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书丹
各种字体的书法鉴赏

各种字体的书法鉴赏书法鉴赏——隶书隶书相传为秦朝程邈所创。
程邈为县狱吏,因得罪秦始皇,被关押于云阳狱中。
其时政务多端,文书日繁,小篆不便于速写。
程邈身为狱吏,深知小篆难以适应公务,便在狱中创造了隶书。
这种隶书特点是扁阔取势,结构简单,笔画平直,有了波磔,与小篆相比,书写方便,易于辨认。
秦始皇看后大喜,不但赦免其罪,还提升其为御史。
这种字因是徒隶所创,又首先在徒隶中使用,所以称之为隶书。
其实,据出土的文字资料来看,早在秦始皇推行小篆之先,就有隶书萌芽。
程邈只是做了一番整理工作。
但历史一般认为程邈是隶书的创造者。
可惜他没有书迹留下来。
隶书始用于秦代,盛行于西汉,鼎盛时期在东汉后期。
在隶书著名书法家中,程邈之后,最负重名的要算东汉末蔡邕。
他博学多才,精通经史、音律、天文,善辞赋,工书法,以隶书最为著名。
清代陈思说他“得八分之精微,体法百变,穷美尽妙,独步古今”。
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蔡邕奉诏写定“六经”文字,书丹上石,刊刻于洛阳太学门外,世称这些刻石为《熹平石经》。
石经用当时标准隶体书写,结体平整端庄,浑厚凝重,深受时人喜爱。
当其建立之始,乘车来观览、摹写者日余千人,填塞街衢,足见其声誉之高。
他的女儿蔡琰也是中国历史上博才多学的第一个有书法作品传世的女书家。
其他如萧何、曹喜、师宜官、梁鹄等也是写隶书高手,可惜他们的书迹没有流传下来。
隶书书法,除民间流存下来的帛书、竹简外,汉代刻石,保存也较为集中。
不过,西汉刻石,较为罕见,而且不少石刻仍是古隶,如《五风二年》刻石,《菜子侯》刻石,都略带篆书笔意。
隶书成熟以后,在东汉碑刻中大放异彩。
现存东汉刻石,以桓、灵之际为多,后世所谓“汉碑”,主要就是指这个时期的碑刻。
为了便于介绍,把风格比较接近的归类如下:清秀飘逸者:这类风格的为数最多,这主要因为字体纯熟首先要表现出一种秀丽俊俏。
我们可以举《曹全碑》、《张景碑》为例。
尤其《曹全碑》更为著名,此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原石现陈列于西安碑林。
颜勤礼碑原文及译注

颜勤礼碑唐故秘书省着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曾孙鲁郡开国公真卿撰并书?君讳勤礼,字敬,琅琊临沂人。
??高祖讳见远,齐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禅,不食数日,一恸而绝,事见《梁》、《齐》、《周书》。
?曾祖讳恊,梁湘东王记室参军,《文苑》有传。
??祖讳之推,北齐给事黄门侍郎,隋东宫学士,《齐书》有传。
始自南入北,今爲京兆长安人。
??父讳思鲁,博学善属文,尤工诂训,仕隋司经局校书、东宫学士、长宁王侍读,与沛国刘臻辩论经义,臻屡屈焉。
《齐书》黄门传云集序君自作,後加踰岷将军。
太宗为秦王,精选僚属,拜记室参军,加仪同。
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女,《英童集》呼颜郎是也,更唱和者二十余首。
《温大雅传》云,初君在隋,与大雅俱仕东宫,弟愍楚与彦博同直内史省,愍楚弟游秦与彦将俱典秘阁。
二家兄弟,各为一时人物之选。
少时学业,颜氏为优,其後职位,温氏为盛。
事具唐史。
??君幼而朗晤,识量弘远,工於篆籀,尤精诂训,秘阁司经史籍多所刊定。
义寜元秊十一月,从太宗平京城,授朝散正议大夫勳,解褐秘书省校书郎。
武德中授右领左右府铠曹参军,九秊十一月授轻车都尉兼直秘书省。
贞观三秊六月兼行雍州参军事,六秊七月授着作佐郎,七秊六月授詹事主簿,转太子内直监,加崇贤馆学士。
宫废,出补蒋王文学,弘文馆学士。
永徽元秊三月制曰,具官君“学艺优敏,宜加奖擢”。
乃拜陈王属学士如故,迁曹王友。
无何,拜秘书省着作郎。
君与兄秘书监师古、礼部侍郎相时齐名,监与君同时为崇贤、弘文馆学士,礼部为天册府学士,弟太子通事舍人育德,又奉令於司经局校定经史。
太宗甞图画崇贤诸学士,命监为讃,以君与监兄弟,不宜相襃述,乃命中书舍人萧钧特讃君曰:“依仁服义,怀文守一,履道自居,下帷终日。
德彰素里,行成兰室,鹤龠驰誉,龙楼委质。
”当代荣之。
六秊以後夫人兄中书令柳奭亲累,贬夔州都督府长史,明庆六秊加上护军。
君安时处顺,恬无愠色。
不幸遇疾,倾逝於府之官舍,既而旋窆于京城东南万秊县寜安乡之凤栖原。
有趣的徐州老地名,你知道多少?

