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14中考物理(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山东省济南市2014中考物理(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2014中考物理(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1.(2分)(2014•济南)自从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20世纪上半叶,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是图中的()A.西红柿B.西瓜C.面包D.太阳系考点:原子的核式模型.专题:压轴题.分析:原子内部的结构类似于太阳系的结构.解答:解: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外围电子构成.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的核式结构.2.(2分)(2014•济南)下列各种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A.太阳能B.潮汐能C.地热能D.天然气考点:能源的分类.专题:能源的利用与发展.分析: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连续利用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解答:解: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可以从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属于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2分)(2014•济南)下列各种常见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C.秋天,日出后薄雾渐渐消散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据此分析.解答:解:A、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C、秋天,日出后薄雾渐渐消散,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4.(2分)(2014•济南)如图所示为国外生产的一款“体重计”,有趣的是这款“体重计”的刻度盘上标示的不是数字而是一些动物.当一名中学生用这款“体重计”测体重时,“体重计”的指针会指向()A.猫B.羊C.牛D.象考点:质量的估测.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估计中学生的质量,并估测猫、羊、牛、大象的质量,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解答:解: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猫的质量约为2.5kg,牛的质量约为500~1000kg,大象的质量约为6000kg,一只羊的质量大约50kg与中学生的质量差不多,因此当一名中学生用这款“体重计”测体重时,“体重计”的指针会指向羊.故选B.点评: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需要凭借生活经验、需要简单的计算;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5.(2分)(2014•济南)地震前,地下的地层岩石运动或断裂会产生次声波.某些动物会接收到并做出反应.如图是几种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其中能提前感受到地震的动物是()A.狗B.猫C.蝙蝠D.海豚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声现象.分析:地震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分析表格数据,看哪种动物的听觉频率在此范围之内,即是符合要求的动物.解答:解:因为地震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而图中的狗听觉频率是15Hz~50000Hz,正是在此范围之内,所以狗会有较为明显的反应;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了次声波的频率,结合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即可判断哪些动物可以听到次声波.6.(2分)(2014•济南)如图所示,F 为凸透镜的焦点,P 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倍焦距.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F 与P 之间的某点上,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这个像是选项中的( ) A .B .C .D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分析: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f >u >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这一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解: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一倍至二倍焦距之间的地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小的实像.由图可知,A 是正立放大的实像,故不符合题意;B 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题意;C 是正立缩小的实像,故不符合题意;D 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掌握及应用,首先要正确掌握凸透镜焦距的概念,根据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判断成像的特点.7.(2分)(2014•济南)物理知识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如图所示各器具中,与发电机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 .动圈式扬声器 B . 电磁起重机 C . 动圈式话筒 D .电话考点: 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专题: 电和磁.分析: (1)动圈式扬声器是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工作的.(2)电磁起重机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3)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工作的.(4)电话的构造,即话筒和听筒以及电池组组成.电话的话筒通过电磁感应把声音的信号变为强弱变化的电流,而听筒是把强弱变化的电流通过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转化成声音.解答:解:A、动圈式话筒是对着话筒说话时,膜片振动引起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工作的.符合题意.B、电磁起重机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不符合题意.C、变化的电流通过动圈式扬声器时,变化的电流导致线圈磁极和磁性不断变化,线圈磁极和永磁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和排斥,使线圈振动引起纸盆振动产生声音.所以动圈式扬声器是根据磁极间的作用工作的.不符合题意.D、最简单的电话装置是由听筒、话筒组成,它们应串联在电路中.电话的话筒把声信号转变为强弱变化的电信号传递出去,再通过听筒把强弱变化的电信号变成声信号,把传输的声音还原出来,这就是电话的工作原理.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生活中有很多的用电器,仔细观察,弄清各用电器的工作原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体会到物理是有用的.8.(2分)(2014•济南)在学习了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后,老师用同一只灯泡给大家做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要求大家根据实验中的现象提出一个科学问题.经过讨论,大家提出的以下四个问题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是()A.同一灯泡中电流的大小跟它两端的电压是否有关?B.同一灯泡发光的亮度跟它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C.同一导体总电流的大小跟它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D.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及其电阻有什么关系?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比较两次实验的不同条件,根据观察到的不同实验现象,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是实验探究的一般规律.解答:解:(1)若此实验仅得出同一灯泡中电流的大小跟它两端的电压是否有关的结论,电流的大小此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的,仅从亮度比较电流不符合易于探究的要求,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2)比较甲乙两个实验发现:乙实验中电源电压是甲实验中电源电压的2倍,乙实验中灯泡的比甲实验中灯泡的亮度大,说明乙实验中的电流大;所以实验比较直观的说明同一灯泡发光的亮度跟跟它两端的电压的关系,故选项B符合题意;(3)同一灯泡的发光亮度是指灯泡的实际功率,仅根据灯泡亮度的不同不易直接得出“同一导体中电流的大小跟它两端的压的关系”这一普遍规律,选项C不符合题意;(4)比较甲乙两个实验得出导体中的电流根据电阻的关系需要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不符合控制变量法探究的要求,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实验探究过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是解题关键.9.(2分)(2014•济南)在汽车刹车时,坐在车里的乘客会向前倾倒.这种现象可以用以下四句话来解释:①乘客猝不及防,向前倾倒.②汽车很快停止运动,乘客下半身也很快随车停止运动.③乘客上半身由于具有惯性,仍然向前运动.④坐在车里的乘客随汽车向前运动,司机发现情况立即刹车.以上四句话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A.④①②③B.④②③①C.④③②①D.④②①③考点:惯性现象.专题:运动和力.分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解释惯性现象时,注意运动状态的变化先后顺序.解答:解:结合惯性知识,正确的解释顺序为:④坐在车里的乘客随汽车向前运动,司机发现情况立即刹车.②汽车很快停止运动,乘客下半身也很快随车停止运动.③乘客上半身由于具有惯性,仍然向前运动.①乘客猝不及防,向前倾倒.故正确的顺序为:④②③①.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惯性现象的理解和掌握.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所学惯性知识解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0.(2分)(2014•济南)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丁4个小球,分别静止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如图所示,则这4个小球在水中所受浮力最小的是()A.甲B.乙C.丙D.丁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浮沉的应用.分析:由图知,甲、乙球为漂浮,丙球为悬浮,丁球沉入容器底部,根据浮沉条件得出球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而4个小球的质量相同、重力相同,可得4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解答:解:由图知,甲、乙球为漂浮,丙球为悬浮,丁球沉入容器底部,∵漂浮和悬浮时,F浮=G=mg,4个小球的质量相同∴甲、乙、丙球受到的浮力:F浮甲=F浮乙=F浮丙=G,丁球沉入容器底部时,F浮丁<G,F浮甲=F浮乙=F浮丙=>F浮丁,∴丁小球的浮力最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的公式、物体的浮沉条件,利用好漂浮和悬浮条件是本题的关键.11.(2分)(2014•济南)关于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个实验说明蒸气对外做功内能增大B.这个实验说明物体内能可用来对外做功C.在这个实验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这个实验基本反映出了热机的工作过程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专题:热和能.分析:(1)利用酒精燃烧的内能加热,使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属于能量的转移;(2)当管内的压强大于管外的压强时,塞子被弹出,气体对塞子做功,气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属于能量的转化;(3)热机就是利用内能做功的装置,把内能转化成机械能.