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4
201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各章复习提纲 上科版

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声现象和控制、声的利用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光现象、光的传播(1)定义:2)相关概念、光的反(3)实验:射(45)可逆性:(6(7)反射元件、平(1)实验:面(2)特点:①;②;③;④;镜 (3)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a 、作图: ;b 、求距离 ;c 、求速度; 成 (4)平面镜应用: ; ; 像1)定义:5、光 (2 的折射 (3)光的折射规律应用:①作作、 ②求角 ③解释现象(4)实验: (5(1)光的色散 6、 光 的 色(2)色光的混合 散(3)物体的颜色(4)颜料的颜色:7、(1)光谱: 看不 (2)红外线见的 (3)紫外线 光2009透镜及其应用1、透镜: ;2、凸透镜3、凹透镜(一)透 4、相关 概 镜 念12、 凸透镜成像规律: (二)凸透 镜3、凸透镜成像情况总结:①两个分界点:a 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b 、成放大、缩小像分界点:②当物体从远处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实像变大;当物体从透镜向焦点靠近时,虚像不断变大。
③实像与虚像区别:4、生活中的透镜眼睛1、眼 睛(三) 与 远视眼应 眼 镜用 眼镜的度数:2、显微镜3、望远镜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物态变化1、 (1)温度:①定义:温 (2)温度两种 ①摄氏温度(C ) 度 表示方法②热力学温度(T ):单位: 符号 ③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1)制作原理: 2、 温 (2)种类 度计(1)物质的三种状态: ;①熔化 (2)熔化和 凝固d 、晶体熔化e 、非晶体熔化规律:g 、熔化图像:②凝固③熔化时热,凝固时 热。
应用实例: 。
①汽化(3) 汽 化 和 液 化c 、吸热、实例:②液化①升华 (4) 升 华 和 ②凝华 凝 华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电流和电路(1)摩擦起电: ;例子: ; 正电荷: ; (2)种类: 负电荷: ;(3)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 ①②验电器 (4)检验摩擦过 的物体是否带 电的方法 1、 ③电荷 (5)电荷量(6)中和: ;(7)原子的结构(1)定义: ;符号 ; (2)电流方向的规定: ;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 ;(二极管) (3)金属导体靠 导电,酸、咸、盐溶液靠 导电。
2010中考物理必备常识

2010中考物理必备常识一、常用的基本量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C=3×10 M/s=3×10 KM/h。
2.声速(15℃空气中)V=340m/s。
3.水的密度1.0×10 Kg/m ,合1.0g/cm。
4.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100℃,冰的熔点 0℃5.水的比热容 4.2×10J/(Kg.℃)6.1标准大气压=76cmHg=1.013×10 Pa=10.3m水柱7.几个电压值;1节干电池1.5V,一只铅蓄电池2V。
照明电路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8.1度=1千瓦时(kwh)=3.6×10 J9.常见小功率用电器:电灯、电视、冰箱、电风扇;常见大功率用电器:空调、电磁炉、电饭煲、微波炉二、单位换算长度(L或S):1m=10dm=100cm=1000mm=10 m=10 nm面积(S):1㎡=10 dm=10 mm 体积(V):1m=10 dm=10 mm 速度(V):1m/s=3.6KM/h 电能1度=1kWh=3.6×10 J密度:1g/cm =10 Kg/m三、公式1.速度V=S/t2.密度 =M/V3.求固体压强压力:先求压力F=G,再求压强P=F/S 。
求液体压强和压力:先求压强P= hg,后求压强P=F/S4.浮力(1)称重法F=G-F示(2)原理法F=G排= V排g (3)压力差法F=F -F (4)平衡法F=G (漂浮或悬浮)5.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6.机械功W=FS 功率P=W/t (或P=FV –匀速)7.机械效率n =W有/W总,其中W有=Gh 或W有=fh (水平拉) W总=FS (S=nh V绳=nV物)8.热量 Q吸=CM(t-t ) Q放=CM(t-t) Q放=Mq=Vq其中无热量损失时 Q吸=Q放有热量损失:Q放×n﹪=Q吸9.电学公式:电流I=U/R =P/U 电阻R=U/I=U/P电压U=IR=P/I 电功W=Pt=UIt=I Rt(串联)=U t/R(并联) 10电热:Q=I Rt=UIt=U t/R11.电功率P=W/t=UI=I/R(串联)=U/R(并联)12.串联特点:I1=I2=I U=U1+U2 R=R1+R2并联特点:I=I1+I2 U1=U2=U 1/R=1/R1+1/R2四、物理学家与贡献姓名————贡献安培————安培定则牛顿——---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色散托里拆利————首先测出大气压的值沈括————磁偏角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电生磁)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原理(浮力)、杠杆平衡条件五、初中物理(控制变量法)实验案例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5.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6.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7.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8.物体吸、放热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9.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10.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1.电功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2.电热与什么因素有关13.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什么因素有关14.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15.感应电流的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16.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
中考物理常考知识点梳理及归纳(必背)

