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

合集下载

一年365日读经计划表

一年365日读经计划表

一年365日读经计划表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对于读经修行的人来说,制定一年365日读经计划表,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和修炼,提高自己的禅修境界。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个可行的读经计划表,帮助您合理安排时间,提高读经效率。

第一阶段:日常修行每天早晨起床后,花费30分钟用于读经,沉思默念。

在刚开始的阶段,可以选择读一些简单易懂的禅宗经典或者佛教经典,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心经》等。

每天读经的时间可以随自身情况而定,但要保证每天都能坚持读经。

定下一个早晨读经的时间,让它成为您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这样的日常修行能帮助我们培养恒定不变的精神状态,提升自己的修行品质。

第二阶段:专项修习在日常修行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在每个星期的某一天专门学习某一部经典或者某一个经典的一段内容。

每周花费一个小时阅读和学习这段内容,并对其进行深入思考。

例如,可以选择研究《法华经》或者《华严经》等大乘佛教的经典之一,或者选择学习《道德经》或《庄子》等道家经典。

专项修习能够加深对经典的理解,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其中,提高自己的修行境界。

第三阶段:重要节日读经佛教和道教有许多重要的节日,比如佛诞日、观音菩萨圣诞日、道教的春节等。

在这些重要的节日里,为了表达对佛祖或道教神明的敬意,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专门的经典进行读经修行。

同时,我们也可以选择那些与节日相关的经典,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这些重要的宗教仪式。

这样的读经修行不仅能加深我们对佛教和道教的了解,还能提高我们的宗教参与感和信仰心。

第四阶段:重点研究在读经修行的过程中,我们会渐渐对某些经典或者某一部分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时,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可以选择一两部比较深入的经典进行系统学习,或者选择特定主题的经典进行研究,提高自己在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

例如,研究《禅宗典籍》或者《中观论》等佛教经典,或者研究《道德经》的注释和研究成果。

重点研究能够使我们对经典有更深入的理解,使我们的修行更加扎实。

读经教育全程规划共17页

读经教育全程规划共17页
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小学读经活动实施方案

小学读经活动实施方案

小学读经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背景。

小学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群体,他们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对于国家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读经活动是一种能够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思想品德的有效途径,因此,制定小学读经活动实施方案,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活动目标。

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 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内容。

1. 选择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阅读。

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兴趣。

2. 组织读书分享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活动,让学生们分享自己阅读的感悟和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

3. 进行主题阅读活动。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组织主题阅读活动,如科普知识、历史故事等,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

4. 举办读经比赛。

组织学生参加读经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速度。

四、活动实施方式。

1. 教师引导。

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2. 学生自主。

活动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3. 家长参与。

活动中应该积极引导家长参与,让家长和学校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五、活动评估。

1.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成绩评定,鼓励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习惯;2.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心得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3. 收集学生的阅读反馴,及时调整活动方案,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六、活动效果。

通过小学读经活动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总结。

家庭读经教育实施计划表

家庭读经教育实施计划表

家庭读经教育实施计划表(方案一)
1、家长陪孩子每天检查学习弟子规每日力行表格;
2、家长每天提醒、引导孩子完成学堂留下的“家庭作业”;
3、家长与孩子每天交流分享各自学习的感悟:
4、
说明:盘锦读经教育推广中心以“家教为根,亲师共学”为指导方针,重视成人共学、家庭教育与亲子交流。

“至要莫若教子”,家庭为早期教育之第一课堂,家长为毋容置疑、无可取代之首位教师。

家庭教育在早期乃至后续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于是,国学经典诵读学堂开展成人共学,教学相长,共同收获成长的充实与幸福。

学堂建议家长坚持能每天休息前抽点儿时间和孩子做一个有计划的交流和分享,旨在提醒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在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感情的基础上为做好家庭教育打下根基。

