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蔬菜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合集下载

达州市经济作物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达州市经济作物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D0I:10.3865/j.issn.1001-3547.2021.02.025达州市经济作物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徐海燕,王东风(四川达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635000)摘要:通过分析达州市经济作物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当地经济作物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推动地区特色经济作物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遥关键词:经济作物;发展现状;对策;达州市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达州市立足资源禀赋,走绿色、生态、富硒、特色发展之路,培育和打造了一批绿色高效 经济作物产业基地,以品牌茶叶、生态蔬菜、优质水果、特色芒麻、道地药材为重点的优势特色经济作 物产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区域布局不断优化,产 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质量安全不断改善,质量效益持续增长。

1达州市经济作物产业发展现状1.1种植面积稳步发展《四川统计年鉴曳[1]显示,2018年全市经济作物 种植面积达14.5万hm 2,其中蔬菜及食用菌面积8.57万hm 2,年产量284.64万t ;茶叶1.75万hm 2, 年产量1.10万t ;柑橘类水果1.76万hm 2,年产量22.3万t ;芒麻1.67万hm 2,年产量3.04万t ;中药 材8 120 hm 2,年产量2.32万t ;烟叶1 107 hm 2,年 产量2 939 t ;蚕桑333.4 hm 2,蚕茧产量373 t 。

据达州市农业部门统计,2018年全市种植脆李1.41万hm 2, 年产量14.5万to 加上未纳入全省统计的柠檬、獄猴桃、桃、西瓜等水果,目前全市种植经济作物面积 为18万hm 2左右。

蔬菜已成为全市栽培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经济作物,面积、产量分别位居全省第5 位、第6位,有效保障了全市蔬菜市场供给。

1.2质量效益双提升随着良种良法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稳步推进,徐海燕(1986-),女,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电话:159****0865,E-mail :****************收稿日期:2020-10-27文章编号:1001-3547(2021)02-0074-03产品质量与品质得到了较大改善,全市已有133个果蔬(菌)茶产品获得“三品”认证,其中19个获得 绿色食品认证,16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

XX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和建议5则范文

XX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和建议5则范文

XX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和建议5则范文我县蔬菜产业进展存在问题及计策建议存在问题:1、蔬菜基地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现有蔬菜基地如五坪、燕家、雒家等,缺乏资金扶持,水、电、路、沟渠等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很难习惯蔬菜生产的需要。

2、蔬菜基地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技术推广力度不够,劳动力素养较低,难以习惯现代蔬菜产业进展的需要。

3、(销售环节)蔬菜营销队伍建设进展滞后,蔬菜生产与市场营销衔接不够紧密,要紧表现在:一是缺乏市场营销与基地生产结合的平台,销售渠道不畅,部分业主只懂生产,无力顾及销售,产销脱节现象较为突出;二是没在真正的蔬菜批发市场,制约蔬菜进出困难;三是营销队伍人员素养参差不齐,营销手段与管理办法相对落后;四是对蔬菜营销组织建设缺乏政策引导与有效的扶持,导致生产营销信息不能及时,准确有效地应用于蔬菜品种结构调整与市场动作。

在结构调整上往往是别人种什么赚了钱,就跟着种什么,缺乏市场预测与长远种植规模化生产的意识。

计策及建议:1、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

县委、县政府要尽快出台全县加快蔬菜产业进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领导组织机构,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理顺工作机制,明晰扶持政策,完善工作举措,形成推动蔬菜产业快速进展的工作合力;2、鼓励多元投资,加强基地设施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财政奖补机制,出台蔬菜产业进展奖励扶持政策,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二是协调农行、信用社组织开展银农对接,为种植户提供必要及时的小额信贷支持;三是各涉农部门密切配合,根据产业规划与部门职能,对进展设施蔬菜的乡村,给予政策倾斜,打捆整合实施,解决好灌溉、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蔬菜产业规模化、产业化进展提供充足的基础设施保障。

3、加强技术服务与生产管理。

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走品牌进展之路,打造园区与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普及无公害生产、土壤改良、农药生产安全使用等无公害生产技术,争创“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走品牌进展之路,促进产品上档升级,取得更多更好的市场准入资格,逐步提高我县蔬菜产品的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

浅议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议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议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蔬菜产业是农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蔬菜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本文将对蔬菜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以促进其发展。

蔬菜产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土地资源的不足和污染。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这导致了蔬菜产量的下降。

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会导致土壤污染,对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应该加大对农地的保护力度,限制非农业用地的占用,并加强农业用地的管理和保护。

