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理论扬弃、模型再造与中国经济增长波动——“十一五”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与波动区间
《宏观中国:经济增长、周期波动与资产配置》读后感800字

《宏观中国:经济增长、周期波动与资产配置》读后感800字
《宏观中国:经济增长、周期波动与资产配置》是一本有关中国经济增长的书籍,书中深入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以及经济增长、周期性波动和资产配置之间的关系。
读完本书,我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书中详细阐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历史,从早期的农业化到现今的工业化,并且介绍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历史趋势和特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以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
其次,书中着重探讨了经济增长、周期性波动和资产配置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许多有关经济发展的理论,并用实例证明了理论的可信度和实用性。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经济学中多种指标,详细解释了指标中的数据,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数据来衡量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通过阅读《宏观中国:经济增长、周期性波动和资产配置》,我发现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周期性的增长和波动,也需要对资产的配置和长期的政策给予充分的考虑,这样才能使中国经济发展更加稳定、持续和健康。
总之,《宏观中国:经济增长、周期性波动和资产配置》是一本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参考书,得到它的帮助,我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适度经济增长的速度区间、时间持续与模型对策——“十一五”规划期间的经济增长分析

3 .中国经 济的进 一步 高速度增 长受到环境 的 制 约 。资 源 约 束 和 价 格 方 面 的 因素 已隐 约 表 明 9 6 的平均速度线将是今后五年 的经济上线 , .% 否则 增长将难以持续也就不可能保持适度增长。经济增 长主观方面 的三步走战略 , 第三步要求 2 世纪 的第 l
维普资讯
20 06年 第 5 期
中国适度经济增长的速度区间、 时间持续与模型对策
— —
“ 十一五”规划期间的经济增长分析
崔 巍
内容提要: 适度经济增长的速度 区间、 持续时间, 首先要从历 史条件 、 未来预期进行一般性判断, 再根据 影响经济适度增长速度与持续 时间的特殊条件进行 分析 ; 把握主导因素 , 还要依据投 资、 消费与外贸对经济 增 长的影响做 出更 为具体的判断 , 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促进经济适度增 长的对策建议 。
一
个十年实现 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 , 00年力争 比 22 五” 规划的平均增长速度确定 为 7 4 , . % 参考价值
缩。经济的全面膨胀或紧缩 , 表现 为通货的膨胀或紧
缩 ,而 经济膨 胀 或 紧 缩又 不 仅仅 是 通 货 的膨 胀 或 紧
20 年翻两番 , 00 这在经济方面的参考价值不大。“ 十
一
缩, 更可能是生产资料如石油价格的升降导致 , 也可
能是生活资料如房地产的冷热所导致。 2 .适度经 济增长是最重要 的宏观经 济指标和
极大 。规划是集众多经济实践者和经济学家的智慧 成果 , 不是哪个所谓著名机构 、 著名专家可 比拟。但 是 ,规划虽不 比计划 ,也还是必须要实现的 ,因此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与短期波动的计量分析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与短期波动的计量分析本文基于纳尔逊和普罗瑟、坎贝尔和曼昆的研究经济波动持久性的统计思想以及中国1987-2009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数据,构造了中国经济波动的长期增长趋势计量模型以及短期波动和长期收敛趋势计量模型,较全面地分析了中国经济波动的特点,并得出相关结论。
中国经济确实符合宏观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即经济是围绕着一条趋势路径而发生波动的。
关键词:中国经济波动长期增长短期波动计量模型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在现实经济社会中对某国经济波动规律性的研究是经济政策制定的一个主要的理论依据。