读经教育全程规划

读经教育全程规划

◎总的结论:
「读经胎教」:在二十四小时当中,在三百 六十度的范围之内,尽量让胎儿听到人间最 高明的声音。 一个孩子能够在胎儿时期,接受十个月的良 好的教育,这辈子他就顺理成章一路顺风, 步上人生康庄大道了,这辈子就不必再教他 了,教育是何等简单而自在!
读经教育全程规划
读经宝宝(0-3岁)
结论: 在胎儿,婴儿刚出生的时候,他只能够听。 到一岁多了,能够开口讲话了,就可以带着 他念。 到了两岁多,他不只是能够跟着念,他已经 可以看著书跟着念,念久了,声音能够跟字 形结合,就可以开始读书了。 听经典——念经典——读经典
语文的学习:白话文与文言文
经典就是最高度的语文 经典分成四个层次。从最高度讲起,第一个层次是: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二层次的书:易经,诗经,老子,庄子。 第三部:古文,唐诗,宋词,元曲 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这些所谓童蒙书,这些 童蒙书读读也可以 选择教材:「他自己会的就不需要教,他不能自己 学的才须要我们教!」(原则) 读自己的经典,我们读印度的经典,我们还要读西 方的经典,
3、舌头的教育(语言、文字)
舌头的活动,比耳朵和眼睛更为复杂,所以 语言的训练,应该更具有教育的效果;耳朵 只是听进来,放着;眼睛只是看进来,放着。 但是舌头是表现的器官,头脑中有了思想, 才发为语言
语言的发音系统非常复杂,从丹田——横隔 膜——胸腔——气管——支气管——喉咙, 到舌根——舌面——舌尖——牙齿——嘴 唇——鼻腔等等器官,要完全配合,才能发 一个音 老天安排我们有语言的天才
文字的教育
A文字的作用 文字,是人类重大的发明,文的重要表现。 文化相传靠文字。 上下几千年,左右数万里 给一个孩子文字教育,是教育的第一要件。

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2

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2

讀經教育的全程規劃(二)二、讀經教育的全程規劃(一)讀經胎教從受胎的第一天開始回到教育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祖先就講過「胎教」。

但祖先也沒有正式的說,也沒有完整的講,他講胎教是籠統的,而且文獻很少。

歷史上曾有幾句話記載周文王的母親,周武王的母親,做過「耳不聞惡聲,目不視惡色」的胎教,是不是真的呢?也可存疑,文獻這麼少,又是緲緲茫茫的事,我們怎麼能相信呢?所以要存疑。

但是你存疑的份量,也就是說你對它起疑惑,是非常重大的疑惑呢,還是少分的疑惑?這裡又有個人見識的不同。

假如你的疑惑只是少分的,那你可能採取「寧可相信」的態度;假如你的疑惑很大,幾乎認為是假的,那你就會小心一點,或許嗤之以鼻,或許想再做研究。

總之,古人說胎教,我們是有權利不相信的。

但是,現在西方人,他們用科學的方法,做出研究,雖然不是為了胎教,但是可以供教育界做參考,就是他們發現:胎兒三個月到五個月,就有了腦神經系統的發展,而且先發展的腦神經系統是聽覺神經系統。

腦神經發展對教育非常的重要,因為腦神經發展幾乎就可以等於一個人的「聰明程度」。

家家戶戶都想生聰明的孩子,什麼叫聰明的孩子?現在我們可以用簡單的一個觀念來代替,就是「腦神經發達」。

如果所生的孩子腦神經不發達,這個孩子啊一生就是來受苦的,而且連帶了家長啊,老師啊,都要受盡千辛萬苦。

所以腦神經發展的消息,對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做為一個教育研究者,在這一個地方就應該注意了,但,很可惜的,雖然這一醫學研究的成果,已經公佈幾十年了,但是,做教育的人,一直還不把它當做一回事。

