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逼处此,轮扁斫轮-藏头诗
包含-”处”-字的成语

1▲安常处顺△ānchángchǔshùn △典故:安:习惯于;处:居住,居于;顺:适合,如意。
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
△出处:《庄子·养生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例子:他长期以来~,缺乏锻炼,因而经不起挫折。
2▲安身之处△ānshēnzhīchù△典故: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例子:能够找到职业,找到~,该是多么令人高兴啊。
(杨沫《青春之歌》第三章)3▲安时处顺△ānshíchǔshùn △典故:安于常分,顺其自然。
形容满足于现状。
△出处:《庄子·养生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例子:他长期以来~,缺乏锻炼,因而经不起挫折。
4▲安室利处△ānshìlìchù△典故:指安全便利的处所。
△出处:《庄子·徐无鬼》:“奎蹄曲隈,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
”5▲抱法处势△bàofǎchǔshì△典故:比喻把法和势结合起来,用势来保证法的推行。
△出处:《韩非子·难势》:“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6▲巢居穴处△cháojūxuéchǔ△典故:栖身于树上或岩洞里。
指人类未有房屋前的生活状况。
△出处:后魏·卢之明《剧鼠赋》:“跖实排虚,巢居穴处,皆饮噬于山泽。
”△例子:他为逃避法律的制裁,躲藏于深山老林,从此~。
但法网恢恢,最终没有躲过应有的惩罚。
7▲朝夕相处△zhāoxīxiāngchǔ△典故:从早到晚都在一起。
形容常生活在一起,关系密切。
△例子:这时我和梁(喜奎)同住一间房,~,相爱如弟兄。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十四章)8▲处高临深△chǔgāolínshēn △典故:处高:处在显贵重要地位。
临深:如临深渊。
处在显贵之位,好比面临深渊。
旧时指官职高了常有危险性。
△出处:汉·扬雄《酒箴》:“处高临深,动常近危。
邹缨齐紫,小题大作-藏头诗

邹缨齐紫,小题大作
邹邑之民仆已行,缨上沧浪旧水痕。
齐唱呜呜尽垂手,紫府神仙尽点头。
小山桂树比权奇,题名尽是台衡迹。
大麦干枯小麦黄,作宇由来称栋梁。
邹邑之民仆已行,缨带流尘发半霜。
齐声腾踏牵船出,紫绣麻踏哮虎。
小腰丽女夺人奇,题诗朝忆复暮忆。
大都不得意时多,作诗调我惊逸兴。
邹生枚叟非无兴,缨上沧浪旧水痕。
齐人织网如素空,紫绶青衿感激同。
小儿一伎竿头绝,题剑无光履声绝。
大殿连云接爽溪,作得新诗旋相寄。
邹律有风吹不变,缨带流尘发半霜。
齐相杀之费二桃,紫鸾烟驾不同飘。
小堂绮帐三千户,题惠净上人幽居。
大道连延障锦轴,作诗三叹君知否。
邹律如何为一吹,缨上沧浪旧水痕。
齐相杀之费二桃,紫书分付与青鸟。
小雏黄口未有知,题诗朝忆复暮忆。
大明御宇临万方,作歌五子恨雕墙。
邹律有风吹不变,缨上沧浪旧水痕。
齐向茅檐布爪牙,紫苞欲绽高笋牙。
小儿一伎竿头绝,题剑无光履声绝。
大易占云南山寿,作诗三叹君知否。
桑田沧海,上情下达-藏头诗

桑田沧海,上情下达
桑落新开泻玉缸,田田翠叶红莲香。
沧海横流人荡覆,海静天高景气殊。
上天下天鹤一只,情知唾井终无理。
下沉秋水激太清,达观栖心于此经。
桑麻郁郁禾黍肥,田园已陷百重围。
沧江欲暮自沾衣,海上独归惭不及。
上无父兮中无夫,情高元与世人疏。
下视瑶池见王母,达者推心兼济物。
桑条无叶土生烟,田园牢落东归晚。
沧池漭沆帝城边,海阔珍奇亦来献。
上苑频经柳絮飞,情人邂逅此相逢。
下有渌水之波澜,达理谁能似我家。
桑林椹黑蚕再眠,田地更无尘一点。
沧浪水深青溟阔,海里更行三十国。
上苑桃花朝日明,情在何由气得平。
下视秋涛空渺弥,达人忘欲宁自期。
桑榆烟景两淮秋,田仰畬刀少用牛。
沧洲傲吏爱金丹,海畔家贫乞食还。
上苑梅香雪里矫,情人邂逅此相逢。
下有狂蛟锯为尾,达如周召亦尘埃。
桑落新开泻玉缸,田田翠叶红莲香。
沧海未全归禹贡,海亭树木何茏葱。
上皇失喜宁王笑,情多思远聊开樽。
下泷船似入深渊,达者推心兼济物。
(整理)郑板桥集 清 郑燮1

