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5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5篇

二班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5篇二班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1《泉水》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朗读课文,能够背诵部分课文。

2、生疏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能背诵部分课文。

体会助人的欢快。

教学预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生词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的《泉水》这篇课文。

你们还记得文中的生字伴侣吗?课件出示:石缝、瓦罐、自然水塔、杜鹃、动听、一股清泉二、分析课文1、这节课,我们连续来学习第5课《泉水》。

请同学们边听课文录音,边思考:泉水流经哪些地方?遇到了谁?2、同学回答。

(水池、平地、果园、山谷)师随机板书。

(二)指导学习2自然段1、泉水每到一个地方都会遇到一个伴侣,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的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边听边思考:泉水说了什么?用~~~画出来。

指名读泉水的话。

思考:读完泉水的话,你知道了什么?预设:你们见过水塔吗?(课件出示水塔图)水塔是干什么用的?有多少水?这里的自然水塔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称为自然水塔?(2)通过泉水的话,你知道泉水是什么样子的?(很多很多)山里的姐姐来打水,泉水的心情会怎样?(兴奋欢快)谁能带着这种兴奋欢快的心情,读读泉水的话?出示:来吧,我的水很多。

山上有一座自然水塔。

对比原文的话,有什么不同?你宠爱哪一句?为什么?指生读。

老师指导读。

(两个“来吧,来吧”突出了泉水的热忱。

读其次个“来吧”时声音要提高一些。

)现在同学们就是这热忱的泉水,我就是这大山里的姐姐我们一起来协作读一读泉水的话。

师:哎,泉水,你们好!我要打些水回家做饭吃!生: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自然的水塔。

师:泉水,泉水,我要打些水回家沏茶喝!生: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自然的水塔。

师:泉水,泉水,我要打些水回家洗衣服!生: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自然的水塔。

师:感谢,感谢!真是热忱的泉水!从你们的笑脸上,从你们的话语里,老师感受到了你们挂念了山里姐姐,心里是多么的快活。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教案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教案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教案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单元主题:春天
单元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培养学生观察、表达、想象等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1.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生词。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等方式,感受春天的美好。

单元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

2.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安排:共16课时
《识字1》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其中的“枯、荣”等7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生词,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的生字、生词,指导正确书写部分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生词。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生词。

2.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3.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授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授课教案

很高兴能和大家分享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授课教案。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堂组织、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教师们的授课工作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26个英文字母的读音和书写方法;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英文字母组成单词,并运用所学单词进行简单的阅读和表达;能够掌握课文《猴子拿月亮》的内容,理解课文的含义,并进行简单的欣赏、表达。

2、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合作、分享的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3、学习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教育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生对26个英文字母的掌握,以及能够正确运用所学字母拼写并阅读基础单词。

2、教学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励他们学习;如何教育学生学习语文需要一定的机会和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如何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使他们更爱学习。

三、教学方法在本单元教学中,我们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景教学法,营造出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用尽量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表达课文的意思,提高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接受度。

2、情感教育法在教学中,通过对课文进行朗读和讲解,并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性认识,通过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所学知识的内涵和价值,让他们感受到语文教育的深刻内涵,并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3、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学习效益。

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可以利用卡片、图片等方式,进行十分生动实用的语音、单词、句型等教学内容,很好地推动学生的学习。

四、课堂组织在课堂组织方面,我们采取以下方式:1、标准讲解标准的英语发音和口语,引导学生模仿发音,并矫正过程中的发音错误,让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发音和口语技巧,基础更加扎实。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精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第一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段落。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掌握课文中的基本句型和语言表达方式,并能应用于日常交流和写作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活、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段落;掌握课文中的基本句型和语言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易错字;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录音机、黑板等。

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学习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含义,掌握课文的写作特点。

3.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4. 小组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可以使用彩色粉笔,增加视觉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写作练习:仿照课文中的句型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3. 预习作业:预习下一课的内容,提前了解课文背景和生字词。