所以順便提醒各位注意一下:世界上所謂教育學家,往往是很遲鈍的,有些時候是不可信的,因為他們不夠聰明,他們不夠認真,所以不知道求新求變。

今天我們就要注意這個研究成果,說三個月到五個月,就可以觀察到腦神經的發展,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憑此決定教育應該從三個月到五個月開始?我另外舉一個醫學的報告,說一個人患癌症,不是一天兩天患上的,癌症細胞漸漸的變形增生,到儀器可以檢測得到,都已經是經過二十年到三十年的累積了,儀器是很笨的。

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 之 读经胎教

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  之  读经胎教

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之读经胎教教育开始的时机:教育理论最最重要的部分我们从头说起,我们说一个孩子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接受教育?这是教育理论最最重要的部分。

我话里有话,意思就是说,假如你去听到某种教育理论,它居然没有告诉我们,教育要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你立刻要判断这一种教育理论是不完整的,它只从那个学者注意的时候开始,那个开始是随意的,你假如依照它的理论去教育你自己的孩子,很可能你就浪费了他之前的那一段可以教的时机。

比如说,现在我们家长都认为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六岁。

有的家长比较聪明,他认为三岁。

或者六岁,或者三岁,全世界都这样。

为何是六岁?为何是三岁?如果真是六岁或三岁?也没有人告诉我们为何如此的道理,更从来没有人反省:「教育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过,如果我们一步一步地去问,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不是六岁,不是三岁,甚至不是出生以后。

教育既然是对生命的开发,我们就应该想到一个问题,可能应该「从有生命的那一天开始」。

如果,你认为太早的教育是无效的,那你也应该从自己认为有效的那一天开始。

总之,你一定要心里有一个谱,有一个底,确实知道到底是从哪一个时刻开始,如果没有这个谱没有这个底,就代表你是糊里胡涂的生孩子,糊里胡涂的教孩子,一堆大胡涂就教出一堆小胡涂。

(众笑)大家都胡涂的结果呢?大家都不会怪大家,整个世界也就相安无事,天下太平!(鼓掌)世界上,有那么多的教育家,发明了那么多的教育理论,尤其近两三百年来,西方的教育家真是人才辈出,每一个人都光辉万丈。

我就想请问:有哪一个教育家教我们,人生教育要从哪一点开始?如果没有,我就觉得他不够完整。

有些名声显赫的人物是不一定可信的,因为他不曾对人类的全体做过考虑,他随便说说,他依照自己的所见所闻,然后他自己做些实验,他就做出结论。

你随便相信,盲从,你就害了你的孩子了,这是很可怕的啊!刚才说,教育的时机,尤其是教育开始的时机,是教育理论最最重要的部分,因为人既然在时间中长大,时间一去不复返,所以错过的时机,永不再来。

国学读经计划

国学读经计划

国学读经计划国学读经计划是指通过系统学习中国传统经典,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精髓,提升自身修养和素质。

国学读经计划的实施,对于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和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首先,国学读经计划的实施需要从学校教育入手。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的重要场所,通过将国学经典融入课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国学读经小组,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互相交流学习,增进对国学的理解和认识。

其次,家庭是国学读经计划的重要支持者。

家长可以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对传统经典的引导,让孩子在家中也能接触到国学经典,增进对国学的了解和热爱。

家庭可以组织亲子国学读经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国学,增强对国学的兴趣。

此外,社会力量也是国学读经计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各种国学读经活动的举办,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推动国学的传播和发展。

各种国学读经比赛的举办,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积极性,提高国学学习的质量和水平。

最后,国学读经计划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国学读经计划的实施,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媒体可以加大对国学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社会各界也可以积极参与国学读经计划,共同推动国学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国学读经计划的实施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学、热爱国学,共同推动国学的传承与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希望国学读经计划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让国学之美得以传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季谦先生校正稿)地点:深圳梧桐山时间:己丑年正月初十下午(2009,02,04)主讲人:王财贵录音:哲萱文字录入:智楷一、开场白:从人性出发教育是「按照人性开发人性」的工程各位朋友,大家好!(鼓掌)本来过年是要休息的,不过,因为朋友的热情,就不让我休息(笑)。

