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word范文模板 (2页)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逐渐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专业之一。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需要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将针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专业概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涉及到现代农业和林业管理、经济学和金融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学科。
其教学内容涵盖农业和林业生产、管理和经济运营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以及市场预测、资金规划、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实战技能。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现代农业、林业管理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在农业和林业领域从事管理、项目规划、市场研究和投融资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具有以下特点:1.有传统农业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具备现代化管理和经营思维;2.了解政策法规和市场动态,能够分析市场需求和促进市场拓展;3.具备农林产业投融资和金融管理技能,能够敏锐地分析风险和业务管理;4.自觉具有创新意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设置1. 农业与林业基础课程: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农业生态学、林业生态学等,以及相关的自然灾害防治课程。
2. 农业、林业管理和经济学课程:包括农产品储存与加工、农业机械化技术、农村发展规划、农村金融、农村经营组织形式、农业保险和计量统计学等。
3. 市场营销和金融课程:包括市场调查准备、市场预测、销售策略、国际贸易和进出口管理、货币金融、金融市场、融资工具和风险管理等。
四、实习实践实习实践环节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建议探索多种实践教学形式,例如合作实训、实习、实际操作等。
建议在农业、林业和农村金融企业、乡村振兴战略项目组、农村地区商务委员会等方面进行实践,让学生有机会深入了解实践操作中的问题和瓶颈,提高实践能力和认识水平。
五、人才培养机制1. 教学体系建设:加强教学资源和师资建设,通过与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在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和项目实践上实现深度融合。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系统的现代管理科学、经济科学基础理论和农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实践能力、能在各类涉农企业、相关政府工作部门和教育科研单位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政策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农业科学基本知识,受到调查、策划、技术经济分析、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好的业务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掌握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相关的农业科学知识和较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经济核算、社会调查等的基本方法;3.熟悉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4.洞悉国内外农业经济科学的理论前沿和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动态;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6.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组织管理能力;7.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综合应用能力;8.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身心健康;9.具有较好的科学素质、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主干学科:农林经济管理、经济学。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农产品营销学、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农业政策学、农学概论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调查、课程论文、教学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等。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课程设置与学分:设有必修课101学分;公共选修课217学分,学生必选21学分;专业选修课32学分,学生必选14学分;实践环节学分25学分;素质拓展活动教育4学分。
学生毕业额定学分165学分。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农林经济理论基础、广泛的农林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农林资源管理、农林生产组织与运营、农林政策与规划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现代化农林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农林经济管理人才。
二、培养要求1.理论基础:学生应掌握农林经济学、农林管理学、农林政策与规划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2.农林知识与技能:学生应具备广泛的农林知识和实践技能,包括农业生产管理、林业资源规划与管理、农林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综合能力:学生应具备农林资源管理、农林生产组织与运营、农林政策与规划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农林经济管理中的问题。
4.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应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运用农林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参与农林经济管理实践,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和解决方案。
三、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设置以下课程:1.农林经济学:包括农林生产经济学、农林资源经济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2.农林管理学:包括农业生产管理、农林企业管理、农林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知识。
3.农林政策与规划:包括农林政策、农林规划与决策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4.农林市场营销:包括农林产品市场分析、农林产品营销策略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5.农林经济统计与预测:包括农林经济数据分析、农林经济预测与评估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6.农林金融与投资:包括农林金融市场分析、农林投资决策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7.农林法律与政策:包括农林法律法规、农林执法与监督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四、实践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设置以下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课程:通过开设农林经济管理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研究能力。
2.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农林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训,使学生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任务。
3.实地调查:组织学生到农林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培养学生的调研和问题解决能力。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导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二十一世纪经济管理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的蓬勃兴起,培养具备农林经济管理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专门人才已成为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迫切需求。
为此,本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农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广泛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及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农林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具备扎实的农林经济学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农林经济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2.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管理思想和工具解决农林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3.具备计划、组织、调度和协调农林经济生产和管理的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农林经济项目的策划、实施和管理;4.具备农林经济市场分析和预测能力,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林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5.具备农林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够开展农林生态环境管理和问题解决;6.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担任农林经济管理相关的领导和管理职务;7.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为农林经济管理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培养要求1.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农林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基础理论课程,以及数学、统计学等基础科学课程。
(2)专业课程:包括农林经济管理学、农林政策与规划、农林企业管理、农林产业经济分析等专业课程。
(3)实践教学:包括实习实训、农业调研和实践课程等,通过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实践教学(1)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农林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训,使其了解实际工作环境,熟悉实际工作流程,并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2)农业调研:组织学生参与农业调研项目,了解农业领域的现状、问题和需求,并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
(3)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实践课程,如农业投资与经营、农产品市场分析和预测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农林经济管理渔业经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农林经济管理(渔业经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农业(渔业)科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农业(渔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农业)渔业科学基本知识,受到调查、策划、技术经济分析、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1.综合素质基本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理想,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人生观,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公德。
