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视觉的基础知识
光学与视觉基础知识

2.1 辐射度学基本知识
2.1.4 辐射亮度
辐射亮度Le,表示的是面辐射源沿不同方向 的辐射能力的差异,也就是单位面积单位立体角内 的辐射通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Le ,
dI e dS cos
dS
d2Φe dΩ cos
(2-1)
其中,有一种特殊的辐射体,其辐射强度在空
间的分布上满足余弦关系,这种辐射体的辐射亮度 是均匀的,与方向角θ无关。太阳、漫反射面都可以 看作是余弦辐射体。
辐射强度Ie表示的是在给定方向上单位立体角 的辐射通量,辐射强度的单位是:瓦/球面度。辐射 强度反映了辐射源能量分布的各向异性的特点,也 就是说Ie随方向改变而改变。
图2-1辐射强度
光电图像处理
2.1 辐射度学基本知识
2.1.3 辐射出射度与辐射照度
辐射出度Me,指的是面辐射源的辐射能 力及单位面积的辐射通量。另外一个与之比 较相近的量辐射,辐射照度Ee,定义也基本 类似,它指的是,辐射接收面上单位面积接 受的辐射通量。它们的单位都是瓦/平方米, 计算公式也一致。但要注意它们两者之间的 区别。
(2-5)
光电图像处理
2.3 光度学的概念与物理量
2.3.2 光度量的基本物理量
表2-1 光度量与辐射度量的对应关系
辐射度量
符号
单位名称
光度量
符号
辐[射]能
Qe
辐[射]通量
或
Φe
辐[射]功率
焦耳 (J) 瓦 (W)
光能
Qv
光通量
或
Φv
光功率
辐[射]照度
Ee
瓦/平方米 (W·m-2) [光]照度
Ev
光电图像处理
2.4 色度学基础知识
照明基础知识

照明基础知识一、光学基本知识1. 光的本质光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范围广泛。
能够引起视觉反应的光被称为“可见光”,其波长在380-780纳米之间,是电磁辐射光谱中的一小部分。
不可见光如红外线、紫外线等,则因其波长超出此范围而无法被肉眼直接感知。
2. 光通量光通量是衡量光源输出可见光量的总和,是光源发光能力的指标。
它表示发光体每秒所发出的可见光量,单位为流明(lm)。
3. 光效与发光强度光效即发光效率,是电光源将电能转化为光的能力,以流明每瓦(lm/w)为单位。
发光强度(光强)则是指发光体在特定方向单位立体角内所发射的光通量,常用坎德拉(cd)来表示。
4. 照度与亮度照度是表征被照面上接收光的强弱,即被照面单位面积上接收的光通量,单位为勒克斯(Lux)或流明平方米(lm/㎡)。
而亮度则是指光源在某一方向上的单位投影面在单位立体角中反射光的数量,单位为坎德拉每平方米(cd/㎡)或坎德拉每平方厘米(cd/cm²)。
5. 眩光与光束角眩光是指视野内有亮度极高的物体或强烈的亮度对比造成的视觉不舒适感。
光束角则是射灯发射光的空间分布,以中心最强,向四周逐渐减弱到中心光强50%强度的圆锥角。
6. 其他重要概念●功率因素:电路中有用功率与实际功率之间的比值,影响电网的平衡度和无功损耗。
●频闪效应:电感式荧光灯随电压电流周期性变化,光通量也周期性变化,导致视觉不舒适。
●平均寿命与经济寿命:衡量光源使用寿命的指标,分别考虑光源损坏和光束输出衰减的情况。
●显色性:光源对物体颜色的呈现能力,以显色指数(Ra)表示,高显色性光源能更真实地还原物体颜色。
●色温:光源发出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的颜色相同时,黑体的温度即为该光源的色温,以开尔文(K)为单位。
二、照明工作原理照明的基础是光源产生光线并将其传播至需要照明的区域。
照明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光源产生光线:光源可以是自然的(如太阳、星星)或人工的(如灯泡、LED)。
光的基础知识

光的基础知识光的基础知识1、光的本质:光的本质是电磁波,是整个电磁波谱中极小范围的一部分光是能量的一种形态;可见光是电磁辐射谱中能够引起人眼视觉的部分。
可见光组成了所谓电磁光谱的一部分,电磁光谱存在于收音机和电视信号中,包括红外和紫外辐射,x射线,核辐射和宇宙辐射。
在这些电磁辐射中,只有光波是动物和人眼可见的。
该光谱也包括标准的50赫兹交流电(波长6000千米)和波长380-780纳米(=10-9米)的可见光部分。
不同的波长给人眼造成不同的颜色感觉,从红、橙、黄、绿、蓝、靛(即蓝紫)到紫。
2、光通量(光束):为光源所发出的光线(条数),单位为流明(lm),例如一节能灯的发出780(条)光线,则总光通量(光束)为780流明。
3、照度:为每一单位面积所通过的光线,单位为lx.(lm/m2)4、亮度:与照度定义几乎相同,如果我们把每一物体都视为光源的话,那么亮度就是描述光源光亮的程度,而照度正好是把每一物体都作为被照物体,用一块木板来举例说明,当一定光束照到木板时我们讲木板有多少照度,然后木板将多少光束反射到人眼,就称为木板的多少亮度,那么有如下式子:亮度等于照度乘以反射率。
在同一房间同一位置一块白布和一块黑布的照度是相同的,而亮度是不同的。
5、光强:为通过1立体角的光线条数,(通光束的密度)。
光强的单位是光度测定的基本单位,也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之一。
为了复现光强度的单位,光的基准器最初为蜡烛,所以光强度单位早称为(烛光)。
后来随着科技发展,光基准器改为钨丝灯,又改为黑体,1948年后,光强度单位正式定名为坎德拉(cd)。
6、眩光、怎样控制眩光:视野内有亮度极亮的物体或强烈的亮度对比,则可引起不舒适或造成视觉降低的现象,称为眩光。
造成人眼视力降低的眩光称失能眩光;使人有不快之感的眩光称为不舒适眩光。
一般有两种控制眩光的方法:1、直接控制光源的亮度或采用透光材料减弱眩光;2、用灯具保护角控制眩光。
7、光源的色表(色温),色温与心理:由于人们是用与光源的色度相等或近似的完全辐射体的绝对温度来描述光源的色表,因此光源的色表又称为光源的色温。
光学与视光学基础课程

光学与视光学基础课程光学与视光学基础课程是眼科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是连接眼科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桥梁。