课后反思2. 学生反馈:通过课后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改进:根据课后反思的结果,进行教学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重点与难点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教学重点与难点是需要特别关注的细节。

这是因为教学重点与难点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能够实现,以及学生能否有效掌握课程内容。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含口语交际、语文园地)doc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含口语交际、语文园地)doc
(3)分角色朗读7—11自然段。
4、谈话:同学们读得多好呀!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实在太美了。动物太太们赞不绝口,小动物们在小路上蹦啊跳啊。可是,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是怎么来的呢?怎么会开满鲜花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下节课再来解决吧!
三、拓展延伸。
思考: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是怎么来的呢?怎么会开满鲜花呢?你能找到答案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第三课《开满鲜花的小路》
2、板书课题。
课中导学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一)学习字词
(1)出示字词,指名小老师领读,师纠正。
(2)交流识字方法,同桌互读,比塞读。
(3)师指明读,抽查识字情况。
(二)细读课文,体会角色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中导学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1、找出课文的7—11自然段,先自由读一读。
2、分角色朗读。(根据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
3、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描写鲜花美丽的句子,特别注意多美啊!”“真美啊!”并想一想为什么不用同样的“多美啊!”
(1)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她惊奇地说:“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多美啊!
(2)这个包裹和开满鲜花的小路有什么关系?
(3)为什么说长颈鹿大叔寄来的花籽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2、小班内交流讨论,做好分工。
3、请同学汇报交流。
生1:是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了一个包裹。
生2:这个包裹里面装的是花籽,鼹鼠先生不小心把它撒落在了去松鼠太太家的小路上了。
师:这个不小心一词用得真好。你是从哪儿发现鼹鼠先生是不小心撒落在去松鼠太太家的小路上的呢?
生2:鼹鼠先生拿着包裹,来到松鼠太太家。他问松鼠太太:“长颈鹿大叔寄来一个包裹,请您看看是什么东西?松鼠太太拿过来一看,里面空空的,什么也没有。原来包裹破了,里面的东西不见了。看来都漏在来时的路上啦!鼹鼠先生很懊丧。师:从哪一个字就能准确看出鼹鼠先生是不小心撒在路上的?生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掌握本单元的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2. 帮助学生回顾并巩固本单元所学的语文知识点,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备课:复准备的教学材料、课件、音频视频资料等。

2. 学生准备:教材、练册、文具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本单元的课文内容1. 复课文《小海的家》及相关问题。

- 提问学生关于故事情节和主题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回答和讨论。

- 分组让学生展示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进行简短的角色扮演演示。

第二课时:巩固语文知识点1. 复笔画和偏旁部首。

- 给学生出示一些常见汉字,让学生快速说出字的笔画和偏旁部首。

- 进行简单的字形搭配练,提高学生的字形组词能力。

2. 复字音。

- 给学生出示一些汉字,让学生快速说出字的读音。

- 进行字音拼读练,巩固学生的字音记忆。

3. 复词语搭配。

- 给学生出示一些词语,让学生快速说出合适的搭配词。

- 进行词语搭配练,培养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

第三课时:综合复1. 给学生出示一些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内容。

2. 进行综合性的复测试,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复习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和语文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提问讨论、展示表演、字形搭配练习、字音拼读练习和综合复习测试等。

通过这样的多样性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

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

(学生起来背)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

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

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

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

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

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2.学习一、二句:(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语文教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语文教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教案的作用有很多,作为新的老师教案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首先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要熟知教材,教参和作业,其次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思维连贯发散的过程,一起看看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欢送查阅!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

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识字1。

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种传统节日,分别是。

6﹒拍手、齐读小儿歌。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1)(课件出示)tiējiēsǎozhōuàizhuǎntuánrènɑo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

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教学目标:1.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学生了解字典的用途,掌握基本的查字典的方法,逐步形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2.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初步养成主动识字、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生勤于查字典的习惯及主动识字的习惯的形成,学会学习教学准备:新华字典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总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预习指导: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了解字典的用途,掌握基本的查字典的方法,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预习汇报1.同学们,上学期你养成了哪些好的学习习惯?2.本学期还要重点培养两个学习习惯,其中一个为勤查字典(板书)。