(2)崇尚科学,崇尚实践;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求真务实精神和相应能力;确立终身学习观念,具有一定的知识更新能力;具有较宽广的基础知识面,较强的进取潜力和发展后劲。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
(4)具有一定的人文修养和较好的道德修养。
2.专业基本要求(1)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有较深厚的学科理论基础,知识面较宽广。
(2)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农业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经济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经济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农林经济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农林经济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7)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方法,能熟练操作计算机。
(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专业特点和服务面向本专业主要研究渔业经济与管理、政策分析、水产品市场营销、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理论和实务,通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专业任选课等课程模块,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精深的专业技能,继续学习和开拓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背景介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培养具有农业和林业领域经济管理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人才的学科。
随着农业和林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该专业的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农林经济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农林经济管理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2.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农林经济管理理论和知识;(2)培养学生具备农林经济管理与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具备农林经济管理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4)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3.培养方案(1)基础课程培养:学生需学习基础的经济学、管理学、农学和林学等相关课程,打好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培养:学生需学习农业经济学、林业经济学、农林市场营销、农林政策与规划等专业课程,深入了解农林经济管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3)实践环节:学生需要参加实践教学,如实习、农村调研等,加强对农林经济管理实际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的提升。
(4)创新能力培养:学生需要进行科研训练,参与科研项目和竞赛,培养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水平。
(5)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需要参加学科交流与合作、社会实践等活动,提升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4.教学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例、案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农林经济管理理论。
(2)专业实践:通过实习、实验、调研等方式,使学生接触实际工作,并提供指导和反馈,培养实践能力。
(3)学科交流与合作:组织学生参加学术研讨会、学科论坛等,与其他高校和企业开展合作,拓宽学生的视野和交流能力。
5.评估与考核(1)课程考核:每门课程设定期中和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实践考核:对实习、调研等实践活动进行评估,考核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
(3)论文评估:对学生科研能力进行评估,要求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并进行专家评审。
通过以上培养方案,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可以培养出掌握农林经济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高级人才,能够适应农林经济管理领域的需求,为农林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2018-2019】农业经济管理专业-word范文模板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篇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大学排名篇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解析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解析一、专业介绍中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是一个典型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相互结合的学科,并且是一个在研究发展中与社会学、法学、人口学和相关自然科学等学科相互交叉和融合的比较好的学科。
就研究对象和领域而言,中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领域大大超出该学科名称所给定的范围。
中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是以“三农”问题作为基本的研究对象,紧紧围绕农民、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出现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二、培养方案培养掌握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管理技能,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微观经济管理和服务的高级管理专门人才。
各研究生招生单位的研究方向和参考书目不同,在此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1、研究方向01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02农村合作经济03农村发展与城镇管理04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05涉农企业管理2、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13经济学(含宏观、微观经济学)三、推荐院校全国开设农业经济管理的学校主要有四川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就业前景1、时代对农业经济人才的需求21世纪是生物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世纪。
农业国际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入世将会使我国农业在体制上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这就需要大量的农业经济的研究与应用人才,发展既适合我国农业实际情况,又可以与国际接轨的新的农业经济体制。
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的人才是我国农村经济实现科学,合理规划、高效、快速发展的关键,就业空间十分广阔。
2019-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用word文档 (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简单修改即可使用,推荐下载!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林)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农(林)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类农(林)业企业、教育科研单位和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金融财会、政策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相关的农(林)业科学基本知识,受到调查、策划、技术经济分析、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政策研究、三农问题分析和解决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相关的农(林)业科学知识和较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掌握农业经济、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经济核算、社会调查等基本方法;4.具有独立获取知识、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处理、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组织协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5.熟悉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6.了解农(林)业经济科学的理论前沿和农(林)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动态;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修业年限:4年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四、主干学科经济学、管理学五、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六、学时与学分以下文字仅用于测试排版效果, 请使用时删除!“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晋江的万石山,因有摩尼光佛而香客、游人接踵而至。
你若来过晋江草庵,或许会知道摩尼光佛就趺坐在这古寺中。
它一眼望去,小小的庵门亮起一个小世界,那两株为陪伴它而等候数百年的圆柏,于沧桑中潜生奇崛、苍劲的虬枝,照焕岁月的光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word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林)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农(林)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类农(林)业企业、教育科研单位和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金融财会、政策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相关的农(林)业科学基本知识,受到调查、策划、技术经济分析、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政策研究、三农问题分析和解决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相关的农(林)业科学知识和较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掌握农业经济、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经济核算、社会调查等基本方法;
4.具有独立获取知识、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处理、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组织协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5.熟悉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农(林)业经济科学的理论前沿和农(林)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