此课程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光学、生理学、物理学等,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
以下将从多个方面介绍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
首先,光学是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光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如光的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光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这些知识将为学生后续学习视光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生理学也是这门课程的重要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人眼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以及视觉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人眼的工作原理以及视觉系统对光信息的接收和处理过程。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视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此外,物理学也是这门课程的重要基础。
学生需要掌握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如眼镜、隐形眼镜、角膜塑形镜等。
学生还需要了解各种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其在眼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这些知识将为学生今后从事眼科临床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验和实践环节。
通过实验和实践,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光学与视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眼科临床工作的需要。
总之,光学与视光学基础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跨学科的课程,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学生需要全面掌握课程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验和实践环节,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眼科临床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光学与视光学基础课程的知识对于眼科医生来说非常重要。
医生需要了解光学的原理以及各种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视觉矫正方案。
视光学基础资料

眼视光学基础知识一.定义1.正视眼: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2.非正视眼: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若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将不能产生清晰像,称为非正视或屈光不正。
A.近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典型的近视表现为视远模糊视近清晰。
近视一般分为两类,即生理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
近视眼矫治应用合适的凹透镜或类同凹透镜的原理和方法,使平行光线发散,进入眼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
矫治的原则是最好矫正视力,最低矫正度数。
(一)按近视的程度分类:1. ≤-3.00 D,为低度近视;2. -3.25 D至~6.00 D为中度近视;3. - 6.25 D至~10.00 D为高度近视;4. -10.00 D以上为重度近视(二)按屈光成分分类1.屈光性近视。
2.轴性近视。
B. 远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成像在视网膜后面。
□远视的原因是眼轴相对较短或者眼球屈光成分的屈光力下降。
可能是生理性的原因,如婴幼儿的远视;也可能是一些疾病通过影响以下两个因素而导致远视:①影响眼轴长度:眼内肿瘤,眼眶肿块,球后新生物,球壁水肿,视网膜脱离等等;②影响眼球屈光力:扁平角膜,糖尿病,无晶状体眼等等。
□远视者能清晰聚焦远处物体的远视眼,不同于近视,一些远视患者能看清楚远处物体,即能使远处物体清晰聚焦在其视网膜上。
这是因为,远视者可以通过自己的调节使外界平行光焦点前移至视网膜上,从而获得较清晰的远距离视力。
□.远视者的视觉疲劳远视者为了清晰聚焦,在看远时就动用了调节;看近时,则需付出更大的调节量。
因此,远视者调节从未放松过,而且在看近时使出比其他正视或近视者更多的调节,即很多时候他们都处于过度调节状态,容易产生视物疲劳□远视者远视度数随年龄变化。
某些远视者年轻的时候视力很好,在年纪稍大的时候“变”成了远视。
视光基础知识试题

视光基础知识试题
1. 什么是视力?