我在过年时节,有机会跟这么多关心教育的朋友见面,其实也舍不得休息,我很乐意来跟大家谈一谈。

读经教育,有些人还是不很了解,或许是因为我们还有些意思没有完全表示——虽然我推广读经这么久,讲了这么多场演讲,但大部分演讲都在倡导基础理论,今天好像给我一个比较特别的题目,要我把读经教育构想中的全程规划来作一个完整报告,所以今天的演讲是很特别的。

有关读经教育,我讲过一千场了,今天是第一千零一场,今天最特别,所以,今天参加的朋友都是很有福气的,(鼓掌)。

其实说特别也无所谓特别,西方有句谚语说:“天地间没有任何新鲜的事物,没有任何特别的东西。

”但现在我们讲读经教育,好像对于当前,也可以说对中华民族一百年来,乃至于对西方三百年来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就是比起当前的教育体制——中国的教育体制、西方的教育体制——读经教育好像显得非常特别。

不过,我刚才说,天下间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尤其是讲教育、办教育,本来就不可以特别,它是最平实的东西,哪一个人在教育中耍花样,哪一个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给教育做一些特别的不一样的新鲜的让人耳目一新的想法与做法,通通都是违反教育本质的胡作非为。

因为教育是「按照人性开发人性」的工程,而普天之下,千古以来,人性都是一样的,没什么特别,没有古代跟现代的差别,也不可以有东方和西方的差别。

天下间任何事情,总起来只是一个道理。

将天下所有的事,总起来看成是一个道理,就好像朱子所说的「统体一太极」,从这个总体的道理,下放出来,有许多个别的事物,每一个个别的事务,也都有它的道理,这叫「物物一太极」。

人生在天地之中,天地以道理来运转,人生也以道理而存在,要把人生过好,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就必须按照做人的道理,这做人的道理就是「人性」。

我们开发人的人性,教出合乎人性的人,这一种工作叫做「教育」。

如果教育的意义是这样,请问:教育可以不可以随便耍花样?可以不可以任凭某种喜好,今天来一个特别的理论,明天来一个特别的做法?教育可以不可以古代跟现代不一样?可以不可以中国跟西方不一样?照以上说的「统体一太极,物物一太极」的道理来讲,应该是不可以的。

然而,我们明明看到现代教育跟古代的不一样,东方教育和西方教育不一样,而读经教育跟别的教育不一样。

我们或许应该产生一个疑问:到底谁对?要么甲对,要么乙对。

如果甲对,乙就错;如果乙对,甲就错;或者两者都错,不可能两个都对。

让天下的教育都归于一个道理今天我们就要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的教育再也没有疑惑,让天下的教育都归于一个道理。

假如我们今天所说的任何一句话,不合道理,你千万不要听从,假如你听从了,你就是自找麻烦;但是假如今天所讲的是道理呢?请问你要怎么办?现在请各位,先自己摸着自己的良心,然后做一个对自己的期许,告诉自己说:「假如我听到的是道理的话,我就要照着做!」假设今天讲的果真是道理,而大家又都照着道理做,那大家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不是就一致了吗?但是,这个道理,是不是凭在座各位听起来是道理,就可以算是真的道理了呢?假如有古人在场,古人会不会说,我们生长在两千多年前,我们跟你们现代人不一样,如果有西方人在场,他们会不会说,那只是你们中国的道理,我们西方人的道理不是如此的。

会不会这样呢?古人说:「天不变,地不变,道亦不变」,假如天不变,地不变,道也不变,而人性也不变,那么开发人性的办法就不可以变,所以古人如果在场听讲,你认为合理的,古人必定也要认为合理。

