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词类活用、句式、固定结构(一院中西医班)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固定结构(一院中西医班)一、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2、名词活用作状语3、形容词活用作动词4、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5、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6、动词的为动用法二、句式1、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
2、被动句一、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作动词1、不汗,后三日死。
(2)汗:发汗2、于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即愈。
(2)下:使……下;下:产下。
3、翁以母病脾,於醫亦粗習。
(5)病:患病。
4、遂北面再拜以谒。
(5)面:朝向5、蓋得之病後酒且内。
(5)酒:饮酒6、少选,子宫上。
(5)上:上缩7、而孝友之行,实本乎天质。
(5)本:出;发。
8、事母夫人也,时其节宣以忠养之。
(5)时:按时调理9、非其友不友,非其道不道。
(5)友:结交10、世之名公卿多折节下之。
(5)下:下问11、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
(8)亚:次一等。
12、命(于)世奇杰,时时间出焉。
(11)命:闻名。
13、重《经合》而冠《针服》。
(11)冠:在前面加上。
14、别目以冠篇首。
(11)目:拟订篇名。
15、时大唐宝应元年岁次壬寅序。
(11)序:作序。
16、知我罪我,一任当世。
(16)罪:怪罪;责怪。
17、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
(17)经:效法18、五法俱立,各有所先。
(17)先:先用后用19、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
(17)法、则:取法,效法20、先寒而衣,先热而解。
(19)衣:穿衣。
21、慎简群材,官而任之。
(23)官:委任官职22、先生至,既脉曰(23)脉:切脉23、宁食不鲜羞,衣不裼裘……宁士不鲁邹,客不公候(23)鲜羞:吃鲜美的食物。
裼裘:穿漂亮的皮衣。
鲁邹:做孔子孟子。
公候:当公候24、至有视不暇脉,脉不暇方(23)脉:切脉。
方:开方25、時朱彥修氏客城中,以友生之好,日過視予,飲予藥。
(32)客:客居。
日:每天。
飲:使……饮26、子南晨诣,愠形於色。
(32)形:表现(二)名词活用作状语1、便断肠煎洗,缝腹膏摩。
初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特殊句式初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特殊句式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与现今的白话文相比具有一定的句式特点。
固定句式及特殊句式有哪些呢?本文是店铺整理初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特殊句式的资料,仅供参考。
初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固定句式又称“固定词组”或“固定结构”。
指在句子中,用法和格式比较固定的词组,他的中间有的可以加入词、词组,使得句子结构完整。
固定格式往往前后呼应,互相配合。
大致可以分为七类:1、表达陈述语气的有:“有所、无所、有以、无以”等;2、表达疑问语气的有:“何所、安所、何以、奚以、无以”等;3、表达反诘语气的有:“何(奚)为、何(奚)……为、何(奚)……以为、何……之有、有何于……、奚有于……、于……何有、何有、不亦……、何用……、焉用、奚用”等;4、表达推测语气的有:“得毋、得无、得微、得非、毋乃、无乃”等;5、表达感叹语气的有:“何其、何……之、何等”等;6、表达否定语气的有:“独唯、唯独、非独、非徒、非直、岂独”等;7、表达比较语气的有:“孰与、与……孰、与其……孰若(不若、不如)、与其……宁(抑、亦)”等。
初中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一.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①陈胜者,阳城人也.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④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⑧此三者,吾遗恨也.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⑩斯用兵之效也.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④梁父即楚将项燕.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⑥非死,则徙尔.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⑩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②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二.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句数在3句以上)①臣诚恐见欺于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③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④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③为予群从所得.④恐为操所先.⑤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三.倒装句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1.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2.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3.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4.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小练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③德何如,则可以王矣?④何由知吾可也?⑤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⑥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⑦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⑧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四.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1.省略主语.(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小练习]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①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②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④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⑥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⑦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⑧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⑨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文言文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被动句例句(一)判断句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常见判断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示法:1、“……者,……也.” 