解答:解:A、图中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液化形成“白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B、图示的实验中,软木塞被顶起,蒸汽对木塞做功,说明可以利用蒸汽的内能来做功,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图中软木塞被蒸汽顶起,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热机就是把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装置,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来源于课本插图,考查了学生对内能的利用的理解,知道热机就是利用内能来做功的装置.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2.(3分)(2014•济南)下列有关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一般日光灯管的功率为40W 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37℃C.纳米级导线的直径小于1nm D.我国家庭用电的频率为50Hz考点:电功率;温度;长度的估测;交流电.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一般日光灯管的功率为40W,符合实际,说法正确;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37℃,变化范围很小,说法正确;C、纳米级导线的直径一般指5纳米到几百纳米之间的导线,而不是小于1nm,说法错误;D、我国家庭用电为交流电,其频率为50Hz,说法正确.故选ABD.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13.(3分)(2014•济南)从所用资源的能量形式分析,下列各种发电方式与“水力发电”不同的是()A.火力发电B.风力发电C.核能发电D.地热发电考点:能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危害.专题:能源的利用与发展.分析:能从自然界源源不断获得或可重复利用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不能从自然界源源不断获得或不可重复利用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据此分析答题.解答:解:水能、风能、地热是可再生能源;火力发电使用的是煤做燃料,煤和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C与“水力发电”不同.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了判断能源的种类,是一道基础题,知道再生与不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即可正确解题.14.(3分)(2014•济南)电动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关于电动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把套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B.前后刹车装置多次用到了杠杆C.电源指示灯用到了半导体材料D.电动机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制成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半导体的作用;杠杆的应用;直流电动机的原理.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1)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2)电动的刹车装置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3)半导体是指材料的导电能力界于金属与绝缘材料之间的材料;(4)根据电动机的制作原理判断.解答:解:A、电动车的车把套上刻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A正确;B、电动车的前后刹车装置多次用到了杠杆,故B正确;C、半导体是指材料的导电能力界于金属与绝缘材料之间的材料,电源指示灯用到了半导体材料,故C正确;D、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来工作的,故D错.故选AB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增大摩擦的方法、半导体的作用、杠杆的应用、电动机工作原理的了解与掌握,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体现了学以致用,有意义!15.(3分)(2014•济南)“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于2011年9月29日由“长征二号”FT1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并分别于2011年11月3日、2012年6月18日和2013年6月13日成功实现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的交会对接,如图所示;目前已超出设计寿命,处于超期服役阶段;将来“寿终正寝”时,在指令控制下落向地球,在大气层烧尽或落进海洋.则“天宫一号”()A.在发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B.在运行期间,靠电磁波完成信息传递C.在对接过程中,相对于飞船是运动的D.经大气层下落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考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电磁波的传播.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1)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当动能转化成重力势能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2)电磁波能够传递信息;(3)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4)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解答:解:A、火箭发射过程中,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因此不是动能转化成重力势能,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飞行器在空中与地面控制中心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该选项说法正确;C、在对接的过程中,“天宫一号”和飞船之间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保持相对静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飞行器经大气层下落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因此会出现在大气层烧尽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通过火箭发射以及飞行器对接考查其中的相关知识,注重了物理知识与科技的联系,是中考的热点.三、非选择题(共94分)16.(4分)(2014•济南)物理学中,通过其效应对自然界中看不到的事物进行研究是物理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我们虽然看不到空气,但可以通过它运动产生的效应﹣﹣树叶的摆动“观察”到它的存在.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就是通过小灯泡是否发光来判断灯丝中有无电流通过;通过小磁针是否偏转来判断某个空间是否存在磁场.考点:物理学方法.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对于看不见的事物,人们是通过某些“效应”去研究的,实际是物理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转换法,把看不见的或现象不明显的转化成看得见的明显的现象去感知.解答:解: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采用的是转换法;通过观察小磁针的偏转,来判断空间中是否存在磁场,采用的是转换法.故答案为:电流;磁场.点评: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17.(4分)(2014•济南)湿地具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功能.近年来,济南市已建立各级湿地公园17处,有力地保护了我市湿地生态系统,改善了我市的生态环境.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湿地能调节空气的湿度,是因为大量水汽化(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可以提高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湿地能调节空气的温度,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考点: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专题:热和能.分析:(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可以提高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2)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解答:解:(1)湿地含有水,水会不停的汽化(蒸发),变成水蒸气,散在空气中,所以可以提高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调节空气湿度;(2)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能有效调节周围环境的气温.故答案为:汽化;比热容大.点评:本题考查了汽化的特点以及水的比热容的特点,通过本题可使学生认识到湿地的重要性,本题构思巧妙,是一道好题.18.(4分)(2014•济南)“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这是唐代诗人高骈的诗作《山亭夏日》,堪称文学与科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全诗四句皆与物理知识有关.请你分别在下面每句的重点词语下加上着重号,并写出相应的物理知识.诗句相应的物理知识水晶帘动微风起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满架蔷薇一院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考点:力的作用效果;分子的热运动.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解答:解:(1)水晶帘动微风起,帘子原来是静止的,风把它吹动了,说明力改变了水晶帘的运动状态;(2)满架蔷薇一院香,整个院子里都能闻到蔷薇花的香味,是气体分子运动的结果.故答案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点评:认真审题,从题目的文字中发现提示性的信息,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19.(4分)(2014•济南)大量研究表明,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而自然界中能量的总量是不变的;但由于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具有方向,因而人类可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仍然要注意节约能源.考点:能量转化与守恒观点的应用.专题:机械能及其转化.分析:(1)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填空.(2)能量的转化和转移都是具有方向性的,不能反过来转化.解答:解: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在转移和转化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能量的转化和转移都是具有方向性的,不能反过来转化;故答案为:不变;方向.点评:掌握能量守恒定律,掌握生活中能的转移和转化,同时要注意能量转化过程中的方向性.20.(3分)(2014•济南)如图所示,小球受到的重力为10N,请在图中画出小球在斜面上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考点:重力示意图.专题:图像综合题.分析:重力的示意图就是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线段的起点在重心为力的作用点,方向竖直向下.解答:解:小球的重力作用点在球的中心,大小为10N,从球心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表示重力的方向,如下图:点评:论物体放在斜面上还是其它地方,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在作图时学生容易把重力的方向画成与斜面垂直.21.(3分)(2014•济南)自动售票公交车后门两侧的扶手上各装有一个红色按钮,如图甲所示.想要下车的乘客只要按下其中任何一个按钮,装在车内的电铃就会响起,以提醒司机停车并打开车门.请你再图乙的虚线框内画出这个电路的电路图.考点:电路图设计.专题:作图题;电流和电路.分析:根据“乘客只要按下任何一个按钮,电铃就会响起”结合串并联电路特点判断两个开关的连接方式.解答:解:只要按下任何一个按钮,电铃就会响起,说明这两个开关互不影响,是并联的;如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了两个开关的连接方式的判断,解题时要抓住关键字词“任何一个”判断两开关为并联.22.(8分)(2014•济南)如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目前装备的,被誉为“中国豹”的国产主站99式坦克,曾于1999年建国50周年大阅兵时首次公开亮相,其相关性能数据如表所示.质量54t成员3﹣4人单条履带的触地面积1.8m2发动机功率1100kW最大越野时速60km/h基本作战行程450km在某次野战训练中,该坦克接到命令,距它30km处发现“敌情”.取g=10N/kg,通过计算回答:(1)该坦克到达目的地最快需要多长时间?(2)该坦克在赶往目的地的过程中,发动机做了多少功?(3)该坦克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多大?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的计算.。