现在我们在深圳演讲,就是有新疆、蒙古人来听讲,他的认识也要跟你一样,就是外国人来听讲,乃至于外星人一齐来听讲,通通要一样!要不然,必定有某些地方不合理了。

那么谁来评判合理不合理呢?是不是由我来评判,我评判,怎么能够做标准呢?那是不是由你来评判、你评判,我不同意,难道以你为标准吗?还是我们两个合起来说,我们两个都一样,就以我们两人为标准呢?那别人呢?所以,现在要跳开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习气,跳开自己的学派,甚至跳开自己时代,自己的民族,来做一个客观的思考。

这谈何容易呢?依照人性的道理而思考教育当然,说不容易是真不容易,因为人人有自己的意见,人人都尊其所闻先入为主,别的意见,新的意见,往往被他排距在外,这是人之常情,要达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是很困难的。

但是说容易也很容易。

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

一个人想要做一个有仁德的人,意思也就是说做一个合理的人,有理性的人,光明的人,他立刻可以做到。

为什么?我们刚才一直说什么天的道理,地的道理,道的道理,讲那么多的道理,好像很高深、很遥远,不然!假如你是人,你就有这个灵性,你就有这个能力,你就能够判断是非。

一般人只是故意的装作不知道;故意的固执已见;故意的要吵架,其实心中一反省,每个人几几乎都了解道理在哪里,也都几几乎了解自己其实是正在狡辩。

所以我们现在把心打开,把气放平,我们依照道理而思考,不要故意的把道理关在门外,我相信,这样子,「虽不中,不远矣」。

退一步讲,如果不能够马上达到精纯、客观、光明,其实每个人按照自己当下的心灵,随时思考,随时扩充、长进──当下能思考到哪里,扩充到那里,居在什么层次上,就按照那个当下所体会到的丰富度与高度,尽心尽力,老实做去,就已经对得起自己了。

最后会发现人人所思所行,也相差不远,而可以「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了。

而各位知道,这个道理不是在我这里,不是在你那里,不是在他那里,也不是在任何一个地方,不是在任何一个时代,它是统天地、贯古今,都是一样的,当我们能够打开心量,则能与天地古今的道理相照映,相呼应,相融汇,我们便会感觉到:「我是一个真正的人,立在天地宇宙之中堂堂正正的人!」(先生小声说:「鼓掌」,大家鼓掌)你所说的话,你所做的事,就是堂堂正正的话,堂堂正正的事。

用这种心态来面对教育,你就可以跟自己说:「孩子啊,我是尽了力了,我是按照道理来教你的,我把你当作天地间宝贵的、难得的一个小孩,我想要把你培养成真正的,不辜负你这一辈子的一个象样的人!」你也就在这样的自觉上,找到安慰,而察觉到:你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孩子,对得起家庭,对得起国家民族,对得起天地祖宗!(鼓掌)假如,你现在有孩子,或者你现在是教育工作者、是老师、是校长,而从来没有一刻有这种感觉,从来没有想过──我们应该这样来思考教育,来进行我们的教育工作──假如你是这样的人,那我告诉你,你辜负了我们的下一代了,你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孩子,对不起国家民族,对不起天地祖宗!不仅是教育要这么做,刚才说过,凡是一开口,一做事,尽量的,都要去求其道理之所在。

通透了一个道理,它不仅贯彻在眼前的事件当中,那个道理,也连通于所有的人事,甚至上达天德。

你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都有无穷的意义。

在任何时做任何事,都如此,这样子我们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叫做「人」的人!读经教育的涵义以及开讲的初衷今天我们所要讲的教育,虽然题目叫做「读经教育」,照刚才说,没有一种教育是特别的,「教育」而加上「读经」两个字,就显得有一点特别,这是不大应该的。