一方面,如果在经济波动过程中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产出缺口为负,经济体当中就有未被充分利用的要素,劳动力市场上就会存在非自愿性失业的现象,这种要素的不充分利用尤其是非自愿性失业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会引发其它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当实际产出高于潜在产出时,产出缺口为正,生产要素实际上处于过度使用状态,由于要素的稀缺性,市场竞争会导致要素价格上涨,从而带动其它产品价格的上涨,就有引起通货膨胀尤其是加速通货膨胀的可能,这会造成经济运行效率的损失。
因而,为避免失业率过高或引发过高的通货膨胀率,经济政策常常要求经济在潜在产出或略低于潜在产出附近运行,但由于经济波动没有表现出任何规律性的或周期性的形式,因此这就引发了众多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波动进行理论研究的兴趣。
宏观经济理论中,研究经济周期波动的代表性理论有两类即真实经济周期模型和传统凯恩斯主义模型。
真实经济周期模型强调技术的变化是产出波动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在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产出变动的主要原因是,货币和其他总需求的扰动,伴随着名义价格和名义工资的缓慢调整。
由于这些模型假定价格和工资最终会调整,因而根据自然的假定,这些模型意味着总需求变动没有长期影响。
因此,这些模型的自然基本模式预言,产出是围绕一条确定的趋势路径发生波动,从而这就引发了一个基本的怀疑即在现实经济社会中,产出是否是围绕一条确定的趋势路径发生波动。
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扬弃、模型再造与中国适用——“十一五”经济增长速度与波动区间分析

柬决定 。如果势勤生麈率高 ,参加生麈的务勤者粜多 , 就能生麈更多 的年生麈物 ,可以有更多的生活必需 品和便利品供给每佃 国民。
斯密的经滂增畏模式可以概括焉 :首先,新增麈出在稹累舆消费 中的比例 ; 其次 ,新增穰累资本的配
畏以及人 口和地租增加 ;工资 由雉持工人生存的最低限度生活资料 的侵值决定 , 工资的增加意味着利润的
减少 ;资本横累是经滂增畏的勤力 ,可以推勤技衍遣步 、提高生麈效率。 焉克思埸弃了斯 密舆李嘉固的晕税 , 将经滂增畏的影譬因素概括届生麈力舆生麈网系及其相互作用的 辨瑟统一两系。生麈力要素包括势勤者、势勤资料 、务勤封象等 ;生麈网系是社畲系统的基本 嗣系和本簧 耩成 ,阻碾或促造生麈力的骚展 即阻碾或促造经清增畏。 2 缀滂增畏理输成焉缝滂擘一佃猾立研究领域 , 2 世纪 5 年代 a-戟後 的事 。 . 是 0 0 p - 资本主羲园家再生 麈矛盾加深 , 特别是美圆在大戴期圈增 畏起来 的生麈能力 ,舆 日趣缩小的世界市埸愈柬愈不相逋鹰 ,增畏 周期栖不稳定 ,生麈力和生麈嗣系的矛盾也越柬越尖锐 。社舍主羲园家的相缝出现 ,民族解放逼勤的蓬勃
斯科特禺代表形成新缝滂增畏理Fra bibliotek ,强调知谶和人力资本的作用 ,封畏期增畏勤因连行了解释 。
3 凯恩斯恝禺社畲的就柴量取决于有效需求 , . 而有效需求的大小又主要取决于三佃基本心理规律 , 即 “ 消费倾向”规律 、“ 资本遗隙效率 ”规律 、“ 流勤偏好”规律。提出由圆家推勤经清增畏。 哈屣德和多焉属研究缨漓增畏而建立的理输模型 , 是增畏经滂睾的第一佃唐属流行的模型 , 被稻禺哈
浅析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浅析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经济周期这个曾经被视为只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才存在的经济现象,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不可否认的基本事实和宏观经济调控中不容忽略的重要因素。
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经济波动的规律,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中国的经济周期波动状况经济周期是国民经济扩张与收缩、波峰与波谷不断交替的运动,具体包括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用以反映国民经济在动态的增长中运行的起伏状态。
它通常分为古典型周期和增长型周期两类。
古典型周期是指经济总量水平的周期波动,也就是产量绝对值指标的波动;而增长型周期是指依经济增长率上升或下降而定义的经济周期波动,表现为增长态势下速度的加快与放慢。
经济周期按时间长度可分为四种类型:短周期,即基钦周期,平均长度约40个月。
中周期,即朱格拉周期,平均长度8-10年。
中长周期,即库兹涅茨周期,平均长度15-25年。
长周期,即康德拉耶夫周期,平均长度50年左右。