2014年青岛中考物理题及标准答案(word版)

2014年青岛中考物理题及标准答案(word版)

二○一四年山东省青岛市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物 理 试 题(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叶子姐姐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1.卷(I )的答案需要涂在答题卡上,卷(II )的答案需要写在本试卷上。

2.请务必在本试卷密封线内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考试号,指定位置填写座号! 卷(I) 现象·实验·结构·方法(本卷满分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8分,共9个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答题卡的对应项涂黑。

1、下列现象中,不文明的是( )A . 上自习课时,同学们安静地学习B. 做光学实验时,用激光手电照射同学的眼睛C. 放学离开教室时,切断室内电源D . 车辆行驶时,前后保持安全车距2、下列科学方法中,错误的是( )A. 找出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运用了类比法B. 根据增大压强的方法想到减小压强的方法,运用了逆向思考法C . 两个5Ω的电阻串联与一个10Ω的电阻效果相同,运用了等效法D . 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在斜面小车实验基础上,通过理想化推理得到结论,运用了逐渐逼近法3、由做饭联想到的物理知识,错误的是( )A. 向热汤中滴入香油,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由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B. 把鸡蛋往灶台上一磕,鸡蛋就破了,是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 用吸盘挂钩挂铲子,是利用大气压强D. 土豆沉入水盆底部,是由于水的密度大于土豆的密度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液体凝固成晶体的图象是( )A. B . C. D.5、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A .光的反射 B.平面镜成像 C.力和力臂 D.同名磁极间的磁感线座号6、下列关于实验仪器使用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B.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读数时可以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C.使用电流表时,可以将它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D.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底部相平7、下列几个验证性小实验,错误的是( )A.把玻璃片放在沸水的上方,发现玻璃片上出现一层小水珠,说明气体可以液化B. 用笔尖顶在质地均匀的方形薄板两条对角线交点处,发现薄板水平平衡,说明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C.将小电动机接入电路中,发现电动机转动,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D.通电螺丝管插入铁芯后吸引的大头针数量增多,说明通电螺丝管插入铁芯后磁性增强8、甲、乙两个电热器的电阻之比为5:4,通过的电流之比为2:1,通电时间之比为1:2,则电流通过甲、乙两个电热器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A. 5:2 B. 5:4 C. 2:5 D. 10:19、土星的第六颗卫星简称“土卫六”,它的表面覆盖了厚厚的大气层,地表有山脉、湖泊、河流,被认为是与地球最为相似的星球.“土卫六”离地球最近时,距离地球约为1.3×1012m,假如小雨此时站在“土卫六”上,能用望远镜看到地球上的景象,他看到的是( )A. 地球上106个小时前的景象B.地球上1个多小时前的景象C. 地球上现在的景象D. 地球上1个多小时后的景象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2分,共4个小题):每小题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答题卡的对应项涂黑(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漏选得1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2014年山东青岛物理中考试卷(试卷+答案)