郑板桥集清郑燮郑板桥集(清)郑燮著来源:吉林市教育信息网参校:郑板桥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12月新1版郑板桥全集卞孝萱齐鲁书社 1985年6月第1版郑板桥集详注王锡荣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6年11月第1版●目录诗词卷前刻诗序后刻诗序钜鹿之战偶然作自遣诗四言海陵刘烈妇歌扬州晓行真州道中寄许生雪江三首闲居七歌哭犉儿五首村塾示诸徒淮阴边寿民苇间书屋项羽邺城寄许衡山赠博也上人寄松风上人喜雨题画悍吏私刑恶抚孤行别梅鉴上人客扬州不得之西村之作再到西村除夕前一日上中尊汪夫子秋夜怀友芭蕉山中雪后小廊怀舍弟墨弄潮曲饮李复堂宅赋赠由兴化迂曲至高邮七截句赠国子学正侯嘉璠弟赠胡天游弟燕京杂诗(三首选一)读昌黎上宰相书因呈执政瓮山示无方上人同起林上人重访仁公(三首选一)山中夜坐再陪起上人作(四首选三)又赠牧山送都转运卢公李氏小园野老赠金农细君雨中古董贫士行路难三首又一首仍用前起句范县呈姚太守塞下曲三首招隐寺访旧五首(选二首)云乳母诗长干里比蛇脆蛇宿野寺游焦山雪晴六朝江晴罗隐文章李商隐四皓破衲赠勖宗上人三首(选二首)山中卧雪呈青崖老人音布范县寄题东村焚诗二十八字怀扬州旧居喝道范县诗绝句二十一首南朝历览三首有年立朝二生诗怀李三秋荷平阴道上止足七夕孤儿行后孤儿行题陈孟周词后署中示舍弟墨破屋姑恶逃荒行还家行思归行效李艾山前辈体断句署中无纸书状尾数十与佛上人窘况为许衡州赋忆湖村小园偶然作恼潍县饶诗李御、于文濬、张宾鹤、王文治会饮赠袁枚教馆诗别梅鉴上人赠范县旧胥词刻自序渔家傲王荆公新居蝶恋花晚景渔父本意浪淘沙暮春和洪觉范潇湘八景种花贺新郎徐青藤草书一卷西村感旧送顾万峰之山东常使君幕赠王一姐答小徒许樗存述诗二首食瓜附:陆种园先生一首·吊史阁部墓青玉案宦况菩萨蛮留春留秋宿千科柳浣溪沙少年老兵沁园春恨落梅西湖夜月有怀扬州旧游踏莎行无题虞美人无题念奴娇金陵怀古十二首西江月警世唐多令寄怀刘道士并示酒家徐郎思归满江红金陵怀古思家田家四时苦乐歌附:陆种园夫子一首·赠王正子玉女摇仙佩寄呈慎郡王有所感酷相思本意水龙吟寄噶将军归化城满庭芳赠郭方仪晚景赠歌儿村居瑞鹤仙渔家酒家山家田家僧家官宦家帝王家道情十首题画卷题画兰二十六则题画竹五十四则题画石八则题画兰竹石三十六则题杂画十二则题他人画二十五则书信卷十六通家书小引雍正十年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焦山读书寄舍弟墨仪真县江村茶社寄舍弟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焦山双峰阁寄舍弟墨淮安舟中寄舍弟墨范县署中寄舍弟墨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二书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三书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潍县寄舍弟墨第四书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与江宾谷江禹九书与金农书一与金农书二与金农书三与杭世骏书与丹翁书与焦五斗书与勖宗上人书与光缵书杂著卷板桥自叙书自叙赠刘柳村板桥后序板桥偶记花品跋四书手读序扬州竹枝词序随猎诗草、花间堂诗草跋跋临兰亭序李约社诗集序跋王李四贤手卷集唐诗序题宋拓圣教序程邃印谱序南坨诗钞序跋西畴诗稿书屏风贴赠织文世兄题许松龄隶书轴题丁有煜石砚英雄本色印跋论书板桥润格梅庄记对联三十七联横额三联●诗词卷前刻诗序余诗格卑卑,七律尤多放翁习气。
最全的有关乾陵赞美乾陵的诗词56首