有趣的徐州老地名,你知道多少?我想说的是老徐州的地名。
范围是明代徐州直隶州。
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徐州市区、贾汪区、铜山区、丰县南部、沛县南部几个镇。
多老呢?最迟清代中晚期之前吧,最早不限。
1、三堡:堡是个多音字,应该读铺。
《嘉靖徐州志》直接就写作三铺。
这是明代的一种邮递驿站组织。
据说以明代徐州州衙为起点,沿着官道往南走。
十里一铺,所以紧邻徐州城南十里左右就有了十里堡。
三铺大约是三十里。
而明代徐州最南的驿站是桃山驿。
不过桃山已经划入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了。
三堡2、吕梁:现在的吕梁是风景区了,位于铜山区伊庄镇。
这里过去是古泗水河道上的著名的三洪之一的吕梁洪。
明代官府为了运道的安全凿平了。
因此留下了内阁首辅徐阶写的《疏凿吕梁洪碑记》,明代大书法家文征明书丹,韩邦奇篆额。
吕梁还是孔子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地方。
疏凿吕梁洪碑记3、境山:在徐州城北大运河边。
传说徐州古代的北境到此为止,再北就是山东了。
明代曾在此设立境山闸。
境山闸遗址附近的淮海第一关4、马坡:铜山区北部靠近沛县的一个镇。
说起马坡,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全名应为马沟坡。
是因为明清时期黄河在徐州泛滥留下众多沟渠,现在的马坡位置经过的叫马沟。
马沟坡就是在马沟的坡上的城镇。
知道了吧?马坡镇5、湾集:在沛县张庄镇北。
原名为湾里集。
地名来源不是《徐州地名录》里的说法。
得名真正原因跟马坡类似。
是因为今湾集位置在明清经过了一个黄河泛滥遗留的沟的转弯处形成的一个集镇。
湾集6、虺城:灰城之讹。
这里跟古代虺城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同音而已。
真正的虺城在今天沛县东滕州西的微山湖内。
灰城的形成可能与古代战争有关。
虺城村7、斗虎店:现在魏庙镇,明清一直为徐州与沛县的交界重镇,朝廷长期在此设立巡检司。
当地有很多居民讹成豆腐店。
其实跟豆腐没有任何关系。
至于是不是跟老虎有关,无考。
斗虎店8、三段、五段等:当地老人称为团(去声),这跟晚清山东移民,在此形成一溜十八团。
团就是一种带有军事性质的组织。
孙过庭《书谱》原文及译文(带注释、注音)

孙过庭《书谱》原文及译文(带注释、注音)本文原型基于百度百科,借鉴了田蕴章每日一字、王根权的网易博客、东楚骚人的新浪博客、海淀敬德书院的搜狐文章、姬兴华论文《睢涣之间考辨》等一些见解,表示感谢。
相关说明:1.下划线表示有注释。
2.“/”符号表示断句。
3.“「」”符号用在译文中,是针对比较长的段落、为了通读全段文字内容而标注的关联词语。
4.文中红色标注文字表示我与其他版本翻译殊不相同之处。
【原文】书谱卷上吴郡孙过庭撰【注释】书谱卷上:关于何为上卷,何为下卷,目前存在很大的争议。
其一:因为在最前面有宋徽宗题的书签“唐孙过庭书谱序”,所以大多认为这只是个序,或者说是上卷,下卷作者生前未能完成。
其二:孙过庭在书谱的结尾处说:“今撰为六篇,分成两卷,……”这是对整篇文章的总结,上面的文章即可分为两卷。
至于未见“卷下”字样,或省略,本为两卷,后装裱合到了一起;或本有“卷下”字样,历经装裱而丢失。
我比较赞成后者,认为书谱已经完成,其中已经包含了上下两卷。
如果认为这只是个“序”,那它肯定不能作为正文,也就不能称之为“卷上”了。
既然孙过庭已经注明了这是卷上,那它就不只是个“序”。
那“卷下”在哪呢?我认为是省略了。
我们在给人写对联的时候,怕贴对联的人不知道哪个是上、哪个是下,会在不显眼的位置标注一个“上”字,贴对联的人看到“上”字自然知道这是个上联了,另一条不用标注当然就是下联了。
我认为书谱也是同样的道理。
【译文】这是《书谱》的上卷吴郡人氏孙过庭撰写第一篇【原文】夫(fú)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
王羲之云:“顷(qǐng)寻诸(zhū)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
”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
【注释】夫(fú):文言发语词,无实际意义。
钟张:钟繇和张芝。
钟繇(yáo),字元常。
张:张芝,字伯英。
关于“繇”字的读音,一读yáo,一说yóu,老先生们传下来多读yóu,新一辈的人多认为钟繇的名和他的字“元常”是有关联的,所以读yáo,我更偏向于后者。
孙过庭《书谱》原文及译文(带注释、注音)1

本文原型基于百度百科,借鉴了田蕴章每日一字、王根权的网易博客、东楚骚人的新浪博客、海淀敬德书院的搜狐文章、姬兴华论文《睢涣之间考辨》等一些见解,表示感谢。
相关说明:1.下划线表示有注释。
2.“/”符号表示断句。
3.“「」”符号用在译文中,是针对比较长的段落、为了通读全段文字内容而标注的关联词语。
4.文中红色标注文字表示我与其他版本翻译殊不相同之处。
【原文】 书谱卷上 吴郡孙过庭撰【注释】书谱卷上:关于何为上卷,何为下卷,目前存在很大的争议。
其一:因为在最前面有宋徽宗题的书签“唐孙过庭书谱序”,所以大多认为这只是个序,或者说是上卷,下卷作者生前未能完成。
其二:孙过庭在书谱的结尾处说:“今撰为六篇,分成两卷,……”这是对整篇文章的总结,上面的文章即可分为两卷。
至于未见“卷下”字样,或省略,本为两卷,后装裱合到了一起;或本有“卷下”字样,历经装裱而丢失。