中考物理常考知识点梳理及归纳(必背)中考物理常考知识点梳理及归纳(必背)其实写中考物理常考知识点梳理及归纳并不难,来看看吧。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考物理常考知识点梳理及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考物理常考知识点梳理及归纳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
6km/h 。
Ⅱ 变速运动: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三、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010—2019年山西物理中考知识点汇总

山西中考物理命题依据及2010-2019各年命题知识点山西省中考物理命题的三大依据:一、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理解和认识的是重点。
8个理解、11个认识是重点。
(1)理解要求:①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②通过实验,理解压强。
③知道机械功、功率——课标为了解层次,山西省一般上升为理解考计算④电路、电流、电压、电阻考试一般都考到“理解”层次。
⑤理解欧姆定律。
⑥结合实例理解电功和电功率。
⑦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课标为了解层次,山西省一般上升为理解考简答或计算。
⑧凸透镜成像规律考到理解层次。
(2)认识要求:①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②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③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④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⑤通过实验,认识浮力。
⑥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⑦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⑧从能量的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⑨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⑩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11.通过实验认识磁场(3)了解要求:其余知识点为了解。
(说明:了解的,也可以考计算)二、近年来省教育厅对中考命题的七个指导意见:探究性——要求加大探究性试题的力度;开放性——开放题约占10%,即8分左右。
自主性——自选身边器材设计小实验,也体现开放性。
物理学史——增加考查物理学史,2分,一般是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生命安全教育——安全用电,1道选择题3分(或1道填空题2分)物理思想方法——增加物理思想方法的试题(第4个实验题——新情景实验)活动建议——设计实验方案(或小制作)增加自主学习的试题——体现阅读能力的考查,可以在探究或简答等题型题干的设置中体现。
三、遵守中考培训会共同达成的约定:1.重点知识重点考,一般知识轮流考。
不过分追求覆盖率,难度应在合理区间(0.65左右最好)。
2010中考物理必备知识点总汇

