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优质课件3 华东师大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华师大版课件: 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

高中历史华师大版课件: 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

材料2:“武王克商后,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 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3: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
(巩固王权,加强统治) “封建亲戚 以蕃屏周”
三、礼乐制度
1、制立者:周公 2、内容: 礼:起源于先民习俗,后演变为人们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 乐:舞乐、史诗 材料一: 有等宜。 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器用,皆 ——《礼记·王制》
(5)焚书坑儒,以统一思想舆论 4、中央集权体制创立的意义:
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提供了蓝本
第7课 秦末农民起义
一、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
合力而为
1、秦的暴政超出社会承受能力——最主要原因
如:滥用民力、秦律繁多严酷、赋役沉重
2、秦沿用打天下治理天下的经验不适合统一后社会
发展的需要。如:重功利、恃酷法、激化社会矛盾 3、统治者的内讧加速秦的灭亡,如忙于宫廷争斗、 大肆诛杀宗室朝臣 4、原六国臣民短期内未建立对秦的归属感 和对秦制的认同
第6课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一、秦帝国的建立 1、统一的过程: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秦疆域图:咸阳、郡)
第6课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二、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 1、目的:为了有效控制 大一统的新局面
2、内容: (1)皇帝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3)地方制度:郡县制
铁镰刀 (1959年于浙江 绍兴出土)
一九二三年,在山西浑源李峪村战国 墓葬中出土了一具青铜酒器牛尊
二、社会特征(大变革)
1、经济领域:
(2)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

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 复习课件

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 复习课件

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
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
B
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进步
④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以下关于嬴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嬴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
考点5:百家争鸣(B)
当此社会转型之时,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士”最为活跃。他们对变革的态度不同,思考方向各异, 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共同目的)提出了各不相同的方案,形成了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局面。百家争 鸣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学术思想最为灿烂的一页。先秦诸子的思想是我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其 中影响最大的是儒、法、道三家。
考点10:秦的暴政(A)
统一后,百姓渴望社会安宁。秦朝统治者却忘乎所以,十余年间,不断动用民力:筑长 城、修驰道、戍五岭、造阿房宫、建骊山墓等,征用劳力数百万人。丁男不足,就征发女子 承担转输的苦役。秦律名目繁多,诛罚苛刻,一人犯法,亲戚邻里都要连坐。秦朝统治者的 横征暴敛已远远超出社会所能承受的限度。
周公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把礼的重心由神事转向人事,他把尊礼看作 是统治者行“德治”的重要内容。“皇天无亲,唯德是辅”,上天只佑助有德之人,依据人们 是否有德来判定天命的归属。这套“敬天保民”的新思想,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我国古代政治 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考点4:社会大变革(C)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从镐迁至洛邑,东迁后的周朝称为“东周”。东周分为春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两个时期。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优质课件3华东师大版第二册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优质课件3华东师大版第二册

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1)材料一中所述的是一种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诸侯对周王有何义务?诸侯与天 子之间是何关系?
(3)材料三所述事件说明诸侯与天子间出现了什么问题? 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不同等级对死的称呼: 天子──驾崩、崩; 诸侯──薨(hong); 卿大夫── 卒; 士──不禄; 平民──去世。
课堂巩固练习:
1、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A盘庚迁殷 B牧野之战 C周公东征 D制礼作乐 2、发起对商的进攻,灭商,建立周朝的是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成王 D 周公旦 3、关于牧野之战的时间,专家通过现代天文学方 法回推克商时关于天象的记载,得到公元前1046 年、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1027年三个克商年的 方案其中公元前1027年是 A公元前11世纪初 B公元前11世纪末 C公元前10世纪初 D公元前10世纪末
第4课

