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两汉科技与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两汉科技与文化名师课件 中图版

一.司马迁写《史记》 夏 商
1.作者:
司马迁(西汉武帝时) 西周 春秋
2.记载年代: 黄帝————汉武帝
战国
秦朝
3.体例:
纪传体
西汉
4.地位: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东汉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二.造纸术的发明
1.发明: 2.成熟: 西汉
东汉蔡伦改进 3.造纸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促进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 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过程
三、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信仰自由是我国的一贯政策,但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还 是应该崇尚科学,批判地继承我 国传统的宗教文化,要注意把宗 教和迷信、邪教区分开来。
自主学习 :
影响:传入后,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对我国产生很大影响。我们常说的“因缘”、 “彼岸”、“世界”、 “烦恼”、 “方便”、 “功德无量”、 “清规戒律”等很多词汇都来自 佛经。
合作探究:
①起源: 古代印度
一 佛
②传入时间:
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
教 时,有的地方兴建佛寺。
的 ③教义: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
传
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
入
以得到幸福。
④地位: 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⑤影响: 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
有深远影响。
老 子
合作探究2:
二 创始人: 张陵——“张天师”
道
教 的
教
祖 : 老子——“太上老君”
兴 教 义: 起 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
三.宗教学 1.佛教:西汉末年
古印度传入
特点:重来生世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素材讲解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素材讲解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素材讲解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汉武帝时,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国力强盛,武力反击匈奴侵扰的时机已经完全成熟。
于是在公元前133年,双方揭开了战争的序幕。
从公元前127年到公元前114年,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汉匈战争。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127年,主要是为争夺河套地区。
这一年,匈奴集结重兵进攻汉朝的上谷、渔阳(今北京密云),杀掠民众。
汉武帝派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率四万大军,从云中出塞,进攻久为匈奴占据的河南地(今河套地区),卫青采取避实击虚的方针,出云中后,沿黄河北岸西进,迂回到陇西,对河套及其以南的匈奴军进行包围,击败匈奴的白羊王和楼烦王,完全收复了河套地区。
战后,汉为了加强河套地区的防务,设立了朔方郡和九原郡,修筑了朔方城,又从关东移民10万到此屯田戍边,建立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沿阵地。
后卫青又一次大败匈奴,追至塞北六七百里,乘夜袭击右贤王,俘匈奴1.5万余人,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
第二次发生在公元前121年。
双方的焦点是争夺河西地区。
汉武帝派霍去病出兵河西。
霍去病“出陇西、北地两千里,过居延,攻祁连山”(《汉书·匈奴传》),和匈奴兵短兵肉搏,大获全胜,杀伤俘获数万人。
这年秋,匈奴的浑邪王和休屠王商议投降汉朝,后休屠王反悔,浑邪王杀之,率所部4万人投降。
汉政府把他们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称为“五属国”。
汉控制了河西走廊以后,设置了武威、酒泉两郡。
后又从武威分出张掖,从酒泉分出敦煌,称为“河西四郡”,汉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中原与西域各地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
第三次发生在公元前119年。
匈奴从右北平(河北平原一带)和定襄(内蒙和林格尔)南下骚扰。
汉武帝决定深入漠北反击匈奴。
汉朝集中10万骑兵,由卫青、霍去病率两路出击。
针对匈奴认为汉军不能远征的判断,采取了奔袭追击的战术。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4课《两汉科技与文化》3

华佗:
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位创造手术外科的
专家,也是世界上第
一位发明麻醉剂“麻 沸散”及发明用针灸
医病
的先驱者、创始人 。
14
虎形
五禽戏
熊 形
鹿 形
猿 形
飞鸟形
15
三、司马迁 《史记》
鲁迅称赞《 史记》是“史家 之绝唱,无韵之 离骚”,
16
《史记》与司马迁
或 或人 轻 重固 于 于有 鸿 泰一 毛 山死
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
我国书写材料的发展历程 商朝的书写材料兽骨和龟甲
2
商周的书写材料青铜器
3
石壁也是一种书写材料
4
竹木简
5
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帛书
6
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世界已知最 早的纸.