新中国建立以后,1949-1952年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真正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是自1953年开始的,因此我们在这里仅对1953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详见表1.表1 1953—200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年份增长率年份增长率年份增长率年份增长率年份增长率1953 14 1963 19731983 19931954 1964 1974 1984 19941955 1965 1975 1985 19951956 1966 1976 - 1986 19961957 1967 - 1977 198719971958 1968 - 1978 1988 19981959 1969 1979 1989 19991960 - 1970 1980 1990 20001961 - 1971 1981 19911962 - 1972 1982 1992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根据表1数据,用动态曲线来表示,有如下图1附图图1 改革前后经济发展波动状态的比较从图1可以看出,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53年到1976年,第二阶段从1977年到2000年。
中国经济的周期性问题及其分析

中国经济的周期性问题及其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有人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然而,在经济增长的背后,我们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周期性问题。
这些问题对于中国的长期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周期性问题的表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周期性问题的表现形式。
在中国经济运行中,周期性问题一般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增长速度波动。
由于周期性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经常会发生波动。
这种波动通常有明显的周期性,即几年一周期,所以我们常听到“经济周期”的说法。
2.通货膨胀率的波动。
由于通货膨胀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非常之大,所以每一次经济周期的变动,通货膨胀率也通常会相应升高或降低。
3.就业问题。
由于周期性问题的影响,就业也经常出现“周期性失衡”现象,即某个时期失业率增加。
4.股市和房地产市场。
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也是周期性问题的重要体现。
这两个市场的波动不仅对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也对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二、周期性问题的原因了解周期性问题的表现形式之后,我们应该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
经济周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大类: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1)储蓄率的变化。
当储蓄率上升时,资金供给相对较多。
如果经济主体的消费不增加,资本市场上的压力就会增大,产生“金融过剩”或“信用紧缩”的问题。
(2)投资的变化。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
当投资需求变化时,会导致资金市场上的供需变化,从而产生“经济危机”的问题。
(3)科技创新的变化。
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非常之大。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创新新品种的数量逐渐减少,从而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2.外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1)国际纷争。
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动荡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
例如,国际贸易战、跨国公司的裁员等因素,都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2)国际金融危机。
2011年和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分析

2011年和 十二五 时期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分析刘树成内容提要:本文回顾了2007年至今经济运行的阶段性变化,并对2011年和 十二五 时期我国经济整体走势可能出现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预测:由于今年运行起点较高,整体经济将保持在适度增长区间(8%~10%),继续加速上升空间不大。
在宏观政策层面,国家将采取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相结合的手段以稳定物价并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
