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的依据之四-色调基础
《颜色技术基础》课程标准(包含课程思政元素)

《颜色技术基础》课程标准(包含课程思政元素)本课程是数字图文信息处理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的-门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科技强国、文化自信、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思想政治与职业素养,掌握颜色理论基本知识和颜色工业的比色评价方法,具备颜色测量仪器的操作能力和图像复制质量的客观评价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思政)目标1 .了解光源及其呈色特性;2 .掌握物体及其呈色特性3 .掌握颜色视觉理论;1 .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爱岗敬业、 3 .培养学生执着专注、 4 .培养学生标准意识、 5.培养学生严谨细致、 (二)知识目标勇于弘扬中华文化; 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精益求精、 丝不苟、 规范意识、安全意识、 踏实耐心、团队协作、热爱劳动的劳动精神 科技强国的工匠精神 服务质量职业意识; 表达沟通的职业素质4.理解颜色数字化的意义;5.掌握颜色混合规律;6.掌握颜色心理特征和文化特征;7.掌握显色表色系统和混合表色系统;8.掌握颜色评价方法。
(三)能力目标1.具备光谱能量分布曲线的分析与应用能力;2.具备加色法混合、减色法混合法的实际应用能力;3.具备颜色比较、颜色编号查找的应用能力;4.具备使用分光光度计和密度计测量及评价物体颜色能力;5.具有较强的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具有跟踪新技术和创新设计能力;7.具有数字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四、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程满足印刷包装行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对色彩基础的要求,各教学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融入与颜色技术相关的ISo国际标准、GB国家标准、CY行业标准的要求,同时引入世界技能大赛印刷技术与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技术文件中对油墨配色的技能要求,以培养学生的颜色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了多个实训项目,由项目入手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通过技能训练引出相关概念与应用技巧,体现做中学、学中练的教学思路,突出实践性、趣味性、职业性,体现“教、学、做合一"的设计理念,并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和价值观引导等内容。
色彩理论知识

⾊彩理论知识⼀、⾊彩与视觉的原理1.光与⾊光⾊并存,有光才有⾊。
⾊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
光在物理学上是⼀种电磁波。
从0.39微⽶到0.77微⽶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们的⾊彩视觉感觉受。
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
波长⼤于0.77微⽶称红外线,波长⼩于0.39称紫外线。
(2)光的传播。
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
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相差别。
不同的振幅强弱⼤⼩产⽣同⼀⾊相的明暗差别。
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
光直射时直接传⼊⼈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
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反射出来,⼈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彩。
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
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涉时,则产⽣漫射,对物体的表⾯⾊有⼀定影响。
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眼的⾊光与物体⾊相同。
2.物体⾊⾃然界的物体五花⼋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虽然⼤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光的特性。
当然,任何物体对⾊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或⽩⾊。
常见的⿊、⽩、灰物体⾊中,⽩⾊的反射率是64%-92.3%;灰⾊的反射率是10%-64%;⿊⾊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很受物体表⾯肌理状态的影响,表⾯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光的反射较强,如镜⼦、磨光⽯⾯、丝绸织物等。
表⾯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漫射现象,故对⾊光的反射较弱,如⽑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光的吸收与反射能⼒虽是固定不变的,⽽物体的表⾯⾊却会随着光源⾊的不同⽽改变,有时甚⾄失去其原有的⾊相感觉。
所谓的物体“固有⾊”,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们对此的习惯⽽已。
如在闪烁、强烈的各⾊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物的服⾊⼏乎都失去了原有本⾊⽽显得奇异莫测。
另外,光照的强度及⾓度对物体⾊也有影响。
4_第五章 色度学基础

0.8
0.6
0.4 E 0.2
四、颜色相加原理
1.两颜色光相加原理 如果: C1 ≡R1 (R) + G1 (G) + B1 (B) C2 ≡R2 (R) + G2 (G) + B2 (B) C1 和C2 的混合色C(C≡C1+C2 )可用C1 和 C2 三原色光数量的各自之和R、G、B匹配 出来。
课堂练习1: 1.写出等能白光的颜色方程. 2 . 求R、G、B三原色的色度坐标.
3.标准白光(E)的色度坐标: r 0.3333,g 0.3333,b 0.3333 E(0.3333,0.3333,0.3333)
4.色度图:麦克斯韦颜色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平面坐标图 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代表(R)、(G)、(B)三原色。 g
CIE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
• 1931CIE-RGB系统 • 物体的颜色既决定于外界物理刺激,又决定于人 的视觉特性。颜色的测量和标定应符合人眼的观 察结果,为了标定颜色,首先改变必须研究人眼 的颜色视觉特性。 • 为此,许多科学家做了大量实验,如莱特 (W.D.Wright)和吉尔德(J.Guild),他们各自选 择了原色,由多名观察者在2⁰视角范围内匹配等 能光谱的各种颜色,绘制了多名观察者的平均结 果曲线和表示光谱轨迹的色度图。
C ≡R(R) + G(G) + B(B) R R1 + R2 G G1 + G2 B B 1 + B2 R1、G1、B1——C1的三刺激值; R2、G2、B2——C2的三刺激值 R、G、B——混合色C的三刺激值 混合色的三刺激值为各组成色三刺激值各自之和。
2.多颜色光的相加原理 (1)一个任意光源的三刺激值R、G、B应等 于匹配该光源各波长光谱色的三刺激值 各自之和,即: R ΣR()Δ G ΣG()Δ B ΣB()Δ
色度学基础(色温)