例如:陈涉者,阳城人也.2、“……,……也” 例如:段公,仁信大人也.3、“……者,…….”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4、“……者也.” 例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5、无标志判断句,通过句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表判断.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7、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做判断词,在汉以后做判断词则多起来,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是表示判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为表示判断)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为表示判断)(二)省略句省略句:将句子中某些成分省略,最常见的`省略句如下:1、省略代词例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2、省略介词,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等.例如:以(之)如司农治事堂,栖之(于)梁木上(三)被动句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常见被动句有两大类,一种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一种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需要结合文意来判断.1、有标志的被动句① 而君幸于赵王.(……于……)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④受制于人.(……受……于……)⑤为天下笑,何也?(为)⑥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⑦若属皆为所虏.(……为所……)⑧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2、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用动词直接表示被动意思,结合文意判定.例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被……缠绕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四)倒装句(主要有四种情况)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①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例:A.莫我肯顾 B.古之人不余欺也②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要前置)(2)介宾结构(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要前置).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例: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 B、沛公安在?(动宾)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E、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介宾:宾+介)F、一言以蔽之.(介宾:宾+介)G、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介宾:方位名词+介词)H、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固定结构)③用“之”“是”作提宾的标志前置例: A.何功之有哉? B.唯马首是瞻.④不规则类(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把宾语前置了)例: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再看下面几个句子(也是属于不规则的):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合否定句中的情况)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不属于疑问句中的情况)C.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不属于否定句中的情况)2.定语后置(定中倒装句)(定语是用来修饰中心词的)在一般情况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前面,如“彼童子之师”,“师”是中心词,定语“彼童子”处在中心词前面.但是,定语也可以处在中心词后面,形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句式,这就是定中倒装句.有四种情况:①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高高的庙堂)(偏远的江湖)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如:A、赋税之繁重者.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③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例如: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B、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④中心词+数量词例如:A、尝贻余核舟一. B、沛公兵十万军霸上.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句的特点是,应该在动词前面的介词短语,却放在了动词后面.“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促织》)”介词短语“以猪鬣”放在动词“撩拨”的前面,这是正常的次序.如果介词短语放在动词的前面,说成“试撩拨虫须以猪鬣”,就成了介词短语倒装句.例如: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王尝语暴以好乐.4.谓语前置(主谓倒装)这种句式常见于古汉语的感叹句和疑问句中例如:A、甚矣,汝之不惠!B、悲哉,世也!(这个社会多可悲啊!)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固定句式总结●何……之有:表反问,其中“之”字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有”是动词,“何……”是它的宾语。
文言文常见句式归纳

文言文罕有句式归结之五兆芳芳创作文言文句式总共可以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一、固定句式文言文固定句式,是学好文言文的宝贝之一.固定句式在解题的良多时候,可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下面是文言文固定句式的汇总.(一)表疑问的固定句式1.安所,疑问代词“安”只能和“所”组合,表处所.可译作“什么地方”.例如:若徐州不定,将军当安所归乎?(《三国志·荀彧传》)2.何所,即“所何”,疑问代词前置.是“所…… 者作甚”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作“…… 的(人、物、事)干什么用”.例如:卖炭得钱何所营? (《卖炭翁》)3.何故,即“以何”的倒装.暗示疑问.可译作“用什么方法”“有什么”“为什么”“凭借什么”.例如:何故言之?(《赤壁之战》)4.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例如:(1)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 (《失街亭》)(2)奈何取之尽锚株,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5.如…… 何,译为“对…… 怎么办”.例如:如太行、王屋何?(《愚会移山》)6.奈…… 何,译成“把…… 怎么办”.例如:巫姻、三老不来还,奈之何了(《西门豹治邺》)7.何如,经常使用来问行动方法或事物状况,可译为“怎么样”.“何如”还经经常使用于对人或事物进行比较,相当于“孰与”的用法,译为“比…… 怎么样”.例如:(1)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2)王孝伯问谢公:“林公何如右军?' ’谢曰:“右军胜林公.”