可以推广有机农业的种植方式,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蔬菜的品质和安全性。

可以支持农民使用生物有机肥料,增加土壤肥力,减轻土壤污染的程度。

蔬菜产业还存在品种单一和供应不稳定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主要销售的蔬菜种类较少,品种单一,这导致了供应不稳定的情况。

由于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蔬菜的供应量经常受到限制,造成价格波动较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可以加大对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力度,丰富市场上的蔬菜种类,增加供应的多样性。

可以建立蔬菜生产的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天气等因素对蔬菜产量的影响。

可以建立蔬菜生产的调节机制,提高供给的稳定性,减少价格波动的风险。

蔬菜产业还存在储运能力不足和销售渠道不畅的问题。

由于蔬菜生产的季节性和易腐性,储运能力不足导致了大量蔬菜的损耗。

销售渠道不畅造成了农民的销售问题,使得他们难以获得合理的收益。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可以加大对储运设施的投入,改善蔬菜的储运条件,减少蔬菜的损耗。

可以加强蔬菜产地与销售地之间的物流建设,减少蔬菜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可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销售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更加高效的销售渠道。

蔬菜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但通过采取一些对策,可以促进其发展。

加强土地保护、推广有机农业、多样化蔬菜种类、建立蔬菜生产的保护区、提高储运能力和销售渠道的畅通等对策,有助于提高蔬菜产业的发展水平,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加丰富和优质的蔬菜产品。

达州市蔬菜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达州市蔬菜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1产 业发 展现状及 成效 .
近年来 ,
刀豆 等 , 产后 分级 、 装 、 包 贮藏 、 鲜 等 菜 、 细菜 、 鲜 菜 、 保 精 时 反季 节 菜 的比 重 质量安全不稳定。 环节加工企业 甚少 ,企业总产值低 , 辐 低 ,
四川市 委 、 吁高度重视蔬菜 产业 发 市政 手
蔬菜基地规模多在 5 0亩以下。 0
“ 技术” 三新 等先进 实用技术集成推 广 、
( 、 大 中棚 ) 面积仅为 8 . 3万亩 , 且主要为 竹木大棚 , 7万 亩以上 , 架大 棚极 占 钢 季所需 茄果类蔬菜基本靠外调 , 质蔬 优
加快 蔬菜 产业发展步伐 , 对切实解 决市 民“ 买菜贵 、 吃菜难 、 不放心 ” 的现状 , 有 效 推进 现代农业 产业 基地 建 设具有 重
菜每亩效益可达 5 0 元以上 ,高的上 0 0
万元 , 效益比一般大 田作 物高 5 ~8倍 , 高的可达 1 以上 。 0倍
万 t蔬菜品质逐步提高 , 色品种丰富 。 花
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 农民增收致富 的关
多样 ,自给 率 由 2 0 0 6年前的 3%提 高 键所在 。 8
最适宜的作物 , 种植面积仅次 于粮食作
州市蔬菜产业并 列为达州农业 “ 八大特 而 省内蔬菜3T产业发达 的眉山市 , n 拥
色产业 ”措 施有力 , , 成效显著 。0 9年 , 20
物, 居经济作物之首 。 在种植业中 , 蔬菜 产业 的增收作 用也最为 明显 。 一般蔬 菜
生产每亩收 入在 200元左右 ,设施 蔬 0
要意义 。

品 蔬菜 基地数 量 偏少 , 规模 偏小 , 连片 应用较少 。以露地生产为主 , 设施栽 培 () 业化水平低 2产 我市 蔬菜加工

2023年达州市蔬菜产量上升价格回落

2023年达州市蔬菜产量上升价格回落

达州市蔬菜产量上升价格回落日前从达州市农业局获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以推动蔬菜产业化为抓手,实现了蔬菜生产加快进展,保障了城乡市场供应。

上半年全市蔬菜零售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0-80%,比成都市场批发价低10-20%,是近几年来该市蔬菜价格最低的年份。

坚持把基地建设作为进展蔬菜产业的根本,今年上半年,全市蔬菜总播面75.4万亩,总产135.72万吨,其中商品蔬菜面积10.7万亩,产量23.5万吨,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4.8%和70.3%。