我比较赞成后者,认为书谱已经完成,其中已经包含了上下两卷。
如果认为这只是个“序”,那它肯定不能作为正文,也就不能称之为“卷上”了。
既然孙过庭已经注明了这是卷上,那它就不只是个“序”。
那“卷下”在哪呢?我认为是省略了。
我们在给人写对联的时候,怕贴对联的人不知道哪个是上、哪个是下,会在不显眼的位置标注一个“上”字,贴对联的人看到“上”字自然知道这是个上联了,另一条不用标注当然就是下联了。
我认为书谱也是同样的道理。
【译文】这是《书谱》的上卷 吴郡人氏孙过庭撰写第一篇【原文】夫(fú)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
王羲之云:“顷(qǐng)寻诸(zhū)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
”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
【注释】夫(fú):文言发语词,无实际意义。
钟张:钟繇和张芝。
钟繇(yáo),字元常。
张:张芝,字伯英。
关于“繇”字的读音,一读yáo,一说yóu,老先生们传下来多读yóu,新一辈的人多认为钟繇的名和他的字“元常”是有关联的,所以读yáo,我更偏向于后者。
书法精髓——筋骨血肉(一)

书法精髓——筋骨血肉(一)书法精髓——筋骨血肉(一)【古代名家各论】集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逸,可谓美矣。
近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作字如人,然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为人,阕其一行尸耳。
清.王淑《论书滕语》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阕一,不成为书也。
北宋.苏轼《论书》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
唐.徐浩《论书》风神者,骨中带肉也。
老劲者,肉中带骨也。
有志临池者,当以慧眼区别之。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先仪骨体,复尽精神,有肤有血,有力有筋......。
丝来线去,脉络分明。
《书学详说》骨即存矣,而遒润加之。
唐.孙过庭《书谱》凡作书,无论何体,必须筋骨血肉备具,筋者锋之所为,骨者毫之所为,血者水之所为,肉者墨之所为,锋为笔之情,水为墨之髓。
清.包世臣《安吴论书》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
唐张怀灌《文字论》字之骨,大指下节骨是也;字之筋,笔锋是也;字之肉,笔毫是也。
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人之于书,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已。
若而书也,修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互济。
明.项穆《书法雅言》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
北宋.黄庭坚骨体筋而植立,筋附骨而萦旋,骨有修短,筋有肥细,二者未始相离,作用因而分属筋骨不生于笔,而笔能损之益之;血肉不生于墨,而墨能增之减之。
肉托毫颖而腴,筋籍墨沉而润。
腴则多媚,润则多姿。
清.笪重光《书筏》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
唐.张怀灌《评书药石论》书有筋骨血肉,前人论之备矣,抑更有说焉?盖分而为四,合则一焉。
分而言之,则筋出臂腕,臂腕须旋,旋则筋生;骨出于指,指尖不实,则骨骼难成;血为水墨,水墨须调;肉是笔毫,笔虚圆健。
血能华色,内则姿态出焉;然血肉生于筋骨,筋骨不立,则血肉不能自荣。
故书以筋骨为先。
清.朱履贞《学书捷要》故其始学得其粗,未得其精;太缓者滞而无筋,太急者病而无骨;损毫侧管,则饨慢而多肉;竖笔直锋,则干枯而露骨。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王羲之十七帖》释文《法书要录》●卷十○《右军书记》《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
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二字,是ピ赫著名帖也。
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书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
取其书迹及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以“贞观”两字为二小印印之。
褚河南监装背,率多紫檀轴首,白檀身,紫罗衤票织成带。
开元皇帝又以“开元”二字为二小印印之,跋尾又列当时大臣等。
《十七帖》者,以卷首有“十七日”字,故号之。
二王书,后人亦有取帖内一句语稍异者衤票为帖名,大约多取卷首三两字及帖首三两字也。
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
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吾前东,粗足作佳观。
