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精选3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精选3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讽刺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2、感受雨果以人类的名义,谴责非正义战争的罪恶所体现出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3、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深刻的内涵,感受作者高尚的品格。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而努力。
【教学与过程】一、导入:(副板书:雨果圆明园)让学生畅谈自己对雨果和圆明园已有的了解,教师补充。
历史上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5200余亩(350公顷),有著名景群上百处。
自清代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起,原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祯(雍正)的“赐园”。
1722年雍正即位后,依照紫禁城的格局,大规模建设。
到乾隆年间,清朝国力鼎盛,是圆明园建设的高潮,以倾国之力,空前的规模扩建圆明园,以后又经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续建,5个皇帝前后经过151年将其建成。
役使无数能工巧匠,费银亿万建造经营而成。
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收藏闻名于世。
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
但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洗劫,昔日富丽堂皇的殿堂如今已是一片废墟。
对于1860年法军的行为,作为法国公民的雨果是如何看待的呢?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雨果当年《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板书)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
(指定几位学生读,一人读一部分)2、解决朗读过程中的字词障碍三、研读课文运用圈点精读法,把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分别画出来,细细体会。
四、畅所欲言1、谈谈你对雨果先生的看法。
2、昔日恍若月宫,金碧辉煌的皇家园林如今已是断壁残垣,芳草凄凄的一片废墟(看课本插图),作为炎黄子孙的你,面对这一片废墟,你有什么想法和感慨。
人教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品读雨果态度
3.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
作者毫不客气地指出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强盗行 径,对其提出强烈的抗议和谴责,并指出他们终将 受到历史制裁。
三、拓展延伸——感叹雨果胸怀
1.他不是中国人,却高度赞美圆明园,讽刺 侵略者;他是个法国人,却说“将受到历史制裁 的 这 两 个 强 盗 , 一 个 叫 法 兰 西 ……” 透 过 这 封 信,你能读出一个怎样的雨果?
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新课导入(三)
如果想要了解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你会去 这个城市的哪个地方?
大英博物馆 是世界三大 博物馆之一, 也是收藏中 国流失文物 最多的一家, 竟达2.3万件。
法国吉美博物馆是欧洲最重 要的亚洲艺术收藏阵地之一。 在吉美博物馆这2万余件的 中国文物中,中国陶瓷器约 占半数以上。从中国的原始 瓷一直到明清官窑瓷器,各 个朝代各大窑名品应有尽有, 且多为精品。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历 史的教训是用血与火铸就的,忘记 历史就等于背叛!需谨记,“前事之 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今日之中国 少年又当如何自处?让我们面对五千 年华夏文明,发出掷地有声的誓言:
不忘历史, 奋发图强, 学好本领, 报效祖国!
结构梳理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交代写作缘由 征求意见
示例:尊敬的巴特勒阁下,雨果先生在信中……
明确:雨果先生在信中对圆明园高度赞美,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强盗 行径严厉谴责,对被掠夺的中国深表同情。
2.快速默读课文,探究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言明写信缘由:巴特勒上尉征求远征 中国的意见。 第二部分(2—3):盛赞圆明园这个世界奇迹。 第三部分(4—9):谴责英法联军的劫掠行径。 第四部分(10):照应开头,尖锐嘲讽。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亲爱的巴特勒上尉,我希望这封信能够找到你平安无事。
这是我在远征中国的过程中给你写的。
我希望通过这封信向你描述一些我们所经历的事情,以及我们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看法。
首先,我希望你能够了解我们的动机。
作为英法联军的一员,我们来到中国是为了维护我们的利益和地区稳定。
我们相信,通过这次远征,我们可以有效地干预中国事务并确保我们的利益不受损害。
然而,我必须承认,我们这样做的方式并不总是正确的。
在我们抵达中国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许多战斗和血腥的冲突。
我们的目标是打败中国军队,占领重要的城市和港口,以及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利于他们的条约。
然而,我们对中国的力量和抵抗力大大低估了。
中国人民展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抵抗精神。
他们组织了游击队和民兵,使用了土地和地理优势。
我们经常遭受到他们的袭击和狙击。
每一个城市和村庄背后都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战斗力。
我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民对抗我们的能力远超过我们的预期。
除了军事行动之外,我们还目睹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和痛苦。
许多城市被摧毁,农田被烧毁,人们被迫离家。
我们看到了无数的平民和儿童在战争中失去生命。
这一切让我深感忧虑。
我开始思考我们的行为是否合理,是否值得为了我们的利益而危害这么多的人民生活。
我还要提到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我们见识到了壮丽的宫殿,精美的艺术品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中国的文化和历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怀疑我们是否有权干涉这个古老而复杂的国家。
巴特勒上尉,我写这封信并不是要结束我们的远征或放弃我们的任务。
而是希望你能够意识到我们的行动对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苦难。
我希望我们能够加强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尊重,采取更为谨慎和人道的方式来实现我们的目标。
我真诚地希望,在我们离开中国之后,中国人民能够恢复生活的平静和繁荣。
我希望我们对中国的行动能够成为历史经验的一部分,警示我们不要再次重蹈覆辙。
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写作手法探究
2.类比与对比的应用。
找出文中运用类比或对比的地方,反复阅读后,理解这些类比或对