2014年山东青岛物理中考试卷(试卷+答案)

青岛市二〇一四年初中学生学业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卷(Ⅰ)现象·实验·结构·方法(本卷满分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8分,共9个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现象中,不文明的是( )A.上自习课时,同学们安静地学习B.做光学实验时,用激光手电照射同学的眼睛C.放学离开教室时,切断室内电源D.车辆行驶时,前后保持安全车距2.下列科学方法中,错误的是( )A.找出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运用了类比法B.根据增大压强的方法想到减小压强的方法,运用了逆向思考法C.两个5 Ω的电阻串联与一个10 Ω的电阻效果相同,运用了等效法D.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在斜面小车实验基础上,通过理想化推理得到结论,运用了逐渐逼近法3.由做饭联想到的物理知识,错误的是( )A.向热汤中滴入香油,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由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B.把鸡蛋往灶台上一磕,鸡蛋就破了,是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用吸盘挂钩挂铲子,是利用大气压强D.土豆沉入水盆底部,是由于水的密度大于土豆的密度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液体凝固成晶体的图象是( )5.下列作图中,正确的是( )6.下列关于实验仪器使用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B.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读数时可以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C.使用电流表时,可以将它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D.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底部相平7.下列几个验证性小实验,错误的是( )A.把玻璃片放在沸水的上方,发现玻璃片上出现一层小水珠,说明气体可以液化B.用笔尖顶在质地均匀的方形薄板两条对角线交点处,发现薄板水平平衡,说明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C.将小电动机接入电路中,发现电动机转动,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D.通电螺线管插入铁芯后吸引的大头针数量增多,说明通电螺线管插入铁芯后磁性增强8.甲、乙两个电热器的电阻之比为5∶4,通过的电流之比为2∶1,通电时间之比为1∶2,则电流通过甲、乙两个电热器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A.5∶2B.5∶4C.2∶5D.10∶19.土星的第六颗卫星简称“土卫六”。

2014青岛中考题20

2014青岛中考题20

18.(9分)(2014•青岛)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通电螺丝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过程现象
如图是小雨通过改变通电螺丝管中电流方向或线圈的缠绕方向观察到的现象,请根据图甲、乙、丙中小磁针的指向,判定并标出图丁中小磁针的N 、S 极.
方法结论
实验中通电螺丝管的极性可以通过小磁针的指向来确定,这里运用了 转换 法.我们可以用 安培 定则来判定通电螺丝管的极性与导线中电流方向的关系. 应用 请标出图中电源的正、负极。

2014年山东省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模拟试题(一)

2014年山东省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模拟试题(一)

2014年山东省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模拟试题(一)(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叶子姐姐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1.卷(I )的答案需要涂在答题卡上,卷(II )的答案需要写在本试卷上。

2.请务必在本试卷密封线内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考试号,指定位置填写座号!卷(I )现象·实验·结构·方法(本卷满分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8分,共9个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答题卡的对应项涂黑。

1.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 .出租车司机在行驶过程中不系安全带B .汽车超载行驶C .实验中用激光手电照同学的眼睛D .天亮后及时关上走廊的照明灯 2.电流磁效应的发现者是A .奥斯特B .法拉第C .牛顿D .托里拆利3.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4.下列作图中,错误的是A .力F 的力臂B .判定螺线管的极性C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D .光的反射5.甲乙两个用电器,功率之比为2:1,做功之比为1:3,那么做功时间之比为: A .6:1B .1:6C .2:3D .3:2 6.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所揭示的物理原理或规律正确的是A .甲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 .乙说明发电机的工作原理C .丙说明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D .丁中纸壳能托住纸杯说明水有压强7.下列几个验证性小实验,其中有错误的是:A .将响着的闹铃放入水中,依然能听见声音,说明液体可以传声B .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靠近发现相互吸引,说明异种电荷相吸引C .推动小车,小车运动,停止施加力的作用,小车慢慢停止,说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D .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重物分别在高度相同但长度不同的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斜面越长拉力越小,说明斜面越长越省力8.下列关于实验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A.使用电流表测电流时,电流要从正接线柱流出,负接线柱流入B.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拉力必须竖直向下C.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底部相平D.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若放上最小的砝码,右盘下沉,应该向右拨游码 9.下列关于科学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用带方向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运用了替代法B .冬天手冷时,烤火或搓手都可使手变暖和,是等效法C .根据加快蒸发的方法,想到减慢蒸发的方法,这是逆向思考法D .制作滑动变阻器时,发现导线太长而采取缠绕的方式,这是缺点列举法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2分,共4个小题):每小题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答题卡的对应项涂黑(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漏选得1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2014年版初中毕业升学复习指导物理答案要点

