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职业学校2018高三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山东省济南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它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

如《窭娥冤》的申冤昭雪,《赵氏孤儿》的孤儿报仇,《汉宫秋》的“团圆梦境”,《琵琶记》的“玉烛调和”,《精忠旗》的满门旌表,《长生殿》的“蟾宫相见”等等。

讲究“团圆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考察,大概从“天”开始的。

春夏秋冬的往复,白天黑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使他们直观地形成了“乾为天,为圆”,以及“浑天如鸡子,天体如弹丸”的观念。

由于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国家,“天”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的多寡,因此,对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先民来说,头顶上的那圆的天,就成了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这种对“天”的崇拜就导致了对于“天”的运行规律一一“圆”的亲和与崇尚。

作为中国哲学源头的《易经》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圆道观,循环即圆道是《易经》作者心目中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对易学而言,“圆”不仅是神秘的示语,而且也是圆融无碍、无往不复的至高至美的境界。

而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也是以周行不殆的圆来加以描述的。

《老子》“九九”八十一章,象征着道的生生不息、变动不已、周行不止。

韩非在《解老篇》中评析老子思想时说:“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揭示了道的周行循环的特征。

这种“九九”循环往复式的“道”的结构,是离不开圆的。

由于“圆”以其圆满而使人感到审美的满足,所以,“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

佛教称般若真智为“圆智”,称般若真智对世相的观照为“圆照”,称善根为“圆根’,称修行到最高阶段为“圆成”,称涅架境界为“圆寂”,将美好至极的事物称做“圆圆海”。

这里,“圆”均可作为“圆满”、“大美”和“至美”来解。

圆在中国哲学中意味着道境和禅境,易、庄、禅不约而同地将圆作为最高的精神境界,其中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

2018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绵阳中学高2015级高考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试题拟题袁先锋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就中国的文化源头而言,无论是孔、孟,还是佛、老、墨翟、申、韩,孜孜汲汲,惕励忧勤,无不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怀抱一种死而后已的念头。

自庄子、列子之后,继之以巢父、许由,乃至西晋的王衍之辈,倡导洁身自好,愿做山林高人、达士,隐士之风骤然而起。

两者之分,其根本在于“人”、“我”之别:孔、孟认得“人”字真,身心性命只是为了天下国家;而庄、列则认得“我”字真,视天地万物只是成就自己。

②事实确乎如此。

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到处周游,辙环天下,孔子弟子亦不免事奉季氏。

究其原因,固然因为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孔、孟怀抱起死回生之力,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所以遍行天下,希望藉此行道。

③那么,士人为何必须出仕做官?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显然是为了达臻兼善天下的公共理想。

担任官职是士人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

即使是史书中所广泛记载的隐士、逸民,尽管他们远离官场,然此类隐居行为之所以被不断强调,还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怀抱一种被君主征召入仕的期待。

④就原始儒家的理想而言,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

当然,这种依附性尚不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

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原本怀抱一种“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

“孔颜之乐”自宋儒周敦颐提出之后,已经成为宋明理学的核心理念。

所谓孔颜之乐,就是孔子“疏食饮水”,乐在其中;颜子身处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

究其本义,并非是说孔子以“疏食饮水”为乐,而是孔子将“不义而富贵”,视之轻如浮云。

至于颜子之乐,则是倡导身处陋巷,不失自己的本心,即使身处富贵,仍能坚持自己的节操。

儒家又有“仁者不忧”之说。

所谓“不忧”,就是不忧于未来,是一种不对个人未来祸害加以担心的境界。

至于万民之忧,却被儒家一直系挂心头。

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山东师大附中2018级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7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俄罗斯对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目标的打击行动取得了成效,美国及其盟友的空袭效果与之相比则相形见绌....。

B.在南京青奥会男子气步枪决赛中,中国选手杨浩然屏气凝神,目不交睫....地盯着靶标,丝毫不理会观众的叫好声。

C.关于帕特农神殿和守护神雅典娜的各种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希腊人有着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象力。

D.不知是曾几何时....,微信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抒发怀旧心情的文章,慨叹现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和不单纯。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住建部拟为“奇怪建筑”设判定准则,那些与文化格格不入、有口皆碑....的“奇怪建筑”,以后很难获准建造。