(《世说新语》)8.何遵,暗示问原因,译为“怎么”.例如:此何速不为福乎?(《塞翁失马》)(二)表反问的固定句式1.不亦…… 乎,译为“不是…… 吧”.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2.何…… 为,译为“还要…… 干什么”.例如:如今人方为刀姐,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3.何故…… 为,由疑问代词“何”、介词“以”和动词“为”组成.“何故”即“以何”的倒置.“何故…… 为”等于介词结构加动宾词组“为何”.可译作“用(要)…… 做什么”.例如:敌未灭,何故家为?(《宋史·击飞列传》))4.何…… 之有,疑问代词“何”同它所修饰的中心词配合作“有”的宾语.为了强调宾语,把“何”提前.“何有”之间嵌人结构助词“之”作“何”提前的标记,暗示反洁.可译作“有什么…… 呢”.例如:宋何罪之有?(《公输》)5.何有于……,表反话,可译作“对于…… 来说,又有什么呢”.有时可理解为“何…… 之有”,但它中间的词语被省略,译时应补出.例如: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海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6.庸…… 乎,译为“难道…… 吗”.例如: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7.其…… 乎,暗示洁问或揣度,译为“难道…… 吗”或“大概…… 吧”.例如: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少年中国说》)8.如之何,奈何,译为“怎么…… 呢”.例如: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诗经·君子于役》)(三)表推测、揣度或商榷的固定句式1.得无…… 乎,得无…… 耶,译为“恐怕……吧”或“莫非…… 吧”.例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2.无乃……乎,译为“恐怕…… 吧”.例如: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成乎? (《般之战》)3.…… 之谓也,其…… 之谓也,其…… 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 啊”“大概说的就是……吧”.例如:诗曰:“孝子不匾,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部》)(四)表感慨的固定句式1.何其,它一般有两种用法:一种是暗示原因和程度,译为“为什么”“多么”;一种是暗示感慨语气,译为“多么”.例如:(1)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 (《荀子》)(2)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沽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2.一何,有的写作“壹何”,经经常使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增强感慨语气,可译为“多么”.例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必! (《石壕吏》)(五)表比较的固定句式1.孰与,与…… 孰,译为“跟…… 比较,哪一个……”.例如: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2.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例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六)表选择或并列的固定句式1.非…… 则,暗示选择.可译作“不是…… 就是……”.例如: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2.其…… 其…… ,暗示选择.可译作“是…… 仍是…… 气有时候前一个“其”字可省略.例如:诚爱赵乎?其实僧齐乎? (《史记·赵世家》)二、特殊句式(一)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罕有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如:(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陈胜者,阳城人也.(3)项脊轩,旧南阁子也.(4)南阳刘子骥,崇高士也.(5)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6)七略四库,天子之书.(7)宫中府中,俱为一体.(8))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9)此三者,吾遗恨也.(10)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11)斯用兵之效也.2.采取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暗示判断.如:(1)此乃臣效命之秋也.”(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3)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4)即今之傫然在墓者.(5)梁父即楚将项燕.(6)此则岳阳楼之大不雅也.(7)非死,则徙尔.(8)此皆良实,志虑忠纯.(9)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1)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3.采取否认副词“非”暗示否认.如:(1)六国破灭,非兵倒霉,战不善,弊在赂秦.”(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4)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4.语义上主谓直接判断.例如:(1)刘备天下枭雄.(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二)主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主动句.其罕有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主动.如:(1)臣诚恐见欺于王.(2)秦城恐不成得,徒见欺.(3)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4)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5)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6)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为”“为……所”表主动.如:(1)怙恃宗族,皆为戮没.(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为予群从所得.(4)恐为操所先.(5)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6)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3.“受”“受……于”表主动.如:受制于人.(三)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2)否认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故至此?”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良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鬼域,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例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容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列子〉(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鬼域,用心一也.(《劝学》)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四海之大,有几人欤?(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例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宾短语.