二、组织学习1.看第一页上面的插图,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2.师述:我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了,知道了多读课外书的好处,可是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我们不认识的字。

怎么办呢?3.仔细看上面的小图:图上的老师在向我们推荐什么?(字典)4.看下面两副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字典呢?5.从整体入手,仔细看下面的小图,完整地说说图上学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6.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看图,说说同学们在干什么?7.看第二页图,说说还有哪些情况下我们经常用到字典的?{在学校,在家中}8.谈谈你平时是如何使用字典的?三、总结板书,进行练习1.说说新学期里自己准备怎样培养自己勤于查字典的习惯?(小组交流)点评: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既可以在别人的讨论中得到启发,也可以由小组长组织同学们在学习中展开竞赛,更快的养成良好的习惯。

2.阅读课外读物。

{语文补充阅读}板书设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第2课时(总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课时目标:指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初步养成主动识字、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预习汇报同学们,鲁迅先生曾经给一位小学生写过一封信,信中有一部分内容就是让他多读书。

读书就如同采蜜,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

师述:你读懂这句话了吗?这句话就告诉我们,乐于课外阅读对于一个人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

在课外阅读中我们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我们的字典朋友,可是如果不认识的字太多的话,那就肯定会影响我们的阅读效率了。

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看书。

二、组织学习1.看第3页上面第一幅图,从照片上你看出了什么?2.第2、3幅图画了什么?3.他们通过什么途径识字呢?4.看下面第一幅图,同学们在干什么?(津津有味地聚在一起看图识字)5.看下面第二幅图,两位同学在干什么?(津津有味地在大街上看铺名识字)三、总结学法图上的同学挑选适合自己的,自己喜爱的方法识字。

字识的多了,阅读课外书籍、报刊也就方便多了,这样就可以从中学到许多课本里没有的知识,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好处。

四、学习建议1.你想读课外书吗,有什么困难?(大家交流解决。

)2.谈谈你平常读了哪些课外书?有什么收获?3.今后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主动识字?4.布置一个月后进行识字比赛。

(分“个人奖”和“小组奖”)板书设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勤查字典主动识字教学后记:识字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认识9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总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一、展示学习:(一)记忆回放:1.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我领大家读一读”或“我给大家提个醒”。

出示:拜年扫墓踏青端午团圆月饼3.听写。

对个别生字进行重点指导。

4.分行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行写了什么。

(二)提出问题:1.读了识字1,你知道课文写了什么?2.读一读韵文,想一想本韵文有什么特点?二、探究问题:(一)自主解决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形成共性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知识和技能应用:想一想,课文怎么写节日的?写了节日的什么?三、实践运用:(一)进行应用、分析、评价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全家人围在一起在干什么?[相机出示词卡:饺子](2)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叫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拜年]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

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相机出示词卡](4)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相机出示词卡](二)迁移和调整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看看挂图,想想字义。

四、总结提升: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

你们知道了有哪两个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春节,民间风俗是什么?(包饺子、拜年)清明节呢?(扫墓、踏青)这两个节日还有什么风俗?第2课时(总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一、实践运用(一)进行应用、分析、评价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1.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词卡:龙舟、端午]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相机出示词卡:粽子]2.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相机出示词卡:中秋]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相机出示词卡:月饼](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

[相机出示词卡:团圆](4)学生借助拼音读以上生字词。

(5)指名认读、正音。

如:“粽子、月饼”中的后一个字读轻声。

(二)迁移和调整1.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想一想,你有什么收获?2.你知道哪些家乡的风俗民情?二、总结提升:刚才我们学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有哪两个传统节日?(端午、中秋)端午节,民间风俗是什么?(包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呢?(全家人要团圆,吃月饼)这两个节日还有什么风俗?三、学习建议:你喜欢哪一个节日,可围绕此节日写一段话,介绍一下本节日相关的民俗风情。