视力是指眼睛对物体细节的辨别能力。
2. 什么是远视和近视?
远视(或称远视眼)是指眼睛对远处物体看得较清楚,而对近处物体不清楚。
近视(或称近视眼)是指眼睛对近处物体看得较清楚,而对远处物体不清楚。
3. 什么是屈光度?
屈光度是衡量眼睛对光线折射和焦距变化能力的单位,用符号D表示。
4. 什么是角膜?
角膜是眼睛的前表面透明薄膜,负责对光线折射,使光线进入眼内并聚焦在视网膜上。
5. 什么是瞳孔?
瞳孔是眼睛中的黑色圆孔,能够调节光线进入眼睛的数量。
6. 什么是散光?
散光是指眼球的形状不正常,导致光线在进入眼睛时无法聚焦在一个点上,从而造成视力模糊。
7. 什么是角膜验光?
角膜验光是一种测量角膜曲率、近视或远视及散光度数的常用方法。
8. 什么是色盲?
色盲是指眼睛无法区分某些颜色或者对某些颜色敏感度较低的状况。
9. 什么是弱视?
弱视是指在儿童期,由于视觉发育异常而导致的一种视力减退的状况。
10. 什么是双眼视觉?
双眼视觉是指两只眼睛同时参与视觉活动,形成一个立体的、更丰富的视觉感受。
照明基础培训第二章:光和视觉

光和视觉
郑雅琴
第一节 视觉的生理基础
第二节 视觉特性 第三节 视觉功效
第一节 视觉的生理基础
第二节
视觉特性
一、暗视觉、明视觉和中介视觉
亮度在10CD/㎡以上时,人眼为明视觉; 亮度在0.000001~0.01 CD/㎡为暗视觉; 亮度在0.01~10 CD/㎡之间为中介视觉。 照度较高显得明亮的条件下,才有良好的颜色感。 在低照度的暗视觉中,颜色感则很差,因此,各种颜色的物体都给 人以蓝、灰的色感
例如坐在强太阳光下看书或在一间漆黑的房子里看高亮度的电视, 当人眼的视野必须在亮度相差很大的环境中相互转换时,就会感 到不适。 这种不舒服的情况会引起眼的一种逃避动作而使视力下降。
在美国路易斯安娜洲闷热潮湿的薄暮中一辆由西向东行驶的大卡车发生 了故障,停在了路边,夜幕渐渐降临,黑色的卡车很难被其它车辆看到, 于是一位恰好路过的好心司机打开了车头灯,以警告卡车这条在线的车 辆,就在这时,一位驾驶着有划痕的挡风玻璃的小车正由西向东接进了 这辆卡车,车头灯光束通过挡风玻璃发生了散射,扰乱了小车驾驶员的 视觉,结果他还没看到卡车就成为交通事故的牺牲品。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某些环境因素来尽量保持视野中各种光线亮度 的趋向一致,才能减少这种眩光对我们的影响。 例如:当人在漆黑的房子里看电视时点一盏小灯便可避免不适型眩光。 平时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使用计算机引发的视疲劳其实也与不适型眩光有关, 计算机显示屏本身的亮度与周围环境的光线是否协调很关键;比如显示屏 放在明亮的窗前时眼会感到来自显示屏周围的眩光,这时重新调整显示屏 的位置或安装窗帘则可以解决问题;相反,如果周围环境光线太暗,使用 者也会感到来自屏幕的眩光而产生后像效应,导致眼疲劳与视物模糊。 如果引起眩光是来自光滑物体表面的反光,这种反光是特殊的,其中大部 份被形成了偏振光,即光线被限定在一个平面中振动,这时普通的滤光镜 并不起作用,只有偏振光眼镜来消除这种眩光。
《视光学基础知识》PPT学习课件

1
2
圆锥角膜 夜视力变差
3 青光眼
4 白内障
5
玻璃体混浊、
6
液化、后脱 巩膜后葡萄肿
离
7 眼球改变
8 视网膜脱落
眼底改变
近视弧形斑
眼轴伸长,巩膜 扩张快,脉络膜 扩张慢,而暴露 出白色弧形巩膜 斑。
豹纹状眼底
后极部巩膜扩张 引起视网膜色素 上皮脱失,脉络 膜毛细血管伸 长,呈豹纹状。
黄斑变性
出血、新生血 管、白色萎缩 斑、黑色Fuchs 斑。
眼球的构造
1.纤维膜 前部透明的角膜占1/6 后部不透明的白色为巩膜占5/6
眼
虹膜
球 2.葡萄膜 睫状体
眼壁
脉络膜
球
3.视网膜:球后中心部视网呈内陷状为黄斑部
内 房水 容 物 晶状体
玻璃体
获正常视力的三个条件
1
屈光系统
(角膜、房水、晶 体、玻璃体)
2
感光与传导 机能
3
大脑中枢功 能
角膜
• 直径:约11.5mm • 厚度:边缘1.1mm,中央0.5-0.6mm • 屈光指数:总屈光力58.64D。
遗传 学说
环境 学说
近视临床表现
1.视力减退 2.眼位改变 3.视力疲劳 4.眼球改变
5.