一、西周的建立
前1046年 周武王克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史称“西周”
二、西周的政体----- 封邦建国体制 1、目的: 对新征服地区进行有效统治 2、对象:先代贵族、功臣、亲族。
西周贵族统治集团形成: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实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3、影响:实现对殷人的合围控制
8、周公,名旦,是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周,被称
为周公周公政绩中影响最深远的是
A.拥立周成王
B.平定三监之乱
C.征服殷残余势力 D.制定礼乐制度
9、以下显示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之
间的身份差以及权利义务的是
A礼
B乐
C法
D令
10、把礼的重心从神事转到了人事,把尊礼看作 是统治者行“德治”的重要内容的人是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成王 D周公旦

2023华师大版第2册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ppt

2023华师大版第2册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ppt
译文: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 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意识是“乐”的和同使人们相互 亲爱,礼的差异使人们相互尊敬。
• “礼仪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意识有了礼,贵 贱的等级差别就显示出来了,有了乐,各色人等上下之间就和谐 了。
•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有了讲究和同的乐,人们就 不会埋怨;有了讲究差异的礼,人们就不会相争了。
• 提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西周宗法分封制的 内容和作用的掌握。(1)抓住“以藩屏周”,判 断此种政治制度为周初的分封制;(2)抓住“ 巡守”、“述职”等关键词进行概括;(3)抓住“ 郑伯不朝”、“诸侯伐郑”等关键词释读材料,联 系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解答。
• 答 案:
• (1)周初的分封制。(2)义务:忠于职守, 拱卫王室;保卫封地,定期朝见天子,述职。 关系:诸侯服从天子。(3)问题:王室衰微, 诸侯不朝。实质:分封制崩溃。(4)生产力不 断发展,分封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逐步瓦解
【探索与争鸣】
• 正确:
《礼记"乐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乐以音调节奏激起人们相同的情感,因此先王根据人们的喜怒哀 乐,用礼阐明人们的志向,用乐表达人们的共同心声。礼讲差异, 乐则讲和同。对礼乐的遵守,要靠自己的言行来表现,支配自己 言行的是思想意识,因此理想的礼乐应该发自内心。
• 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一个 新时期
第4课
封邦建国 与礼乐文化
重点与难点 ① 重点:西周的分邦建国体制 ② 难点:“礼”和“乐”对维
系西周统治的作用
一、封邦建国
1、西周的建立 - 武王克商
时间:公元前1046年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优质课件1华东师大版第二册.ppt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优质课件1华东师大版第二册.ppt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本课核心知识: 西周的建立 封邦建国体制的内容 礼乐制度
一、西周的建立
于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 罪,不可以不毕伐。”
…… 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拒武王。
——《史记•周本纪》
一、西周的建立
前 1046 年
利簋
西周初年形势图
顺势而为 先安天下

杀掉,不留
二、封邦建国体制
分封对象
封地
异姓
商朝贵族

贵族 (如纣王庶兄微子启)
古代圣王后裔
陈、杞等
(舜、禹之后)
同姓 贵族
功臣(如吕尚) 宗室
齐等
西虢、唐(晋)、魏、 管、蔡、卫、曹、随、 蒋、燕、邢、鲁、吴
同姓贵族 异姓贵族
封邦建国示意图
松 散
方国



关商


方国
方国

级 封国 森




从 关
王系
封国
封国
三、礼乐制度
问题: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1、周朝的开端以什么事件为标志?
2、周朝创设的制度有哪些?
——《公羊传•桓公二年》

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 祭地时,“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
——《洛阳珈蓝记》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 敬。……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 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礼记•乐记》
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尚书•蔡仲之命》
贵贱 有序

上下 和同

封邦 建国
刚柔并济, 构建和谐。

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

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

第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一、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一)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打败商纣王,建立周朝、定都镐(西安),史称“西周”(二)西周的制度1、政治——封邦建国(分封制)西周的“封建”是一个政治名词,相对于郡县制而言的,意指分封人民、土地给诸侯,建立国家。

(1)建立原因:为了对新征服的地区进行有效统治(2)内容:一方面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首领;另一方面以武力为后盾,讲同姓诸侯分封到各地,以发挥监临督查的职能,达到“封邦建国,以藩屏周”的目的。