去年下半年在通川区、达县、开江县启动建设的3万亩常年蔬菜基地已建成2.94万亩,建成蔬菜专业村175个。

目前,全市共建成5000亩以上的规模基地3个、3000亩以上的8个,建成面积5.3万亩。

在保证本地市场供应的基础上,还有余力外调。

围绕市场需求,在确保大市菜产量的同时,着力进展特色蔬菜、高档蔬菜。

2022年以来,全市引进蔬菜良种100多个,蔬菜优质品率由35%提高到68%。

2022年全市推广蔬菜地膜掩盖、小拱棚栽培4万余亩,大棚栽培4849亩,推广黄瓜-丝瓜、辣椒-番茄、菜玉米-南瓜等高产高效模式和嫁接栽培技术1.5万余亩。

全市已进展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18个、面积7万亩,涉及无公害蔬菜品种8个,今年全市无公害蔬菜面积力争进展到10万亩,品种达到20个。

在全省一季度蔬菜统一抽检中,该市蔬菜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位列全省前茅。

坚持把精深加工作为进展蔬菜产业的关键。

全市现已进展规模蔬菜加工企业3家,年设计加工力量1.8万吨。

达州市天源农业产业化有限公司主要加工蘑菇罐头、甜玉米罐头等,产品销往欧美和国内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目前已签订加工订单6000吨;达县川晓食品加工厂年设计加工力量5000吨,主要加工产品为榨菜、泡菜、萝卜干等,产品销往浙江、广州、福建等10个省市。

2022年,该市胜利引进重庆郑胖子食品有限公司来达投资蔬菜加工,现已进展原料基地3000余亩。

达州市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兴旺发展现状分析

达州市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兴旺发展现状分析

达州市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兴旺发展现状分析达州市作为四川省重要的农业重镇之一,自古以来就以农业发展为主导产业。

为了更好地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农业产业兴旺发展,达州市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本文将对达州市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兴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期能更好地了解它的发展态势和存在问题,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达州市农业产业现状达州市地处川北,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蔬菜等作物,同时养殖业也十分发达。

农产品种类繁多,产量大,对外贸易也非常活跃,是川北地区的农业大市。

据统计数据显示,达州市农业总产值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大,农业产业一直是市场主体的经济增长点,对于保障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巩固农村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农业科技创新支撑现状1.投入力度加大为了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达州市政府不断加大投入。

通过设立农业科技专项资金、引进科技专家、设立科研项目等途径,不断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使其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2.科技创新项目丰富达州市通过开展各类农业科技创新项目,丰富农业全产业链的科技配套服务。

不仅推动了农业科技创新的进程,还培育了一大批农业科技人才,增强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后劲。

3.科技成果应用广泛达州市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广泛,覆盖了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等各个环节。

先进的种植技术、兽药、农机具等科技成果,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和支持,使得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三、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1.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完善达州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不够合理,科研力量不够充实,导致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效率不高。

2.农民科技素养有待提高在农村地区,农民的科技素养水平普遍较低,缺乏科技创新意识和动力,导致科技成果在实际生产中得不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影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3.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虽然达州市推动了大量的农业科技创新项目,但是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些科技成果尚未得到有效的转化和应用,不能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

浅议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议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议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一、蔬菜产业现状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也是人们饮食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蔬菜的种类繁多,口味多样,营养丰富,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使得蔬菜产业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蔬菜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蔬菜产业存在着不合理的产业结构。

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流程化、标准化程度低,大部分的蔬菜生产仍然停留在传统模式,自给自足的村田经济,由于规模小、生产技术和技能水平低,自然资源利用率低,成本高。

蔬菜产业存在着不足的品牌意识。

大多数农户只关心自己的生产,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蔬菜品牌化的重要性,缺乏对蔬菜品牌的战略性思考,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缺少品牌分析和评估手段,缺乏品牌宣传和推广手段,缺乏蔬菜品牌战略管理。

蔬菜产业存在着不足的科技创新。

中国农民对种植业现代技术、设备的关注较小,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种植业增效的难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蔬菜产业存在着不合理的营销体系。

目前蔬菜市场上存在着供大于求的情况,而且由于商户多、中间商层多、产地和市场距离长、大量小农户无法发挥自身优势,商品流通成本高,也导致了蔬菜价格的波动比较大。

二、蔬菜产业发展对策1. 优化产业结构。

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提高蔬菜产业集约化水平,加强农业技术与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蔬菜生产的水平和效益。

2. 提升品牌意识。

农户应增强品牌意识,建立自己的蔬菜品牌,营造出一种地道的产品声誉。

通过专业化的市场运作,把蔬菜产品真正塑造成一种区域品牌,提升蔬菜产品的附加值。

3.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蔬菜产业的科技支持力度,鼓励农户使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蔬菜产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并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素质。

4. 调整营销体系。

政府应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农产品市场,促进蔬菜产业的规模化经营与连片化生产,实现产地与市场对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蔬菜商品流通成本,保障农户获得合理收益。