比起着怎样的作用。 作者巧妙地将东方艺术典范圆明园与古希腊的巴特农神庙相比,突 出了圆明园的地位;将圆明园这一旷世之园的富丽堂皇与英法联军对它 的劫掠、焚毁相比,暴露出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作者将额尔金父子对
布 置 作 业
想象,猜测巴特勒上尉读完雨果的这封信后 的情态,并把他此时的动作、心理、神情等描
写下来,不少于200字。
板 书 设 计
写信的原因---希望赞誉
就英法 联军远 征中国 给巴特 勒上尉 的信
地位---规模巨大的典范
美丽---恍若月宫的建筑 价值---亚洲文明的剪影
深情赞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
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
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
故事。”
运用反语写出了掠劫者贪婪无耻的丑恶嘴脸。
名 句 鉴 赏 2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
另一个叫英吉利。”
将英法帝国主义送上了历史的审判台。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公开抗议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不顾个人得失,表 现出了一代伟人的骨气。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 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预 习 检 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珐琅 ( fàláng ) . . 惊骇 ( ) h à i . 箱箧 ( qiè ) .
晨曦( xī )
洗劫 .( jié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全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全文亲爱的巴特勒上尉,首先,请容我代表英法联军来信向您表示最诚挚的问候。
我写信是为了传达我方决定联合远征中国的重要事项。
这次远征无疑将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能够成功达成我们的目标。
在撰写这封信之前,我们已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讨论,对于这次远征的目的和动机有了充分的理解。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远征来推动中国进行一系列政治和经济的改革,以维护我们自身的利益和在该地区的地位。
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人力,对我们来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通过远征力量,我们将向中国政府提出我们的要求和期望,并确保它们得到实施。
我们希望中国政府能够开放对外贸易,并减少关税和贸易壁垒,以促进我们的商业利益。
此外,我们还将对中国的政治和法律体系进行改革和现代化,并提倡民主、法治和人权的普及。
我们相信这样的改革对中国人民的福祉和国家的长远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计划投入大量资源来改善中国的基础设施,并提供技术和专业知识支持,以帮助中国提高其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发展。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面临各种挑战和阻力。
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体系与我们有过很长时间的分歧,因此我们必须要选择合适的策略和方法来推动我们的改革议程。
我们必须充分尊重中国的主权和国情,与中国政府和人民进行建设性的对话和合作。
最后,我要向您保证,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来确保我们的行动是合法的、符合道义的,并最大程度上减少对中国人民的不良影响。
我们将安排足够的人员和资源来处理各种风险和挑战,以确保我们的行动是有组织、有序和规范的。
感谢您对我们这次远征的支持和奉献。
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够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同时也推动我们英法联军的共同利益。
衷心地祝愿您在这次远征中取得巨大的成功。
诚挚的问候,XXX(写信人的名字)。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6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6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篇一◆知识与能力1.体会文中反语的运用。
2.领会文章中语句的意蕴,分析其如何体现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3.掌握文中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
4.文章语言精彩,细心揣摩可提高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l.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2.讨论法、问答法、诵读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l.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2.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重点1.分析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2.把握文中反语的运用。
3.引领学生回顾文中的那段历史,了解文中相关知识,丰富知识面。
◆难点1.领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2.感受作者富有特色的语言。
◆疑点作者谴责英法联军的行径用了不少反语,这些反语有何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几幅圆明园的图片。
◆学生准备1.查资料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那段历史。
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的生难词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
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
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
看着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
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把特勒上尉的信》。
二、介绍作家及背景资料1、雨果2、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3、圆明园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章。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3.齐读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提问: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理清第三段的思路。
2)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愤慨却不失礼貌地谴责英法联军?(刘俊
01
麟小组) 巴特勒应该是个大官,雨果是怎样平衡关系和语气的?(张
02
伊洁小组) 雨果的“赞誉”到底该如何理解?(李佳和小组、王聿晗小
03
组)
04
……
读一读,找一找
课文5-10段中,你觉得雨果哪句话写得最深刻、读起来最痛快,最能体现雨果的 态度,找出来品味品味,好吗?