板书设计:识字1春节拜年清明扫墓端午赛龙舟中秋团圆教学后记:识字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难点:认识8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总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一、展示学习:(一)记忆回放:1.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我领大家读一读”或“我给大家提个醒”。

出示:榕树秀峰倒影骆驼画廊竹筏3.听写。

对个别生字进行重点指导。

4.分行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行写了什么。

(二)提出问题:1.读了识字2,你知道课文写了什么?2.读一读韵文,想一想本韵文有什么特点?二、探究问题:(一)自主解决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形成共性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知识和技能应用:借助拼音,自主识字1.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词语。

4. 想一想,写了桂林山水的什么?课文怎么写桂林山水美丽的?第2课时(总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一、实践运用:(一)进行应用、分析、评价创设情境,学习韵文1.学习第一组词串。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我们走进山水如画的桂林去看看吧。

(播放优美的音乐。

)(2)我们的轮船已缓缓驶入漓江,(多媒体出示桂林的风光片。

)让我们站在船头看一看这美丽的风光,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碧水“、“秀峰”、“倒影”等词语。

(4)这么美的景色,你能把它读好吗?(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指名读,比赛读。

)2.学习第二组词串。

(1)船,沿着漓江缓缓前行。

听,远处传来了什么?(播放壮族青年对歌的歌声。

)(2)我们循声望去,(多媒体课件显示壮族对歌的情景。

)你看到了什么?(3)相机出示“对歌”、“榕树”、“壮乡”等词语。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吗?(师点拔理解:壮乡,指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5)多么有趣的风俗,多么热情的壮族人民,让我们用充满感情的朗读来表达他们的喜悦之情吧!(练读“对歌”、“榕树”、“壮乡”,指名读,齐读。

)(6)你还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特有的风情?3.学习第三组词串。

(1)走出多姿多彩的壮乡,听完悦耳嘹亮的对歌,轮船渐渐驶近连绵起伏的青山。

(出示小插图一二。

)你们感觉这些山怎么样?(2)假如要你给它们起个名字,你会起个什么名字呢?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象鼻”、“骆驼”、“笔架”等词语。

(4)这么有趣的山峰,这么有趣的名儿,谁想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5)这里可能还有什么样的山?小组猜一猜、画一画。

(配上音乐。

)4.学习第四组词串。

(1)(出示课文插图。

)你们看,绿莹莹的江面上一位渔民正撑着竹筏。

(教师相机介绍竹筏。

)(2)竹筏上,站着一只鸬鹚,(观看鸬鹚捉鱼的课件。

)它正注视着水面,随时准备捕捉水里游动的鱼儿。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竹筏”、“鸬鹚”词卡,并进行朗读。

)(二)迁移和调整桂林之行即将结束,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走过的旅程,(读学过的词串。

)你最留恋的是什么呢?为什么?(学生自由说。

)青山、绿水、竹筏、鸬鹚……漓江真像一幅美丽的水彩画,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漓江真可称为百里画廊哪!(出示“画廊”,学生读。

)二、总结提升: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学习生字应在诵读中巩固生字,了解词义,认识事物。

如朗读“碧水”、“秀峰”、“倒影”时我们可以想象山清水秀,水中倒影的画面。

水如碧玉,清澈见底;山是奇峰,挺拔秀丽,不去旅游真是可惜。

请小组互相合作设计一幅广告画和相应的广告词,把桂林的美景好好夸一夸,让别人听了见了就想去,看哪个小组设计得好。

三、学习建议1.愉快的旅行结束了,你都见到了什么?小组先说一说。

2.小组合作将这些词语贴在对应的图下面,贴好后,轻声读一读。

3.把学生完成的情境图贴在黑板上,再次齐读。

4.根据图意,用卡片上的词语练习说话。

板书设计:识字2山水全貌民族情调著名景点漓江景色教学后记:识字3教学目标: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新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