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全品)

合集下载

文言文断句并翻译

文言文断句并翻译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此三者,吾之罪也。

为人谋而不忠,非吾之忠也;与朋友交而不信,非吾之信也;传不习,非吾之习也。

君子之学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断句】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此三者,/吾之罪也。

/为人谋而不忠,/非吾之忠也;/与朋友交而不信,/非吾之信也;/传不习,/非吾之习也。

/君子之学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的行为吗?”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我为人谋事时,是不是忠诚了呢?与朋友交往时,是不是诚信了呢?传授知识时,是不是认真学习了?”孔子说:“为人谋事而不忠诚,不是我的忠诚;与朋友交往而不诚信,不是我的诚信;传授知识而不认真学习,不是我的学习。

君子的学习,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加以改正。

”。

文言文断句口诀——手把手教你学断句(全面)

文言文断句口诀——手把手教你学断句(全面)

文言文断句口诀——手把手教你学断句一、什么叫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二、方法指津请大家先记住下面的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

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

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

我们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

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2.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

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

比如让我们给画线句子断句,也就暗示了画线部分前后可以断开,这就为我们理解文段内容和断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我们也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无删减范文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无删减范文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引言断句是文言文写作中的重要技巧之一,合理的断句能够使句子结构清晰、语义明确,让读者能够更加流畅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一些经典且优秀的断句方法,帮助读者在写作中提高断句的准确性和美感。

经典断句技巧1. 主谓宾结构断句主谓宾结构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子结构,通常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

在断句时,可以根据主谓宾结构的特点将其断成若干短句,以增强句子的连贯性和阅读流畅感。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有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我们可以将其断为:“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 并列结构断句并列结构是由两个或多个并列的词、短语或句子构成的句子结构。

断句时,可以将并列结构中的各个成分断开,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我们可以将其断为:“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3. 状语从句断句状语从句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从句,用来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条件等。

在断句时,可以将状语从句与主句分开,使句子结构更加清晰。

例如,韩愈的《师说》中有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们可以将其断为:“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优秀断句范例1. 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先天地之德,以养人类;人类之多,以耗天地。

居广宜狭,日昃忘食;行齐宜遒,虽罢不倦。

泽被于物,德涵乎心。

是以自古圣贤,美恶斗而不恶胜,知避而不避倾。

唯今之人,不爱其亲,则莫若为其敌;不知其劳,则莫若为其疲。

如使从俗,俗亦奚改?曷胜用其心?虽不造乾坤,宛使之然。

固天纵其心,鉴国给其身。

吾愿谨尔康德,无墨尔形,敬广尔容,黜恶抑强。

持重安其室,志行哉,斯时申之。

度己明日,上远图近。

2. 李商隐的《南乡子》登徒子,采芷兰,于田蚕;歌扇子,红于蕉叶,悲浪蜑。

自揽,请酌,头陀西比丘,当时理,马上驰骛,满脑伊人说。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断句(经典优秀版)章节一:断句的定义和基本原则1·1 断句的概念断句是指在进行文言文阅读或写作时,根据语句结构将长句按照合理的语义单元进行分割的过程。

1·2 断句的基本原则1) 依靠标点:根据标点符号,如顿号、句号、问号等,将长句进行断句。

2) 依靠语义结构:根据句子的语义结构和逻辑关系进行断句,使句子的意思更加明确。

3) 依靠修辞和节奏:根据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和节奏感,将长句进行断句,突出语言的艺术效果。

1·3 断句的注意事项1) 不断割破句:避免断割过度,破坏原句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2) 不断缺断:避免断缺过小,使句子过于拖沓、冗长。

章节二:断句的具体方法和技巧2·1 根据标点进行断句2·1·1 顿号:起分隔作用,将句子中的内容分隔开来,表示并列关系。

2·1·2 逗号:表示句子中的停顿,将长句分割成较短的子句。

2·1·3 句号:表示一个完整的思想或事件的结束,将长句分成若干短句。

2·1·4 问号:表示疑问句的结束,将疑问句断为独立的句子。

2·2 根据语义结构进行断句2·2·1 主谓结构:将主语与谓语分开,突出句子的主干。

2·2·2 宾语结构:将宾语与谓语分开,使句子的逻辑关系更加明确。

2·2·3 状语结构:将状语与其他成分分开,凸显句子的修辞特点。

2·3 根据修辞和节奏进行断句2·3·1 修辞手法:如设问、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根据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断句。