远视力减退,近 视力正常或减 退。
看近时不用或 少用调节,集 合功能相应减 弱,易致外斜 视或外隐斜。
调节集合失 调;近点、远 点较近。
眼轴长,轻度 突眼。
夜视力差,飞 蚊症,漂浮 物,闪光感 等。
高度近视的并发症
凹透镜矫正
视“觉”训练
劣势
视野受限、度 数每年增加
炎症、使用 不便、度数 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与视觉的基础知识人眼的视觉特性•光是一种电磁波,广义上它的波长从几个纳米至一毫米左右,而人眼所能看见的只是一小部分,通常波长范围为380nm至780nm,我们把这部分光称为可见光。
•可见光的波长不同,引起人眼的颜色感觉就不同。
单色光波长由长至短,对应的颜色感觉由红到紫。
一般认为:•红色780nm~620nm 橙色620nm~590nm 黄色590nm~560nm•黄绿色560nm~530nm 绿色530nm~500nm 青色550nm~470nm•蓝色470nm~430nm 紫色430nm~380nm•上述的范围只是根据人们的习惯大致划分。
实际上随着波长的变化,颜色是连续渐变的,没有严格的界限。
•物体分为发光体和不发光体。
•发光体的颜色由它本身发出的光谱所确定,如白炽灯发黄和日光灯发白。
•不发光体的颜色与照射光的光谱和不发光体对照射光的反射、透射特性有关。
如绿叶反射绿色的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而呈现绿色;绿叶拿到暗室的红灯下观察成了黑色。
•由此可见,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而色是人眼对这种物质的视觉反应。
白炽灯卤粉荧光灯低压汞灯三基色荧光灯三基色绿粉蓝色LED基本量值•光通量:光通量是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光量,也即为辐射通量(或辐射功率)能够被人眼视觉系统所感受的那部分有效当量。
可以用来判断可见光谱范围内光谱效率所能引起的主观感觉的强弱。
•单位:lm•符号表示:Φ立体角及其度量方法sr),它是半径为•发光强度:光源在给定方向上的发光强度是该光源在该方向的立体角元dΩ内传输的光通量dΦ除以该立体角元之商,即•Ι= dΦ/dΩ•单位:1cd=1lm/1sr•实际光源或灯具各方向的发光强度不同。
为了描述其发光的空间分布特性,需要用发光强度分布曲线(又叫配光曲线)来表示。
它是照明计算和设计的一种重要依据•光出射度Mv(Luminous exitance)•1.定义:面光源单位元表面所发射的光通量•2.公式:Mv=dΦv/dA•发光均匀:Mv=Φv/A•3.单位:lm/m2(流明/平方米)•光出射度与光照度的区别:•光出射度与光照度的表达式和单位完全相同.•区别在于:Me描写面辐射源向外发射的辐射特性(a)•E描写辐射接受面所接受的辐射特性(b)色温与标准光源•照明光源的作用非常重要,其光谱功率分布情况会直接影响被照物体的颜色。
通常的照明光源,如太阳光、日光等发的光虽然都是白光,但它们的光谱成分相差很大,用它们照射相同物体时,呈现的颜色则相差较大。
根据CIE(国际照明委员会)的规定,使用的标准光源主要有A、B、C、D、E五种,并以“色温”来表征。
65• 1. 色温•光源的色温是用来描述光源的光谱分布的物理量。
在色度学上,它通常用光源的光与绝对黑体发出的光相比较,并用绝对黑体的绝对温度来表征。
•绝对黑体是指既不反射也不透射光线,而能完全吸收入射光的物体。
当绝对黑体被加热时,能以电磁波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其光谱能量的分布只与加热的温度有关,温度低时光谱能量偏重于长波长区,温度升高时光谱能量逐渐偏重到短波长区。
•光源的色温:当光源的可见光谱与某温度的绝对黑体的辐射的可见光谱相同或接近时,就将此时绝对黑体的绝对温度称为该白光源的色温。