7
蔡伦
8
蔡伦改进后的造纸工序
用树皮、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
原料的洗涤、切割、浸渍沤制
9
蔡伦改进后的造纸工序
蒸煮、舂捣和纤维与水混合
10
蔡伦改进后的造纸工序
捞取纸浆、晾晒、码放,砑光
11
造 纸 术 的 传 播,对世界文化做出了
巨大的贡献。
公元12世纪
公元4世纪
公元16世纪
公元8世纪
公元13世纪 公元12世纪
公元7世纪
公元19世纪
12
二、华佗和张仲景
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写了医 学名著《伤寒杂病 论》,全面阐述了 中医的理论,奠定 了中医治疗学的基 础。
佛教是世界古代三 大宗教之一。它起 源于古印度,西汉 末年传入我国中原 地区。东汉明帝开 始兴建佛寺。佛教 的传播,对我国文 化的发展有深远的 影响。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二 丝绸之路
(古罗马)
欧洲
欧洲
西亚
(今伊朗)
西域
西域
玉门关 阳关
长安
欧洲
中亚、西亚
西域
河西走廊
长安
二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双方贸易与文化的交流
丝
漆 开渠、凿井、
绸
器 铸铁等技术
核葡 石苜良 香 玻宝 乐 歌 桃萄 榴蓿种 料 璃石 器 舞
一 张骞通西域
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十多年,但他 仍坚持完成使命。我们应当学习他的哪些精神?
不畏艰险 坚强勇敢 有胆有识
“他是一个冒险家、 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 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 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 萃的人物也。”
———翦伯赞
不屈不挠
一 张骞通西域
第一次
背景
匈奴威胁西汉统治
时间
公元前138年
课堂小结
沟通中外文明的 “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
第一次:公元前138年 第二次:公元前119年
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长安出发
海上丝绸之路
山东沿岸出发 东南沿海港口出发
对西域的管理
西汉: 设置西域都护,标志西域正 式归属中央政权
东汉:班超经营西域、甘英出使大秦
课堂检测
1.唐朝诗人王之焕的《凉州词》中有一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
马
西域商人
中原商人
二 丝绸之路
从中国运到西方的所有商品中,丝绸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商品
丝 绸 之 路 上 出 土 的 丝 织 品
海上丝绸之路
① 山东沿岸—黄海—朝鲜、日本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面对艰难挫折 、身心摧残, 毫不畏惧的精 神,;为了理 想和正义,坚 韧不拔的顽强 意志。
三、历史巨著《史记》:
p76材料研读: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想一想,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
四、道教和佛教:
1、道教兴起背景: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极度苦难的人 民需要寻找精神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 供了土壤。
原始社会
商周时代
战国时代
缺点:青铜器坚硬,竹木龟简甲分、量兽很骨重,不便携带;竹帛木虽简轻 ,但陶价器格昂贵,不能大量使用。人们使用起来都受到很大限制。
青铜器
丝帛
一、造纸术的发明:
▪ 据史书记载:一次,西汉文学家东方朔 向汉武帝上了一个奏本,竟然用了三 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 武帝足足看了一个多月。
1、地位: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2、起源地: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3、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4、教义: 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 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 到解脱,主张众生平等。
5、传播原因: 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 平安的愿望。
6、传播过程:
7、影响:
四、道教和佛教:
6、传播过程:
华佗的弟子吴普常练五禽之戏,九十多仍耳聪目明,牙齿完坚。
三、历史巨著《史记》:
1、姓名: 司马迁 2、生活时代: 西汉(汉武帝) 3、职业: 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4、贡献: 著《史记》 5、史记体例: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6、范围: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 约3000年的史事。
三、历史巨著《史记》:
▪ ①汉武帝时国家的安定 繁荣为司马迁写作提供 了社会条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长安 河西走廊 今新疆地区 中亚 西亚 欧洲
议一议:
丝绸之路开辟后,哪些东西由中 国传到西方?哪些东西由国外传入中 国?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什么历史意义?