标记词:于、以.如:俄有武夫出于波间覆之以掌,虚若无物.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暗示强烈的感慨.如:(1)甚矣,汝之不惠.(2)美哉,我少年中国.”(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4)王无异于苍生之以王为爱也.(5)德何如,则可以王矣?(6)何由知吾可也?(7)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8)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9)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10)常人不克不及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四)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掌控,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2)承后省(也作蒙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如:可烧而走(之)也.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5.省略介词“于”如:(1)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波不克不及鸣焉.(2)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3)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5)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6)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7)渔工水师虽知而不克不及言.(8)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9)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10)士志于道而耻粗衣劣食者,未足与议也.。
高中英语固定句型大全

高中英语固定句型大全一、名词性从句1. 主语从句It + be + adj. (important, necessary, etc.) + that + 主语从句例如:It is important that we protect the environment.It is necessary that you pay attention to your health.2. 宾语从句主语 + 谓语 + that + 从句例如:I believe that he will pass the exam.They know that she is a talented singer.部分动词后面可接不定式或宾语从句,含义相同,如:believe, think, expect, hope, want, wish, imagine, suppose, fear, suggest, order, prefer, advise, tell, remind, ask, teach, show等。
3. 表语从句主语 + be + adj. (sure, certain, true, clear, etc.) + that/whether + 从句例如:The problem is that he doesn't have enough money.The question is whether we should take immediate action.部分形容词后面可以接不定式或表语从句,表示主观判断或意愿,如:glad, happy, sorry, sad, surprised, shocked, unhappy, wise, certain, likely, possible, etc.4. 同位语从句名词 + that + 从句例如:The fact that she passed the exam made her happy.The news that he got a promotion pleased his parents.二、形容词和副词1.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比较级:主语 + be (am, is, are) + 形容词比较级 + than + 被比较的对象例如:She is taller than her sister.This book is more interesting than that one.最高级:主语 + be (am, is, are) + the + 形容词最高级 + 名词例如:He is the tallest boy in his class.This is the most beautiful painting I have ever seen.2. 常用的形容词和副词beautiful, handsome, pretty, ugly, lovely, attractive, stunning, gorgeous, charming, cute, elegant, fashionable, stylish, glamorous, delightful, etc.good, great, excellent, wonderful, fantastic, fabulous, amazing, awesome, splendid, terrific, marvelous, etc.bad, terrible, awful, horrible, unpleasant, etc.expensive, cheap, reasonable, affordable, etc.fast, slow, quick, rapid, swift, etc.loud, quiet, noisy, etc.hard, easy, difficult, challenging, simple, complicated, complex, etc.high, low, tall, short, long, big, small, huge, tiny, etc.young, old, new, ancient, modern, etc.3. 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形容词可修饰名词,也可作表语副词一般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三、倒装句1. 完全倒装句在以下情况下要使用完全倒装句:a) 句首为表示地点、方式等的介词短语时例如:Under the tree were two cats.In this way, we can solve the problem.b) 句首为表示方位的副词或介词短语时例如:Here comes the bus.Out rushed the students.c) 句首为表示否定、副词only、hardly, seldom, never等时例如:Never have I seen such a beautiful sunset.Not only does he play the piano well, but he also sings well.d) 句首为so, neither, nor时例如:So busy was he that he forgot to eat lunch.Neither do I like English, nor do I like math.2. 部分倒装句在以下情况下要使用部分倒装句:a) 句首为表示条件的介词短语时例如:Should you need any help, please let me know.Had I known your address, I would have sent you a postcard.b) 句首为表示时间的介词短语或副词短语时例如:At no time should you give up your dream.On no account can he stay out late.四、虚拟语气1. 条件句中的虚拟语气a) “与事实相反的条件句”:如果对过去的情况进行虚拟,主句要用“动词的过去完成时”,从句用“动词的过去完成时”或“would/could/might + have + 过去分词”的形式。
高中课内固定句式

高中课内固定句式高中课内固定句式如下:1.It+be+被强调部分+that+其余部分。
2.It+be+时间+since从句。
3.It+be+not+段时间+since从句。
4.It+be+形容词+for/of sb+to do sth。
5.It+be+名词词组+for/of sb+to do sth。
6.It+be+形容词+to do sth。
7.It+be+名词词组+to do sth。
8.It+be+介词短语+to do sth。
9.It+be+时间+before从句。
10.It+be+形容词+that从句。
11.It+be+名词词组+that从句。
12.It+be+介词短语+that从句。
13.It+be+时间/距离/地点等状语从句+that从句。