世界上最宽阔 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宽阔 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阔 的是人的心灵
——雨果
01
观点鲜明,情感强烈
03
比喻有味,反语有力
05
……
02
类比说理,想象生动
04
哲理深邃,耐人寻味
大清帝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 在过去150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它的体积和 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 那就不再会有纪律和安全了。
——雨果
01
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 可以到达;
03
02
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 可以飞到。
雨果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封
的 信01
为感正气不平言,怒目冲冠铁马前。君赋此信真名世,千载谁堪伯 仲间。
01Leabharlann 这封信是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行为的抗议,为何要拿这么多的篇幅来 描绘圆明园的美丽?
01
静态建筑、动态建筑、自 由联想。
02
总评地位,想象还原,说 明耗资,类比议论,总述 成就。
1
圆明园的设计思路主要来 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模 仿中国南方迷人的自然风 景;其二,再现中国诗歌、 绘画与神话中的意境。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生字词积累
珐琅( fà láng) 朱鹭( lù ) 惊骇( hài ):惊慌害怕。 晨曦( xī ):晨光。 瞥见( piē ):一眼看见。 劫掠( jié ) 赃物( zāng ):贪污、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 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不留下。荡然,完全 弄光的样子。 箧( qiè ):小箱子。 制裁(cái ):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
快速阅读,测测谁的速记能力好:
1、雨果是哪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哪些? 2、 雨果提及艺术有哪两种来源,分别产生哪两种艺术? 3、各国艺术都有其代表建筑,如:希腊有 ,埃及 有 ,罗马有 ,巴黎有 ,而东方 有 . 4、 雨果评价圆明园的一个关键词 ( ) 5、按照雨果的描绘,圆明园中有哪些物品? 6、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谁而建?为什么? 7、两个“强盗”指谁?当时两国统治者分别是谁? 8、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谁? 9、两个“强盗”在圆明园犯下了哪些罪行? 10、雨果批判所有英国人与法国人吗?
3.雨果为什么说“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 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 强盗?”
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强调政府 不能代表人民,政府犯下的强 盗罪行不是人民的过错。法兰 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 这句话实际上也是在控诉本国 政府的侵略行为。
(接上文)这话突出强调了对圆明园进行劫掠、 焚毁是英法政府犯下的强盗罪行,而不是英法 人民,表达了作者对英法政府强烈的不满 4、“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一句在结构和 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在结构上承上起下。“奇迹”是上段对 “万园之园”的总括赞美,“消失”引出下 文的英法强盗。这句另起一段,在内容和语 言上与前一段形成强烈对比,造成一种震撼 人心的效果,表达了作者的极端愤慨之情。
整体感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探究(一)
1、有两种性质的战争: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的 战争。在英法联军和作者眼中,这次远征中国 的性质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这是一场怎样的战 争? 2、找出作者赞美圆明园的句子。 3、“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 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 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句话告 诉我们作者对待文化的态度是怎样的?