丝绸之路开通后:
丝绸、瓷器、茶叶…… 1、经济上:中国
珠宝、琥珀、水晶……
西方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2、文化上:中国
C 连接中国与世界。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 ) A.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B.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促进了大西洋沿岸地区的贸易往来
C 天的西安)的古代贸易路线,它开创于( )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B 2.西汉时两次出使西域,开“丝绸之路”先河的人物是( )
A.汉武帝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3.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B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4.“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 “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西域
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 即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看一看
沙漠绿洲
游牧业 绿洲农业
绿洲农业: 西域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着许多独
特的水果和蔬菜 。
胡瓜(黄瓜)
胡葱(火葱)
胡萝卜
石 榴
石 榴
花
牧草之王—苜蓿
招贤令
西汉前我期大,汉匈王朝奴,控历制经几着代西先皇域的,休匈养生奴 贵族残酷息 雄, 才的现 大压民 略迫殷 ,国 志和富 在掠, 四夺兵 方强 。西马 为域壮保。境各吾安族皇民人,汉彻武民底帝; 匈奴骑兵根除不匈时奴南之患下,威拟胁联合西大汉月氏都,城夹长击匈安奴的。
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两汉科技与文化》课件2

分离、 捶捣
交织、干燥
造纸术的传播
公元12 世纪 公元8世
造纸公纪元术4世由我公世元纪国16传
纪 遍世界,公有元利7世于人类
公 纪元1文 华2世公 世化民元纪的族1公3传对元1纪播世9 界,文这化是中的 巨大贡世献纪 。
三、道教和 佛教
阅读教材完成下面表格,并思考封建统治阶级 为什么总是积极提倡和扶持佛教和道教?
教别 发源地 时间 信仰对象宗教场所 教 义
佛教 印度 西汉末年 佛
寺院
转世投胎,忍受苦难 虔诚信佛,来世幸福
道教
中国 东汉时期神仙
道观 修身养性,炼制丹药 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原 ①佛教和道教的基本 因: 教义。 ②符合统治
者的政治需要。
佛教四大名山Βιβλιοθήκη 峨眉金 顶普陀 山
九华 山
五台山
佛教在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三、四大发明,如:火药
四、张仲景和华佗的
医1 术医圣——张 仲景 _东__汉__末___著名的医学家《伤。寒著杂病 有年______中_医_ 理,论全和面治阐论述》了 _______病__原__则_____ ,奠定 了“我医国圣”中医治疗的基础。后世
尊称他为________。
2 神医—华 佗东__汉__末____著名的医学 年家针。擅长外__科__手____和
2 造纸术的发明:西汉时期,人们 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最早 的纸是麻纤维纸。
3 造纸术的改进:东汉蔡伦 改进造纸术。
蔡伦受封龙 亭侯
1)蔡伦为什么能受封为 龙亭侯?这种纸主要以什 么为原料?为什么能够普 遍使用?
采用原料:树皮、破布、 麻头和旧鱼网;容易找到, 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2)造纸的工序是在怎样 的?造纸术是何时传播 到世界各地的?有何意 义?
