ___;ninety-nine ___; one hundred and five ___; two hundred ___ .【巩固练习】你能读出并且写出下面的数字吗?23,44 ,57,61,39,78,85,92 ,100,112,365,411,5137.翻译下列句子:1).-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I ride my bike .2).-How does she get to school ?-She usually takes the bus .3).-How do they get to school ?-They always take the subway .4).-How does he get to school?-He walks to school .5).-How do Tom and Jane get to school ?-They take the train .8.考点讲练:1)take a/the +交通工具= go to...by +交通工具2)get to...到达(=arrive at /in...,reach)3)how用法小结4)基数词小结。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三》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口语交际、汉字书写、阅读理解和作文四个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对汉字书写的掌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以及锻炼写作技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对汉字书写有一定的掌握,但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和作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口语交际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通过对汉字书写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提高书写能力;通过阅读理解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口语交际的技巧、汉字书写的正确方法、阅读理解的训练、作文的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口语交际的情境设计、汉字书写的规范性、阅读理解的深入分析、作文的创新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口语交际的技巧。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使学生掌握汉字书写的正确方法。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作文训练,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课文相关材料,制作PPT,准备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备好相关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口语交际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本节课要学习的汉字书写、阅读理解和作文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教案

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诗歌语言的韵律之美。

•掌握古诗词中的基本语言特点。

•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感知语言的美。

### 能力目标
•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诗歌。

•能够理解诗歌中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对语言美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感悟诗歌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语言的韵律之美。

•掌握古诗词中的基本语言特点。

###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古诗词的韵律节奏。

•理解古诗词中隐含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播放相关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之美,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讲解
1.讲解古诗词的基本语言特点,如对仗、押韵等。

2.分段解析古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三、朗读
让学生轮流朗读古诗词,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

四、理解
引导学生讨论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感受与理解。

五、拓展
通过比较不同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拓展学生的诗歌欣赏视野,培养其审美情感。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韵律之美,提高对语言美的欣赏能力,培养出色的朗读能力。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节课学习的古诗词。

2.感想小结:谈谈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获得启发,体验语文之美。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课《》学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课《》学案 语文版
三、学习生字:
黄晕(yùn)酝酿(yùn niàng) 宛转(zhuǎn)
应和(hè)烘托(hōng) 抖擞(sǒu)
讨论、探究。
(3)春风图:触:抚摸;味: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声:鸟声清脆宛转,笛声嘹亮。作者从多方面落笔,描写出春风和暖与清新的特点。
(4)春雨_图: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状:密密地斜织,屋顶上笼着层薄烟。景:树叶绿得发亮。先写春雨特征,后写春雨中特有的景象。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课文:
1、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一个内容写得最详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春》由___盼_春、绘春、__颂___春三部分构成,其中“绘春”又是由_春草_图、__春花_图、_春风__图、春雨__图、__迎春图五幅画面构成。
2、细读赏析“绘春”部分,体会作者眼中的春天美在哪里?
(1)写嗅觉的:___2____ (2)写听觉的:__34___ (3)写触觉的:___1__
4、课文所写的景物中,春风是最难描写的,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并展开想像,因而把它写得形象可感。下边的散文诗也有这样的特点,
沿着开花的土地,春天吹着口哨;/从柳树上摘一片嫩叶,/从杏树上掐一朵小花,/在河里浸一浸,在风中摇一摇;/于是,欢快的旋律就流荡起来了。/哨音在青色的树枝上旋转,它鼓动着小叶子快快成长。/风筝在天上飘,哨音顺着孩子的手,顺着风筝线,升到云中去了。/新翻的泥土闪开了路,滴着黑色的油,哨音顺着铧犁的镜面滑过去了。/啊,那里可有蜜蜂的嗡嗡?可有百灵鸟的啼啭?可有牛的哞叫?
一课一得:春天的景色是美好的,美丽的春天人人喜欢,作者的这篇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手法多样,值得学习。
当堂达标促学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学案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学案

第一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学案1 【学习目标】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计算。

【学习重点难点】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计算。

【知识链接】【新知探索】试一试:51.6÷12 = 9.45÷7 =【自我检测】2、小明购买一套《动物世界》共4本,售价67.2元,平均每本售价多少钱?3、一根木材,锯6段用了10.5分钟,另有同样的一根木材用同样的速度锯成12段需要多少分钟?4、小明在做一道除法算式时,把除数42错看成了24,算出的商是2.7,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第二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学案2【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小数除法中除到小数末尾还不能除尽,需要添0继续除和两个数相除,除到个位不能除尽,需要在商的末尾打小数点后,在被除数的末尾添0继续除的计算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除到个位不能除尽,需要在商的末尾打小数点后,在被除数的末尾添0继续除。