2014年版初中毕业升学复习指导物理答案要点

2014年版《初中毕业升学复习指导(物理)》参考答案一轮复习 知识与技能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时间和长度的测量1、(1)350 (2)1.865 2,(1)cm (2)mm (3)dm 3, 4 4, 5分钟 5,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二. 机械运动1、D2、运动 运动 静止 运动三,速度 1、乙 距离 乙 控制变量 2、匀速 变速 3、A4,(1)违反交通法规 ∵v=15 m/s=15×3.6=54( km/h )>40 km/h (2)t =)(2.0408h v S == 5,设时间为t ,则:t t 15)5.0(5=+⨯,解得(min)156025.0)(25.0=⨯==h t四,测量平均速度 tSv = ① 小 ② 4 1 0.03本章检测题一,选择1,B 2,C 3,B 4,D 5,C 6,A 7,B 8,D 9,A 二,探究: 秒表 刻度尺 较小 1.02=v 组合法 三,计算 1,s m t S v /46093601800=⨯+==2,)(81255.128021122h v t v v S t =⨯===3,设时间为t ,则S t v t v =+21 即:511040=+t t ,(min)2)(301==h t 第二章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A2、B3、B4、振动5、减弱 增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逐渐逼近法6、振幅 振幅 高 物体振动越快,发声的音调越高7、增大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声的响度越大第三章 物态变化一.温度和温度计 1、液体热胀冷缩 2、D F 3、10℃ 38℃ 二.熔化和凝固 1、B 2、D 3、D 4、D 5、D6、表格如下:固体熔化过程 凝固过程是否吸热 温度是否变化 有无熔点 是否放热 温度是否变化 有无凝固点晶体 是 否 有 是 否 有 非晶体 是 是 无 是 是 无 7、(1)晶体 0℃ -4℃ 3 (2)图像略8、(1)乙 (2)固液共存 (3)加热时间 转换法三.汽化和液化 1、D 2、B 3、C 4、D 5、液化 6、液化 7、表格如下:汽化方式异同点蒸发 沸腾相同点 都是液化,都吸收热量 不同点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 发生温度 任何温度 一定温度(沸点) 剧烈程度 平和 剧烈B ’A ’ ┘ ┐ 60°40° 6045i =0°┌甲 乙 丙8、温度计 沸腾 98℃ 吸热 不变 沸点9、做法:用蘸上酒精的棉花包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 现象:温度计示数下降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2、吸 放 升华吸热3、D4、C5、D6、D7、D 本章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A 2、A 3、B 4、C 5、B 6、C 二.实验题:7、 6 100℃ c 8、(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甲 BC (3)熔化 48℃ 4min 能 9、(1)温度 空气流速 蒸发 (2)蒸发 吸收第四章 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D2、光速远大于声速3、3×108 气体、固体4、直线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二.光的反射 1、60° 60° 120° 2、 0° 40°3、镜面反射 漫反射 漫反射 镜面反射4、A5、A6、B7、平面镜 垂直 改变入射角 入射角和反射角 向后折 同一平面上 法线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8、第三节第6题 三.平面镜成像 1、B 2、B 3、B 4、2m 3m5、玻璃板 两根相同 ①玻璃板 平面镜 蜡烛 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像的位置 物与像的大小 ②点燃 未点燃 完全重合 像 ③直线 垂直 像和蜡烛到玻璃板 垂直 10 相等 换元 等效 相等 垂直于玻璃板 相等 正立的虚像四.光的折射 1、D 2、D 3、B 4、折射 远离 浅 虚本章检测题1、A2、D3、A4、B5、C6、A7、(1)位置 (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不能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4)刻度尺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8、4.69、 10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巩固练习1、图略 2、①②④ 3、会聚作用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1、E 正 放大 放大镜 倒 放大 实 投影仪 A 倒 实 照相机2、C3、C4、C5、B 本章检测题 1、D 2、D 3、D 4、C 5、A6、 透镜 ①最小 最亮 透镜 ②蜡烛 凸透镜 光屏 蜡烛 光屏 透镜 光屏中心 ③像 ④没有 光屏 光屏一侧 凸透镜 正立 放大 虚结论:①15 ② 缩小 倒立 实像 放大 虚像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一.质量1、不变 质量不随位置的改变而改变2、水平桌面 零刻度线处 中央 左 右 镊子3、(1)8×10-5 (2)10-2 (3)6×1034、D5、C6、B7、(1)DEABCGF (2)g m m 2.612.134.7412=-=-8、称量100张相同邮票的总质量,然后除以100,得到每一张邮票的质量。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14年中考二模物理试卷 有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14年中考二模物理试卷 有答案