历史七年级上册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程PPT课件

淡蓝色的海水轻轻地拍打着沙滩,一 浪盖过 一浪, 连绵不 绝,源 源不断 。海水 在人们 的心淡中蓝无色非的是海易水怒轻的轻。 地可 拍是打着,沙在滩现,在一的浪我盖眼过中一,浪如,同连母绵亲不的绝手,温源柔源的不抚断摸。着海这水岸在上人的们一的切心生中灵无。非贝是壳易与怒螃的蟹。戏可玩是着,,在玩现累在了的,我便眼躺中在,柔如软同的母沙亲上的睡手上温一柔会的儿抚。摸着 这岸上 的一切 生灵。 贝壳与 螃蟹戏 玩着, 玩累了 ,便躺 在柔软 的沙上 睡上一 会儿。 淡蓝色的海水轻轻地拍打着沙滩,一 浪盖过 一浪, 连绵不 绝,源 源不断 。海水 在人们 的心淡中蓝无色非的是海易水怒轻的轻。 地可 拍是打着,沙在滩现,在一的浪我盖眼过中一,浪如,同连母绵亲不的绝手,温源柔源的不抚断摸。着海这水岸在上人的们一的切心生中灵无。非贝是壳易与怒螃的蟹。戏可玩是着,,在玩现累在了的,我便眼躺中在,柔如软同的母沙亲上的睡手上温一柔会的儿抚。摸着 这岸上 的一切 生灵。 贝壳与 螃蟹戏 玩着, 玩累了 ,便躺 在柔软 的沙上 睡上一 会儿。
淡蓝色的海水轻轻地拍打着沙滩,一 浪盖过 一浪, 连绵不 绝,源 源不断 。海水 在人们 的心中 无非是 易怒的 。可是 ,在现 在的我 眼中, 如同母 亲的手 温柔的 抚摸着 这岸上 的一切 生灵。 贝壳与 螃蟹戏 玩着, 玩累了 ,便躺 在柔软 的沙上 睡上一 会儿。 淡蓝色的海水轻轻地拍打着沙滩,一 浪盖过 一浪, 连绵不 绝,源 源不断 。海水 在人们 的心中 无非是 易怒的 。可是 ,在现 在的我 眼中, 如同母 亲的手 温柔的 抚摸着 这岸上 的一切 生灵。 贝壳与 螃蟹戏 玩着, 玩累了 ,便躺 在柔软 的沙上 睡上一 会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 两汉科技与文化
一.司马迁写《史记》
1.作者:
3.体例: 4.地位:
夏 商 西周
司马迁(西汉武帝时)
春秋
战国 秦朝
2.记载年代: 黄帝————汉武帝 纪传体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西汉
东汉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二.造纸术的发明
1.发明:
2.成熟: 西汉 东汉蔡伦改进 3.造纸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促进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 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过程
著《伤寒杂病论》 奠定了中医基础
华 佗
东汉 神医
制“麻沸散” 世界医学的创举
中国圣人知多少?
至圣 孔子 医圣 张仲景
文圣
武圣
欧阳修
关羽
乐圣
茶圣
李龟年
陆羽
书圣
画圣
王羲之
吴道子
诗圣
曲圣
杜甫
关汉卿
词圣
史圣
苏轼
司马迁
草圣
亚圣
张旭
孟子
酒圣
杜康
调查内容二:有多少学生参加过算命、抽 签、拜神等活动。
调查内容三:请参加过抽签的同学谈谈他 们的经历和感受。
四.东汉的医学
张仲景 东汉
华 佗
东汉
四.东汉的医学
张仲景 东汉 医圣
华 佗
东汉 神医
四.东汉的医学
张仲景 东汉 医圣
著《伤寒杂病论》 奠定了中医基础
华 佗
东汉 神医
四.东汉的医学
张仲景 东汉 医圣
三、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信仰自由是我国的一贯政策,但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还 是应该崇尚科学,批判地继承我 国传统的宗教文化,要注意把宗 教和迷信、邪教区分开来。
自主学习 :
影响:传入后,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对我国产生很大影响。我们常说的“因缘”、 “彼岸”、“世界”、 “烦恼”、 “方便”、 “功德无量”、 “清规戒律”等很多词汇都来自 佛经。
合作探究2:
二 道 教 的 兴 起
创始人: 张 教 义:
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
三.宗教学 1.佛教:西汉末年 古印度传入 特点:重来生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2.道教:东汉后期产生,
本土宗教
特点:重现世
道教圣地:青城山
现场调查
调查内容一:本班是否有信仰宗教的学生。
合作探究:
①起源: 古代印度
一 佛 教 的 传 入
②传入时间:
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 时,有的地方兴建佛寺。
③教义: 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
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 以得到幸福。
④地位: 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⑤影响: 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
有深远影响。
老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