B.教养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通行证,但总有一些人对教养的修炼不足为训....,依然不拘小节,我行我素,放纵自我。

C.被誉为“诗仙”的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但其出生地却始终存在争议,可谓众说纷纭,风生水起....,难有定论。

D.断臂维纳斯为什么最美?是其自身独有的神秘美感,还是因为她能带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人们对此莫衷一是....。

2018届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届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山东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两部分,共10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51分)一、(15分。

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摭.(zhí)拾嗜.(shì)好一眨.(zhǎ)眼安步当.(dāng)车B.诅.(zǔ)咒起哄.(hîng)一刹.(shà)那少不更.(gēng)事C.翘.(qiáo)首庇.(pì)护一场.(chàng)空舐.(shì)犊情深D.诳.(kuàng)语折.(shé)耗一溜.(liù)烟铩.(shā)羽而归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震撼老两口励精图治有志者事竟成B.昏愤订书机以逸待劳人至察则无徒C.补偿传声筒搅尽脑汁言必信行必果D.帐篷钓鱼杆并行不悖百闻不如一见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花分雄雌,仅极少数品种有完全花。

明朝林叔学说:“苞蕊还分雄与雌。

”(《荔枝花》)应是从果农那里得来的知识。

B.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

C.从创意、设计到排练、再到预演和正式演出,张艺谋和他的团队精心打造,终于在8月8日为全球观众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

2018年春季高考第三次模考试语文试题

2018年春季高考第三次模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春季)模拟考试(三)语文试题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请在答题卡上答题,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卷一(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0个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一、(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A.俨.然(yǎn) 间.或(jiàn) 咀.嚼赏鉴(jū)B.敕.造(chì) 褒.贬(bāo) 相形见绌.(chù)C.戛.然(jiá) 瞋.目( chēng) 盗跖.颜渊(zhì)D.宫绦.(tiāo) 奇葩.(pā) 良莠.不齐(yǒ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A啃啮膏梁得鱼忘筌 B.阔绰抉择残羹冷炙C.倏地庇护磨肩接踵D.编纂镌刻开城布公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①课堂教学对话是平等的对话,是打破了时空的对话,是心灵的交流与撞击。

②去年,41家大型企业派人专程到西安翻译学院表达了对210名在校大三学生的预聘。

③职业教育能将科学技术与现实生产力结合,使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备受重视。

A.界限意向由于因而B.界限意见因为从而C.界线意见由于因而D.界线意向因为从而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错误的是()A.班长和同学们都经常对我说,学习上的问题,要多跟大家探讨,要多向老师请教。

B.目录学专家张之洞说:“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

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

”C.旧日上海每到夜深,便有人叫卖“桂花赤豆汤”(一种红豆桂花糯米稀饭)。

D别的且不说吧,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是()A.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8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8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潍坊市2018年5月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2018.5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正是初夏时节,阳光有些恍惚,有些摇摆。

它醉醺醺地穿行于山野巷陌间,(透露/流露)出对盛夏的一丝幢憬。

山色朦胧,田野青葱。

绿,由高及低,错落有致。

远山是梦里的黛绿,禾苗是清翠欲滴的新鲜。

溪畔的马鞭草、向日葵、矢车菊、金盏菊尽情绽放,(肆意/随意)绚烂。

民居簇新,树影婆娑,庭前的竹子修长而涓秀。

乡村戏台边,怒放的蔷薇(渲染/浸染)着一种自由和热烈的气氛,没有人可以阻挡它肆无忌诞地倾诉。

一条苔痕斑驳的石板路通向村头的水塘。

1.文中加点词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恍惚错落有致B.簇新清翠欲滴C.涓秀树影婆娑D.斑驳肆无忌诞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透露随意渲染B.透露肆意浸染C.流露肆意渲染D.流露随意浸染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远山与青青田园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塘中浮萍零落,荷花含苞;塘边农妇捣衣,孩童嬉水B.青青田园与远山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塘中浮萍零落,荷花含苞;塘边农妇捣衣,孩童嬉水C.远山与青青田园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塘中浮萍零落,亦有含苞的荷花;塘边农妇捣衣,还有嬉水的孩童D.青青田园与远山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塘中浮萍零落,亦有含苞的荷花;塘边农妇捣衣,还有嬉水的孩童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本次世锦赛上,丁俊晖精准的远台进攻让观众不时发出赞叹声,但他充耳不闻,冷静地寻找战机,力求给对手致命一击。