答案及评分标准2014.5.6卷(Ⅰ)现象·概念·结构·方法(本卷满分30分)满分12分,共4小题,每小题选对得3分,漏选得1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卷(Ⅱ)实验·应用·探究·推理(本卷满分70分)专题一:声、光与热(本专题满分14分,共2个小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4分)1.(1)(共4分)不变98℃转换(2)(共6分,每空1分)不能虚相等等效缩小照相机2.(1)(共2分,每空1分)大相同(2)(共1分)(3)(共1分)Q = cm t -------0.5分=4.2×103 J/(kg ·℃)×2kg×70℃= 5.88×105J -------0.5分专题二:力与运动(本专题满分15分,共2个小题,第3小题9分,第4小题6分)3.(1)(共4分,每空1分)①③②⑤④65.4 27 1.35×103(2)(共5分,力的示意图1分,其余每空1分)匀速直线逐渐逼近大 a4.(1)(共4分,每空1分)不变不变减小减小(2)(共1分)(3)(共1分)2ρa3g专题三:电与磁(本专题满分14分,共2个小题,第5小题8分,第6小题6分)5.(1)(共3分,每空1分)多线圈匝数变多(2)(共5分,其中电路图1分,其余每空1分)最大阻值12.7 3 1.14W6.(1)(共3分,每空一分)磁性 A B(2)如图(共1分)(3)(共2分,思路1分)15Ω思路:R 2= U 2 /I 2I 2=I 1专题四:综合能力 7.(共2分) 解释场景 ①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在热汤中滴香油,香油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更加剧烈,所以可以闻到浓浓的香味。

解释场景 ② :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热蒸汽对限压阀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限压阀会被顶起。

解释场景 ③ :由于光的折射,筷子反射的光由水进入空气,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眼逆着光线看到的是变浅的虚像,所以筷子看上去弯折了。