(3)作用:不仅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也提高了王权的地位,西周的国王成为“天下共主”。

(4)与商朝内外服制的不同,体现的进步性在周的分封制中,政治上的共主和血缘上的宗法制紧密结合,形成了新的封建体制,确立了一套比较严密的控制体系,有利于巩固了周的统治,使周王朝统治效能进一步提高了,也促进了西周的社会发展和进步。

这种变化是适应历史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西欧的封建制度与中国的封建制度第一,中国西周时期实行封建制度是王权强盛的反映,周天子是全国土地和臣民的最高所有者,是天下“共主”。

西欧的封建制度是国王以下的各级封建主都效仿国王实行分封,这样层层分封,形成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的封建等级制度,实际上,每个封建主都是一个小国君,割据一方,各自为政。

所以,整个西欧封建社会是分裂的,国王的权力有限,不能统治到各级封国,难为天下“共主”。

第二,中国西周的封建制度与宗法制度相联系。

天子、诸侯、卿大夫的职位都由嫡长子继承。

西欧封建社会分裂割据,各自为政,纷争不已,所以盛行尚武之风,当骑士是莫大的光荣。

第三,中国西周封建制度上下级之间没有相互义务的封建契约。

下级只对上级有义务,而上级对下级没有什么约定的义务。

上级对下级有绝对的支配和决定权力。

西欧封建制度的领主与附庸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土地和兵役之间的交换,双方都受到封建契约的约束。

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

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

分封制与郡县制比较
• 其一,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 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 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 其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 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 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 其三,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 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丞相 太尉
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总领全国军事 监察百官
御史大夫
Hale Waihona Puke 地方:郡(守)、县(令、长、丞、尉)、 乡(三老、啬夫)、亭(长)、里(长)
积极:
有利于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 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
有利于抵御外患,巩固国家的统一;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
秦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成为后世历代 王朝的蓝本。
秦二世嬴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时间前209
年—前207年),也称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第二十六子
(最小的儿子)、太子嬴扶苏的弟弟。 杀害哥哥扶苏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做皇帝后,对其他众多的兄弟姐妹更是残忍有加,毫 无人性。 他在咸阳市(市即古代城市中的商业区)将十 二个兄弟处死。另一次在杜邮(现在陕西咸阳东)又将六
(秦朝刑罚严酷,以至)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穿囚衣 的犯人堵塞了道路,监狱多得像市场一样),天下愁怨, 溃而叛之。 ——《汉书·刑法志》 刑法苛严 死刑、族诛、连坐
一人犯死罪, 一人犯法,邻 其父母妻三 里也要受到牵 族全部杀掉。 连而被问罪。 先是黥面(音擎,即在脸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种侮辱 刑),然后劓(即割鼻子,也是秦的一种酷刑),砍断左 右趾(即砍掉左右脚),又腰斩(拦腰斩断),最后是醢 (音海,即剁成肉酱)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件精品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件精品
A
A. 分封制 B. 世袭制 C. 禅让制 D. 奴隶制
6.“通过分封制度,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据此可知,分封制( )
A
A. 扩大了统治范围 B. 强化了诸侯权力C. 加速了西周灭亡 D. 确立了君主专制
7.制度变革推动社会发展,阅读材料,Hale Waihona Puke 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一:如图所示。
_
名称: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复原想象图实质:阶级社会产生进程:_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
1.【史料实证】右图是在号称“华夏第一王都”的宫城遗址内发掘出的铜鼎,它的出土为探索哪个时期的历史提供了最原始的研究资料( )
A
A. 夏 B. 东周 C. 商 D. 西周
2.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凭借强大的势力,继承了父亲的位置。这段史料反映了( )
A
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 禅让制代替世袭制C. 分封制代替世袭制 D. 禅让制代替分封制
3.【时空观念】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应该是哪一朝代的建立( )
B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4.右图文物名为利簋,其主人名“利”,内底铭文记载了他参加牧野大战,胜利后受到奖赏的史实。该文物可以佐证的史实是( )
C
A. 炎黄战蚩尤 B. 商汤灭夏 C. 武王伐纣 D. 平王东迁
5.下图所示文物为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西周青铜器士山盘,其铭文记载了贵族士山被周王封在汉水中游一带,负责管理这一地区的贡赋缴纳等事务的史实。士山盘可以用来研究西周的( )
(1)根据材料一,分析启继“天子之位”的方式与其父禹相比有何不同。(2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