2010中考物理必备知识点总汇(1)默认分类2010-03-01 15:58:18 阅读129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记住的常量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105Km/s=3×108m /s。
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O℃,水的比热容4.2×103J/(Kg·℃)。
4.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10 N/Kg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高水柱。
6.几个电压值:1节干电池1.5V,一只铅蓄电池2V。
照明电路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7.1度=1千瓦·时(kwh)=3.6×106J。
8.常见小功率用电器:电灯、电视、冰箱、电风扇;常见大功率用电器:空调、电磁炉、电饭堡、微波炉、电烙铁。
物理量的国际单位长度(L或s):米(m) 时间(t):秒(s) 面积(S):米2(m2)体积(V):米3(m3) 速度(v):米/秒(m/s) 温度(t):摄氏度(℃)(这是常用单位)质量(m):千克(Kg) 密度(ρ):千克/米3(Kg/m3) 力(F):牛顿(N)功(能,电功,电能)(W):焦耳(J) 功率(电功率)(P):瓦特(w)压强(p):帕斯卡(Pa) 机械效率(η)热量(电热)(Q):焦耳(J)比热容(c):焦耳/千克摄氏度(J/Kg℃) 热值(q):J/kg或J/m3电流(I):安培(A) 电压(U):伏特(V) 电阻(R):欧姆(Ω)单位换算1nm=10-9m 1mm=10-3m 1cm=10-2m 1dm=0.1m 1Km=103m 1h=3600s 1min=60s1Kwh=3.6×106J 1Km/h=5/18m/s=1/3.6m/s 1g/cm3=103Kg/m3 1cm2=10-4m2 1cm3=1mL=10-6m3 1dm3=1L=10-3m3词冠:m毫(10-3),μ微(10-6),K千(103),M兆(106)公式1.速度v=s/t;2.密度ρ=m/v;3.压强P=F/s=ρgh;4.浮力F=G排=ρ液gV排=G(悬浮或漂浮)=F向上-F向下=G-F’ ;5.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6.功w=Fs=Gh(克服重力做功)=Pt;7.功率p=W/t=Fv;8.机械效率η=W有/W总=Gh/Fs=G/nF=G/(G+G动) =fL/Fs(滑轮组水平拉物体克服摩擦力作功);9.热量:热传递吸放热Q=cm△t;燃料完全燃烧Q=mq=Vq;电热:Q= I2Rt10.电学公式:电流:I=U/R=P/U 电阻:R=U/I=U2/P 电压:U=IR=P/I电功:W=Pt =UIt =I2Rt=U2t/R 电热:Q= I2Rt(焦耳定律)=UIt==U2t/R电功率:P=W/t= UI=I2R=U2/R串联电路特点:I=I1=I2,U=U1+U2,R=R1+R2U1:U2=P1:P2=Q1:Q2=W1:W2=R1:R2并联电路特点:I=I1+I2,U=U1=U2,1/R=1/R1+1/R2I1:I2=P1:P2=Q1:Q2=W1:W2=R2:R1物理学家与贡献姓名贡献安培:安培定则(右手定则)牛顿(力)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色散、经典物理奠基人托里拆利托里拆利实验→首先测出大气压的值沈括固体传声、磁偏角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欧姆(电阻) 欧姆定律焦耳(能) 焦耳定律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原理(浮力) 、杠杆平衡原理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行星(核式)模型2010中考物理必备知识点总汇(2)默认分类2010-03-01 16:03:02 阅读205 评论1 字号:大中小重要概念、规律和理论1、记住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还是放热。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通过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揭示自然界中各种现象的规律。
以下是中考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计算方法。
2.力的概念和计算-力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单位(牛顿)。
-力的合成、分解以及平衡的条件。
-弹簧力、摩擦力、重力等常见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3.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外力有关。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原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力的作用点、作用力和受力物体的关系-力的作用点对物体的运动或形变有无关系,力是质点独立存在的。
-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静力学中的力的特点和规律。
5.动能和功-动能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单位。
-动能与速度、质量之间的关系。
-动能守恒定律。
-功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单位。
6.功率和机械效率-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单位。
-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意义。
7.压力与浮力-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单位。
-所受压强等于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其特点。
8.静电学-带电物体的基本概念: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的守恒定律。
-库仑定律及其计算方法。
9.电流和电路-电流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单位(安培)。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电阻、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10.磁性-磁感线的概念、磁力线的性质与规律。
-磁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及其应用。
11.光学-光的传播性质:直线传播、反射、折射、衍射等基本现象。
-光的色散现象和原理。
-球面镜、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
12.声学-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性质。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会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就可以就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涵盖中间停在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必须看看左侧,移动游码相等于在天平右盘中以此类推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促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促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毫无关系。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就可以表明物体动能小,能搞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到平衡力促进作用,物体处在平衡状态(恒定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万索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1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外电路有电源。
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采用,太空舱内状态下天平无法采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DD91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两个物体碰触不一定出现力的促进作用。
还要看看是不是侵蚀,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画力臂的方法:一打听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杠杆绕着旋转的点),二画力的促进作用线(把力缩短或逆向缩短),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促进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12章知识点总结第十章能及其转化1、物体能对外做功,我们说这个物体就具有能。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10、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12、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3、扩散:两种不同物质可以自发地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14、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还表明分子间是有间隙的15、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16、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势能17、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18、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19、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0、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21、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22、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23、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24、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变化的多少(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25、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物理意义就类似这样回答)26、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容就相同。
27、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28、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29、热量的计算:① Q吸 = cm△t升=cm(t-t0)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② Q放 =cm△t降=cm(t0-t)③ Q吸 = Q放(※关系式)30、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燃烧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燃烧值。
单位是:焦耳/千克。
31、热机: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统称为热机。
热机的种类很多如:蒸汽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内燃机等。
32、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
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33、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在构造上,汽油机有火花塞,柴油机有喷油嘴;在吸取燃料时,汽油机吸入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柴油机吸入的是空气;在点火方式上,汽油机是点燃式,柴油机是压燃式;在使用上,汽油机比较灵巧,柴油机比较笨重,但柴油机效率高,功率较大,柴油价格比汽油便宜,因此多用在拖拉机、坦克、轮船、载重汽车上。
34、火箭是热机的一种,工作时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火箭喷气发动机本身带有燃料和氧化剂,不需要依靠外界空气来助燃,因此不受高度限制。
35、热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焦耳/千克。
36、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 =qm;(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燃烧值,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37、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38、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39、炉子的效率:是指炉子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
40、提高燃料利用率和锅炉的效率的措施:把煤磨成煤粉,用空气吹进炉膛,加大受热面积,减少烟气带走的热量等。
第十一章简单电路1、最基本的电路是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等部分组成。
2、用电器:像灯泡这样利用电能工作,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装置叫做用电器。
如:电灯,电视机,电动机,电铃等。
3、电源:为用电器提供电能的装置叫电源。
如发电机,电池等。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4、开关:在电路中,控制电路通断的装置叫开关。
5、导线:把电源、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起导电作用的金属线称为导线。
6、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7、通路: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灯泡发光。
这种处处连通的电路,叫做通路。
(又叫闭合电路)8、断路:一个电路如果没有闭合开关,或导线没有连接好,电路在某处断开,处在这种状态的电路叫做断路。
(又称开路)9、短路:不经过用电器,直接用导线把电源两极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短路。
10、电路图:我们常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器件,把这些符号用代表导线的线段连接起来,就可以表示由实物组成的电路,这种图就叫做电路图。
11、电路的连接方式分:串联和并联两种。
12、电流方向:人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13、电流用符号I表示,国际单位是:安培(A) 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µA)。
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14、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15、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6、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路中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有电流电路的两端必有电压。
17、电压U的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µV)。
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
18、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19、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20、熟记的电压值:① 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2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2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23、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4、电阻(R)的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103千欧; 1千欧=103欧。
25、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26、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1)滑动变阻器:①原理:利用改变它接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的。
②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③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④应用收音机调节音量的电位器,就是一个滑动变阻器。
⑤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2)变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第十二章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 =U/R 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1安=1伏/欧。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①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
(R=U/I)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I=U/R)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
(U=IR)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④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⑤分压作用:U1:U2=R1:R2;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③电阻:1/R=1/ R1+ 1/ R2(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n④分流作用:I1:I2=R2: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