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欢。
书何能悉。
瞻近,无缘省告,但有悲欢。
足下小大悉平安也。
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告有期耳。
亦度卿当不居京。
此既僻,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
此信旨还具示问。
龙保等平安也,谢之。
甚迟见,卿舅可早至,为简隔也。
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
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
叔当西耶?迟知问。
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
虽时书问,不解阔怀。
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欢慨。
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
想顷如常。
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
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吾服食久,犹为劣劣。
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耳。
足下保爱为上。
临书但有惆怅。
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
杨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
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
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
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
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
要欲及卿在彼,登汶岭、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
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
诸从并数有问,粗平安,唯修载在远,音问不数,悬情。
司州疾笃,不果西,公私可恨。
足下所云皆尽事势,吾无间然。
诸问想足下别具,不复一一。
得足下旃、胡桃药二种,知足下至戎盐乃要也。
是服食所须,知足下谓须服食。
方回近之,未许吾此志。
白蕉书法十讲

白蕉(1907--1969),上海金山县张堰镇人,本姓何,名法治,后改名换姓为白蕉。
别署云间居士、济庐复生、复翁、仇纸恩墨废寝忘食人等。
名馥,字远香,号旭如。
出身于书香门第,才情横溢,为海上才子,诗书画印皆允称一代。
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委员兼秘书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书画师。
曾主编《人文月刊》,著有《云间谈艺录》、《济庐诗词稿》、《客去录》、《书法十讲》、《书法学习讲话》等。
艺术特色白蕉的理论清澈而深入,非常自然、轻松地阐释了许多大而复杂的问题。
如论执笔,“怎样去执笔,这问题又正和怎样去用筷子一样,简单而平凡。
”论选帖,“选帖这一件事真好比婚姻一样,是件终生大事,选择对方应该自己拿主意。
”论碑与帖,“碑与帖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碑版多可学,而且学帖必先学碑。
”“碑宏肆;帖萧散。
宏肆务去粗犷,萧散务去侧媚。
”论字儿的神采,“作字要有活气,官止而神行,如丝竹方罢,而余音袅袅;佳人不言而光华照人。
”这个特点体现在其书法批评上也是如此,如论康有为用笔“颇似一根烂草绳”;论包慎伯草书用笔,“一路翻滚,大如卖膏药好汉表演花拳秀腿。
”真是太妙了,把别人能体会到但说不出来的那种感觉非常轻松而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其书法在用笔结体章法上也是非常自然、非常轻松。
能自然已不易,能轻松更不易。
近世书家中能同达自然而轻松的也只有于右任、黄宾虹、谢无量等几人。
白蕉的书法明快清新、澹净古雅,而又不显孱弱单薄。
非常鲜活地展现了晋韵及唐法。
从明清到现代,许多“大家”象巨人一样在地面上高视阔步,但在晋韵、唐法这两座大山前表现出来的依然是迷茫、徘徊乃至顾此失彼,而白蕉则在晴朗的天空下信步于这两座山的峰颠。
至于白蕉先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我到现在都感到不可思议,是眼界高、取法高、用功勤、个人天分与悟性的多方面统一?恒、兴、静为白蕉提出的学习书法过程中须做到的三境,是开给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每一个学书者的良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女士,您好!