一、西周的建立
前1046年 周武王克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史称“西周”
二、西周的政体----- 封邦建国体制 1、目的: 对新征服地区进行有效统治 2、对象:先代贵族、功臣、亲族。
西周贵族统治集团形成: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实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3、影响:实现对殷人的合围控制
8、周公,名旦,是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周,被称
为周公周公政绩中影响最深远的是
A.拥立周成王
B.平定三监之乱
C.征服殷残余势力 D.制定礼乐制度
9、以下显示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之
间的身份差以及权利义务的是
A礼
B乐
C法
D令
10、把礼的重心从神事转到了人事,把尊礼看作 是统治者行“德治”的重要内容的人是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成王 D周公旦
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权利与义务:
诸侯要定期朝觐 纳贡 率军从征
形成向最高统治中心周王朝汇聚的政治局 面。
三、西周的经济 1、手工业:青铜铸造、制陶、制玉、纺织业 2、农业: 土地制度----井田制
耕作方式----轮流种植
材料: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
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4、西周的都城在
A安阳 B镐京 C洛邑
D开封
5、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是指
A分封制度 B等级制度 C宗法制度 D郡县制度
6、西周时期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A分封制 B私有制 C井田制 D屯田制
7、周公东征胜利后,西周大举分封,根本目的是 A. 削弱异姓贵族与功臣的权力 B.建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C.安抚王子,保护周族血统 D.巩固周王朝的国家政权
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1)材料一中所述的是一种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诸侯对周王有何义务?诸侯与天 子之间是何关系?
(3)材料三所述事件说明诸侯与天子间出现了什么问题? 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
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
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
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
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
维护社会秩序 维系宗法关系和等级制度 显示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强化王权
(2)阅读教材思考:何谓乐?有何影响?
激起人们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 推动了乐器的发展 二者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对周公及其礼乐制度的评价
周公的思想
了解周公的思想: 1)把礼的重心从神事转到人事; 2)统治者应该“尊礼”,实行“德治”; 3)了解“敬天保民”的思想;
提高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
材料一: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封诸
侯……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
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
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
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 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shi)于
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
材料: 西周王“礼”为“吉礼”(祭
礼),凶礼(丧礼),军礼(行军、 出征),“宾礼”(朝觐),“嘉 礼”(婚宴、加冠)等。 作用:使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 幼有序。实行 的原则:“刑不上大 夫,礼不下庶人”。
西周的服饰分弁(bian)、冕、 冠、巾、帻(ze),其中弁为天子 服饰,冕为王公诸侯服饰,冠为 有身份的人的服饰,巾、帻则是 一般人的服饰。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不同等级对死的称呼: 天子──驾崩、崩; 诸侯──薨(hong); 卿大夫── 卒; 士──不禄; 平民──去世。
课堂巩固练习:
1、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A盘庚迁殷 B牧野之战 C周公东征 D制礼作乐 2、发起对商的进攻,灭商,建立周朝的是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成王 D 周公旦 3、关于牧野之战的时间,专家通过现代天文学方 法回推克商时关于天象的记载,得到公元前1046 年、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1027年三个克商年的 方案其中公元前1027年是 A公元前11世纪初 B公元前11世纪末 C公元前10世纪初 D公元前10世纪末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四、西周的文化---- 礼乐制度
1、周公其人及主要政绩
“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 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 致政成王。”
辅政成王
-----《尚书大传》
东征平定三监之乱
征服殷商东方的残余势力
制定礼乐制度
2、礼乐制度
(1)阅读教材思考:何谓礼?有何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