达县现代蔬菜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建设情况汇报

达县现代蔬菜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建设情况汇报

达县现代蔬菜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建设情况汇报第一篇:达县现代蔬菜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建设情况汇报达县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达县人民政府尊敬的涂巡视及各位领导: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09〕21号)和省厅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我县把蔬菜产业列入了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主导产业。

近年来,作为特色效益农业,我县一直坚持把蔬菜产业发展作为稳定市场供应、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中心工作,纳入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高度重视,重抓落实,已实现由零散向集中、单季生产向周年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创收的跨越,从而带动蔬菜生产方式逐步由传统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型转变,有力地缓解了蔬菜生产季节和消费均衡性之间的矛盾,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时令蔬菜产品,为农民持续增收作出了很大贡献。

特别是自去年11月份省上把我县确定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后,我县以更加饱满的意志,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打造蔬菜产业基地。

通过短短半年多时间的共同努力,老基地得到巩固提升,新基地得到快速发展,规模空前,效果凸显。

现将全县蔬菜产业基地培育建设情况作一汇报。

一、主要工作成绩按照省政府及省厅的要求,我县抓住机遇,全力以赴,认真落实,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止今年5月中旬,全县蔬菜播面达到27.5万亩,比2009年新增1.2万亩,预计总产量将达80万吨。

其中重抓了以赵家、双庙为核心、涉及7个乡镇37个村3.7万亩的现代蔬菜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上半年,核心示范区新建各类设施蔬菜大棚3250亩,带动全县设施蔬菜栽培面积达到了2.2万亩;核心示范区以马家、木子为重点发展莲耦5600亩,带动全县其他基地发展水生蔬菜8000多亩。

同时,以全市规划发展的3万亩常年蔬菜基地和10万亩加工蔬菜基地为重点,推广桑(麻)—菜、烟—菜、稻—菜等模式,综合利用蚕桑、苎麻、烟叶、水稻冬闲地发展了13万亩大地蔬菜和加工蔬菜基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2 蔬 菜 生 产 结 构 不 断 优 化
经 过 近 几年 发 展 , 达 卅f 市 蔬 菜 由大 路 菜 向 精细 菜 发 展 ; 由大 地菜向设施菜、 大棚菜发展; 由普通菜向无公害和绿色 、 环保、 保 健 菜 发展 ; 由季 节时 令 蔬 菜 向周 年 生产 供 应 发展 。 早 春 保护 地 蔬 菜、 夏 秋 蔬菜 、 秋 冬 蔬菜 品 种 布 局 、 播期安排 、 茬 口衔 接 更 趋 合 理, 蔬 菜 上市 品 种 更加 丰 富 。
1蔬 菜 产 业 发 展 现 状
1 . 1蔬 菜 生 产 规 模 不 断 扩 大
2. 2 科 学 种 菜 水 平 不 高
2 0 1 2年 全 市 蔬菜 播 种 面 积 达 1 4 5 . 8万 亩 ,比 2 0 0 5 年 增 加 3 7 . 6 6 万亩 , 年均 增长 5 . 8 %。 商品 蔬菜 面积 4 2 . 5 万亩 , 比2 0 0 5 年增 3 : 1 1 2 o万亩 , 年均 增长 1 4 . 8 % 。2 0 1 1 年全 市有 4 个 县 蔬菜 种植 面 积 超过 2 o 万亩 , 其中达 县 蔬菜 播种 面积 达到 4 5 . 5 万亩 ; 有 4个县 成 为全 国 蔬菜产 业 重点 县 ; 有2 个 县成 为 全 省蔬菜 ( 食用 菌 ) 产业 强 县。全市建成万亩蔬菜基地 5 个, 1 0 0 0亩以上蔬菜基地 3 5 个。
1 . 4 蔬菜 质 量 安全 明 显提 高
首先是菜农直销场地缺乏。 据调查 , 现有农贸市场均实行业 主( 企业 ) 管理 , 摊位 ( 点) 9 8 %为 固定 摊 贩 , 失 去 了菜 农 直 销对 市 场价格进行调控这个砝码 , 摊贩可自由拉高销售价 ; 其次是蔬菜 批发零售价差偏大 。据调查 , 蔬菜批零价差达 5 0 %以上 , 最高的 达2 5 0 %。绝大部分钱被小商贩赚走 , 致使居民喊菜价高 , 而农民 并没有增收 , 严重挫伤了菜农种菜积极性。 再次是直销网点难 以 建立。 建 立 蔬菜 基 地直 销 是 减少 蔬菜 流 通 环节 , 降 低 蔬菜 价格 的 最有效途径 。蔬菜直通车 、 蔬菜直销门市 、 社 区菜店由于方方面 面 原 因致 使 建 设 的速 度 不快 , 效 果 不佳 。
2. 3营 销环 节 发 展不 畅
全市蔬菜优质品率达到 8 0 % 左 右 ,比 2 0 0 5年提 高 3 0个 百 分点 , 蔬菜基地冬季茄果类育苗基本实现了工厂化育苗 , 早春商 品蔬菜基本实现 了保 护化栽培 ; 蔬菜设施化栽培 、 嫁接栽培 、 无 公害栽培 、 绿色防控等先进实用技术全面推广 。 全市蔬菜设施化 栽 培面 积 达 1 O 万余亩, 大棚 蔬 菜面 积 2万亩 , 其中 , 钢 架大 棚 面 积2 0 0 0亩左 右 , 比2 0 0 9 年 增 加 3倍 。
1 . 3 蔬 菜 科 技 含 量 显 著 增 强
首先 是 优新 品 种 引进 、 推 广 力 度不 够 。尽 管 近 年 来 , 各地 引 进 了 一 些 国内 外优 质 品种 进 行 试验 示 范 , 但 推 广 力度 不够 。 其次 是新技术推广力度不够。 蔬菜种植技术性强, 一些菜农尤其是新 发展区的菜农普遍缺乏种植技术 ,特别是蔬菜先进实用技术难 以在大面积生产上推广 , 管理粗放 , 导致产量低、 质量差、 商品性 差, 缺 乏 市 场竞 争 力 ; 再 次是 蔬菜 技 术推 广 体 系不 健全 。主 要 蔬 菜基地 乡镇无蔬菜技术推广机构 , 无蔬菜专业技术人 员, 无蔬菜 推广工作经费, 也导致 蔬菜产销信息不灵, 渠道不畅 , 存在盲 目 扩大生产, 单一品种生产过剩等现象发生。
1 . 5蔬 菜 生产 产 业 化 步 伐加 快