饱和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称色彩的纯度。饱和度取决于该色中含色成分和消色成分 (灰色)的比例。含色成分越大,饱和度越大;消色成分越大,饱和度越小。
Brightness亮度
彩色三要素
Hue Lightness Saturation
混色规律及实现方法
相加混色——光的合成,各分色的光谱成分相加,彩色电视就是利用红、绿、蓝三基
表色系统
显色系统(Color Appearance System) (按照所见颜色的心理感受对颜色进行分类、整理)
混色系统 (根据光的混色实验,按照必要的基准色光的混和 量 ,对某种颜色与基准颜色是否相等作出判断)
孟塞尔(Muncell) 表色系统 德国DIN表色系统 瑞典Nature Color system
CIE表色系统 CIE1931RGB CIE1931XYZ CIE1976 L*a*b* CIE1960 L*u*v*
孟塞尔表色系统
竖直方向 ➢中央轴代表明度,它在底盘位置的明度为0,代表黑色;而在中央轴的顶端的照度为102,代表白色;在 此二位置的中间则均分为10等分。由此,照度轴上共有11个刻度。 水平方向 ➢孟塞尔立体的剖面还用横竖线分成很多小格,离中央轴的水平距离则用饱和度表示。饱和度C的竖直有2、 4、6、8、10、12、14。 底盘弧度方向 ➢底盘有五个主要色相:红(R)、黄(Y)、绿(G)、蓝(B)、紫(P)和五个中间色调:黄红(YR)、 绿黄(GY)、蓝绿(BG)、紫蓝(PB)、红紫(RP)。
冷暖色调
生理上的感觉如,红、橙、黄为暖色系;蓝、绿、黑为冷色系。
色温
早霞 黄昏 正午 其它白天时段 白天正午的阴影和月夜 白炽灯 聚光灯 烛光 新闻灯 三基色日光灯 商场日光灯 蜡烛及火光 朝阳及夕阳 家用钨丝灯 日出后一小时阳光
色彩课程第二讲-色调

• 色调概述 • 色调的运用 • 常见色调搭配 • 色调的情感表达 • 色调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01
色调概述
色调的定义
01
色调是指一种颜色在视觉上的深 浅程度和冷暖倾向,是色彩的基 本属性之一。
02
在色彩学中,色调通常用来描述 一种颜色在色相环上的位置,以 及该颜色与其他颜色的关系。
在服装设计中,还需要注意色彩搭配的协调性。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以使服装更加美观、 协调。
广告设计中的色调运用
在进行广告设计时,需要根据目标受众和品牌形象来 选择合适的色调。例如,针对年轻人的产品可以选择 明亮的色调来突出产品的活力和时尚感;针对高端品 牌的产品可以选择深色调来突出产品的品质和高端感 。
实例
在室内设计中,中性色调可以作为 背景色,搭配暖色调或冷色调的家 具和装饰品,营造出舒适和谐的氛 围。
对比色调的运用
对比色调
明暗、冷暖对比强烈的色彩组合,产 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运用场景
实例
在海报设计中,使用对比色调可以吸 引人们的注意力,如使用红色和绿色 进行搭配。
适合用于突出重点、营造视觉冲击力 强的效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
色调的情感表达
红色调的情感表达
总结词
热情、活力、力量和激情
详细描述
红色调通常与热情、活力和激情相关联。它能够激发人们的 情感和能量,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红色调的氛围中, 人们往往会感到充满力量和自信。
绿色调的情感表达
总结词
平静、自然、舒适和安宁
详细描述
绿色调通常与自然、舒适和安宁相关 联。它能够带来平静和放松的感觉, 减轻压力和焦虑。在绿色调的环境中 ,人们往往会感到更加平静和放松。
视觉设计基础(形考全部答案)(1)