断 壁 残 垣 皆 付 与 苍 烟 笼 罩
多少兴亡玄秘事 尽藏深宫不言中
元凶额尔金在他的一封信中,竟得意洋洋、 不知羞耻地写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 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人所能想象者。”另一侵 略者戈登承认:“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 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八国联军的炮火 轰开了万园之园 一双双数不清肮脏的手 伸向了圆明园 把秦砖汉瓦一齐搬进了船舱
而后火舌爬满了圆明园的名字 爬满了一个民族的耻辱的记忆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作者 感知 阅读 扩展
雨果(1802-1885), 法国诗人,作家。19世 纪前期欧洲浪漫主义文 学运动的领袖人物。主 要作品有诗集《东方 吟》、《秋叶集》、 《静观集》,小说《巴 黎圣母院》、《悲惨世 界》等。
阅读探究(二)
4、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什麽态度? 用了怎样的语言? 有什麽作用? 5、那麽他不帮着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谁 的立场上的? 。
小结
雨果
清醒的头脑、 正直的良知、 公正的立场 是难能可贵的。
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 以全球的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体现了作 者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这里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
由十届政协委员、澳门博彩股份公司 总裁何鸿燊先生捐资购买的圆明园国宝 “猪首铜像”, 昨天下午2时26分由香港 运抵北京,存放于保利艺术博物馆。据悉, 这只猪首的收购价不超过700万港元;而 早在2000年,保利集团曾斥资3000万港元, 在香港拍卖会上收购了十二生肖系列中的 牛首、猴首和虎首。(新闻一则)
走近圆明园
圆明园是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北部。始建 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它是清朝 五代皇帝倾心营造的皇家营苑,清王朝倾 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匠填湖堆山,种植 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 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 书文物。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 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 筑群,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 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 美名。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 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 以至于荡然无存。”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 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 个装满了厢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 回到了欧洲。”
检查字词 赃(zāng)物 制裁(cái ) 恍(huǎng)若 珐(fà)琅(láng) 惊骇(hài) 瞥(piē)见 缀 (zhuì )满
3、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这一句话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以全人类的名义谴责侵略者的强盗行为, 义正词严,批判力强。 4、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欧洲。 (这一句话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形象再现强盗相互勾结的丑恶嘴脸、肆意掠夺的卑鄙行径, 讽刺力强
5、这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文明”和“野蛮”在这里怎么理解) 反语。有辛辣的讽刺意味。说明强盗政府颠倒黑白,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恬不知耻。 6、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 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如何理解这句话话的含义?) 雨果以人民的立场区别法国人民与政府,代表人民抗议政府的 强盗行径。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7、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 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干干净净“是什么意思?雨果的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 友爱、热爱和平、崇尚正义。 自立、自强,跻身强国之林
圆明园应该保留残状 圆明园尝试重现旧观
写 一 封 给 雨 果 的 信
1、你如何评价雨果的观点?他的胸怀和品格对 你有什么启发?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作为中国人, 你是怎样看待的? 3、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进步? 4、雨果对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做了高度评价,今 天中华民族正处于复兴时期,正在成长的你, 打算怎么做呢?
埃及
金字塔
罗马的斗兽场
巴 黎 圣 母 院
巴黎圣母院的建造全部采用石材,其特点是高耸挺拔,辉煌壮丽,整个建 筑庄严和谐。如果说艾菲尔铁塔是现代巴黎的标志,那么巴黎圣母院无疑是古老 巴黎的象征。
希腊巴特农神庙
希腊巴特农神庙建于公元前447年,经历了 两千多年后,雅典守护神雅典娜高达12米的巨大 金像早已不知所踪,只剩下46根高达10米的那多 立斯式圆柱坚守在那里,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8、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雨果什么样的品质?)
公开抗议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不顾个人安危,公理至上,他那清 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非凡的勇气是难能可贵的。
写 给 火 烧 圆 明 园 的 额 尔 金 勋 爵
我好恨 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 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 阴森幽暗的古堡 晨光微露的旷野 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 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 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 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 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如云的站阵 决胜负于城下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第一本文化散文集。余秋雨 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 表现力所写下的该书,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 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此书的主调是 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的人生秘諦,探索中国文化 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
箱箧(qiè) 给(jǐ)予 琉(liú)璃(lí ) 眼花缭(liáo)乱 晨曦(xī) 劫(jié)掠 绸(chóu)缎
解词: 赃物:贪污受贿或盗窃的来的财物。 箱箧:箱子。 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 为。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不 存在。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圆明园复原鸟瞰图
浩然亭之秋
夏溢狮子林
雾绕仙山亭
曾经仙境似的圆明园
春临江南
渔舟唱晚
黄昏五孔桥
会心桥之晨
冰雪鉴碧亭
遗憾的是,这一世界园林艺术 的伟大杰作,分别于1860年、 1900年两次遭英法联军、八国 联军的劫掠和焚烧,使一代名 园化为废墟。
海晏堂前的十二生肖喷泉
圆明园还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 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