例如,一个温度为2800K的钨丝灯泡所发出的光色与绝对黑体在温度为2856K时的光谱相同,则该灯泡所发出的光的色温就是2856K。
•要注意的是,色温用来表示光源的光谱特性,并非光源的实际温度。
引入“色温”的概念,是为了进行色度的计算和白光的比较。
标准白光源•使用的标准光源主要有A、B、C、D65、E五种,其光谱功率分布曲线如图几种标准光源的光谱分布所示。
••A光源: 色温为2856K,相当于2800K钨丝灯所发的光。
••B光源: 色温为4874K,相当于中午直射的太阳光。
••C光源: 色温为6774K,相当于白天的自然光••D65光源: 色温为6504K,相当于白天平均照明光••E光源: 色温为5500K,是一种理想的等能量的白光(E白),实际并不存在,它的采用可简化色度学的计算。
几种标准光源的光谱分布光谱光视效率•视神经细胞分为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
杆状细胞主要决定人眼对弱暗光的视觉反应,锥状细胞产要决定人眼对明亮光的视觉反应。
视神经细胞对不同波长的感光灵敏度不一样,对绿光的灵敏度最高,而对蓝光和红光的灵敏度则低得多。
图为CIE推荐的人眼的相对光谱光视效率函数曲线,分别称为“明视觉光谱光视效率V(λ)”和“暗视觉光谱光视效率V’(λ)”。
•人眼对颜色的感觉主要由锥体细胞起作用,而且锥体细胞只有当亮度大于几个cd/M2以上时才起作用。
根据三色学说及多年来的大量实验证明,人眼视网膜上含有三种不同类型的锥体细胞,分别含有三种不同的视色素,这三种不同光谱敏感性的视色素的光谱吸收峰值分别约在440-450nm;530-540nm;560-570nm处,分别称为亲蓝、亲绿、亲红视色素。
外界光辐射进入人眼时被三种锥体细胞按它们各自的吸收特性吸收,细胞色素吸收光子后引起光化学反应,视色素被分解漂白,同时触发生物能,引起神经活动,将视觉信息通过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传至神经中枢,引起颜色刺激。
•光通量(Luminous flux)•光通量是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光量,也即为辐射通量(或辐射功率)能够被人眼视觉系统所感受的那部分有效当量。
•单位是流明(lumen),简写为lm 。
•当λ=555nm时的单色光辐射功率为1W时,产生的光通量为683 lm,或称1光瓦。
在其它波长时,由于相对视敏函数下降,相同辐射功率产生的光通量随之下降。
彩色三要素•彩色三要素指的是彩色光的亮度、色调、饱和度这三个量。
•亮度:指彩色光作用于人眼而引起的视觉上的明亮程度。
光源的辐射能量越大,亮度就越高;不发光体的反射能力越强,亮度越高。
•复合光的亮度等于各个分量光的亮度之和。
•另外,亮度还和波长有关,能量相同而波长不同的光对视觉引起的亮度感觉也不相同,这就是已经介绍过的视敏特性。
•色调:指彩色的颜色类别。
我们通常所说的红、绿、蓝等指的就是色调。
前面讲到不同波长的光颜色不同,也是指的色调不同。
•饱和度是指彩色的深浅、浓淡程度。
对于同一色调的彩色光,饱和度越高,颜色就越深、越浓。
各种谱色光都是饱和度最高的彩色。
饱和度与彩色光中掺入的白光比例有关,掺入的白光越多,饱和度就越小。
因此,饱和度也称为色纯度。
•饱和度的大小用百分制衡量,100%的饱和度表示彩色光中没有白光成分,所有谱色光的饱和度都是100%;饱和度为零表示全是白光,没有任何色调。
•色调和饱和度合称为色度,它既说明了彩色光的颜色类别,又说明了颜色的深浅程度三基色原理•人们通过大量实验发现,用三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得到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彩色。