【知识链接】【新知探索】试一试:计算并验算。

9.5÷25 = 5.46÷65=【自我检测】1、计算并验算。

95÷38 1.26÷282、五(1)班男生有24人,女生有21人。

一次数学测验,男生的平均分是90.5分,女生的平均分是92分。

全班的平均分是多少分?第三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学案3【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小数除法中除到小数末尾还不能除尽,需要添0继续除和两个数相除,除到个位不能除尽,需要在商的末尾打小数点后,在被除数的末尾添0继续除的计算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除到个位不能除尽,需要在商的末尾打小数点后,在被除数的末尾添0继续除。

【知识链接】【新知探索】试一试:计算并验算。

35÷14 = 1÷8=【自我检测】1、一瓶饮料18千克,正好倒满12杯,平均每杯多少千克?2、一根木材,锯6段用了12分钟,另有同样的一根木材用同样的速度锯成12段需要多少分钟?3、小明在做一道除法算式时,把除数52错看成了25,算出的商是2.6,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第四课时《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学案1【学习目标】初步理解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组合作,自信高效”导学案
课题:Unit3 Section A 1a-2c 课型:新授课年级:八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学习表述个性特征, 对人物进行比较。

2. 掌握形容词的比较级, both的用法。

3. 能用S + be + adj.比较级+than+被比较对象结构描述不同人物的区

过程与方法:课前检查—自主学习—听力检测—语言运用与展示—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介绍朋友时要尊重朋友, 实事求是地评价朋友和自己,
珍惜培养朋友之间真实而美好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结构和句式向别人介绍自己和朋友的异同。

自我预习
1、自学Page17-18页的单词。

(根据音标拼读、拼写单词并牢记,学科组长检查过关)。

2、自学完成Section A 1a,学科组长检查。

3、小组合作操练1c、2c句型,准备课堂展示。

4、用双色笔标出重要的短语和句型,标出疑难点,准备课堂中讨论解决。

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前奏版-5分钟)
(科代表主持,各小组答题,必答题有板答和口答,计分)
二、创境激趣(启动板—教师创设情境)
Show some pictures about twins.
三、自主探究,展示汇报(核心板:教师明确目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分组展示和汇报——强化训练)
预习检测:
写出下列各形容词的反义词.
1. short____________
2.old____________
3.busy____________
4. thin____________
5.fast____________
6.early____________
7. good____________ 8.hot____________ 9. cool____________
10. ugly____________11. same___________12. happy____________
13. healthy_______14. friendly___________ 15. expensive_________
翻译:长发打鼓起床早
工作和…一样努力在学校两个…都
弹吉他与…不同看起来相像
自主、合作、探究:
Task1.
1、通过自主学习1a-1c,并完成1a.
2、听听力,完成1b练习,老师核对答案;听2a、2b录音,完成听力练习。

Task 2.
1.合作学习1c, 小组训练,课堂展示,老师点拨知识点.
学生两人一组展示活动,轮流介绍一对双胞胎,如:
A:That’s Tara, isn’t? B:No, it isn’t. It’s Tina. Tina is taller than Tara. 2.合作学习2c,理解并仿照练习,
学生两人一组编对话讨论Tom and Sam
A:Is Tom smarter than Sam? B:No, he isn’t. Sam is smarter than Tom.
四、实践创新,知识反馈(升华板—拓展延伸训练)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My bike is ____________ , but hers is ____________ than mine .(new)
2. Which is ____________ , this one or that one ?(nice)
3. My brother is ____________ than my sister .(funny)
4. Li Ying is ____________ than Li Ping .(thin)
5. She is a little quieter than ____________ .(I)
6. My room is much bigger than ____________ .(she)
7. My mother is very ____________ every day . And my father is even ____________
than her .(busy)
8. This sweater is too big . Do you have a ____________ one ?(small)
句型转换
1. Tom is thin . Jim is thinner .(合并为一句)
Tom is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Jim .
Jim is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Tom .
2. This computer is newer than that one .(同义句)
That computer is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this one .
3. Tom is twelve years old . Jim is fourteen years old .(合并为一句)
Tom is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Jim .
4. My cousin is younger than his .(同义句)
His cousin is ____________ than ____________ .
5. Tom is healthier than Jim . (提问)
____________ is healthier , Tom ____________ Jim ?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