14.It is/was said that…,据说……15.It is/was reported that…,据报道……16.It is/was learned that…,据得知……17.It is/was thought that…,据认为……18.As is/was expected,…正如所预料的那样……19.It is/was pointed out that…,据指出……20.It is/wa s proved that…,据证明……21.It is/was known to all that…,众所周知……22.It is/was considered that…,据认为……23.It is/was believed that…,据信……24.It is/was suggested that…,据建议……25.It is/was learned from the text that…,从课文中得知……26.It is/was noticed that…,据注意到……27.It is/was decided that…,据决定……28.It is/was ordered that…,据命令……29.It is/was found that…,据发现……30.There is/was no doubt that…,毫无疑问……31.I/We think it necessary that…,我认为/我们认为有必要……32.I/We consider it important that…,我们认为/我们认为重要的是……33.I/We believe it in vain that…,我们认为/我们认为做某事是徒劳的……34.I/We think it a pity that…,我们认为/我们认为做某事是令人遗憾的……35.I/We feel it a duty that…,我们认为/我们认为做某事是义务的……。
最新特殊句式经典

C.So has he D.So he has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句意:——大卫最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的确如此,好几个月他一直在努力学习。So +主语+助动词/系动词/情态动词,前后主语一致,表示对前面提到的事情予以肯定,译成“某人确实是这样”。So +助动词/系动词/情态动词+主语,表示提到的情况也适用于后者,译成“某人(物)也是如此,根据题意,前后为同一个人,且时态要一致。故答案选B。
最新特殊句式经典
一、初中英语特殊句式
1.-----Jim, when I was your age, I could cook meals for myself.
----______, Dad.
A.So did other fathers.
B.So could other fathers.
C.So other fathers did.
考点:考查固定句式的用法。
17.She is a good student, and works very hard, _________.
A.So it is with him B.So does him
C.so it he D.neither does he
【答案】A
【析】
试题分析:句意:她是个好学生,并且努力学习。So it is with him他的情况也一样.,根据句意,故选A。
4.—Davi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recently. —, and.
A.So he has; so you have B.So he has; so have you
2024年《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PPT

分类
根据表达方式和语义功能的不同,固定句式可分为多 种类型,如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感叹句等。每 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构成方式和表达效果。
2024/2/29
27
固定句式的语义关系
01
语义指向
固定句式的语义关系通常指向句子中的某个成分,如主语、宾语、状语
等。这种指向关系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整体意义和表达重点。
2024/2/29
11
判断句的语义关系
等同关系
主语和谓语所代表的事物相等或等同 ,如“吾乃常山赵子龙”。
2024/2/29
存在关系
主语和谓语之间通过比喻来表达某种 相似性或关联性,如“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类属关系
主语所代表的事物属于谓语所代表的 类别或范围,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
比喻关系
5
研究意义与价值
2024/2/29
学术价值
研究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助于深入了解古代汉语语法、修辞和文化内涵,推动语言学、文学等领域 的发展。
教育价值
通过学习和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表达能力,培养其对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文化价值
文言文特殊句式作为古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传承和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4/2/29
18
倒装句的构成与分类
构成
倒装句通常由被强调的部分和谓语部分组成,其中被强调的部分可以放在句首或句中,谓语部分则相 应地进行倒装。
分类
根据被强调的部分和谓语部分的位置关系,倒装句可分为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两种类型。
2024/2/29
19
倒装句的语义关系
高中语文文言文之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

高中语文文言文之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特殊句式1.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
但在古汉语里,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由“者”和“也”构成的判断句。
由此变形组合的句式主要有:“……者,……也” “……,……也”“……,……者也”“……者,……”“……者,……者也”几种。
这些句式,也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陈胜者,阳城人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⑤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⑦汝是大家子。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4)表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如: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无标识的判断句如: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刘豫州王室之胄。
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
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①承前省。
如: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廉颇)大破之。
②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③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④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注意:并非所有用
①……者,……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了“者、也”的都 表判断。有时它们 表句中停顿或舒缓
《齐谐》者,志怪者也。
语气。
②……者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者也 如:吾生也有涯,
③……也
而知也无涯。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④……,…… 刘备,天下枭雄。
• (2)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2015年安徽卷) (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 会因一文钱而玷污了自己。