01任务一、名词解释(共 4 道试题,共10 分。
)1. 点-------点是一切形态的基础。
在几何学中点表示位置,它既无形状也无大小。
但点一旦作为造型元素出现在设计图面上,无论多么细小,只要能看得见,必然存在大小和形状。
它可以是一个几何形,也可以是一个自然形;它可以是一个文字,也可以是一张图片。
点的意念是无限的,通常可产生小巧、集中、定位、闪烁或游移等心理效果。
不同形状的点给人的感觉也有所不同。
另外,点的组合形式也是无限的,相同的点,不同的结构方式也会构成不同的图形。
2. 线-------线是点移动的轨迹。
几何学上的线是没有粗线的,只有长度和方向。
线在视觉设计中却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表现动与静、轻与重等感觉,可以表现对象各种不同的性质与特点,可以表现不同感情和特色。
在视觉上线有较强的张力,有丰富的表现语言,有很强的心理暗示与引导作用。
在视觉设计中,线是我们表达想法所运用的最简单、最直接的形式。
正是因为线有丰富的表现力,才成为全世界通用的视觉符号。
3. 面-------点和线的取聚集形成了面。
面的形态在视觉上往往给人整体感、重量感等。
面最为直观的特点便是大小和形态。
大面积的面,给人以扩张感;小面积的面,给人以向心感。
面的形态较为复杂,可归纳为几何形、有机形、偶然形。
4. 变化统一--------变化和统一是一种使用相当普遍的基础法则,是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又称多样统一。
事物本来就是丰富多彩而又富有变化的统一整体,变化统一体现了生活、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规律。
“变化”或“多样”体现了各个事物的个性的千差万别,“统一”体现了各个事物的共性或整体联系。
它也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多样统一要求设计师在综合设计时把多种相关的因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既不杂乱,又不不单调。
多样统一使人感到既丰富又单纯,既活泼又有秩序。
这一基本法则包含了对称、均衡、对比、调和、节奏、比例等因素。
二、判断题(共5 道试题,共30 分。
色彩系列教程:色系和色调

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天空、草地、海洋、漫无边际的薰衣草都有它们各自的色彩。
你、我、他也有自己的色彩,代表个人特色的衣着、家装、装饰物的色彩,可以充分反映人的性格、爱好、品位。
设计爱好者对色彩的喜爱更是“ 如痴如狂” ,他们知道色彩不仅仅是点缀生活的重要角色,它也是一门学问。
要在设计作品中灵活、巧妙的运用色彩,使作品达到各种精彩效果,就必须对色彩好好研究一番。
今天我们首先学习一些关于色彩的最简单、基础也是很重要知识,感受一下色彩运用的妙处!一、色彩的构成色彩一般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
无彩色是指白、灰、黑等不带颜色的色彩,即反射白光的色彩。
有彩色是指红、黄、蓝、绿等带有颜色的色彩。
二、色彩的对比在一定条件下,人对同一色彩有不向的感受。
色彩单一给人一种印象。
在不同的环境下,多色彩给人另一种印象。
色彩之间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称“ 色彩对比” 。
色彩对比包括两方面。
其一,时间隔序,称“ 同时发生的对比” ;其二,空间位置,称“ 连贯性的对比” 。
对比本来是指性质对立的双方相互作用、相互排斥。
然而,在某种条件下,对立的双方也会相互融合、相互协调。
并置的不同色调往往相抵消对方的色彩,这种相互抵消的现象称“ 同化现象。
三、色彩的表现手法人的色感可用色彩三属性——色调、亮度、饱和度表示。
不过三属性毫无差异的同一色彩会因所处位置、肯景物不同而给人截然相反的印象。
我们以蓝色编织物和蓝色木地板为例,假定它们的三属性相同,但在观赏者的眼中,编织物的色彩与木地板的色彩毫无共同之处。
这种现象称为“ 色彩的表现形式” 。
色彩的表观形式包括面色、表面色、空间色等。
面色又称“ 管窥色” ,像天空色彩平平展展,缺乏质感,给人柔软的感觉。
表面色指色纸等物体的表面色彩。
表面色依距离远近给人不同的质感。
同一张纸,取了远近距离不同的位置。
则看起来有点明暗程度不同的感觉,远距离的看起来颜色要深一些。
空间色又称“ 体色” ,似充满透明玻璃瓶中的带色液体,是指弥漫空间的色彩。
版式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