教育就是教育,哪有什么什么等等教育。

不过,世界的事情,有些时候,很不得已,所以,我们现在加个「读经」说教育。

我希望我讲到最后的时候,可以让大家认识到:「没有所谓的读经教育,只有把教育办好,把教育做得对,这样就是了。

」而另外一种认识是:「原来要把教育做得好,做得对,就要走读经教育的路,没有别的路可走了。

」如果这样子,那我们推广读经,就很有意义了。

我十几年一路走来推广读经,我都随时勉励自己:一定要按照这一种的心情、态度,来讲读经教育,来推广读经教育。

假如有一丝一毫,为了自己的私心,乃至是因为我的天性,我的习气,我的老师,我的学派,我的民族,如果有一丝一毫这样的掺杂,我都觉得我对不起我自己,当然也对不起来听讲的人,对不起所有因为听我的话而让孩子读经的所有的家长跟孩子。

我不敢,我不敢负这么大的责任。

所以,在开讲以前,先跟大家约定:今天不是我来讲一个我的什么见解,也不是要说服各位,而是,我想要跟各位一起商量,一起来思考:如果教育有教育的道理,第一点,它的道理在哪里?第二点,我们是不是应该按照道理来做?全部的教育道理只不过是这两点。

(鼓掌)教育的意义:了解人性,让人性得到最好的长进刚才说教育的本质在于开发人性,其实就是,好好的,恰如其份的,让我们自己以及我们下一代,让每一个人的人性,都能够得到最好的长进,这就是教育的意义。

所以教育工作怎么安排,最最重要的,就是要依照人性来安排。

怎么依照人性?要随时、随地体贴人性。

那么人性在哪里,我怎么体贴人性?我们本身就是人,人性本来就在我们的眼前,就在我们的心中,应该是人人当下就可以了解的。

不过,我们到底是不是真有透彻的了解呢?我建议我们应该把「人性」这个观念,一方面做广度的了解,一方面再做深度的了解。

也可以说:把人性做全方位的、立体的了解。

请注意:这句话里蕴含了一个没有讲出来的意思,就是:是不是有些教育的理论,它没有关涉到人性的全面,没有立体的把握人性?也可以提醒我们,以后遇到任何的教育理论,都要去问:它可曾对人性有所思索?人性的丰富,人性的深远,都关涉到了吗?还是它只看到了人性的一个面向,一个层次。

如果它的面向,又只是很偏颇的面向,那个层次,也只是很低的层次,它怎么可以提出来公诸世界?我们怎么可以去相信这种理论而拿来教我们的孩子?说句不客气的话,有许多闻名的教育家,往往以偏见,以庸俗,来发挥教育的道理,来障碍人类的生命,这个问题非常严重。

所以我们不要侈谈教育,要谈教育以前,应该对人性有全面性的了解。

教育的生涯规划:对人性做全面的开发再来,教育是要付诸实践的,我们既了解了人性之全,怎么对人性的全面做开发?我们就得知道另外一个道理,就是:人既然是活在世界上,这个世界,是由时间跟空间交集而成,空间即是环境,一般人都知道环境对教育是有影响力的,但是时间对教育的影响更为重大。

什么意思?一个生命在时间中成长,所以教育的道理,也包含我们对于人生成长阶段的了解,这其实也是人性的内涵之一。

所以人性有一种直接的内涵,就是它的含量有多少,另一种是在教育的实践历程中,我们如何地配合人性开展的程序,让人性在不浪费任何一个生命阶段的情况下,恰如其分地把所有人性依照人生发展程序而开发出来。

我们对人性要有这两方面的思考,假如对这两方面有所了解了,我们就可以去安排教育的全程,用现代话来讲,就可以有「教育的生涯规划」。

近年来,流行「生涯规划」,其实,对自己的人生历程能够有所规划的人是不多的,一般人对生涯是没有什么规划的,他的人生就是误打误撞,一辈子只好期待瞎猫是否能够碰到死老鼠,这一种人,他的前途是很可怀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