• (3)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2015年新 课标I卷) 金人即使不索求我,我也应当与太子一起前往
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2、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 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 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 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并用“者”结句。
秦,虎狼之国。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2、在主谓之间加“乃、则、即、皆、本、亦、 素”等词来表示肯定判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信陵君
窃符救赵》 )
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梁父即楚将项燕 (《项羽本纪》) 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臣本布衣 (《出师表》) 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 且相如素贱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5、无标志,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今臣亡国贱俘 宾主尽东南之美
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4、故木受绳则直。 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人骑。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7、是可忍,孰不可忍? 8、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A.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 寻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B.中心词+之+定语+者式结构
Ø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 率领谢庄精通武艺善于格斗的少年 Ø马之千里者 能日行千里的马
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C.中心词+之+定语式结构
Ø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Ø都督阎公之雅望 有崇高声望的都督阎公
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三、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2、定语后置句 3、状语后置句 4、主谓倒装句 宾语前置是考察热点
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1、宾语前置句
在古代汉语里,宾语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是在动词(或介词) 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 的前面。
(1)未之有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僵卧孤村不自哀。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在古汉语中,“是”多用
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作代词,很少用来表示 判断。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是岁,元和四年也。
汝是大家子
是乃仁术也。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人非草木 富贵非吾愿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文言句式和 固定句式
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句式和固定结 构。 2.能准确判断并翻译文言句式和 固定结构。
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考点解析
1.常见的文言句式和固定结构不 会单独设题。
2.它们会影响对文意的分析和概 括。
3.文句翻译时,它们是赋分点。
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二、被动句 三、倒装句 四、省略句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1、( A )
A、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C、帝感其诚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2、( A )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忠而被谤 D、受制于人
(2)沛公安在?
大王来何操?
微斯人,吾谁与归?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何厌之有? 马首是瞻 惟命是从 唯利是图 (“是”“之”为标志)
(4)一言以蔽之。 (介特词殊句宾式固语定句式的前置)
翻译句子
• (1)是区区者,何难之有?(2014年重庆卷) 这是区区小亊,有什么艰难?
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翻译句子
• (1)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 (4分)(2013年江西卷)
• 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 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
• (2)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 富人陈氏也。(3分)(2014年广东卷)
• 王甲得知能为自己伸冤,才敢以实相告, 原来杀人的是富人陈氏。
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二、被动句
1、有标志的被动句
①动词后用介词“于” 、“受......于......”表被动:
例:而君幸于赵王。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②用 “见”、“于”,“见......于......。”表
被动。
注意:见放在动词前,
例:遂见用于小邑
还可以表示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如对:自 “己府怎吏么见样丁”宁,”,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慈父见背” ,“见
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谅”,“诚请见教”等。
③用“为”、“为……所……” 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若属皆且为所虏。 既自以心为形役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④ 用 介词“被”表被动。
例: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忠而被谤,信而见疑 2、无标志的被动句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特殊句式在多被劾。(2005年广东高考)
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 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2)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 •(2014年江苏卷) •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 嘲笑谩骂。 •(3)与刘孝绰见重当世。(2014年 四川卷) •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