具有这种特性的三个单色光叫三基色光,而这一发现也被总结成三基色定理,其主要内容如下:•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彩色都可以由三基色按一定比例混合而得;反之,这些彩色也可以分解成三基色;•三基色必须是相互独立的,即其中任何一种基色都不能由其它两种基色混合得到;•混合色的色调和饱和度由三基色的混合比例决定;•混合色的亮度是三基色亮度之和。
•另外,任何一种颜色都有一个相应的补色。
所谓补色,就是它与某一颜色以适当比例混合时,可产生白色。
红、绿、蓝的补色分别是青、品红、黄。
色度系统•彩色同其它物理量一样,可以进行计算和度量。
三基色原理是彩色计量的基础。
•彩色的计量是通过确定三基色光对人眼的刺激程度来进行的,因此,需要规定三基色光的精确波长值和三基色光对人眼刺激程度的单位量。
•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色度系统RGB色度系统•对于任意给定的彩色光F,其配色方程可写成•F =R[R] + G[G] + B[B]•如果用相互垂直的三个坐标轴分别表示三个相互独立的基色R、G、B,那么任意一个彩色就能用此三维空间中的一个彩色矢量来表征。
•利用配色试验所得数据,常因人而异。
因此,CIE推荐了一种国际通用的标准分布色系数数据,它是由很多正常视觉观测者的观测结果取平均所组成。
所谓分布色系数是指辐射功率为1瓦(注意,不是1光瓦)波长为l 的单色光所需要的三基色的单位数,分布色系数:配出辐射功率为1 瓦、波长为λ的单色光所需要的三个某色光的单位数。
用r(λ)、g(λ)、b(λ) 表示。
•色度坐标或相对三色系数r、g、b:•m = R + G + B ——称为色模•r = R/m•g = G/m• b = B/m•r + g + b = 1•所以混合色的色度唯一地由r、g、b中的两个就可以明确地表示。
因此各种彩色的色度可以采用二维表示法。
CIE1931 RGB色度图•谱色轨迹:根据各谱色光的色度坐标值可绘出可见光谱在r一g平面上的坐标位置。
由它们连接而成的一条舌形曲线,称为谱色轨迹•自然界中的彩色(也称实色)都能用整个闭合曲线及其内部的相应点的坐标表示。
坐标位置越靠近谱色轨迹,所对应的彩色越纯,即饱和度越高;而越靠近E 点,所对应的彩色的饱和度越低。
•RGB 计色制的缺点–在色度图上不能直接表示出亮度,计算某色光的亮度非常复杂和不方便。
–混色曲线r(λ)、g(λ)、b(λ) 中有负值存在,计算和实际测量容易出差。
–谱色轨迹不全在坐标的第一象限内,作图也感不便。
XYZ色度系统•XYZ 制的基本思想:选三个基色单位[X]、[Y]、[Z],它所组成的三角形将单色光频谱全面包围在内,而且使三个色坐标中的一个恰好等于色光的亮度。
•在XYZ制中,配色方程为F = X[X] + Y[Y] + Z[Z]•三基色单位[X]、[Y]、[Z] 满足的三个条件:–①用它们配出实际彩色时,三个色系数X、Y、Z 均为正值。
–②为了便于计算,使合成彩色光的亮度仅由Y[Y] 确定,并规定1[Y] 的光通量为1 光瓦。
–③当X = Y = Z 时,仍代表等能白光E白。
CIE 1931 XYZ 色度图•由W 点(等能白光)引向谱色轨迹的直线均为等色调波长线,其与谱色轨迹的交点所对应的波长,即为该直线上各点彩色的色调波长。
•等饱和度线——由色调波长不同而饱和度相同的各点联成的曲线。
•在等色调波长线WG 上,越靠近W点,饱和度越低,到W 点则成为纯白光;越靠近谱色轨迹,则饱和度越高(越纯),到谱色轨迹上成为相应波长的单色光F λ。
•某彩色光F 的饱和度:•补色波长如WK 的补色波长为WM的540nm %100×=WG WF S F•由人眼分辨颜色变化的能力是有限的,故对色度差很小的两种颜色,人眼分辨不出它们的差异。
只有当色度差增大到一定数值时,人眼才能觉察出它们的差异,人眼刚刚能觉察出颜色差别所对应的色度差称为刚辨差JND(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