之所以这么称呼您是因为我接下来要说的话是要表达你我工作之外的意思。
我是前几天在您那里面试的张博立。
非常抱歉我在多次谈话中欺骗了您。
事实的经过是这样的,我有个同学也在你们长飞上班,在你那天通知我去面试之后,我就去找他谈了一下关于面试的事情,想了解一些经验,他告诉我长飞现在查裙带关系查的很严,而您面试我的时候第一个问题就是我的简历是怎么投进你人事部的,这个问题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当时脑子里一团糟,又想到同学说的哪个“裙带关系”,所以造就了一个张根伟的人来糊弄你,后来才明白这个不存在的人更是我拿来嘲讽我自己的无知和幼稚的最好好的俯角,把我自己看的清清楚楚,把握自己羞得无地自容!
我后来为了安慰自己撒谎后可怜的良心,竟然不知廉耻的告诉自己:我很年轻,至此撒谎不要紧,下次注意一下就行了,可是另外一个我又在说如果我真的想以后不再撒谎,那么我必须要因为这次的谎言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再明确不过了,失去这个我朝思暮想的的工作,有必要这么惨吗?我犹豫了。
我明白,年轻不是借口,撒谎也永远没有光彩的理由,我当时的谎言更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就是一直这样犹豫着,直到今天见到你后我说张俊霞是我亲姐姐,那是紧张时的口误,那是被你的睿智照亮的无处藏身的魔鬼再次在我脑海里作怪,因为我见到一针见血的拆穿我谎言的你,不得不紧张,不得不语无伦次,作为一个男人那是一种多么懦弱的表现啊,现在想起来我都脸红。
至于那份简历,是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晚上才做好的,我不怪你没看它,因为你每天要面对那么多事情,就象你说的“一个人能写出两份简历吗?”,不能!就是能也没有哪个公司回给予两次进人事部的机会,像贵公司这样正规的企业更是如此。
我做第二份简历的时候当时的想法是:以前投到你人事部的我的那份简历是我暑假在武学的工地上打工时抽出我中午休息的一个小时来完成了,上面的有些语言恐怕都不通顺,并且也没有我的照片,就匆匆交给我六叔了,况且上面没有关于我计算机的任何证书,我自作聪明的以为那会大大的降低我作为一个学计算机的人的身价,初生牛犊的我觉得那太不正式了,所以我就又做了一份,也就是今天打算给你的那份,于是也就有了你经典的评价。
我不求您原谅我的幼稚、无知和自作聪明,因为那样你可能以为我在向你索要这份工作,可能这样说我又在自作聪明了,因为你的想法是我这种粗人根本无法揣摩的,再好的工作相对于我心里的歉意又算得了什么呢,如果失去这份工作,我大不了再去找其他的,但是如果我失诚实的心态,又不能向您道歉,我会一生留下遗憾。
再次重申:我的这些话并不是为了加重我的分量来争取获得一份好的工作,我觉得作为一个刚出校门的年轻人,贵公司这份工作我很珍惜,但是明白,诚实的本性才是我更应该珍惜的。
我想在社会上做一个诚实的人,但是,第一次表现诚实的机会我已经失去了,我很后悔,非常的后悔!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正式的应聘一份工作,无论我成功与否,能跟你交流,都是我莫大的荣幸,这算是是我进入社会大学的第一课吧,谢谢您!
谢谢您在百忙中抽出时间看我的信,再次表示真诚的歉意。
此致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