最全的有关乾陵赞美乾陵的诗词56首乾陵[ 金] 佚名牝鸡一啄血波流,天下何缘不姓周。
今日阿婆心力尽,乾陵秃似老僧头。
乾陵[ 明] 杨巍原文毒雾生阴壑,悲风吹旷野。
残烧无人收,山高土色赭。
当时信奢丽,遗趾尚豁閜。
蔓草缠翁仲,积沙没石马。
突兀七层碑,字蚀讵堪打。
柏尽根亦无,泉涸水不泻。
彼巢敢肆虐,始悟漆铜假。
文景葬平原,过客拜陵下。
乾陵[ 明] 王云凤原文发馀陵上石纵横,陵下閒田亦尽耕。
独有穹碑高入望,行人下马阅题名。
1、《寄乾陵杨侍郎》唐: 子兰冷落官资不畏贫,司曹且共内官分。
步量野色成公案,点检樵声入奏闻。
陵庙路因朝去扫,御炉香每夜来焚。
碑寒树古神门上,管得无穷空白云。
【唐: 子兰】二、明朝28首1、乾陵蕃王俨侍立层层,天马排行势欲腾。
自是登临多好景,岐山望足看昭陵。
【监察御史刘伯温】2、过乾陵巡行几度过乾陵,遥忆当年感慨生。
雀入凤巢彝道鼓,阴乘阳位大伦轻。
禁垣有趾荒青草,殿寝无痕毁劫兵。
独有数行翁仲在,夕阳常伴野农耕。
【巡抚马文升】3、梁山雪梁山雪,春霏雱,下有居人兮驱牛羊,止知武,不知唐。
梁山雪,留(山含)(山扈),下有居人兮收宿莽,不知唐,止知武。
梁山雪兮丘山圮,有客经此憾未已,东望昭陵兮三十里。
【巡抚郭登庸】4、乾陵天枢突立与天齐,天上为陵也恨低。
鹦鹉不回千载梦,牝鸡无复伍云栖。
汉宫月落金人泣,秦苑风寒石马嘶。
玉匣朱襦在何处,只残荒垄麦成畦。
【参政卓玄应】5、断兽空碑卧草坪,荒茵落日走鼯鼬。
吁嗟唐帝先埋处,今世惟呼女后茔。
吁嗟莲花似六郎,含元殿里映宸妆。
但夸兄弟承恩宠,飘泊谁怜帝在房。
禁门同气不相能,一谶何知遽可凭。
非有梁公忠挟昌,此山都是武家陵。
【杨美益】6、双阙指云枢接天,兽埋碑断草芊芊。
阿婆顿忘贞观事,野老指传嗣圣年。
不是赤心呼母子,谁能取日出虞渊。
朱襦玉匣今尘土,独有游人翰墨鲜。
【柏乡魏槐川】7、帝王陵寝郁巑岏,独有乾陵称则天。
怪得满朝男事女,高宗原是好人冠。
长发未就颦娥猜,一见君王笑靥开。
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答案及答案(Word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答案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诗歌阅读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来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的“岱宗”指哪一座山?(2)诗中的山有哪些特点?(3)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案】(1)泰山(2)高大、雄伟(雄奇)、壮丽、秀美……(3)对未来充满信心,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解析】【分析】(1)岱宗:指的是泰山,五岳之首,在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据此可作答。
(2)诗句“齐鲁青未了”一句以距离之远来衬托泰山之高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用“决眦”二字生动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缥缈的景观。
据此,泰山的特点可概括为:山势雄伟高大,景色秀美壮丽。
意对即可。
(3)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在突出了泰山的高峻的同时,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
将众山的小和泰山的高大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泰山⑵高大、雄伟(雄奇)、壮丽、秀美……⑶对未来充满信心,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根据文下注释明确。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抓住重点句子的理解明确泰山特点。
⑶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抓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会感情。
2.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问题。
未选择的路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卵与石斗,烜赫一时-藏头诗

卵与石斗,烜赫一时
卵此恶物常勤劬,与君醉失松溪路。
石镜蛾眉真秀丽,斗门亭上柳如丝。
赫赤高居混沌端。
一朝天子赐颜色,时时珠露滴圆荷。
卵此恶物常勤劬,与君一言两相许。
石匮渚傍还启圣,斗转寒湾避石棱。
赫赫上照穷崖垠。
一进一退殊行缀,时回车马发光辉。
卵此恶物常勤劬,与他军府判文书。
石匮渚傍还启圣,斗转寒湾避石棱。
赫赫上照穷崖垠。
一楼烟雨暮凄凄,时复据梧聊隐几。
卵此恶物常勤劬,与君一日为夫妇。
石涧泉声久不闻,斗子滩头夜已深。
赫赫宗周褒姒灭。
一楼烟雨暮凄凄,时李虚中为副使。
卵此恶物常勤劬,与徐戡俱好道术。
石床寒水夜泠泠,斗酒相留醉复醒。
赫连台畔旅人情。
一度思卿一怆然,时时斟酒压山岚。
卵此恶物常勤劬,与汝作巢当报汝。
石匮渚傍还启圣,斗转寒湾避石棱。
赫赫上照穷崖垠。
一朝结发从君子,时复据梧聊隐几。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诗歌阅读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来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的“岱宗”指哪一座山?(2)诗中的山有哪些特点?(3)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案】(1)泰山(2)高大、雄伟(雄奇)、壮丽、秀美……(3)对未来充满信心,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解析】【分析】(1)岱宗:指的是泰山,五岳之首,在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据此可作答。
(2)诗句“齐鲁青未了”一句以距离之远来衬托泰山之高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用“决眦”二字生动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缥缈的景观。
据此,泰山的特点可概括为:山势雄伟高大,景色秀美壮丽。
意对即可。
(3)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在突出了泰山的高峻的同时,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
将众山的小和泰山的高大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泰山⑵高大、雄伟(雄奇)、壮丽、秀美……⑶对未来充满信心,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根据文下注释明确。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抓住重点句子的理解明确泰山特点。
⑶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抓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会感情。
2.古诗阅读点绛唇陆游①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
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
江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陆游:南宋爱国词人。
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
②黏天浪:连天的波浪。
③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