B.青年教师有的讲课水平高,有的科研能力强,半斤八两,高校应该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让他们在擅长的领域中发挥作用。

C.国有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进程,理直气壮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山东省济南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考针对性练习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b5E2RGbCAP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2(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

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plEanqFDPw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2018年全国统一考试语文III卷及答案解析

2018年全国统一考试语文III卷及答案解析

2018年全国统一考试语文Ⅲ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

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济南市职业学校春季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是A. 翘.首(qiào)馈.赠(kuì)如履薄.冰(bò)B. 赝.品(yàn)刚劲.(jìn)一哄.而散(hōng)C. 炽.热(chì)匹.配(pī)汗流浃.背(jiā)D. 勒.令(lè)供.给(gōng)沧海一粟.(s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辨析。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A项,翘首(qiào)——qiáo;B项,刚劲(jìn)——jìng;C项,匹配(pī)——pǐ。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是A. 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深化改革,消除体制性嶂碍。

B. 学习要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浅尝辄止。

C. 王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他的诗清新镌永,画也别具一格D. 他的这部新作,对人性丑陋一面的揭露和剖析,鞭辟入理,发人深思。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

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成语的考核是重点。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

主要的方法是①形辨法。

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

②音辨法。

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

A项,嶂碍——障碍;C项,镌永——隽永;D项,鞭辟入理——鞭辟入里。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是①全新的载体可以优秀传统文化的因子,使之释放出夺目的光辉。

②顷刻间,他的心头着幸福的、欢乐的感情。

③当然,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一般的并列关系,部分与整体的对待关系。

A. 激活充溢不是/就是B. 激发充斥不是/就是C. 激活充溢不是/而是D. 激发充斥不是/而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和关联词的正确运用。

激活,是按照一定的算法把软件随机生成的代码转化为激活码,如果正确的话就成为正式用户。

激发,指激之使奋起。

①句中结合“载体”“因子”分析,用“激活”。

充溢,指充满、洋溢、流露、众多、富足。

充斥,多得到处都是,也有充满的意思。

②句中结合“幸福的、欢乐的感情”分析,用“充溢”。

不是/而是:转折,分开用。

不是/就是:选择,分开用。

③句结合语境内容分析,用“不是/而是”。

综合C项正确。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A.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李明对刚进门的小吴说。

B. 母亲不是大人物却并不失却她的伟大,她的老实,本分,善良,勤劳在家乡有口皆碑。

C. 窦娥在刑场发下了“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这三桩誓愿。

用以表明心中的悲愤和反抗。

D. 辛弃疾的词是以善用典故出名的。

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需要联系上下文语境内容具体分析。

B项,“老实”“本分”“善良”“勤劳”之间是并列关系,用顿号。

C项,三桩誓愿的内容用引号引用,之间不需要顿号。

D项,括号内的句子,中间的标点照用,句末的句号不用,该项括号内的句号属多用。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是A. 这一仗打得真是艰苦卓绝,直到增援部队及时赶到,才算功败垂成....,取得小胜。

B. 书面语和口语相互制约,书面语经常从方言里吸收营养,它不能脱离口语“一意孤行....”。

C. 棋盘上自己的棋子所剩无几,他感到在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

D. 节日里,商店门口张灯结彩,街上行人和车辆川流不息....,一派热闹景象。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功败垂成:意思是指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

与“取得小胜”矛盾,不合语境。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

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川流不息:指事物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这句话中包含了多少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B. 新来的教育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C. 如果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D. 相声和幽默小品不仅要有笑料,还要有思想,应让每一位观众笑过之后有所收获。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

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A项,语义重复,定语“无声”多余。

B项,表意不明,“几个学校的领导”的“几个”,可以修饰“学校”,也可以修饰“领导”。

C项,句式杂糅,去掉“是可想而知的”,或者把“怎么能”改为“没”。

点睛: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特别注意常见的错误。

7.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李清照纪念堂是座古色古香的庭院,① :“大明湖畔,② ,故居在垂柳深处;③,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读后顿然唤起人们对这位婉约词家的怀念。