在 十二五 时期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人均收入的增长、城镇化的推进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等因素。
关键词:适度增长 物价稳定 宽财政 紧货币 产业转型2007年以来至今,我国经济运行态势表现出四个阶段的变化,由2007年的高位偏快,转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时的大幅下滑,随后转向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恢复性大幅回升,又进一步转向新一轮合理的适度增长区间。
具体分析,2011年和 十二五 时期我国经济走势可能会呈现以下六大特点:1 从经济周期波动的态势看,2011年和 十二五 时期,中国经济将在新一轮周期的适度增长区间内运行。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1953年起,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进入工业化历程,到2009年,经济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波动共经历了10轮周期,2010年又进入了新一轮即第11轮经济周期。
前8轮周期,可以概括为 2+3=5 周期,即周期长度一般说来平均为5年左右,上升期很短,往往只有短短的一、二年,随后的调整回落期往往为3年左右,总体说来表现为一种 短程 周期。
而第9轮周期的长度延长到9年,第10轮周期又延长到10年,这两轮周期扩展为一种 中程 周期。
第9轮周期为 2+7=9 周期,即上升期和前8轮周期一样,只有短短的两年,但回落期比较平稳,每年平均回落1个百分点,平稳回落了7年,整个周期为9年(图1)。
第10轮周期走出了一个 8+2= 10 的新的良好轨迹,即上升期延长到8年,从2000年至2007年,经济增长率连续处于8%至14%的上升通道内,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经济周期波动中从未有过的最长的上升轨迹。
周期理论、模型再造与中国经济增长波动——“十一五”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与波动区间

要 ,闩然 资源 是经 济增 K的 础
次层 ,模 可 知科技 具有 影 响各 基本牛 产要 素 的普 遍功 能 ,教育 的功 能在 于 为科技 、劳动 力 、资
一
、
经 济 周期 引发 因素 分析 、模 型 再 造及 辩 证 关 系
()马 克思 学派 经济 增长模 型与周 期 分析 。发达 国家经济 学 家研 究 经济增 长周期 的波动 理 论 1 并没 有完 全 脱离 经济 实 际 ,并触 及到 经济 周期 的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础 和核心 问题 ,发展 脉 络也 基 本能 反 映经 济周
CUIW e i
(i a oi c ncR sac ntu ,Jnl20 0 , h a JnnSc l i e eerhIst e i a 5 0 2 C i ) ’ aS e it ’ l n
Ab ta t T o g h c n mi n r a e c ce te re n d v lp d c u t e a dy l s o tc t sr c : h u h te e o o c i ce y l h o is i e eo e o n r s h r l o e c na twih s i raiy h r x s o n — ie e s i h m,a d t eeoe,Ma xs’ to g ts o l e fl we n od rt e l ,t ee e its me o e sd n s n te t n h rfr rit h u h h ud b o l d i r e o S o b ita s in i e mo e o a ay e e o o c i ce s n e o s。 T e p r o e o h e e rh i o g d h uh ce t d lt lz c n mi n r a ea d p r d i f n i h u p s ft e r s ac st uie t e c n r t c n mi n ra e va itg ain o eW ih p a t e。Ony b n lzn h p e o c ee e o o e i ce s i ne r to ft ( w t rci h c l y a ay i gt e s e d,t u t t n hef cuai l o itrr go n o t u ly whc n u nc Chn ’ c n my a w l a n e t n . c n u r a d o eg n e- in a d c n i ai ih i f e e e n t l ias e o o s e ls iv sme t o s me n frin ta e wi i ln e e id a h r p re o o c rp d ic e s n o tn ai e a v n e rd t n pa n d p ro sc n te p o e c n mi a i n r a e a d c ni u lt b d a c d. h y Kc r s: e o o c c ce;mo e b i i g y wo d c n mi y l d lr u l n ;Ch n ’ ne -e in e d ia Si trrg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 达 国家 经 济 增 长 周 期 理 论 与 治 理措 施 的扬 弃
一