首 先是 经 营主 体 分散 。达 』 、 1 ' I 蔬 菜 生 产仍 以 单家 独 户 生 产经 营为主 , 缺乏 必 要 的技 术 标准 和 产 品质 量检 测 , 难 以保 证 市场 蔬 菜商品的一致性 。 其次是集约化水平不高。 近几年来 , 达外I 市 虽 建立了一批蔬菜基地 , 但基地分散 , 生产设施差 , 抵御 自然灾害 能 力弱 , 未能形成拳头产品和集约化: 生产 , 严重影响蔬菜产业 的 持 续 稳定 发 展 ;再 次是 加 工 发展 严 重滞 后 。达 州市 蔬菜 加 工率 低, 加 工蔬菜所耗原料 占蔬菜总产的比例很少 。
U I Q g Y 农 曼 鱼 业 发 展I
— —
达 州蔬菜 发展现 状及对 策建议
汤 莉
( 达 州职业 技 术 学院 , 四川 达州 6 3 5 0 0 1 ) 摘要 : 蔬 菜 产业 是 达 g , I 1 市农 村 经 济的 支撑 产 业之 一 , 为做 大做 强 达 州市蔬 菜产 业 , 进 一 步增 加 农 民收入 , 笔者 对 所在 市 的蔬 菜 生产 进行 调 查 , 就 蔬 菜生产 过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 提 出了蔬 菜产 业发展 的 对策 和建议 。 关键 词 : 科技 ; 产 业化 ; 推 广; 对 策 中 图分 类号 : F 3 2 6 . 1 3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4 ~ O 4 3 2 ( 2 c I 1 3 ) 一 1 4 — 1 3 - 1
2. 4 产 业 化 发 展 水 平 不 高
近三 年来 ,达州市 参加 全省 蔬菜季度 抽检合格 率达到 9 7 . 5 % 以 上, 名列 全省前茅 。 全 市基本 实施了无公 害农产品 产地整体 认定 , 组 织制订 无公害 黄瓜生产技 术规程等 区域 『 生 地 方标准 1 5 项 。 现 有无 公害农 产品 7 O 个, 绿色食 品 1 5 个, 有机 食品 3 个, 地理 标志农 产品 7 个。 初 步建立 了农产品 质量安全预 警机制 。农 业投 入品和农 产品 生 产环 节建立 了进销台账 、 诚 信档案 、 生 产记录等管理 制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