A. ①郭沫若撰题了纪念堂的门联②趵突泉边③漱玉集中B. ①郭沫若撰题了纪念堂的门联②漱玉集中③趵突泉边C. ①纪念堂的门联为郭沫若撰题②趵突泉边③漱玉集中D. ①纪念堂的门联为郭沫若撰题②漱玉集中③趵突泉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本段话的陈述对象是“李清照纪念堂”,A.B两项改变了陈述对象,根据陈述对象一致原则可排除,剩下C.D。

根据对称原则,“大明湖畔”对“趵突泉边”,说地理位置;“漱玉集中”对“金石录里”,说作品情况,排除D.选C。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既要从语句连贯的角度进行选择,也要运用对仗的知识进行选择。

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先抓中心。

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

然后抓思路。

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

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

8.下列有关应用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通知的结构一般由标题、上款、正文、落款等部分组成。

B. 总结的三要素分别是目标、步骤和措施,三者是环环相扣的。

C. 常见的广告标语有赞扬式、号召式、情感式、综合式等形式。

D. 求职书和自荐信都是交给用人单位,谋求职位的书信。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应用文知识的表述。

B项,应该把“总结”改为“计划”,计划重点是写清计划的目标、措施、步骤三要素,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

总结写作分为标题、正文、落款。

标题又分公文式的,一般由单位名称、时限、内容、文种组成;文章标题式的、双标题;正文由前言、主体、结尾组成;结尾又分自然收尾和总结全文;落款由单位名称和时间组成。

9.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致大海》的作者是普希金,他被称为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B.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南宋著名文学家,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C. 既望,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

D. 公车是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

B项,“南宋”错误,应该是“北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平时注意识记、积累。

10.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是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A. 第一句写采莲姑娘穿的裙子与荷叶成一色,好像是从一块绫罗上裁剪下来的一样。

B. 第二句写荷叶与荷花密密匝匝,到处都是,紧挨着人的脸。

C. 第三、四句写姑娘入池采莲,简直与莲叶荷花混成一片,难以分辨,只有听到动听的歌声,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D. 诗人将采莲姑娘的形象与荷池的景象对应着描写,使全诗有声有色,妙趣横生。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的理解与赏析。

B项,“荷叶与荷花密密匝匝,到处都是,紧挨着人的脸”分析错误。

芙蓉即荷花,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

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

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

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如果把肥胖完全归罪于吃得太多,营养过剩,那是不太正确的。

有些重体力劳动者,尽管吃的是粗茶淡饭,却还是身宽体胖。

对于这个问题,英国科学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肥胖者体内存在一种功能特殊的基因,这种基因同体内的 3 号染色体有关。

由于这种基因藏在肥胖者的体内,故称之为“肥胖基因”。

②研究表明,肥胖基因原来是一种应付困难时期的保险装置,它可以促使身体充分地利用一切食物,并将所吸收的营养物质储存起来。

在一些长期极度贫困的地区,居民体内的“肥胖基因”就比较多,以便从有限的食物中,吸收尽量多的营养物质储存起来。

然而,随着人们餐桌上的食物不断丰盛,“肥胖基因”便成了人们的负担,由“生命的保护神”变成了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

③科学家发现,肥胖基因能促使身体制造出一种在血液中输送脂肪的蛋白质——“AOP-D 基因”。

APO-D 基因赿多,血液输送脂肪越流畅,体内所积聚的脂肪也就越多。

医学家在研究中还发现,人的“肥胖基因”喜欢隔代遗传,在多数家庭里,胖父母一般不会将“肥胖基因”传给其子女,而会将它遗传给他们的孙辈。

11.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对导致肥胖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可能由于肥胖者吃得过多,营养过剩所致。

B. 可能由于肥胖者体内“APO-D 基因”过多所致。

C. 可能由于遗传所致。

D. 绝不可能由于其父母肥胖的原因所致。

12. 根据文意,对“‘肥胖基因’原来是一种应付困难时期的保险装置”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说明“肥胖基因”有助于人们生活在极度贫困的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