包 含着 消费 品支 出和投 资 品支 出 , 因此 消费 者 支 出
、
的变动就由货币量变动决定。通货有显然收缩就对
经济 活动将 产 生抑 制 影 响 , 反 通 货 增 长则 会 形 成 相 通货 膨胀对 经 济活 动产 生刺激 作 用 。 霍特 里认 为经 济周 期不 过是 显著 的通 货 膨胀或 紧缩 的一个 比较缩 小 了 的 翻版 , 期 中 的萧 条 阶段 周 由通货量 萎缩 造 成 的消 费 者 支 出减退 引起 , 繁荣 而 阶段 通货膨胀 过 程则 占优 势地 位 。因此 避免 经济 周 期 波 动 的前 提条 件是使 货 币量 及 流动稳 定 。 但是 货 币 与作 用 体 系本 来 就 不 稳定 , 此霍 特 因 里进 一步认 为 繁荣 与萧 条完 全 由银行 体 系交替 扩张 和 紧缩作 用造 成 , 尤其是 短期 利率 起 着重要 作 用 。 纯 货 币理 论 研究 货 币因 素作 用 于 周 期 扩 张 、 收
Aug 0 6 .2 0
周 期 理 论 扬 弃 、 型 再 造 与 中国经 济 增 长 波 动 模
— —
“ 一五” 十 中国 经济 增 长 速度 与 波 动 区 间
崔 巍
( 济南社会科学院, 山东 济南 2 OO ) 5O 2
摘 要 : 达 国家经济 学 家经济 增 长周 期 理 论 虽然基 本没 有 完全脱 离 实际 , 发 但都 存 在 片 面性 , 因 此 必须依据 马 克思 的思 维方 式才 能建 立起 科 学 的经济 增长 与周 期 分析 模 型 。周期 性研 究 目的 在 于 理论 联 系实际指 导 中国的具 体经 济增 长 , 过 分析 影 响 中国一 定 时期 内经济 的适 度 速度 、 通 波动 区间
解释 。事 实上 , 格 区别外 部 和 内部 因素 非常 困难 , 严 而危 机又 总是 内外 因素共 同作 用 的结果 。 前期 理 论 中影 响 较 大 的 主要 有纯 粹 货 币论 、 过 度 投资论 和 消费不 足论 。纯 货 币理论 由霍 特里 提 出
理论低 落 , 有所 恢复 并仍 有一 定影 响 , 币主义 者 后 货 实际就 是纯 货 币理论 的发 展 。 投 资 过 度 论 则 从 投 资 角 度 分 析 经 济 周 期 的 形 成, 核心 是生产 资 料 或资 本 品工 业 跟 生 产 消 费 品工 业对 照 下有过 度 发展 , 即资 本 品工 业 受 经 济 周期 影 响远 比消费 品工 业更 为严重 。因此促 使 繁荣 趋于 崩 溃 的原 因是 生产 结 构失 调 , 非银 行 形 成 的 资 金不 并 足 。投 资过 度理 论 分 为 三 派 。一 派 认 为 , 用 形 式 信 下活 动的货 币力 量 引 起投 资过 度 , 为货 币投 资 过 称
并认为经济周期是纯货币现象 , “ 其 消费者支出” 概
念构成社 会 的有效 需 求 , 即来 自收入 的 总货 币支 出 ,
收 稿 日期 : O 6 6 O 2 0 一O —1
作 者简介 : 崔巍(9 4 , 山东济南人 , 1 6 一) 男, 济南社会科学院研 究 员。
维普资讯
名为《 繁荣与萧条 》 的著作 , 2 对 0世纪 4 O年代前 的 各种周期理论进行系统总结[ 。此著作把各种理论 1 ]
区分 为六 大类 , 每类 中包 含不 同分 支 。六 类 为 : 纯粹 货 币论 、 过度投 资论 、 费不 足论 、 消 成本改 变论 、 理 心
原因论 以及农业收获论, 名称表明各派所相信 的导
致经 济 周期 的主要 原因 。 六种 类别 的理 论又 可分 为外部 因素论 和 内部 因
缩过程方面有一定价值 , 而认 为经济周期完全是 然
一
种货 币 现象受 到质 疑 。2 纪 3 ~5 0世 0 0年代 该 种
素论两类 。外部因素论认 为造成经济周期的原因来 自经济之外 , 战争 、 科技发明、 资源发现等 ; 内部因素 论则强调速度的快慢来对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进行
及持续时间, 规划时期 内投资、 消费与外贸, 才能推进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和时间的持续。
关键 词 : 经济 周期 ; 型 再造 ; 模 波动 区间 ; 国特性 中
中图分类号 : 1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7 8 5 (0 6 0 一o 1 一O F0 2 A 1 0 - 7 4 2 0 )4 0 2 9
( ) 一 发达 国家对经济周期 波动的前期分析理论
经济 周期 繁荣 与萧条 交替 中造 成 的危机使 经 济 周期 现象 引起 广泛 注 目,9世 纪 中 叶 以来 发达 国家 1
经济学家提出多种经济周期的理论 , 以致 国际联盟
即联合 国的前 身 指定 当时著 名学 者 哈勃勒 撰写 了本
维普资讯
第2 6卷 第 4期
Vo . 6 No 4 12 .
广 东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 a g o g Ed c to n tt t o r a n d n u a in I si e o Gu u
20 0 6年 8月
市 场 等非货 币 因素 引起 投 资 过 度 , 为 非 货 币 投 资 称
储蓄天性是根本错误 的。心理倾 向、 消费习性 的心 理倾向, 由人 的收入水平 、 社会环境等 因素决定 , 又
第 4期
崔
巍: 周期理 论扬 弃 、 型再 造 与 中 国经 济增 长波 马克路普、 密塞斯、 罗宾 斯 等 。继 承霍 特里 的纯 货 币 理论 的观 点 , 从 生 产 又
结构 人手 追 寻银行 信用 与生 产结 构失 调 间的联 系 。 另 一派 认 为 是 生产 范 围 内的 因素 如 新发 明 、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