版式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版式设计起源于古代城市规划,发展至今,形式与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现代版式设计的目的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传达信息。
使混乱的内容呈现一定秩序,从而流畅的传达给目标受众。
从版式设计要素上讲,版式设计存在四个基本原则,分别是:简单易读的文字;直观醒目的图片;工整美观的排版;清晰明了的配色。
以下分别来说。
简单易读的文字:在文字慢慢成熟的过程中,首先追求的是书写的方便。
反复使用的东西,被反复的简化和整理,并最终形成固定的形式,就是对再现的追求。
下一步就开始对易读性的追求。
经过这两个阶段,就形成了现代文字的形式。
但是,文字在其自身所处时代中也会发生形式上的变化,因为文字始终是鲜活的。
在书写机会逐渐减少的现代社会,对文字的基本要求是易读,所谓易读,就是指文字的可读性很强,这不仅与文字的形体有关,而且也与文字的大小、字距、行距等要素密切相关。
版式设计诸要素中,文字的主要作用是用来传达具体的信息,其基本要求是:简单、易读。
具体处理原则有以下几点:1:字体、字号、字距和行距汉字字体繁多,不同的字体具有不同的性格,适用于不同的场所。
一般来说,笔画粗细一致的黑体,辨识度会更高一些。
此外,过度装饰的文字,不利于快速准确的阅读。
字号大小没有统一规定,视使用环境而定,很显然,户外广告的字号应该比宣传彩页的更大一些。
另外,如果文字过小,影响到读者的阅读,就肯定不行了。
至于字距和行距,也是视具体情况而定,但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通常来讲,行距需要大于3倍字距,否则,阅读过程中,读者的视线有可能会转移到旁边的内容上,造成干扰。
2:控制每行或者每列的字数。
依据相关机构所做人机工程学研究成果,在文字横排的情况下,每行不宜超过26个字,如果超过,读者就可能忘记开头的字,换行就是基于这种考虑而采取的方法。
相同道理,竖排情况下,每列不应超过41个字。
3:合适的突跳率。
突跳率是指标题与正文字号的比例关系。
常规情况下,标题字号大于正文字号,这样做的好处是,标题显得比较醒目,提高突跳率能够增加画面的吸引力并使画面显得更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觉的依据之——四色调基础
作者:静戈我重要做一个夕阳,我要做一个月光……但是为什么不象呢?我要做一个火红的场景,我要做一个阴森的场景……但是为什么看起来总是很别扭呢?研究完影调,我们来看看色调。
说色调当然得研究光线,色彩咳咳咳色彩是一门学问……算了我还是不说了,这一说,话可就长了。
大家自己找一下资料吧建议
关键词:色彩学、色彩心理学、孟塞尔颜色系统。
最简单来说,做一张三维的作品,设置某个灯光的颜色是很容易的。
但是相应的构成一系列设置该怎么样呢?基本理论:在某个色光下的物体,其暗部的颜色总是趋向于它的补色。
说到补色有人说很简单了,黄补紫,红补绿,蓝补橙……然竽兀?黄偏红一点点,它的补色是什么?绿再偏蓝一点点,它的补色又是什么呢?主色光微妙的变化着,它的补色也相应地变化着。
仔细看兰色调,它的补色该是什么样的?
仔细看,桃红色调,它的补色该是什么样的?
仔细看,朝阳色调,它的补色该是什么样的?
别老是凭经验了,还是求助于工具吧。
当然地我们会想到色环。
看看这个,这是标准的原色混色环,仔细看看黄色对面的是什么颜色?是不是和心里的概念有点差异了?
从这个色环里我们可以取得平均的色彩渐变,求得其补色。
但是慢着,这个色环所表示的颜色,并没有照顾到人的心理(参见色彩心理学)。
还好,现在最常用的孟塞尔颜色系统照顾了色彩心理学里对色彩感知范围的偏移。
在出版系统里有比较完善的查看这个模型的软件,可惜只在MAC系统里有这样的软件,PC里就欠缺了。
孟塞尔颜色系统里颜色的感知范围不是均衡的。
看看这个3D模型:
或者用软件求得某个颜色的平面范围。
不论是那种模式,选取了某一个颜色,然后通过L轴的白点画一条通过线就可以求得补色了。
工具之一:这是我根据孟塞尔颜色系统做的一个简化色环,可以求得视觉心理上相对正确的补色色相。
熟悉了上面的方法后,接下来,你就得继续前进了。
三维空间里色彩的给定,你可以摆脱上面近似于物理公式的束缚。
让所有的色彩元素都为你服务,比如最简单的,我不遵守上
面的补色理论了,我要用色彩来表现我的思想。
我要表现浪漫。
我要表现金色岁月
我要表现清爽
这些色彩的调用,需要你多看别人的作品,多观察,分析提炼,把握住感觉。
提高自己的艺术感觉。
在你创造的空间里,你是自由的,你是主宰,让所有的元素,都为你服务。
这是全家福,放在一起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