2·3·2 节奏感:根据句子的节奏感,将长句断句为合乎韵律的短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味。

章节三:示例分析及练习3·1 示例分析:通过对经典文言文的断句分析,掌握断句的实际应用。

文言文断句完整版

文言文断句完整版

可分四步进行: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首先要正确判断所要断句的文体。

如果是有故事情节的传记文,就必须掌握它的大致情节、中心事件和人物间的关系;如果是议论说理文,就要明确这篇文章的论述中心,再根据中心进一步明确前后的逻辑关系。

总之,断句前,必须把所给文段通读几遍,尽可能把握篇章大意。

白居易一生正直敢言,为民请命,写下了许多现实主义伟大诗篇。

被贬浔阳之后,也写出了揉合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保和”和佛家出世思想的作品。

相传他抵湓城不久,即于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建一草堂。

这个草堂,“前有奇松数十株、修竹千余竿,青罗为墙板,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与元稹书》),真是贬官闲居的好地方。

《草堂记》即写于此时。

试题所选的是《草堂记》的第一段,大意是: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简直是天下诸山的冠军。

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有一座遗爱寺;就在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的风景更是漂亮,恐怕还远超过庐山本身呢!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喜欢上它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眷恋沉迷、依依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就对着香炉峰,傍着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在熟读文段、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

像本段容易断开的有“香炉峰”、“遗爱寺”、“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等。

较难断开的有“甲天下山山北峰曰”、“其境胜绝”、“若远行客过故乡”等。

对于容易断句的部分,可以直接加上斜线或标点;对于暂时难以确定的可以先放一放,留待最后推敲斟酌。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特征”即特殊词语主要有两类:一是“曰”“云”之类的动词,一类是虚词。

尤其要注意虚词,因为虚词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借助虚词,能帮助我们准确断句。

像上述文段中“而”表承接,使“见”和“爱”有内在联系;“之”代词,指代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的风景。

特殊词语服务断句,可概括为如下:“曰”后冒号(:)“哉”后叹(!),“盖”、“夫”大多在句首,“于”、“而”、“则”、“以”一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边加圆圈(。

文言文断句以及翻译

文言文断句以及翻译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文言文断句:《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论语·学而》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去复习它,这不也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这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之风吗?”原文:《孟子·告子下》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观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文言文断句:《孟子·告子下》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观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翻译:《孟子·告子下》孟子说:“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放弃鱼而选择熊掌。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放弃生命而选择道义。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会为了苟且偷生而做出不道德的事情。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
文言文的断句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以句号(。

)为界断句:这是最基础的断句方法,一般情况下,在
句号处断句。

2.以问号(?)和叹号(!)为界断句:问号和叹号通常标志一个完
整的疑问句或感叹句的结束,可以根据其位置进行断句。

3.以连词为界断句:连词是连接两个句子或词组的词语,例如:“而且”、“乃至于”、“然则”等,可以根据连词的位置进行断句。

4.以感叹词或插入语为界断句:感叹词或插入语一般是独立的词语或
词组,常常用逗号与句子分隔开,例如:“哎呀!”、“不过”、“无非”等。

5.以顿号(、)为界断句:顿号用于列举词、名词、句子等,可以根
据顿号的位置断句。

6.以逗号(,)为界断句:逗号是最常见的断句标点符号,用于分隔
句子中的短语、修饰语、并列词等,在逗号处可以进行断句。

7.以书名号(《》)、引号(「」)等标点符号为界断句:书名号和
引号用于引用别人的话或作品,可以根据标点符号的位置进行断句。

8.根据意群断句:意群是文言文中表达完整意思的最小单位,一般由
一个或多个字组成,可以根据意群的意思和成分进行断句。

以上是文言文常见的断句方法,根据具体文本的结构和意义,断句时
应考虑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

文言文节奏划分

文言文节奏划分

文言文节奏划分一、主谓之间要停顿。

如:1、一狼/洞其中。

2、君之病/在肌肤。

3、宋/何罪之有。

二、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往往要停顿。

如:1、忘/路之远近。

2、恐/前后受其敌。

3、衔/远山,吞/长江。

三、动词与后面状语(它的补语)间常常要停顿。

如:1、骈死/于槽枥之间。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句中转折连词前一般要停顿。

如: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鸣之/而不能通起意。

五、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

如:1、尝/与人佣耕。

2、俄而/百千人大哭。

六、有些议论、推断、反问、总结等语气句子,若前面有“顾、夫、盖、其、且、至若”等词领起,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