2014年度中考物理试题

2014年度中考物理试题
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专题四第9题综合作图题、 专题五第10题“电学计算”、第11题“力学计算” 、 专题六第13题“演绎式探究”和第14题“问题 解决”,要求学生有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 对知识的整 体把握能力。其中专题三第6题第(3)
二、考试情况统计
说明: 今年中考阅卷及统计与往年不同,往年的 样本只是市内三区、局属和崂山区,而今 年的样本是青岛市所有参加中考的学生。
通过多处“研究方法”、“创造技法”题目的考 查,涉及到的方法有: 归纳法、演绎法、简化法 、数学方法、反证法、分类法、缺点利 用法、 控制变量法、换元法、等效法、转换法、逆向思 考法、模型法、极限法、比较法、类比 法、逐 渐逼近法、等价变换法等,涉及到的收 集知识 的手段有文字、数据、表格、示意图、 图象等 。
三、今年教学建议
2. 教学建议: 充分利用好《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手册》和《物理 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一书; 注意教学中的循序渐进; 加大概念教学的力度; 继续加强实验教学; 注重具体解决物理问题方法的教学; 注意问题答疑教学; 适当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 继续不断地进行科学方法教学;: 语言要准确、板书要规范 注意合理、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二、考试情况统计 (一)总体情况: 1.全市情况:
总人数 缺考人数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71175 1190 53.55 48.81% 3.74%
2.市内三区、局属和崂山区总平均分(便 于与去年比较):
年份 与考人数 平均分
2014年 15757 64.17 201实验的考查:
试题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及相关的探究知识 和方法的考查力度依然很大, 也更加注重实验 考查的综合性。
试题中实验总分值达到51分。其中卷(I )的单项选择题4分, 不定项选择题4分;卷( II)在专题一中8分, 专题二中10分, 专题三中9 分, 专题四中6分, 专题六中1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青岛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1.(2分)(2014•青岛)下列现象中,不文明的是()A.上自习课时,同学们安静地学习B.做光学实验时,用激光手电照射同学的眼睛C.放学离开教室时,切断室内电源D.车辆行驶时,前后保持安全车距考点:物理常识.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根据所学物理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对选项作出判断,选择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A、上自习课时,同学们安静地学习,是我们所提倡的.故A是文明的;B、做光学实验时,用激光手电照射同学的眼睛,扰乱课堂秩序.故B是不文明的;C、放学离开教室时,切断室内电源,节约用电,人人有责.故C是文明的;D、车辆行驶时,前后保持安全车距,防止发生交通事故.故D是文明的.故选B.点评:本题是一道物理常识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日常行为的分析判断能力.2.(2分)(2014•青岛)下列科学方法中,错误的是()A.找出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运用了类比法B.根据增大压强的方法想到减小压强的方法,运用了逆向思考法C.两个5Ω的电阻串联与一个10Ω的电阻效果相同,运用了等效法D.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在斜面小车实验基础上,通过理想化推理得到结论,运用了逐渐逼近法考点:物理学方法.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1)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2)“逆向思考法“是当人们按照常规思考问题时,常常受到经验的支配,不能全面地、正确地分析事物.而倒过来想一下,采用全新的观点看事物,却往往有所发现;(3)等效思维的实质是在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将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变换为简单的熟悉问题,以便突出主要因素,抓住它的本质,找出其中规律,因此应用等效法时往往是用较简单的因素代替较复杂的因素,以使问题得到简化而便于求解;(4)逐渐逼近法:有些特定实验条件不易达到或不能达到,我们可以通过使现有的实验条件逐渐接近要达到的特定实验条件,通过现有的实验规律进行科学推理,得出特定条件下的结论,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逐渐逼近法又叫科学推理法.解答:解:A、研究蒸发和沸腾时,采用的是比较法,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B、根据增大压强的方法想到减小压强的方法,运用了逆向思考法,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5欧与10欧的电阻串联在电路中与一个15欧的电阻在同一电路中的效果相同;运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设计阻力逐渐减小的斜面实验,最终进行推理,得到“当阻力为零时物体做匀速运动”的结论,用的是逐渐逼近法,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常用物理学方法的记忆与运用能力.常用的物理学方法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放大法、比较法、实验推理法、模型法等.3.(2分)(2014•青岛)由做饭联想到的物理知识,错误的是()A.向热汤中滴入香油,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由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B.把鸡蛋往灶台上一磕,鸡蛋就破了,是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用吸盘挂钩挂铲子,是利用大气压强D.土豆沉入水盆底部,是由于水的密度大于土豆的密度考点:分子的热运动;力作用的相互性;大气压的综合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把吸盘紧压在光滑的墙上,把吸盘内的空气排出,大气压就把吸盘紧压在了墙上,在钩上可以挂物体;(4)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漂浮;等于液体密度时,悬浮;大于液体密度时,下沉.解答:解:A、向热汤中滴入香油,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由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剧烈造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把鸡蛋往碗沿上一碰,鸡蛋给碗施加力,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碗也给鸡蛋施力,鸡蛋便破了,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塑料吸盘能够吸在墙壁上,利用的是大气压,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土豆在水中下沉,是因为土豆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以“做饭”为切入点考查相关的物理知识,涉及问题多、综合性强,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属于中考热点题目.4.(2分)(2014•青岛)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液体凝固成晶体的图象是()A.B.C.D.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图像综合题.分析:要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解答:解:A、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B、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C、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符合题意.D、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晶体的凝固与熔化图象与非晶体凝固、熔化图象的区别,关键是搞清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和熔化过程中的特点.5.(2分)(2014•青岛)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A.光的反射B.平面镜成像C.力和力臂D.同名磁极间的磁感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力臂的画法;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磁场专题:图像综合题.分析:①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②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虚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像物连线与平面镜相垂直;③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力臂;④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磁感线从磁体N极出发回到S极.解答:解:A、由图知,入射角为90°﹣40°=5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是50°.此选项错误;B、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用虚线表示.此选项错误;C、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距离.此选项错误;D、由图知,磁极相互排斥,所以是同名磁极;磁感线从磁极发出,所以都是N极.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力臂和磁极间相互作用,知识点涵盖较多,难度不大,考查的是我们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6.(2分)(2014•青岛)下列关于实验仪器使用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B.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读数时可以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C.使用电流表时,可以将它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D.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底部相平考点:天平的使用;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量筒的使用;电流表的使用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①使用天平时,因天平的位置的不同,为避免横梁对测量产生的影响,所以测质量时,先调节天平横梁平衡,②常用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③电流表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④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和液面的凹面底部相平,既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解答:解:A、使用天平测质量时,测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A错误.B、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故B错误.C、电流表自身电阻很小,不能未经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故C错误.D、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和液柱的凹面底部相平,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量筒的读数方法、温度计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对天平的结构要有一定的了解,注意游码的作用.当加减最小砝码也不能使天平平衡时,应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这些都属于基本技能,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7.(2分)(2014•青岛)下列几个验证性小实验,错误的是()A.把玻璃片放在沸水的上方,发现玻璃片上出现一层小水珠,说明气体可以液化B.用笔尖顶在质地均匀的方形薄板两条对角线交点处,发现薄板水平平衡,说明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C.将小电动机接入电路中,发现电动机转动,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D.通电螺丝管插入铁芯后吸引的大头针数量增多,说明通电螺丝管插入铁芯后磁性增强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重心;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能量的相互转化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体的过程叫液化;(2)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3)电动机工作时把电转化为机械能;(4)磁体的磁性的越强,吸引钢铁一类物质的数量越多.解答:解:A、玻璃片上出现的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用笔尖顶在质地均匀的方形薄板两条对角线交点处,发现薄板水平平衡,说明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电动机转动,说明电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故C错误,符合题意;D、磁体的磁性的越强,吸引钢铁一类物质的数量越多,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中通过现象分析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是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查.8.(2分)(2014•青岛)甲、乙两个电热器的电阻之比为5:4,通过的电流之比为2:1,通电时间之比为1:2,则电流通过甲、乙两个电热器产生的热量之比为()A.5:2 B.5:4 C.2:5 D.10:1考点:焦耳定律.专题:电和热综合题.分析:根据Q=I2Rt求出电热器产生的热量之比.解答:解:电热器产生的热量之比:===.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焦耳定律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9.(2分)(2014•青岛)土星的第六颗卫星简称“土卫六”,它的表面覆盖了厚厚的大气层,地表有山脉、湖泊、河流,被认为是与地球最为相似的星球.“土卫六”离地球最近时,距离地球约为1.3×1012m,假如小雨此时站在“土卫六”上,能用望远镜看到地球上的景象,他看到的是()A.地球上106个小时前的景象B.地球上1个多小时前的景象C.地球上现在的景象D.地球上1个多小时后的景象考点: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知道了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和地球到土星的距离,利用速度公式v=求出光从土星的时间.解答:解:土星到地球的距离s=1.3×1012m,光速v=3×108m/s;∵v=,∴光从地球到土星的时间:t==≈4.33×103s=1.2h.故选B.点评:考查了学生对光的传播速度和速度计算公式的了解与掌握.二、不定项选择题(满分12分,共4个小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0.