如:1、且/人患志之不立。

2、其/真无马邪?3、至若/春和景明。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七、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如:1、问/(渔人)所从来。

2、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八、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如:1、泉香/而酒洌。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3、斗折/蛇行。

4、属予作文/以记之。

九、骈句排比句的朗读节奏上下、前后句是相同的。

如:1、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个雨/山前。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十、古词句一般还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

五言诗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节划分。

如: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 以 身 君 子 之 治 也 始 于 不 足
见 终 于 不 可 及 也
11
练一练(P30)
•中 山 君 喟 然 而 仰 叹 曰 与 不
期 众 少 其 于 当 厄 怨 不 期 深
浅 其 于 伤 心 吾 以 一 杯 羊 羹
亡 国 以 一 壶 餐 得 士 二 人
12
5、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
(《全品》P30)
1
一、什么叫断句
•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 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 “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 “、”断开,叫“读”(dòu)。现代用的 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 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 断句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 言文的基本功。15ຫໍສະໝຸດ 三、通读一遍,检查断句是否合理
• 可以用翻译和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来检 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18
16
练习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 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
21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口诀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21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2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文段的领会。 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语 段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 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 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3
二、对策
• 做断句的三个步骤——
先读后断再检查
• 大致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
4
1、找名词(代词)或动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
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
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即,巧用语法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含有 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和宾语,由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充当,就 文言文而言,包括朝代、国名、人名、地名、官职 等词;谓语部分由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
容词性短语充当。】
其他方法:
• 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 也是文言文中常 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 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 有力的帮助。
• 掌握文史常识。
文言文中的文史知识,包括人物的名、字、 号、谥号、年号、地名、官名等,了解这些知识 对文言文的断句也会有帮助。
• 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顷
之„„
22
“云”为标志。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
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
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
者,明辨句读。
13
练一练(P30)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 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 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 臣 曰 我 欲 之 楚 臣 曰 君 之 楚 将 奚 为 北 面 曰 吾 马 良 臣 曰 马 虽 良 此 非 楚 之 路 也 曰 吾 用 多 臣 曰 用 虽 多 此 非 楚 之 路 也 曰 吾 御 者 善 此 数 者 愈 善 而 离 楚 愈 远 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 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 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14
• 句尾:矣、与(欤)、耳(尔)、哉、耶 (邪)、也、焉、乎„„
7
练一练
• 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 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 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 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 死之鬼 未之思也特一间耳
8
3、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
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 作了主语。 •君 与 家 君 期 日 中 日 中 不 至 则 是 无 信
常常出现在句首的词语
• 人称代词:吾、余、予 / 尔、汝(女)、公、
卿、君 / 彼、此
• 发语词:盖、若夫、且夫、殆、夫(注意:是虚
词还是实词)
• 连词: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岂、
岂非、岂独、得无(毋)、无(毋)乃、何其、 唯、而(注意:连接的是短语还是分句)、且 (注意:是连词还是副词)
21
19
练习
• 后生家每临事辄曰吾不会做此大谬也凡事 做则会不做则安能会也又做一事辄曰且待 明日此亦大谬也凡事要做则做若一味因循 大误终身 • 后生家每临事/辄曰/吾不会做/此大谬也/ 凡事做则会/不做则安能会也/又/做一事/ 辄曰/且待明日/此亦大谬也/凡事要做则做 /若一味因循/大误终身 【钱鹤滩(《明日歌》的作者)】 20
17
练习
• 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 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 相亡然亦殆矣 • 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 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 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表示此处 可断亦可不断。)
21
18
练习
•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 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 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 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 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 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 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5
练一练
•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 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 光 以 书 映 光 而 读 之 •其 马 将 胡 骏 马 而 归 人 皆 贺 之
6
2、看虚词,定句读。
明辨句读,虚词是重要标志。尤其是 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 地方。
• 句首:夫(fú)、盖、凡、窃、请、敬等发 语词和表敬副词;(另见) • 句中:以、于、为、而、则„„
9
练一练(P30)
•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 鼻 大 可 小 小 不 可 大 也 目
小 可 大 大 不 可 小 也 举 事 亦
然 为 其 后 可 复 者 也 则 事 寡 败 矣
依据:虚词 顶真
主语
10
4、据排偶,定句读。
文言文中常用整句,如对偶句、对举
句、排比句,骈文中的四六句等,关注这 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断句。 •君 子 之 学 也 入 于 耳 藏 于 心 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