(3分)(2014•青岛)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C.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D.用电器消耗的电能越多,它的电功率就越大考点:分子间的作用力;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光的折射规律;电功率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知道:(1)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光的折射定律;(3)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4)电功率是表示电路中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解答:解:A、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A正确;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灯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B错误;C、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故C错误;D、电功率大小的影响因素有做电功的多少和做功的时间,只知道做功的多少,无法比较电功率的大小,故D错误;故选BCD.点评: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即可,注意应多联系课本知识认真分析和领会.11.(3分)(2014•青岛)下列知识结构中,正确的是()A.杠杆种类特点应用举例优点缺点省力杠杆省力费距离钳子费力杠杆省距离费力钓鱼竿天平等臂杠杆不省力不费力不省距离不费距离B.物距u 像的性质倒正大小虚实u>2f 倒立缩小实像u=2f 倒立等大实像2f>u>f 倒立放大虚像u<f 正立放大虚像C.电磁现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感应有关方向及其因素导体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电流方向有关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有关能量转化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应用电动机发电机D.受力情况运动形式运动状态不受力匀速直线运动不变受力受平衡力静止改变受非平衡力变速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考点:物理常识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根据以下知识分析答题:(1)杠杆的分类: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费距离;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省距离;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距离不费距离.(2)凸透镜成像规律:①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③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④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①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它的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应用于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②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这个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有关.应用于发动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4)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运动状态不变;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做变速运动,运动状态不断变化;解答:解:A、钳子是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费距离;钓鱼竿是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省距离;天平是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距离不费距离.故A正确B、选项中,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不是虚像,故B错误;C、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它的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应用于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②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这个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有关.应用于发动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D、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运动状态不变;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做变速运动,运动状态不断变化,故D正确;故选ACD.点评:本题考查了杠杆的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和电磁感应现象,物体运动状态与受力的关系,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是一道学科综合题,但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答题.12.(3分)(2014•青岛)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1)物体振动的快慢叫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当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时,需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解答:解: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振动的越慢;因此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A正确,符合题意.B、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符合题意.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小.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D正确,符合题意.故选ABD.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音调的定义,利用实验进行验证.13.(3分)(2014•青岛)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铝铁铜水煤油密度/(kg•m3) 2.7×1037.9×1038.9×103 1.0×1030.8×103比热容/[J(kg•℃)]0.88×1030.46×1030.39×103 4.2×103 2.1×1030.027 0.096 0.017 / /长1m、横截面积1mm2的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ΩA.用同样的酒精灯给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后,发现水中的温度计示数较高B.装有煤油和水的两个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可用图象表示,其中图线b表示的是煤油C.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铝块分别拉成粗细相同的铜线和铝线,将它们并联接入电路中,则通过铜线的电流较大D.用力分别匀速提升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提升的高度之比为3:2,所用的时间之比为5:9,则两次拉力的功率之比为79:10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分析表中实验数据,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应用热量公式、液体压强公式、密度公式、功率公式分析答题.解答:解:A、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用同样的酒精灯给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后,它们吸收的热量相等,由Q=cm△t可知,煤油升高的温度多,煤油中温度计示数高,故A错误;B、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煤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装有煤油和水的两个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可用图象表示,其中图线b表示的是煤油,故B正确;C、由表中数据可知,铜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等质量的铜块体积小于铝块体积,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铝块分别拉成粗细相同的铜线和铝线,铜线的长度小于铝线的长度,铜线的电阻小于铝线的电阻,将它们并联接入电路中,则通过铜线的电流较大,故C正确;D、金属块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拉力等于金属块的重力,即F=G=mg=ρVg,拉力功率P===,用力分别匀速提升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提升的高度之比为3:2,所用的时间之比为5:9,则两次拉力的功率之比为:===××=,故D正确;故选BCD.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由表中获取所需信息、应用热量公式、液体压强公式、功率公式等即可正确解题,要注意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专题一:光与热(本专题共2小题,满分13分)14.(8分)(2014•青岛)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表格图象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温度/℃90 93 96 99 100 100 100 100请利用表格中的数据,用描点法画出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结论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水的沸点,上述实验中水的沸点为100℃.(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过程方法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运用了换元法,得到如下实验数据:实验次数 1 2 3 物距/cm 5 10 15 像距/cm 5 10 15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问题讨论如图,把纸板NOF向后折,在NOF面上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①利用表格信息描点划线画出图象;②液体沸腾的特点是: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沸腾时的温度为该液体的沸点;(2)换元法是用效果相同的另一件事来替代不好研究的事.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成像物体大小相等、像与成像物体对应点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与成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成像为虚像.(3)在光的反的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解:(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水的沸点是100℃;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连线即可作出水沸腾的图象:(2)为了便于找到像的位置,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和成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将纸板沿NOF向后折,E面与F面不在同一平面内,在NOF面上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在同一平面上;故答案为:(1)水的沸腾图象:吸;100;(2)玻璃板;相等;向后折;同一平面内.点评:本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分析现象出现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同时注意不同实验应用的探究方法;这道题对能力要求比较强,有一定的难度,是一道中档题.15.(5分)(2014•青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如图1,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投影仪的光通过镜头形成一个倒立(“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实像,为使我们能在前方屏幕上看到像,在镜头的上方安装了一个平面镜,它的作用是改变光路.(2)请画出图2中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3)一定质量的水从20℃升高到70℃,吸收了4.2×104J的热量,求水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透镜的光路图;热平衡方程的应用.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1)掌握投影仪的制作原理:当2f>u>f时,根据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2)由图示可知,入射光线过焦点,根据入射光线的特点,可以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3)已知水吸收的热量,再根据吸热公式Q吸=cm△t求水的质量.解答:解:(1)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投影仪是利用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投影仪成像时,按照光沿直线传播,会竖直向上射出,投不到幕布上;加上平面镜,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从而使像能成在幕布上.(2)入射光线过焦点,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则折射光线将平行主光轴射出,由此可以确定该条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故画图如下:(3)已知Q=4.2×104J,由Q吸=cm水△t,可得水的质量:m===0.2kg.故答案为:(1)倒立;改变光路;(2)见下图:(3)水的质量是0.2kg.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投影仪的制作原理及成像特点,平面镜对光的反射作用,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热平衡方程的应用等多个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专题二:力与运动(本专题共2小题,满分16分)16.(10分)(2014•青岛)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1)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猜想小雨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猜想两个力只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